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教学提纲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精品文档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讲解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1]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伶官传序》赏析

《伶官传序》赏析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 全文的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写史"方面,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个仓皇出逃,土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也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 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谓壮哉"在赞叹中含有轻蔑;"何其衰也",在惋惜中蕴含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岂……欤""抑……欤"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壮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释: 理:道理。 岂:难道。 原:推究,探究。 以:把。 立:即位。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前:在前。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函:用木匣装。

仓皇:匆忙的样子。 及:等到。 抑:还是。 兴:使……兴旺。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迹:迹象。 莫:没有一个人。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伶官传序翻译: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上天的旨意,难道没有人为的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他的儿子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王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都背叛晋而归附梁。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现在给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了你父亲报仇的愿望!”庄宗领了箭,把它们藏在太庙里。后来他出兵打仗,就派遣部属用一副猪羊到太庙祭告,取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再把箭送回到太庙去。 正当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帝及其部将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灵前,禀告成功时,庄宗意骄气盛,可说是雄壮极了!到后来仇 人已消灭了,天下已经平定,这时一个人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出,还没有看到叛贼,士兵就溃散了,庄宗和臣下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儿去才好,以至对天盟誓剪断头发,泪水沾湿了衣襟,这是多么衰败凄惨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探求它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豪杰都不能跟他争雄;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却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由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

《伶官传序》赏析

《伶官传序》赏析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 全文的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写史"方面,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个仓皇出逃,土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也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 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谓壮哉"在赞叹中含有轻蔑;"何其衰也",在惋惜中蕴含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岂……欤""抑……欤"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作文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

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

伶官传序知识点知识讲解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重点实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3.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莫:没有谁 5.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前:向前 2.仓皇东出东:向东

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3)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2.泣下沾襟泣:泪水 4)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5)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6)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