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
《外科学总论》复习资料: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复习纲要

第一周麻醉

第一节概述

1全身麻醉(名词解释):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人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通常是先给予静脉麻醉药完成麻醉诱导、再给予吸入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维持麻醉。

2局部麻醉:是指麻醉药物作用于脊髓的某一节段或某些外周神经,使机体的某部位暂时失去疼痛的感觉,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神经丛阻滞和椎管内阻滞(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即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3手术中还有一些特殊处理方法:控制性降压、人工低温、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

分为四个部分:病人准备、麻醉选择、药品和器械准备、麻醉前用药

第一部分:病人准备

(1)病情评估: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标准

1级没有全身性疾病,仅有局部病理改变

2级轻至中度脏器病变,功能代偿良好

3级严重脏器病变,功能尚能代偿

4级有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

5级处于频死状态

急诊加E,如1E、2E

(2)病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要特别注意麻醉过程中不致因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造成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正常人胃排空时间为4-6小时,要求麻醉前6小时内应禁食,2小时内禁止饮水,小儿应在4小时内禁止给予母乳,不能耐受长时间禁食的小儿应给予静脉输液。小儿有高热者,事先将体温将至38.5℃麻醉才安全。

(3)非外科疾病的治疗

患者用药情况和自身疾病情况,病人日常活动情况、营养状态、贫血等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会有一定的影响,术前应予改善。

第二部分:麻醉选择

必须根据病情、手术种类、以及麻醉科医师的计数及理论水平和可供使用的麻醉药物、麻醉及监测设备来决定麻醉的方式,选择麻醉时应首先采用麻醉科医生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和药物。

一些原则:

小儿不易合作,以采用全身麻醉较多,也可行全身麻醉符合局部浸润或椎管内阻滞,特别是骶管阻滞。

老年人各个脏器呈现退行性变化,且常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疾患,选择麻醉时应考虑周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用药应十分小心,并注意适当减量。

休克病人不宜选用椎管内阻滞。

第三部分:药品和器械准备

①麻醉期间必须监测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

②3级以上病人、心血管手术、胸科手术和长时间复杂手术病人应采用多种有创监测:动脉内测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

③必须抢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碱等【有创用于大手术之中】

第四部分: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一般在麻醉前30-60分钟肌肉注射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问答题)

(1)镇静和催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

(2)镇痛: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

(3)抑制腺体分泌:给予抗胆碱药物,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

(4)抑制不良反射:消除因麻醉药物、麻醉操作或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二)麻醉前常用药物

(1)安定镇静药:苯二氮卓类

主要特点:抗焦虑、镇静、催眠、顺行性遗忘、抗惊厥、中枢性肌松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麻醉药中毒阈值。

代表:地西泮(安定),咪达唑仑

(2)催眠药:巴比妥类

主要特点:镇静、催眠、抗惊厥,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代表:苯巴比妥

(3)镇痛药:阿片类

主要特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阈值,可进入胚盘循环,哮喘不能使用。

代表:吗啡、哌替啶

(4)抗胆碱药:毒寯碱样受体拮抗类

主要特点: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粘液和唾液的分泌,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时常规使用。亦用于椎管内阻滞。

代表:阿托品(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二尖瓣狭窄等慎用)、东莨菪碱

(三)麻醉前特殊用药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至手术当日

接受抗高血压或抗心绞痛药物的病人:骶管内阻滞,即使补充循环血容量

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

支气管哮喘:使用氨茶碱

准备选用普鲁泊福(异丙酚)或硫喷妥钠行全麻者、椎管内麻醉者、术前心动过缓者、行上腹部或盆腔手术者,除有使用阿托品的禁忌证外,均应选用阿托品。

(四)注意事项

一般状态欠佳、年老、体弱、恶病质、休克、甲低: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等药物减量或省却;

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升高、产妇禁用阿片类镇静药

哮喘不适用阿片类药物

情绪激动、高血压、冠心病或甲亢:麻醉前用药适量加量

心动过速者、甲亢、高热、暑天或炎热地区:不宜用阿托品、改用少量东莨菪碱

心动过缓者、椎管内阻滞施行上腹部手术,阿托品剂量应增加。

小儿腺体分泌旺盛,全身麻醉前抗胆碱药物剂量应增加(小儿阿托品0.02mg/kg)

第三节:全身麻醉

主要特点:可控、可逆、无后遗症

分类: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第一部分: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1)吸入麻醉药的吸收进入体内的影响因素:

麻醉药的吸入浓度、肺泡分钟通气量、心输出量、麻醉药的物理特性。

麻醉药物理特性:主要是它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油/气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麻醉药的浓度比,血/气分配系数愈低,麻醉药愈容易离开血液,返回肺泡排出体外,可控性愈好。

(2)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

其与麻醉药的油/气分配系数有关,其反映药物的脂溶性。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表示,MAC(名词解释)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则越小。为满足手术需要,通常需要1.3MAC。

(3)吸入麻醉药的实施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

(4)吸入麻醉药的优缺点

优点:①作用全面: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②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与静脉麻醉相比,吸入麻醉的可控性更强

③心肌保护作用: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等能增强心肌耐受缺血能力

缺点:①环境污染

②肝毒性:氟烷,代谢的无机氟化物与肝细胞表面蛋白结合后具有抗原性,再次使用氟烷后,可以引起肝细

胞的损害

③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有可能导致低氧血症

④恶心呕吐

⑤恶性高热:骨骼肌的代谢急性异常增加

(5)常用吸入麻醉药

①氧化亚氮:镇痛作用较强,麻醉作用弱,毒性最小的吸入麻醉药,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贫血,和其他吸入麻醉药合

用,可减少对其他麻醉药的需要量。麻醉时必须维持吸入氧浓度(F

1O

2

)高于0.3,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肠梗阻者不

宜应用。

②氟烷:麻醉性能较强,麻醉诱导迅速。氟烷具有显著扩张血管作用,且能直接抑制心肌和阻滞交感节,麻醉稍深,血压便下降,同时心动过缓。

能使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在氟烷麻醉期间禁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

对肝细胞可能有损害作用

由于其麻醉性能强,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常用于小儿麻醉的诱导以及哮喘患者的麻醉维持

③恩氟烷:麻醉效能较强,麻醉诱导比较迅速,苏醒较快且平稳。

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肌。不易引起心律失常。

显著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阈值,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

明显的肌松作用,并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弛药的效果。

深麻醉时,可诱发癫痫样异常脑电活动。不宜用于癫痫病人。神经外科手术时,不宜吸入过高浓度。

恩氟烷体内生物转化率低,不致引起肝肾功能的改变。

④异氟烷:麻醉性能强,麻醉后苏醒较恩氟烷快。

异氟烷能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对心肌抑制轻微,不影响心排出量。增加异氟烷的吸入浓度,可用于术中控制性降压,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异氟烷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对呼吸中枢抑制较轻,还有肌松作用。

体内生物转化率较低(0.2%),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有刺激气味,不宜用于麻醉诱导,主要用于麻醉维持,特别是心血管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维持。

⑤七氟烷:麻醉性能较强,MAC为2.0%,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

七氟烷可使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但对心血管的抑制轻微,对心率影响不大,也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对呼吸道无刺激,但有呼吸抑制作用。

肌松作用较好,也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肌松作用。

体内生物转化率较低(2%),没有肝肾毒性作用。

七氟烷适用于小儿的麻醉诱导,用作维持麻醉时,术中血流动力学易于稳定,麻醉苏醒后迅速,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

⑥地氟烷:地氟烷麻醉性能较弱,MAC高达6%。

心肌收缩力无明显抑制,对心率和血压影响轻,不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与非去极化肌松药之间有明确的协同作用。

对肝肾无毒性作用。

有较强的呼吸道刺激作用,不宜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

吸入麻醉药中血/气分配系数最低的,使用地氟烷维持麻醉后,病人苏醒最快,苏醒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低,特别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的病人。

第二部分:静脉麻醉

(1)静脉麻醉的实施:静脉麻醉药经过再分布、生化转化和排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下降,麻醉作用逐渐消退。时-量半衰期(t1/2cs)表示药物持续血药浓度稳定停止给药后,每个药物从血浆中浓度减少一半的时间。t1/2cs 短的药物,用于短小手术,t1/2cs长的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或长时间的镇静和镇痛。

(2)静脉麻醉的优缺点

优点:起效快、诱导平稳迅速

没有刺激,呼吸道刺激小

不需要通过呼吸道给药,设备简单,特别适用于气管和支气管手术

不污染空气

缺点:麻醉作用弱,依赖药代动力学,主动干预能力有限

镇痛、肌松差,除氯胺酮

消除慢,单独使用难以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必须同时给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

(3)常用静脉麻醉药

①硫喷妥钠

理化性质

麻醉特点:作用快、消失快,其超短作用并非在体内迅速降解,而是体内的再分布,即从脑组织转向其他组织,使脑组织中硫喷妥钠浓度迅速下降的结果。

仅适用与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

副作用:硫喷妥钠对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喉头、气管和支气管的刺激,易引发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不用于哮喘患者。

硫喷妥钠对交感神经中枢和心肌有抑制作用,对于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血压下降明显。

适应症:颅脑手术(降颅压、降低脑组织氧耗)

短小手术、全麻诱导、电复律、抗惊厥

禁忌症:严重心功能不全//呼吸道阻塞

②异丙酚(丙泊酚;普鲁泊福):起效迅速的超短效静脉麻醉药

麻醉特点:诱导效果好、起效快30秒//苏醒快而完全7分//无蓄积作用

副作用:血压短暂下降//一过性呼吸抑制//注射痛。当大剂量、快速注射,或用于低血容量及老年人时,有引起严重低血压的危险。

适应症:异丙酚能使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压轻度减少,脑氧代谢率降低。

可以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ICU镇静,特别适用于短小手术。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和溶剂有关)、脂肪代谢紊乱者慎用(和溶剂有关)、12

小时内用完(溶剂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使用时应该无菌操作)

③苯二氮唑类

代表:地西泮、咪唑安定

麻醉特点:诱导效果好、起效快30秒;苏醒快17分(0.2mg/kg)。会有顺行性遗忘

副作用:剂量相关血压下降(如果和芬太尼合用,血压下降更为明显)

剂量相关呼吸抑制(呼吸中枢抑制)

适应症:术前用药,麻醉诱导

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能降低脑血流量和脑氧耗量,提高局麻药的中枢惊厥阈值)

诊断性操作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合并慢阻肺的病人慎同时用阿片类镇痛药(和两个主要副作用有关)

④氯胺酮

药理特点:目前唯一一个同时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静脉麻醉药,非竞争性拮抗NMDA受体。

分离麻醉麻醉浅深度镇痛

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丘脑和新皮层

注:分离麻醉:氯胺酮注射后,病人并非处于类似正常的睡眠状态,而是呈现一种木僵状态,即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敏感,表情淡漠,意识丧失,眼睑或张或闭,泪水增多,眼球震颤,瞳孔散大,对手术刺激有深度镇痛作用,表现出与传统全身麻醉不同的意识与感觉分离现象。

副作用:血压升高//颅压升高//呼吸抑制//恶梦或精神症状(注射前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能有效减少氯胺酮的不良心理反应)//唾液增多(麻醉前抗胆碱能药物不能省去)

适应症:用于烧伤换药和浅表手术(烧伤病人的植皮和换药)//小儿麻醉//低剂量具有明确的镇痛效应,可作为镇痛药用于危重病人和哮喘病人。

禁忌症:严重高血压//高颅压//眼压过高(青光眼)

⑤依托咪酯

药理特点:起效快几秒//维持3-5分//对循环呼吸影响不大

适应症:特别适合用于重症心脏病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的诱导

临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病人的诱导,

麻醉剂量0.2-0.6mg/kg,同时给予芬太尼3ug/kg。

副作用:肌震颤//影响皮质醇合成//其脂肪乳制剂会造成恶心

第三部分:肌松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1肌松药的分类: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①去极化肌松药:代表为琥珀胆碱

A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B首次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是肌纤维不协调收缩的结果;

C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②非去极化肌松药:代表药物:筒箭毒碱、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哌库溴铵

A阻滞部位在神经-肌结合部,占据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B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并未减少,但不能发挥作用

C出现肌松前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

D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所拮抗

2代表药物分析:

①琥珀胆碱:起效迅速的短效肌松药,高血钾病人禁用,截瘫病人禁用,穿透性眼损伤及青光眼禁用,可引起肌颤搐,主要用于全身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气管内插管,特别是气管内插管困难的病人,需要使用肌松药进行快速插管时,应该首选琥珀胆碱。

②泮库溴铵:长效肌松药,可引起心率增快,甚至心动过速,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病人慎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临床主要使用于手术时间长或术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完成气管内插管和维持术中的肌松弛。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③维库溴铵:肌松作用强,临床用于全身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和术中维持肌松弛,是目前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多的肌松弛药。

④阿曲库铵:在生理的酸碱状态和温度下,自发水解,主要由尿和胆汁排泄。能引起一定程度组胺释放,出现支气管痉挛和类过敏反应,故不适合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体质病人。临床用于全身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和维持术中肌松弛,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⑤哌库溴铵: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特别适用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和心血管功能不全长时间手术的病人,以及术后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⑥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相似,临床上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肌松弛。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第四部分:并发症及处理(问答题)

补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时,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加深麻醉。手术牵拉内脏(如胆囊)或心眼反射时,可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静注阿托品。

第四节:椎管内麻醉

一、解剖基础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一)药物作用部位腰麻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作用的途径可能有:

①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②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由于椎间孔内神经鞘膜很薄,局麻药可能在此处透入而作用于脊神经根

③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同腰麻一样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三)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麻醉平面(名词解释)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交感神经被阻滞后,能减轻内脏牵拉反应;感觉神经被阻断后,能阻断皮肤和肌的疼痛传导;运动神经被阻滞后,能产生肌松弛。交感神经最先被阻滞,且阻滞平面一般要比感觉神经高2-4个节段;运动神经最晚被阻滞,其平面比感觉神经也低1-4个节段。不同部位的脊神经支配分别为:胸骨柄上缘为T2,两侧乳头连线为T4,剑突下为T6,肋弓处为T8,平脐线为T10,耻骨联合上2-3 cm为T12,大腿前面为Ll-3,小腿前面和足背为L4-5,大腿和小腿后面以及肛门会阴区位Sl-5。如痛觉消失范围上界平乳头连线,下界平脐线,则麻醉平面表示为T4-T10。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直入法或侧入法穿刺。成人穿刺点一般选L3-4间隙。当针穿过黄韧带时,常有明显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出现第二次落空感。普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0-150 mg,鞍区麻醉为50-100 mg。如只需阻滞肛门和会阴区,可使病人取坐位在L4-5间隙穿刺,以小量药液(约一般量的1/2)作缓慢注射,则局麻药仅阻滞骸尾神经,称鞍区麻醉。

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如阑尾切除、庙修补、半月板摘除、痔切除、肛瘩切除术等。禁忌证: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脊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颅内压增高等

②休克

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

④脓毒症

⑤脊柱外伤或结核

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对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不能合作者,如小儿或精神病病人,一般不用腰麻。

四、硬膜外阻滞

(一)并发症(问答题)

1.术中并发症

(1)全脊椎麻醉(total spinal anesthesia):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所用局麻药大部分或全部意外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病人可在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继而呼吸停止。一旦发生全脊椎麻醉,应立即以面罩加压给氧并紧急行气管内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加速输液,并以血管加压药维持循环稳定。

(2)局麻药毒性反应

(3)血压下降。

(4)呼吸抑制

(5)恶心呕吐

2.术后并发症

(1)神经损伤(2)硬膜外血肿(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4)硬膜外脓肿(5)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最常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均为禁忌。对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容量等病人,应非常谨慎,减少用药剂量,加强病人管理。

五、骶管阻滞

经骶裂孔将局麻药注入骶管腔内,阻滞骶脊神经,称骶管阻滞(caudal block),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适用于

直肠、肛门和会阴部手术。可用1.5%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均加适量肾上腺素),成人用药量一般为20ml。可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与尿潴留。

第五节:局部麻醉

一、理化性质

1.离解常数(pKa) ①起效时间:pKa愈大,离子部分愈多,不易透过神经鞘和膜,起效时间延长。②弥散性能:pKa 愈大,弥散性能愈差。

2.脂溶性脂溶性愈高,局麻药的麻醉效能愈强。布比卡因和丁卡因麻醉效能最强,利多卡因居中,普鲁卡因最弱,罗哌卡因的脂溶性略低于布比卡因。

3.蛋白结合率结合率愈高,作用时间愈长。

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液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程度和血药浓度有直接关系。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问答题):

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受量

②意外血管内注入,使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迅速升高

③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未用缩血管药物,使吸收增快

④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hypersusceptibility)。

【表现】(问答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更为敏感。

①轻度毒性反应:病人如醉汉、表现为多语、吵闹、无理智、头晕目眩、血压升高、脉压变窄等。如发现,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吸氧,加强通气。

②中度毒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病人烦躁不安,血压明显升高,但脉搏趋于缓慢,并伴有缺氧和脊髓刺激症状。此时除停药和吸氧外,应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100-200mg

③重度毒性反应:表现为肌震颤,发展为肌痉挛抽搐,如不处理,可导致死亡。

处理关键在于尽快解除惊厥,用2.5%硫喷妥钠缓慢静脉推注直至惊厥停止,必要时注射琥珀胆碱,快速气管内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或机械通气,并同时维持循环稳定。如发生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处理。

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心肌、传导系统和周围血管平滑肌的抑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当血药浓度极高时,周围血管广泛扩张,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预防】一次用药量不应超过限量,注药前应回吸无血液,根据具体情况和用药部位酌减剂量,药液内加入适量肾上腺素,以及给予麻醉前用药如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等。

【抢救】(问答题)一旦发生毒性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吸入氧气。轻度毒性反应者可静注地西泮0.1mg/kg,有预防和控制抽搐的作用。如出现抽搐或惊厥,一般主张静注硫喷妥钠1-2 mg/kg。对于惊厥反复发作者也可静注琥珀胆碱1 mg/kg后,行气管内插管及人工呼吸。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维持血压,心率缓慢则静注阿托品。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指使用很少量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应首先中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循环稳定,适当补充血容量,紧急时可适当选用血管加压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但其预防措施尚难肯定。

三、局麻方法与并发症

第一节概述

1基本概念:CPR(心肺复苏)(名词解释):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心搏骤停(名词解释):心脏因急性一过性的原因突然终止搏血而致的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凡原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治疗乏术的慢性病晚期发生的心搏停止不属此范畴。

①类型:心室停顿:def:心脏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无任何作用,ECG呈一直线

心室纤颤:心室呈不规则蠕动而无排血功能。

再分为:细纤颤:张力弱、蠕动幅度小;粗纤颤:张力强、蠕动幅度大

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

②病因:原发性心搏骤停:最常见,有冠状动脉缺血、药物不良反应、触电、麻醉药物过量、牵拉内脏引起的迷走

反射、急性高钾血症(烧伤)等。

继发性心搏骤停:可快可慢,继发于肺泡缺氧、急性气道梗阻、或快速大量失血导致CA发生较快,因低

氧血症,低血容量休克而继发的发生较慢

③安全时限: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安全时限是指心搏骤停后大脑尚未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心搏停止时间是从心搏骤停起算,至有效CPR开始而止,以此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依据。一般心搏骤停的时间为5分钟。安全时限的长短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基本疾病的性质有关。

④诊断(问答题):三失一停止(神志、脉搏、呼吸、反射)快和准

情况一:原有ECG和直接动脉压监测者,在其发生的瞬间即可报警和确诊。否则凭一下征象在30秒内诊断:①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②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③自主呼吸在挣扎性叹息样呼吸1-2次后随即停止;④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情况二:全身麻醉和肌松药作用下,1、3没有意义,使用缩瞳或扩瞳药物,则4没意义,故全麻主要靠2。

2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且只有使脑功能恢复正常方能称为完全复苏,故把逆转临床死亡的全过程统称为心肺脑复苏。

复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复苏阶段(basic life support)、后期复苏阶段(advanced life support)、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第二节复苏

1初期复苏(名词解释)

初期复苏(BLS)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 A (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一个循环CPR为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

(1)呼吸道的管理:头后仰、张口、推下颌

(2)人工呼吸和机械通气:保持病人的PaO2和PaCO2接近正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每5s吹一次。注意需要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病人头部后仰,同时以拇指和示指将病人的鼻孔捏闭。另一手置于病人颈部后方并向上抬起。实施过程中应检查胸壁是否起伏,吹气所遇阻力是否过大。吹气氧浓度达16%以上,病人潮气量500-800ml/次

②简易人工呼吸:口罩-呼吸囊人工呼吸器使用最为广泛

③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多是经气管内导管或气管切开进行

(3)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初期复苏的关键是在于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要领(问答题):

病人必须平卧,必要时还可将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病人背部必须有坚实的地面或其他物体支撑。施行按压之前,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突以上4-5cm以上部位,即胸骨下半部为按压点。确定按压部位后,术者将一手掌的根部置于此部位上,将另一手掌的根部再置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翘起,两臂伸直。然后术者凭自身前倾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向胸骨下半部加压,使胸骨下陷3-5cm,然后突然放松,减压时与胸骨接触的手掌不离开胸骨。如此施行的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有效的心脏按压能使动脉收缩压达60-80mmHg,心排量达到正常心排量的1/4-1/3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用于判断CPR的效果更为可靠。

P ET CO2升高表明心排量增加,肺和组织的灌注改善。

还有一些新措施,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

开胸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以60-80次/分,可使心脏有较适当的充盈时间

2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是借助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D:Drug 药物治疗E:ECG 心电图F:Fibrillation(defibrillation)电除颤G:Gauge 评估监测

(1)监测尽快检测心电图。根据心电图分辨心脏停搏时的心律是心室停顿还是心室纤颤,进行适当的治疗血气监测可提供呼吸和循环的重要指标,应维持PaO2至少不低于60mmHg(8kpa)和PaCO230-40mmHg

(4.8-5.3kpa)之间

还有血压、尿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2)电除颤: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提倡早期电除颤。粗纤颤时才进行AED,细纤颤时不除颤,继续CPR,加用肾上腺素、使之成为粗纤颤后,进行AED

标准位:胸骨右缘2肋间、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前后位:胸骨右缘2~3肋间、背部肩胛骨下角

胸外直流电除颤:一般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第二次可加至200-300J,第三次可加至360J。小儿胸外除颤电能为2J/Kg

胸内直流电除颤:成人为20-80J,小儿为5-50J。若电除颤无效,不宜无限制增加电能,而需给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以及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纠正严重酸血症后,再进行电除颤。

(3)药物治疗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体液、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其次气管内给药。

①肾上腺素: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作用:恢复已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动,辅助电除颤,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组

织灌流压力。复苏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改善病人的最终结局

②阿托品:促进房室传导,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应于因心肌梗死而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有

低血压时。心脏停搏时阿托品用量为1.0 mg静注,心动过缓时的首次用量为0.5 mg,每隔5分钟可重

复注射,直到心率恢复达60次/分以上。

③利多卡因:使心肌纤颤阈值提高,并与心室舒张期时,使心肌对异位起搏点刺激的应激阈提高,故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抗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剂量1mg/kg

④碳酸氢钠:复苏时纠正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作用在于对抗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肌的不利影响。盲目大量

使用碳酸氢钠对复苏不利。速度为15ml/min。

(4)液体治疗解决低血容量问题。液体治疗以晶体液为主,适当输入胶体液,除非有明显的失血外,一般不主张输血。

3复苏后治疗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防治肾衰竭、脑复苏

(H:Human mentation 脑复苏I :Intensive care 重症监护)

心脏缺氧损害是否可逆,决定病人是否能存活;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取决于脑缺氧损伤的程度;

肺、肾和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决定整个复苏和恢复是否平顺

核心:脑复苏

脑复苏的病例都应施行机械通气,目的在于保持病人氧合良好,还在于借轻度的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引起脑血管收缩以减轻脑水肿的发展。

体温升高及肌张力的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都是脑缺氧性损伤的体征。

脑复苏的原则在于防止或缓解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脱水、低温、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第二周显微外科

一、概述

显微外科(名词解释)是指在光学放大设备下(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应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的学科。

开展显微外科需具备的条件:1.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2.显微手术器械与显微缝合针线3.显微外科技术训练。

二、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一)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1.放大倍数在6-30倍之间自动变化,变倍时保持视野清晰,无需调整焦距。

2.工作距离200-300mm,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具有手术者和助手主、副两套双筒目镜,能各自调节屈光度和瞳孔距离,且视场直径较大。两套双筒目镜处于180°对立位,其视场合一,放大后的影像呈正立体像。

4.具有同轴照明的冷光源,有足够的亮度,且可予调节。

5.显微镜安装在合适的支架上,操作灵活,轻便。

6.具有连接参观镜、照相机和摄像系统的接口,以便教学和参观。

常用的放大镜为望远镜筒式,又称镜组式放大镜。放大倍数为2.5-6倍,工作距离200-300mm,视野直径20-40mm,瞳孔距离调节范围为50-80 mm。这种放大镜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缝合直径2 mm以上的血管、神经。

(二)显微手术器械显微手术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小型、轻巧,一般长度为14-16cm,大部分采用弹簧式把柄,操作轻便、灵活

②纤细,特别是器械的尖端;并能紧密接触,夹持细小组织

③不反光

④无磁性

最重要的是:

①镊子:其尖端应尖而不锐,边缘无棱角,对合好,能牢固地夹住汗毛。可用来提取、分离微细组织和夹提缝线打结。

②持针器:咬合面宜光滑无齿,宽窄适宜,对合紧密,能稳固地夹持7~11-0显微缝合针线。

③剪刀:有弯、直两种,弯剪用来分离组织,直剪用来修剪血管。

④血管夹:各种不同大小适用于不同口径的血管,要求既能阻断血流,又不损伤血

管壁。

(三)显微缝合针线(重点)适用于缝合不同口径的血管。

三、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一)显微血管吻合显微血管吻合(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以端端吻合最为常用。血管端端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下:

1.严守无创技术稳、准、轻、巧

2.彻底清创血管距血管断端5-10 mm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彻底切除损伤的血管残端,使其达到完全正常为止。用合拢器使两断端靠拢,使血管处于无张力状态。

3.切除血管外膜

4.血管冲洗扩张

5.缝合血管

(1)缝合针数:采用两定点或三定点间断缝合法,要求在达到不漏血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缝合针数。一般直径大于3 mm的血管缝10-14针;直径2-3 mm的血管缝8-10针;直径1-2 mm的血管缝6-8针;直径在1mm以下的血管缝4-6针。

(2)边距与针距:针距与边距应根据血管的口径、管壁的厚度与管腔的血压而定。一般动脉缝合的边距相当于该血管壁厚度的2倍,针距为边距的2倍。静脉血管由于管壁较薄,边距的比例可比动脉稍大。

(3)进针与出针:进针应尽量与血管壁垂直,使管壁内、外的厚度相等,以便断端间边缘良好对合。出针时应顺缝针的弧度拉出。

(4)打结:打结时应将缝线轻轻上提,使管壁轻度外翻,血管内膜达到良好对合。第一个结应松紧适度,打第二、三个结时应紧,以免结扣松脱。

(5)缝合顺序:常用180°两定点法,即在血管的上、下方各缝一针,打结作为牵引,根据缝合针数在其前壁顺序均匀加缝2-4针。然后把血管翻转180°,用同样方法缝合后壁。

(6)缝合完毕,放松血管夹,血流通过吻合口。如吻合口漏血不多,用小块湿纱布轻轻压迫片刻,即能自行停止。如吻合口有喷射状出血,不易制止时,应补加缝针。

(二)显微神经缝合显微神经缝合有神经外膜缝合法、神经束膜(束组)缝合法、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基本要求如下:

(1)术野良好的显露及止血

(2)于正常的神经部位缝合

(3)准确对合神经束

(4)无张力下缝合神经

(5)选择适宜的神经缝合方法

(6)修复后的神经应有良好的血管床

四、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问答题)

(一)断肢(指)再植。

(二)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

(三)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

(四)吻合血管的空肠移植重建食管

(五)周围神经显微修复

(六)显微淋巴管外科

(七)小管道显微外科

(八)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

五、显微外科手术适应证选择原则

1.能用简单传统手术方法就不用复杂显微外科手术

2.能用邻近组织转移修复就不用远处组织移植

3.能用带蒂局部转位就不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

4.只能用次要部位的组织作供区来修复重要受区部位

5.尽可能减少供区外观形态与功能的损伤

六、显微外科术后处理

显微外科术后一般处理

设置专门监护室、室温保持在25~28℃(书本说23-25℃)

病人及陪护严禁吸烟

通常卧床休息5~7天,禁止侧卧,保持大便通畅

肢体防止受压,略高于心脏水平

术后使用镇静及止痛药物

显微外科术后“三抗治疗”

抗痉挛抗血栓抗感染(血栓形成是血管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显微外科术后血循环监护的监测指标(问答题)

(1)皮肤颜色

血液循环正常时皮肤红润略带微黄。皮肤颜色是显微外科术后最容易观察又是最可靠的客观指标。

IF:指体或皮瓣由红润变为苍白,说明指动脉痉挛或栓塞造成再植指或移植皮瓣缺血。

IF:指体或皮瓣由红润变为暗红,继而转为青紫色,甚至皮下水疱,说明静脉血流受阻。

IF:指体或皮瓣呈浅灰色,有花斑状淤血,轻压处呈苍白状,表示静脉血淤滞,毛细血管缺乏动脉血灌注。

(2)皮肤温度

皮肤温度测定对于断指、断肢再植术后监测具有特定的价值,再植皮肤温度的高低可直接反映手指血液循环的情况。患指血运正常时,温度与健指几乎相等,高低只相差1-2度

若指温低于健指3-4度,则有可能再植指血供障碍

ATT:皮肤温度测定对于移植皮瓣早期的血液循环障碍不太敏感。

(3)毛细血管反应(充盈)

(4)指体或皮肤张力

(5)指端或皮瓣小切口放血试验

【血管危象】(问答题)

指显微外科缝合小血管后,因游离组织瓣吻接血管发生痉挛或栓塞,造成血流不通畅,器官或组织出现缺血或者淤血现象,从而危及移植再植物存活的一种现象。

诊断要点:移植皮瓣颜色变暗、紫绀、温度下降、皮纹消失、皮瓣肿胀、质地变硬,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和针刺试验异常。

内容动脉危象静脉危象

颜色再植指体由红润变为苍白色再植指体由红润变暗紫色

皮肤温度下降,比正常指低3-5度下降,比正常指低

指腹张力皮肤皱纹加深。张力下降,指腹瘪陷再植指体张力明显增高,皮

纹变浅或消失,指腹饱满

返红实验(毛细血管反应)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延长或无,搏动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回充盈迅速变消

失,搏动存在

指端侧方切口不出血或渗出少量暗红色血液出血活跃,呈暗紫色

处理:寻找原因;解痉药物的应用;手术探查

第二周整形外科

1定义:整形外科是现代外科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及某些体内组织、器官的畸形或缺损,以达到恢复其生理功能及外部形态的目的。

2治疗范围

(1)先天性体表畸形与缺损的整形

(2)创伤性畸形和缺损的修复

(3)感染性畸形与缺损的修复

(4)体表肿瘤和部分需外科治疗的皮肤瘤

(5)某些疾病引起的人体组织器官畸形、缺损或功能障碍的整形

(6)美学整形

3特点

(1)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2)原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3)分期手术

4原则

(1)治疗时间与疗效的最佳选择

(2)严格要求的“三无”技术:无菌、无损、无张力

(3)切口的选择(切口方向首先应选择与皮纹或皱纹相平行的方向)

(4)缝合技术

(5)包扎和固定

5基本手术

(1)Z及多Z成形术

(2)V-Y成形术

(3)五瓣成形术

(4)局部皮瓣(推进皮瓣、旋转皮瓣、双蒂滑行皮瓣、双叶皮瓣、轴型皮瓣)

第三周烧伤

第一节热烧伤

1定义(名词解释):烧伤是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伤。热烧伤(thermal injury)是指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

2烧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渗出伤后即开始,2-3小时最快,8小时达高峰,48小时停止。渗出不仅发生在烧伤部位,严重烧伤也可发生在远隔部位。

体液渗出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还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促进了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加。在这一期,防治休克是这期的关键。

(2)急性感染期:

严重烧伤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原因有:

①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②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尤其是在早期③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细菌④易感性增加:早期缺血缺氧损害是机体易发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另一峰期。

回收期:伤后3-7天为水肿回收期。

溶痂期:伤后2-3周,坏死组织溶解,创面裸露。

(3)创面修复期

无严重感染的浅II度和部分深II度烧伤,可自愈。

III度和发生严重感染的深II度,由于无残存上皮或上皮被损,创面只能由创缘的上皮扩展覆盖。

此期的关键是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功能和抵抗力,积极消灭创面和防治感染。

(4)康复期

深II度和III度创面愈合后,常有瘙痒或疼痛,反复出现水疱(blister),甚至破溃,并发感染,形成“残余创面”residual wound。其他还有不同程度的需要恢复过程和时间。

3临床表现和诊断【第一个重点】

(1)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①面积的估计

I中国九分法(问答题)

口决: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

II手掌法

无论成人或小孩,将五指并拢,其一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

②深度的估计(问答题)

三度四分法或四度五分法

【1】I度烧伤(名词解释):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不到基底层)。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3-5天,皮肤皱缩脱落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II度烧伤:局部出现水疱,故又称水疱性烧伤。

{1}浅II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2}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留参与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创面红白相间。去除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触之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感疼痛。有一定肉芽组织形成,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

【3】III度烧伤:也是呈干燥的。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型烧伤。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

4现场急救

(1)灭火:三要三不要:

要冷静、要脱离热源、要冷疗

不要奔跑、不要呼叫(火焰会吸入→吸入性损伤,难治疗)、不要用手扑火

(2)灭火后处理:ABC,大面积烧伤1-2h转院补液

5烧伤后的早期处理

(一)轻度烧伤的早期处理

止痛→清创包扎:包扎疗法(主要)和暴露疗法【一般用于会阴、III度、脸、臀部】

(二)中、重度烧伤的早期处理

(1)处理程序

(2)休克的防治【第二个重点】

【1】补液治疗(复苏)

补液公式:量、质、速24hrs:1.5ml/kg/BSA+2000水

PS:burn surface area(BSA)

观察指标(问答题):神志;心率、血压;皮肤粘膜;尿量;(仔细观察病人尿量(应达1ml/kg/h),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色泽、血压和心率、血液浓缩等指标,有条件者可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锲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随时调整输液的量和质。)

补液公式(问答题):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成人每1%II度、III度烧伤面积每kg体重补充胶体液0.5ml和电解质液1ml,另加基础水分2000ml。

0.5ml/kg/BSA+1.0ml/kg/BSA

伤后8小时内输入一半,后16小时输入另一半。生理需要量于24小时内均匀输完。

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量:胶体和电解质均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另加水分2000ml。

补液原则:先晶后胶、晶胶交替、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其他:延迟复苏病人的补液治疗:快速、逾量+综合治疗

此类病人入院时已经大多有严重休克,应在严密观察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快速补液治疗,即于入院后1-2小时内补足公式需要的液体量。

【2】其他防治手段:维持呼吸功能;镇静止痛;其他药物治疗

【3】临床表现: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脉压变窄或血压下降;呼吸浅快;尿少,每小时不足20ml(成人);高度口渴;烦躁不安和血液浓缩。

分度损伤层

次水疱颜色血栓触痛质

温度拔毛

试验

愈合

时间

预后

Ⅰ°(红斑性)表皮层无红润无明显软微增痛3-7

正常,

无瘢痕

浅Ⅱ°(大水疱)真皮乳

头层

大红润无明显

(剧

痛)

软局部增高剧痛1-2

无瘢

痕,色

素沉着

深Ⅱ°(小水疱)真皮网

状层

大小

不等

红白

相间

细血

管网

迟钝韧局部略低微痛3-4

有瘢痕

Ⅲ°(焦痂性)

全层

(可达

皮下、

肌或骨

骼)

无蜡白

焦黄

树枝

状血

管网

无硬局部发凉不痛

易拔

不能

自愈

需植

瘢痕

6烧伤创面的处理

(一)浅度创面的处理(21天以内愈合):主要防止加深、防止感染

I度烧伤创面主要是止痛和保护勿再损伤。

浅II度烧伤创面除止痛外,主要防治感染、促其早期愈合。

(二)深度创面的处理(21天以上愈合):主要是手术为主

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去痂、切痂。

(1)切痂(escharectomy)植皮:切痂是将深度烧伤的皮肤连同皮下脂肪一起于伤后早期切除。主要用于III度烧伤及手与关节等功能部位的深II度烧伤。

切痂后,创面一般应立即用自体皮肤和/或异体(异种)皮全覆盖,以免创面外露,增加感染机会。有充足皮源时,功能部位尽可能用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

(2)削痂(tangential excision)植皮:削痂是在烧伤早期用皮刀将深度烧伤的坏死组织削除,使之成为健康或近乎健康的创面,然后用皮片覆盖,达到封闭创面的目的。主要适用于深II度烧伤。

PS:将有坏死组织的创面变成新鲜创面,植皮或良好覆盖等待愈合

(3)蚕食脱痂(即自然脱痂)和药物脱痂

使用:深二度:削痂(tangential excision)、磨痂

三度:切痂+异体或异种皮覆盖、各种植皮

脱痂(自然和药物)+植皮

(三)植皮术:skin grafting

皮片的厚度:刃厚、中厚、全层、含真皮下血管网全复皮片

皮片的种类:异体、异种、人工皮

皮片的形状:大张、小片、混合(微粒)、网状、复合

课本:多数深度烧伤创面均需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才能愈合。

其中大张异体(种)皮开洞嵌植点状自体皮:适用于广泛深度烧伤大面积切、削痂后的创面。此法植皮一般可扩大自体皮面积约8-10倍。

(四)感染创面的处理

避免受压//引流//外用药//去除坏死组织//暴露//全身用抗生素

里程碑式的药物使用1%SD-Ag磺胺嘧啶银,主要针对浅表的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这种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现只对多粘菌素B敏感。

7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感染(脓毒症)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性感染主要包括菌血症和脓毒症或脓毒综合征

诊断:呼吸急促;精神异常;体温骤升骤降;心率加快;创面恶化;白细胞骤升或骤降

处理1. 全身支持 2. 控制感染源 3.应用抗生素 4.无菌隔离

早期肠内营养很重要 预防烧伤应激性溃疡(Curling’s ulcer)

8并发症

重点防治“3I”,即内脏并发症、严重感染、吸入性损伤

肺部并发症:各类并发症之首,与吸入性损伤等有关

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多为肾前性)

心功能不全(休克心):烧伤后心功能不全

烧伤应激性溃疡

脑水肿

第二节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电烧伤临床特点

1、有出入口;

2、外小内大;

3、跳跃式伤口;

4、血管、神经、肌肉易受损伤;

中医外科学---笔记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中医外科学重点51801

08中甲乙班外科学复习材料 题型:名解填空单选X题型简答2 病例1 ★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 上篇总论占4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西医外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人卫版

西医外科学复习整理 §1无菌术 1、定义:就是针对可能得感染来源与途径所采取得有效得预防方法,由灭菌法、抗菌法与一定得操作规则与管理制度所组成。 2、高压蒸汽灭菌法:就是目前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得灭菌方法。通常用压力就是104、0~137、3kPa,温度可达121~126℃,一般维持30分钟。常用于耐湿耐热得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布类、搪瓷、敷料与橡胶药液等物品得灭菌。 3、低温灭菌法:目前应用最多得低温灭菌法就是环氧乙烷灭菌法。作用浓度450-1200mg/L,灭菌温度37~63℃,相对湿度40-80%,灭菌时间1~6小时,适用范围广,穿透力强,可达到灭菌效果又不损伤灭菌物品。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得物品,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塑料制品、内镜与一次性得诊疗用品。 4、碘伏消毒法:中效消毒剂,特点: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并无刺激。 5。手术进行中得无菌原则(瞧)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与肩部以上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得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得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得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4、如无菌巾、布单等物巳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得无菌布单。 5、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后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6、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 70% 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7、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术前手术区粘贴无菌塑料薄膜可达到相同目得。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8、9、10书上跟别得地方不一样瞧书P7 §2体液代谢(重点) 正常体液代谢 1、正常成人每日水得出入量 入量ml 出量ml 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含水700 粪150 代谢水300 皮肤蒸发500 呼吸350 共计2000~2500 共计2000~2500 2、电解质平衡:体液中主要阳离子有Na、K、Ca、Mg,阴离子有Cl、HCO 3、HPO4与蛋白质。细胞外液主要得阳离子就是Na+,主要得阴离子就是Cl-与;细胞内液主要得阳离子就是K+,主要得阴 离子就是与蛋白质。 *3、体液中电解质得生理功能 :①维持体液得渗透平衡与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得

外科学,个人总结

篇一:外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自2005年本人进入医院工作以来,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5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但有时又感十分无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紧密围绕医院积极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党小组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做为一名党小组长,我认真的组织组员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系列理论,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继续以“八荣八耻”来指引自己的思想,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常常加班工作,从未休过公休假。我不计较个人得失,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表扬。 三、继续加强学习,从多种途径丰富和培养自己 我一开始工作,就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再次温习大学书本,一方面从其他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我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了科室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同时在医院泌尿外科学习泌尿系统腔镜手术,熟练掌握皮肾镜、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等手术操作,并在回院后顺利开展,今年再次到外科学习普通泌尿外科手术。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开拓的视野。 四、努力工作讲奉献,争取以新的成绩来向医院汇报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学习和借鉴上级医院的同仁们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从自身上抓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三基”“三严”为准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各种收费项目,合格用药和开具医学检查,避免不合理的医疗浪费,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准确的签署各种医疗文件之,认真书写病历并做到病历甲级率90%以上,认真填报各种医学报告卡,努力降低病人的占床日和药品比例上下功夫,努力为每个病员服好务,争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同时努力实现以下四个突破:一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病人为中心,在公益性体现程度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健全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在促进医患沟通整体效果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患者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健全完善医疗告知制度,在增进医患信任方面取得新突破。我通过工作和学习,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做好“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我努力做到了对每一位病人赋于医务人员应有的爱心,以精湛的医疗服务技术让病人放心,耐心的为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解决自己权限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困难,努力为病人和家属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让医院和病员放心,不断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了自己医疗服务水平,争取以新的成绩来向医院汇报。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

中医外科学笔记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她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就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四)成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形成学术流派 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就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与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疗,以“阳与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与汤、阳与解凝膏、犀黄丸与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 “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就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上就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就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就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她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就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I 、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一一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 多提示可能发生走 黄。 三、疾病辨证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 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 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 的部位,谓之掺药,古 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 ;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 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 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 箍围药 疡:又称外疡, 疮疡: 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肿疡: 溃疡: 广义: 狭义: 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疖 V 3cm 横向痈3~ 9cm 疖:表皮 纵向 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 >9cm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 B 超。

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

. . 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 一、名解: 1.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例如某些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 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以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2.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体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3.全身麻醉:应用全身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地使病人暂时丧失意识和全部感觉的 方法,简称全麻。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一种缺水, 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5.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非发挥性酸生成过多和排出障碍,或因体内失碱过多,使血浆碳酸氢 根原发性减少所致。 7.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酸丢失过多或碱摄入过多,使血浆碳酸氢根离子相对或绝对增高所致。 8.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肺通气、弥散及肺循环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使血液PaCO2增高而形成高碳酸血症。 9.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是重要脏器 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症。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共同 性病理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以及其他病变。 11.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为主的病变,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黏 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穿孔。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过程中,两 个或两个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功能障碍。 13.疖:是单个毛囊及所属的皮质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4.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质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项、背部,偶见于上唇。 15.菌血症:临床上将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者,称为菌血症。 16.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 17.张力性气胸:气管或、支气管或肺损伤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 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高压性气胸。 18.开放性气胸:胸壁穿透性损伤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形成 开放性气胸。 19.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 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等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竭。 20.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 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21.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 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常用计算公式: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22.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来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此外,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快而产生一系列综合征。 23.嵌顿性疝:是指囊颈较小而腹内压骤然升高,腹腔脏器或组织强行扩张疝颈部而进入疝囊, 随即疝颈弹性收缩,疝内容物被卡住而不能回纳入腹腔的疝,临床也称作箍闭性疝。 24.腹股沟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测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此区内无 腹肌覆盖,腹横筋膜又比其他部位薄弱,故易发生疝,又称直疝三角。 25.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体进行交换并取得 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6.冷沉淀:是FFP置于1℃~5℃条件下融化后,再在4℃无菌条件下经每分钟2000转离心沉淀,

外科学之骨科个人总结

1.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 17.无菌术内容: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23.酸碱平衡的维持: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 24.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28.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3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37.输血适应证: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 38.输血并发症: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 39.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 44.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44.休克微循环变化: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46.休克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47.休克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 5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53.感染性休克 5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75.麻醉前用药目的: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 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提高病人的痛域;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 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 90.全身麻醉并发症: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抽搐和惊厥。 133.癌症疼痛治疗: 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以口服药为主;按时服药;个体化用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阿司匹林; 第二阶梯:轻、中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可待因; 第三阶梯:重度,阿片类药,吗啡 辅助用药:弱安定药;强安定药;抗抑郁药 135.病人自控镇痛PCA: 负荷剂量: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所需药量; 单次剂量: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锁定时间: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背景剂量:为设定的PCA装置持续给药量。 157.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成为条件性或机会型感染。 160.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61.痈(carbuncle)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63.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164.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 180.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 183.常用的急救技术: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病人。 235.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2003-8-31 Rex 总论 1.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2.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著(遗失):《金疮瘛疭方》。 3.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治疗狂犬病。 4.孙思邈《千金方》提出:葱管导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 5.宋《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恶”学说、砒剂治疗痔核。 6.金元时期外科学代表作:陈自明《外科精要》、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齐德之《外科精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7.★明清时期,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代表的“正宗派”,八纲辩证,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代表的“全生派”,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反对滥用针刀。提出对阴疽的治疗,创立了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阳和解凝膏等治疗阴疽的名方;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代表的“心得派”,“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将温病学说思想引入外科病证治,创立了外科三焦辩证,治疗上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疮疡及骨伤,包括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创伤等。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及窍道,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9.疾病的命名原则: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 10.疡:外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11.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12.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3.溃疡: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14.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15.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的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16.根脚:肿疡的基底根部。 17.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形成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18.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19.五善:病程中出现的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良好。包括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凉,舌润不渴,寝寐安宁)、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肺善(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0.七恶:病程过程中不好的征象,预后较差。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中医外科学重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南齐医家龚庆宣重新编次厘定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首创用水银治疗皮肤病。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4、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牌;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及基本术语 1、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2、元代医事则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创肿科。 3、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 4、疾病的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和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疔,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市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跟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西医外科学最全资料

西医外科学最全资料(含简答题附答案) 考试必备 整理:机密下载1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 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由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4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5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及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 6 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 7代谢性碱中毒:由于体内H+的丢失或碱性物质产生过多以及低钾等原因,造成体内HCO3-原发性的增多,称代谢性碱中毒 8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的丢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等渗性缺水。 9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机体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低渗性缺水。 10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机体水的丢失多于钠的丢失,故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高渗性缺水。 11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12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和促进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1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胞浓度。 14血/气分配系数: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15浓度效应是指吸入药物浓度不仅可以影响到肺泡浓度的高低,而且影响其上升的速度,即吸入浓度越高,肺泡浓度越高。 16局部麻醉(local anaesthesia)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简称局麻。 17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驰,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18高敏反应用小剂量的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 19腰麻为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的简称,即将局麻药物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20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

外科实习心得体会五篇

外科实习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搜集的外科实习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外科实习心得体会(一) 来心胸外科已经第四个星期了,转眼又要离开了。在离别中遇见。这句话用来说我们太适合不过了。总是在离开,又总是在遇见。告别熟悉的老师,到达新的环境。或许只有离开才能遇见吧!我知道这是一种成长。 在心胸外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老师赵雪莲老师是一个特别勤劳,认真而负责的一位老师,还记得来科室的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让我们共同学习!”心胸外科是接触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科。由于上个科室是呼吸内科,与之对比下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内科和外科的差别。 在内科治疗多为保守,同样是肺癌的病人,在心胸外科大多数会进行手术治疗,而内科的治疗就相对保守多半会选择化疗

或者放弃治疗。在呼吸内科时几乎没有碰到过手术病人,而在外科就恰恰相反,手术病人很多。特别是心胸外科,一般手术较大,通常手术后很少有直接回病房的,通常都是送到icu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病房。在心胸外科最常见的是气胸,其次是肺占位、心脏病人(以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关闭不全较为常见)然后就是食管癌的病人。 食管癌的病人术前术后的差异较大,术前就医时可能就是单纯的咽不下东西,觉得吞咽困难,术后病人一般需禁食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病人会比较难受,因为伤口疼痛,加上食管癌手术将胃上提到胸腔,可使肺受压,易发生肺不张。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症状。 我们应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用糜蛋白酶、氨溴索等行超声雾化吸入,已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通常术后一个星期病人病情稳定后,逐渐开始进食,病情的恢复就会较为顺利了。还有在外科的输液滴数并不会像呼吸内科控制的那么严格,因为呼吸内科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心功能不那么好,而外科除了心脏病人的滴数需严格控制外,其余的病人基本上可以滴个70滴左右。 在心胸外科见到了许多因气胸插管而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虽然之前在呼吸内科也有见到过,可是并没用真正的护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二、外治法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结语]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骨良性肿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骨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逐渐加重。治疗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未发现有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例题: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外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外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外科培训心得体会1 众所周知,医学生见习是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是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在医院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作为一名定向培养的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到医院见习。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与以后工作条件相似的广安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见习实践工作。由于仅仅是大一的学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主要是在一旁观看学习,但短短十四天对我来说,仍然受益匪浅。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所见习的单位。广安区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花桥片区内的唯一一所综合性二乙级医院,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目前医院开设床位120张,全院设科室24个,临床科室1个,医技科室6个,职能科室7个。我所见习的科室是住院外科。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同医生一起查房,做一些小伤口的消毒、包扎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 下面我将从制度、技术、思想和个人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早上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进行交班:由当晚值

班的医生护士汇报当晚住院病人以及当晚入住的病人的情况,交班后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 在十多天的观察中,对于医护方面的常识我了解了不少。掌握了常见创伤的消毒、包扎、换药,学会了外科手术常用的持针器、止血钳等的使用,了解了病历的书写以及出院、住院、入院所需办理的手续流程及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所需办理的手续与流程。近距离观看了阑尾切除手术,结合书本上学习的关于阑尾的知识,更深刻的了解了阑尾手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 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症瘕范畴。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西医一般称良性肿瘤为“瘤”,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但中医所称的骨瘤则包括有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 病因病机] 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说明瘤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 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血络纵横丛集; 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 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筋脉曲张; 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骨络瘀阻。因此,瘤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从而导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聚结而成。 [ 检查方法] 瘤的检查,首先要尽量暴露病变所在部位,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形态、皮肤表面的变化。再用右手食、中指平揿肿块,扪触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或与骨 骼的关系等。同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摄X 线片,配合 B型超声检查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直至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

查,以获得正确诊断。 [ 治疗] 瘤的治疗,原则上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特别是当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癌变危险时,更应及时手术。但对多发性及某些生长在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运用中药治疗。内服药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外科正宗》所归纳,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则。外治法除手术外还有腐蚀、硬化剂注射、冷冻等方法。 [ 结语] 中医的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也包括骨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瘤的分类很多,但本章所论之瘤仅指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脂瘤,均为临床常见者。本病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以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而成。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某些多发性及某些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予中药内服,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 第一节气瘤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肿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外科枢要?论瘤赘》云:“……其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相当于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 病因病机] 肺主气,主一身之表,由于元气不足,肺气失于宣和,以致气滞痰凝,营卫不和,痰气凝聚肌表,积久成形,发为气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