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

A.“三个世界”的观点 8.“两个中间地带”战略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余年的世界格局是( )。

A.美国独霸 B.苏联独霸

C.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D.多级格局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是指( )。

A.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B.与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4.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是( )。

A.“一边倒’’ B.“一条线” C.“另起炉灶” D.与大国结盟

5.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B.相互尊重主权的领土完整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6.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是由于( )。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此起彼伏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祟

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9.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8.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下列属于第一世界的是( )。

A.欧洲 B.美国 C.日本 D.苏联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 )。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的是( )。

A.求和平 8.要解放 C.谋发展 D.促合作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做到(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C.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A.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是基于中国现在实力弱小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D.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同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

3.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

欧盟国际问题专家戴维·埃普顿说,两极格局消失,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正在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埃普顿指出,在世界面临许多新的威胁和挑战的情况下,只有在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解决或缓解国际冲突。“单边主义不可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只能使全球更不安宁”。他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1'4的激烈争斗,但多极化的趋势不会逆转。

——2004年12月22日,新华网

材料2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24日,新华网

问题l.简要评述戴维·埃普顿关于“世界正走向多极化”的观点。

问题2.简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日报》第12版,2003年2月25日

材料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为拟订和倡导最新的重大发展目标提供了舞台。……目前,焦点在于如何通过综合协调的方式,实现在这些会议上的许诺。关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国际性辩论日益

反映出富国和穷国在解决许多超越国界的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诸如难民、有组织犯罪、贩毒和艾滋病等问题,都被视为需要采取协调行动的全球性问题。一个地区持续出现贫穷与失业,很快就会波及其他地区,移徙、社会混乱与冲突更会促成这种情况。同样,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金融不稳定会立即使其他国家的市场受到影响。

——联合国网站(全球发展问题)

问题l.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问题2.简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试题库——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试题库——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C)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C) A.人口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北问题 D.环境问题 5.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6.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A)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7.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B)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平等互利为基础D.以互不侵犯为基础 8.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

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9.提出“真正不结盟”战略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0.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C) A、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B、促进南北合作 C、资本的跨国流动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恒指经济新秩序必须(ABCD)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BDE)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因为(AB ) A.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C.我国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D.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BC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外交也在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果断地把国家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2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被定义为四大块: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相比,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面对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外交实践有力地予以回应。“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 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构建和谐世界,就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相互帮助、协力解决。 中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全新的大国形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现有的国际金融和国际关系格局,各国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外界对中国抱有极高期待。然而,这些期待和评价的到来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被较早地提上了议程,中国外交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困难并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外交在同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三对矛盾已经显现。 首先,在主观上,中国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存在内部冲突。目前,中国自我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但很多具体的利益又和发达国家趋同。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但在现有国际制度结构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以何种身份继续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以何种身份要求改造现行的国际秩序,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中国外交主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外对中国的认知差异问题已经凸显。外国人习惯从集体的角度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GDP总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中国人习惯从个人角度

形势与政策(论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各国观点不一,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也有畏惧中国发展的国家。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级化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这种美国一级化得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级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和平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做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各方面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国家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挑战。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增大的事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关于外交及中国外交的相关报告

关于中国外交的相关报告 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从古至今,外交活动的地位一直都很高。从上千年前的城市国家开始,人类就开始从事外交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外交官被派到另一个国家里就一个特别问题进行谈判,谈判后立刻回到该国。他们一般出自统治者家庭或者是高级官员,由此使得他们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现代外交是从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开始的,而最早的大使馆则是在13世纪里设立的。在这个过程中,米兰起了一个尤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里设立常驻大使馆的就是米兰。而今天的许多外交习俗也是从当时的意大利开始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大使上任时要向对方国家元首提交其任命书。从意大利出发,这个实践逐渐扩展到了其他欧洲国家。 外交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发展。这些国家在全世界的扩张,使得首先形成于欧洲的外交理论、原则、制度、惯例和形式推广到世界各国,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电讯和航空的发达,更加便利了国际交往,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称外交为外事,清末称外务,近代才开始使用外交一词。英文外交一词源于希腊语δiπλωμα,意为君主派出使节时用以证明身份的证书。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确立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明确了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职能作用。20世纪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国际交往的便利,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外交也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紧密结合。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以及各类民间对外交往,则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 当代外交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权是主权国家的标志之一,外交的主导原则是主权平等;②“外交授权有限”,外交涉及国家最高利益,外交决策权在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外交机关只是执行决策机关制定的决策,仅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灵活掌握,遇有重大问题须请示决策机关;③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以各种方式的直接参与,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④全方位、多元化地参与外交活动是当代外交的发展趋势。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 当今世界,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交机关。而外交承认的多寡,则成为国家是否独立的重要标准。有时,拥有主权、领土的政治实体也不易获得国际上的承认。比如在历史上,荷兰曾在很长时间里无法获得其他国家承认,即使其最紧密的同盟者为其国家利益也不见得完全承认它;而位于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则于1970年代因国际政治因素,而退出联合国之中国席次,其他国家转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因此,跟台湾无外交关系的国家,为求

华工2015毛概题库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分清敌我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8-2 2、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构想是在()。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中国B.苏联C.英国D.日本 答案:A;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开放与合作D.和谐与共赢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5、1985年,邓小平将国际关系问题总结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心问题是()。 A.人权问题B.和平问题C.东西问题D.南北问题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6、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3、p.231-3 7、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B.两极格局对峙C.单边主义抬头D.多极化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1-2 8、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属于其负面影响的是()。 A.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形成了影响C.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治的多元格局D.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了冲击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2-3

中国外交战略观念的转变

中国外交战略观念的转变 王帆 【专题名称】中国外交 【专题号】D6 【复印期号】2014年04期 【原文出处】《当代世界》(京)2014年2期第17~21页 【英文标题】Changes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作者简介】王帆,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继续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围绕着一系列改革的设想,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观念的变革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观念属于文化,战略观念转变是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反应。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求观念变革与创新,观念也是生产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 观念变革的必要性 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观念支配,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错误的观念。英国的一位智者断言,观念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与其中的错误程度恰好成正比。①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发展是要跟别国比思想、比未来设想、比对于未来的构想与创意。这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观念的创造力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中国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从古代文明中取其精华,从西方文明中吸收养分,同时超越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建立起一个新的未来文明才可能真正实现。一个过去两百年贫弱的中国需要面对已经强大五百年的发达群体,过去五千年的文明也不足以让中国骄傲和放松。我们必须集人类之长,扬自身优势,形成新的观念创新,才能最终实现赶超目标。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以西方理念为主导,以权力政治为基础,形成了强权政治和霸权逻辑,虽然也有新自由主义以制度合作为核心的流派和建构主义以价值认同为基本的理论思想,但这些理论均是西方世界观的产物,无论是哲学基础还是思想方法都没有摆脱西方思想的束缚。西方理论中有其先进合理的观念,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逻辑,权力至上的暴力思想,强调西方价值的主导性、垄断性和排他性,缺少整体性、宏观性和包容性,遵循简单思维等。美国等国继承和发展了权力政治,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优势强势,或局部均势;部分至上,集团式的权力政治逻辑,崇尚武力与竞争;实力至上,实力决定一切,虽然近些年又强调软实力、巧实力,但都与权力因素密不可分。 美国已故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说:“西方赢得世界靠的不是高人一等的思想、价值观或宗教,而是在应用有组织的暴力手段方面的技高一筹。西方人通常忘记了这一事实,但是非西方人从来就没有忘记。”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西方提出了制度、规范。从制约冲突的角度来看,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假定是均势,自由主义理论假定是合作与相互依存,而建构主义的理论假定是促进相互认同。此外还探索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霸权稳定的理论。这些方案的总体特点是承认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国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局限性,但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国际局势变化微妙,当下的国际是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为主轴的,各国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着竞争与合作。在利益之间的竞争中,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利益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攻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地位。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要想在国际潮流中站稳脚就必须发展强大的经济实体,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才能使自立于强国之林。 关键词: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对多极化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仍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地区之间特别是中东地区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核危机的存在这一切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依然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国际社会的安全。目前的国际热点不少,而且有增多之势,如非洲之角形势、伊朗—美国关系、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在东欧几个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等。 大国关系的调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磋商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共识和利益汇合点增多了,共同利益也相应拓宽了。各大国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同时还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经济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内容。因此,大国关系的调整的主

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外交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事实检验了这一次时代观革新的正确性。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其次,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创新。中国既要通过维持和平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它的提出为中国外交特别是多边外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全球治理模式。 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大国的形象开始出现,中国为人类、为这个星球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开始初现端倪了。不过,在那众多令人鼓舞的现象背后,我们还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因为山爬得越高,一旦摔倒,

可能摔得更重,爬得越高风景越美,也可能更加孤寂、寒冷。现在中国就恰巧处在高山,风景更加壮美,同时又是高处不胜寒的双重境地。而我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外交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经济领域中的发展的危机。 发展的危机是指过去曾经让中国富强和发展起来的要素正在变得枯竭,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正在成为中国新时期前进道路上的麻烦和障碍。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中国的发展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所以,危机也可以说是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开辟新路,要么走进死胡同。我国原有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就是这一表现。第二,在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传统安全威胁就是中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新时期新的画面中,我们的海外安全问题在日益凸现,包括海上通道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在日益加剧。据悉,现在有关部门一天所接到的海外遇险事件比过去一年都多,而且多数是没法处理的,还有我们的海洋通道安全问题,我们很多能源、物资都需要通过海洋从海外运输回来,而一旦海洋通道被切断,就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打击。就是说,对外经济依赖越高,经济的脆弱性就越大。第三,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压力我国虽然在外交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大国的地位,但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完全的消失。南北发展不平衡,某些国际的武断专横。还有各极势力的划分与制衡。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波涌动。还有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冲突。这些都给中国外交造成很大的压力。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成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6.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 A.实事求是 B.意志决定论 C.唯物主义无神论 D.英雄造时势论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的必然结果 8.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高低和大小,取决于() A.军事力量的强弱 B.政治影响大小 C.资源丰富程度 D.综合国力大小 9.我国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 A.自力更生原则 B.互通有无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友好合作原则 10.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B.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C.发展对外贸易 D.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11.对外商投资企业在税负上实行的国民待遇原则的含义是 A.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 B.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一样,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C.实行比国内企业稍重的税负 D.按照外资来源国的税法对外资企业收税 12.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经济成分是 A.国有制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当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带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边开放地带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帝国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 D.独立自主 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失业和贫困人口数量上升。由于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尽管如此,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也是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中俄印三国、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中印巴墨南五国对话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

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异军突起,已经走上机制化道路,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G20要成为真正权威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看,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同舟共济,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各方围绕后危机时代的竞争也在加剧。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围绕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分歧和矛盾摩擦不会消失。 5、亚洲总体保持崛起势头,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地区政治、安全形势进入矛盾多发期 亚洲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亚洲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东盟、10+1、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进展活跃。同时,朝核、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金融危机增加了域内一些国家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难度,地区形势存在一些变数。 6、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

国际新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国际新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摘要:目前,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态势,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世界格局变化更加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经济迈向新常态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大力开拓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新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发展?发展空间有多大?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不仅要看到国内的发展状况,也要看到国际发展形势以及我们的外交地位。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依法治国,大力发展民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能源安全和劳动力配置等都是摆在眼前的紧迫问题。从国外形势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上升。纵观全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世界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为主导,从自身合法利益以及各国共同发展出发,围绕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行角逐,谋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国际局势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各国想要在这种局势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谋求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勇于面对竞争。中国又有怎样的外交战略呢? 一、国际格局与外交关系 世界格局是指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21世纪以来,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地方冲突与民族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信息革命阶段,一切都要在信息革命的天秤上重新定位、衡量,外交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每时每刻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万变不离其宗,坚持以和为贵,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私利。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应通过对话、谈判、交流、互动来化解冲突和矛盾。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世界人民的意愿。中国和合外交的理念,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睿智的生命智慧。尽管中国外交面临冲突和矛盾多发期,但只要能“处变不惊,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就能开出新局面。 二、国际安全与地区热点 2015年,全球地区热点仍然集中于中东、东欧和东亚三个地区,但形势出现新变化,而且特点各不相同。对中东地区来说,美伊关系对中东形势有决定性影响,美伊对抗结束是历史性事件。在后伊核时期,美伊关系将由对抗状态转化为非敌非友状态,伊朗承认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而美国则承认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承诺不损害伊朗政权的安全。双方都将从这一妥协中受益。虽然由于美国国内多数人反对伊核协议,两年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是否继承奥巴马政府的这份外交遗产尚有不确定因素,但从大势看,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是大势所趋。后伊核时期给中东地缘政治带来的新格局,将为其他国际力量如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施展影响提供更大空间。亚太是地区热点问题集中的第三个地区,2015年有关形势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与中东热点不同,围绕亚太地区热点,有关当事方之间实际发生冲突的风险并非在升高,而是趋于降低。无论是在有关领土及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还是在冷战遗留问题如朝鲜半岛上的对立,可控性总体都有所加强。亚太地区的紧张气氛主要来自大国在地缘政治上展开的战略博弈。美、日为在对话战略博弈中争取有利态势,常常利用地区领土争议问题做文章,而个别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试图利用大国矛盾,坐收渔利。因此,管控这一地区的热点问题,关键在于大国关系,尤其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增强战略互信。2015年,由于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总体朝积极方向发展,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摩擦和争议并未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选题 1.1953年12月,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 ) B.邓小平 ( ) C.刘少奇 ( ) D.周恩来(√) 2.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A.第一世界 ( ) B.第二世界 ( ) C.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 ) D.第三世界(√) 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放 ( ) C.战争与革命 ( ) D.民主与法制 ( ) 4.和平问题是指() A.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 ) B.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C.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 ) D.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 ( ) 5.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B.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 ) C.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 ) D.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 ) 6.经济全球化是() A.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 )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 )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 ) D.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7.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 ) B.主权国家 ( ) C.跨国公司(√) D.世界贸易组织 ( ) 8.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 ) B.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 )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 )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 ) D.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 ) 10.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朝着全球化发展 ( ) B.朝着多极化发展(√) C.朝着一极化发展 ( ) D.朝着区域联盟发展 ( ) 1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和谐世界 ( ) B.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 C.真正的不结盟 ( )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友好和平,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 )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 )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 )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一.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发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

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出发,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党际交往,是指彼此在尊重对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这一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同中国外交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使我们从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我党与世界各类政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广交朋友、发展交流与合作关系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从而有利于凋动和利用世界上一切于我有利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对我发展和国家统一事业的遏制和干扰。 我党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指导方针不仅有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有其客观根据:第一,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开放的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家统一事业,需要国际同情与支持,需要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意识形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