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

(征求意见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八月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

(征求意见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八月

前言

为规范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有效指导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城市环境

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50 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城市地区有计划的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监测和评价工作,基本上满足了各个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资源衰竭、水土污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严重危害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有力支撑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在总结50 年来城市水工环地质勘查成果,尤其是在总结首都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地质大调查项目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共同编制本规范,以指导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

技术规范初稿于2004 年6 月中旬完成,6 月下旬—7 月中旬就调查表格先行征求专家修改意见,7 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编者

2004 年8 月16 日

目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1 主题内容 (1)

1.2 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 总则 (1)

3.1 目标与任务 (1)

3.2 基本要求 (1)

4. 调查内容 (2)

4.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2)

4.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3)

4.2.1 地下水资源衰减调查 (3)

4.2.2 地下水污染调查 (3)

4.2.3 地质灾害调查 (4)

4.2.4 城市垃圾场调查 (7)

4.2.5 海水入侵调查 (7)

4.2.6 海岸带变迁调查 (7)

4.2.7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8)

4.3 城市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 (9)

4.3.1 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 (9)

4.3.2 热矿水资源调查 (9)

4.3.3 地质景观资源调查 (9)

4.3.4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10)

5.主要调查方法 (10)

5.1 一般要求 (10)

5.2 资料搜集与整理 (10)

5.3 遥感调查 (10)

5.4 野外调查 (11)

5.5 钻探 (11)

5.6 地球物理勘查 (12)

5.7 样品采集、测试 (12)

6. 地质环境评价 (13)

6.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3)

6.1.1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3)

6.1.2 地下水质量评价 (14)

6.1.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5)

6.2 地质灾害评价 (15)

6.2.1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15)

4

6.2.2 主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评估 (16)

6.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17)

6.3 特殊类土评价 (17)

6.4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7)

6.5 地质资源前景分析 (17)

6.5.1 水资源保证程度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论证 (17)

6.5.2 热矿水资源论证 (18)

6.5.3 地质景观前景分析 (18)

6.6 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18)

7. 图系编制 (19)

7.1 编制原则 (19)

7.2 图系内容 (19)

7.3 城市环境地质图系及编制要求 (19)

7.3.1 基础图件 (19)

7.3.2 专题图件 (20)

7.3.3 综合评价图件 (23)

8.设计与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3)

8.1 设计书编写提纲 (23)

8.2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4)

9.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数据库建设(略) (25)

附录A:用词说明 (26)

附录B:地下水污染调查指标选取 (27)

附录C: 美国EPA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DRASTIC) (28)

附录D:垃圾填埋规划区的定量优选方法 (28)

附录E:调查表格 (2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包括总则、调查内容、调查工作方法与要求、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城市环境地质

图系编制及报告编写等。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于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

2.引用标准

DZ66-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CJJ67-9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ZB/TD10004-19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CJJ17-200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GB/T1416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GB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DZ/T0097-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6749-8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 总则

3.1 目标与任务

目标:查明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评估,编制环

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数据库和评价系统,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开发整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任务:

(1)搜集了解城市地质、地貌、气象、水文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等条件。

(2)查明地下水资源衰减、水质污染与恶化、海水入侵、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

分析研究其成因。

(3)基本查明地下水、热矿水、地质景观以及地下空间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

行水资源保证程度与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论证。

(4)开展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提出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5)建立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数据库及评价系统。

3.2 基本要求

3.2.1 工作区范围宜以城市远景规划区为界,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3.2.2 必须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加强资料的二次开发和综合研究。

3.2.3 对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应布置必要的勘查和专门试验测试工作,投入相应实物工作量。2

3.2.4 根据工作区范围大小和图面复杂程度确定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1:50000。

3.2.5 根据城市类型与规模、地质环境背景、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程度,确定调查重点,分层次开展工作。

3.2.6 调查成果应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4. 调查内容

4.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充分搜集已有资料,并进行适当修编。包括:

4.1.1 地形地貌调查

(1)天然地貌,主要包括:分水岭、山脊、剥蚀面、斜坡、悬崖、沟谷、河谷、

河漫滩、阶地、冲沟、洪积扇、岩溶洼地、漏斗、峰丛、峰林、塌陷、滑坡和断层崖等。查明其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组合特征、过渡关系与相对时代。

(2)人工地貌,主要包括:露天采矿场、人工边坡、水库与大坝、道路、渠道、

堤防、矿碴与弃土堆等。查明其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形成时间和运行现状等。

4.1.2 地层岩性调查

地层的层序、地质时代、厚度、产状、成因类型、岩性岩相特征和接触关系等。

4.1.3 地质构造调查

(1)工作区构造轮廓,经历过的构造运动性质和时代,各种构造形迹的特征、主

要构造线的展布方向等。

(2)代表性岩体中原生结构面及构造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形态、性质、密度及

其切割组合关系,进行岩体结构类型划分。

4.1.4 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性和地震调查

(1)不同构造单元和主要构造断裂带在挽近地质时期以来的活动情况。

(2)主要断裂规模、产状、性质及其与地貌单元、地貌景观、微地貌特征、第四纪

岩相岩性、厚度和产状、地面高程变化等的关系。确定全新活动断裂等级。

(3)区内重复大地水准测量资料、断层位移监测资料和地应力测量资料,分析研

究现今活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及断层活动规律。

(4)区内历史地震资料和附近地震台站测震资料。重点是地震地质迹象,包括历

史上Ⅶ度以上的地震区(含Ⅶ度区)已产生的震害,如山崩、滑坡、地面开裂、河流堵塞改道及沙基液化等。若附近有大型水库,应了解水库地震资料及地震预测等资料。

4.1.5 气象与水文调查

(1)工作区气象要素中的降水特征,包括多年长周期丰、贫水年变化特征,多年

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单次最大降水量及持续时间,最大降水强度等。

(2)水文资料中的流域地表汇流面积,迳流特征,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包

括湿地、季节性积水洼地)的流量和水位动态,包括最高洪水位和最低枯水位高程及出现日期和持续时间,汛期洪水频率及变幅等。

4.1.6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工作区所处(及所含)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

(2)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及其时空变

化规律,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等。(3)主要地下水露头的产出位置、地貌部位、高程、出露的地层岩性及所处的地

质构造、含水层类型、性质、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特征及动态和开发利用情况。3

4.1.7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1)岩体工程地质调查

①岩性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性岩相特征、岩体强度及形变特征、岩体抗风化及易溶蚀性特征。

②岩体结构特征,包括岩体结构类型及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主要构造结构面的密度、裂隙密集带、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等。对重要地段应进行坡体结构分析。

③岩体风化特征,包括易风化岩层的岩性、层位和分布规律,风化引起的岩体结构

与强度方面的变化。了解风化壳的厚度及其垂直分带。

④岩体溶蚀特征,包括可溶性岩层的岩性及组合特征,构造特征,岩溶形态及发育

特征等。

(2)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①土体成因与岩性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冲积、冲洪积、冲湖积的粘性土、砂性

土、砾卵石土;崩坡积的碎石土、块石土;人工填筑的素填土、杂填土等。

②特殊性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包括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冻土、易液化

的粉细砂层、人工堆填土等。

③土体的结构特征。土体的结构类型分为均一结构、双层结构、多层结构三种基本

类型。

4.1.8 植被情况调查

(1)植被类型、分布、面积、群种与优势种。

(2)植被生长情况,复盖率、生物量和人为利用与破坏情况。

(3)植被生长的自然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貌、坡向、坡度、坡位、小地形、土

壤与基岩岩性特征、气候、水分条件等。

4.1.9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1)区内社会经济环境及城镇化趋势,如城市、集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

区、自然保护区等,包括名称、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区内所涉及的主要工程类型,如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矿业

工程、交通工程、农垦工程、供水(地下水)工程等,包括工程的名称、规模(等级)、建设及运行时间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4.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4.2.1 地下水资源衰减调查

4.2.1.1 基本查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状况。包括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范围和形状;分析形成原因;统计年度和多年累计开采量;计算下降幅度和下降速度;预测发展趋势。4.2.1.2 了解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分析水位下降幅度与开采井密度、开采量变化的关系。4.2.1.3 基本查明含水层疏干状况。包括疏干含水层的位置、面积、疏干量和疏干程度;疏干含水层类型、岩性和厚度;疏干原因和发展趋势;疏干含水层调蓄能力。

4.2.2 地下水污染调查

4.2.2.1 查明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现状,包括地下水污染范围、含水层位、主要超标物质成份、含量及分布。

4.2.2.2 基本查明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排放强度及空间分布等。了解与地下水污

染有关的地面水污染情况,包括污染源类型(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分4

布特征、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

4.2.2.3 基本查明地下水污染途径(包括垂直入渗、侧向径流和越流污染)、流场和介质特征。

4.2.2.4 了解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与损失、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其发展趋势。

4.2.2.5 基本查明地下水防污性能,包括包气带厚度、岩性、结构、透水性能;含水层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性;隔水层岩性、结构、厚度和阻水性能。

4.2.3 地质灾害调查

4.2.3.1 不稳定斜坡

(1)查明主要居民点、厂矿和重要交通干线附近,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的坡段。

(2)查明斜坡特征,包括斜坡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

层岩性与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3)基本查明诱发因素。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

对斜坡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的稳定性。

(4)了解危害及防治措施。调查地质灾害的可能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

施建议。

4.2.3.2 崩塌(危岩体)

(1)了解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2)查明崩塌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坡度、形态、规模、物质组成、结构、变形发育

史、诱发因素、损失状况,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提出防治建议。

(3)查明危岩体的位置、规模、可能失稳条件、危害范围及损失,提出防治措施建议。4.2.3.3 滑坡

(1)查明滑坡地质条件

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体两侧

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调查滑坡所处的地貌部位、变形形态、地面坡度、相对高度、沟谷发育情况、河岸冲刷、堆积物及地表水汇聚情况及植被发育状况,滑坡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2)基本查明滑坡体特征,包括:

滑坡体形态和规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滑面特征、内部特征。

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

确定是初发性滑坡或复活滑坡,目前活动状态及其变形阶段,滑动的方向,分析滑坡的

滑动方式和力学机制。

(3)基本查明滑坡诱发因素

包括滑坡发生发展与地震、降雨、侵蚀、崩坡积加载等自然动力因素的关系,森林

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地面、地下工程开挖、堆土或建筑物加载、爆破振动、废水排放、渠道渗漏、水库蓄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滑坡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4)了解滑坡危害及成灾情况

包括历史灾情情况和近期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防治措施及效果。对今

后滑坡灾害可能成灾范围及危害性,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5)对重大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初步评价。

4.2.3.4 泥石流

5

(1)基本查明泥石流地质条件

包括流域形态、面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

分布和储量;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2)查明泥石流特征

根据水动力条件,确定泥石流的类型。

调查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

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

调查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

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

调查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

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 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

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

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

(3)基本查明泥石流诱发因素。调查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

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

(4)了解泥石流危害

研究历次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历史、期次、

规模,目前所处发育阶段(发展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期),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危害形式,初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并对其危害的趋

势进行分析。

(5)了解泥石流的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

提出防治建议。

4.2.3.5 地面塌陷

(1)岩溶塌陷

①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岩溶区上覆土层中隐伏

土洞的发育情况。

②查明岩溶塌陷特征

岩溶塌陷的发育现状及历史。包括确定塌陷的分布、数量、形状、规模、排列形式

及方向、发生时间、坑内地质结构特征与积水情况。

岩溶塌陷的发育过程及伴生现象,如地面下沉、开裂和塌陷地震等。

③基本查明岩溶塌陷成因

自然作用因素,包括岩溶洞穴(包括土洞)顶板在地下水位变化、自身重力作用下

失稳陷落和地震作用、暴雨或洪水等。

人为作用因素,包括抽、排地下水工程、水库工程、地面加载、振动等。

④了解岩溶塌陷危害

包括岩溶塌陷对地面工程设施和生态环境及各种资源开发的影响、危害及经济损

失。初步圈定塌陷区及成灾范围,并对其发展与危害进行分析预测。

⑤了解岩溶塌陷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提出防治建议。

(2)采空塌陷

①查明采空塌陷特征

调查采空塌陷发生的时间、规模、范围和分布规律。

②了解采空塌陷危害

调查各类工程设施、农田、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开发的影响、危害及经济损失。初步圈

定塌陷区及成灾范围,分析和预测塌陷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

③了解采空塌陷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提出防治建议。对已

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特别是对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治理要求。

4.2.3.6 地裂缝

(1)基本查明地裂缝区地质环境背景

①调查地裂缝发生的地层、岩土体结构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②调查地裂缝分布与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气象水文因素的关系。

③调查地裂缝与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关系。

(2)查明地裂缝特征

①地裂缝单缝特征和群缝分布特征。地裂缝群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平面组合形态、

展布方向、剖面组合形态特征和主要地裂缝单体的分布位置、产状、长度、宽度、可测

深度与推断深度。

②地裂缝活动特征。地裂缝发生时间、裂开过程;裂缝面特征,地裂缝力学性质与可

能的运动方式;地裂缝裂开时有无地震、地声、人感地动、地气、地热显示,有无地面沉降相伴和地裂缝两侧地面高程差异。

(3)基本查明地裂缝诱发因素

确定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如长时期大范围过量抽取地下水、开采石油、地下

开挖(硐室、矿坑等)、矿坑疏排水、水库蓄水周期性变化和地表水浸泡(涝渍、农田漫灌等)、构造活动等。

(4)了解地裂缝危害

调查地裂缝出现以来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过程、破坏程度、经济损失,特别是地裂缝对

市政设施或其它工程设施的破坏情况。初步圈定成灾范围,并对其发展与危害进行趋势分析及经济损失评估。

(5)了解地裂缝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提出防治建议。

4.2.3.7 地面沉降

(1)基本查明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基底构造;第四纪沉积

环境、年代、地层结构;各土体(重点是软弱压缩层)工程地质特征;各含水层、弱透

水层组的特征。

(2)查明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地面沉降区分布范围、形状、面积

及累计沉降量,沉降发生时间、历年变化与沉降速率等。

(3)基本查明地面沉降影响因素

包括地下水、油气矿产开采工程的分布、类型、开采量、开采层位、开采时间、地

下水位降低及影响范围等;工程建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区域性构造沉降等。

(4)了解地面沉降危害

包括地面沉降引起的海水倒灌,港口、码头或堤岸失效,桥梁净空减少,城市排水

不畅,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建筑物破坏等,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

(5)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并对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

(6)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

及效果,提出预防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7

4.2.4 城市垃圾场调查

4.2.4.1 了解城市垃圾产生量、种类(工业、生活、建筑垃圾等)、成分、分类收集和清运情

况等。

4.2.4.2 查明垃圾场分布现状,包括垃圾场的位置、数量、堆填高(深)度、堆放时间、处置方式、占地情况(面积、土地种类、修复利用可能性等)、附近居民的反应;与附近居民点、地表水体、供水水源、旅游景观、重要设施等的距离。

4.2.4.3 查明垃圾场渗滤液的产量、主要污染成分、浓度及其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围。

4.2.4.4 查明垃圾堆自身的稳定性和影响垃圾堆稳定的因素,包括所在沟谷的汇水面积、汇

水量、边坡稳定性、发生泥石流及拦蓄坝溃坝的可能性等。

4.2.4.5 查明垃圾场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场地地形地貌、地质稳定性(断裂构造、边坡稳定性、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下水防护条件(场地底部粘性土厚度、渗透性能)、水文地质

特征(地下水位埋深、流向、地下水与邻近地表水体关系)。

4.2.4.6 基本查明城市垃圾处置适宜区域,包括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稳定性、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防护条件、城市规划、交通条件及可能对环境的影响等。

4.2.5 海水入侵调查

4.2.

5.1 查明海水入侵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海水入侵程度分区(表4-1)。

4.2.

5.2 了解海水入侵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貌形态、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海岸性质、海滨与入海河口变迁、陆地水文、潮汐和气象特征等。

4.2.

5.3 基本查明咸、淡水层的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水质咸化程度(Cl-、Br-和矿化度等),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咸水体与淡水体的接触关系,地下水、地表水与海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补排关系和海水入侵途径。

4.2.

5.4 查明海水入侵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2.

5.5 了解海水入侵对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等造成的危害与损失。

4.2.

5.6 了解海水入侵监测、工程治理现状及防治效果。

面向矿山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研究教育.doc

其变化趋势和人类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 境保护的措施。 1.3.2 观测路线布设 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着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1.3.3 调查点布设 ①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存在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处。⑤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1.4 矿井调查 重点调查勘探区及其周围矿山开采以来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规律。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位置及开采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平、开采面积);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老窑积水情况,分析其充水因素;调查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石、废渣石等)堆放位置、范围,划出采空区和地面塌陷范围。 1.5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1.5.1 地表水 调查径流量、水质、洪水位线。

1.5.2 地下水 调查水井位置、水井结构、水位、单井流量等,按水井野外调查表进行填写(水井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 1.6 实验测试 1.6.1 水质化验 根据本区水质污染特征,确定分析项目。全分析:K++Na+、Ga、Mg2+、Fe3+、Fe2+、HCO3-、SO42-、Cl-、NO3-、NO2-、OH-、F-、CO32-、pH值、矿化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游离CO2、SiO2、Fe、Mn、Cu、Zn。 污染分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在矿排水和河流污染地段的上、中、下游,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并在距其20 m、100 m远的水井内也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以论证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污染分析水样同时也是全分析水样。在调查区内的村庄内,均匀分布地选择水井,进行大肠杆菌水样的采取,所取大肠杆菌水样同时做水质全分析。 1.6.2 矿石(煤、铁、铝土)有毒有害成份测试 对各种矿石分类分别进行采取,测试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1.6.3 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有毒有害成份测

工程地质概念

1.卓越周期的定义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表层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沉积层,当深部传来的剪切波通过它向地面传播时就会发生多次反射,由于波的叠加而增强,使长周期的波尤为卓越。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震波的振动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巨厚冲积层上低加速度的远震,可以使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共振。 2.摩阻比:是指静力触探探头在某一深度时,侧壁阻力与锥尖阻力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饱水系数 a、岩石的饱和吸水率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石试样在高压(一般为150个大气压强度下)或真空条件下,强制吸入水的重量W w2对于岩石干重Ws之比的百分率,以Wsa表示,即: 测定饱和吸水率的方法,多采用煮沸法和抽真空法。 b、饱水系数 通常把岩石的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值称为饱水系数,以Kw表示 一般岩石的饱和系数Kw为0.5-0.8,饱和系数对于判别岩石的抗冻性具有重要意义。当Kw<0.91时,表示岩石在其冻结过程中,水尚有膨胀和挤入剩余的敞开孔隙和裂隙的余地;当Kw>0.91时,在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冰会对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产生“冰劈”作用,从而造成岩石的胀裂破坏。 4.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 力。 我们知道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是: 1、在地面下同一深度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不同,沿力的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761891.doc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761891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规范设计的编写,特制定本要求。 一、设计编写总体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和其他国家财政调查专项。 (二)设计分类 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专业类别分为: (1)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 (2)1:50000区域地质调查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 (4)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5)矿产资源普查评价

(6)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7)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8)地下水资源勘查 (9)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0)区域重力调查 (11)矿产地球物理勘查 (12)航空物探测量 (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14)矿产地球化学勘查 (15)遥感地质调查 (16)航空遥感(摄影) (17)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 (18)地质调查专项研究(科研类项目) 2.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工作阶段(性质)分为:(1)新开项目总体设计 (2)续作项目年度工作方案 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为:

(1)计划项目设计 (2)工作项目设计 (三)工作程序 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 计初审等。 1.明确任务 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2.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 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 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设计初审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和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和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 (1)基本查明测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初探摘要:论文结合南宁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段稳定性较好,没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条件优良。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mbination of nanning city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ial school regional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 to study in the are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tions have better stability without adverse geologic phenomena, excellent, site condi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查明埋藏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 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年10月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目的 (2) 4.2 任务 (2) 4.3 基本要求 (2) 5 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2) 5.1 设计书编写 (2) 5.2 设计书审批 (3) 6 调查内容 (3) 6.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3) 6.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 (4) 6.3 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8) 7 调查方法 (9) 7.1 一般要求 (9) 7.2 资料搜集与整理 (9) 7.3 遥感调查 (9) 7.4 野外调查 (9) 7.5 地球物理勘查 (10) 7.6 槽探和浅井 (10) 7.7 钻探 (10) 7.8 样品采集与测试 (11) 8 地质环境评价 (11) 8.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1) 8.2 土壤污染评价 (12) 8.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2) 8.4 特殊类土评价 (13) 8.5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3) 8.6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评价 (13) 8.7 地质资源评价 (13) 8.8 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4) 9 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 (15) 9.1 评估内容 (15) 9.2 评估方法 (15) 10 图件编制 (15)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 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 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壳稳定性评价 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夏 宁1 邢 锋2 朱 立3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 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3 清华大学)摘要:用几种方法开展了青岛地区的环境放射性调查与评价。发现青岛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水平高于山东省及世界平均水平,但总体上放射性核素辐射水平正常。尚未发现对人居环境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和现象,整体天然放射性环境是安全的。 关键词:天然放射性 环境地质调查 γ剂量率放射性核素氡 1.前言 青岛市位于胶东半岛的南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平缓,属于海洋性气候。 该地区属新华夏系巨型构造的第二隆起带,位于山东山字型构造体系与郯城—庐江断裂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东侧。主要构造是北东向展布的平缓宽阔的褶皱,有两条较大的断裂。 由于长期隆起,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规模巨大的侵入岩体,主要是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 青岛地区土壤中U、Th、Ra、K的比活度均高于山东全省及世界平均水平,土壤放射性核素水平是由其基岩核素水平决定的。青岛地区为富含铀、钍的花岗岩分布区,其土壤覆盖层较薄,许多房屋直接坐落在花岗岩基岩上,基岩种类不同,其核素浓度差异明显。因此,岩石中核素水平对居住环境影响很大。 我国八十年代以前,对放射性的研究,主要用于找矿、找地下水、地震预报和研究地质构造等。八十年代以后,放射性核素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质,尤其是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开始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我国辐射防护专家潘自强院士在《我国天然辐射水平和控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指出: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天然辐射的照射,因此习以为常。但从辐射影响的角度看,不论是天然辐射,还是人工辐射,对于持续小剂量照射,只要剂量水平是相同的,其影响也应大体相同”。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居住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搞清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青岛地区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为本地区进一步开展放射生态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迁移和作用、以及补救战略和减轻危害等工作奠定基础,积累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青岛地区国土资源提供支持。 2. 调查区范围 调查工作区四个角点的坐标为: 左下角为: 36o00’N,120 o 15’E;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通用版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单位: 姓名: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2006年7月毕业于广州科技学院,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大学三年专科。毕业后先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9月到某某某某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岩土设计等工作。2010年8月获聘助理工程师职务。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于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函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1月获聘工程师职务。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任现职以来,我不断地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向先进个人和老同志看齐,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我积极参加了市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深钻细研,理解其中深刻内涵,把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时刻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大局意识深刻,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二、工作业务方面 1、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任现职后,更加积极地学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高层建筑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等相关规范,深感岩土计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同工况条件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才是最贴近实际应用,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如在边坡稳定计算中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应用,相比极限平衡法不受形态和材料限制。同时参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等规范、规程的学习培训,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与设计等各项培训,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主要数据来源于野外调查,因此在野外调查中除严格按照调查细则执行,观察的细致程度也决定获取现场数据的真实程度。在不同的线路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过程中同时也是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了野外辨别地质现象的能力。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共计10余项一级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项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推进智能化数据处理,应用各类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我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编程技术,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应用日常化,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电子化管理。积极学习新软件在工作中的应用,如CAD软件的二次开发、VB编程系统等软件。 在工程勘察和工程检测项目中,有许多的数据需要按规范格式进行统计或作图。比如基桩检测中,需要对同一根桩两个钻孔芯样实验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而实验室给的成果表格格式是固定的,而且芯样号排列顺序不连续,如果按常规方法,需要将每个芯样的实验数据找到后再放到汇总表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样本

前言 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 ) 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 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 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 80) 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 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DZ/T 0 021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GB 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197—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 GB 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总则 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 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3.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应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浏览次数:199 发布时间:2009-11-03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研究成为主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心的许多问题或灾害直接或间接与城市地区的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条件或人类活动有关,保护环境、减轻灾害、科学处理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并逐渐转变为地质工作的重点。城市地质以其在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环境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已迫在眉睫,如美国地调局已开始研究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灾害、水和受污染的环境;英国地调局开展了有关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减灾方面的调查;加拿大地调局制定了地学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目标。中国地调局正在起动《首都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计划》项目,其中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4450万元实施的《北京市发展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开展城市全面地质环境调查的第一个项目,同时开展上海、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多参

数立体地质调查立项工作。这一切表明,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是当今全球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中心,是人口和现代工业的集中地区,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使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剧变,打破其影响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其环境质量下降,甚至诱发地质灾害。因此要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了解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认识城市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统筹考虑包括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约束条件在内的各种相关地质因素,找出城市地质环境演化的关键因子,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供地质依据,引导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地质环境背景的复杂性,地质环境演化方面的工作尚缺乏系统研究,基础地质工作成果尚不能满足对经济发展支撑需求,因此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随着基础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必将对推动石家庄市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十分必要。 为此,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2003年11月对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近年发展起来得一项新得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与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与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得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得一项新得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就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得基础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在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得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得方法、理论,调查人类与生物群体赖以生存得岩石圈、地下水圈与地表水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对象就是岩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与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得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与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任务 (1)基本查明测区内得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得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得影响; (3)在综合评价得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得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得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得资料与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得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得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F)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G)其它有关得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与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得环境效应等。 (3)样品采集、实验测试、室内综合研究及数字图库得建立。 在以上调查研究得基础上,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方法技术,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得变化及发展趋势、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得影响、评价测区内得生态地质环境容量与质量现状,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得措施与建议等。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关键要点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关键要点 发表时间:2019-02-21T15:09:13.8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邓招贤 [导读] 我国建筑业正在快速发展,对建筑用地的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建筑工程用地的地质勘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邓招贤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3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在快速发展,对建筑用地的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建筑工程用地的地质勘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获得科学的水文地质评价需要对水文地质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与预测,这其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水文地质评价的因素,例如人为因素、岩土性质、自然环境变化等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在水文地质评价中更应该引起重视,以保证评价内容与评价数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评价;分析关键要点 1导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程建设行业也有蓬勃发展。近年来,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提升,部分水文地质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视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评价重要性,尽可能避免地下水导致的各种工程事故发生。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必须认真严谨地找出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并且对这些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合理评估,为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必要的资料基础,降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干扰和破坏。 2地下水压力特点及类型分析 2.1地下水压力的特点 边坡中地下水压力的大小和边坡的安全直接相关,而且地下水压力又和岩土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的条件相关。如果本来的排水渠道还比较通畅,在接纳了降雨的压力后,边坡相对而言稳定性比较好,但是如果排水的渠道不通畅,还接纳了降雨的压力后就会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2.2地下水压力的类型分析 2.2.1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是指存在于岩土空隙(裂隙、孔隙、溶隙)中的水分所形成的压力这些压力以静水压力的方式传递下来,其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地层中含水层中任何一点的力,在覆盖土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其力量被岩土的固体和地下水共同分担,地下水承担的应力即该点承担的空隙水压力与作用面的面积和水的容重有很大的关系。 2.2.2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指的是地下水渗流在空隙中为对岩土层施加的压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水压力,其实就是在渗透过程中,损失掉的压力转化为水流方向的力。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坡度呈现出标准的相关关系,即渗透压力和水力的坡度成正比例的相关关系,因为渗透压力本身也是在水流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岩土的阻碍才形成的,其动能与质量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2.2.3托浮力 边坡处于水下的时候,受到水的托浮力的影响,边坡重量低于实际重量边坡不够稳定,一旦发生比较大的地下水位改变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形,造成滑坡等灾害事故。边坡范围内水位增加,这使得更多的边坡处于托浮力之下,边坡重量减轻,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孔隙水进入到边坡中,如果孔隙水过多池意味着边坡自己的负荷增大,一旦不能维持平衡就可能坍塌。 3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 3.1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要想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有效研究,先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需对施工区域内地下水分布状况、分布规律等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正确评价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便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勘察人员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措施,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水平,以此推动国家工程建设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2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过去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往往考虑到地下水对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因地下水导致工程地基塌陷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以免出现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时,需要对下列内容进行特别关注:1)应当在工程建设范围内,针对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重点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正确预估,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防和补救措施。2)需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地基类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过去出现过的水文地质问题,便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以免出现地质问题。3)需要站在建筑工程施工角度上进行评价,详细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如果施工环境背景不同,主要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当建筑物基础低于地下水位时,基础混凝土构件及内部钢筋是否会受到地下水腐蚀;当建筑物地基为松散细沙颗粒时,这些细沙是否会侵蚀、破坏地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察人员予以关注。 3.3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工程施工区域水文地质状况,能够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良好前提和基础,此外,水文地质勘察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影响,能够正确评价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降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明确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幅度变化主要包括3种:水位上升、下降以及频繁波动。地下室过于潮湿、工程地基岩土软化、建筑物抗压性较弱等主要是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则主要是地

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3-14T14:54:54.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王海鸿 [导读] 摘要:地质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自然资源、矿产和能源,人类在对地质不断的进行勘探的同时,也影响着地质环境,改变着地质环境。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勘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地质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自然资源、矿产和能源,人类在对地质不断的进行勘探的同时,也影响着地质环境,改变着地质环境。随着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显现出来,为了保护地质环境,必须要做好地质勘查管理工作。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质勘查;生态环境;影响;管理措施 引言 地质勘查因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而饱受争议,由于其主要采用槽探、钻探、坑探等工程对矿体进行揭露控制,从而达到相应的地质目的,这些工程虽然勘查工作结束后对破坏地段进行了回填处理,但没有进行恢复治理,容易发生垮塌等现象,扩大破坏范围,造成局部砂土化,从而对环境造成后期持续性的伤害,同时在施工时没有对开挖出的土方进行合理堆放,不仅对附近的植被造成压覆,而且易形成流石土及滚石对下游的植被及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1环境地质勘查的作用 我国要实现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安全,必须彻底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些最具挑战性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大油气田和大矿或矿集区;如何在新的勘探领域寻找油气藏和矿床;如何更科学地评价地下资源的潜力;新的和非常规的地下资源有哪些;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如何评价土地质量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什么机制导致物种濒危,如何进行防范;生态系统是怎样退化的,如何防止和恢复等,这些对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槽探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槽探工程是野外地质工作开展的重要的传统手段,是获取直观地质内容的重要途径,探槽施工时不仅开挖草皮、破坏地貌,而且开挖出的土方对附近的草皮有压覆破坏的现象,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同时被破坏的地貌影响美观,若在重要公路、铁路可视范围内,则可能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业,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若按槽口宽1.1m、挖出的土方压覆宽度约1.5m、流石土造成的压覆平均宽约3m计算,则可计算出单位长度槽探对生态的直接破坏面积为1×(1.1+1.5+3)=5.6m2,该数据为保守估算值,若在坡度较大、植被发育较多的地区,破坏面积可能会更大。 2.2钻探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钻机因体积庞大、不易拆卸等原因,进场前需要修路,修路不仅开挖地面破坏植被,而且开挖出的土方对周围的植被有压覆破坏的现象,同时开挖地段不易恢复治理,后期可能产生滑塌现象,从而对环境造成持续性的破坏。另外,传统钻机因为附属设备较多,修筑的平台面积较大。以千米钻机为例,修筑机台面积为8m×10m=80m2、修筑蓄水池面积5m×6m=30m2、开挖泥浆池面积为 2m×2m=4m2,单个钻孔破坏面积为114m2。此外,钻机修路破坏面积亦较大,若按路面宽度3m,挖出的土方压覆3m计算,修筑单位长度(1m)钻机道路破坏面积为1×(3+3)=6m2,破坏面积极大,以上数值是以千米钻为例对环境的破坏面积进行的估算,若采用小型的百米钻破坏面积可能会略小,但不论大钻机还是小钻机,若采用传统钻机进行的钻探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另外,传统钻机容易造成油料及泥浆外泄,对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 2.3坑探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坑探工程相对钻探工程获取的地质内容更加直观全面,设备更容易进场,修路造成的破坏也相对较小,但产生的废渣若不及时运走或合理堆放,则对环境的破坏相当大,尤其在地势较陡、高差较大的地段,倾倒的废渣产生碎石流对植被的压覆和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而且堆放的废渣容易造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4勘查主体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作为勘查主体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排放“三废”、盗猎野生动物、营地选择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勘查主体的素质、环保理念、环保管理制度及制度的执行度。 3地质勘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分析 3.1槽探工程的管理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采用无需修路的可拆卸便携式浅钻替代地表的槽探工程,以达到了解矿体在地表分布特征及规律的目的,而且还能解决地表覆盖过深,槽探无法达到地质目的问题。对于无法避免必需布设探槽的地段,在探槽施工过程中,首先对有草皮的地段先将草皮铲下置于一处且安排专人看管养护,同时应将腐殖土和残破积碎石分开堆放,挖出的土石下方须垫放彩条布或塑料布,以减少因堆放土石方对草皮的破坏,在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探槽进行回填,按先填残破积碎石,再填腐殖土最后将草皮放在填好的腐殖土上面,同时安排专人对回放的草皮进行一段时间的看管养护,若对局部地区草皮破坏严重,则进行撒播高原抗旱、抗寒草种,以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 3.2钻探工程的管理 为了减少传统钻探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可利用较为先进的无需修路的可拆卸便携式钻机代替传统钻机进行施工。修筑机台时根据钻孔设计位置规划大小适宜的场地,原则上禁止破坏植被,若地形坡度在0~30°,尽量用少量的机台木和木板,地面稍加平整,简单的埋深和钻杆地锚,若地形坡度在30~60°,用吊脚楼式的结构稳定支撑钻机,且要科学规划机台场地,合理布置,妥善摆放生产生活用品,并要求禁止挖掘蓄水池和泥浆池,采用铝制便携式池子储放水和泥浆。对于修筑机台时无法避免开挖的地段,应先将草皮铲下置于固定地点,派专人看管养护,带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并将草皮放回原地,同时对放回的草皮派专人看管养护。设备安装时在设备底部及有排放废液的部位应铺设防渗布,以减少废液渗入土层中造成污染;施工时选用新型聚合物环保泥浆,该种泥浆中的有机化学材料对环境污染性较小,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 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面小编整理了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一 一、调查方法: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

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