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范

移动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范

移动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范
移动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范

移动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范

目录

1 总则 (2)

1.1 适用范围 (3)

1.2 引用文件 (3)

2 不同建设环境下安装规范 (5)

2.1 基站机房内安装规范 (5)

2.2 小区内安装规范 (5)

2.3 电梯间施工安装规范 (6)

3 无线专业验收规范 (6)

3.1 信源主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6)

3.1.1 机房内主设备安装 (6)

3.1.2 室外MBO 主设备安装 (7)

3.1.3 微蜂窝主设备安装 (8)

3.2 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8)

3.2.1 壁挂式室内主机设备安装 (8)

3.2.2 非挂杆式室外主机设备安装 (9)

3.2.3 挂杆式室外主机设备安装 (9)

3.3 天馈系统验收规范 (10)

3.3.1 吸顶天线在室内天花下的安装 (10)

3.3.2 吸顶天线在水泥天花下的安装 (10)

3.3.3 室外天线的安装 (11)

3.3.4 馈线的安装 (11)

3.4 标(牌)签验收规范 (13)

4 电源专业验收规范 (15)

4.1 主机电源验收规范 (15)

4.2 接地与防雷验收规范 (16)

5 传输设备验收规范 (17)

5.1 机架及子架安装 (17)

5.2 光纤连接线布放 (17)

5.3 射频同轴电缆布放 (18)

5.4 小型设备安装 (18)

附件二:器件检查井制作图 (20)

附件三:美化天线基础制作图 (22)

附件四:光纤远端机水泥基础制作图 (24)

附件五:GRRU 远端机水泥基础制作图 (26)

1 总则

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使工程结束后的验收工作顺利进行,特组织各

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共同商讨并制定了吉林移动长春分公司室分工程验收规

范标准。

本验收规范最终解释权归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运

维部。

1.1 适用范围

本验收规范仅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内部使用,是长

春分公司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查及交工验收的主要依据,适用于各类室分系统。本规范不列入的相关规范标准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办理。

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工作,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公司会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的随工代

表)依据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监督工作,并组织

随工检验和签证。

工程中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当本规范与国家有

关标准、规定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执行本验收规范个别条款有困

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报请相关部门审批。

1.2 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 5174-200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验收规范》(YD 5067-2005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专用房屋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 5073-2005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2005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

规范》(YD 5079-2005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

程验收规范》(YD 5175-2009 );

(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W-011-2007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房》(YD 1624-2007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 5026-2005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YD 1712-2007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 5138-2005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

术规范》(YD 5103-2003 );

(1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编制的《中国移动吉林

公司2010 年GSM 无线网标准化设计》;

(14))北京煜金桥通信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2007 年—2009 年吉林移动质量检查报告;

(1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基站中心提供的检查报告

和图片;

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验收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验收规范的条款。

2 不同建设环境下安装规范

2.1 基站机房内安装规范

施工完成离开机房时要将机房清理干净,并做好相应出入登记。

原有设备不能随便挪动。

施工过程中需要停站或涉及网络的调整均与相关人员协调完成;

龙门架的安装要符合机房的整体规划,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开关和维护;与

其他设备紧密相挨,做到协调统一,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如机房内有静电地

板需用地板切割机切开,量出静电地板高度定做底座。

主机安装要牢固、端正,多设备处各设备要对应整齐,排列有序;

每台近端机上下间距一致并都配有综合布线盒,衰减器放入尾纤盒内并严格

按设计型号使用;

基站机房内的馈线均采用8D 线,尾纤套必须波纹管保护;

机房内的地线和电源线要用阻燃线,型号为ZR,用配套端子连接,每套龙门架要有单独的接电位置和接地位置,龙门架内所有设备接地均从龙门架自带

的接地铜条上取。

-48V 电源接取使需用专用接电端子,并套黑色热缩管保护;每台设备单独取

电,禁止串联接取。

机房内走线要横平竖直,分类走线、成捆绑扎,尽量避免交叉走线;扎带朝

向一致,间距均匀;要体现整体整齐,布放有序。

中继端机射频输入馈线统一在龙门架右后方外侧走线,尾纤从上方预留孔进

入,载波池及GRRU 系统仍从上方馈线孔引入。

统一标签格式和粘贴位置。

2.2 小区内安装规范

草坪内挖沟:要求挖沟深度为400mm —500mm ,宽度为100mm —300mm ;

施工时采用切豆腐块式挖掘草坪,挖出的土要放在彩条布上便于回填,草坪

回填后至少要浇一遍水,草坪恢复成活率要大于70% 。

方砖过道挖沟:要求挖沟深度为400mm —500mm ,宽度为100mm —300mm ;

挖出的土要放在彩条布上便于回填;方砖恢复要先将回填土夯实,再用胶皮

锤将方砖铺平,平整度与原路面一致。

器件检查井、美化天线基础和设备基础规格要求见附件。

馈线采用直埋铺设时必须套塑料管,1/2 馈线采用Φ40 塑料平管(物料编码:102302-000073-00 ),7/8 馈线采用Φ50 塑料平管(物料编码:102302-000074-00 )塑料管。

馈线过路采用铺减速带的方式进行隐蔽和保护,减速带内使用1/2 超柔馈线并加套Φ20 镀锌铁管(物料编码:102310-000538-00 )加以保护,原则上减速带内不允许铺设电源线。

直埋馈线出土上墙时需用铁管配合弯头加以保护。

分布系统采用直埋方式时,器件安装需单独建设器件检查井加以保护,杜绝

将器件直接埋在地下,器件在检查井内要做防水浸式安装,详见下图;

馈线采用园区现有管道铺设时,馈线在井内要沿井底部走线,器件安装在井

口处侧壁上并加以固定,等同于防水浸式安装;

检查井内的器件安装需用1/2 超柔馈线跳接;

美化天线安装要竖直、牢固,底座固定螺栓要涂抹防锈漆;

MBO 的进线处必须套管,不允许有明线露于表面,且整齐一致;电桥安装在

机架上方,并用扎带固定在走线架上;

各种主机的水泥基础严格按照规格制作。

2.3 电梯间施工安装规范

必须有专业电梯维护人员配合施工;

馈线必须用馈线卡固定,固定距离平均为 2 米;

天线必须固定牢固,ODP-075/V11 天线使用电梯对数小抱杆,OYI-040/V11 天线使用电梯八木小抱杆,其余天线根据实际情况固定。

电梯覆盖完并开通后均要贴标识,未开通前不能贴标识。

3 无线专业验收规范

3.1 信源主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3.1.1 机房内主设备安装

安装的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应有出

厂检验合格证、入网许可证。

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

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设备机架排列整齐,架间缝隙不大于3mm ,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

0.1% 。列架机面平直,应成一条直线,每米偏差不大于3mm ,全列偏差不大

于15mm 。

机列的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螺丝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

帽长度应一致。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3.1.2 室外MBO 主设备安装

室外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稳定,要考虑抗

风、防雨及散热的要求。

室外设备的各种缆线宜分层排列,避免交叉,余留的缆线应整齐盘放并固

定好。

设备底座高400mm ,采用镀锌角钢制作,所有设备底座要求连成一体。在底

座内部距地200mm 高度,间隔200mm ~300mm 加固横衬,用于布放线缆。

设备底座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设备底座应保持平直,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2mm ,整条走线架应无明显起伏和倾斜现象。

设备底座对地加固应牢固可靠。

考虑防盗、美观和防锈,设备底座要求用 1.5mm 厚冷轧钢板包封并喷漆。

钢板包封应考虑方便日后维护;喷漆的颜色电源设备底裙的颜色一致或相

近;为防止钢板锈蚀,要求钢板里侧喷底漆。

设备地线排固定于底座下,与设备底座绝缘,距地不小于200mm 。

设备机架漆面应保持完整、清洁。机架门应开、关自如。

3.1.3 微蜂窝主设备安装

微蜂窝设备壁挂式安装时,主机底部距离地面为 1.5 米。

微蜂窝设备落地式安装时,须采用相应主机底座。

两台以上微蜂窝设备安装时,主机之间需平行安装,且保持适当间距。

微蜂窝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合理的安放位置,便于维护,且美观、牢固。

微蜂窝外壳做好接地。

微蜂窝安装环境温度范围-5 C~45 C。

微蜂窝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照督导要求。

须选择独立24 小时电源,避免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电源或与电梯等大型用电

设备合用一套供电设备。

电源走线要合理、安全、平直/垂直、美观,避免安全隐患;电源线须加套PVC 管;电源线如遇穿墙走线,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 管。特殊地点(如:飞机场、火车站)或安装地点业主有特殊要求,电源线必须加套PVC 管。

电源接入设备前须加电源保护装置及电源插排,所使用电源插排最少三路输

出。

3.2 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3.2.1 壁挂式室内主机设备安装

室内安装的主机标签粘贴于主机设备标签上方;

远端机旁边必须安装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并把光缆终端盒固定在防水箱内。

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内增加法兰连接点,并用2m 尾纤连接主机和光缆终端盒;

在光缆未到位的情况下预先布放主机到光缆终端盒防水箱之间的尾纤,并在

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内预装法兰;光缆的余长不要放在覆盖端机周围;

采用线槽布线方式,周围不允许有明线漏于表面,线槽上必须粘贴标签,主机周围走线槽每根贴 1 个线槽标签,标签应与线槽平行粘贴;

位移告警线必须与固定主机挂架的膨胀螺栓连接,且连接可靠;

线槽内安装器件时,必须应用直角弯头,杜绝器件或馈线接头漏于表面;

主机、干放、电源箱(空开盒)底部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主机底部与线槽相距

25 —30cm ;

主机底部距离地 1.2—1.5 米;

主机安装要牢固、端正,多设备处各设备要对应整齐,排列有序;

线槽安装要横平、竖直,线槽连接处呈45°斜角,并配合堵头、弯角及三通使用;

线槽内馈线要整齐、规则,尽量避免交叉,杜绝留有余长;但电源线可以适

当留有余长;

合路器安装要规则、合理,并配合合路器安装板使用;

移频设备或GRRU 等设备的监控天线要安装齐全;

带有水晶头的数据线要固定好,并用扎带固定在馈线上;

设备标签、热缩套管、空开必须齐全;

安装位置要保证主机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

采用集中监控方式的要穿网线;

连接主机的馈线用 1 米1/2 超柔馈线与主馈线跳接,便于维护的需要;

设备必须做接地,地线套波纹管保护,地线连接可靠。

3.2.2 非挂杆式室外主机设备安装

主机标签粘贴于主机设备标签上方;

主机安装要牢固、端正,多设备处各设备要对应整齐,排列有序;

位移告警线必须与固定主机挂架的膨胀螺栓连接,且连接可靠;

光纤远端机右侧安装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多台设备安装时尽量共用一台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并且要对应整齐;其余主机左侧安装普通防水箱,并且要对应整齐;

主机电源线在防水箱内要适当留有余长;

安装位置要保证主机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

合路器及光耦合单元、波分复用单元等室外安装要加防水箱,并且要与其余设备对应整齐;

保证设备上所有部件的完整,拆下的螺丝和防水螺帽等零件均要恢复;

移频设备或GRRU 等设备的监控天线要安装齐全;

楼顶设备安装不能破坏原有的防水设施,如破坏可使用防水冷油进行修复;

连接主机的馈线用 1 米1/2 超柔馈线与主馈线跳接,便于维护的需要;

设备必须做接地,地线连接可靠。

3.2.3 挂杆式室外主机设备安装

主机安装要高于地表面 2 米—3 米之间,便于维护的需要;

主机安装要牢固、端正,多设备处各设备要对应整齐,排列有序;主机下方

的馈线要合理安排。

位移告警线必须与地线或地排相连,且连接可靠;

光纤远端机上方安装光缆终端盒防水箱,并且要对应整齐;其余主机上方安装普通挂杆式电源防水箱,并且要对应整齐,主机电源线在防水箱内要适当留有余长;

安装位置要保证主机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

合路器及光耦合单元、波分复用单元等室外安装要加防水箱,并且要与其余设备对应整齐;

保证设备上所有部件的完整,拆下的螺丝和防水螺帽等零件均要恢复;

移频设备或GRRU 等设备的监控天线要安装齐全;

室外杆上馈线敷设的情况,两杆之间馈线采用安装拉线固定,杆上馈线采用

双联馈线卡固定在抱箍式走线架上,取消馈线套波纹管。

室外杆上电源线随馈线使用双联馈线卡固定在抱箍式走线架上,尾纤必须套

波纹管;

连接主机的馈线用 1 米1/2 超柔馈线与主馈线跳接,便于维护的需要;

设备必须做接地,地线连接可靠,详见室外站防雷接地安装规范。

3.3 天馈系统验收规范

3.3.1 吸顶天线在室内天花下的安装

用天线自带螺栓将天线吸附牢固地安装在天花板下;

安装位置尽量与消防告警器、灯、音响喇叭等物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移动、联通、电信的天线安装时要尽量拉开2—3 米的距离;

天线要求干净美观,并清洁天花;

天线标签粘贴正直、美观。

3.3.2 吸顶天线在水泥天花下的安装

要用天线支架垂直吊装,天线要保持水平、清洁;

天线周围1 米内尽量不要有体积大的阻碍物;

移动、联通、电信的天线安装时要尽量拉开2—3 米的距离;

天线标签粘贴正直、美观;

裸露在外的天线尾馈必须要套波纹管,连接处必须使用白色防尘胶带包裹;

3.3.3 室外天线的安装

ODP-065/V (R)15 型天线选用 3 米60 中壁抱杆,其它型号天线可根据现场要求选择;

ODP-065/V09 型天线选用电梯对数抱杆;

天线尾馈及地线铺设需用绑线固定;

天线安装需用两个槽钢固定, 抱杆与地面要相隔一定距离,避免破坏防水;

楼顶女儿墙上安装天线尽量不能破坏原有防水,如破坏可使用防水冷油进行

修复;

天线安装位置可按实际需求下沉或上升;

天线辐射方向和覆盖范围不能被建筑物阻挡,例如加厚的女儿墙或突出的阳台等,当标配的抱杆无法满足需要时需特殊定做;

天线安装要牢固、稳定、竖直、美观;如固定不牢需加拉线稳固; 所有螺栓在工程完工后要检查一遍,防止松动被风刮歪;

天线俯仰角符合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微调;

天线低于楼顶避雷装置的可不装避雷针,但天线支架必须接避雷地;

ODP-065/V (R)15 型天线必须安装避雷针;

天线调节支架及配件必须保证完整。

3.3.4 馈线的安装

馈线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固、美观,不得有

交叉、扭曲、裂损情况。

当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超

过下表的规定:

线径二次弯曲的半径一次弯曲的半径

7/8 ”360mm 120mm

1/2 ”普通210mm 70mm

1/2 ”超柔120mm 40mm

室内分布除井道、槽道外,其余地方馈线均不能裸露;

井道、槽道内电缆要在一侧布放并保持平直、整齐、不准交叉、扭曲,用扎

带绑扎在槽道横档上,多余的扎带均要剪掉;

井道、槽道内器件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直角弯头或JJ 型直通接头,但必须保证走线平直美观;

室内馈线敷设必须每 2 米粘贴馈线标签,如敷设方式为套管则要求相同;

馈线套管敷设拐弯处必须套白色波纹管做软连接,连接处必须使用管接,并用

白色防尘胶带包裹;杜绝使用马鞍卡固定,均采用铁皮卡固定;

馈线套铁管敷设固定间距为 2 米,馈线套PVC 管敷设固定间距为 1 米。馈线套波纹管敷设时固定间距为0.5 米,馈线在线槽内敷设时线槽固定间距为0.3 米。

裸露在外的天线尾馈必须要套波纹管,连接处必须使用白色防尘胶带包裹;

直埋馈线出土后上墙时需用铁管保护,并且安装弯头;

采用光纤站建设标准型基站时8D 跳接点必须在室内,并做扇区馈线标识。

连接主机的尾纤须套缠绕管;

室外拉线敷设固定间距为0.5 米,必须使用黑色绑带,并且不留余长;

室外拉线敷设时拉线要平直,不准留有余长;

室外站两杆之间馈线采用安装拉线固定,拉线两端使用 2 个紧线扣固定。

室外杆上馈线敷设的情况,两杆之间馈线采用安装拉线固定,杆上馈线采用

双联馈线卡固定在抱箍式走线架上,取消馈线套波纹管。

室外杆上电源线随馈线使用双联馈线卡固定在抱箍式走线架上,尾纤必须套

波纹管;

室外连接主机的馈线用1/2 超柔馈线与主馈线跳接,便于维护的需要;认真

做好防水,室外采用五层防水制作方法,具体制作方法参照《防水制作规范》。室外馈线不允许延避雷带走线,馈线进户之前要做防水弯。

移动工程中馈线接头套黄色热缩管,热缩套管必须同时套到馈线和接头上。

小区工程(包括拉线工程)、室外站及楼顶覆盖工程均采用 5 层防水的制作方法。

馈线转接头处的防水、天线接头处的防水等其他位置的防水制作方法均参照

器件防水的制作方法。

需做防水的馈线接头取消热缩管,热缩管将大大增加接头进水的几率,冬季

做防水时需用热风枪烘烤防水胶泥和防水胶布。

小区工程(包括拉线工程)、室外站及楼顶覆盖工程中需要做防水的器件禁止

使用直弯转接头,7/8 馈线可以适当采用软跳线配合使用,增加直弯转接头将大大增加器件防水的制作难度。

小区工程(包括拉线工程)、室外站及楼顶覆盖工程中要根据馈线的走向和器

件的摆放位置制作相应的馈线防水弯,并保证合格的馈线弯曲半径,室外进

户馈线和进主机馈线必须要有回水弯。

小区工程(包括拉线工程)、室外站及楼顶覆盖工程中要根据馈线的走向和器

件的摆放位置确定相应的防水缠绕顺序,原则上要自下而上缠绕,避免形成

漏斗存水。

3.4 标(牌)签验收规范

标签分为光纤标识、电源标识、保护地标识、射频馈线标识和设备标识

统一标签格式和粘贴位置。

1、室内天线标签:要求室内工程中每副天线贴一个,贴在天线正面中心。

2、馈线标签:要求室内馈线和电源线敷设必须每 2 米粘贴馈线标签,如敷设方

式为套管则要求相同。

3、线槽标签:主机周围走线槽每根贴 1 个,标签应与线槽平行粘贴;

4、设备标签:要求室内主机壁挂安装时下方线槽上必须粘贴标签,标签应与线

槽平行粘贴,粘贴位置位于主机下方;

5、电梯内信号已覆盖标识:每部电梯贴 1 个,要求电梯覆盖完并开通后均要贴

标识,未开通前不能贴标识。

6、长春、吉林和延边地区单纤设备、900MBTS 载频数不超过8CH 时标签粘贴位置示意图:

保护地

BTS comba O D F

7、长春、吉林和延边地区单纤设备、1800MBTS 、900MBTS 载频数超过8CH

时标签粘贴位置示意图:

保护地

comba

标签分类说明:

设备类

名称标签类型数量粘贴位置说明

XXX 光纤1 3 设备端、ODF 架端和跳纤点各一个双纤站

光纤标识XXX 光纤2 3 设备端、ODF 架端和跳纤点各一个单纤站XXX 光纤 3 设备端、ODF 架端和跳纤点各一个

XXX 直放站 2 配电柜架顶和中继端后侧各一个

电源标识XXX-48V 1 配电柜内-48V 接电点处

XXX 0V 1 配电柜内0V 接电点处

保护地标识XXX 保护地 2 接地排处和中继端后侧各一个

BTS 架顶2 个,中继端机接头处一900M XXXANT 3

BTS 架顶4 个,中继端机接头处一射频馈线标识1800M XXXANT1800 5

BTS 架顶2 个,中继端机接头处 2 载波池XXXANT 4

电桥、中继端机和BTS 机柜上各一900M XXX 3

设备标识

电桥、中继端机和BTS 机柜上各一1800M XXX1800 5

8、中继端机上一个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尺寸: 10cm*1cm

4 电源专业验收规范

4.1 主机电源验收规范

主机供电应选用可靠稳定的电源,必须在取电处绑扎电源标识;

室内主机处电源必须安装空气开关, 空开盒底部与主机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与线槽相距 25— 30cm ,并选用同型号线槽做连接;

电表和空气开关尽量不要安装在室外,如果必须安装在室外需选用室外型电

直 放 站 近 端 设 备

中继端机接头处一个

直放站射频输入 直放站射频输入

配电柜内 -48V 接电点处一个, 0V 接电点处一个。

直放站电源 直放站电源

设备端、 ODF 架端和跳纤点各一个

直放站光纤

直放站光纤

接地排处和中继端后侧各一个

直放站接地

直放站接地

远端机上一个

直 放 站 远 端 设 备

直放站馈线 直放站馈线

表箱。

室内多处设备接电时要采用就进引电方式,不再采用集中供电接取;电源线

采用室内三芯阻燃电源线,且必须套管并加以固定。

做为标准三扇区使用的设备取电点为一处,但设备处要采用单独空开进行控

制,禁止一个空开控制多台设备;

对于合路系统的两台设备可采用一个空开进行控制,外厂商设备需安装单独

空开;

室内电源线敷设必须每 2 米粘贴所属运营商标识,如敷设方式为套管则要求相同,机房内引电除外。

室外主机电源线要用室外VV 铠装电缆;

三芯电源线中的黄绿地线禁止用作零线或火线使用,在取电位置有地排时必

须做可靠接地;

4.2 接地与防雷验收规范

防雷接地: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

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

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均应与防雷接地装置作金属性

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避雷针、带、线、网,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

汇集线、接地体等。

由于目前对移动通信直放站及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没有标准的防雷接地方面的

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在总结多年工程经验并参考相关资料(防雷接地方案)下

整理出几点规范和标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各地运营商所建设的基础质量和标

准不同,防雷接地的安装还要遵循当地运营商的标准。防雷接地安装规范如下:1、在杆上或铁塔上安装设备:

收发天线必须安装在避雷针45 度保护角范围内;

有源设备安装不可接触任何防雷接地装置及相关支架;

防雷接地基础必须要做设备接地引下线,出土后上杆 2.5 米,有源设备接地连接到设备接地引下线端点;

制作馈线接地时接地引下线的安装要遵循以下原则:接地端安装位置一定要

在馈线剥皮处的下方,以便电流能迅速向下导入大地;

2、在楼顶上安装设备:

所有设备必须安装在建筑物避雷针45 度保护角范围内,高于建筑物避雷装置的要加装避雷针;

天线抱杆要和楼顶避雷装置做可靠接地,使天线安全渡过雷电区将电流导入

大地;

室外馈线不允许延避雷带走线,馈线进户之前要做防水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