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_2018)

《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_2018)

《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_2018)
《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_2018)

理论热点面对面(最新版)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连载一: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从即日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对《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进行连载。本文为连载第一期。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2009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60年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越来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越来越得到亿万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才为之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纪元。 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成立之初的共和国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旧中国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民生困苦,失业众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克服重重困难,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斗志,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英雄壮举。 新中国60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民经济的恢复到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到各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60年的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粮食、钢铁、水泥、原煤、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抗击特大洪水、战胜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一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神州大地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的60年。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从35美元增加到3266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和4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元增加到4761元,人均预

理论热点面对面

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https://www.doczj.com/doc/d111975782.html, 2011-11-25 来源:江苏公务员网 【字体:大中小】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 (2010) 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汉语盘点2010” ——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2010年的中国和世界。2011年1月5日,经过网民推荐、专家评选、网民投票等,评出国内字、词和国际字、词,分别为“涨”、“给力”和“乱”、“军演”。 ◇组合拳:成效初显压力仍大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一路走低。随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外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并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正,12月升至1.9%,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进入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5月上涨3.1%,10月为4.4%,11月达到5.1%;2011年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 深度解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英文缩写为CPI,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我国统计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个大类。 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大宗商品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doc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 会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 ——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 ‘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完美打印版)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考生在申论复习训练过程中,须结合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定要求和申论考试通常所涉及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有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来开展复习,作理论的积累以及重要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并不能覆盖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的全部,考生应有选择地展开阅读,阅读积累中要讲究策略,重点关注某一个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影响,原因,对策思路以及理论评述性的文字内容,像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及各省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很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社会热点主题,比如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抗震救灾中的民族精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主要问题、人口老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等,并未出现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当中,考生在利用这本通俗理论读物开展复习申论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论主题热点范围的扩展,同时要根据申论持点和要求有策略地加以利用本书。 那么,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在复习备考申论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这体通俗读物来应对申论考试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金波老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并结合两个理论热点问题举例说明利用本书复习备考申论的策略方法。 第一、根据申论考试的持点,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和领会 在众多的理论热点中有些理论热点,肯定不会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比如第9章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第10章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说成是“普适价值”。其中也有些理论点,不太可能出现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比如第2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8章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其中这样一些理论热点,是值得考生重点关注和领会的,比如第1章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为今年是持殊的一年,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两大主题交织的一年,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申论考题的主题,考的就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那么2010年中央机关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出现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相关的主题呢,如果出现,也最容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切入。第5章和第6章可以结合起来当作一个主题来切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为“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体现的宏观思路就是科学发展。最值得考关注的是第7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7章、第19章以及第21章的内容,其中第13章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第19章“三鹿事件”的警示(为何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第12章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第21章为何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广泛共鸣,无疑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并开展精细化阅读和领会。 第二、根据申论命题的持点和规律,有策略地开展重点阅读、提炼和积累,为应对申论作答的基本问题展开训练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不论怎样变,都逃不出基本原始题型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考生每面对其中一个重大申论考试热点问题时,都应抓住问题本身,状况+影响,紧迫性和原因,对策思路和中心论点论据等关键线索开展积累训练和复习,因为申论主题不论怎样变化,材料信息都始终如一地紧密围绕上述关键线索展开,变不出什么新花样,也翻不出什么新招式来,理由就在于申论测试考生的四大基本能力类型,几乎是固定而流于规范的。那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重点测考察考生四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对四种基本能力的测试,就决定了作答要求的具体题型,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难逃申论题型的三大家族题型的限制和范围,纵观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型概莫能外,都遵循着三大家族题型的支配和主宰。 第三、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针对一个重大申论热点问题展开复习时,应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细心收集和提炼出针对申论考试热点的中心论点论据,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地作些文字表达方面的合成、归纳、写作的训练。书中材料所提出的极为重要、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和观点,要重点收集和整理,避免临场发挥时挤牙膏或提炼不出规范贴切、经典权威的结论和论点来。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先做有心人,用申论的眼光和要求去审视本书中的重点材料和表述,用申论的规范语言归纳原因,提炼对策思路以及针对该问题展开论述和写作的思维角度,是复习阅读时要把握住的着力点。多作写作思路的设计和训练,是申论写作成功的致胜法宝。只要写作思路开阔,论点论据信手拈来,不愁写不出好的申论文章。要仔细研读经典段落,看别人是从哪些角度切入并展开的,论点的分层和确立正是以切入点为根据的,因此要细心留意别人从哪些方面来设计、提出、设置论点论据的。申论复习一旦得法,找到突破口,申论成绩可在短期内提高10—15分都是完全可能的,这正是考生在应对申论这种主观试题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 第四、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由于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开始转向当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背后的基本国策、大政方针的测试,要求考生在领会中央精神、基本国策、大政方针基础上来应对现实社会问题,展示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因此,考生在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一书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尤其是一些重要观点和最新提法,往往隐藏着重要的宏观思路和视角,需要考生细心体味和理解,比如该书中第59页所提出的“为什么既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保稳定?”,关于三者关系的辩证论述,十分重要而精彩,也传达出中央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大思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切调控思路,都要服从这一宏观思路,值得考生细细琢磨和品味。2010年中央机关公务员申论命题思路,一定会从某一个角度或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切入到中央决策的主轴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思路上来,这一定是考生关注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具体哪些问题与保增长有关、哪些问题与保民生有关、哪些问题与保稳定有关,尤其值得考生细心体会领会的。

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时时刻刻为我是大学生志愿团中的一员而自豪。 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的人一辈子产生了重大的阻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在接下来的生活里,我会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事实上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慢慢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那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非常虚伪的社会。然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靠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能够让自己,让不人看到那个社会始终依旧温暖的。因此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 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社区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作为21世纪大学生,80后的有志青年,我们差不多踏上了漫漫的人一辈子旅途,迷茫挣扎中,让我们踌躇不前的更多的是源于内心中一直埋藏的疑咨询:飞速进展的年代,我们能做些什么,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带着如此的人一辈子不明白,我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实践。 一个土生土长在xx社区的我,大学毕业之后积极主动的加入xx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我谨记自已的人一辈子格言:满招损,谦受益。以一个的初出茅庐的初学者的态度实践着。蒲鞋市街道xx社区是一个基数较为庞大的社区,有总户数2173户,总人口9970人,60岁以上老人538人,在职党员326人,在编党员67人,低保对象5户,优抚对象6户,残疾人15名。作为一名志愿者,这是我对社区的一个简单的概括和了解。 这次的志愿者活动要紧是创建卫生文明社区,我们志愿者分成几个小队挨家挨户进入居民家宣传创卫知识,由于对环境的了解,做起事来总是顺顺利利,小区居民用满怀的笑脸与真诚迎接我们,并乐于同意我们的咨询卷调查。宣传中,针对居民息息相关的健康文明咨询题,我们都非常耐心地讲给他们听。居民也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培养了自己的极限和耐力,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潜力。当我们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内心会觉得非常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情况,在志愿活动中寻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能够从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教会了我考虑人一辈子的态度和看待人一辈子的机会,更历炼了自己。在人一辈子漫长的岁月中,我将不断磨练意志,为自己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培训课件

第四章:优先战略保民生 ——怎么解决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 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解析“两难”局面: 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权威声音] 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 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

理论热点面对面 名词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我国统计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个大类。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能源商品,如原油、煤炭等;二是基础原材料,如铁矿石、铜、铝、铅等;三是农副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 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印钞或者买入债券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一定数量的超额资金,目的是创造新的流动性。2010年11月初,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此前曾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资产。 流动性:通俗地说,就是在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数量的多少。一般来讲,流通的货币越多,流动性就越充裕,社会的购买力就越强,引发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就越大。 “热钱”:是指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以纯粹投机为目的,而不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期货、原油、黄金、货币、房地产乃至一些农产品。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 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最初于1995年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在收费站设立专用道口,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和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2010年12月1日起,绿色通道扩大到全国所有收费公路,而且减免品种进一步增加,目前主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 翘尾因素:是指上年物价变动对第二年的延伸影响。物价指数通常按年距环比计算,即当年各月的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月为基期计算。因此上年物价变动会对当年造成影响。如,某种商品2010年前11个月的价格均为1元,12月涨到2元,然后一直保持到2011年12月。虽然这个商品的价格在2011年全年都保持稳定,但在计算2011年前11个月的价格指数时,需要与2010年相同月份的价格相比,因而结果就为200%,这一“涨价”就全部由翘尾因素导致,而直到2011年12月,价格同比降为100%,翘尾因素才得以消除。 外汇占款: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对中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存款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就越少,信贷扩张能力也越差。在我国,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即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规定各省区市的行政首长负责本地区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保障供应、稳定价格行之有效的做法。2010年11月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确保粮食的生产和供应。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988年,为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国务院批准实施“菜篮子”工程,提出实行市长负责制。20多年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最近国家发改委还明确,对市长负责制设量化考核指标,建立问责制,对月度价格涨幅较高的城市进行通报。 三次分配机制: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

心得体会:让新时代思政工作焕发生机活力(最新)

心得体会:让新时代思政工作焕发生机活力(最新) 为深入了解当前X省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X省政研会秘书处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调研、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X省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X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积累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资源,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阵地,创新方式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在有为中争有位。不断巩固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总开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树立“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重做好

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督查工作,切实管好“责任田”。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坚持在结合贯穿融入上下功夫,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同时,还充分利用X省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富集的优势,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大宝库”的时代价值,找到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及模范践行者。 2.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努力在创新中求发展。坚持系统发力,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成立X省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由省领导带队,多次赴全省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各高校深入探索“区校共建”“校企合作”“创客空间”等实践育人模式,打造了一批特色项目和工作品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实践平台,创造有利条件。在手段创新方面,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新媒体运用,把“懂网”作为必修课,把“用网”作为基本功,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特点,用好用活“两微一端”、QQ、微视、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采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16)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16) “凤还巢”再展翅(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16) ——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 安徽省是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有1165万人。为促进农 民工就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近年来,安徽省实施“凤还巢”工程,把“走出去”的农民工视做凤凰,把家乡建设成 他们的栖巢,建立起一整套吸引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工作 机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春节前夕,安徽省返乡农民工 达615.8万人,其中1/3是由于企业关停、裁员等非正常原因返乡。安徽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凤还巢”工程的力度,安排资金l.5 亿元,计划兴建100多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扶持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创业,并 带动乡邻就业。截至2009年5月,安徽全省已有70余万农民工返 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30余万个,吸纳22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 现就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和安徽省一样,去冬今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工集中返乡的现象。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果 断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 为什么今年农民工就业压力这么大? 农民工,现在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农民 工总量为2.25亿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57.6%、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的52%。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 62.3%,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主要从事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心得

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心得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8个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直面“怎么看”中一点一滴,都是老百姓心中的所思所想。抛出“怎么办”的一丝一缕,全是老百姓心中的所盼所期。敢于聚焦热点难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勇气,尽显“情为民所系”的核心所在。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由浅入深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做到直面问题、聚焦热点。真正把准社会脉搏,摸清群众所思所想。 让人民群众怎么看待我们的社会,怎么看待我们的党和政府。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反映民声、贴近民意、打动民心的好书,不仅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举例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物价涨、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无不是老百姓心中的烦恼、老百姓心中的纠结。该书深入浅出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及时雨般化解人民心中的“愁怅”。书中科学指明未来的方向,又最大限度地引起了老百姓心灵强烈的共鸣。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这本书不回避躲闪,不避重就轻,而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阐释问题,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依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做到了把问题说透、把决心说清、把举措说实、把前景说明。让人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振奋,感觉到希望。正是这种生活化的风格,使得小道理与大道理能够融会贯通起来,真正体现了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与贴近性的文风,拉近了与读者的思想距离。它很好地架起了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的桥梁。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化解思想困惑,增添信心和力量。更加贴近百姓、反映民声、打动人心,对于人们化解思想疑惑、增强发展信心将发挥重要作用。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2)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2) 2“招工难”引发的思考一怎么看就业难 ◎“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 ◎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怎样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 2009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消退,我国东南沿海一地区,却开始出现了“招工难”。到2010年春节前后这一现象逐渐波及更多地区,甚至一些内陆省份。2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据广东省发布的监测信息,广东省用工缺口约90万人。许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没米下锅”,现在好不容易等来订单又找不到“煮饭的人”。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饭碗”是天大的事。就业领域里的“风吹草动”,无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数千万农民工返乡,到目前一些地方出现“招工难”,同时又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很多人不禁疑惑:对现在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 “招工难”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发生“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那么,“招工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里,这些企业多为 出口外贸型,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2009年年初,由于国际金 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订单大幅下滑,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大批农民 工集中返乡。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许多工 厂新接订单持续增加,用工需求相应大量增加。 “招工难”源于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从事农业的收入 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就业机会也明显 增加。如果扣除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实际收入与在沿海地区打工 相差并不大。于是很多农民工返乡后便选择了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 “招工难”源于东南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长期工资低、待遇差,农民工“用脚投票”,主动离开。这些地区的许多企业工人工资十几 年不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农民工在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都无法享受 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待遇。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 现在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 空间有新要求,对自身权益越来越重视,敢于对条件差的企业说“不”。 “招工难”源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企业用工信息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愿望之间传递渠道不畅,导致招工单位和农民工 的供需高峰期对接不上。今年由于国际需求的原因,春节前后企业 用工需求激增,而农民工通常要在家过完元宵节才外出打工,因而 这段时间就容易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招工难”也源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急缺大量熟练工和技术工, 但是多数农民工缺乏相应技能,造成“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但应看到,目前“招工难”现象只是表现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国性的,暂时性的而非长期性的,具有区域性、 行业性和结构性特点。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

学习《理论热点面对面》的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习《理论热点面对面》的心得体会 根据南岗区宣传部统一安排,全区开展了“月读一书”和“书香南岗”的活动,以我院开展的“素质提升年”教育互动为载体,我院大力倡导“爱读书,读好书,我读书我进步”的良好学习气氛。5月份我们主要通读了《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这本书不仅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还直面房价、医疗、教育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在形式上,增加了近百幅图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充分展现了理论的魅力和理论表达上的睿智;这是一部咨政育人、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普及理论知识的重要通俗理论读物。主要体会如下: 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这本通俗理论读物,主题充分体现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个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同时这本书还对当前我们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农民工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回答。因此,可以说,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把中央的精神和群众的心声比较好的统一起来,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 二、《理论热点面对面》注重理论与群众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旨趣。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民大众需要理论,理论也需要人民大众。有智慧就不用板起面孔说教。相反,捏腔拿调、空洞无物的理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

法治中国的新航标 ——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2014年岁末,“汉语盘点2014”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这一年,必将因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镌刻下闪光的历史标注。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一、为何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要把法治建设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呢? 二、怎样把握总目标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句话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了哪一句都不行。 三、提出总目标的意义何在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法治建设新征程,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党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四、实现总目标须有哪些遵循 为顺利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的五个重要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重要原则,回答了社会普遍关心的法治领域许多重大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遵循。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丛书学习心得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丛书学习心得 是XX最新发布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丛书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XX。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热点难点、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关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如何认识、如何破解。怎么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体现理论的价值,展现理论的魅力。就是要通过入情入理地分析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不断推进理论大众化,读物理论通俗化,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让理论走进群众、让政策走进百姓。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8个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直面“怎么看”中一点一滴,都是老百姓心中的所思所想。抛出“怎么办”的一丝一缕,全是老百姓心中的所盼所期。敢于聚焦热点难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勇气,尽显“情为民所

系”的核心所在。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由浅入深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做到直面问题、聚焦热点。真正把准社会脉搏,摸清群众所思所想。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用全面、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体现逻辑力量、思想力量、感情力量的统一,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年轻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很有教益。通过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普通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到大学生就业、“民工娃”上学问题,再到涉及全局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范文写作用百姓话语娓娓道来。我们透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原因,目的就是要释疑解惑、明辨是非,而根据问题对症下药则是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解决“怎么看”和“怎么办”,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全面解读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更充分阐明对群众的相关利益“怎么办”的回答。从“转稳健、保供应、畅流通、强监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 ——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

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