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今日荐书】: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014-03-04北大清华讲座

内容简介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

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者简介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

【专题】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材料1:《红星照耀中国》(下图)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材料2: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材料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德加·斯诺访问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那一年,“红星”是如何“照耀中国”的。 (2)根据材料2,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3)如何理解材料3中“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这句话?(三) 材料一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九、埃德加_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从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 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名著拾萃: 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太平天国大军,在十九世纪被著名的曾国藩统领的清军包围并全部消灭。蒋总司令当即向他的四盟友刘湘和刘文辉等地方军阀,以及他自己指挥的将领们发出电告,要他们在此地重演太平天国的历史。…… 红军决心不重蹈他的覆辙。他们从金沙江,迅速向北进入四川,不久即进了善战的土著部族“黑”、“白”彝的独立区域。这些骁悍的彝人从没被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汉人征服和同化过,数百年来,他们就一直占据着四川境内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以西藏东面长江南流的大弧线为边界。彝人历来仇恨汉人,很少有汉人军队穿过他们的边境不损失惨重或被全歼的。但是,红军已经安然地通过了云贵的土著苗族和傣

族的聚居地区,赢得了他们的友谊,甚至还吸收了一些部族的人加入他们的军队。现在他们又派使者前去与彝人谈判。…… (刘伯承手下的一名军官)受命前去谈判歃盟,……彝人恨汉人是因为汉人压迫他们,但正像有“白”彝和“黑”彝一样,汉人也有“白”汉与“红”汉,经常屠杀和欺压彝人的是白汉;难道红汉和黑彝不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白汉吗?彝人很感兴趣地听着。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子弹来保卫他们的独立和帮助红军打白汉。他们大感意外的是,红军竟都给了他们。这样一来,红军迅速地(而且在政治上颇有收效地)穿过了这一地区。成百上千名彝人参加了红军,前去大渡河打共同的敌人。其中一些彝人后来一直走到了西北。刘伯承与彝人大首领当场就用新宰的一只鸡的血,以部落的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以此盟誓宣布,谁如果破坏联盟,谁就将如那只鸡。…… 这些人当兵不是人以前从没见过象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这些青年为胜利而舍生。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仙?是川军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或许是他们乱开枪不想打死他们?他们中有人暗地祈祷这些人冒险成功吗?终于有个红军爬上了桥板,甩出了手榴弹,准确地命中了敌碉堡。国民党军官下令拆除剩下的桥板,但已太迟了。更多的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浇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就是这样,红军手足并用爬上前来,将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投向敌人的机枪阵地。突然,南岸的同志们开始高兴地欢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英雄万岁”原来敌人正乱哄哄地溃退,红军突击队员冒着扑面的烈焰,全速冲过剩下的桥板,敏捷地跳进敌

导读任务

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二、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二、讨论主题: 1. 《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 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 第三篇在保安 二、讨论主题: 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吗? 导读任务(四)一、阅读计划: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导读任务(五)一、阅读计划: 第五篇长征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导读任务(六)一、阅读计划: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二、讨论主题: 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 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导读任务(七)一、阅读计划: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二、讨论主题: 1.“吴起镇”工业什么状况? 2.朱作其说“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太多了”,反映了吴起镇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导读任务(八)一、阅读计划: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二、讨论主题: 1.斯诺对彭德怀是什么印象? 2.红军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

《红星照耀中国》及文言文复习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你对其中哪些问题感兴趣?这种开篇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3.“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有点难)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讨论主题: 1.《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 第三篇在保安 讨论主题: 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讨论主题: 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 第五篇长征 讨论主题: 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讨论主题: 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 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1.“吴起镇”工业什么状况? 3.朱作其说“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太多了”,反映了吴起镇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讨论主题: 1.斯诺对彭德怀是什么印象? 2.红军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讨论主题: 1.中国的阶级斗争是什么情形? 2.声名赫赫的徐海东给斯诺什么印象?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讨论主题: 1.请谈谈斯诺笔下的“红小鬼”。 2.斯诺为什么说: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毛泽东与朱德看作是一个人?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讨论主题: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 【摘要】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外新闻界大多数人都在攻击、诽谤、污蔑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时,他是为数不多的敢于作公正报道的记者。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为公正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而奋斗了一生,而在他的生命弥留之际,他这么说道:“我不愿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希望在自己死后把他的一部分骨灰带到中国来安葬。他是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被誉为“3S老朋友”之一,他同时也是美国的著名记者,连二战时任美国总统都因读了他的著作《西行漫记》而成了他的“粉丝”,由此可见他作为记者是成功的,而他的新闻生涯以及他的成功都跟早年的中国采访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埃德加·斯诺的新闻观念及其人物附加值浅析其新闻活动获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名记者;新闻观念;提问;第一手资料;客观真实;人物附加值【正文】 一、埃德加·斯诺的新闻观念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闻有一种很简单粗暴的解释:“新近发生的事。”而写新闻,我们也可以大致简单粗暴解释为:“对新近发生的事的一种还原。”这种还原实际上是通过采访获得的。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应立足求真,不受个人主观或价值取向的干扰,在掌握新闻事实之前不能先有定论,而要先寻找事实,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事实,才能水到渠成,才有可能说明问题的真相。那么,怎样寻找事实?斯诺给出的方法是:“第一,脑子里要有解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寻找事实,求答案;第二,尽一切可能找第一手材料,到现场采访,访问当事人或知情人,不可道听途说。”新闻采访的提问,可以说是新闻采访的核心。 斯诺是一位有着强烈问题意识同时也有着极强新闻敏感的记者。他在访问延安之前,耳闻目睹了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件,捕捉到当时全世界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关于红色中国的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把热点化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斯诺一口气提出了80个问题,这些问题选得准、提得好,都是关心东方政治的人感兴趣却未能获知真相的问题[9]。为了寻得问题的答案,为了解答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疑难,他1936年6月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进入国民党反动派封锁的西北,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二(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二(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斯诺通过与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 ,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3. 有一次我同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身上。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它是一部新闻作品,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斯诺通过与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 ,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写作风格

埃德加〃斯诺,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他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他求实、追真的个性。他的记者生涯是伴随着20世纪前半期的远东地区的政治发展,他的身影遍布世界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同新闻当事人进行最直接的对话。 他的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同时也于他所处的时代政局风云变化非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斯诺性格中的密苏里情节,崇尚自由,具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怜悯,从而使得他的作品中拥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使得他的新闻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性格痕迹。斯诺身上充斥着欧洲的浪漫主义和美国式的实用主义特征,这些让斯诺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必须条件。可以这样说斯诺的成就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不可能有人超越,因为不会有人同斯诺处于相同的时代,有着性格的多变以及知识层次的复杂性。 关键词:斯诺时代因素个人因素新闻风格特色写作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从小他便博览群书,埋头苦学,梦想当一名世界出名的新闻记者。他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个人道主义斗士。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使其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著名的报道者,记录者。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担任过记者、讲师、总编辑等工作,这使得他的身上有着多种性格的交替,可以这样说埃德加·斯诺的多重性格和知识层次使其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特色风格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关于远东新闻的报道以其准确、生动而闻名于世。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是对埃德加·斯诺的新闻风格的形成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和其个人因素,从而探讨斯诺其作品成功的因素 埃德加·斯诺在自传中写道:“我父亲相信,让我哥哥和我在星期六和假日里做工,可以是我们懂得‘挣钱就得劳动’。我九岁就开始帮人把包件从斯诺印刷公司送到《堪萨斯市星报》去,报馆那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的中心,是一间宽大的生气蓬勃的记者工作室,在那里,我从远处深深地敬慕那些编辑们”。从那以后斯诺就踏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 一、斯诺文风的总结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东亚问题研究专家。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是斯诺回来后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除此以外斯诺还有《远东前线》(Far Eastern Front)、《活跃的中国》(Living China)、《为亚洲而战》(The Battle for Asia)、《人民在我们这边》(People on Our Side)、《苏联的权力结构》(The Pattern

《红星照耀中国》任务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任务导读 一、选择题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 埃德加·斯诺在《红》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1. D 2. B 3. B 导读任务(一) 一、阅读计划: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二、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你对其中哪些问题感兴趣?这种开篇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3.“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有点难呦)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二、讨论主题: 1. 《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 第三篇在保安 二、讨论主题: 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导读任务(四) 一、阅读计划: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导读任务(五) 一、阅读计划: 第五篇长征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导读任务(六) 一、阅读计划: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二、讨论主题: 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 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导读任务(七) 一、阅读计划: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二、讨论主题: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此后,在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边区。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和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县。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的《》。 4.《》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__________上,上,上的各种绝对必要。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这是《》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 6. “即使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 “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