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公共关系基础》第六章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71
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5个)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关公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沟通5)目的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公共关系状态详细包括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3.组织、公众、传播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4.公共关系主要特征:一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指信息沟通的关系5.形象的意义(4个)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详细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看法而形成的6.公共关系的功能(5个)1)收集信息2)协助决策3)传播推广4)协调沟通5)供应服务7.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5个)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8.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5个)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敏捷、适用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9.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养(3个)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公共关系人员的学问结构和实力结构10.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6个)1)形象意识2)服务意识3)互惠意识4)沟通意识5)长远意识6)创新意识11.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个)1)自信的心理2)热忱的心理3)开放的心理12.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下列道德规范(5条)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13.全员PR管理就是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化与培训,增加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协作与协调,形成深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气氛与公共关系文化14.公众的特点(5个)1)群体性2)共同性3)多样性4)变更性5)相关性15.依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划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16.依据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分类,可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17.依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划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18.内部公众的重要性(3个)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气的主体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主动因素19.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4个)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相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子翁地位2)传播沟通,增加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4)擅长做思想工作,培育内部公众的忠诚意20.处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艺术(3个)1)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2)关切并支持社区建设3)参与并资助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1.社区公众的重要性(4个)1)社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供应足够的劳动资源,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长2)社区能够为组织供应电力、水利能源和土地、原材料资源3)社区可以为组织供应如交通、治安、环境爱护以及商店、浴池、学校、市场等方面的社会服务4)作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干脆环境,社区还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22.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3个)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23.马斯洛的须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须要,须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须要所确定的24.看法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25.看法的特性(6个)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两极性6)间接性26.影响和变更看法的因素(5个)1)社会因素2)团体因素3)宣扬因素4)特性因素5)看法系统特性因素27.流行的特点(4个)1)新颖性2)时效性3)周期性4)两极性28.舆论的特征(5个)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看法,当然是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静与华蜜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看法29.舆论的基本要素:舆论对象、舆论主题、舆论现象本身的看法30.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4个)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2)过去的胜利或失败的经理3)四周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像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31.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4个)1)对自由的期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逼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32.因特网的的优点(6个)1)兼容性2)互动性3)全球性4)存储与检索5)即时性6)针对性强33.因特网的缺点(4个)1)缺乏严谨性2)缺乏深度与原创性3)缺乏权威性4)缺乏规则34.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个)1)目标性2)思想性3)创建性4)程序性5)敏捷性6)时机性35.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4个)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3)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4)公共关系活动胜利的保证3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5个)1)利益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敏捷性原则37.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5个)1)广告主2)广告代理商3)广告信息4)广告媒介5)广告受众38.广告的商业功能(3个)1)沟通产销,刺激需求2)扩大销售,加速流通3)激励竞争,活跃经济39.广告策划的内容(5个)1)市场调查2)广告定位3)广告创意4)广告媒介支配5)广告效果测定40.广告主题由广告目标、信息特性和消费心理三个要素构成41.赞助的作用(3个)1)表明自己担当社会责任2)培育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3)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42.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4个)1)主客观二重性2)系统性3)动态性4)相对稳定性4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步骤(3个)1)公众分辨与分析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44.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3个)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3)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45.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5个)1)突发性2)不确定性3)舆论关注性4)“连锁”破坏性5)“溢出效应”46.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6个)1)刚好性原则2)主动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战略性原则6)公众至上原则47.公共关系危机传播支配(4个)1)把好“传者”关2)设立新闻发言人3)“用一个声音说话”4)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过程涉及三个变量因素:传者—危机新闻中心、媒介、受传者—公众48.。
第六章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对公共关系人员素质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公共关系人员能力要求、公关意识、职业道德要求等包括的内容,如何把这些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顺利地完成各项公关工作。
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要素第二节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一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要素公关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内、对外联络协调工作、调研工作,又要策划、举办或参加各种公关活动。
公关人员应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公关人员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合格的公关人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形体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它们虽有相通之处,却不能等同。
例如,文笔流畅、才思敏捷的人未必能出口成章。
而有的人口齿伶俐,讲话时口若悬河,但下笔却不能得心应手。
(二)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关人员应是社会活动家,因为他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对他的工作、心理、生活和事业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某种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
在公关工作中,要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如召开信息发布会、调查会、展览会、联谊会等,公关人员既是活动的参加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每项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效果,就需要明确目标,事先进行周密的策划、精心的安排和认真的组织。
对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费、内容以及人员安排、会场布置、资料打印、意外情况的处理等方面都应落到实处,井井有条。
(四)自控应变能力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时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要能做到镇定自若、头脑清醒、正确判断、机智应变,圆满解决问题。
公共关系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公共关系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公共关系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
A.良好的组织能力B.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C.敏锐的观察能力D.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能写会说是公共关系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本题知识点: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基本素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团体关系D.人群关系2.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果的要素是()A.公共关系语言B.公共关系观念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舆论3.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A.沟通B.交流C.单向交流D.双向交流4.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A.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B.儒略。
凯撒的《高卢战记》C.爱德华。
伯尼斯的《公共舆论的形成》D.孔子的《春秋》5.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A.爱德华。
伯尼斯B.森特C.巴纳姆D.艾维。
李6.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A.产品性能B.产品包装C.产品质量D.产品价格7.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A.扩大影响B.引导舆论C.控制公众D.告知公众8.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公共关系专著是()A.《舆论》B.《公众舆论的形成》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共关系学》9.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A.1955年B.1956年C.1986年D.1987年10.从管理作用看,公关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的是()A.“中心”角色B.“中介”角色C.“决策”角色D.“计划”角色11.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A.热情心理B.自信心理C.开放心理D.创新心理12.假日出现的旅客高峰、招生考试时出现的考生及家长等属于()A.目标公众B.临时公众C.周期公众D.稳定公众13.竞选中的各种助选团体、工商业中的集团消费者、订购者属于()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4.在与公众相关的概念中,属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中通用的是()A.人民B.群众C.人群D.受众15.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安全的需要B.社交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6.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是指人的()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17.从“喇叭裤”到“健美裤”表明流行的特点具有()A.两极性B.新奇性C.时效性D.周期性18.组织公关管理中的传播技术因素实际上就是指()A.媒介技术B.媒介体制C.经济技术D.工作条件技术19.组织公共关系属于较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则其应处的形象地位是()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高知名度/低美誉度C.低知名度/高美誉度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20.某体育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以著名球星为其新产品的广告代言人。
第六章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对公共关系人员素质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公共关系人员能力要求、公关意识、职业道德要求等包括的内容,如何把这些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顺利地完成各项公关工作。
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要素第二节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一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要素公关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内、对外联络协调工作、调研工作,又要策划、举办或参加各种公关活动。
公关人员应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公关人员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合格的公关人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形体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它们虽有相通之处,却不能等同。
例如,文笔流畅、才思敏捷的人未必能出口成章。
而有的人口齿伶俐,讲话时口若悬河,但下笔却不能得心应手。
(二)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关人员应是社会活动家,因为他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对他的工作、心理、生活和事业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某种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
在公关工作中,要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如召开信息发布会、调查会、展览会、联谊会等,公关人员既是活动的参加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每项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效果,就需要明确目标,事先进行周密的策划、精心的安排和认真的组织。
对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费、内容以及人员安排、会场布置、资料打印、意外情况的处理等方面都应落到实处,井井有条。
(四)自控应变能力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时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要能做到镇定自若、头脑清醒、正确判断、机智应变,圆满解决问题。
浅谈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摘要:公关从业人员既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设计者,又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
公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指的是具有公共关系职业特点的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品格特征。
这些素质可以从公关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公关人员的能力素质、公关人员的风度、仪表以及公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来表现。
关键字: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素质正文:组织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要有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就必须依靠公共关系人员。
公关人员是开展公关活动的主体,肩负着帮助组织决策、沟通组织与内外公众的联系以及推销组织形象的特殊使命,因而被誉为组织形象的“设计师”。
而我们知道,公共关系的宗旨就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所以,对公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是将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内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它是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
它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公共关系实践活动。
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包含以下内容。
(一)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是对公共关系主体的认识。
首先要有整体意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当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从整体利益出发。
形象意识是组织的无形资产,只有具备形象意识的人,才能更深的认识到知名度与美誉度对自己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二)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是对公共关系客体的认识。
社会意识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认识。
主要是对坏境四个方面内容的认识:第一,要关注社会热点;第二,要研究和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第三,要尊重国民的道德价值观念;第四,要去发现社会的潜在市场要求。
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主体对其公众的认识,其强弱主要也是从四方面来区分:第一,有没有与公众广结善缘的强烈愿望;第二,有没有对组织面临的公众有清晰的认识;第三,有没有与现实公众保持和发展关系的连续行动;第四,有没有同公众求同存异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