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H-EDPS软件公式计算器支持函数和常量汇编

TH-EDPS软件公式计算器支持函数和常量汇编

TH-EDPS软件公式计算器支持函数和常量汇编
TH-EDPS软件公式计算器支持函数和常量汇编

为了帮助用户正确地进行公式定义,下面列出目前版本可支持的函数和常量:

运算符: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乘方:^

阶乘:!

三角函数:

正弦:sin(real)

余弦:cos(real)

正切:tan(real)

反正弦:arcsin(real)

反余弦:arccos(real)

反正切:arctan(real)

反余切:arcctan(real)

算术函数:

平方根:sqrt(real)

自然对数:ln(real)

对数:log(real)

取整运算:int(real)

取小数:deci(real)

精度运算:preci(real, int)

求余:mod(real 1, real 2)

预定义的变量:

PI = 3.14159265358979323846

exp = 2.71828

ture = 1

false = 0

类型转换:

1)将实数取精度转换成字符串:R2S(real,int)

参数:real:实数

int:整数,精度。-1时全部转换,缺省为-1。

1

28.1.4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28.1.4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第4课时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探究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教师讲解:例如求sin18°,利用计算器的并输入角度值18,得到结果sin18°=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36′,?利用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36′=30.6°,所以也可以利用30.6,?同样得到答案0.591398351.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

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随堂练习 课本第84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 90°的锐角用 ?对于余弦与正切也有相类似的求法.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 做课本第85页习题 28.1复习巩固第4题,第5题. 双基与中考 (本练习除了作为本课时的课外作业之外,余下的部分作为下一课时(习题课)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课内、课外作业的份量) 一、选择题. 1.如图1,Rt △ ABC 中,∠C=90°,D 为BC 上一点,∠DAC=30°,BD=2, AC?的长是( ). A ..3 D .3 2 C A D B A (1) (2) (3)

卡西欧计算器fx-991CN X科学函数计算器(六)

卡西欧计算器fx-991CN X科学函数计算器(六) 矩阵是高等代数中常用的工具,在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运用,学习对高中理科生以及大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卡西欧fx-991CN X是卡西欧第三代新型函数计算器,具备矩阵、计算、复数、统计、表格、方程/函数、向量等10种计算模式,能支持4×4矩阵计算,能够复制以及编辑矩阵变量。 一、基本操作 在卡西欧fx-991CN X科学函数计算器矩阵模式中,可以设置矩阵变量(MatA、MatB、MatC、MatD),指定、编辑变量以及矩阵元素,复制矩阵,并进行矩阵运算。 1.设置矩阵变量 进入矩阵模式后,选择1(MatA),根据需求设置矩阵的行与列。同理可设置MatB、MatC、MatD三个矩阵。

2.指定并编辑矩阵的变量数据 1)按OPTN+1(定义矩阵),然后在显示的菜单中,选择要向其指定数据的矩阵变量。 2)在出现的对话框上,使用一个数字按钮指定行数。 3)在出现的下一个对话框上,使用一个数字按钮指定行数。 4)使用显示的矩阵编辑器输入矩阵的元素。 3.编辑矩阵变量的元素 1)按OPTN+2(编辑矩阵),然后在显示的菜单中,选择要编辑的矩阵变量。 2)使用显示的矩阵编辑器编辑矩阵的元素。 4.矩阵答案存储器 无论何时,只要在矩阵模式中执行的计算结果为矩阵,MatAns屏幕都将显示该结果。该结果还会指定给名为“MatAns”的变量。 5.复制矩阵变量或(MatAns)的内容 1)使用矩阵编辑器显示要复制的矩阵。

2)按STO ,然后执行以下键操作之一,以指定复制目标:(-)(MatA )、“。,,,”(MatB )、x 1 -(MatC )或sin (MatD )。 二、矩阵计算示例 已知MatA=??????1112,MatB=??????--2112,MatC=??? ???--111001,请确认MatA 的平方和立方(MatA 2、MatA 3)。在计算器键盘上按下AC+MatA+2x 按键,然后确认得出结果? ?????2335;按下AC+MatA+SHIFT+2x +(3x ),确认得出答案? ? ? ???58813。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x 进行输入,需要使用2x 指定平方,并使用SHIFT+2x +(3x )指定立方。

中考数学-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中考数学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探究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教师讲解:例如求sin18°,利用计算器的18,得到结果sin18°=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36′,?利用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36′=30.6°,所以也可以利用30.6,?同样得到答案0.591398351.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 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随堂练习 课本第84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 已知角度求正弦值用90°的锐角用 ?对于余弦与正切也有相类似的求法.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 做课本第85页习题28.1复习巩固第4题,第5题. 双基与中考 (本练习除了作为本课时的课外作业之外,余下的部分作为下一课时(习题课)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课内、课外作业的份量) 一、选择题. 1.如图1,Rt △ABC 中,∠C=90°,D 为BC 上一点,∠DAC=30°,BD=2,则AC?的长是( ). A B . C .3 D .3 2

图形计算器在函数中的应用

图形计算器在函数中的应用 遂宁中学周剑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它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学习函数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形结合.图形计算器具有计算、作图、统计等多种功能,同时它的便携性、专用性、交互性以及网络化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直观、自主、多元的学习环境.在函数教学中恰当应用图形计算器,有助于展示知识形成,突破教学难点,渗透思想方法,促进理性思维.下面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说明CASIO图形计算器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需 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其图形的特性 教材的编写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函数知识的编写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在传统教学中限于技术手段,往往不能很好地呈现函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函数知识的内涵,挖掘函数知识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领悟数学的本质,虽然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对函数知识的认识往往是一知半解、残缺不全.现在利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手段,由“静”到“动”,“微观”到“宏观”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案例1 幂函数 传统的幂函数教学是有局限性的,受教材所限,或者是教学手段的不足,教 师在组织幂函数的学习时,往往只研究5个具体的函数: 1 (),1,2,3,,1 2 f x xαα ==-1。关注这5个极具代表性的幂函数,是笔者多年来一贯坚持的,之前由于缺乏信息技术手段,只能是采取“灌输”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3 () f x x =的图 象,启发他们探究函数 7 3 () f x x =的图象以及性质,强制性的“输入”类比的思 想,学生略有所悟,其实是怀疑的,但是由于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依赖教师的情绪”,最终“将信将疑”变成“无庸质疑”,尽管目的达到了,但是缺乏学生自己的“身临其境”。有了图形计算器,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定数量的幂函数(不

1.3《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1. 本章前两节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sinα、cosα、tanα值的具体意义,并了解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2. 学生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平方运算,对计算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任务分析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当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给出的角不是特殊角,那么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为此,本节学习用计算器计算sinα、cosα、tanα的值,以及在已知三角函数值时求相应的角度.掌握了用科学计算器求角度,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意义,对于理解sinα、cosα、tanα的值∠α之间函数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起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 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具体的实例,形成三角形的边角的函数关系,并通过运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边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感悟计算器的计算功能和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探索新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外探究.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课题.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三边的关系: 222a c b =+,两锐角的关系: ∠A+∠B=90°. 边与角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 c a B A ==cos sin ,c b B A ==sin cos ,b a A =tan ,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引入问题: 1、你知道sin16°等于多少吗? 1sin A ?4 A =∠=2、已知则

诺机械之工程公式计算器公式语法和函数介绍

机械计算器公式语法和函数介绍 诺机械CAD软件发布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其智能的辅助设计系统中首创了工程公式计算器和系列化零件设计系统,其中表达式中可使用基于具有C++语法的公式,支持一行或者任意多行表达式顺序运算、完成赋值运算、具有可以完成复杂逻辑的if else 条件判断、for to、next的循环语句,label 标记,gosub、goto、end、return 等跳转、返回语句。 如下图从Windows的开始菜单中选择“工程公式计算器”启动软件。

显示、公式内容显示、用户变量赋值区、计算结果显示区共六个区块。

操作菜单区是显示在左上角的操作工具栏,可以进行公示的计算、函数的辅助录入、存盘、切换公式库、查找公式库等功能,如下图。 工程公式计算器中内置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公式,可以方便的完成计算,结果按照计算过工程公式计算器还可以直接在公式显示区域输入公式,点顶部按钮进行计算,直接接着点进行计算。

公式计算器支持函数和常量 为了帮助用户正确地使用这些功能,下面列出目前版本可支持的函数和常量: 一、算术运算 1.运算符 1)左右括号:() 2)加、减、乘、除:+、-、*、/ 3)乘方:^ 4)阶乘:! ,例:4! 返回24 5)针对整数求余 % 2.常数 1)圆周率:PI=3.14159265359…… 2)e:exp=2.71828 3.函数 1)算数函数: (1)sqrt 求平方根:sqrt(double) (2)ln 以e为底的对数:ln(double) (3)log 对数运算:log(double) (4)int 取整:int(double),例:int(10.05) 返回10 (5)deci 取小数:deci(double) , deci(10.05) 返回0.05 (6)preci 截取精度:preci(double,int) ,例:prec(10.05, 1) 返回10.1 (7)mod 针对实数取余:mod(double, double),例:mod(100, 30) 返回10 (8)abs 求绝对值:abs(double) (9)exp 求e的x次方:exp(double) ,如 exp(2)=7.38906 (10)logn 以N为底的对数:logn(double, double),如 logn(3,2)=1.58496 2)三角函数: (1)正弦函数:sin(double)、余弦函数:cos(double),单位角度,任意实数。 (2)正切函数:tan(double):单位角度,任意实数,但不能为90 的倍数。 (3)反正弦:asin (double) 、反余弦:acos (double),任意实数,1>=数值>=-1。 (4)反正切:atan (double)、反余切:arcctan (double),任意实数。

Windows下自带的计算器使用指导

Windows下自带的计算器用的也挺多了,但是基本上都是做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坦白讲,之前我甚至连CE和C两个键的区别都搞不太清楚,更不要说那些MR/MS/M+/M-/MC了。带着学习的心情,我打开了Windows 7下的计算器极其帮助,当然还有baidu/google。想不到,从此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是如此的强大,尤其对于一个程序员,更是相当的上手,不善加利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下面大概介绍一下其功能与用法。 一、标准计算器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模式,加减乘除,开方倒数,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我觉得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CE/C:CE表示Clear Error,是指你清楚你当前的错误输入;而C表示Clear, 是指清楚整个计算。比如你输入1+2之后,按CE会清除第二个参数2,你 可以继续输入其他数和第一个参数1相加。而C则整个的删除1+2这个计 算,你需要重新开始一个计算。 2.MC/MR/MS/M+/M-:M表示Memory,是指一个中间数据缓存器, MC=Memory Clear, MR=Memory Read, MS=Memory Save, M+=Memory Add, M-=Memory Minus,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演示:(7-2) * (8-2)= 先输入7,按MS保存,输入2,按M-与缓存器中的7相减,此时缓存器 中的值为5;然后计算8-2,得出结果为6,输入*相乘,按MR读出之前保 存的数5,按=得出结果30,算完后按MC清除缓存器。 3.% :几番尝试,我还是不怎么理解这个操作的意义何在,其规则是将前两 个操作数相乘并取其百分值,而与操作符没有任何关系,如下:

28.1.3锐角三角函数:运用计算器.doc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熟识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使用. 2.会熟练运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来求角. 过程与方法: 自己熟悉计算器,在老师的指导下求一般锐角三角函数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 2.难点: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在教学中应作为难点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 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 【活动一】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利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这个教师可完全放手学生去完成,教师只需巡回指导) sin37°24′;sin37°23′;cos21°28′;cos38°12′; tan52°;tan36°20′;tan75°17′; 【活动二】熟练掌握用科学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例如:sinA=0.9816,∠A=; cosA=0.8607,∠A=; tanA=0.1890,∠A=; tanA=56.78,∠A=。 【活动三】知识提高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42°31′ (2)cos33°18′24″ (3)tan55°10′ 2.根据所给条件求锐角α. (1)已知s inα=0.4771,求α.(精确到1″) (2)已知cosα=0.8451,求α.(精确到1″) (3)已知tanα=1.4106,求α.(精确到1″) 3.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ACB=108°,腰AC=10m,求底边AB的长及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边长精确到1cm) 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 本节课应掌握:已知角度求正弦值用sin键;已知正弦值求小于90°的锐角用2ndf sin键,对于余弦与正切也有相类似的求法. 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 (一)巩固练习:课本68页练习 (二)提高、拓展练习:分层作业 五、教学后记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探究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教师讲解:例如求sin1818,得到结果sin18°=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36′,?利用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36′=30.6°,所以也可以利用30.6,?同样得到答案0.591398351.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

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随堂练习课本第84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 已知角度求正弦值用已知正弦值求小于90°的锐角用 ?对于余弦与正切也有相类似的求法.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 做课本第85页习题28.1复习巩固第4题,第5题. 双基与中考 (本练习除了作为本课时的课外作业之外,余下的部分作为下一课时(习题课)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课内、课外作业的份量) 一、选择题. 1.如图1,Rt△ABC中,∠C=90°,D为BC上一点,∠DAC=30°,BD=2, AC?的长是().

利用图形计算器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

利用图形计算器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 问题1 画出函数f (x )=31x 3+21x 2-2x -1,并指出它的单调区间. [操作步骤] (1)按p 键,进入主菜单.按数字键5,进入“图形函数”窗口. (2)如图1.1-18,输入表达式,完成后按l 键. 图1.1-18 图1.1-19 (3)按L ,e (V-Window ),再按q 键(初始窗),把窗口进行如图1.1-19所示的设置.按d 键退出设置,回到图1.1-18“图形窗口”窗口. (4)按u (绘图),如图1.1-20,绘制图象. 图1.1-20 图1.1-21 (5)按q (Trace ,跟踪),如图1.1-21,拨动光标控制盘上的箭头,按l 键会保留该点显示坐标.可见,这个函数有3个单调区间,其中单调增区间有两个,它们分别是(-∞,-2)、(1,+∞);单调减区间有一个,是[-2,1]. [探究与发现] 1.从数量关系上感受函数的单调性. 我们不仅可以从图象这个角度观察函数的增加与减少的情况,还可以从数量关系上感受它的这一性质. (1)按p ,进入主菜单.按数字键7(表格),如图1.1-22,进入“表格函数”窗口. (2)按u (表),如图1.1-23,显示表格. 图1.1-22 图1.1-23 (3)按q (公式),回到图1.1-22“表格函数”窗口. (4)按y (设定),显示“表格设定”窗口.如图1.1-24,设置起始值,终值以及

步长(间隔),每次设置后按l键确认.最后按l键,又回到图1.1-22窗口. 图1.1-24 图1.1-25 (5)按u(表),如图1.1-25,显示表格. (6)不断拨动光标控制盘上向下的箭头,观察函数值符号的变化的情况,感受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增加,函数值大小变化的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刻画了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增加,函数值增加还是减少的情况. 2.同时从图象上以及从数量关系上感受函数的单调性. (7)按L,p(SETUP).显示设置窗口. (8)拨动光标控制盘上向下的箭头到“Dual Screen”处,如图1.1-26,按q(表+图).按l键,推出设置,回到图1.1-22“表格函数”窗口. 图1.1-26 图1.1-27 (9)按u(表),如图1.1-27,显示表格. (10)按y(连续图),如图1.1-28,在左边窗口显示图象,右边窗口显示表格.(11)按i键.如图1.1-29,按w键(图链接),可以把左边的图象与右边的表格 关联起来. (12)如图1.1-30,拨动光标控制盘上向下的箭头,不仅可以看到数值的变化,同 时可以看到对应的图象上的点的位置,不仅可以感受数值的变换,还可以观察到图形 上升还是下降的状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体验函数单调性这一重要性质. 图1.1-28 图1.1-29 图1.1-30 图1.1-31

卡西欧计算器fCN科学函数计算器

卡西欧计算器f C N科学函 数计算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卡西欧计算器fx-991CN X科学函数计算器(六) 矩阵是高等代数中常用的工具,在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运用,学习对高中理科生以及大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卡西欧fx-991CN X是卡西欧第三代新型函数计算器,具备矩阵、计算、复数、统计、表格、方程/函数、向量等10种计算模式,能支持4×4矩阵计算,能够复制以及编辑矩阵变量。 一、基本操作 在卡西欧fx-991CN X科学函数计算器矩阵模式中,可以设置矩阵变量(MatA、MatB、MatC、MatD),指定、编辑变量以及矩阵元素,复制矩阵,并进行矩阵运算。 1.设置矩阵变量 进入矩阵模式后,选择1(MatA),根据需求设置矩阵的行与列。同理可设置MatB、MatC、MatD三个矩阵。 2.指定并编辑矩阵的变量数据 1)按OPTN+1(定义矩阵),然后在显示的菜单中,选择要向其指定数据的矩阵变量。 2)在出现的对话框上,使用一个数字按钮指定行数。 3)在出现的下一个对话框上,使用一个数字按钮指定行数。 4)使用显示的矩阵编辑器输入矩阵的元素。 3.编辑矩阵变量的元素

1)按OPTN+2(编辑矩阵),然后在显示的菜单中,选择要编辑的矩阵变量。 2)使用显示的矩阵编辑器编辑矩阵的元素。 4.矩阵答案存储器 无论何时,只要在矩阵模式中执行的计算结果为矩阵,MatAns 屏幕都将显示该结果。该结果还会指定给名为“MatAns ”的变量。 5.复制矩阵变量或(MatAns )的内容 1)使用矩阵编辑器显示要复制的矩阵。 2)按STO ,然后执行以下键操作之一,以指定复制目标:(-)(MatA )、“。,,,”(MatB )、x 1 -(MatC )或sin (MatD )。 二、矩阵计算示例 已知MatA=??????1112,MatB=??????--2112,MatC=?? ????--111001,请确认MatA 的平方和立方(MatA 2、MatA 3)。在计算器键盘上按下AC+MatA+2x 按键,然后确认得出结果?? ????2335;按下AC+MatA+SHIFT+2x +(3x ),确认得出答案?? ????58813。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x 进行输入,需要使用2x 指定平方,并使用SHIFT+2x +(3x )指定立方。

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

九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集体备课批注栏 一、课题: 3 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2) 二、学习目标: 1.经历用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 函数的意义. 2.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 1.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难点 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课堂导学过程设计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25°19′(2) cos27°(3)tan49°(4)tan41°52′39″ 2.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5°的山坡300m,再爬30°的山 坡100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01m) 3.已知tanA=56.78,求锐角A. 探究案 二、导学释疑 探究一:为了交通安全,某市政府要修建20m高的天桥,为了方便行 人推车过天桥,需在天桥两端修建40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 是多少?

探究二: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课本P20页) 探究三:做一做 如图,有一工件上有一V形槽,测得其上 口宽10mm,深19.2mm,求V形角(∠ACB) 的大小。(精确到1o)(tan27.5o=0.5208) 训练案 三、巩固提升 1.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θ的大小: (1)tanθ=2.9888; (2)sinθ=0.3957; (3)cosθ=0.7850; (4)cosθ=0.2 (5)tanθ=3; (6) sinθ= 2 3 2.Rt△ABC中,若sinA=4 5 ,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走进中考 计算:(1)tan230°+2sin60°+tan45°-tan60°+cos230°; (2)cos60°-sin245°+3 4 tan230°+cos230°-sin30°. 六、布置作业 课本P22习题1.5第2、3.题反思

利用计算器解三角函数值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四——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28.1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数学思考 体会角度与比值之间对应关系,深化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解决问题 借助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以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锐角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求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重难点、关键 重点: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体会锐角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关键: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表 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方略】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求解,教师诱导. 【设计意图】 复习特殊三角函数值,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

=0.309016994. 又如求tan30°36′,? 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因为30°36 ′=30.6°,所以也可以利用30.6,?同样得到答案 0.591398351. (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 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 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 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 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活动方略】 先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再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三、反馈练习 课本练习1、2题. 补充练习: 1.求tan25°42°的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 2.观察下列各式:(1)sin59°>sin28°;(2)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课题: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和锐角度数

课题: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和锐角度数 【学习目标】 掌握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以及已知一个锐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的方法. 【学习重点】 运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锐角. 【学习难点】 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直角三角形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计算:cos30°·sin30°= 3 4,tan60°=3,cos 245°+tan30°·sin60°=1. 2.当锐角A是30°,45°,60°时,可以求出这些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当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值时,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67,思考: 1.锐角是整数度的怎么按键? 2.锐角是度、分形式怎么办? 3.锐角是度、分、秒形式怎么办? 【合作探究】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函数值. (1)sin52°36′=0.7944;(2)sin27°36′53″=0.4635;(3)cos43°57′19″=0.7199;(4)tan6 0°24′36″=1.7610. 知识模块二利用计算器求锐角度数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68,思考: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时,怎样按键? 【合作探究】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1)sin A=0.3333;(2)cos A=0.6252;(3)tan A=3.7416. 解:(1)∠A≈19.4692°;(2)∠A≈51.30°;(3)∠A≈75°2′12″. 知识模块三实际应用 【自主探究】 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国旗20m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为42°,若双眼离地面1.6m,试求出旗杆AB的高度.(精确到0.01m) 解:过D作DC⊥AB于C,DC=EB=20(m).∵tan∠ADC=AC DC,∴AC=DC·tan∠ ADC=20×tan42°≈18(m),∴AB=AC+CB=18+1.6=19.6(m).即旗杆AB的高度为19.6m. 【合作探究】 如图所示,一名患者体内某器官后面有一肿瘤,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疗效,并且防止伤害器官,射线必须从侧面照射肿瘤,已知肿瘤在皮下6.3cm的A处 ,射线从肿瘤右侧9.8cm的B处进入身体,求∠CBA的度数. 解:在Rt△ABC中,AC=6.3cm,BC=9.8cm,∴tan∠CBA=AC BC= 6.3 9.8≈0.6429,∴∠ CBA=32°44′13″.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 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CASIO编程函数计算器的使用

CASIO编程函数计算器的使用 1常用键的功能 ,用于程序输入、修改或清除。 RUN状态,用于程序运行。 )键联用,可输入以红色标于键盘上的一个字母。 ○3按SPACE键,可输入一个空格。 FILE 文件键:用于输入、修正文件名称。 1~9)键联用,用于固定小数的位数。 例如:1.25×105 =125000,操作 :用于退出或确认输入内容。 键,输入字符或数据后,按键。 ○1键,可进行度、分、秒输入。 ○2 ○3键,用于把十进制数值化为六十进制数值。 2 (1)开机键、关机键 按0” 器上的数字全部消失,即关机。现在大多数计算器在开机后6-7分钟内不使用,就自 动切断电源,当需要继续工作时,按 (2)数字键 1)普通显示 正负号。 2)科学显示 3)溢出()显示当显示E时,有三种原因:○1当输入值、计算中间值或最后结果值超出了计算器的容量(小于-O.OO…1×10-99或大于99×1099):○2操作有误.○3输入计算器没有的功能. 4)全清除键 ,则将计算器中的数字和过程全部清除掉,而按输入清除键 (也叫改正键),则只将刚输入的数字清除掉可继续输入正确的数字。

5)贮存键 3.第二功能转换键和代数运算 (1)或 此键多为橘红色.函数计算器的每一个键一般均有两个功能(或三个功能),键面上的黑字或白字是它的第一个功能,键面下的橘红色是它的第二功能:直接按某一个键,显示它的第一功能,若先按第二功能转换键再按该键,则显示它的第二个功能. (2) 规则之外,还执行代数运算规则,即先运算代数,后四则运算。 4.计算状态选择和DEG制角度的两种显示 (1)角度的三种单位制 1)DEG制即度、分、秒制,即一个圆直角=360°1°=60′1′=60″制 2)RAD制即弧度制也叫半径角,它是一个圆直角=2π弧度。1弧度=180°/π=57.29578°=3437.75′=206264 .8″。 3)GRAD制即400g制。它是一个圆直角=400g、1g=100c、1c=100cc (2) 在功能较多的计算器上,为了适应不同的计算状态,而设置了计算状态选择键,也叫计算模式(或方式)选择键。 1)DEG制计算状态即角度采用DEG单位制的计算状态,开机后,按DEG,此时显示DEG(或D),才可以进行DEG单位制的角度计算,一般很少 用到其它两种单位制。在一般情况下,均使用DEG制,这一点在开机时要首先 检查,避免用错了角度的不同单位制。从为一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RUN(或COMP)计算状态即一般计算状态。开机后,按RUN(或 COMP D),即可进行一般计算。 3)SD(或STA T)计算状态即统计计算状态.开机后, SD(或STA TA或∑),这时才能进入统计计算,如计算平均值、中误差m(标 准差σ)等。 5.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 (1) 它们分别是正弦键、余弦键及正切键。在计算三角函数时一般是先输入角度值,后按其函数键,即可得到该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在后期的计算器中大部分是先按函数键,再输入角度值,得到其函数值。 (2) 反三角函数均为三角函数的第二功能键,计算时要注意,先按第二功能键,再按三角函数键,即为其函数。 和代数运算一样,正算(求三角函数值)有惟一的结果,而反算(求反三角函数值),只能得到+90°~-90°间的主值。 若反三角函数所得不是整数角度时,则需要将所显示的10进们角度值换算成为60进位制。 总之,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三点: 1)首先选定DEG状态; 2)注意10进位和60进位的换算及显示方法; 3)求三角函数值(正算)有惟一的结果,求反三角函数值(反算)则只能得到+90°~-90°间的主值。

1.3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备课时间:9.5 上课时间:9.5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1.3 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 2.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索——引导. 教具准备 一台学生用计算器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演示: [问题]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米,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生]在Rt △ABC 中,∠α=16°,AB =200米,需求出BC . 根据正弦的定义,sin16°=200 BC AB BC , ∴BC =AB sin16°=200sin16°(米). [师]200sin16°米中的“sin16°”是多少呢?我们知道,三角函数中,当角的大小确定时,三角函数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随着角度的确定而确定. 对于特殊角30°、45°、60°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和含这些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而对于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需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求出这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 Ⅱ.讲授新课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师]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例如sin16°,cos42°,tan85°和sin72°38′25″的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多媒体演示)

中小学生常用科学函数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生常用科学函数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取下和装上计算器保护壳 ?在开始之前 (1) 如图所示握住保护壳并将机体从保护壳抽出。 ?结束后 (2) 如图所示握住保护壳并将机体从保护壳抽出。 ?机体上键盘的一端必须先推入保护壳。切勿将显示屏的一端先推入保护壳。 使用注意事项 ?在首次使用本计算器前务请按 5 键。 ?即使操作正常﹐MODEx。115MS/MODEx。570MS/MODEx。991MS 型计算器也必须至少每3 年更换一次电池。而MODEx。95MS/MODEx。100MS型计算器则须每2 年更换一次电池。 电量耗尽的电池会泄漏液体﹐使计算器造成损坏及出现故障。因此切勿将电量耗尽的电池留放在计算器内。 ?本机所附带的电池在出厂后的搬运﹑保管过程中会有轻微的电源消耗。因此﹐其寿命可能会比正常的电池寿命要短。 ?如果电池的电力过低﹐记忆器的内容将会发生错误或完全消失。因此﹐对于所有重要的数据﹐请务必另作记录。 ?避免在温度极端的环境中使用及保管计算器。低温会使显示画面的反应变得缓慢迟钝或完全无法显示﹐同时亦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应避免让计算器受到太阳的直接照射﹐亦不要将其放置在诸如窗边﹐取暖器的附近等任何会产生高温的地方。高温会使本机机壳褪色或变形及会损坏内部电路。 ?避免在湿度高及多灰尘的地方使用及存放本机。注意切勿将计算器放置在容易触水受潮的地方或高湿度及多灰尘的环境中。因如此会损坏本机的内部电路。 目录 取下和装上计算器保护壳 (1) 安全注意事项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双行显示屏 (7) 使用前的准备 (7) k模式 (7) k输入限度 (8) k输入时的错误订正 (9) k重现功能 (9) k错误指示器 (9) k多语句 (10) k指数显示格式 (10) k小数点及分隔符 (11) k计算器的初始化 (11) 基本计算 (12)

初中信息技术: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互助学习 四、教学素材准备: excel电子表格版的学生成绩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刘老师是位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这28年当中,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学生、校领导、家长的好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步入无纸化办公,面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刘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老了.如今刘老师要分析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面对excel电子表格,她向以往填纸制表格一样,用计算器逐个计算,然后再填入表格中,用时大概两个小时。对于这项工作,如果你会操作电子表格,只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解决。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种能力吗?愿意帮刘老师的大忙吗? (2)、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 (3)、通过观察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与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