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的含量

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1.原理

根据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配合物。配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光密度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浓度为7.826mg/mL 。

2.仪器和试剂

仪器:水浴、分光光度计、三角烧瓶、容量瓶、吸管、滴瓶等。

试剂:酒石酸铁溶液、pH7.5的磷酸缓冲溶液。

3.操作步骤

(1)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准确称取茶叶麻碎样品1g ,于200 mL 三角烧瓶中,加入沸水80 mL ,在沸水浴中浸提30min ,然后过滤、洗涤,滤液倒入100 mL 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测定

吸取样品溶液1 mL 于25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4 mL ,加酒石酸铁溶液5 mL ,摇匀,再加入pH7.5磷酸缓冲液稀释至刻度。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为空白。选择540nm 波长和0.5cm 的比色杯测定光密度。

4.结果计算

1001000826.7????=m

V T A x 式中:x ——茶多酚含量,%;

A ——样品溶液的光密度值;

T ——样品溶液总量,mL ;

V ——吸取的试剂量,mL ;

m ——样品质量,g 。

5.注意事项

磷酸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以冷藏为宜。

酒石酸铁与茶多酚反应时,因连苯酚比邻苯酚显色强,所以没食子酸酯类儿茶素显色深,凡是此类儿茶素含量比例大的,显色就较深。因此酒石酸铁比色法与高锰酸钾滴定法两者测定的结果会有所出入。

食品中锡的测定

1.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在弱酸性溶液中,四价锡离子与苯芴酮形成微溶性橙红色配合物,在保护性胶体存在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酒石酸溶液(100g/L);抗坏血酸溶液(10g/L);动物胶溶液(5g/L);酚酞指示液(10g/L);氨水(1+1);硫酸(1+9);苯芴酮溶液(0.1g/L);锡标准储备液(1.0mg/ mL);锡标准使用液(10.0μg/ mL)。

3.分析步骤

(1)样品消化(硝酸-硫酸法)

取粉碎的干燥样品5.00g或10.00g置于250~500 mL凯氏烧瓶中,加入少量水使之湿润,加入入珠数粒,10~15 mL硝酸-高氯酸(4+1)混合液,放置片刻后,用小火缓慢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 mL或10 mL硫酸,再加热。当溶液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小心补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并随时转动防止结块,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使之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瓶内液体再产生浓白烟为消化完全,放冷。消化后此时的溶液应澄清无色或微带黄色。

冷却后缓缓加入20 mL水煮沸,去除残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2次,放冷。将冷却后的溶液移入50 mL或100 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凯氏烧瓶,洗液也并入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10 mL定容后的溶液相当于1样品,相当于加入的硫酸量1 mL。

(2)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0.00、0.20、0.4.0、0.60、0.80、1.00 mL锡标准使用液(相当0.0、2.0、4.0、6.0、8.0、10.0μg锡),分别置于25 mL比色管中。各加入0.5 mL酒石酸溶液(100 g/L)及1滴酚酞指示液,混匀,再各加入氨水(1+1)中和至淡红色,加3 mL硫酸(1+9)、1 mL动物胶溶液(5 g/L)及2.5 mL抗坏血酸溶液(10 g/L),再加水至25 mL,混匀,再各加2 mL苯芴酮溶液(0.1 g/L)。混匀,1h后,用2cm比色杯以水调节零点,于波长490nm处测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及试剂空白测定:吸取1.00~5.00 mL样品消化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溶液,分别置于25 mL比色管中。按标准曲线制备程序,依法操作,测定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锡含量。

4.结果计算

式中:X——样品中锡的含量,mg/kg;

m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锡的含量,μg;

m2——试剂空白液中锡的含量,μg;

m——样品质量,g;

V2——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

V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的体积,mL。

结果:以平行测定算术平均值的三位有效数字来表述。允许相对误差≤10%。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的方法; 3、掌握茶多酚提取与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 1、仪器 电动搅拌器离心机酸度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蒸发浓缩装置水环式真空泵电子天平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干燥箱 分液漏斗微量吸管器 2、试剂 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 维生素C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没食子酸丙酯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30 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一类富含于茶叶中、主要由 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的多羟基化合物,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SOD 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具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防衰老机理。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目前茶多酚已在医药、饮料、食品、保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由于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因此本实验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再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并高效地与咖啡碱等杂质分离;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具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对其进行萃取分离;最后将茶多酚萃取液通过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精品。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重量过20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20倍的70℃~95℃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60min,过滤得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6%,静置盐析1.5h后过滤。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简称: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英文名:tea Polyphenol,简称TP 定义: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推荐)总多酚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多酚类物质包括花青苷、黄酮苷、单宁等,具体又可分为若干种。多酚类物 质含有酚羟基,有的还含有羧基,属于极性有机化合物,常用极性溶剂提取,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水以及由这些溶剂按比例组成的复合溶剂。由以上溶剂直接提取的多酚物质,实质为各种多酚的混合物(总多酚提取液), 不同的原料中所含酚类物质的种类不同,需要进一步的分离鉴定。 常用的植物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有:酒石酸亚铁比色法、FD 法、FC 法、普鲁士蓝法等。其中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应用较多。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过量的酒石酸亚铁与提取液中多酚反应 生成稳定的紫褐色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多酚含量成正比。 测定总多酚 时所用的标准物则需根据样品中所含多酚的种类而定,比如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时,儿茶酚能较好地代表茶多酚,则以儿茶酚作标准物;而测定藤茶多酚时,则以没食子酸作标准物较合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茶叶; 仪器:水浴锅,分光光度计,三角瓶,容量瓶,吸管等; 试剂: (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00g硫酸亚铁(FeSO4·7H2O)和5.00g酒石酸钾钠(C4H4O6NaK·4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2)pH 7.5磷酸盐缓冲液:称取60.20g Na2HPO4·12H2O和 5.00g NaH2PO4·12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三、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或茶多酚含量经验值的应用 标准曲线的制作参照GB-8313-87《茶—茶多酚测定》方法。为简化操作,可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吸光度值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的浓度为7.826 mg/mL”这一经验值,直接由待测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1.福林试液的配制:取钨酸钠10g与钼酸钠 2.5g,加水70ml、85%磷酸 5ml与盐酸10ml,置200ml烧瓶中,缓缓加热回流10小时,放冷,再加硫酸锂

实验四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一、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二、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消耗1mL 0.318g/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5.82mg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白瓷皿。 试剂:1、0.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0.630%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6.3034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1.2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准确吸取0.630%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四、测定步骤 1、供测试液的准备: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 2、测定: 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0.1%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 X= ) ( 12 0.005820.318 m V V A B -?ω? ?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实验三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2、进一步熟悉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 消耗 1、 容至4~6h, 2、 30.630%草 的浓硫酸10mL 1 100mL, ,开动磁 五、结果计算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酒石酸铁比色法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

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 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铁比色法,由于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操作比较复杂,且靠肉眼观察颜色判断终点,如果样品溶液颜色较深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本实验将应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 (l 540nm 1、、磷酸盐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放冰箱中保存或临用时现配。 2、样品溶液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较透明的样液,如果味茶饮料,将样液充分摇匀后,直接取样测定 (2)较浑浊的样液,如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等,称取充分混匀的样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15mL充分混匀,放置15min,用水定容至刻度,过滤。 (3)含有碳酸气的样液,如农夫汽茶,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mL于250mL的烧杯中,称取其总量,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以将二氧化碳排除,放冷,用水补足原来的质量,摇匀,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我们必须对茶多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 所以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1,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 2,金属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 3,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 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 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 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当然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很多朋友最关注的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到底有多大差异,经本人一天的实验,当然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两者差异大概在30%左右,如果以酒石酸亚铁法采取2.78的系数,则差异不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GB/T8313-2002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并非纯粹的茶多酚。 再者,就GB/T8313-2008中一些问题,我咨询了标准校订单位的王盈峰教授,标准中的刻度试管容积为10ml,所以大家在标准曲线的绘制中要注意了。 最后,无论是8313-2002还是8313-2008,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茶叶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新方法中也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还需要茶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提醒大家,“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是因为福林酚法有他自身的不足,所以不同的产品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GB/T8313-2008标准曲线以及相关数据 y=-1.1862+92.0488x ug A 10 0.120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提取与含量测定 系别:生物医药工程系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茶多酚的组成及性状; 2、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萃取法分离有机溶剂中的茶多酚的操作方法; 二、茶多酚总述 1、组成: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因此常称为多酚类。其主要成分是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甘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这些化合物都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的基本结构,故统称为类黄酮物质。茶叶中绿原酸、鸡鈉酸、咖啡酸等酚酸类化合物也是茶多酚的组分之一。在茶多酚各组分之一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优异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2、性状: 茶多酚是介于淡黄色至茶褐色之间的无定型粉末,味涩,略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茶多酚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7时较稳定,在pH>7时则不稳定且氧化变色加快,呈红色。 3.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茶多酚提取工艺效果较好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其次是超声波浸提法、层析法、膜技术。 4.贮存方法: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环境,并与有毒、有气味的物品隔离,避免直接与三价铁离子及碱性物质接触。 三、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图所示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案(精选.)

设计性实验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方案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葡工162班 姓名:王勇峰 学号:220162712 指导老师:阿不都热依木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无害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2.分离、纯化茶多酚粗品,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定量分析茶多酚产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天平;分析天平;铁架台;抽滤装置;超级恒温水浴槽;长颈漏斗一个;滤纸若干张;分液漏斗一个;100毫升的烧杯(三个);玻璃棒一个;药品: 1.乙醇水溶液(50%); 2.干茶叶原料; 3.氯仿(分析纯); 4.Na2SO4溶液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温度设定:打开超级恒温水浴电源开关,使温度达到90℃ 2、称量:称取30克干茶叶,放在100毫升小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40毫升50%乙醇水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干茶叶完全浸润在乙醇溶液中。 4、加热:将干茶叶和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液置于超级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0分钟。 5、过滤:将加热完毕的混合液取出,冷却到室温; 用长颈漏斗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滤除茶叶残渣。再对残渣进行乙醇萃取. 6、分离萃取: 1)对分液漏斗进行试漏,调整好铁架台高度; 2)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氯仿①,置于100毫升小烧杯中;将茶叶滤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将氯仿倒入其中,再倒入少量Na2So4溶液②,轻轻摇匀,使之混合充分,静置,分层,上层应为茶多酚水溶液,呈茶色,下层为氯仿乙醇混合液,为无色。 3)将下层溶液小心放至小烧杯中,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至100毫升小烧杯中; 7、抽滤浓缩: (1)安装好减压抽滤装置; (2)将布氏漏斗里的滤纸用少量茶多酚水溶液润湿,开启抽气阀,一边缓慢倒入液体,一边抽滤。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年第 5 期152 Chemical Engineering amp Equipment 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2012 年 5 月分析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试张妙芬(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 362000)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成分,随着茶多酚应用的开发,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该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用于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茶多酚的分析测定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目前,中国茶园面积列居可分为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和花青素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迄今已类、酚酸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儿茶素,占多酚类总量的在茶叶中鉴定出 450 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 种以上的无机 60-80,是其众多药效的物质基础。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又元素。可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 Epicatechin,EC 以1 茶多酚,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及Epigallocatechin,EGC)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鞣或茶单宁,占茶(Epicatechin gallate,ECG 及(gallic acid)叶重量的 15%~30,许多生理和药理实验

表明它对人体无,后者(ECG 及 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毒,无副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它还含量较多。具抗衰老、抗辐射、消除口臭、降血脂、抗菌抑菌、抑酶等茶多酚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在一系列重要作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均易茶多酚是由 30 多种含酚基的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变质。图 1 为茶多酚结构通式。 OH OH OH O R1,R2 -H,-OH, C OH HO O R2 OH R1 O OH 图1 茶多酚的结构通式2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2.1.1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近年来有很多报道,其中多以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国内文献报导中以酒石酸亚铁比色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 法最为常见GB/T 83132002。该法也是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国标方法。茶汤中茶多酚的分析。另外,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其测定原理是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高锰酸钾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亦可用来茶多酚的分析络合物,该溶液对 540nm 可见光有最大吸收,故可用分光光测定。度计测定其吸光度,通过计算确定茶水中茶多酚的含量。计2.1 分光光度法算公式为: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153 呈良好线性关系。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对浓度很高

茶多酚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作为天然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对食品有保鲜防腐、抑菌除臭等作用,对人体有抗衰老、抗癌等功能。该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中的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茶多酚;研究进展;展望 前言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防辐射、防腐保鲜、抑菌除臭等多种生理活性。近年来,茶多酚在油脂、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和农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已有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应用于食品中,不但可以延长食品货架期,还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保健作用。 一、茶多酚的性质 (一)茶多酚的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的树梢及其他器官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简称茶多酚或多酚类,俗名茶单宁、茶鞣质[2]。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二)茶多酚的毒理性质 慢性毒性试验表明[3],饲料中茶多酚含量为0.1%时,对果蝇寿命无不良影响。果蝇终生饲养和小白鼠喂养实验表明,在适量范围内添加茶多酚到饲料和饮料中,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以及对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胸腺、脾脏细胞数、肝脏量及体重有促进作用。说明茶多酚在适当范围内应用到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中,对人体是无害的。 二、茶多酚的抗氧化机理

茶多酚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2009年第2期 TIANJIN SCIENCE&TECHNOLOGY 创新技术 0引言 茶多酚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羟基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儿茶素类的含量占80%左右。儿茶素中的主要成分有4种: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1],具有优异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在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我国的茶叶制品应用历史悠久,但高附加值的茶多酚生产工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对茶多酚的提取、含量检测,以及应用方向加以总结,其中一些新技术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1茶多酚的提取 1.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2]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浓缩得到产品,收率为5%~10%,产品纯度为80%~98%。萃取剂主要为乙酸乙酯。萃取剂最终残留量是茶多酚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为了达到较高的检出限和准确度,冯信平等人[3]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乙酸乙酯含量,该方法成本较高,使用的有机试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茶多酚自身污染。 1.2离子沉淀萃取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离子沉淀茶多酚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茶叶经热水浸透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结晶性沉淀物,由于沉淀剂的选择性较高,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85%以上[4]。 韦星船等人[5]研究了利用微波和离子沉淀联合提取茶多酚的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将微波提取和离子沉淀法结合起来,用联合离子的方法沉淀茶多酚萃取液。该方法使用微波加热时间短,可以改善加热的质量,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损失。联合离子沉淀法沉淀茶多酚沉淀率高、速度快,防止了茶多酚在沉淀阶段的氧化,增加收率。利用微波和离子沉淀法,茶多酚的沉淀率达到98.5%。提取率达到了16.8%。 离子沉淀萃取的最大缺陷是用重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重金属作沉淀剂,其产品是食品和医药行业所不能接受的。 1.3CO2超临界萃取法 引入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将茶叶浸透,茶水粗滤,经过超滤脱果胶,纳滤或反渗透脱水浓缩,再经真空浓缩制得粉状茶提取物。CO2超临界流体脱除粉状茶提取物中的咖啡碱和萃取茶多酚,经脱溶喷雾干燥制得高纯度茶多酚,纯度大于98%,提取率大于10%,咖啡碱小于0.1%[6]。 选用CO2作超临界流体,价廉易得,操作费用低,无污染,无残留,而且操作温度低,提取物质不受破坏。由于CO2的溶解性能可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控制,该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和纯度,又符合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尤其适合茶多酚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的生产。 2茶多酚含量测定技术 2.1高锰酸钾滴定法 茶多酚是还原性物质,可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含量。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含量,误差虽然偏大一点(高锰酸钾允许滴定误差为0.2mL,平均误差达0.644%),但因方法简便易行,所以被广泛使用。 李思睿等人[7]对该方法所使用的各种药剂性状及其稳定性做了研究,以便在检测中更合理地使用各种药剂,减少误差的产生。对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中使用的各项用剂的研究结果是,标定过的高锰酸钾溶液性状稳定,使用时无需重新标定;所使用的靛红指示剂性状也较稳定,使用时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0.04mol)为1.8~3.5mL时均有效;水可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茶汤应现浸提现使用。 申奕(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 茶多酚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摘要】通过对茶多酚的分析和解释,着重介绍了茶多酚的提取技术、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的提 取工艺与检测手段加以对比,指出茶多酚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物质,用途广泛,随着技术的更新,对茶多酚的提 取将更加简便、廉价。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含量测定 收稿日期:2009-01-20 4

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药理作用 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保健治疗 荣誉 “辐射克星” 成分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 目录 1茶多酚简介 ? 茶多酚的检测标准 ? 成分 2理化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3药理作用 ? 抗癌 ? 防治心血管疾病 ? 提高综合免疫能力 ? 其它保健治疗功效 4主要用途 ? 简介 ? 糕点及乳制品 ? 饮料生产 ? 水果和蔬菜保鲜 ? 畜肉制品 ? 食用油贮藏 5使用限量 6提取工艺 ? 溶剂提取法 ? 离子沉淀法 ? 柱分离制备法 7含量的测定 ? 原理 ? 仪器和用具 ? 试剂和溶液 ? 操作方法 8应用前景

?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 有助于美容护肤 ? 有助于醒脑提神 ? 有助于利尿解乏 ?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 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 定义 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 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2理化性质编辑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 —EGC(15%-20%)、L—ECG(10%-15%)和L—EC(5%- 10%)。 3药理作用编辑

茶叶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茶叶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茶叶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农贸一班2组数据为例)一、以没食子酸含量做标准曲线进行计算:

上图中的横坐标为每25ml没食子酸标准液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纵坐标为吸光度值。 样品待测液含量对应关系: 25ml待测液中茶多酚含量=10ml稀释液中茶多酚含量=1ml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的1/10=0.2g茶叶中茶多酚总含量的 1/100。 由对应关系进行公式推导: 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样品质量*干物质含量) 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1ml中茶多酚含量*10ml=10ml稀释液中茶多酚的含量*10*10ml=25ml待测液中茶多酚的含量*10*10ml 茶多酚含量(%)=A*V*d/(L*m*m1*(10^6)),稀释因子d应该为10。同时由于:A=K*X+b,所以此公式应该调整为:茶多酚含量(%)=[(A-b)*V*d/(L*m*m1*(10^6))]*100 A----待测液平均吸光度 b----标准曲线公式中的常量,本实验为-0.0134 V----浸提液体积本实验为10ml

d----稀释因子,在以没食子酸含量为横坐标的计算方法中,d=10 L----标准曲线斜率 m----样品质量,本实验为0.2 m1----样品干物质含量,本实验为80% 详细过程如下: A1=0.885 A2=0.822 A3=0.784 平均光度值A=(A1+A2+A3)/3=0.830 将A值带入公式:茶多酚含量(%)= [( A-b)*V*d/(L*m*m1*(10^6))]*100,可以求得茶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13.5%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消耗1mL 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白瓷皿。 试剂: 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准确吸取%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测定步骤

1、供测试液的准备: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 2、测定: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酒石酸铁比色法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 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 多酚物质。根据消耗1mL 0.318g/mL 的高锰酸钾相当于 5.82mg 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白瓷皿。 试剂: 1、0.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 'C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0.630%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6.3034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1.2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准确吸取0.630%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 C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 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测定步骤 1、供测试液的准备: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 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 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2、测定: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0.1%靛红溶液 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 的高锰酸钾毫升数。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 (A-B)xoxO.00582/0.31S X= -------------------------------- ' ------- m x Vi/V: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 钾毫升数,mL 3 --高锰酸钾的浓度,%,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最新范本,供参考!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1、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操作的趣味性,了解实验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充 分理解和掌握茶多酚含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熟悉茶叶中茶多酚测定的原理及操作。 2、实验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 度法测定其含量。 3、 仪器和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分光光度仪及实验常用仪器 4、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在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性化合物,均称茶多酚。 5、 操作方法:秤取5g茶叶加入100mL水煮沸,静止冷却20分钟,加压过滤,量取滤液体积记为V1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6、 pH7.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氢钠: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磷酸二氢钾: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取上述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7、 准确称取上述试液1mL ,注入25mL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 充分混合,再加入pH=7.5的缓冲溶液至刻度,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等于540nm 出,以试液空白溶液做参比溶液,测定吸光度为A. 8、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现,按下式计算: A×1.957×2 V1 茶多酚(%)=────────× --------- ×100 结果= 1000 1×m 式中——滤液体积记为V1 mL m——试样的质量,g; A——试样的吸光度;此次实验测定A= 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注意:a. 应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b.应用的法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c.测定的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XX班 学生:XXX 2010/11/03

茶叶选择最大误区:茶多酚含量越高越好

茶叶选择最大误区:茶多酚含量越高越好 茶多酚并非万能保健神话。 茶道中人对茶多酚这个名词都不会感到陌生,其作为具有强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对人体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效果,可以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美容护肤、利尿解乏、护齿明目。凭着卓越的保健功效,茶多酚曾经被养生学界捧为万能神话。在六大茶叶中,黑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所以人们习惯于将黑茶、绿茶作为保健茶叶,红茶则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但其实这是对于茶叶保健功效的最大误区,茶多酚本身含有较高比例的咖啡因,茶叶中如果茶多酚含量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咖啡因又称为咖啡碱,其能够兴奋大脑皮层,有很好的提神作用。常用用于制造安钠咖这类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但咖啡因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几率,还会影响人的生育功能,而且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也较大。而作为咖啡因提取原料的茶多酚,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也专门规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将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过高的作为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 红茶,低茶多酚的养生贵族。 红茶的口感相对其他茶叶较好,含有一定的芳香成分,故也被人称为“饮料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其通过以茶多酚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含量减少了90%以上,但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保健成分。红茶的茶性较为温和,适合各种人群使用,保健效果也十分突出。 研究表明,红茶除了具有普通茶叶的保健功效之外,其抗衰老的功效比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蔬菜更好,而且用红茶漱口,能够有效杀灭口腔细菌,预防过滤性病毒引发的感冒,对降低血糖和高血压也有突出功效。相对于高茶多酚类茶叶,红茶最适合在早间服用,对于身体尚未完全苏醒的人体来说,不会刺激肠胃,也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世界上共有三大最好的红茶产地,其中中国安徽祁门红茶为首,祁门地区土壤资源优越,空气质量高,水质一流,当地的茶新叶也都是各种特级茶叶的原料。祁门红茶在国内知名度极高,品牌也较多,其中深圳彩云红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红岁”是国内外知名的祁门红茶品牌。其凭借先进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用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存储技术,在制作流程和工艺上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红岁祁门红茶对鲜叶原料的分级付制,萎凋均匀,程度适中,揉捻充分,发酵适度。其独特的“毛火高温快烤,足火低温慢烤”工艺更是享誉中华,也是国内高端红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礼尚往来,红岁都是你最佳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