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 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

体裁。著作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 ??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三、一词多义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

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多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揣测语气副词) 7、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

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

8、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

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 ,表顺接

盛以锦囊用,介词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跟,介词 与尔三矢 给,动词 四、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雠”同 “仇”,仇敌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泣下沾襟 2、形容词作动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3、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 4、名词作状语 (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 3)一夫夜呼 夜: :在夜里

( 4) .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5、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 :成功的消息 6、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 兴盛;亡:使 灭亡

(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3)至于 使……断 六: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 “……者,……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2) “……也”式

A 、梁,吾仇也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3)无标志式

燕王,吾所立 2、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倒装句

(1)定语后置 其意气之盛 (2)介词结构后置

A 、 盛以锦囊

B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 、 而告以成功

D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E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省略句

A 、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 、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C 、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D 、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E 、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庙

5、 .固定句式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 啊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难道 吗 6、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 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

函:用木匣子装 约:订立盟约 本:探求、考察 原:推究 :掉下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七、课文简析

(一)论证方法

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二)语言特色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 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八、解题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意思是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这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即全文

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1)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

(2)第二段叙述庄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3)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五代史伶官传序考点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 10,单选1;2007. 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 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古今异义词: 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重点词组: 无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前:向前 仓皇东出东:向东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特殊句式: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分析

五代史伶 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义儿传》,《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 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道理;了解文章是如何利用对比来说理以及如何用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二、教学重点: 1、归纳“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 2、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三、教学难点: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简目:1、导语2、欧阳修简介3、时代背景介绍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6、7、8结合考点对课文的讲解9、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 1、导语:大家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板书)(识记本文是是史论) 2、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3、时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 5、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解释: 原:推究与:给牢:祭祀用的牲畜方:当……时系:捆绑以组:用绳索函:用木匣装着抑:或自:由于举:全忽微:细微小事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6、第一段讲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简析题: A、此段中包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B、从这里可推论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法,例证法) C、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庄宗先得天下后失天下的 历史事实) D、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分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着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全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 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 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欤: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

《伶官传序》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名词动用推其根本 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4.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6.负而前驱前:在前边 7.仓皇东出东:向东 8.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9.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三)使动 10.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盛 11.逸豫可以亡身亡:使……灭亡 (四)形容词作动词 1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而告以成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8)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9)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10)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11)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12)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13)(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1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翻译语句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愿望。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四、通假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五、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精修订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着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全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 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作乱的人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人的所作所为推究……的原因 ……的原因 把箭 归附给 一定你的官员 羊、猪各一背着胜利 正捆绑绳子用匣子装 仇敌在夜里 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

多么推究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患辛劳使……兴盛安逸享乐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全没有谁 被从被溺爱的东西哉? 【知识点】 通假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⒈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⒉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名词作状语 ⒈负而前驱前:向前 ⒉仓皇东出东:向东 ⒊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⒋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⒈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⒉泣下沾襟泣:泪水 使动用法

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形容词作动词 ⒈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数词活用作名词 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4] 古今异义 ⒈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5] (今义)最初的;本来 4.系燕父子以组组:(古义)丝带,这里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 重点实词 ⒈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⒉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⒊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⒋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 ⒌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⒈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⒉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文言句式 ⒈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⒉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伶官传序 一、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三、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伶官传序》是欧阳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四、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五、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之)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G、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B C E 被动句:D E 判断句:A G 省略句:B F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点 重点实词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3. 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4.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莫:没有谁 5.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2.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3.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名词作状语

1. 负而前驱前:向前 2. 仓皇东出东:向东 3.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4.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3)动词作名词 1. 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 2. 泣下沾襟泣:泪水 4)使动用法 1.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2.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5)形容词作动词

1.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乱:作乱 6)形容词作名词 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 古今异义 1. 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 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 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理事务

最新伶官传序-优秀优秀教案

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 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并且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他的作品主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 三、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ái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解释词句。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文言基础整理〗 一、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 2、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 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 4、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事] 二、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名作动]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订立盟约,名作动] 3、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名作动]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名作动]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名作状]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名作状] 7、仓皇东.出 [向东,名作状] 8、而告以成功 .. [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 10、祸患常积于忽微 ..多困于所溺 [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而智勇 词作名词]

三、一词多义 1、负 (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辜负]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 [背弃]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使……承担] (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 [倚仗] (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覆盖] 2、告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 [告知]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禀告] 3、顾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面面相觑] (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回头]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顾惜] (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 [顾及]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但是]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4、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归附,归依]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归往,奔向]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归向、归属] (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聚,汇聚] (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归还]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使……回去] (7)后五年,吾妻来归(《项》) [旧称女子出嫁]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八 t F ,、八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动词作名词 1.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乱:作乱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 , 相当于 “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官 名 今义:动词 ,投身到(事业中去 ) 3. 虽曰天命 ,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指政治上的得 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 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 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六、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兴国:使国家兴盛亡身:使自身灭亡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莫:没有谁及:等到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为:被 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独:仅仅,只是 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英勇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姓名班级 一、文学常识 <<伶官传序》作者,字,号、,北宋著名的、,著有,并编写两部史书,《》、《》本文选自。 二、古今意义字 1、岂非人事哉()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负而前驱()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其意气之盛() 6、及其衰也() 三、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 4、仓皇东出() 5、抑本其成败之际()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7、祸患常积于忽微()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不知所归() 6、抑本其成败之际() 7、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8、此三者,吾遗恨也() 9、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五、一词多义: 1.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

④若水之归下也( )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2.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 3.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 )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而告以成功() 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祸患常积于忽微() 七背诵默写 1、盛衰之理,,。 2、满招损,。 3、,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八、翻译 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其后用兵,则遣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先王,而告以成功。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也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最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三、一词多义 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具告以事告诉 告之于帝禀告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