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浅谈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01浅谈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浅谈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如东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周俊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分别对钢筋保护层规定了质量指标与检验方法,本文从保护层的作用与影响因素上阐述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一.概述

根据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混凝土保护层的规定如下:

1.混凝土保护层的基本值

2.基本值考虑了环境类别的影响,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如下表:

3、构件类型的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基本值把构件分成板、梁、柱三类。

4、基础中钢筋保护层:无垫层40mm;有垫层70 mm。

5、预制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时,保护层厚度可以减少5 mm,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而层并有质量保证措施时,可按一类环境考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受弯构件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lOmmo肋形板主肋钢筋保护层应按梁的数值采用。

6、辅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中的篩筋、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可按基本保护层数值减少10mm,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lOmmo梁、柱中篩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 mm。

7、保护层的其他构造要求: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 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处于二、三类环境中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8、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9、100年使用年限对保护层的要求:对处于一类环境中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房屋结构,要求将基木保护层增加40%,并且还应采取表面保护及定期维修等措施。所以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不能只局限于过去的受力主筋的保护层的控制,过大过小都不利结构内在质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0-2002则提岀了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方法,以加强控制,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二.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作用

1.构件承载力是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来说,在设计计算值己确定的条件下,其承载能力主要是混凝土与钢筋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承载力的大小与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有关,这种握裹力包含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着力、混凝土收缩与钢筋表面的摩擦力和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三部分,而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就必需保证钢筋要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如果保护层过小, 或没有保护层,会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握裹力,就会丧失共同作用的基础。

2.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具有保证结构耐久性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主要是

保护钢筋在自然环境因素和使用环境条件下,不受有害介质的侵蚀,防止钢筋锈蚀。钢筋表面锈蚀后,由于铁锈的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加快钢筋再锈蚀,随着时间的延续,使钢筋有效截面不断减小,最后严重影响结构承载力,直至导致结构破坏发生安全事故。混凝土属于碱性材料,钢筋在其保护下与空气隔离防止锈蚀。但混凝土的弱点是在长期与空气接触中,会起化学变化而碳化。其碳化导致碱性逐渐削弱或消失,致使空气中的潮气、水份和有腐蚀性的气体,通过混凝土的毛细管、小孔、缝隙渗透到混凝土保护层中去,丧失保护层的作用,造成钢筋锈蚀,适当增加保护层可以有效地延缓碳化层达到钢筋表面的时间,因此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对确保结构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3.保护构件不因受高温影响急剧丧失承载能力。混凝土是很好的防火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混凝土与钢筋的膨胀系数基本接近,当环境温度急剧升高时,两者热膨胀之差将会迅速改变,钢筋膨胀加大,强度下降, 两者失去共同作用的条件造成结构损坏。所以从工程结构防火角度,也需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4.虽然从粘结锚固和耐久性要求须有较大的保护层厚度,但从截面承载力要求来看,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势必会减小构件设计计算有效高度,降低结构承载力,应综合考虑各方而的因素来确定保护层的厚度,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纵向受力钢筋对梁类构件为+10, -7; 对板类构件为+& -5),所以保护层的厚度关系到结构内在质量。

三.保护层厚度影响因素

1.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的设计方法经过几次较大的思路调整,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精细控制要求明确后,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钢筋保护层厚度未结合构件特点明确表述,设计文件目

前对钢筋上影响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多简单套用《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2002) 9. 2.1的条文说明、构件形式划分。这样形成了两个

方面的局限性,其一钢筋保护层厚度未考虑施工工艺特点,设计与施工分离。如在框架结构负弯矩钢筋设计中,虽然框架梁按照主、次地位,己对框架节点处纵横向交叉的负弯矩钢筋的具体位置进行了分配,但纵横向不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值仅在设计计算过程中使用,从未在设计说明、节点详图等特定位置,

进行而向施工、监理单位的具体阐述。使该部位的施工、监理、质控、判定等项工作无可用之规则。其它如井字梁节点处,梁底纵横向交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端带有挑梁的框架节点处,挑梁

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等等位置,受钢筋实际摆位限制,均非简单的

“C20、正常使用情况下25mm”就可以覆盖说明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定位、

控制都存在不明确性。其二.钢筋保护层厚度仅提出最小厚度控制要求。使非专业技术人员,产生“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一些不要紧,小一些要不得” 的错误概念。认为保护层大了,超出施工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违反的是施工验收规范:而保护层小了,则违反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成为纲领性的大事。这类观点无疑与构件截面设计原理背道而驰,并混淆了结构耐久性与结构安全性的不同需求等级,在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 给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另一方面.设计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不明确。设计文件在投入使用后,除去客观上的约定、合同作用外,还有一定的算法、技法因素隐含其中。是判定施工工作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后者,目前多未能阐明。目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要求的,除GB50010 2002的9. 2. 1条文说明外,就是算法上如主、次梁节点处的配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用不同的有效截面高度进行配筋设计。但对于井字梁梁底、框架柱节点位置x、Y不同向的框架梁底部、框架节点处现浇板负弯矩筋等位冒, 都存在因钢筋纵横交叉产生的“叠合”现象。部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值,会在此超过设计条文、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1—2倍。在上述位置,常规设计中的截而控制法,己经不能明确、清晰的同步于构件的实际情况,并体现符合截面实际有效高度的计算模型和相关假设理论。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部分设计软件,也多不具备针对这些情况所提供的专门对话框,实施对“同位不同值”的纵横交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界定。

部分考虑到该问题的设计人员会根据设计经验、结构类型特点对此予以定“量”的处理,但关于“度”的确定,目前还缺乏统一性标准。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在设计文件中详细表述的工作控制需要,也因而难以实现。

2?规范的缺陷

目前规范中对于允许偏差只考虑了梁、板类构件,对于整个混凝土工艺而言涵盖面较小了。比如随着新设计规范的实施,基础部分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多定为40mm,由于施工工艺水平的因素,较大尺寸构件的施工中,出现偏差的量值、几率均会有所增大(这也是梁、板类构件采用两种允许偏差的原因)。但对基础底板、潮湿环境构件等设计上存在较大钢筋保护层厚度值的构件,规范中还缺乏对应、合理的保护层允许偏差值。这给质量控制及判定工作带来较大不便。

3、施工工艺、工法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工艺是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发展,混凝土施工的精细阶段终会到来。从实体检验的情况看,迫切需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而工作:

①施工工艺重点亟待明确。

根据规范提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这三个方面的控制。特殊构件,指悬挑构件。规范将控制重点放在了悬挑构件上要求抽取的构件中,有悬挑构件的需占50%以上。这需要施工中,对挑梁、挑板的钢筋摆位要优于同点其它钢筋的摆位。特殊部位,指内力作旧较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支座处。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垫块布置密度,应结合钢筋级别、自径、刚度具体布置:如粱工序中的振捣,应考虑构件的配筋率、绑扎的材料强度,采用适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才能突出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特点,从而推动工艺进步。常见的对垫块的作用不理解,对垫块的质量不重视,用石子等东西代替,在支模或浇筑时施工人员随意走动,踩踏钢筋,施工时由于计算和制作的差错造成加工岀来的箍筋尺寸不符合要求,以及混凝土浇注振捣方式等诸多因素。

②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的缺乏适用性论证。

为达到规范提出的控制结果、评定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会采用一些缺乏论证的工艺技术作为企业技术标准。这些做法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建筑物来说未必那是好事。譬如,部分施工企业采用Pvc塑料卡进行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虽然减少、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 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与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的不同,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也会促使构件在一?类使用环境外的其它环境里使用时较早形成裂缝,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又如部分施工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而的负筋下沉,采用焊接工艺代替原有的绑扎工艺。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一起,形成钢筋网架。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设计中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四.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1、确保受力钢筋位置正确,绑扎方法合理,绑扎牢固。仔细计算下料长度,认真加工制作,钢筋骨架制作尺寸偏差控制严格,吊运采用多点起吊等措施。。

2、施工时严格按要求计算和制作保护层垫块,确保垫块强度、规格尺寸、摆放位置、数量,且固定牢固。架设垫块、构件起拱时,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置不应“一刀切”。

3、支模、扎筋、浇灌碗时注意对钢筋的保护,发现偏位立即复位。模板支承可靠,均匀,防止起拱或沉陷变形。质检员及监理人员切实做好隐蔽项目验收及旁站工作。

4、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设计施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摘要:钢筋保护层除对钢筋防护作用外,其力学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都对结构的表面裂缝宽度、承载力的大小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都有直接影响,日常施工中,部分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钢筋的保护层设置不重视,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从而造成结构隐患,降低钢筋保护层的功能。 关键词:保护层;厚度;粘结力;作用 1、概述 在日常施工中,我们经常碰到部分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钢筋的保护层设置极不重视的做法,如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采用随打随提钢筋网片或用石子垫置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此类操作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从而造成结构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对保护层的作用理解不深,没有重视钢筋保护层厚度所其的功能。 2、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从字面上理解,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主要是对钢筋起防护作用,避免钢筋因暴露在自然条件下而产生锈蚀,降低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钢筋保护层除以上作用外,其力学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都对结构的表面裂缝

宽度、承载力的大小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都有直接影响,下面针对保护层厚度过厚和过薄两种情况进行力学作用分析。 3、钢筋保护层力学作用分析 3.1钢筋保护层过厚 当保护层过厚时,将明显减少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可知,截面的有效高度与截面的承载力的关系为平方关系(如下式): 从上式可以看出,h0的减少会大大降低截面的承截力MP,下面举例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单向受力板,板厚h=100mm,C20混凝土(混凝土弯曲抗压设计强度值fcm=11N/mm2),板设计配筋为φ10底板筋。 ?算:当保护层厚度为15mm时 其截面有效高度110=h-c-d÷2 =100-15-10÷2=80mm 1米宽板带的最大承载力MPmax为: MPmax==0.4bh02fcm =0.4×1000×802×11 =28.16×106(N?mm) 当保护层厚度为25mm时: 其截面有效高度:ho=h-c-d÷2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一个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及其变异、生产工艺条件和各工序所用生产设备性能的变异、检验测试仪器质量的变异,以及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变异等等,均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效益,使所生产的混凝土稳定地保持在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应对生产全过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下面就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咱们现实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供大家参考: 原材料: 1. 水泥:贮存时,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品种的可以放在一个仓里。假如这个仓的水泥不用了,准备放另一种水泥,放之前一定要清仓。每批水泥进厂时,收料人都要向供货人索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单并核对(出厂日期、厂家、批号、品种),核验包装标志是否齐全(袋装),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有无受潮结块现象。及时抽样。千万注意不要混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储存中不得受潮,水泥自出厂三个月后(快硬水泥一个月),需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 砂:尽量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进厂时目测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它的含砾量是不是大、含泥量、泥块含量、杂质等,细度模数变化情况。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砾大时混凝土的合易性不好。 3. 碎(卵)石: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 骨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认为骨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而实际上某些骨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骨料的孔隙率达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骨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骨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进厂时首先看它的规格,再看矿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再就是看碎石的颗粒形状、针片状、软弱颗粒、杂质等,还

浅谈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

作者简介:孙秀红 女 土木工程系 1 孙秀红 刘红霞 [文章摘要]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着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所以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 [关 键 词]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承载力,耐久性,控制措施 0 引言 混凝土保护层被完全碳化通常是钢筋锈蚀的重要前提,而碳化所需时间同其厚度成正比,构件的耐久年限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被碳化所需要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但试验证明[1] ,过厚的保护层会降低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当试验荷载处于破坏荷载的15%~20%时,构件就开始出现裂缝。同时,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在构件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有不利影响。所以,可以针对使用年限、大气环境、水灰比等参数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耐久性优化设计[2]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确保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位置的正确。 1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1.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就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强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但两者弹性模量接近,有较好的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所以二者结合,既能发挥各自的材料强度,大大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改善混凝土的脆性。结构计算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为防止钢筋锈蚀和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粘 结,梁、板、墙、柱都应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受力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称为保护层厚度)。 1.2 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时,从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式:M ≤ Mu = α1*fcbh 02*αs [3]可以看出,混凝土开裂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弯矩M 与截面的有效高度h 02成正比。即h 0(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到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越大,其受拉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 保护层过厚时,会使截面的有效高度h 0减小,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截面高度较小的构件,这种情况更明显、更危险;然而保护层如过小,即受拉钢筋靠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边缘时,则会产生以下后果:钢筋周围由于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使保护层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而且难以抵御外界氯离子及其他介质侵入结构内部,导致钢筋、混凝土腐蚀破坏及形成应力腐蚀,直接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个构件的破坏。 1.3 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保护:混凝土紧紧包裹在钢筋表面,保护钢筋免受外力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直接侵害;二是化学保护,水泥水化时析出大量的Ca (OH) 2 ,

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9T13:32:18.720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作者:袁光伟[导读] 通过原材料、配合比、浇筑过程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优和安全性。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很大的比重,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对结构的安全性、可靠度和耐久性等方面举足轻重。通过原材料、配合比、浇筑过程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优和安全性。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 前言 近年来,商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目前采用商品混凝土的现浇住宅的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水泥质量控制 1.1.1正确选择水泥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应选择规模较大或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生产厂家的水泥,切不可选用小型粉磨站水泥,以保证水泥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在选择水泥时要注意水泥生产过程中熟料、掺合料、调凝剂的生产比例,避免使用高碱含量高铝含量的水泥,并且做好相关参数的记录和备案。 1.1.2规范水泥检测工作 水泥进场后,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水泥检验标准做好水泥的分批留样、试验,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做好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及混凝土和易性试验,并出具相关龄期的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数据,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1.3备齐水泥资料建立自备数据库 每一批次的水泥,在进场前都应要求供货商或生产厂家提供水泥理化检验报告,与每一批次水泥的抽样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寻求最佳的生产配比,同时保存好相关技术资料,建立自备技术数据库,以备查用。 1.2掺合料质量控制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掺合料种类很多,特别是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用粉煤灰时,宜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 1.3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堆积密度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 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 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堆积密度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4拌和混凝土用水 混凝土用水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用水按水源可以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经过适当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拌制混凝土时,均应对拌合用水的有机质、Cl和SO4的含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或池塘水,一般不得用于拌制混凝土。为节约成本、减少废水排放,混凝土生产时也可掺用一定量混凝土洗刷浆水,但洗刷浆水的掺用一定要在混凝土试配检测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1.5外加剂质量控制 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外加剂。减水剂能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节省水泥用量。普通减水剂(如木钙)掺量约为水泥用的2%~3%,可将混凝土塌落度增大到80mm~100mm,高效复合减水剂掺量为1%~2%,可将混凝土塌落度增加到140mm~180mm,而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却很好,几乎不离析、不泌水,易于运输、泵送,对于浇筑结构形状复杂、截面深狭、钢筋密集的混凝土结构,也可获得很好的成型质量。但减水剂的使用,会使混凝土含量增加,混凝土对减水剂掺量很敏感,掺量过大,会使混凝土泌水性大增,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应严格控制减水剂的掺量。 2商品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措施 2.1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 施工承包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时,要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并考虑地理位置及交通道路是否合适。商品搅拌站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坍落度宜按下表取值。施工现场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加强联系与沟通。计算好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速度。选择合理的运输车的安排、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的质量。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1 绪论 1.1 本课题设计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像高层建筑、水坝和地下工程等大型工程被广泛需要,也变得越来越多,对混凝土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施工技术也不断成熟,但是很多工程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轻者的造成渗漏水,影响建筑美观、舒适,重者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在高层建筑的地下框架结构中,底板裂缝的情况占到了大约20%,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士裂缝情况占到了同类建筑的80%左右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建筑领域一贯的质量通病,影响了框架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裂缝,减少甚至杜绝裂缝的出现相当有必要。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是个较复杂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至今,在某些专题上(如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简单受力条件下的裂缝问题)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编制了一些规程、规范,有了一些计算公式,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随着人们对建筑行业的日益关注,尤其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和探讨也越来越丰富,相关范等形式从实务上制定了对建筑专业的基本要求,例如《混凝土裂缝检测预防、控制及故障鉴定修复新技术与国家强制性标准实用手册》,广大的学者也以专著、论文等形式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了研究。 1.3课题研究方法 文章以混凝土裂缝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探索一些可行的措施,同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之据。文章涉及混凝土裂缝等多个方面的多个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逻辑推理、文献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DOC 36页)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DOC 36页)

预拌商品混凝土 质 量 控 制 手 册 天诚商砼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五月

目录 简介 (01) 公正性申明 (02)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03) 质量方针 (04) 质量目标 (05) 质量承诺 (06) 术语 (07) 管理体系 (09) 合同评审 (10) 申诉和投诉 (11) 记录 (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14) 抽样和样品处置 (17) 结果质量控制 (19) 结果报告 (20) 原材料采购供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23)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质量保证与措施 (26) 搅拌站生产的质量保证措施 (27) 混凝土运输和交货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29) 要求用户配合施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0) 预拌混凝土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程序图 (31)

质量保证体系 (32) 试验室检测工作质量保证 (33)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图 (34) 附录一、企业营业热照 附录二、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附录三、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证书、职称证书 附录四、试验检测细则

简介 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成立于2011年9月,隶属于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主要业务范围是承担本公司混凝土生产相关的实验工作。主要检测项目有原材料检验(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外掺料等)、混凝土拌和物及成品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等。 本试验室建筑面积86.6m2,试验室配有各种用于常规检测项目的检验仪器设备,并经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本试验室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新标准规定,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套质量体系文件及管理制度。 试验室由一名多年从事水泥混凝土专业工程师任专职负责人,五名从事试验工作多年的试验人员负责试验检测及业务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一流,具有独立进行混凝土试配与研发、原材料检测与试验、混凝土生产控制检验与成品检测的能力。 本试验室坚持“科学公正、客观诚信、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检验的法令法规,为保证本公司产品质量认真开展工作,为提供环保绿色建材、服务于玉树建设贡献已力。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1.doc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1.总则 1.1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混凝土产品合格率100%。 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2.1公司经理是公司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质量代表人(即:质量总监)主任工程师、质量技术部及实验室,质量技术部负责公司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3.质量技术部的工作职责: 3.1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负责产品过程的质量监控。 3.2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3.3负责编制特殊工程的质量计划、处理用户质量异议和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3.4协助主任工程师处理客户投诉及产品质量事故,积极协助实施公司下达的生产技术质量达标工作。 3.5对产品的生产、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及作业标准、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检验合格原材料签发原材料准用证。 3.6制定检查标准,并稽核质量检查人员是否正确实施。 3.7负责质量异常的妥善处理。

3.8检验仪器与量规的管理与校正,及库存品的抽验。 3.9对原材料供应商,外加剂工厂供应商等交货质量进行整理与评价。 3.10制定巡回检验的管理与分析,专案研究并作改善,预防再发防止措施。3.11对客户投诉案件进行分析并实施落实改进措施。 3.12负责资料回馈相关单位。 3.13执行质量管理日常检查工作。 3.14做好质量保证作业。 3.15研究制订并执行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计划。 3.16制定质量管理规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17负责其他有关质量管理事宜。 3.18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试制。 3.19定期向主任工程师报送有关质量技术报表。 4.搅拌楼、运输组、泵送组、采购等相关部门,必须协助质量技术部共同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5.生产过程质量技术管理: 5.1所有原材料(水泥、砂石料,掺和料、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层

混凝土的保护层 摘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为防止钢筋锈蚀,并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牢固黏结在一起,钢筋外面必须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对于此混凝土保护层也有所规定,它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也不应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所以要确定好适当的厚度。对所选的混凝土也要根据环境条件的影响(露天,雨天或者室内),其质量的影响,还有设计使用年限,确定其耐久性等等,进行设计及施工。其实此保护层在不同构件中的厚度都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是基础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或者是辅助钢筋,还是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因此,这种必要的保护层主要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环境因素、混凝土的选择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明确这些方面至关重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的作用碳化厚度耐久性要求影响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并不外露而被包裹在混凝土里面。由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称为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下: 1.维持受力钢筋及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受力是因为其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黏结锚固作用。受力钢筋(尤其是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作用是构成握裹力的主要的成分。钢筋周围混凝土的握裹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握裹层的厚度,是成正比的。为了保护受力钢筋的抗力能够正常发挥,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其直径。 2.保护钢筋免遭锈蚀 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其突出优点是耐久性好。这是由于混凝土的碱性环境使包裹在其中的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而不宜锈蚀。但是,由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离析、泌水、沉陷而形成的毛细孔道和裂隙;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或受力后引起的裂缝使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或其他酸性介质得以渗入混凝土内部,中和了混凝土的碱性而使其变成中性的碳酸钙,这个过程称为碳化。碳化随时间由混凝土表面向内部发展,其速度与混凝土的质量及环境有关。 当碳化到达钢筋表面以后,钢筋由于失去钝化膜的保护,可能因电化学作用而锈蚀,从而引起锈胀裂缝,甚至削弱钢筋截面,最终降低锚固作用和承载能力。碳化的时间与保护层厚度有关,因此一定的保护层厚度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所必须的条件。 调查表明,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普遍较差。由于传统的混凝土强度偏低,抗碳化能力不强,加之保护层厚度偏小,一般使用单位又缺乏合理的维护检修,甚至对结构粗暴使用。因此,我国不少混凝土结构不能保证在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有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大多数工业建筑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对于有害介质环境中的建筑,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的室外构件,如阳台等也往往出现钢筋锈蚀现象,甚至酿成事故。因此,从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国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适当增加。 3.对构件受力有效高度的影响 从锚固和耐久性的角度,钢筋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厚度应该越大越好;然而从受力的角度而言,则正好相反。保护层厚度越大,构件截面有效高度就越小,构件的受力将受到影响。 因此,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综合考虑锚固、耐久性及有效高度三个因素,在能保证锚固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可尽量取较小的保护层厚度。而规范给出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正是保护层厚度的最低限度取值。 确定保护层厚度的原则: 1.粘结锚固作用及握裹层厚度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主要是依靠钢筋横肋与混凝土咬合齿之间的挤压作用。国

混凝土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XX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文本号 版本号第A版修改状态:第0次1、颁布令页码手册第 1 页 XX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手册 颁布令 本公司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泰安市鸿基建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及过程控制文件,现于批准颁布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公司所属部门和机构,全体员工务必遵照执行。 现任命李义勇总工程师兼任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并负责对外认证机构的联系。 总经理: 2010年8月1日

泰安市鸿基建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文本号TA-HJSC-2010 版本号第A版修改状态:第0次 1.1 目录页码手册第 2 页 泰安市鸿基建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目录 序号内容页次 1颁布令 1 1.1 目次 2 1.2 公司简况 5 1.3质量手册说明 2公司机构 2.1公司组织机构图 2.2公司质量管理机构图 3公司经营管理流程 3.1公司经营业务流程 3.2公司持续改进流程 4公司管理职责 5质量管理体系 5.1总要求

5.2文件要求 5.2.1 总则 5.2.2质量手册 5.2.3文件控制 5.2.4记录控制 6管理职责 6.1管理承诺 6.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6.3质量方针 6.4策划 6.4.1质量目标 6.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6.5职责、权限和沟通 6.5.1职责和权限 6.5.2管理者代表 6.5.3内部沟通 6.6管理评审 6.6.1管理策划、评审控制程序6.6.2管理评审输入 6.6.3管理评审输出 7资源管理 8产品实现 8.1产品实现的策划 8.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8.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8.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8.2.3与顾客沟通

混凝土的性能及质量控制毕业论文(doc 15页)

混凝土的性能及质量控制毕业论文(doc 15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混凝土的性能及质量控制 系别: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09级工程技术四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3.25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在建筑材料市场中混凝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在具有独特优点的同时,也不乏有一系列的缺点,通过对混凝土性能的分析,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对其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对混凝土将会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的同时,要求我们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达到对混凝土充分利用的目的,让混凝土的应用更具前景。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性能;质量;前景 A 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we can know from the building materials market in the concrete to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concrete a wide range of development. But in a unique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illed with a series of fa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and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and th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is a very necessary research su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we will have a further of concret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in the meanwhile, requests us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peration flexibly apply the knowledge you have learned, should adhere to the I give priority to, the principle of our advantage, to make full use of concrete goal, let the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more prospects.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Concrete; Performance; Quality; Prospects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二公司尹国英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施工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成了一个新的话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通过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裂缝问题 商品混凝土的裂缝是大家十分头疼的事情.混凝土开裂将不同程度地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勒和抗震性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和缩短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原因,有碳化、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等.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除了受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其所处环境因素控制外,混凝土结构体系是否发生开裂液化司一项重要因素. 从力学角度讲,只要混凝土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其本身的强度,或者变形超过其极限变形能力时,就会发生开裂.根据裂缝开裂的原因,裂缝有很多种类.但是由于许多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某条裂缝具体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现就裂缝产生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1、混凝土干缩裂缝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特别是夏季高温、空气相对湿

度较小时,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很大的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在很大的拉应力下被拉裂,特别是施工风口处极易普遍出现裂缝.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要比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高的多,养护时间也要大大提前. 影响商品混凝土干缩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用量太高会加剧收缩.(2)砂、石材料中含泥量增大也会加剧收缩.(3)坍落度大的混凝土产生干缩的可能性较大.(4)掺加缓凝型外加剂由于延缓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因而会增大干缩的可能性. 2、温度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将释放出大量热量,且主要集中在浇注后的7天内,而混凝土导热系数比较低,这样内部释放出的热量因不能及时散失而使内部温度较高.混凝土会由于内外温度梯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影响温度裂缝的因素有: (1)水泥品种和混凝土掺合料 由于粉煤灰、矿渣和火山灰在水泥中水化速度较慢,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均有比较低的水化热,混凝土温峰出现的时间摧迟,所以用这些品种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倾向比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的低.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 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翁哲 【简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的体会,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字】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下面就笔者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从力学角度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除了特殊的外界因素以外,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主要考虑大气的侵蚀而使钢筋氧化生锈。而混凝土不密实、裂缝、钢筋保护层偏小,再加上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因此加速这种侵蚀过程。钢筋氧化锈蚀又会导致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造成恶性循环,更加加快钢筋锈蚀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 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

浅谈混凝土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

浅谈混凝土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 201203级土木工程专业兰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共平凉市委党校校外学习中心韩东启 提纲: 1.序论 (1)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2)说明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技术。 2.本论 (1)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缺棱掉角、构件断面尺寸及轴线尺寸偏差、裂缝等。 (2)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防治措施,蜂窝、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结构表面缺棱掉角及发生裂缝等防治措施及构件断面尺寸及轴线尺寸偏差防治措施 (3)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技术:表面抹浆修补、细石混凝土填补、环氧树脂修补、拆除返工或结构验算并提出处理方案。 3.结论 虽然引发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从源头上抓起,在实施中精雕细琢,做到有的放矢,严格规范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这一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摘要】本文主要从施工方面剖析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其处理技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质量缺陷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技术 前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也直接关系

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通病,对杜绝工程质量事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施工方面剖析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在施工中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对缺陷进行必要的处理技术等,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1、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1.1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分类 混凝土质量缺陷主要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缺棱掉角、构件断面尺寸及轴线尺寸偏差、裂缝等。 1.2 产生原因 (1)模板原因。施工用模板及其支架没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造成模板变形,接缝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积水,模板清洁不够,模板内有杂物,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不符合要求,用于作模板的地坪、胎模不平整,梁板起拱高度不够,预埋件、预留孔洞安装不牢固,模板固定不牢固,模板拆除时间未把握好等都会产生质量缺陷。 (2)钢筋敷设。钢筋质量不符要求,表面不清洁,制作形状、尺寸偏差, 安装时固定不牢固, 未按施工图要求布置钢筋等。 (3)混凝土质量。对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等原材料的品种、级别、规格把握不严,杂物过多。未及时测定水泥的实际活性,影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确性,或套用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不当,同时对外加剂掺量控制不准确等。未严格按配合比,搅拌时颠倒加料顺序,搅拌时间过短、过长, 造成搅拌不均匀和离析现象。施工振捣不实, 发生离析、捣空现象。混凝土未能连续施工,振捣时间超过初凝时间,表面处理不当。未按规定的时间、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放线误差过大,环境温度过低, 混凝土养护不当。 2、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防治措施 (1)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下载

预拌商品混凝土 质 量 控 制 手 册 混凝土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八月

目录 简介 (01) 公正性申明 (02)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03) 质量方针 (04) 质量目标 (05) 质量承诺 (06) 术语 (07) 管理体系 (09) 合同评审 (10) 申诉和投诉 (11) 记录 (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14) 抽样和样品处置 (17) 结果质量控制 (19) 结果报告 (20) 原材料采购供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23)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质量保证与措施 (26) 搅拌站生产的质量保证措施 (27) 混凝土运输和交货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29) 要求用户配合施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0) 预拌混凝土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程序图 (31)

质量保证体系 (32) 试验室检测工作质量保证 (33)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图 (34) 附录一、企业营业热照 附录二、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附录三、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证书、职称证书 附录四、试验检测细则

简介 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成立于…………年8月,隶属于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主要业务范围是承担本公司混凝土生产相关的实验工作。主要检测项目有原材料检验(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外掺料等)、混凝土拌和物及成品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等。 本试验室建筑面积150m2,试验室配有各种用于常规检测项目的检验仪器设备,并经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本试验室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新标准规定,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套质量体系文件及管理制度。 试验室由一名多年从事水泥混凝土专业工程师任专职负责人,五名从事试验工作多年的试验人员负责试验检测及业务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一流,具有独立进行混凝土试配与研发、原材料检测与试验、混凝土生产控制检验与成品检测的能力。 本试验室坚持“科学公正、客观诚信、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检验的法令法规,为保证本公司产品质量认真开展工作,为提供环保绿色建材、服务于玉树建设贡献已力。

(完整版)商品砼质量控制要点

商品砼质量控制要点 1、商品砼工程质量预控 ●商品砼供应技术要求 (1)现场监理人员会同承包商实地考察砼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生产设备运转情况、砼运输能力、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水平及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考察砂子、石子的筛洗工艺、外加剂计量工艺;试验设备、搅拌计量设备、混凝土运输车、泵车等主要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上岗证,各种规章制度、程序、质保措施等是否真正落实到人。 (2)施工总承包方与砼供应商签订的砼供应合同中应明确如下内容: ①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等特性;②砂、石料的粒经要求;③砼抗冻、早强要求,并明确技术指标;④砼出厂温度(冬施砼);⑤砼坍落度正负误差范围; ⑥砼初凝时间要求(含外加剂的试验);⑦砼供应速度要求;⑧合同中的技术指标要与工程的砼施工方案、砼措施交底相吻合。 (3)商品砼原材料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①水泥:应采用普通水泥和低热化热矿硅酸盐水泥,不准使用质量不稳定的小水泥厂生产的小批水泥。监理应对水泥的品种、标号、包装(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②粗骨料(石子):应用5-25mm连续级配的碎卵石,含泥量小于1%。采用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石子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不宜大于1:2.5,高度在50—100m时, 石子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在1 : 3—1 : 4左右; ③细骨料(砂子):应采用细度模数为2.5—3.2的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少于15%。地下室施工要采用级配中砂,细度模数2.3—3.0,粒径0.35—0.05mm,含泥量小于3%。砼中砂率应控制在40%左右; ④粉煤灰:粉煤灰分为三个等级,普通砼及轻质料钢筋砼应用Ⅱ级,C15以下的素砼可用Ⅲ级,高强度砼(C50及以上)要用Ⅰ级。 ⑤外加剂:商品砼中应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等。对砼中加入的各种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其品种说明书并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砼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砼中所应用的所有外加剂每进货一批,监理方均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XX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专业学院X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XXX 201X年XX月XX 日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摘要 商品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是,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一项新技术,其质量控制措施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课题。 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涉及到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控制技术、商品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及商品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研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中掌握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从而减少或避免因施工工艺或流程的错误而出现的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提高建筑物施工后整体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准备工作;质量检验;现场浇筑;养护;裂缝;处理

Abstract Of commodity concrete the concrete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and save material cost.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concrete has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a new technology of concrete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brought new topic. Merchandise concrete construction, relates to the concrete preparation, commercial concrete quality inspection, commodity concrete cast in situ control technology, commodity concrete curing and commodity concrete crack treatment etc..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commercial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of commodity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so as to reduce or avoid the merchandise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err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Commercial concrete;quality control measur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preparation;quality inspection;in situ conservation;fracture;treat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