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是两个高峰期。小儿腹泻应及时护理治疗,注意了解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 腹泻的护理 1.1. 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1.2. 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1.3. 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 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 体液不足的护理 2.1. 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呕 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2. 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2.2.1. 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1/kg、中度脱水80~100m1/kg喂服,于4~6h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每1~2min喂5ml(约l 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min再喂,每2~3min喂5ml.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 液。 2.2.2.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 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上

20例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20例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5-21T09:27:00.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穆文芹[导读] 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 穆文芹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22002)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71-02 【摘要】目的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腹泻患儿20例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护理。结果20例患儿平均住院六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腹泻实施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全方位护理是必要的。【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腹泻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8岁,每日腹泻6-30次不等,呈蛋花样或黄色粪质,量约50-300ml,其中有5住院时即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脐周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 2 护理 2.1调整饮食[1]: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暂不添加辅食,应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对少数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2]。 2.2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是适用于严重脱水其目的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需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轻度腹泻的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口服补液盐,脱水纠正后可将补液盐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的成分、容量、滴注持续时间。 2.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4小时入量包括静脉输液量,口服液体量及食物中含水量;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丢失的水分和不显性失水。计算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腹泻患儿液体疗法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大便及呕吐物的次数、性质以及量,以准确估计失水情况。 2.5发热的护理:腹泻起病急,基本无潜伏期,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7.5~39℃,一般持续1~4天。根据情况每四小时测体温,患儿应多休息,病房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低热者嘱其多饮用糖盐水,衣被不宜太紧;多汗时擦干汗液,及时更衣,防治受凉,并做好口腔护理;对高热者给予温水擦洗、头部冰敷等措施。有热惊厥史者,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高,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烦躁者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2.6皮肤护理注意及时更换清洁、柔软的尿布,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拭干并吸干涂油。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溃疡局部可增加暴露或灯泡照射,以促进愈合;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2.7心理护理:患儿精神差、烦躁、苦恼不安,表达能力差,每天腹泻数次甚至数十次,患儿体重明显减轻,患儿痛苦,家长心情焦虑,恐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亲切的话语、娴熟的技术、细心的护理,真诚的态度赢得家长的配合。 2.8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及相关的治疗措施;做好护理指导及预防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强调少量多次饮用。适当给患儿增加户外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腹部注意保暖,避免过热或受凉,操作时暴露腹部不宜过久,避免活儿受凉[3];注意饮水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若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药品浪费,而且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慢性腹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抗菌药物可直接刺激肠道及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强,葡萄糖吸收减少致腹泻或腹泻加剧[4]。 3 体会 腹泻虽不可怕,可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危害大,家长焦虑、恐惧、紧张,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的观察和细心护理,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也可减轻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135. [3]蓝雪霞,叶萍,张妍燕.外用贴脐膏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3);346. [4]魏克伦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1—82.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 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 (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 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298-01 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由于小儿年龄小,不能清楚正确的向医务人员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严密监护,科学合理的做好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现对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表现:①轻度脱水患儿精神好,反应好,眼睑前无凹陷,哭时有泪,口唇湿润。皮肤有弹性,面色红润,无口渴表现,尿量基本正常。一般失水低于体重的3%.②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较烦躁,反应稍差,眼睑、前囱有轻度凹陷,口唇干燥,哭时泪少,面色暗,有口渴表现。皮肤弹性差,用手捏起,回缩慢,尿量减少。有明显吸吮动作,输液时回血较慢。失水约占体重的3%~10%.③重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眼睑前囱凹陷,口干舌燥,面色湿冷。极度口渴,乳儿频繁吸吮,年长儿频繁饮水。哭时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尿量极少,静脉注射时回血极慢或无自动回血,血液黏稠,血色暗。失水大于体重的10%.

2.护理措施 2.1输液护理 2.1.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 2.1.2静脉补液: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min)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天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h,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④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2.2饮食护理:由于腹泻患儿在腹泻时会大量排出体内水分、电介质及营养物质,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因此在饮食护理方面,首先要及时补充体液,根据患儿的病情来来调整喂养方法:①单纯母乳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缩短每次哺乳时间;②母乳、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等混合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单纯的进行母乳喂养,暂停喂养其他喂养品;③单纯人工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减少原来牛奶等乳制品的喂养量、多加水稀释原喂养浓度或单纯喂食温热的米汤;④原已经加喂辅食的应减量或暂停不喂;⑤对于年龄稍大患儿,可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喂养,如面条、米粥等。喂养时,一定要把握好喂养量,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

小儿腹泻的15个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15个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及护理呢?防治婴儿腹泻的几种方法。 1、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2、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别是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3、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4、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至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至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5、注意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6、增强体质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体会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常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为特征的病症,以6月~2岁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乳食或者中土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长此以往不仅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如果腹泻时间过久,会导致患者贫血、营养不良以及缺乏各种维生素等。 标签:小儿腹泻;中医护理;体会 其临床辩证有常证和变证之分,常证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型;变证分为气阴两伤、阴竭阳脱两型,现主要从饮食、补液、环境、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方面对常证患儿进行如下护理。 1 饮食护理 合理的选用能减少肠道蠕动,又易消化吸收,有利于脾胃运化功能恢复的饮食,是饮食护理的重点。除因严重呕吐的患儿需适当禁食外,一般不需禁食,,宜选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引起的泄泻,可让患儿服用焦米粥;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泄泻,则服用山药链子芡实粥。煮法如下: 焦米粥:将清洁米炒成焦黄色,加水适量煮成粥,服时加食盐少许。焦米粥易于消化,火炒后部分碳化,有吸附止泻作用。适用于各种泄泻初期。 山药莲子芡实粥:山药50g,莲子10颗,芡实20g,加水煮烂,以纱布过滤去渣;在加入糯米适量煮成稀粥,有健脾止泻功能。适用于泄泻迁延不愈、久病体虚患儿。 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逐渐过度到正常的饮食,同时要注重患儿的饮食健康和卫生,将患儿奶瓶及日常餐具进行消毒。 2 及时补充液体 由于患儿长期腹泻,体液大量丢失,应及时为患儿补充液体,让患儿多饮水,缓解患儿脱水状况,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在补充体液的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根据医生开的药方,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法,具体如下:去茯苓、山药、藿香各10g,黄连、黄苓、葛根各9g,再加上川厚补6g,甘草3g,加水150ml,浸泡1h,用文火煎至60~70ml,待过滤后高温消毒备用。待患儿控制大小便后,去左侧卧位,让家属横抱患儿,使臀部暴露,并尽量太高,带导管空气排尽后,将40ml的药汁以5~10min的速度缓慢注入直肠内。待灌汤完毕后,将导管拔出,并用卫生纸轻轻擦净患儿肛门。早

【实用】-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于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更高。 1.护理问题 1.1腹泻,肠道功能紊乱 1.2腹泻、呕吐体液丢失过多,体液不足。 1.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4潜在并发症。 1.5家长只是缺乏。 2.护理措施 2.1控制腹泻 2.1.1控制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2.1.2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1.3观察排便情况: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等,及时送检。 2.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2.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 2.2静脉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2.2.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3皮肤护理 2.3.1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3.2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2.4密切观察病情 2.4.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眼,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 4.2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2. 4.3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补充钾盐。 2. 4.4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囱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 4.5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3.健康教育 3.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3.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 3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楼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 3.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4.护理评价 4.1患儿排便次数减少至正常。 4.2患儿腹泻呕吐好转,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纠正。 4.3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4患儿臀部皮肤保持正常。

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8-08T11:32:49.6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卢淑萍[导读] 小儿腹泻,主要经多种病原和因素所致腹泻为主的病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1]。 卢淑萍(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泽 734200)【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腹泻护理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按照患儿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5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退热及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 度分别为:96.44%、81.33%,P<0.05。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腹泻经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较佳,且可缩短患儿的止泻及退热时间,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护理;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224-02 小儿腹泻,主要经多种病原和因素所致腹泻为主的病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1]。临床主要症状:腹泻、呕吐等。为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探究其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现针对本次研究展开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5例。临床主要表现:喂养不当,腹部受凉/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按照病症严重程度,轻度患儿一日排便3次以上,且排便为糊状/稀水样;严重的患儿一日≥10次,排便为蛋花汤样/稀水样。部分患儿还会并发腹痛,排便存在粘液,发生里急后重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呕吐频繁,烦躁、精神萎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分型中轻型:没有脱水和中毒症状;中型:存在轻微/中度脱水、重度症状;重型:重度脱水/重度症状。辅助检查,主要经大便常规镜检,镜检能观察到脂肪滴/红细胞、白细胞;血生化检查内容:血清钠、钾、氯和钙;血常规检查可见,细菌感染患儿的白细胞数量增加。观察组男142例,女83例;年龄8~24个月,平均(16.4±3.2)岁。对照组男154例,女71例;年龄10~20岁,平均(15.6±3.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1. 2.1 两组患儿均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需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心率、体温、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的观察。 1.2.2 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①饮食指导,腹泻患儿,机体营养需求较大,应实行母乳喂养,辅食可暂停。对于人工喂养患儿,可给予适量的米汤/稀释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患儿腹泻次数得以控制后,适当增加辅食的稠度,给予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严重呕吐患儿,禁食4~6小时且给予支持治疗,带患儿病情得以好转后,恢复正常饮食。 ②消毒干预,做好隔离措施,护理人员实行护理前、后,应仔细洗手,防止产生交叉感染情况,同时加强对餐具的消毒,经开水对患儿餐具进行消毒。患儿餐前、排便前、后,均需经肥皂洗手。 ③严格观察患儿病情,护理中,对患儿排便次数和粪便的颜色、性质、量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患儿的呕吐物性质、量进行严格的记录。若患儿体温发生较大的变化,可通过物理方法降温。对四肢发凉患儿,应做好保暖方面的工作。 ④臀部干预,因为患儿排便次数较多,易于产生臀部发红、溃烂等情况。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换床单,以确保床单的干燥和清洁。并告知患儿家长更换尿布的技巧,叮嘱其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患儿的臀部。存在尿布疹患儿,给予炉甘石洗剂(生产厂家: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90),每日涂抹3次。针对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患儿,应定期协助其完成翻身动作,并对其受压位置的皮肤实行按摩,避免产生压疮现象。 ⑤健康宣教,为患儿家长讲解病症基本知识、护理方法,并应做好卫生知识宣教。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防止产生肠道感染的现象。 ⑥禁止长时间滥用广谱抗生素,小儿腹泻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病情、家庭状况实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制定综合护理方案,有目的、目标、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细致、负责的态度开展综合护理工作,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注意事项:防止长时间滥用抗生素,主要的目的为规避抗生素对患儿肠道菌群构成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退热时间、止泻时间1.4 疗效评判临床疗效:治愈:完成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排便性状均达到标准。好转:完成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以改善,且排便为稀水样,镜检结果显示正常。无效:完成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缓解,且排便没有恢复。护理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评判,评判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 1.5统计学的处理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治疗原则,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我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首先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排除了生理性腹泻外就都考虑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

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小儿腹泻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剂、整肠生、增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而且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用方便。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建议:1、母乳喂养,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马小平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马小平 发表时间:2016-11-22T15:22:56.4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马小平[导读] 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 陇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748100 摘要:目的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腹泻患儿60例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护理。结果 60例患儿平均住院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腹泻实施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全方位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腹泻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8岁,每日腹泻6—30次不等,呈蛋花样或稀水样粪质,量约50—300毫升,其中15例住院时即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预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及对症治疗,脐周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不使用止泻剂,因止泻会增加毒素的吸收。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对于急性腹泻患儿,给予元素锌,可缩短病程。 2护理 2.1 调节饮食:强调继续进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哺乳,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不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病毒性肠炎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改用酸奶,豆浆等。对少数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正常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2 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性质和程度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输液速度和持续滴注时间。其目的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轻度腹泻的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口服补液盐,脱水纠正后可将补液盐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盐。注意在低钾血症补钾时,要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3%,严禁静脉推注。 2.3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4小时入量包括静脉输液量、口服补液量及食物中含水量;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丢失的水分和不显性失水。计算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腹泻患儿液体疗法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2.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大便及呕吐物的次数、性质以及量,并作好动态比较,以准确估计失水情况,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5 发热的护理:腹泻起病急,基本无潜伏期,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7.5℃-39℃,一般持续1-4天。根据情况每4小时测体温,患儿应多休息,病房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低热者嘱其多饮用糖盐水,衣被不宜太紧;多汗时擦干汗液,及时更衣,防止受凉,并做好口腔护理;对高热者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措施。有热惊厥史者,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高,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2.6皮肤护理注意选用清洁、柔软的尿布并及时更换,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拭干并涂油。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的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溃疡或糜烂者可增加暴露或灯泡照射,以促进愈合;照射后涂以油膏。注意在照射时要专人守护,避免烫伤,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2.7 心理护理:腹泻患儿精神差、烦躁、哭闹不安,表达能力差,每天腹泻数次甚至数十次,患儿体重明显减轻,精神痛苦,家长心情焦虑、恐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亲切的话语、娴熟的技术、细心的护理、真诚的态度赢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 2.8 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及相关的治疗措施;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做好护理指导及预防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并作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准确监测出入量及观察脱水表现;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强调少量多次饮用。避免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避免在夏季断奶,逐步添加换乳期食物。适当给患儿增加户外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腹部注意保暖,避免过热或受凉,操作时暴露腹部不宜过久,避免患儿受凉;注意饮水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若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药品浪费,而且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慢性腹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抗菌药物可直接刺激肠道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强,葡萄糖吸收减少致腹泻或腹泻加剧。 3体会 腹泻虽不可怕,但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危害大,家长焦虑、恐惧、紧张,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的观察和细心护理,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也可减轻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填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特别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的要幼儿来说更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车前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研末备用。每次取散粉2克,放于脐中,贴上烘热的纸膏药,每隔2天换一次。适合小儿脾虚久泻症。 (2)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混合研成粉末。适合小儿腹泻。 (3)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量,研末,取少许唾液调敷脐中,3天换一次。 (4)清凉油。小儿腹部受凉引起寒泻,用清凉油少许涂擦肚脐眼及尾骨,一日2次。(5)胡椒粉。胡椒研成粉末,再加少量自芷,放在肚脐上,以装满肚脐眼为度,然后用胶布封脐。手掌在肚脐部按揉3—4分钟左右,隔日或隔两天换一次。此法适合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等症。 (6)用酸石榴3个,剥去皮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用小火熬成糊状汁,然后把它摊在一块小纱布上,趁热贴到肚脐上,3小时左右即可止泻。此法成人也可采用。到了秋季之后,儿童的腹泻问题有变得严重起来。每一个患上腹泻的宝宝,都会让家长急的火冒三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宝宝腹泻的食物。 1、焦米汤:首先要用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状,在上火炒至焦黄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就可以。这个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哦!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含有大量果胶能使宝宝大便成形,可以有效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大好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开去茎,再切成小块,加水煮到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汤中的残渣,再次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就是加糖调味,煮沸就可以了。用量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等待宝宝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新鲜优质的苹果是少不了的,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再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1、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陈皮红枣汤:取干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陈皮10克洗净,二味一起加入水煎15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功效提示:陈皮具有解毒、润肠的功效,能有效帮助肠胃毒素的排除,还有助于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干枣有补血,安神,健脾之功效。此汤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 2、风寒型: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提示: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苍术温中止泻;糯米补脾益气;三者同粥,有健脾、抗炎、抗腹泻的功效。 3、伤食型: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苹果泥:①把苹果洗净,分两瓣,用勺子刮泥喂孩子。②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 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4、脾虚型: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

小儿腹泻护理观察与体会

小儿腹泻护理观察与体会 标签:小儿腹泻;护理小儿腹泻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证,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也有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婴幼儿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急生命[1]。因此耐心、细致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小儿腹泻护理观察与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收住患儿325例,其中男146例,女179例,年龄4个月~5岁;其中有12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脱水、精神不振等。住院时间3~12 d,经积极补液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2护理观察与体会 2.1及时补充液体腹泻轻无呕吐者采用口服补液,少量多次分服并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钠血症。呕吐不能口服者,给予静脉补液,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3~4 h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表明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液比例过高;输液后出现眼睑水肿,说明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红肿。准确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24 h 出入量,根据患儿基本情况,调整液体入量及速度。 2.2病情观察 2.2.1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大便泡沫多表示发酵,腐败臭味是蛋白质消化不良;大便呈蛋花样黏液多有腥臭味是大肠杆菌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多在秋季,大便为白色米汤或水样便,黏液少,无臭味;沙门菌肠炎或菌痢多为脓血便等必要时留取标本,并观察全身症状。腹痛时按摩患儿腹部做好腹部保暖或热敷,转移患儿注意力,严重者可遵医嘱应用解痉、镇痛药物。 2.2.2观察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注意面色及呼吸的改变,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口唇樱桃红色、昏睡或昏迷等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补充碱性溶液。补液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变化,注意有无低钾血症或低钙血症的表现;遵医嘱及时采血做电解质分析。出现哭闹不安、易惊、两眼上翻、手足搐弱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补充钙剂。 2.2.3观察有无腹胀及腹痛,患儿哭闹不止,及时通知医生,并腹部保暖、热敷或按摩,转移患儿注意力,严重者可遵医嘱应用解痉、镇痛药物。 2.2.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或药物降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潮湿衣被,多饮水;有无烦躁不安、脉率和呼吸加快、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表明输液过量或输液速度过快。

小儿腹泻的治疗分析

小儿腹泻的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3T17:34:59.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吕艳秋[导读] 合并咳嗽肺炎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 ②预后:经上述处理患者均痊愈,疗程3-7d。 吕艳秋(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医院 161400)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236-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指导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大便常规有脓球、血球的考虑为细菌感染,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先于经验性治疗,待大便培养指导用药;无脓球血球则根据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则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经验性治疗;如无脓球、血球,血常规正常,则予思密达保护粘膜肠道益生菌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口服,及退热,止吐对症支持治疗,如有脱水则予补充液体治疗。合并咳嗽肺炎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患者均痊愈,疗程3-7d。结论细菌感染性腹泻应予敏感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去除致病因素外予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为主。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是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对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本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300例小儿腹泻病 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300例病例中,≤1岁170例, 1-2岁110例, 2-5岁18例, ≥5岁2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腹泻病的诊断标准,经过详细询问病史(饮食,大便性状,次数,伴随症状:发热,呕吐,腹痛,腹痛部位,特点,是否哭闹,是否有合并症如肺炎等) ,体检(皮肤弹性,眼眶是否凹陷,心肺,腹部)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药敏,轮状病毒检测,血清电解质,等) 。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发热134例,腹痛哭吵168例,呕吐196例,呕吐发热112例,呕吐腹痛哭吵136例,发热呕吐腹痛96例。轻度脱水112例,中度脱水10例,无重度脱水。并发肺炎110例。 2.2 大便常规性状:稀水样,260例。糊状38例,脓血便2例。脓球阴性276例,脓球+/hp20例, + +/hp4例,血球+/hp4例。 2.3 轮状病毒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得到196例阳性病例。 2.3 大便培养阳性4例,其中沙门氏菌2例,致病性大肠杆菌2例。 2.4 治疗及预后①治疗上,有脓球,血球的考虑为细菌感染,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先于经验性治疗,待大便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治疗情况考虑是否换药,如果疗效佳或者所用药物属于敏感药物,则不换,如疗效欠佳则换成敏感药物。无脓球血球则根据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则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经验性治疗,抗生素治疗3-6d。如无脓球,血球,血常规正常,则予思密达保护粘膜肠道益生菌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口服,及退热,止吐对症支持治疗,如有脱水则予补充液体治疗。合并咳嗽肺炎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 ②预后:经上述处理患者均痊愈,疗程3-7d。 3 讨论 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肠道功能不健全,胃酸和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类相对较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胃肠道分泌型IgA也较低,对感染的预防能力差,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和损害而腹泻[1]。根据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中感染性中以轮状病毒感染较多,其腹泻可以伴有呕吐,发热,脱水,大便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疾病呈自限性,病程约一周左右。以6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季节性明显,晚秋及冬季为高发季节,其次,小婴儿肺炎也容易并发腹泻,原因考虑如下: ①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②引起肺炎的病原菌本身能引起腹泻; ③痰液中含有刺激胃肠粘膜的因子; ④抗生素本身对肠道的刺激,其中以肠道菌群失调为主要原因[2]。治疗以故肺炎合并的腹泻病治疗以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即可。再次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在也比较多,治疗上予抗G-菌的青霉素类及先锋霉素类药物(如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3-5d。非感染因素多见于饮食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及气候因素所致腹泻,腹泻多较轻,治疗以去除致病因素外予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为主。 参考文献 [1]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2004,12: 550. [2]徐莉,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51例临床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8(14):3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