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零丁洋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过零丁洋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过零丁洋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过零丁洋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过零丁洋---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专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2),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注释]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遭受,蒙受。起一经: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兵器,这里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⑤萍:浮萍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和赏析]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

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

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其作用是。

⑶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⑷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四、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瓢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五、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

,以“雨打萍”比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默写重点

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人生自古谁无

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4.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

《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

答案:1.(1分)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思相近即可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分)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意思相近即可计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儒家经典(1分)

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6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

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一、⑴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二、答案(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3)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4)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答案】⑴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⑵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四1、主旨句:末尾的两句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答先激愤后激昂即可)2、比喻、虚实结合 3、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近即可)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

五2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2分,意思对即可) 2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中考古诗词赏析-3.1春望

3.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赏析: 1、主题:全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考虑到这首诗的主旨是忧乱伤春,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我们选择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玩赏,反而落泪惊心。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①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珍贵,可以胜过万金。②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感时花溅泪”中的“溅”字用得特好,请结合全诗对这个字作简要赏析。 “溅”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国破家亡、兵荒马乱的情况下,面对花木潸然泪下,泪流满面的情态,充分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其中写出何种情态得1分,写出表达的情怀得1分,共2分)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安危的时刻牵挂。 B、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安徽中考真题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券”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对抱负中能施展的坚定信念。 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9分)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2分)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词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鉴赏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2019中考真题名著阅读汇编朝花夕拾

2019中考真题名著阅读汇编《朝花夕拾》

2019中考真题名著阅读汇编(1)【2019湖南邵阳】名著阅读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作品名称) (2)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部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9湖南邵阳】名著阅读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作品名称) (2)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示例】(1)《狗?猫?鼠》 (2)《狗?猫?鼠》借着对猫的讽刺和对童年隐鼠被害的故事,表达了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基础知识。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出处,再结合题目要求。这段话是出自鲁迅先生《狗?猫?鼠》中对猫的描写。 (2)本题考查名著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原著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所创作,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以下是选段原文: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

《春望》历年中考题

《春望》阅读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春望》阅读答案 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以上就是《<春望>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 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过零丁洋全文及解析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 寥(liáo)惶(huáng)遭(zāo)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

《春望》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春望》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 【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炼字炼词】 “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 “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 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 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案】 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2.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2.(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望岳》 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望岳》赏析题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8.理解性默写。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选择题。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朝花夕拾中考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中考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中考题及答案 【篇一:朝花夕拾复习题(中考)】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尽管生活艰苦,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

杜甫《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

杜甫《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试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鉴赏】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诗人

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

望岳历年中考题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2012·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分)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 二、字词: 遭逢:遭受,蒙受。 起一经:这里指她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丹心:红心。 三、翻译与赏析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

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与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 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六、练习题: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

春望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春望》中考备考专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三、主题: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四、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 1、首联

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 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3、颈联 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4、尾联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六、艺术写法: 1、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2、借景抒情,情注全诗。开篇四句写景,写国都沦陷,一片荒凉,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忧国思家。 3、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杜甫《望岳》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杜甫《望岳》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2分)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

最新过零丁洋---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过零丁洋》赏析题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6)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比喻、虚实结合。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6.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或者: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7.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8.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答: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先激愤后激昂即可) 9.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答:“惶恐滩”和“零丁洋”巧用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达作者特殊的心境。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渲染出作者抗原失败后惶恐不安的心态、孤苦无依的感叹。 10.选择题。 (1)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

(完整版)朝花夕拾中考试题含答案

朝花夕拾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常德市)运用你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二.(南京市)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3 分)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题目。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1)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2)。(2 分)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 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四(北京市)名著阅读(3 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①》《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②(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③的想法。 五 (阜新市)名著阅读。(2 分)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六(沈阳市)走近名著(3 分)

春望赏析及中考题汇编修订稿

春望赏析及中考题汇编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

《春望》中考备考专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三、主题: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四、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 1、首联 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 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32望岳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32 《望岳》唐杜甫眦z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杜少陵集详注》,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岱宗:泰山;夫如何:怎么样;齐鲁:代指山东地区;未了:不尽;造化: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阴阳割昏晓,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中考2015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丙句:。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三句诗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全篇。 B.三句诗的内容或写眼前,或写将来。 C.三句诗传递的感情与作者的经历相关。 D.三句诗的内容都与题目直接关联。 一模2015松江 6.下列与“一览众山小”在语意上互为因果的一句是()。 A.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 C. 阴阳割昏晓 D. 荡胸生层云 7.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模2015宝山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B.前六句写泰山之景,显其宏伟气势。 C.全诗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后的畅快。 D.泰山位于今山东境内,为“五岳之首”。 7. “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景象。 一模2016崇明 【甲】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分别以和字统领全篇。(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一模2018宝山 6.本诗的作者是。(人名)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二模2015普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