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

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5分,共55分)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答案:C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研制的“火卫—土壤”卫星一同发射升空,飞行10个月于2012年9月到达火星轨道。据此完成2~3题。

2.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就不属于地月系了,也不属于河外星系,即选B项。

答案:B

3.当“萤火一号”发射时,在美国纽约(40°N,74°W)的室外可能会看到()

A.繁星闪烁

B.旭日东升

C.日影朝向东北

D.晚霞映空

解析:当“荧火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8区)4时16分,美国纽约(西5区)则11月8日为15时16分,太阳位于西南方,日影朝向东北。

答案:C

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天体坠落事件,产生大量碎片,陨星形成了“陨石雨”。据此,结合图完成4~5题。

4.天体坠落现象常发生,但陨星落入陆地居民区的情况不多。你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A.大气层厚度

B.聚落分布

C.大气环流状况

D.海陆分布

答案:D

5.下列有关俄罗斯“陨石雨”发生时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为10时30分

B.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一年中

答案:C

下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6~7题。

6.若A地的经度为20°W,则B地的经度为()

A.170°E

B.170°W

C.130°E

D.130°W

解析:A、B两经线相差150°,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确定B地经度为170°W。

答案:B

7.若AOB所对应的非阴影部分为今天,阴影部分为昨天,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OA所在经线为0°

B.OB所在经线为180°

C.OB为晨线

D.OA的地方时为10点

解析:由于随地球自转自OB从昨天进入今天,其地方时为0时,从而可以计算出OA的地方时为10时。

答案:D

8.当海口(110°E,20°N)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点时,此日()

A.海口昼长为12小时

B.海口的白昼比北京长

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小值

D.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解析: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点时,海口的地方时为5时20分,这是北半球为夏季,海口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随着纬度的升高白昼时间越长,所以海口的白昼比北京短;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小值应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夏季,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答案:D

读图,完成9~10题。

9.若图中有一地点位于位于赤道,这一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A

10.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乙地的两倍

答案:A

1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系统;水圈中的水有多种形式,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不仅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特别是和岩石圈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12.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完成(1)~(4)题。(25分)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5分)()

A.准噶尔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海南岛

答案:B

(2)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是(5分)()

A.大兴安岭北部

B.台湾岛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答案:C

(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8分)

答案: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热量差异,即热量南多北少,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北部地区仅为一年一熟。

(4)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利用方式?(7分)

答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

高中地理复习的六点建议

一、重视回扣双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近年,我采用学案导学法,即先将各个专题“双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根据考纲筛选出“双基”内容制成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填充式知识体系和体现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组,利用一课时训练效果明显。

二、重视整合知识

近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征之一是突出考查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专题复习中整合知识、构建体系非常重要。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重点性,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等。二是类似性,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三是创新性,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四是理性认

识,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五是灵活性,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限制,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三、重视拓展知识

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提供了指导。课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题也会顺应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是文综能力测试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试题中第2、4、6、8题的考查,皆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题中提取A市位于82.50w经线以东的西五区这一有效信息,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内容应给学生适当补充、拓展。

四、重视社会热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2008年高考第7题以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问题。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鲜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农问题、五大经济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与调配、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中部崛起、绿色GDP、极地科考、区域经济合作等应及时渗透于各专题复习中。

五、重视提升能力

应考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在专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六、重视训练反思

通过定时定量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达到练规范、练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题能力,这个环节是二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意识,就是学生在做题之后,要反思这个题目具体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有没有漏洞;要反思该题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这几种能力上有没有欠缺之处;还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自己能否对问题答案提出疑问,能否联想到曾经做过的类似题目,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要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的方法

1、注重原理,用知识结构厘清答题思路

地理重在讲理,高考试题就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考核其内涵、运用。要对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重温,以达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灵活运

用的目的;并建立起知识结构,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如:有了河流利用、治理的解题思路,解答同类型题目就容易多了。注重原理,用知识结构厘清答题思路

2、适当做题,训练解题策略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阶段当然要做习题,但题目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找一套较好的试题做。千万不要以题代替知识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特别是综合题,要有一定的解题策略。

3、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地理复习要多加关注。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冲刺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地理复习才能事半功倍。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课时精练附答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天体:概念和类型 宇宙 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 太阳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太阳活动 日冕层:太阳风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和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普通性 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地球 有生命存在 特殊性 生命存在的条件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A .天王星 B .冥王星 C .海王星 D .土星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 .恒星、卫星 B .恒星、星云 C .行星、彗星 D .流星、恒星 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地 球的宇 宙环境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 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 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D.太阳系的主体是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 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 8.小行星带位于( )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 10.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运动没有影响 二、综合题 1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原始海洋形成(2)日地距离适中(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4)水 (5)太阳日照时间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 (7 )适宜的温度(8)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章末检测(B )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图屮0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 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1〜3题。A. P 为月球,0为太阳 B. P 为月球,0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 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2.若 0 为太阳,且 R=1.5X108km,贝!j ( )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海王星 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0为银河系中心 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0为总星系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为银河系中心,P 为太阳,则R=10万光年 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 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 = 200亿光年 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4. 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外部条件的是() ① 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适当的日地距离 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C.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当的温度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6〜7题。 6. 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A. 30° 1 月 B. 60° 7 月 7. 当公转速度为\时() A. 漠河市民一一欢度“白夜” C.松花江河畔一一银装素裹 C. 60° 1 月 D. 30° 7 月 B. ------------------------------ 新西兰南部海域 --------------------- 冰山座座 1.若 R=38.4X104 km,则(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1《宇宙中的地球》2 Word版含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同步练习 同步测控 1.下列有关宇宙及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就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 B.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天体,因此地球上的大气、岩石等都是天体 C.宇宙就是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总星系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又是运动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宇宙的特征及天体的相关知识。宇宙有两大特征,即物质性和运动性,故D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宇宙的空间范围,而忽视了宇宙的时间含义;B项,地球上的大气、岩石等虽然也是物质,但它们从属于地球这一天体;C项,总星系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2.(2012·沈阳市高一期中)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 A.恒星和行星B.恒星和星云 C.彗星和地球D.卫星和星云 答案:B 3.(2012·石家庄市高一期中)关于图中天体系统①-④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太阳系B.②—银河系 C.③—总星系D.④—地月系 答案:C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行星M是() A.土星B.水星 C.火星D.金星

5.地球与木星相比()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以及各自的特征差异。第4题,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5题,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圆而不是正圆;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木星是巨行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木星质量大,密度小;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比木星高。 答案:4.C 5.B 6.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表字母)轨道之间。 (4)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均填字母) 解析:本题组以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图为背景,考查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明确A→H代表的行星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答案:(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 (2)B D(3)D E (4)A、B、C、D E、F G、H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A、金星、木星、冥王星、天王星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 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D、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 3、对地球影响最激烈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辐射B、黑子C、耀斑D、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5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是() A、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 B、研究、认识、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环境 C、地球人口太多,向宇宙转移D、保护地外文明 6、下列自然资源中只存在于宇宙中而地球上没有的是 ( ) A、太阳能资源B、空间资源C、2HeD、3He 7.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8、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二月,海南岛已进入春耕播种时节,而黑龙江仍是一片冰天雪地 B、北半球河流右岸受冲刷,左岸泥沙淤积 C、中国球迷在清晨观看美国当地晚间篮球赛的电视直播 D、一日内学校操场旗杆影子长度要变化 9、地球表面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大小是由() A、人为规定的B、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 C、地球的球体形状大小造成的D、地球自转造成的 10、北京(北纬40度)某中学,要在楼高为H的楼房背面盖一座新教学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 B. 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C. 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 D. 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 【答案】B 【解析】该图中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水循环可以塑造部分区域的地表形态;图中④表示地下径流,②表示大气降水。据此分析选B。 2.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答案】C 【解析】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指水汽从海洋输往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是从海洋输往陆地的东南季风,与①功能一致,据此分析选C。 3.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答案】C 【解析】柴达木盆地的湖泊、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发生在内陆地区,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由陆地进入海洋,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据此分析选C。 4. 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不变 【答案】B 【解析】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加。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b ,表示下渗增加,B对。a表示地表径流,减少,A错。c 表示地下径流,增加,C错。d表示蒸发,绿地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减轻,蒸发减少,D错。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减弱B.b增强C.c增强D.d减弱 【答案】C 【解析】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的下渗增强,图中表示下渗的是c,故C正确。 6.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年径流量增大B.流速加快C.丰水期水位上升D.枯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D 【解析】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就是通过低沟收集雨水,通过植被增加下渗,最终减少雨涝现象,C错。同时枯水期,下渗的水能流入城市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上升,D正确;修建植被浅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河流年径流量减小,A错;流速减慢,B错。故选D。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及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新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练习:第一章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共包括几级天体系统?()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人类从地球上发射探测器,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 2.A 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如下图(这是因为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后,太阳的直射光会被挡住,但经地球大气的折射光依然会照到月面上,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容易透过,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据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4.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5.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转④太阳 的照射 A.①②④ B. ①②③ D. ②③④ 3题,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 ,行星质量较大。第4题,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是属于地月系;按照等级包含关系,等级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第5题,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不是昼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有利于地球大气温度适中;太阳的照射,才有昼夜之分。 4.A 5.C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 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5分,共55分)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答案:C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研制的“火卫—土壤”卫星一同发射升空,飞行10个月于2012年9月到达火星轨道。据此完成2~3题。 2.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就不属于地月系了,也不属于河外星系,即选B项。 答案:B 3.当“萤火一号”发射时,在美国纽约(40°N,74°W)的室外可能会看到() A.繁星闪烁 B.旭日东升 C.日影朝向东北 D.晚霞映空 解析:当“荧火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8区)4时16分,美国纽约(西5区)则11月8日为15时16分,太阳位于西南方,日影朝向东北。 答案:C 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天体坠落事件,产生大量碎片,陨星形成了“陨石雨”。据此,结合图完成4~5题。 4.天体坠落现象常发生,但陨星落入陆地居民区的情况不多。你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A.大气层厚度 B.聚落分布 C.大气环流状况 D.海陆分布 答案:D 5.下列有关俄罗斯“陨石雨”发生时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为10时30分 B.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一年中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5章第1节 植被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 第一节植被同步练习 读图,回答1~2题。 甲乙 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 A.①③B.②④ B.①④D.②③ 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 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 4.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垂直结构简单B.板根现象突出 C.常有附生植被D.树木高大繁茂 【答案】C A 【解析】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4.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6.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A D 【解析】 5.读图可知,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6. 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7~8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1. 地球是一个 ______ (球/椭球体) - 答案:椭球体 - 解析:地球因自转产生了“离心作用”和“向心作用”的力,使得地球呈椭球形。 2.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 A. 自转 - B. 公转 - C. 偏转 - D. 旋转 - 答案:C - 解析: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偏转并非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3. 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 ____ 度。 - 答案:23.5

- 解析: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倾角,约为23.5度。 4. 假设地球上12点的太阳高度角为60度,那么此时的时间是____ 。 - 答案:中午12点 - 解析:当太阳高度角为60度时,就是正午。 5. 以下哪个不是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 A. 地图 - B. 经纬度 - C. 邮编 - D. 地名 - 答案:C - 解析:经纬度、地图和地名都可以表示地理位置,邮编属于邮政编码,不是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6.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什么? - 答案:南极和北极 - 解析:地球自转轴两端分别为南北两极。

7.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____ 天。 - 答案:365 - 解析: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8.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哪些方式? - 答案:观察、实验和推理 - 解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观察、实验和推理。 9. 地球上形成大部分的水资源是通过什么过程形成的? - 答案:水循环 - 解析:地球上形成大部分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过程形成的。 10.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地球运动无关的是 ___ 。 - A. 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 B. 季节的变化 - C. 月相的变化 - D. 日食和月食 - 答案:D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答案】 B 【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第4题。

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 【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据此完成6~7题。 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 【答案】B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答案】B 【解析】文字的前半部分涉及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后半部分则涉及径流输送环节。 2.下列环节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B.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C.青海湖水蒸发 D.未登陆的台风形成的降水 【答案】B 【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河流径流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青海湖水蒸发参与了陆地内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形成的降水发生于海上,台风本身形成于海上,所以属海上内循环。亚马孙河河水汇入大西洋,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合是()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发生在海洋与陆地及其上空之间,为海陆间循环,故选B。 4.图中水循环①—④环节中,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 ) A.①环节B.②环节C.③环节D.④环节 【答案】D 【解析】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在图上是④环节。 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中反映了三种水循环类型 B.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 C.人工降雨属于人类对①环节的影响 D. ②环节表示水汽输送 【答案】C 【解析】人工降雨属于人类对③环节的影响,③环节才是降水。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B.夏 C.秋D.冬 【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丰沛降水,此时海陆间循环最活跃,故选B。 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降水D.径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检测(带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公道利用同步检测(带答案) 1、千岛湖为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面积为580平方千米。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处深层,常年水温12℃,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中富含钙、钠、镁、钾、偏硅酸等。“农夫山泉有点甜”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使“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享誉国内外。据此完成1~2题。 1.“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答案:D 2.“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享誉国内外的原因是() A.数量庞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农夫山泉为天然水 答案:C 3.衡量巴西比中国水资源丰富的指标是()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解析:运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 程度。 答案:D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全部南海诸岛中的岛屿,面积2.1平 方千米。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 重要因素。读图完成4~5题。 4.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不易储备 B.气候洪涝,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散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答案:A 5.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海水淡化②节省用水③收集雨水④人工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6.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解析:要建设节水型社会,着落每万元GDP耗水量,必须加大技 术改造,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才是主要措施。 答案:C 7.读“我国水资源散布图”和“我国水资源和世界比较表”,完 成(1)~(4)题。 我国水资源与世界比较表 水资源数量世界中国美国 总量(亿立方米) 470000 27000 29700 人均量(立方米/人) 10000 2500 14000 (1)从总量看,我国水资源是_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 答案:丰富少 (2)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比美国少2700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却 不及美国的________,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分之一我国人口总量大约是美国人口总量的5倍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散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分配 特点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一〕2021年1月4日晚我国出现了2021年首场流星雨。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B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局部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C ) A.使地球外表的平均温度升高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外表的撞击 D.使地球外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解析】第1题,图中流星体属于绕太阳

公转的小行星。第2题,由于地球外表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因此来自宇宙空间的流星体会由于摩擦作用而燃烧掉,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外表的撞击,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完成第1~2题。 1.以下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D ) 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D.煤炭 2.以下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C ) A.低纬度、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解析】第1题,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这是对太阳能的间

接利用。其他均为直接利用。第2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最适合使用太阳灶做饭。 〔三〕 1.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解析】90°W在0°经线以西。 读以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3.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B ) A.2个B.5个 C.3个D.1个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

地理新课标必修一同步练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1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安徽马鞍山二中期中)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完成1~2题。 1.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D) A.总星系B.银河系 C.河外星系D.太阳系 2.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D) A.太阳辐射非常强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D.电磁环境比较好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根据材料,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D项对,A、B、C项错。故选D项。第2题,本题考查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的原因。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设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该地云雨天多,太阳辐射较少,太阳活动干扰没有减少,多云雨天气,天气变化影响大。故A、B、C项错,D项对。故选D 项。 美国“好奇”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可能将在火星遇到更多伙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20年再向这颗红色星球发送一颗探测器。除了“好奇”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NASA还在火星周围的轨道上设有两架航天器,分别是“奥德赛”号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强有力的表明,目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 同步练习

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 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 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第1~2题。 1.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题,由材料“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蓝 巨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B对。星云是由很多恒星系统组成,不是星球,A 错。行星、卫星自身不会发光,C、D错。第2题,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光照太强,①错。有时吞噬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②对。不能判断无大气层存在,③错。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生存,④对。D对,A、B、C错。 2.D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与太阳辐射无关。 4.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D.地球的热带范围增大 ,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太阳活动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不大;热带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的热带范围;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 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选C。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太阳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 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 A.低纬度日食 B.高纬度极光 C.低纬度太阳风暴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带

自然带 1.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草原、荒漠 3.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⑥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5.图中A地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 6.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下题。与甲图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7.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广东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8.下列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附近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极地地区 D.热带荒漠带的最大分布区在亚欧大陆上 9.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中国温带荒漠带 B.非洲热带草原带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洋流(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二节洋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下图为某海区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海区可能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若该海区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北半球()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D.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20浙江效实中学高一上期末)该大陆及其西部海域洋流性质可能为() A.南美大陆、寒流 B.非洲大陆、暖流 C.北美大陆、寒流 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 6.(2020浙江效实中学高一上期末)该海域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 A.东北信风 B.西风 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8.M处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题组二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为等温线(单位:℃),b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b洋流相符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b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形成著名渔场 C.降低轮船航速 D.加快污染物净化 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太阳系

选择题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是() A. 土星 B. 水星 C. 火星 D. 金星 【答案】C 【解析】 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判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 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判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是火星。 选择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完成下题。 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 ④不属于河外星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八大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正确;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属于类地行星,错误;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错误;④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正确。故选:C。

选择题 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火星 B. 土星 C. 木星 D. 天王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类地行星包括:金星、火星、地球、木星,其中在质量体积和平均密度、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是火星,故A正确。 选择题 2012年8月22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其首次行驶测试中迈出在火星上的“第一步”,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好奇”号项目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活动,旨在探索火星过去及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据此并阅读下表,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海—气相互作用(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因附近海域多风多雾、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之一。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成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之一的原因是() A.海水较浅,光照充足 B.火山多发,营养盐类物质丰富 C.河流注入,带来养分 D.上升流活跃,海水上泛 2.火山岛附近海域终日雾气弥漫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冷空气遇暖流和地热释放的热能 C.寒暖流交汇 D.温暖气流经过寒冷的洋面 3.一艘货轮12月初从香港出发驶往鹿特丹港,历时近2个月,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经过①海峡后,货轮的吃水深度将会()

A.变浅 B.加深 C.不变 D.无法判断 海雾大多是暖湿空气经过较冷洋面形成的。寒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很容易形成海雾。下图示意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一年中,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海雾多发的时段应是()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5.①②洋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达曼海位于孟加拉湾东部,面积为79.8万平方千米,南部与马六甲海峡连接,是南海通往印度洋的关键水域。下图为安达曼海位置示意图。

(1)试描述安达曼海对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影响。 (2)安达曼海北部一年之中表层海水盐度较高的季节是季节,原因 是。 题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7.监测数据显示,厄尔尼诺现象让2015年成为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增强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增加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 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