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系列教程(2):色系和色调

色彩系列教程(2):色系和色调

色彩系列教程(2):色系和色调
色彩系列教程(2):色系和色调

色彩系列教程(2):色系和色调

上次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色彩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来认识色系、色调两个概念以及相关的分类。通过对色系、色调概念的理解,我们才能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各类色彩。

一、色调和色系的概念

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

二、色调系列的组织结构

色调系列是由24个色相与9个色调组成的,如图1,看到色调系列的24色色环。

图1,24色色环

从图1中的24色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24色系的组织结构:

Pccs色彩体系的色环的结构,是依据“三原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以红(R)、黄(Y)、蓝(B)为三主色,由红色和黄色产生间色——橙(O);黄色与蓝色产生间色——绿(G);蓝包与红色产生间色——紫(P),组成六色相。在这六个色相中,每两个色相分别再调出三个色相(如图1).便组成24色色相环。

9个色调是以24色相为主体、分别以清色系、暗色系、纯色系、浊色系色彩命名的。色调与色调之间的关系同色彩体系的三要素关系的构架是一致的,明暗中轴线由不同明度的色阶组成。

靠近明暗中轴线的色组、是低纯度的浊色系色调,Ltg色组、g色组。

远离中轴线的色组、是高纯度的v色、b色组;靠近明暗中轴线上方的色组,是高明度的清色系P色组、Lt色组。

中轴线下方的色组,是低明度的暗色系,dp色组、dk色组。

中央地带的色组,是明度、纯度居中的d色组。

由此,形成9组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色调如下:

1.v色组,纯度最高.称纯色调。

2.b色组,明度、纯度略次,称中明调。

3,Lt色组,明度偏高,称明色调。

4.dp色组,明度偏低,称中暗调。

5.dk色组,明度低,称暗色调。

6.p色组,明度高、纯度略低,称明灰调。

7.Ltg色组,明度中、纯度偏低,称中灰调。

8.d色组.明度中、纯度中,称浊色调。

9.g色组,明度低、纯度低.称暗灰调。

一、色调的分类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通过图示直观的理解色点间关系的分类,如图2。然后再详细地分析不同关系的色调组合在一起的色彩视觉,心里效果。

图2

(1)互补的关系

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如果配合不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处理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大小,或分散形态的方法来调节、缓和过于激烈的效果。

图3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色面积大而且加入辅助色红色,起了主导色调的作用,效果既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图3

(2)对比色关系

色项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阳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图4属中明调,正是这种秩序排列形式的应用。

图4

(3)邻近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9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间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图5为蓝紫红调色组,是明色调邻近色对比关系。

图5

(4)同类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45度,或者彼此相隔二三个数位的两色.为同类色关系,属弱对比效果的色组;同类色色相主调十分明确,是极为协调、单纯的色调。图6为蓝绿调色组,组成恬静柔美的效果。

图6

三、色调的象征意义及欣赏

1.鲜明的纯色调(v)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下面我们欣赏几幅纯色调的图片。如图7.

图7

2.清新的中明调(b)

中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白色,提高了明度。因此县的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我们欣赏几幅中色调的图片。如图8

图8

3.明净的明色调(lt)

明色调属于青色系列,其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明色调犹如春天的新绿,透明清丽、明净、轻快。以明色调的暖系列为主的配色,有甜美、风雅之味道,像少女般的清纯。明色调的冷系列显得清凉、爽快。如图9

图9

4.高雅的明灰调(p)

这是在全色相色系大量的调入浅灰颜色,是色相全部带有灰浊味。由于过多调入灰白色,色相的明度提高了,形成高明度的灰调子,这是明灰调的特征。明灰调以平静的感觉,蕴含着高雅与恬静,显示出另一种美的境界。如图10

5.朴实的中灰调(ltg)

中灰调是一组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调,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中灰色,是纯度降低,色相感淡薄。中灰调带有几分深沉与暗淡,有着朴实、含蓄、稳重的特色。如图11

图11

6. 浑厚的暗灰调(g)

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暗灰色,使色相感呈低弱灰暗的灰调。就像乌云密布、阴郁暗淡,令人压抑。如图12

图12

7.中庸的浊色调(d)

浊色调居于色彩体系的明暗中轴线与高纯色之间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色彩个性,有宜于调和色调。如图13

8.稳重的中暗调(dp)

中暗调署与暗色系色彩,调入了少量黑色。此色调在保持色相原有的基础上有笼罩了一层较深的调子,显得稳重老成、严谨与尊贵。如图14

图14

9.深沉的暗色调(dk)

暗色调入了大量的黑色,形成浓浓的深色调。隐约略显各色的相貌,这是暗色调的特征。表现出深沉、坚实、冷静、庄重的气质。如图15

图15

本篇介绍了色调的概念,下一篇继续为大家介绍“色彩的运用”。我们将把色调、色系概念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调色中,一起体会它们的表现手法,敬请关注。

幼儿园大班《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大班语言说课稿:春雨的色彩 锁阳城中心小学赵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我将会从活动内容分析、活动目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里的一篇幼儿散文诗,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扮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 五、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冷暖中色调如何划分的

冷暖中色调如何划分的? 回答:1 浏览:220 提问时间:2006-09-12 09:57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 君子若兰 [学长] 其实任何颜色都是用三原色(红黄蓝)组成,而三原色中只有红色是暖色,所以判断比较颜色冷暖,就应该看这种颜色中红色的成分多少来决定,如果蓝色占主导则为冷,反之为暖.举一个例子,紫色是由红加蓝组成,而红和蓝的比例不同将决定紫色的冷暖程度不同,所以当红色成分多的紫色给人较暖的感觉反之给人较冷的感觉,再举绿色为例,绿色是用黄加蓝组成,而黄和蓝均属于冷色调,所以绿色就只能是冷色而不会象紫色"时冷时热 时装色调 回答:1 浏览:396 提问时间:2008-08-17 22:25 时装色调有多种,冷色调,暖色调等.时装色调很复杂,色调名称很多.谁能告诉我名种时装色调的中文名称.谢谢各位朋友的指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 可爱宝贝儿80 [学者] 冷的有:黑、绿、灰、蓝、 暖的有;红、黄、紫、 中性色;白、棕、 可以在搭配的时候考虑一下 冷暖色调的作用 标签: 冷暖, 色调, 作用 SOSO用户回答:2 人气:2 解决时间:2009-05-08 12:16 检举 色彩的冷暖主要是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 当我们观察物象色彩时,通常把某些颜色称之为冷色,某些颜色称之为暖色,这是基于物理、生理、心理以及色彩自身的面貌。这些综合因素,依赖于人和社会生活经验与联想而产生的感受,因此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个假定性的概念,只有比较才能确定其色性。 如我们看到青、绿、蓝一类色彩时常联想到冰、雪、海洋、蓝天,产生冷寒的心理感受,通常就把这类色界定为冷色,而看到橙、红、暖黄一类色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火、夏天而产生温热的心理效应,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冷暖本来是人的机体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受,但由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使我们在看到某些色彩时,就会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常常是下意识的联想,产生冷或暖的条件反射。这样,绘画色彩学中便引申出“色彩的冷暖”,应用到实际视觉画面上去之后,也就构成了可感知的色彩的“冷

色彩表现基础作业

作业一: 12色相环作品一张(4学时)(2学时准备工具材料,2学时调和色彩)目的:认识色彩,熟悉色彩工具、掌握材料等特性。 重点:1.色彩三要素。又叫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2.色相:色相表明色彩的相貌,也是颜色的名称。 3. 颜色的性质和颜色的调配,掌握色环、复色、间色、三原色、冷暖色。 作业二:明度推移色彩环2张,一张加入白色,一张加入黑色。(8学时) 目的: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及调和方法。 重点:1.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2.纯度:纯度又叫彩度、饱和度 降低纯度的方法: (1)加入白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粉色。 (2)加入黑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 (3)加入对比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 作业三:创作一张(4学时) 目的:加强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练习。 重点:1.明度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它的明暗关系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 2.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3. 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作业四:静物个体练习 苹果、梨、罐子、杯子逐一练习(4学时) 目的:初步色彩运用及实践,为今后完成色彩静物表现打基础。 重点:1.素描关系 2.色彩关系 3.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作业五:静物临摹小色稿练习(8学时) 自选静物作品小稿临摹四张(每张2学时) 要求:以画大色块为主,明暗关系正确、色彩倾向正确、冷暖关系正确即可。 目的:掌握水粉画的步骤,学会从整体进—局部—整体,把握整体关系。 重点:1.构图 2.色调 3.对比 作业六:静物临摹一张(6学时) 要求:按水粉画步骤进行,整体关系正确,刻画深入。 目的:掌握水粉画步骤,为下一步进行静物写生打基础。 重点:1.构图 2.整体关系 3.深入刻画 4.调整 作业七:静物写生一张(10学时) 目的:可以自行进行静物写生练习 重点:1.大关系正确 2.会观察对比 3.会调整刻画

PS超唯美系教程

NO.1 用图片素材打造梦幻效果 1、打开原图,执行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数值设置如下: 红色:-100 32 100 -46 黄色:-100 -34 100 100 黑色:20 23 100 -23 2、进入通道面板(找不到通道面板?执行窗口-通道),复制绿通道,得到“绿副本”通道,选择“绿副本”通道,执行图像-计算,源1和源2的通道都是“绿副本”,图层不一样对吧?不用管,得到我们想要的选区就可以了,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100%。点确定后出现alpha1通道,这部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天空选区。点击RGB通道,回到图层面板。 3、把我原图相册里的叠加素材打开,拉到这个图里面。(不会拉?就是用移动工具,快捷键为V,按住左键拉到这张图上就行了),拉过来后调整位置和大小(调整大小的快捷键是ctlr+T,调整好大小后ctrl+回车确定。),摆在哪自己喜欢就好。图层模式改为叠加。 4、第四步写错了,是叠加图层,就上一步拉进来那个。回到通道面板,按住ctrl左击alpha1通道载入选区,出现蚂蚁线了吧?然后回到图层面板,对新拉进的那个滤色图层添加蒙版,添加蒙版就在你背景层下面那一行工具里面,左数第三个,就是一个方块中间是圆圈那个小工具。这样滤色素材的颜色就盖到了云彩上。 5、接着把我原图相册里的滤色素材拉到这张图里面,调整位置和大小。图层模式改为滤色。

6、做一个圆角相册边的效果,选择矩形工具,快捷键为U,在最上面的一条工具里选择圆形圆形矩角工具,在图中拉出你想要保留的地方,ctrl+回车建立选区,ctrl+shift+I反选,编辑-填充-白色。这一步完全个人爱好,不喜欢可以不做,完工。 NO.2 浓郁黄绿色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

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 表面色指色纸等物体的表面色彩。表面色依距离远近给人不同的质感。图5中是同一张纸,取了远近距离不同的位置。两张图看起来有点明暗程度不同的感觉,远距离的看起来颜色要深一些。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色彩的色相》说课稿和课堂教学实录

《色彩的色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来自()学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人美版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十课《色彩的色相》。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是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变现能力。 在色彩中,不同的色相组合会给你不同的感觉。在色相环中相对应的颜色放在一起会使人感到跳跃、活泼;而在色相环中相邻的颜色放在一起会显得比较温和。所以,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本课将了解色彩与运用色彩融为一体,利用色彩知识表现色彩并将色彩运用到生活中。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 (2)能力目标: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是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1)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2)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现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提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时间。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特点,更直观地找出色彩搭配上的差异,做出审美判断。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长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欣赏、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我将从兴趣导入、讲授新知、探究学习、巩固新知、作业评价、课堂总结和拓展延伸,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1.兴趣导入 首先,我设计了“欣赏自然景观”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欣赏通过这些图片上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发现自然界中变化万千的颜色,为后面认识色彩色相做好铺垫。看完这些图片,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衣服的色彩,通过身边的例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色彩。 接着,我问同学: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喜欢这些颜色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颜色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色相,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色彩的色相。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色相》。 2.讲授新课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和认知层面自然不

色调及色调区别

色调及色调区分 1. 色 色调指的是色相和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一幅画面中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上色彩越亮,越靠下色彩越暗,越靠左色彩纯度越低,越靠右色彩纯度越高。 如图所示,在鲜艳的纯色中加入白色就会变成明色调,加入灰色则变成浊色调,加入黑色则变成暗色调。 如图所示,根据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组合,又可将明色调分为鲜明、高亮、明亮、清澈;将灰色调分为苍白、灰亮、隐约、浅灰;将暗色调分为阴暗、深暗、黑暗11种色调。

色彩之间在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比例差别决定了色调的倾向,如图所示,突出任何—种明度或纯度因素的色相面积都无疑是强调了与之相联系的色调倾向。 色调的构成应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正各种色彩,使之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2. 色调区分 色调的控制,能更加有效地把握色彩表达的感情色彩。比如“鲜明”和“高光”色调的彩度很高,给人一种强烈而又热情的感觉;“清澈”和“隐约”的亮度和彩度较高,十分柔和;“灰度”“浅灰”以及“阴暗”的亮度和彩度较低,让人觉得低调、理性;“灰暗”和“黑

暗”的亮度非常低,让人觉得深沉凝重等等。 2.1 鲜明的纯色调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如图所示,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 2.2 清新的中明色调 中明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少量白色,提高了明度。如图所示,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 2.3 明净的明色调 明色调属于青色系列,其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如图所示,透明清丽、明净而轻快。

ps通道调色教程

原图 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素材,按 CTRL+J,复制一个图层,然后在图中的红圈那里,把图层的性质改成“滤色”,然后可以在旁边调整透明度,此举的目的是用叠加的方式,无损的增加照片亮度。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再按CTRL+J再加一层。调整完了,用CTRL+E命令,把图层合并,你复制了几次,就合并几次,最后成为一个图层。 2、点一下“通道”,用鼠标右键点蓝色通道,然后复制这个通道,得到蓝色通道副本。

3、对蓝色通道副本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进去后出现画面,缺省值是10,十就十吧,我这个人很随和的,确定后退出。 4、还是刚刚的地方,选择“滤镜”-》“其他”-》“最小值”。缺省值好像是1,那就1吧,确认后退出。

5、下拉“图像”菜单,选择里面的“计算”,在跳出的对话框里,把“混合”模式,改成强光。看下MM 脸上的疙瘩,严重给加黑了。 6、把刚才的步骤再做两次,就是一共计算三次,看看下图右边的红圈,应该有Alpha3的通道。

7、这步有两个步骤,一是点一下下图右下角的小白圈,二是下拉“选择”菜单,选择里面的“反向” 8、刚刚有小插曲,图片太大了,怎么都无法缩小到300K以下,新电脑,整了半天,最后下载一个光影魔术手,把照片降低精度,结果有几张照片很模糊啊,不影响,看明白就好。

9、最关键的,点一下通道上面的,RGB。我很多次经常忘记点这个,结果,图片是蓝色的,呵。 10、这步要做三个事情,一是点一下“图层”,然后点一下右下角那个半白半黑的圆形图标,然后是在跳出的菜单里选择“曲线”。 11、在跳出的曲线栏里,试着拖一下曲线,你马上会发现,往下拉,MM年纪苍老十岁,往上来,小鸟渐渐变凤凰。注意:不要,拉太多,后面还有事情要做。

第一课--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周围都被色彩所包围,每个事物都有属于它的色彩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 课型:综合探索 授课方法:说教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从我们美术的角度出发来看,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大家知不知道怎么来区别一个色彩的明暗程度,一个色彩加 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性格与色彩的关系

色眼识人 当你学习性格色彩时,有三种致命的观念将影响你的学习成果--- 其一: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讨厌被任何分析的框架给束缚; 其二:人性如此复杂,怎可能用四种颜色就把人分析出来,未免太简单了吧; 其三:根本不可能分析出性格,就算分析出来对我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领取你的性格色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二、FPA性格分析系统 发展气质学说: 多血质---热情、活泼 胆汁质---目标、行动 粘液质---冷静、善谋 抑郁质---宽容、柔和 红色优势—让我们与红色一起快乐 阳光心态、积极快乐、激情澎湃 梦想万岁、热情开朗喜欢交友 善于表达、调动气氛、乐在变化 创新意识 新主意、新思想、新事物,还因为他们在变化和创造过程中得到无限的乐趣,由于这个世界是无穷的,所以他们能够一再地经历这种狂喜红色比其他性格更容易去改变,因为他们喜欢。 红色是天生的激励者。 红色的天赋潜能 作为个体 l高度乐观的积极心态。 l喜欢自己,也容易接纳别人。 l 把生命当作值得享受的经验。 l喜欢新鲜、变化和刺激。 l经常开心,追求快乐。 l表现力强,情感丰富而外露。 l天真有童心,富有趣味。 l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l喜欢开玩笑和调侃。 l好奇心强,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l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和欢迎。 沟通特点-听觉型 才思敏捷,善于表达。 喜欢通过肢体上的接触传达亲密情感。

容易与人攀谈。 发生冲突时,能直接表白。 人越多越亢奋。 演讲和舞台表演的高手。 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朋友 真诚主动,热情洋溢。 喜欢交友,善于与陌生人互动。 擅长搞笑,是带来乐趣的伙伴。 容易原谅自己和别人,不记仇。 富有个人魅力。 乐于助人。 有错就认,很快道歉。 喜欢接受别人的肯定和不吝赞美。 对待工作和事业 工作主动,寻找新任务。 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他人参与。 激发团队的热情合作心和进取心,重视团队合作。 令人愉悦的工作伙伴。 打破沉闷工作环境的开心果。 常在紧张气氛下展现幽默与化解冲突的能力。 完成短期目标时,极富爆发力。 信任他人。 善于赞美和鼓励,是天生的激励者。 不喜欢太多的规定束缚,富有创意。 工作以活泼化、丰富化的方式进行。 善于以做秀增添企业形象。 积极,充满干劲。 反应快,闪电般开始。 蓝色优势—让我们一起去统筹 思想深邃独立思考,成熟稳重情感细腻 一诺千金执着坚持,计划周祥注重规则 讲究精确迷恋细节,考虑全面善于分析 蓝色有非常强烈关心他人和希望别人明白他们在做什么的倾向,他们更加倾向于用暗示而不是直白的手法,来表明他们要传达的信息。 “做任何事情首先制定好计划,然后严格地按照计划去执行”,也许这是蓝色做事的原则中仅次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最高座右铭之后的第二准则。蓝色的天赋潜能

ps调色教程

ps调色教程:非常艺术效果 一、打开素材图片,按Ctrl+J键连续复制两层,得到图层1和图层1副本 二、反相操作,发愤混合模式为“颜色”。 三、降低图层的不透明度为60%。 四、通道混合器1:选择红通道,各颜色数据设置为:-50/200/-50/0/0,图层混合模式为变亮。 五、选取颜色1:红色:0/0/0/-85,红色:-80/100/50/0,中性色:-16/-9/-10/0。(选择相对) 六、亮度/对比度1:亮度50,对比度8,蒙板填充黑色,选择白色画笔涂抹人物。 七、亮度/对比度2:亮度2,对比度21,操作完成 朦胧柔和的照片效果 PS图片调色教程 1.打开图片,执行“选择-色彩范围”,用吸管对人物脸部较亮的地方点一下(注意容差),就出来一个选区范围。 2.点击图层面板下的创建调整图层按钮,选择“色阶”,把色阶里的灰色滑块向左移,增加这度;这样就添加了一个色阶调整图层。为什么要用调整图层不直接用命令这个不用笔者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为了方便以后在蒙板上进行修改。

3.按住Ctrl键点击色阶的图层蒙板,载入原来的选区,并进行适当羽化,再添加一个“色阶”调整图层,再把灰色滑块向左移,增加亮度。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不一步把亮度增到最大还要用两步?仔细看,可以发现笔者这步加了羽化,羽化的作用是使其更溶合,这步就是为了使亮度过渡得更好,这样就必免了亮部过度亮后,与暗部不能更好的溶合。 图片清晰处理 1、打开原图按Ctrl + J复制一层,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确定后加上图层蒙版用黑色画笔把人物部分擦出来效果如图1 2、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参数设亮度+4 对比度+26 3、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加上图层蒙版填充黑色,然后用白色画笔在人物脸上高光部位在涂一下, 4、新建一个图层用套索工具把最上面的高光部分勾出来,然后用画笔吸取附近的色彩涂抹, 5、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给人物适当的磨一下皮, 6、按Ctrl + J把磨好皮的图层复制一层,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再加上图层蒙版把人物部分擦出来 7、创建色阶调整图层参数设置0 1.00 234 8、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适当的锐化一下,然后再用加深/减淡工具整体调整下,完成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红色通道调整一下,曲线调整如图1,确定后用黑色画

小学美术《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画中不论是树木、道路、汽车、行人、行人都有一种动感。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不为旧的画理所囿,大胆施彩。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地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副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课本上还选入了几幅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富有动感的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情况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二、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动感画面,是一节知识性内容占主体的课程,重点、难点都是有关“色彩对比”的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色彩知识,比如原色与间色、色彩冷暖的不同感受等;本课之前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的对比》,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对比色有哪些特点等知识。那么,这一节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就是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以此来增进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野兽派”绘画为

Photoshop调色教程:创建暗黄色色调怀旧自行车场景

本例为PS数码后期调色实例教程,作者通过实例讲解了运用PS的色阶功能将一张普通的自行车照片调整成暗黄色怀旧风格的照片,希望通过本PS教程能加强朋友们对色阶功能的运用能力~~ 更多PS数码后期教程:https://www.doczj.com/doc/d09522326.html,/article/special/200803/tiaose_13.html 有色友昨日问我修片和调色的主要方法.欲语,可无从说起。 如何调修,题目太大只能以我的经历来谈对此片面的认识。很多年前因病驻家偶然认识了PS,无师无友只能和各种教程死嗑。从开始着迷种种特效制作而发现使用技能鲜有进步,到后来死背各种计算公式,也算经历了从乱花迷眼而到返璞归真的过程。如果看过我的教程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我都把一种工具从开始用到结束。这也算是我自己的风格吧,当初学习的时候为了巩固和延伸自己的所学,我都是把一种工具用到底,除非遇到此种工具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然绝不换工具,这样开始虽然很难,可坚持下来真的很能提高使用技能,这就是我的修片和调色的主要方法-不在于用什么工具,而在于熟练掌握所需要的工具。 以前发过很多曲线调色的教程,曲线功能强大能替代多种工具但真正使用过程中,很少人会频繁的使用曲线,因为它较难掌握,而色阶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但色阶常用来调整黑、白、灰场,很少用色阶来调色,其实各种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只是用色阶也能调出很不错的颜色,前提是你要更加熟悉的了解它。 玩点新的,这次只用色阶调色。刚看到老马的的《自行车》很适合 先看老马的效果和原图。

首先要建立暗角,先用选区工具选择不需要压暗的区域大羽化后反选,建新色阶调整图层,用色阶压暗四角,如不合适可在蒙板中稍加处理。 这里我用的色阶调整层的混合模式是-亮度这样的模式只改变明度,而不影响饱和度。

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临摹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临摹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试卷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色调的概念

一、色调的分类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通过图示直观的理解色点间关系的分类,如图2。然后再详细地分析不同关系的色调组合在一起的色彩视觉,心里效果。 图2

(1)互补的关系 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如果配合不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处理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大小,或分散形态的方法来调节、缓和过于激烈的效果。 图3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色面积大而且加入辅助色红色,起了主导色调的作用,效果既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图3 (2)对比色关系 色项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阳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

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图4属中明调,正是这种秩序排列形式的应用。 图4 (3)邻近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9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间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图5为蓝紫红调色组,是明色调邻近色对比关系。

图5 (4)同类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45度,或者彼此相隔二三个数位的两色.为同类色关系,属弱对比效果的色组;同类色色相主调十分明确,是极为协调、单纯的色调。图6为蓝绿调色组,组成恬静柔美的效果。 图6 三、色调的象征意义及欣赏 1.鲜明的纯色调(v)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下面我们欣赏几幅纯色调的图片。如图7.

PS调色教程教你调整偏红色照片

PS调色教程:教你调整偏红色照片 刚开始,看到这张照片偏色的厉害,立即就想到了通道混合器,通道运算更复杂的做法。但调整以后,感觉效果并不够满意。也许是自己以前运用较少的缘故吧。也试过中性灰。但终于因为找不到准确的中性灰点,照片效果也很差。

后来,仔细打量这张照片,发现这张照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偏红。于是,决定舍弃这些最近一直感兴趣的纠色方法,从最基本的颜色调整工具----色相/饱和度工具下手。先大幅度降低照片中的红色。这一降低红色,发现效果立刻就出来了 现在,照片最明显的就是洋红色过饱,所以,接着再降低洋红色

现在,照片中的洋红色还是过度饱和,但对饱和度和明度如果进一步调整,就发现左下的门框出现了马赛克。所以,只好打住。洋红色的补色是绿色。既然正面调整洋红不行,那就反过来对绿色采取提高饱和度处理,来间接解决洋红过饱的问题。通过对绿色饱和度和明度的调整,发现颜色进一步正常了

因为衣服中的黄颜色太浓了,绿衣服由此变得不够清新通透。于是,接下来再对黄色颜色进行调整,改变一下它的色相。

当前,照片中的洋红色还是偏重。但利用色相和饱和度调整,空间不大。所以,决定换用色彩平衡工具,再对照片做进一步调整。

到了这一步,颜色基本就正常了。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继续对高光和暗调做进一步的微调。不喜欢麻烦,就基本可以收工了。这是我最后的效果图 贴出来以后,大家给予了较多的肯定。这就说明,有时候,舍弃一些复杂的办法,从最基本的做法调整,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家说,这个过程一直没有用到信息工具来确定含量,也没确定中性灰,方法科学吗?我个人认为,图片给人看的,那么,最高的裁判官,就

如何认识色彩的形成及光与色彩的紧密关系

如何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同时诉诸儿童和成人;即使是婴儿,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色彩明亮的东西。那些总是被他或她所称的"现代"艺术弄得迷惑不解的凡夫俗子,通常也能从中发现色彩的活力与魅力。这个人可能对变形的形状不可理解,但对色彩的运用少有异议,如果作品的色彩确实非常和谐的话。事实上,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我们喜欢某种色彩配合,而拒绝另一种配合。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光:色彩之源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来自太阳的每一道光线是由以不同速度振动的波组成的。在我们心智中产生的色彩感觉是我们的视觉对不同波长作出反应的方式。让一束光线透过一块棱柱形的玻璃,然后让它反射在一张白纸上,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证实上述原理。当光束以不同的角度(根据它们的波长)穿过棱柱时,光束就会折射,然后以不同的色彩反射在白纸上。我们的视觉在称为光谱的窄带上识别这些作为单个色条的颜色。在这个光谱上很容易识别的主要颜色是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科学家用"靛青"一词取代艺术家所称的蓝-紫)。但是,这些颜色逐渐调和在一超时,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附加色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明亮)的可能性。我们能够选择光谱上的所有这些颜色,再用在上一段讲述的相反的过程来调和它们,我们就能再得到白色的光。当艺术家或物理学家用彩色的光线工作时,他们就是在使用"附加色"。当红、蓝和绿色(原附加色)的光束相重叠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当红色与蓝色光相重叠时,会产生洋红色;当红色与绿色光相重叠时,就产生黄色;绿色与蓝色光重叠,就产生青(蓝绿)色。当红、蓝、绿三色光相重叠时,产生的是白光这证明了白色光是由所有颜色的波长共同创造的。电视生产运用了这种附加色的调和过程。现代色彩监视器是由微小的红、蓝和绿三种荧光色构成的。通过525条水平线来显示,它们单独地或在不同的组合中闪亮,从而产生可能有各种颜色的感觉。每一个形象是由交替线条的两次扫描构成的此时线条是偶数组合。平均每秒钟扫描60次。在一定距离之外不可能区分荧光闪烁的线条和色带,眼晴会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产生各种颜色的鲜明形象。一个艺术家熟悉附加色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被用于电视生产、电脑图像、霓虹灯标志、幻灯和多媒体展示、激光效果和舞台布景。在每种情况下,艺术家和工程师都是通过灯光来工作,通过红、蓝、绿三原色光的调和来创造色彩。 负色既然所有的颜色都呈现于一根光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分辨从自然对象上反射出来的单个的颜色呢,任问有额色的物体都有称之为色彩或颜色的物理属性,能够吸收一部分光波,反射另一部分光波,一片绿色的树叶向眼睛呈现出绿色,足因为树叶反射出光束中的绿色光波,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颜色.一个艺术家的颜料具有这种属性,当颜料被运用于一个对象的表面时,就会使它具有同样的性质,艺术家也可以通过染料、着色剂、化学溶剂和汽油(好比运用于雕塑)来选择一个物体的表面颜色。 不管表面的颜色怎样运用或选择,当表面吸收了所有的光波,除了经验过的那些色彩,色彩

色彩基础知识全解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章色彩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