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覃王月

(广西河池学院化生系宜州546300)

摘要:真菌病毒造成食用真菌的大量减产还会降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性O真菌低毒力菌株的发现及通过胞质融合传递低毒力因子治疗毒力菌株造成的病害为寄主与病原之间平衡的研究开辟了病害防治的新途径对食用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O

关键词:真菌病毒;食用真菌;植物病原真菌

中图分类号:S4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8161(2005)03-0280-04

Recent achieVements of mycoVirus research

GIN Yue(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Guangxi~echi COllege YizhOu546300)

Abstract:MycOviruS cOuld reSult in Severe reductiOn Of Output Of cOmmercial fungi but in Other hand it cOuld de-creaSe the pathOgenicity(tOxic value)Of pathOgenic fungi.The diScOvery Of mycOviruS With lOW tOxicity and the Way Of tranSferring lOW tOxic factOrS by cellular fuSiOn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that induced by tOxic Strain OpenS a Way fOr the Study Of the balance betWeen pathOgen and itS hOSt.

Key words:mycOviruS;edible fungi;pathOgenic fungi

真菌病毒的感染不同于一般的细菌感染或害虫侵食其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或时隐时现较难发现与控制因而往往造成经济真菌的大规模减产是导致经济真菌减产的主要原因O最早发现的真菌病毒是在栽培的双孢蘑菇上[1]造成双孢蘑菇的严重减产而后在栽培的草菇~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上均有发现[2~3]O但关于控制食用菌病毒的有效措施至今未见报道O近年来由于发现真菌病毒导致病原菌低毒力对植物病原真菌dSRNA病毒研究较多栗疫菌是一种栗子树枯萎病原真菌曾侵染欧洲栗树造成溃疡斑致死使欧洲栗树濒临灭绝天然含dSRNA 的低毒力菌株出现使意大利的栗树林得以恢复我国在栗疫菌病毒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研究最深入的真菌病毒是产黄青霉的病毒产黄青霉是生产青霉素的菌种O还有来自灰霉~小麦全蚀病菌的病毒报道[4~5]O真菌病毒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很有价值的试验体系之一[6]O

了解真菌病毒的结构~复制~传播~对寄主的影响及病毒的提纯检测和控制利用等研究进展对食用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O

收稿日期:20041116

作者简介:覃王月女1970年生广西环江人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研究O 1真菌病毒的结构和生化特性

1.1真菌病毒的形态特征

大多数真菌病毒为直径25~45nm分子量6~

131 106道尔顿的球状病毒少数为杆状~弯曲杆状~球棒状~线状病毒O如引起双孢蘑菇La France

DiSeaSe的病毒有直径19~25~29~34~35~50nm的球状病毒和19~50nm的杆状病毒其中直径25~

35nm的球状病毒和19~50nm的杆状病毒最常见[7]O可能是实验条件不同或是一类病毒有不同株系或不同种类的病毒侵染同种真菌病毒的大小~形状也稍有差异[8]O还有报道认为经过几代培养或热处理真菌细胞内所含dSRNA种类会发生改变[9]O 1.2真菌病毒基因组及外壳蛋白特征

真菌病毒基因组多为dSRNA少数为dSDNA 和SSRNA O所有的dSRNA真菌病毒都具有双螺旋结构多数dSRNA有2~6个隔裂每个隔裂的基因组又分别被蛋白质衣壳所包被O真菌病毒大部分只有一种外壳蛋白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5~130 103道尔顿[10]也有报道葡枝青霉的病毒(PSV S)外壳蛋白有两种多肽主要组分是42500道尔顿次要组分是55500道尔顿并已计算出每个衣壳蛋白含有120个主要组分和1个次要组分[11]O目前发现属于SSR-

082广西农业科学2005年第36卷第3期

NA真菌病毒的是引起双孢蘑菇La France Disease的17>50nm的杆状病毒[1Z]和香菇菌丝中一种直径为34nm的球状病毒颗粒[13]

Z真菌病毒的复制

真菌感染病毒后常不表现感染特征,许多病毒是潜伏状态,看上去对寄主无害[14]同时寄主真菌和病毒之间的关系复杂,有些真菌被病毒侵染后减数分裂不正常[11],有些真菌病毒引起真菌细胞的突变和不可估计的溶菌作用,从而难以确定活泼病毒颗粒产生的时间和研究真菌病毒的复制,或仅限于病毒颗粒的计算和dsRNA数量的测定

通过电镜观察,在成熟的菌丝中容易见到病毒颗粒,病毒随菌丝生长而增多一般情况下,菌丝的尖端无病毒,病毒颗粒常聚集在一起且包在囊状物中通过几种青霉菌~曲霉菌~双孢蘑菇等菌丝的超薄切片,可观察到真菌病毒和真菌细胞膜结合在一起,由于培养基的成分不同,病毒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滴定度通过酵母菌无杀伤dsRNA病毒的研究,发现生长在乙醇中的细胞很快就侵染病毒,并有较高的滴定度,而生长在葡萄糖中的细胞则不然,仅在后期或静止期的细胞中发现病毒

真菌病毒的复制方式是由一种病毒颗粒变为两个病毒颗粒,和其他动植物的dsRNA病毒的复制概念完全不同有人认为真菌病毒的复制和寄主真菌的复制率有关,也就是感染力和感染数量有关,并且在寄主细胞传代中保持恒定[11]

3真菌病毒的传播

食用菌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担孢子传播,还可通过分生孢子传播[15]这种传播方式给通过切断病毒途径来控制传播带来很大困难受病毒侵染的担孢子在4C下保存5年之后,所含有的病毒仍具有侵染力在食用菌病毒中虽有报道蚤蝇提取纯化病毒液后,能以很低的效率将病毒传播到寄主上,但不能将病毒从带病毒寄主传播到无毒寄主上至今还未发现食用菌病毒的介体能直接而有效地传播感染病毒的真菌有的表现症状,有的则没有任何症状,这可以看作是病毒的隐性感染,也可以认为是与寄主的耐药性基因有关在酿酒酵母中已发现耐病基因的存在,并已将该基因克隆,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现在的蘑菇菌种较以前的菌种更抗病毒的侵染,可能与耐病基因的产生有关但是,耐病寄主带病毒可侵染不耐病寄主,是重要的传染源耐病寄主所带病毒经数代培养或外界条件改变可发生突变,导致耐病寄主不耐病另外,耐病寄主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中有些个体会发生突变,从而使这个群体逐步发展成为不耐病群体一旦如此,就会导致病毒病的暴发流行

4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

真菌病毒可以单病毒侵染,也可多病毒侵染,通常以几种病毒混合侵染的方式侵染寄主这类病毒的寄主专一性较强,它们一般在真菌中处于潜伏状态,菌丝中可有大量病毒寄生,甚至可达到菌丝重量的0.1%,但寄主真菌没有异常的表现双孢蘑菇的枯死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La France Disease引起的病毒病害,表现为双孢蘑菇畸型,菌丝溶化,不再产生蘑菇而减产病毒的侵染也会造成香菇菌丝生长缓慢,略带黄色,袋装菌块上形成秃斑,有时产生不正常的子实体和孢子在栽培蘑菇中,同一种病毒病的症状也可因寄生生长环境~培养条件不同而变化例如La France Disease~Waterystipe~X disease~ Die back disease等都是对同一种病毒病的描述虽然在一般条件下病毒对真菌表现隐性侵染,但却对某些寄主有一定致病性病毒致病性和潜隐性的表现可能取决于寄主基因型和外界条件,如感染球状病毒的香菇菌丝在Z5C时比健康不带病毒的菌丝生长缓慢;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袋装菌块上形成的秃斑能重新长出菌丝,并形成子实体

某些感染病毒的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低毒力,对植物的致病性降低如感染了杆状病毒的Botrytis Ci76r6C对水果和花卉的侵染力明显减低,感染病毒的栗疫菌低毒力菌株等已成为生物防治病原真菌的重要手段[16]

玉米黑粉菌的杀伤系统和啤酒酵母的相似特定分子的dsRNA和病毒颗粒的存在决定毒素的产生,黑粉菌是比较复杂的具有三种杀伤型和三种免疫型,对这六种不同表型菌株中的dsRNA都进行分析,六株都有直径40nm的病毒颗粒,但具有不同的

dsRNA,至少是一个核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控制杀伤系统

真菌病毒影响真菌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没有病毒颗粒并不意味着没有病毒,可能是病毒在分解状态或其他尚未被识别的状态,但对寄主生理还是有影响的

18Z

广西农业科学Z005年第36卷第3期

尚未发现一种能同时感染真菌和高等植物并在这两种生物中都能繁殖的病毒O没有一种真菌病毒能在高等植物中繁殖9但有些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却能在真菌中繁殖O

5真菌病毒的提纯和检测

5.1真菌病毒的提纯

把常规分离与密度梯度离心~DETE-纤维柱层析~离心交换色层分离等结合9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纯度O

5.2真菌病毒的检测[17

5.2.1电镜法O电镜观察是目前检测病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9主要有负染法和组织超薄切片法9可以观察到病毒形状~大小及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O 5.2.2血清学方法O即制备完整病毒或dSRNA的抗血清9用各种血清反应方法进行检测O在病毒浓度较低时9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不高9检测效果不理想9不适用ELISA或免疫电镜检测;将抗血清用健康寄主的汁液吸附后再用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流9特别是ELISA及免疫电镜等方法检测9效果可以改善;用人工合成的pOly I,C制备的抗血清9不仅可以与pOly I,C反应9还可以与dSRNA发生血清学反应9可检测dSRNA病毒的存在O

5.2.3电泳法O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dSRNA 是敏感的~专一性强的方法O实际操作中也可用琼脂糖胶电泳检测双链RNA O电泳法用于检测病毒的存在9还广泛用于真菌病毒dSRNA和外壳蛋白分子量测定9也是体外研究病毒RNA聚合酶活性的工具O 因为电泳法的快速和灵敏9它是广泛采用的dSRNA 真菌病毒的检测方法O

5.2.4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O适用于无症状而有病毒的蘑菇~香菇~平菇等食用菌栽培菌株的检测O

5.2.5单克隆抗体检测O周尔勋等[17 利用dSRNA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9采用双抗体夹芯ELISA法9检测了栗疫病菌的dSRNA O结果表明9该法不仅能从栗疫病菌低毒力菌株的总核酸粗提液中检测到dSRNA9而不受其他核酸的干扰9而且比电泳法简便迅速9在大量筛选含dSRNA的栗疫病菌低毒力菌株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O

6真菌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香菇病毒对肿瘤有抑制作用9是干扰素的诱生剂9MOri等报道9从香菇中抽提的病毒颗粒及其

dSRNA对小鼠Enrlien腹水瘤有抑制作用9可能是通过作用与动物的免疫系统9使动物对肿瘤产生免疫反应O他们还发现dSRNA诱生干扰素的活性9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细胞培养都比完整的病毒粒子高O人血清中含RNaSe可降解pOlyI=C9从而导致副作用减轻9因此推断这种RNaSe也可能降解相似的物质9如病毒的dSRNA[11 O

由于栗疫苗低毒力dbRNA基因具有重要的生

物学意义及经济价值9迄今为止9在真菌病毒和真菌

dSRNA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得最深入O它与马铃薯Y病毒组亲缘相近9其dSRNA存在于菌体细胞内9缺少典型病毒蛋白质衣壳9密集于多型性有界膜的颗粒内O研究低毒力相关的dSRNA与其他真菌病毒dSRNA的关系9将对真菌病毒dSRNA的基础研究以及如何调控病原真菌dSRNA对寄主的毒力提供依据[18 O欧美等地用低毒力菌株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O栗疫菌中dSRNA存在导致病菌低毒力是dSRNA的参与影响到病原对寄主的致病力O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在意大利发现及应用9拯救了因栗疫病危害而濒临绝灭的欧洲栗树林O此后在北美密西根~西维吉尼亚~康涅狄克和新泽西等州也发现了低毒力菌株O研究了来自EP713等低毒力菌株中与低毒力相关的dSRNA遗传结构及表达策略9获得了转基因低毒力工程株9为北美板栗树林的恢复带来了希望O国内于云南~广西找到低毒力菌株9成功地实现了低毒力基因转移9使强毒力菌株基因转变COnverSiOn D为低毒力菌株[12 O

目前发现的栗疫菌低毒株都不同程度地含有

dSRNA9但含量与所含片段数目~大小有所差别9各菌株的形态特征也不相同9由于未发现与低毒力表型相关的共同dSRNA组分9所以有必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序列同源性O通过低毒力机制的研究9促进了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9开辟了病害防治的新途径9dSRNA在细胞中的作用并不清楚O dSRNA通常是真菌病毒的基因组9往往使人联想到真菌中病毒的参与会降低病原菌对植物的损害O Hiremath等研究了欧洲及美洲低毒力菌株EP713和GH2的dSRNA的末端结构9ODNA9内切酶图谱及部分序列9认为dSRNA决定低毒力表型可能有两条途径,D dSRNA直接抑制寄主的mRNA 结合到核糖体上9从而抑制了毒力表现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dSRNA间接地通过单顺反子mRNA

282广西农业科学 2 5年第36卷第3期

的传代而起作用,mRNA可转译为多肽,起到削弱或改变毒力的作用

近年来对B.c nere 低毒力菌株的研究较热门,它是继E.r c 后又一研究焦点,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手段之一[19]

7结语

人们尝试在分子水平上对真菌病毒的基因结构调控机制复制机制与寄主细胞的关系加以研究,但因条件限制,工作才刚刚起步有些病毒对真菌有明显致病作用,造成了病害,因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病毒对寄主的危害因不易检测到而被忽视真菌低毒力菌株的发现及通过胞质融合传递低毒力因子治疗毒力菌株造成的病害,为寄主与病原之间平衡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尽管目前已知的病例尚限于栗疫病等少数,但低毒力菌株在真菌中存在的可能更为普遍,dsRNA降低毒力,从而提供了以少量基因转变病菌毒力的有价值的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平彦,陈开英.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

转移[J].微生物学报,199Z,3Z(4):Z53~Z61.

[Z]TRVan der lende,et al.Doule-stranded RNA my-coviryses in mycelium of Pleurotus ostreatus[J].MS

Microbiolgy Letters,1995,1Z5:51~56.

[3]Yumi Magae,Noriko~ayashi.Doule-stranded RNA

and virus-like particles in the edible basidiomycete

Flammulina velutipes(Enokitake)[J].MS Microbiol-

gy Letters,1999,180:331~335.

[4]Sonia Vilches,Antonio Castillo.A doule-stranded

RNA mycovirys in Botrytis cinerea[J].FE FEMS

Microbiolgy Letters,1997,155:1Z5~130.

[5]Miguel Castro et al.A new double-stranded RNA

mycovirus from Botrytis cinerea[J].FEMS Microbi-

olgy Letters,1999,175:95~99.

[6]裘维蕃.植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7]梁平彦,陈开英.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

究[J].微生物学报,199Z,3Z(Z):91~98.

[8]Masahiro Nogawa,Aiko Nakatani,et al.Replica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in mycovirus from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J].Fusarium solani,1996,137:

45~49.

[9]KJMoten and R.G.T.~icks.Changes in double-

stranded RNA profiles in Agaricus bisporus during

subculture[J].FEMS Microbiolgy Letters,199Z,91:

159~164.

[10]Wladyslav I G,Ilona P,et al.Doule-stranded

RNA viruess in a mycocinogenic strain of Cyst-

filobasidium infrirmominiatum[J].FEMS Yeast Re-

search,Z003,3:63~68.

[11]周与良,邢来君.真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Z000.

[1Z]DEMyhew,ALCook and T.J.Gulya.Isolation and charaterization of a mycovirus from Plasmopara hal-

stedii[J].Can.J.Bot.199Z,70:1734~1737. [13]沈学仁,陈明杰.一种含有单链RNA的香菇球状病

毒[J].中国病毒学,199Z,7(1):99~105. [14]Soraya C M,et al.Presence of double-stranded

RNAs and Virus-like Particiles in the Ento-

mopathogenic Fungus Metarhizium anisopliae[J].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4:89~

94.

[15]Stylianos M,et al.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

terization of a Bacilliform Virus from Agaricus bis-

porus:A single-stranded RNA mycovirus.Virolo-

gy.1999,Z60:Z73~Z76.

[16]O.Preisig,et al.A novel RNA mycovirus in a hy-

povirulent isolate of the plant pathogen Diaporthe

ambigua.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Z000,81:

3107~3114.

[17]周尔勋,Milg M G.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栗疫病菌

dsRNA的研究初报[J].植物病理学报,1995,Z5

(1):91~9Z.

[18]SAEnebak,BL~illman and WL.Macdonald.A~y-

povirulent isolate of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with

multiple,genetically unigue dsRNA segments[J].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1994,7(5):

590~595.

[19]Robyn L,J~owitt,et al.Genome characterization

of Botrytis virus F,a flexuous rod-shaped my-

covirus resembling plant potex-like viruses[J].

Journal of neal virology,Z000,8Z:67~78.

(责任编辑廖振钧)

38Z

广西农业科学Z005年第36卷第3期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玥, Qin Yue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学院化生系,宜州,546300

刊名:

广西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36(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9条)

1.梁平彦;陈开英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1992(04)

2.TRVan der lende Doule-stranded RNA mycoviryses in mycelium of Pleurotus ostreatus 1995

3.Yumi Magae;Noriko Hayashi Doule-stranded RNA and virus-like particles in the edible basidiomycete Flammulina velutipes 1999

4.Sonia Vilches;Antonio Castillo A doule-stranded RNA mycovirys in Botrytis cinerea[外文期刊] 1997(1)

5.Miguel Castro A new double-stranded RNA mycovirus from Botrytis cinerea[外文期刊] 1999(1)

6.裘维蕃植物病毒学 1985

7.梁平彦;陈开英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究 1992(02)

8.Masahiro Nogawa;Aiko Nakatani Replica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in mycovirus from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外文期刊] 1996(1)

9.KJMoten;R.G.T.Hicks Changes in double-stranded RNA profiles in Agaricus bisporus during subculture[外文期刊] 1992

10.Wladyslav I G;Ilona P Doule-stranded RNA viruess in a mycocinogenic strain of Cystfilobasidium infrirmominiatum 2003

11.周与良;邢来君真菌学 2000

12.DEMyhew;ALCook;T J Gulya Isolation and charaterization of a mycovirus from Plasmopara halstedii [外文期刊] 1992

13.沈学仁;陈明杰一种含有单链RNA 的香菇球状病毒[期刊论文]-中国病毒学 1992(01)

14.Soraya C M Presence of double-stranded RNAs and Virus-like Particiles in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Metarhizium anisopliae[外文期刊] 1994

15.Stylianos M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cilliform Virus from Agaricus bisporus:A single-stranded RNA mycovirus[外文期刊] 1999

16.O Preisig A novel RNA mycovirus in a hypovirulent isolate of the plant pathogen Diaporthe ambigua[外文期刊] 2000

17.周尔勋;Milg M G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栗疫病菌dsRNA 的研究初报 1995(01)

18.SAEnebak;BLHillman;WL Macdonald A Hypovirulent isolate of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with multiple,genetically unique dsRNA segments 1994

19.Robyn L;J Howitt Genome characterization of Botrytis virus F,a flexuous rod-shaped mycovirus resembling plant 'potex-like' viruses[外文期刊] 20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付豔平.姜道宏真菌病毒(Mycovirus)的研究進展[会议论文]-2005

2.付艳苹.姜道宏真菌病毒种类简述[会议论文]-2008

3.腾飞.谢甲涛.余洋.姜道宏.付艳苹.李国庆.易先宏核盘菌弱毒相关病毒(SsDRV)感染雪腐核盘菌的研究[会议论文]-2007

4.刘慧泉.李国庆.姜道宏.张丽艳.谢俊.于晓.李博.肖雪琼.谢甲涛.刘荣.付艳苹核盘菌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9

5.首例真菌DNA病毒被发现[期刊论文]-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6)

6.王克荣.周而勋.姜爱萍.成桂英栗疫菌弱毒力特征的传递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林业科学2004,40(1)

7.唐清.付艳苹.姜道宏.李国庆.易先宏盾壳霉ZS-1菌株对核盘菌弱毒株Ep-1PN影响的初步研究[会议论文]-2007

8.Yu Hyun Jae.Lee Jung Sun.Lee Nam Joo.Ha Si Jung.Kim So Yeon.Gang Eun Joo.Bae Dong Won.Chang Moo Ung.Lee Hyun Sook平菇中3种球形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1)

9.谢俊核盘菌致病力衰退相关真菌病毒(SsDRV)全长cDNA克隆及侵染性cDNA转化载体的构建[学位论文]2006

10.刘福秀.丁平.徐陈贤.王克荣.Fuxiu Liu.Ping Ding.Chenxian Xu.Kerong Wang栗疫病菌低毒性病毒(CHV1)分子序列的多态性[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2005,13(3)

引证文献(1条)

1.王伟霞.王文锋.陈立国茯苓菌丝体固体培养与分泌色素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112208915.html,/Periodical_gxnykx200503038.aspx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临床常见的抗病毒药主要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吗啉呱、干扰素等。 1.金刚烷胺 抗病毒谱较窄,对流感病毒选择性较高。临床主要用于畜禽流感治疗,作用机理:显著抑制病毒脱壳作用使病毒核酸不能脱壳,进而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用于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可收到较好疗效。也可用于震颤性麻痹症。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兴奋和胃肠道反应 2.阿昔洛韦 本品是广谱高效抗病毒药,抗疱疹病毒活性强。在宿主正常细胞的磷酸激酶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三磷酸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最敏感,对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3.利巴韦林(病毒唑)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吗啉呱(病毒灵)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病毒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主要干扰病毒RNA多聚酶,进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 5.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是脊椎动物的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物质,临床上可治疗各

抗真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抗菌药主要分为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合成抗菌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氟胞嘧啶、丙烯胺衍坐物。按其用途分为全身性抗菌药和浅表抗菌药。 一.全身性抗菌药 1.两性霉素B 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对隐球菌、球孢子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注射应用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口服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2.酮康唑 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全身及浅表真菌均有抗菌活性。 二.浅表抗真菌药 1.灰黄霉素 对各种皮肤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主要于小孢子菌、毛癣菌及表皮癣菌引起的各种皮肤真菌病。 2.制霉菌素 本品抗真菌药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其毒性更大,不宜用于全身感染。内服治疗肠道真菌感染,局部应用治疗皮肤、粘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之欧阳光明创编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欧阳光明(2021.03.07) (Antimicrob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基本要求 第一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ists)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学说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通过对其副作用的研究,又发现了利尿药和降血糖药。 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对高的磺胺药物是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关于其作用机理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这种类似性,使得在二

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都敏感。本机理开辟了抗代谢学说,所谓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代谢拮抗概念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及抗癌药物等设计中。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是在研究5-取代苄基-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时发现的广谱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联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 基本要求 第一节 磺胺类药 物及抗菌增 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ists ) 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 酶,使二氢叶酸还 原为四氢叶酸的过 程受阻, 影响辅酶 F 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 DNA 、RNA 及 蛋白质的合成,使其 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 与磺胺类药物联用 ,使细菌代谢受到 双重阻断 ,从而使其抗菌作 用增强数倍至数十 倍, 同时 , 使对细菌的耐药性减少。甲 氧苄氨嘧啶的 4- 位甲氧基取代的衍生物也具有 抗菌活性。 通过对大量磺胺类药物的结 构与活性的研究, 总结出其活性与结 构关系: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 须互为对位,邻位 及间位异构体均无 抑菌作用。 2. 苯环被其 它环替代 时或在 苯环上 引入其它 基团时 将都使 抑菌作用 降低或 完全失 去抗 菌活性。 3. 以其它与 磺酰氨基 类似的 电子等 排体替代 磺酰氨 基时, 多数情况 下均使 抗菌作 用基 本减弱。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 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 了化学治疗的新纪 元,从发现、应用到 作用机制学说的建 立, 作用机制的阐明, 开辟从代谢拮抗寻 找新药的途径,推 动药物化 的研究,又发现了 利尿药和降血糖药 。 学的发展。通过对其副作用 目 前 临 床 上 使 用 频 率 对 高 的 磺 胺 药 物 是 磺 胺 嘧 啶 (Sulfadiazine) 和 磺 胺 甲 噁 唑 (Sulfamethoxazol ),关于其作用机理为磺 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 需的对氨基苯甲酸 (PABA )产生 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 菌的酶系统 PABA 利用, 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 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 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 ,也是构成体内叶 酸酯及谷氨酸或二 酶的作用下还原成 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PABA 是叶酸 的组成部分,叶 。 PABA 在二氢叶 酸合成酶 氢蝶啶焦磷酸酯与 四氢叶酸,为细菌 对氨基苯甲酰谷氨 酸合成二 合成核酸提供叶酸 辅酶。由 于磺胺类 药物和 PABA PABA 位置,生成无功能的 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 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 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 这 种类似性 ,使得 在二氢 叶酸的 生物合 化合物,妨碍了二 步合成辅酶 氢叶酸的生物合成 F 。辅酶 F 为 DNA 成中, 磺胺类 药物可 以取代 。二氢 叶酸经二氢 叶酸还原 合成中所必 需的嘌呤、嘧啶 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 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 。人体作为微生物 代谢,而微生物靠 胺类 药物都敏感。 的结构有某种程度 的宿主,可以从食 自身合成四氢叶酸 物中摄取四氢叶酸 ,一旦叶酸代谢受 谢学说,所谓代谢 与基本代谢物竞争 ,因此, 阻,生命 拮抗就是 性或干扰 本机理开辟了抗代 相似的化合物,使 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 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 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 , ( Lethal Synthesis ), 从 而 影 响 细 胞 的 生 长 。 抗 代 谢 物 的 设 计 多 采 用 生 物 电 子 等 排 原 理 ( Bioisosterism )。代谢拮 抗概念已广泛应用 于抗菌、抗疟及抗 癌药物等设计中。 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 ) 是在研究 5-取代苄基 -2 , 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二氢叶 酸 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时发现的 广谱抗菌药。它对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 兰氏阴性菌具有广 泛的抑制

2020年中考生物考点专题13细菌、真菌和病毒

专题13细菌、真菌和病毒 一、单选题 1.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图中生物为细菌,B图中生物为霉菌,C图中生物为蘑菇,D图中生物为酵母菌。霉菌、蘑菇、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不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符合题意。 2.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干燥的皮鞋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答案】C 【解析】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所以干燥的皮鞋缺少水分,不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故A错误。霉菌生活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等,煮沸的牛肉汁含有营养物质,但在加热过程中把霉菌杀死了,而且密封后外界的霉菌不能进入,所以不易出现霉菌生长,故B错误。潮湿的粮食里含有机物和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所以潮湿的粮食堆最有利于霉菌生长,故C正确。潮湿的沙土地内含有水,但缺乏有机物,不利于发霉的生长,故D错误。 3.微小的细菌和真菌是人类的好帮手。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及其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B.乳酸菌—生产泡菜—产生乳酸 C.醋酸菌—制酱—产生醋酸D.酵母菌—制作馒头—产生二氧化碳【答案】C 【解析】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B 正确。醋酸菌可用来酿醋,不能用来制酱,C错误。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D正确。 4.下列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州蜜枣制作时用糖液浸渍脱水是为了防止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制作青岛啤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酒精 C.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核,没有遗传物质 D.乳酸菌和大肠杆菌菌都能进行分裂生殖,芽孢是它们的休眠体 【答案】C 【解析】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用糖液浸渍脱水是为了防止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A正确;制作啤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酒精,B正确;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核,但具有遗传物质,C错误;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它们都能进行分裂生殖,芽孢是它们的休眠体,D正确。 5.2019年1月初,中国国家流感中心表示,我国大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2018-2019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下列有关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B.有细胞结构 C.靠分裂进行生殖D.离开活细胞时可以变成结晶体 【答案】D 【解析】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10-6毫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病毒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C错误;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D正确。6.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如图),以下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 B.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 C.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 D.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 【答案】C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答案)

远程药学专升本药物化学平时作业(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参考答案 、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或名称、结构类型及其临床用途 1磺胺甲恶唑 3诺氟沙星 ^rx^CONHNH ? 「¥ 吡啶类 抗结核病药物 5盐酸乙胺丁醇 CH 2OH CH 2OH CH 3CH 2CHNHCH 2CH 2NHCHCH 2CH 3 2 HCl 6咪康唑 喹啉羧酸类 抗菌药 姓名 ---------- 学号 ----------------- 成绩 ------- 磺胺类 抗菌作用 H 3C0 NH 2 嘧啶类 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 合成类抗结核病药物 H 3C0

Cl 7氟康唑 N 1N N H Cl Cl OH COOH 咪唑类抗真菌药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 N NH- \ N 磺胺嘧啶磺胺类抗菌药 环丙沙星喹啉羧酸类抗菌药

、写出下列药物的结构通式 1磺胺类抗菌药 R 三、 名词解释: 1.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 类药 物。 2 ?抗结核药:是指对结核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结核 病的 化合物,分抗生素类与合成类,如异烟肼。 四、 选择题: 1、 磺胺类药物从作用机理而言,与叶酸合成中的哪个物质结构类似 (C ) A ?对羟基苯甲酸 B.对羟基苯甲酸钠 C.对氨基苯甲酸 D 、对氨基水杨酸 2、 以下哪个不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C ) A ?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西诺沙星 D 、左氟沙星 3、 诺氟沙星的母核称为:(D ) A 、萘啶 B.吡啶并嘧啶 C.噌啉 D.喹啉 4、 以下哪个叙述不符合异烟肼 (C ) A 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有毒杂质游离肼 B 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 C 可以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呈紫色 D 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 5、 以下属于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的是 (D ) A 克霉唑 B 酮康唑 C 两性霉素B D 氟康唑 6 以下哪个是深部抗真菌的首选药物 (C ) A 磺胺嘧啶 B 酮康唑 C 氟康唑 D 硫康唑 F O CH 3 COOH 左氟沙星喹啉羧酸类抗菌药 R 2NH SO 2NH — R i COOH N 2喹诺酮类抗菌药 O

细菌、真菌和病毒测试题

第四、五章细菌、真菌和病毒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菌落的概念: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2、细菌的培养方法:①先配制好营养物质的,②, ③,④⑤培养皿放在中进行培养。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一定的 ______________ 、适宜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 (营 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 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5、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和才 能观察到细胞形态,有、、等不同的形态,属于核生 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 面有 ________ 、______ ,其中 ______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起决定性因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 。 细菌细胞内没有,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 靠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 孢是细菌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 和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6、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具有多样性,有 _______________ 的,如___________ ;也有 ____________ 的如 __________ , _______ 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_____________ 构成的,分为___________ 菌丝和 _______ 菌丝,直立菌丝上长有____________ ,故可进行 _______ 生殖。而另一种真菌一般 进行繁殖。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7、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互依赖,,这种现象 叫作 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 与豆科植物共同生活,能够__________ ;________ 与藻类共同 生活,为藻类提供和,形成。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以分解已 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成为,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 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些物质又被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 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以吸收动植 物体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疾病,行______ 生活,例如______ 使人患 ____________ 、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______ 细胞内,离开了宿主细胞会变 为 ________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三种类型。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 1、1稀释法 1、1、1试管稀释法 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 3、大肠杆菌C8391 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 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1、1、2肉汤稀释法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如刘菁菁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体内外抗菌活性。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 体内实验部分: 采用腹腔注射 MRSA 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 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结果:体外实验: 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 MRSA 和 MSSA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 体内试验: 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结论蓝玉簪龙胆对 MRSA 和 MSSA 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对MRSA 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3]。胡景玉等为了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

细菌、真菌、病毒知识点

细菌、真菌、病毒知识点总结 1、菌落:由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2、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①细菌菌落比较,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 ②细菌菌落表面或,或;真菌菌落呈、、 ,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①② ③④。 4、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3个) 。 5、第一次发现微小生物的是,“微生物学之父”,做“鹅颈瓶实验”向人们证明了:细菌不是,而是由 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6、细菌个体微小,只能用和才能观察到。 7、细菌根据外部形态分为、、。细菌都是细胞的。 8、细菌结构示意图P73 作用:荚膜:,与细菌致病性有关;鞭毛: 9、细菌虽然有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所以称为 生物。 10、细菌没有,只能利用生活,所以营养方式为 11、细菌的生殖方式为。 12、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它是细菌的体(与生殖无关),作用是。 13、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因为有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 14、真菌有细胞(霉菌),有细胞(酵母菌)。 15、真菌细胞的四个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所以与动植物都属于生物。 16、与细菌一样,真菌细胞内没有,只能利用生活,所以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17、青霉和蘑菇的菌体都是由构成的。青霉的菌丝有两种、 ,顶端长有青绿色的孢子,形成一个扫帚状。蘑菇地上部分由伞柄和菌盖组成,叫,地下是菌丝,孢子在上。 18、真菌的生殖方式:①(大部分真菌)②(酵母菌,环境适宜时) 1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参与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重新被植物吸收,制造, ②引起动植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在动植物和人体内。如可以使人患、猩红热、丹毒等;寄生在人体表使人患手足藓;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基本要求 第一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ists)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学说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通过对其副作用的研究,又发现了利尿药和降血糖药。 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对高的磺胺药物是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关于其作用机理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这种类似性,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 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都敏感。本机理开辟了抗代谢学说,所谓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代谢拮抗概念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及抗癌药物等设计中。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是在研究5-取代苄基-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时发现的广谱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使细菌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同时,使对细菌的耐药性减少。甲氧苄氨嘧啶的4-位甲氧基取代的衍生物也具有抗菌活性。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基本要求 第一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ists)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学说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通过对其副作用的研究,又发现了利尿药和降血糖药。 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对高的磺胺药物是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关于其作用机理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这种类似性,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四十四章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抗HIV药、抗真菌药主要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特点的特点。 1.2 熟悉其它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特点。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抗HIV、抗真菌主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特点 2.2 难点 抗HIV、抗真菌主要药物药物作用机制及作用谱.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3学时 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 第一节抗病毒药[TOP]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艾滋病病毒药(anti-HIV drugs)、抗疱疹病毒药(antiherpesvirus drug)、抗流感病毒药(antiinfluenza agents)、抗肝炎病毒药(anti-hepatitis virus drugs)等。 1.抗HIV药物 (1)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该类药物首先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代谢物,与相应的内源性核苷酸三磷酸盐竞争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成终止;也可抑制宿主DNA多聚酶而表现细胞毒作用。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zidovudine,azidothymidine,叠氮胸苷)、扎西他宾(zalcitabine)、司他夫定(stavudine)、去羟肌苷(didanosine)等。 齐多夫定(zidovudine) 【临床应用】是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状,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HIV 药合用。

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真菌病毒测试题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进行分裂生殖B.都有成形的细胞核C.都是单细胞生物 D.营养方式都有寄生 2.下面是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属于原核生物B.乙类生物细胞中不具有DNA C.乙、丙、丁生物都通过孢子繁殖D.甲生物必需生活在其它活细胞中 3.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D.B处可能是一种霉菌形成的 5.下面是四种生物形态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B.①通过芽孢繁殖后代,②③④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C.①②④不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D.①③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7.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时刻都在接触微生物,那么你认为下面四个同学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A.小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B.王芳: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李明: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D.张磊: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9.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叫做()A.种植B.接种C.培养D.结合 10.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A.没有细胞结构B.无成形的细胞核C.生活方式一般为异养D.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11.对下列生物分类正确的是() ①颤藻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HIV ⑦大肠杆菌⑧埃博拉病毒⑨肺炎双球菌 A.有细胞壁的生物是①②④⑥⑧B.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有③④⑤ C.无染色体的是⑥⑦⑧⑨ D.①②④⑤能进行光合作用 12.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③外,其他都有细胞结构,都属于真核细胞B.①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②可以用于制面包、酿酒,④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而⑤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14.下列符合图中1、2、3、4之间顺序关系的是() A.病毒、细菌、真菌、微生物B.脑干、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C.肾小囊、肾小球、肾单位、肾脏D.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17.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B.②是细菌形成的芽孢 C.③可用来制糕点和酒D.②③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 23.某同学在给微生物进行分类时,把链球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烟草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A.营养方式是否相同B.有无细胞结构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对人类是否有利 13.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整理)抗菌药和抗真菌药测试题

SO 2NH N H 2N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测试题 一、 A 型选择题 1. 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 A. 百浪多息 B. 可溶性百浪多息 C.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D. 对氨基苯磺酰胺 E. 苯磺酰胺 2. 复方新诺明是由 A. 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组成 B. 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组成 C.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D. 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E. 对氨基苯磺酰胺与甲氧苄啶组成 3. 能进入脑脊液的磺胺类药物是 A. 磺胺醋酰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甲噁唑 D. 磺胺噻唑嘧啶 E. 对氨基苯磺酰胺 4. 磺胺嘧啶的那种碱金属盐可用于治疗绿脓杆菌 A. 钠盐 B. 钙盐 C. 钾盐 D. 铜盐 E. 银盐 5. 甲氧苄啶的化学名为 A.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2,6-pyrimidinediamine B.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4,6-pyrimidinediamine C.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2,4-pyrimidinediamine D. 5-[[3,4,5- trimethoxyphenyl] ethyl]-2,4-pyrimidinediamine E. 5-[[3,4,5- trimethyphenyl]methyl]-2,4-pyrimidinediamine 6. 磺胺嘧啶的化学名为 A.5-Amino-N-2-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 B. 4-Amino-N-4-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 C. 3-Amino-N-2-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 D. 4-Amino-N-2-pyrimidinylbenzenesulfonamide E. 4-Amino-N-2-pyridinylbenzenesulfonamide 7. 的名称为 A. Sulfadiazine B. Sulfsmethoxazole C. Sulfathiazole D. Sulfacetamide E. sulfamethoxypyridazine

细菌、病毒及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环境(阳光、空气)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需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二、细菌 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⑷形状:呈球菌、杆菌、螺旋菌 (5)细菌的结构:略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初三下册生态系统会讲到的)。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9)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1、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初三再学的)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初一下册第三章会讲到),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最新版本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编辑版word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编辑版word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编辑版word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编辑版word

编辑版word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编辑版word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细菌真菌和病毒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细菌 真菌和病毒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0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细菌、真菌和病毒1.(2010·宿州)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A 2.(2010.·威海市)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病毒能繁殖后代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2010.·威海市)馒头、面包膨大松软,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A A.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B.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 C.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D.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乳酸 4.(2010.·深圳市)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 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预防措施分别是D A. 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5.(2010·日照市)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与我们生话密切相关的两种有益微生 物。有关二者与其利用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B A.酵母苗一酿造酒 B. 乳酸菌—酿造醋 C.酵母菌—做馒头 D. 乳酸菌—酸奶6.(2010·日照市)酵母菌比乳酸菌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C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细胞核 D。遗传物质 7.(2010·日照市)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H1N1流感病毒 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B A. 吞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8.(2010·石堰市)噬菌体是寄生在哪类生物细胞内的病毒C A.植物 B. 动物 C. 细菌 D. 人

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就是缺素症。病毒性病害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侵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病毒病害的传播、侵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另各种真菌性病害: ?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