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第六稿)报省厅

青岛市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第六稿)报省厅

青岛市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第六稿)报省厅
青岛市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第六稿)报省厅

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2006-2020年)

即墨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录

一、市域概况与发展态势 (1)

(一)市域概况 (1)

(二)市域发展态势 (5)

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8)

(一)主要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8)

(二)取得的成效 (9)

(三)存在的问题 (10)

(四)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 (11)

(五)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2)

三、规划修编过程、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3)

(一)规划修编过程 (13)

(二)规划修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6)

(三)规划成果 (18)

四、规划基础数据 (19)

(一)规划基数 (19)

(二)经济社会数据 (24)

五、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25)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25)

(二)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26)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9)

(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7)

(五)建设用地调控 (37)

(六)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9)

(七)土地整治 (39)

(八)土地用途分区 (43)

(九)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44)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6)

六、规划的协调与论证 (46)

(一)规划的协调 (46)

(二)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 (48)

一、市域概况与发展态势

(一)市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1)地理位臵。即墨市

海,南依崂山,西与胶州、平

度接壤,北与莱西、莱阳两市

相临,东北部隔丁字湾与海阳

市相望。是青岛市所属的县级

市,其地理位臵界于120°17

′~121°23′ E、36°18′~36°37′ N之间。全市东西长76.25公里,

南北宽36.25公里,面积193244.14公顷。

(2)区位优势。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将加快推进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圈层,以即

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平度、莱西为外圈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

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即墨市作为胶州湾两翼综合发

展区的重要节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自然条件

(1)气候。即墨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

退都比较明显。春季风大,空气干燥,雨量较小,易发生春旱;夏季雨

量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旱涝威胁;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

降水量708.9毫米,其中夏季约为年降水量的65%。多年平均气温12.1℃,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18.6℃。年积温4410℃,年均无霜期自西向东196—234天不等,年均即墨2726小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2)地形地貌。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100米之间,平均海拔54.47米。地势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54.5%,以位于温泉镇与鳌山卫镇交界处的四舍山海拔最高,主峰海拔326.80米,是本市的最高点;西北部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45.5%。

(3)水文。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多为花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保证率50%时可利用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亿立方米,地下水1.3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4座,塘坝439座,拦河闸(坝)37处。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莲阴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温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桥河共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流于大沽河入胶州湾外,其余10条单独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为与莱西、平度、胶州的分界河,长度101.59公里,流域面积483.6平方公里,其它11条河总长176.81公里,流域面积1128.3平方公里。

(4)土壤。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土类、沙姜黑土类和潮土类。棕壤分布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潮土分布在西部平原区,沙姜黑土分布在平

原区中的局部洼地。棕壤土类约占三分之二,其次为沙姜黑土,潮土类最少。另外,沿海地区分布有滨海盐土。

(5)旅游。即墨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有“世界地质公园”——马山、风景名胜——鹤山、自然奇观——天柱山、龙山、灵山、东京山等名胜,其中,马山以石林、硅化木等地质遗迹著名,极具科研价值,又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即墨东临黄海,滨海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海岸线蜿蜒曲折,有鳌山海水浴场、温泉黄埠海水浴场、田横岛度假区月滩等多处天然优良的海水浴场。即墨海岛众

多,风情各异,以田横岛、大小管岛等最为著名,田横岛以历史为主题,

融合现代气息与淳朴民风于一体,突出休闲度假娱乐特色;大小管岛生态保护良好,海产丰富,是观光、垂钓娱乐的佳地。即墨地热资源丰富,最高温可达93℃,富含30多种

化学元素,建有8处国家、省、青岛市度假村、疗养院,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度假疗养。

(6)海域。沿海浅海水面400平方公里,产经济鱼虾20多种。可

供养植贝藻的水面约3333公顷。滩涂1万多公顷,产贝类40余种。港湾中有适于养植对虾的水面约1300公顷,23处岛屿、17处礁石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3、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划。即墨市现辖18个镇,5个街道,1033个行政村。至2005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09.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07万人,非农业人口42.94万人。

(2)经济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成果得到巩固。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中列第43位,比上年提高21个位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77亿元,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4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69.86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7亿元,增长19.2%。人均生产总值2795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465美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1.4:52.5:36.1调整为9.5:55.7:34.8。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2.3%、3.8%、21.8%、44.4%和27.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其它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5.8%、0.9%、64.0%、16.3%、0.7%和12.3 %。所有制结构继续调整,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5.6%。

(二)市域发展态势

1、发展机遇与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全国看,即墨地处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有着较

强的市场和工业基础,是连接两

大经济区的纽带,能够承接两大

经济区的行业扩展和产业转移。

同时,即墨临近日韩,依靠产业

基础以及优越的临海、临空、铁

路和公路条件,有条件成为面向

东北亚的区域集散中心。

从全省的发展态势看,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展

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以烟台、青岛、威海沿海城市

为骨干,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

越、港口体系完备、经济外向

度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优质资源富集的综合优势,以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沿海高端产业带,将给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从青岛的发展态势看,将加快推进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作为支

撑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市对半岛

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其全国

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建设

将取得新的进展;将加快推进“环湾保

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以环胶州湾

区域为核心圈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

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把即墨纳入城市功能核心区,青岛区域经济的“次中心”,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内在因素看,具有较雄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实力逐步增强,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中列第43位,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高速增长期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期。

总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规划期内,将是全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土地利用供需矛盾与其他各种问题的凸现期,土地管理将面临着诸多

挑战,主要表现在:

各类建设形成对用地的刚性需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引起中心城区,以及其他各镇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将加剧工业项目对用地的需求量的增加;新农村建设对用地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用地有大量需求。

建设用地利用相对粗放,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社会观念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影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盘活存量用地所需投资较大、效益又不太明显,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总之,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管理,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成青岛城市功能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特色突出、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全省三十强县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达到76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67800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8: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鳌山、田横两大组团成为青岛新东部的发展亮点和热点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63%。

节约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保年投入占GDP 的比重保持在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0.2吨标准煤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完成。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5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农民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以上。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30平方米。

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强化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妥善处理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有力地保障了城镇和基础设施等发展用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土地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社会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意识明显增强。上轮规划

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06060.62公顷,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104603.62公顷,为耕地保有量目标的98.63%。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5250.00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了及时补划,保证了基本农田面积稳定。

2、新增建设用地。上轮规划确定新增建设用地5231.74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5226公顷,为规划目标的99.89%。

3、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上轮规划确定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2333.33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3054公顷,为规划控制目标的130.86%。

4、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上轮规划确定城市用地规模不突破2500公顷,建制镇用地规模不突破2460.1公顷。2005年,城市用地4046.29公顷,为规划目标年城市用地规模的161.84%;建制镇用地面积2616.61公顷,为规划目标年建制镇用地规模的106.34%。

5、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上轮规划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99.67公顷。规划期间实际补充耕地3054公顷,实现了占补平衡。

(二)取得的成效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得到强化。全市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工作扎实,保障措施有力。各镇(街道)均签订基本农田责任书,保护责任明确到人、任务落实到地块;基本农田档案齐全;对重点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了补划,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按规划审批各类建设用地。对不在建设用地控制圈内选址的用地(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一律不予批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建设项目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现象。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土地供给及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保障了全市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用地,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由1996年的14.29万元/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86.54万元/公顷,提高了506%,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4、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97-2005年,森林覆盖率由18.6%提高到28.5%。城市绿化积极推进,绿地面积有明显增加,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达39.7%。

(三)存在的问题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全市的粮食安全,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但规划实施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规划前瞻性不足,布局不够合理。上一轮规划在方案编制时对规划环境变化研究不够,前瞻性不足,规划指标和用地空间布局不能反映实际用地需求,难以适应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与相关规划的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编制的城市、交通、水利等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

3、规划的社会参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社会参与度不够高,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尚有待完善,未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监督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规划实施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实施的效果。

(四)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

1、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其基本前提是有可靠的基期土地利用数据,表现在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图(实地)、数一致性。没有现势准确和图、数一致的基期土地利用数据,就缺乏科学编制规划的必要条件。因此,新一轮规划修编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准确、更真实,为科学编制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规划基础研究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结合高密实际,围绕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规划基础研究,为规划修编打好基础。

3、加强规划空间管制,增加规划弹性

各类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布局受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建设用地布局的变化带来规划的调整,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因此,为适应规划环境的变化,应增强规划的弹性。

4、加强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

方针,完善规划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规划咨询论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公众参与力度,提高规划修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5、强化规划的实施管理

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综合手段,从机制、制度上保障规划的实施。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调控。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建立相关的业绩评价和干部考核体系。

(五)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

2、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青岛市将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把青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并将即墨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为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即墨市提出了建设“青岛城市功能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特色突出、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战略目标。因此,需要通过规划修编,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对全市的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以

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用地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臵土地资源。

3、与相关规划衔接的要求

为落实《即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刚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以及各行业、各部门专项规划,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空间布局,新农村建设有赖于土地整治的强力推动,现行规划已难以满足新的发展要求,必须充分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统筹安排。

4、进一步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要求

从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安排的用地指标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建设用地的指标已经用完,已无法按照上轮规划安排用地。因此,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需要重新确定各类用地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三、规划修编过程、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修编过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技术性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修编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1、规划修编的组织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规划编制程序,开展工作。

(1)政府精心组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 51号),以及山东省、青岛市对规划修编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及镇(街道)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协调解决规划修编中的重大问题,审定规划方案。领导小组下设规划修编办公室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主任,负责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日常工作,制定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指导全市规划修编工作。市直有关单位和各镇(街道)确定联络员,负责提供规划修编所需资料,参与规划方案的制定,反馈规划修编中遇到的问题。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有关领导多次听取规划工作汇报,对规划目标的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等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2)聘请专业机构

规划修编启动后,即墨市就确立了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编制的工作思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聘请具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的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作为规划修编技术支持单位,负责规划修编技术工作。

(3)加强部门协作

本次规划修编,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在准备工作阶段,各部门抽调专人负责协助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工作,为规划修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专题研究阶段,规划修编人员与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并就全市用地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规划方案编制阶段,项目

组就行业用地安排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协调。

(4)强化社会公众参与

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要求,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拓宽了规划修编思路。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征求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及社会公众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2、规划修编的工作步骤

(1)资料收集、整理与补充调查

根据规划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和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等方面的资料。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对部分资料进行了核实,剔除不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尽量利用现有资料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补充调查。

(2)进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根据《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文的要求,在认真总结上轮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上轮规划的执行情况、实施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出了建议。

(3)开展专题研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32 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在调查分析土地利用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4)编制规划大纲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目标,并对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进行综合平衡,初步提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布局安排,与各部门、各镇(街道)协调衔接后,对2004年编制的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形成新的规划大纲。

(5)规划方案编制与论证

根据规划大纲,编制规划方案。召开规划协调会,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代表的意见,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综合各方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召开规划论证会,组织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

对确定的规划方案,经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审议后,形成规划送审稿。

(6)评审报批阶段

规划送审稿经专家评审、修改后,由市人民政府审核,经青岛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规划修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基本思路

(1)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依照自然地貌的连续性,稳定市域内林地、河流、海岸线等生态网络体系,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面等生态用地,形成基本生态屏障。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水库山体为节点,高速公路、铁路、水系为经纬,以农田防护林为网络,构建生态空间体系。

(2)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根据青岛市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确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目标,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将优质耕地优先纳入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3)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按照点轴发展规律,形成中心城区紧凑发展,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在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用地,保障重点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用地,尽可能满足城镇化、工业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

2、主要任务

根据《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问题”的总体要求,在与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2)强化建设用地调控,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防止无序扩展;合理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管制规则;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3)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各类

2020上海宝山区 土地规划研究报告 26页

宝山土地规划研究报告(内部资料) 2020年05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上海宝山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 3第二部分宝山区2035总体规划的解读 (6) 2.1 宝山区的目标定位中规中矩 (6) 2.2 一带两轴的说法,前所未有 (7) 2.3 吴淞工业区北区是上海的市级副中心 (9) 2.4 宝山区总体规划中,几个重点地区 (11) 2.5 宝山区打造三大分区 (14) 第三部分中国宝武宝山转型区域项目规划 (22)

一、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据上海发布,市政府最新批复同意《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要求按照将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确保提升罗泾港区功能,完善吴淞客运中心和周边邮轮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黄浦江和长江宝山段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分布。 1.宝山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符合宝山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 2.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管控宝山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宝山区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2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7.5万人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4.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1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55万亩。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86.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3.要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的空间体系,体现新时期宝山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

青岛市即墨2019一模语文试题

青岛市即墨区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2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满分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表面上对什么事情都莫.不关心,实际上,一旦发现别人有困难,总是热忱. (chén)相助。 B.经过多年锲.(qì)而不舍地努力,刘慈欣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幻小说家。 C.深秋时节,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ǎi)途的寒冬。 D.集市上真热闹,购物的人摩肩接踵.,陈列的商品更是让人眼花缭.(liáo)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市剧院上演了昆曲《牡丹亭》,那精彩地表演,让人叹为观止 ....。 B.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不妄自菲薄 ....;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不骄傲自大。 C.给他讲了半天的道理,他心中仍然无动于衷 ....,没有悔改的表示。 D.盼望已久的书终于买来了,一拿到书,他就迫不及待 ....地阅读起来。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动词、连词。 B.“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C.“性格温和”“张灯结彩”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D.“这个长头发的嬉皮士日后竟引领着整个人类的数字生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嬉皮士引领生活。”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中国古诗词。 B.哈啰单车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是因为它使用方便的缘故。 C.学校开展汉字书写测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D.北京世园会推出了四条趣玩路线,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8分】 5.根据提示默写。(8分)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文天祥) (3),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陶渊明)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两句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 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有59.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6年的55.3%上升了4.4个百分点;71.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6年的66.1%上升了4.9个百分点;14.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6年的7.8%上升了6.5个百分点;12.8%的成年国民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6年的10.6%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有63.4%的成年国民在2017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6年的62.4%上升了1.0个百分点。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数字化阅读适合快速高效、碎片化的轻度阅读,对于那些呈体系化的深度内容,仍需纸质阅读。 图书馆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截至2017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机构数仅为3166个,县均拥有图书馆不足2个。全国目前2914所高校的图书馆比2852个县级图书馆的资源要大得多。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不对外开放,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师生借阅的比重比较低,这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1)从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怎样推动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二,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本题满分48分】 (一)诗歌理解【本题满分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16

上海产业用地指南 (2016版) (公开征求意见稿) 二 一六年一月

前言 在当前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效率亟待提高的背景下,为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顺应新时期推进产城融合、二三产业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发展要求,落实“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五量”调控原则,聚焦产业项目“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所有制”发展,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打造上海产业园区升级版,按照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年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本市《关于统筹优化全市工业区块布局若干意见》(沪府发〔2013〕33号)、《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4〕14号)等文件要求,在《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12版)》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近年来上海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修订和编制了《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对产业项目的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四项用地指标的控制、推荐、调整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对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提出了控制要求。其中对容积率、土地产出率和土地

税收产出率三项指标设置了均值、控制值、推荐值和调整值;对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设置了均值和控制值。本指南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市统计局提供的2012-2014年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统计数据,及从上海市开发区产业用地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2008年以来落地、开工、投产的千余家企业的实际案例。 本指南所涵盖的产业用地适用领域包括工业用地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类、研发总部产业项目类、研发总部通用类以及物流仓储用地。此外涉及混合用地的,可根据本指南,按照相关用地比例进行折算。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项目用地按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2,结合上海实际,分为165个中类行业设置用地标准;物流仓储业项目用地按照仓储物品的属性分为通用仓储类、保温冷藏类、冷冻类、化学危险品类、城市配送类、农副产品类、堆场类等七个类别设置用地标准;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类和研发总部用地通用类作为单一类别,分别设置了全市统一的用地标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按照其对应的行业中类代码与相关产业领域的用地标准相衔接。 本指南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市相关部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指南实施情况,对产业用地指南进行适时修订。 1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 2工业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执行。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山东省即墨市概况介绍

即墨市概况介绍 即墨市属青岛代管县级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 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刚竣工的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又拉近了即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自然资源优裕,充满发展生机和活力。即墨东临翠山碧海,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24个岛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渔盐之利”,盛产对虾、贝类、鱼类等海产品。西拥千顷良田,河流经带包络,五谷丰饶,果蔬繁多,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市)。境内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花岗岩、膨润土等矿藏储量可观,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17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一批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小企业创出大名牌,涌现出红领、亨达、即发、好事中、一诺等一批三名(名牌、名企、名家)企业;市场繁荣兴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七级生猪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闻名全国;社会事业兴旺发达,被评为“国家科技培训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即墨向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较多,“形胜为东方冠”,实为旅游佳境。城东20公里之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历史名岛——田横岛由省三联集团投资3.2亿元开发建设,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青岛市级培训疗养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养人员。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留村小龙山、海上仙山千里岛、耐冬宝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异彩纷呈,点缀着即墨大地。随着田横旅游度假区、双星度假村、高尔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环境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31338-张展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协调关系研究 张展飞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描述了两个规划不协调的表象并对其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协调两个规划提出了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契合点。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协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 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都集中出现。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前的矛盾已日渐突出,如何协调这一矛盾对于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规划先行”,即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使各规划互相协调,以引导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规划体系,规划种类繁多、类型庞杂、各规划间缺乏协调,加上部门间的各自为政更使得各规划互不衔接,甚至互相冲突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此,便出现规划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现象,是空中楼阁,但可操作性不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大量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的编制就是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预防”措施。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首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再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在公平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科学利用开发土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因此具有均衡各业用地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本卷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图示意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示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松花江畔﹣﹣稻穗沉甸甸 B.澳大利亚悉尼﹣﹣干旱少雨 C.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D.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2)处于M点纬度的天文爱好者每天正午时刻观测太阳黑子活动情况,天文望远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约为() A.16.5° B.36.5° C.53.5° D.83.5° 【答案】 D C 【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特征 【解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当公转速度为N时,公转速度最快,在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纬度差为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解答】 A、1月初松花江畔早已颗粒归仓,不符合题意。 B、澳大利亚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为夏季,高温多雨,不符合题意。 C、此时为冬季,漠河昼短夜长,市民不可能欢度“白夜”,不符合题意。 D、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新西兰南部海域有可能冰山座座,故正确。 正午12时观察太阳黑子时,天文望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M 地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故当地纬度为60N°,天文望远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最大时,为夏至日时,夏至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60°﹣23.5°)=53.5°。 2.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T岛东北部全年高温多雨,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xxxxxxx 二〇一x年x月

目录 一、目标任务 (1) 二、主要依据 (2) 三、技术路线 (4) 四、程序与方法 (6) (二)规划目标确定 (7)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7) (五)土地用途区划定 (12)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 (七)土地整治安排 (17) (八)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8) 五、主要成果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基本依据,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总结本区域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现行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更新规划成果和数据库,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二)主要任务 1. 开展中期评估。全面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2. 进行专项评价。围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资源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锣圩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 1.1耕地保护目标 (3)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6) 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8)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1)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2) 3.保障措施 (14) 附图 (15)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848.27公顷。《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550.15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98.12公顷。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制订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制订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 沪府办〔2014〕2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制订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3月28日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活动,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规划集中建设区内的国有存量工业用地的盘活活动。

第三条(指导思想) 本市存量工业用地盘活,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全面实施“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基本策略,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第四条(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 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应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并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从上海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制定规划,鼓励地区整体转型。 (二)提质增效。中心城贯彻“双增双减”要求,着力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郊区县以“产城融合、提升功能”为导向,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利益平衡。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公益优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原土地权利人的积极性,健全利益平衡机制。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工作,依法制定相关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统筹转型地区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会同区县政府组织编制市政府确定的特定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职责开展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作者:————————————————————————————————日期: ?

4即墨市海洋旅游市场开发 4.1 即墨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即墨的旅游市场即客源市场在结构上包括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虽然即墨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比较晚,属于后开发地区,但是即墨的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是即墨旅游市场的主体,海外旅游市场主要以日韩等国家为主,韩国是即墨第一大海外客源国,欧美国家在即墨海外客源市场所占的比重十分的小。因此,发展即墨周边城市以及津京地区、东北、华东地区国内旅游市场是重点,海外旅游市场要重点保持日韩旅游市场在即墨的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开拓欧美等远程旅游市场。 4.1.1国内旅游市场 即墨从2001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是本市居民和周边城市的游客,这一主体市场基本上占到国内旅游市场的80%左右,2006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60.9%,2007年即墨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2007年即墨市旅游接待规模情况 年份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旅游人数增长比 例(%) 旅游总收入(亿 元) 旅游收入增长比 例(%) 2001233.9822 0.8892 23.5 2002 267.8 14.5 2.2 147.5 2003182.57 -31.8 2.9 -31.8 2004330.2 80.9 5.09 75.5 2005 335.6 1.66.5634.8 2006345.72 3.0 17.9160.9 2007369.9 7 2222.9 资料来源:即墨市旅游局 在旅游接待总人数中,2006年全市以温泉、田横岛、鹤山等主体的景区接待游客228.4万人次,游客分布相对集中。温泉度假区每年约接待30万人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1·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1.4 土地利用优势 (7)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6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2.1 规划方针 (11) 2.2 规划目标 (12) 2.3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3.1 土地利用结构 (14)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3.3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4.1 地域分区 (19) ·2·

4.2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6.1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6.2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6.3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