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心得体会

外科学心得体会

外科学心得体会
外科学心得体会

外科学心得体会

【篇一: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外科护理心得体会]外科护理心得体会静脉留置针可应用于多种疾

病 , 能满足各种输液要求 , 特别是胃肠道术后病人因禁食需大量长期

输液时 , 为其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 , 有利于及时给药 , 是胃肠

道术后支持治疗的主要途径 , 同时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 保证输液速

度 , 减轻病人频繁接受穿刺的痛苦 , 并且对血管刺激性小 , 可随血管

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 ,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效率,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我科从 2005 年 1 月至2008 年 12 月对79 例胃肠道术后病人采用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行胃肠道手术患者 79 例 , 男 5

2 例 , 女 27 例。年

龄 38~61 岁。其中胃大部切除后 19 例 , 胆囊切除术后 17 例 , 胆道

探查、胆肠吻合术后 13 例 , 胃癌根治术后 10 例 , 脾切除后 7 例 , 结直肠手术后13 例。

本组79 例中 , 一次穿刺成功68 例 , 一次性成功率达8611 %。有

72 例病人自留置针穿刺成功一直保留到静脉支持治疗结束 , 保留时

间最长 8d , 最短 2d , 因发生静脉炎拔管 3 例 , 烦躁患者自行拔管 4 例。

未见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心得体会《外

科护理心得体会》。 2 静脉穿刺与留置

211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选用 3m 透明敷贴和山东威高

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根据患者年龄和血管情况 , 选择合适型号的

留置针 , 注意针头有无倒钩 , 套管有无破裂、开叉及起毛边现象。备

齐棉签、2 %碘酊、75 %酒精、3 条 9cm 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 , 连接一次性输液器 , 排尽空气备用。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

离关节、无静脉瓣等利于固定的静脉 , 多选用前臂静脉、大隐静脉等。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

次输液 , 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 使其精神放松 , 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 , 处于最佳状态。

212 穿刺方法与留置

【篇二:外科护士心得体会】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

手术室一个让人听了感觉很恐怖又很神秘的名词,手术室的一道门将

里外分割成两个世界.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有科室中手术室

是另我最向往的科室,因为手术室对我来说很神秘,我带着好奇心来到

手术室实习.

在手术室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增长了很多见识包

括护理知识上,也包括人际关系方面.

手术室护士分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负责术前准备工作,给医生传递工具,术后打包.巡回护士负责接送病号等.

每天早晨八点上班,更换好鞋戴好帽子口罩,换好手术室衣服才能进入限制区,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无菌观念,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很荣幸上了两

台小手术,是鼻腔取肿物,我仅仅是帮助拉钩为了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但是从内心里还是感觉机会的来之不易,从每一个小步骤中我深刻体

会到了手术过程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我从刷手学起到穿手术衣,戴

无菌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无菌的要求.在手术室我还学会了扎套管针,打大包,打器械包等.

在一个月的实习中,我看了很多手术例如直肠癌,腹腔镜等.

感觉实习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从中学到的东西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对手术室有很多的不舍,手术室外面披的神秘面纱终于

揭掉了,希望以后工作能到手术室!!!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2):

我们的职业是被人尊称的“白衣天使”,也许只有同行们才清楚这天

使背后的苦和累。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么

情绪和烦恼都得抛得远远的。在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

清纯的少女时代;从血淋淋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

在白色的氛围中送走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爱人的期待和孩子的

埋怨中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伤痛病人。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有

的护士还需要跟麻风患者、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打交道。我们

默默无闻的付出了很多。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委屈和误解。但我们

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深知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需要人帮助和同情、在

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不说别的,就是一个晚上,上急诊班的夜班

护士全部走下来的就有四五十里路。腿都跑肿了。也许您不相信,

但是请您看看护士姐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您就明白了。

在急诊科曾有一件这样真实的事情:下午快下班了,几声长笛送来

了十几名乘坐小公共汽车出车祸的外伤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白班的护士都主动地留了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抢救。直到晚

上十点才回家。当饿着肚子拖着疲惫身体的小王问:“护士长,我们

忙乎了一大顿却遭来一顿臭骂,那个醉汉还差点打着您!”护士长却

大度地说:“那对小夫妻新婚燕儿,丈夫看到心爱的妻子伤得那么重,心里太焦急,加上又喝了酒。咱们就不要和他计较了。”象五一这样

的长假,大家都留恋在如画的山水和浓浓的亲情中时,我们的急诊

科却经常发生着这样的事情。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3):

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是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反应迟钝、失眠、抑郁等。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病人进手术室

大多有无可奈何心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都会

发生意外。导致心跳骤停是麻醉中最严重的一种麻醉意外,也是抢

救中最难的一种麻醉意外。笔者将1998年12月~xx年7月对加强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病人的防视护理、配合麻醉意外的护理进

行回顾性总结,并报告如下。

1.术前的心理护理

1.1手术无论大小,患者在心理上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病人进手术室,往往有种“生命掌握在医护人手中”的心理,医护人员的言行

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结。故手术室护士必须态度和蔼、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注意各方面的修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

1.2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

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2.术前防视护理

【篇三: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2013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

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的内容,让我对中医外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

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

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

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

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

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

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

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

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灵枢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

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

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

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

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

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觉得这些分类及病因病机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当今社会,乳腺恶性病变在我国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医

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运用《中医外科学》的相关阐述,我就从中学到了如何分析辩证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过学习知道,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

等七个方面: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内伤;三、饮食不节;四、外

来伤害;五、劳伤虚损;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饮瘀血。

情志是指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故又称七情。在

一般情况下,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会致病;相反,由于长期精

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

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

瘰疬。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度

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蕴蒸,以致经

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

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

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了解到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疏导病人的情

绪来着手,确定正确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错大方向,导致病情

的延误。

其次,我会考虑痰饮瘀血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

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

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

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会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现为:结节,小、有压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肿表现为:大、厚、边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则属于癌症了,表现为:硬、边

界坑坑洼洼、无痛感。并且,产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

是堵在乳房外侧,有些是位于乳头上下位置,还有一些是发生在乳

房的内侧范围。通过经络定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发生

在哪条经络上,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考虑可能是胃经,可能是肾经,也可能是肝经发生了经络阻塞,那么,在治疗上,我们就可以

从这条经络着手,进行乳腺疾病的治疗,正确考虑如何消除乳腺结

节或囊肿。

又例如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我们运用中医外科的知识,

来进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体从三点来辨证,这三点就是:便、血、痛。例如从患者大便的性质、软硬,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用

时间;排便时出血情况,是否呈点滴养还是喷射养,大便表面是否

附有鲜血或脓血;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来分析病人的具体

疮疡情况,然后再加以内外方法的治疗。

老师说过,中医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辩证。“望闻问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体会到在中医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观察,要重点掌握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的辨病,阴阳辩证,部位辩证,局部辩证,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诊断错误而耽误病情。

通过结合实际病况的分析,我发现,中医外科学对我们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重点51801

08中甲乙班外科学复习材料 题型:名解填空单选X题型简答2 病例1 ★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 上篇总论占4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神经外科学(一)-2

神经外科学(一)-2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幕上星形细胞瘤多见于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枕叶 ?E.视丘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题思路] 临床资料统计证明幕上星形细胞瘤以额叶最为多见。 2.下列关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叙述错误的是 ?A.窦内段颈内动脉因外伤而破裂,多与颅底骨折合并存在 ?B.眼外肌麻痹以动眼神经损害最多 ?C.临床表现可见搏动性突眼 ?D.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是脑血管造影 ?E.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因外伤引起者占3/4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有关火器性颅脑损伤的清创手术,以下哪项错误 ?A.应力争一次彻底清创 ?B.清创应尽早进行 ?C.如已有化脓性感染可暂不缝合伤口 ?D.对非穿通性损伤的清创应优先于穿通性损伤 ?E.有颅内血肿、昏迷者应优先手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题思路] 对穿通性颅脑损伤的清创应优先于非穿通性损伤。 4.脊髓病变时,所谓的马鞍回避是指 ?A.是脊髓髓内病变的表现 ?B.是马尾病变的表现 ?C.是脊髓髓外病变的表现 ?D.是脊髓髓外硬膜外病变的表现 ?E.是腰麻的并发症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是 ?A.CT ?B.MRI ?C.脑电图 ?D.脑血管造影 ?E.经颅多普勒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题思路] 脑血管造影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对全面了解及对其进行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CT对其判断并发损伤有意义;MRI可清晰发现其引流静脉走向,对低流量瘘的诊断帮助不大。 6.治疗脑水肿最常用的药物为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I 、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一一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 多提示可能发生走 黄。 三、疾病辨证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 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 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 的部位,谓之掺药,古 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 ;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 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 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 箍围药 疡:又称外疡, 疮疡: 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肿疡: 溃疡: 广义: 狭义: 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疖 V 3cm 横向痈3~ 9cm 疖:表皮 纵向 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 >9cm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 B 超。

神经外科学基础知识

神经外科学基础知识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 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题1.0分,共64.0分) 1 ?外科病人有低钾血症者,采取补钾措施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E ) A ?采取分次补钾 B ?多需经静脉补给C.补钾浓度<40mmol/L D. 补钾速度<20mmol/L E. 伴有休克者待尿量>20ml/h后再静脉补钾 2 ?高渗性脱水的体液量改变特点为( B ) A ?细胞外液与内液等量丧失 B ?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轻度减少 C. 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D .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E.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3 ?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依据是( B ) A ?呼吸浅而慢,血浆PCO下降 B ?呼吸深而快,有酮味,血浆【HCO】下降 C. 呼吸深而快,血浆PCO上升 D. 呼吸困难,血浆【HCO】上升 E?呼吸慢,心率慢,血压高,昏迷 4. 对低钾血症病人补钾的原则,哪项不正确( A ) A .一次足量补齐 B .外科的低钾血症者都需经静脉补钾 C. 静脉补钾的浓度<40mmol/L D .静脉补钾速度< 20mmol/h E. 伴有休克的低钾病人,在恢复血容量后再静脉补钾 5. 高钾血症心电图最早的改变是( B ) A. U波B . T波高尖C. QRS增宽 D. P-R间期延长 E. Q-T间期延长 6. 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E ) A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B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C. 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D .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E. 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7. 用5%碳酸氢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可能发生( B )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中医外科学重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南齐医家龚庆宣重新编次厘定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首创用水银治疗皮肤病。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4、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牌;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及基本术语 1、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2、元代医事则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创肿科。 3、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 4、疾病的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和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疔,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市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跟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外科学之骨科个人总结

1.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 17.无菌术内容: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23.酸碱平衡的维持: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 24.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28.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3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37.输血适应证: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 38.输血并发症: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 39.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 44.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44.休克微循环变化: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46.休克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47.休克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 5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53.感染性休克 5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75.麻醉前用药目的: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 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提高病人的痛域;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 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 90.全身麻醉并发症: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高热、抽搐和惊厥。 133.癌症疼痛治疗: 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以口服药为主;按时服药;个体化用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阿司匹林; 第二阶梯:轻、中度疼痛,非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可待因; 第三阶梯:重度,阿片类药,吗啡 辅助用药:弱安定药;强安定药;抗抑郁药 135.病人自控镇痛PCA: 负荷剂量: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所需药量; 单次剂量: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锁定时间: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背景剂量:为设定的PCA装置持续给药量。 157.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成为条件性或机会型感染。 160.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61.痈(carbuncle)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63.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164.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 180.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 183.常用的急救技术: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病人。 235.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2020年神经外科学(正高)真题精选

2020年神经外科学(正高)真题精选 [多项选择题]1、 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常用定位法有 A.X线定位法 B.PET定位法 C.SPECT定位法 D.CT定位法 E.MRI定位法 参考答案:A,D,E [多项选择题]2、 关于表皮样囊肿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表皮样瘤即表皮样囊肿,是颅内生长较缓慢的一种良性肿瘤 B.表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组织 C.囊肿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血供稀少 D.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但对病灶周围组织具有炎性作用,临床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反复发作和癫痫发作 E.好发于青少年 参考答案:A,B,C,D [材料题]3、 男,46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不适,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后出现双手麻木逐渐向双上臂、双下肢发展,伴四肢无力。查体:C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跟腱反射均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案例分析]1. 提示:结合病史、体征。病变定位在下列哪个部位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颈髓 D.旁中央小叶 E.内囊 F.脑干 参考答案:C [案例分析]2. 进行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诊 A.脑脊液检查 B.颈椎MRI C.椎管造影 D.颈椎平片 E.脑干诱发电位 F.脊髓诱发电位 参考答案:A,B,C,D,F [案例分析]3. 提示:MRI影像结果提示:颈~胸髓内占位性病变,病变上下合并有脊髓空洞,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脑脊液检查正常。诊断考虑是 A.脊髓空洞症 B.脊髓蛛网膜囊肿 C.肠源性囊肿 D.髓内室管膜瘤 E.星形胶质细胞瘤 F.血管网织细胞瘤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神经外科学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

神经外科学-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赵继宗主编】 本书是由我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赵继宗教授领衔主编的一本研究生教材。 当前我国通过两条途径培养专科医师,一是研究生教育;二是经过专科医师培训。无论是研究生教育还是专科医师培训,都需要一本专科教科书。为此,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领导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赵继宗教授组织国内一批知名神经外科专家,编写了这本教材《神经外科学》,旨在培训研究生和专科医师之用,也可以供神经外科进修医师和住院医师培训参考。 本教材仍本着我国医学院校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编写原则,并富于一定创新性。所涉及的内容以介绍基础神经外科为原则,既有经典内容,又融入近年来国际神经外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还根据专科医师培养大纲要求,对每章内容提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点,便于同学复匀和考核时参考。 赵继宗 196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被派往美国休斯顿医疗中心进修神经外科1年,次年转到美国Henry 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外科教授、神经外科主任、副院长、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事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副主编、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临床神经外科等杂志编委、美国Surgical Neurology编委。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研究生64名。 目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自1985年以来,共获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参加编写了<实用神经外科学>等专著5部,并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院校五年制、七年制和博士生外科学教材神经外科部分编写。

中医外科学重点

中医外科学重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西汉《金创疭瘛方》是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着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着 外科三大学术流派:①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②全生派:王维德《外科正治全生集》③心得派: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中医外科学病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中部辩证病因:多属气郁、火郁 寒肿表现:肿而木硬,皮色不泽,苍白或暗紫,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辨脓透光法适应症:指、趾部甲下的辨脓,因其局部组织纤薄且能透光 内治法治疗原则:消、托、补 内治法之清热法:由于外科疮疡多因火毒所生,所以清热法是外科的主要治疗原则 透托法代表方:透脓散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 外治法之箍围药:古称敷贴,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 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种类:消散药,提脓祛腐药,腐蚀药与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清热收涩药。 提脓祛腐药:主药是升丹,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熏法之神灯照法: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限局,范围多小于3cm,易脓、易溃、易敛。 蝼蛄疖临床表现:①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②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 疖病临床表现: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暑热浸淫证代表方(暑疖治疗方法):清暑汤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范围3-6cm。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肢体功能。 颜面部疔疮临床特点:发于颜面部,病变迅速,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易成走黄之变 痈:是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颈痈代表方: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痈代表方:柴胡清肝汤 锁喉痈: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发病前有口唇、咽喉糜烂及痧痘史。 有头疽: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颈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流注: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髂窝部。相当于西医学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神经外科学(四)-1

神经外科学(四)-1 (总分:5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score:50分) 1.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好的方法是 ?A.腰穿 ?B.CT ?C.MRI ?D.脑血造影 ?E.B超经颅多普勒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题思路] CT诊断急性SAH的准确率几乎达到100%,出血1周内其显示最清晰;MRI对发病1周内的急性SAH很难查出;而腰穿检查对伴有高颅压者可能诱发脑疝及对动脉破裂造成的SAH有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另外脑血管造影只是确定SAH病因的一种检查手段。 2.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 ?A.颈内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桥静脉 ?D.大脑中动脉 ?E.矢状窦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E】 本题思路: 3.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指 ?A.血肿完全位于脑室内,出血发生在脑室内脉络膜动脉或脑室内静脉 ?B.血肿完全位于脑室内,出血部位在脑室壁15mm之内 ?C.除脑室内有血肿外脑实质内可有血肿,出血发生部位在脑室壁3cm以内 ?D.脑实质血肿,出血大部分位于脑室内的出血?E.由脑AVM在脑室端脑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E】 本题思路:[解题思路] 脑室内出血的定义为血肿完全位于脑室内,出血部位在脑室壁15mm之内。 4.关于脑转移瘤,瘤周围水肿系 ?A.细胞性 ?B.渗透性 ?C.脑积水性 ?D.血管源性 ?E.脑缺血性 【score:1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I、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得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得医书。 4、《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得理论基础。 5.《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得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就是指一切外科疾病得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上就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得总称; 狭义:就是指发于体表得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得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得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得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得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得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得痈:相当于中医得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得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得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得痈。 无头疽:就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得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得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得疔得基底根部得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三、疾病辨证 疖<3cm 疖:表皮 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就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得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与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与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得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得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得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③腐蚀药与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 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剂:复方土槿皮散; ⑨洗剂:三黄洗剂 6.箍围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 疾病治法 含义: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应症: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 含义: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适应症: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分类: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法 含义: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 适应症: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是治疗虚证的法则。 考点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清热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可分活血化瘀和活血逐瘀两种治法。 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 外治法 ※考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 太乙膏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千捶膏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另外,薄型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勤换;厚型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天调换一次。 注意点:过敏。 油膏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 金黄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特别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适宜。 玉露膏性偏寒凉,对掀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资料全

I、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黄帝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三、疾病辨证 疖<3cm 疖:表皮 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四、疾病治法 1.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 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箍围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历届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1年) 名誉主任委员涂通今 名誉顾问冯传宜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史玉泉薛庆澄段国升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维钧陈公白陈炳桓宋家仁李世绰杜子威侯金镐张天锡索敬贤高立达蒋先惠 秘书(按姓氏笔划排列) 李世绰宋家仁 委员 冯祖荫刘学礼刘景芳刘承基刘泉开朱诚李庆彬李秉权李明洙张成吴若秋易声禹赵雅度柴万兴韩哲生陶祥洛黄克清梁承钢蒋万书曹美鸿蔡昭明臧人和翟允昌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91年-1996年)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薛庆澄史玉泉段国升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维钧朱诚刘学礼刘承基张天锡宋家仁赵雅度易声禹高立达曹美鸿戴钦舜 秘书(按姓氏笔划排列) 宋家仁赵雅度 委员 王忠诚王维钧王宪荣方都史玉泉田芳镇朱诚宋家仁刘宗惠刘景芳刘学礼刘承基刘泉开李明洙吴若秋陈道莅赵雅度杨树源杨国瑞易声禹索敬贤段国升侯金镐冯祖荫张天锡张成高立达黄克清曹美鸿陶祥洛梁承钢薛庆澄蒋先惠裘明德蔡昭明臧人和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96年-2004年)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易声禹罗其中赵继宗只达石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忠诚马廉亭只达石刘承基刘宗惠任祖渊李明洙宋家仁张光霁易声禹周定标罗其中赵继宗高立达戴钦舜 秘书(按姓名笔划排列) 宋家仁赵雅度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忠诚王树荚王宪荣马廉亭田芳镇只达石宋家仁刘宗惠刘泉开刘承基 刘运生任祖渊李明洙李桂芝陈道莅陈明振汪业汉赵雅度赵继宗杨树源 杨玉山杨国瑞底荣欣冯祖荫易声禹张光霁张庆林周定标周良辅罗其中 高立达黄克清郭怀荣徐启武凌锋康笃伦陶祥洛曾敬初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2004年-2008年) 名誉主任委员王忠诚 主任委员赵继宗 副主任委员周定标周良辅只达石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马廉亭王任直(学术秘书)王运杰王茂德毛伯镛只达石卢亦成刘运生 周定标周良辅张庆林张庆俊赵继宗唐文渊鲍圣德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马廉亭王大明王任直(学术秘书)王运杰王茂德王硕毛伯镛只达石卢亦成史克珊冯忠堂刘健刘伟国刘运生刘晓谦孙涛张庆林张庆俊 张汉伟张建宁辛骥宋来君肖绍文沈建康汪业汉周定标周良辅武文元 杨卫忠杨玉山陈道莅罗毅男赵奇煌赵继宗洪涛凌锋徐如祥康笃伦 傅震蒲智鲍圣德 工作秘书王硕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名誉主任委员王忠诚 主任委员赵继宗 候任主任委员:周定标 副主任委员周良辅王硕张建宁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任直王运杰卢亦成冯华刘健李新钢沈建康赵文清赵世光 袁贤瑞徐如祥黄峰平章翔傅震游潮鲍圣德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于如同王大明王占祥王宇田王茂德兰青朱晓江刘伟国刘建民刘荣耀 刘晓谦江基尧许百男孙涛孙晓川李建华杨辉杨卫忠杨玉山杨智勇 肖绍文宋来君张汉伟张建生陈谦学武文元庞琦孟庆海赵刚柳琛 洪涛姚鑫凌锋黄正松黄光富傅先明富壮蒲智雷霆詹仁雅 裴杰漆松涛潘伟生(香港)

骨科SCI杂志

1、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 OARS, 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IF:4.742 偏重研究:骨关节炎,椎间盘,风湿病 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R59, 全身性疾病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Rheumatology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风湿病学 2、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J Orthop Res IF:2.6919 偏重研究:《矫形研究杂志》刊载矫形外科领域各个方面的临床、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和简讯。(文种:英文) 分类: R62, 整形外科学(修复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3、 European spine journal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pine Society, the European Spi nal Deformity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Sec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缩写刊名: Eur Spine J IF:2.5629 偏重研究:《欧洲脊骨外科学杂志》属脊骨外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涉及解剖学、生物机制、病理学、生理学,以及肿瘤、外伤、变形、变质的诊断、研究、治疗、管理等方面,兼载专家评论文章及短讯。印刷版订户目前可免费上网。(文种:英文) 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4、 Spine. IF:2.499 偏重研究:《脊骨》研讨人体脊骨机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每年定期发表欧洲和日本专家的专论,刊登北美脊骨学会、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和颈椎研究学会学术会议论文。分类: R68,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英文关键词: Orthopedics 中文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5、 Joint, Bone, Spine : Revue Du Rhumatisme. 缩写刊名: Joint Bone Spine

神经外科学模拟考试题和答案(一)

神经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 1.在内耳门处,和面听神经关系密切的血管是 A.小脑后下动脉 B.小脑前下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后交通动脉 正确答案:B 2.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是 A.老年性痴呆 B.神经系统变性病 C.闭塞性脑血管病 D.颅内占位性病变 E.脑先天性疾病

正确答案:D 3.脑水肿与急性脑膨出的区别是 A.无本质区别 B.分别为细胞性和渗透压性脑水肿 C.分别为细胞性和脑积水性脑水肿 D.分别为血管源性和渗透压性脑水肿 E.急性脑膨出系脑血流灌注一时性增多正确答案:E 4.最易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病变部位是 A.额叶 B.颞叶 C.第四脑室 D.鞍区 E.桥小脑角 正确答案:C

5.脑水肿常见于 A.脑性瘫痪 B.颅脑损伤 C.颅底陷入症 D.脑白质营养不良 E.颅内动脉瘤 正确答案:B 6.已出现血压高、脉搏和呼吸减慢的重度急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当开颅手术时,过快的释放颅内血肿,将导致 A.呼吸骤停 B.心跳骤停 C.血压升高 D.生命体征无变化 E.血压骤降 正确答案:E

7.下列不符合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的是 A.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 B.呼吸骤停、瞳孔无变化 C.病侧瞳孔先缩小,继之散大 D.散大瞳孔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E.进行性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B 8.下列与原发性脑干损伤关系最密切的是 A.脑震荡 B.脑内出血 C.脑室出血 D.硬膜外血肿 E.弥漫性轴索损伤 正确答案:E 9.对脑干损伤不适合的治疗措施为

气管切开 颅内压监护 亚低温治疗 激素 开颅探查[提示:正确答案] 10.对脑震荡的处置不正确的是 A.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 B.头痛剧烈者可用吗啡类药物 C.失眠患者可用安定、利眠宁等药物 D.消除病人的畏惧心理 E.需卧床休息数日 正确答案:B 11.下列哪项检查对脑挫裂伤的诊断无意义 A.脑电图 B.脑血管造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