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驰LFA激光导热仪原理与测试

耐驰LFA激光导热仪原理与测试

耐驰LFA激光导热仪原理与测试
耐驰LFA激光导热仪原理与测试

闪光导热仪LFA原理与测试

一、概述

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方法众多,大体可分为稳态法与瞬态法两大类。其中稳态法(包括热流法、保护热流法、热板法等)根据Fourier方程直接测量导热系数,但温度范围与导热系数范围较窄,主要适用于在中等温度下测量中低导热系数材料。瞬态法则应用范围较为宽广,尤其适合于高导热系数材料以及高温下的测试,其中发展最快、最具代表性、得到国际热物理学界普遍承认的方法是闪光法(Flash Method,有时也称为激光法,激光闪射法)。

闪光法所要求的样品尺寸较小,测量范围宽广,可测量除绝热材料以外的绝大部分材料,特别适合于中高导热系数材料的测量。除常规的固体片状材料测试外,通过使用合适的夹具或样品容器并选用合适的热学计算模型,还可测量诸如液体、粉末、纤维、薄膜、熔融金属、基体上的涂层、多层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材料等特殊样品的热传导性能。

闪光法相关测量标准:

ASTM E-146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Diffusivity of Solids by the Flash Method

DIN EN821

DIN30905

二、原理

闪光法直接测量的是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其基本原理示意如下:

图中在一定的设定温度T(由炉体控制的恒温条件)下,由激光源或闪光氙灯在瞬间发射一束光脉冲,均匀照射在样品下表面,使其表层吸收光能后温度瞬时升高,并作为热端将能量以一维热传导方式向冷端(上表面)传播。使用红外检测器连续测量样品上表面中心部位的相应温升过程,得到类似于下图的温度(检测器信号)升高对时间的关系曲线:

在理想情况下,光脉冲宽度接近于无限小,热量在样品内部的传导过程为理想的由下表面至上表面的一维传热、不存在横向热流,外部测量环境则为理想的绝热条件、不存在热损耗(此时样品上表面温度升高至图中的顶点后将保持恒定的水平线),则通过计量图中所示的半升温时间t50(定义为在接受光脉冲照射后样品上表面温度(检测器信号)升高到最大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或称t1/2),由下式:

α=0.1388*d2/t50(d:样品的厚度)

即可得到样品在温度T下的热扩散系数α。

对于实际测量过程中对理想条件的任何偏离(如边界热损耗、样品表面与径向的辐射散热、边界条件或非均匀照射导致的径向热流、样品透明/半透明而表面涂覆不够致密导致的部分光能量透射或深层吸收、t50很短导致光脉冲宽度不可忽略等),需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修正。

由于导热系数(热导率)与热扩散系数存在着如下的换算关系:

λ(T)=α(T)*Cp(T)*ρ(T)

在已知温度T下的热扩散系数α、比热Cp与密度ρ的情况下便可计算得到导热系数。其中密度一般在室温下测量,其随温度的变化可使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表进行修正(同时修正样品厚度随温度的变化),在测量温度不太高、样品尺寸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近似认为不变。比热可使用文献值、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其他方法测量,也可在闪光法仪器中使用比较法与热扩散系数同时测量得到。对于比较法的原理简述如下:

使用一个与样品面积(或至少由遮光片等控制的实际检测面积)相同、厚度(或至少上表面距检测器距离)相同、表面结构(光滑程度)相同、热物性相近且比热值已知的参比标样(以下简写为std),与待测样品(以下简写为sam)同时进行表面涂覆(确保与样品具有相同的光能吸收比与红外发射率),并依次进行测量,在理想的绝热条件下,得到如下的两条测试曲线:

此时根据比热定义:

Cp =Q /△T *m (Q :样品吸收的能量;△T :样品吸收能量后的温升;m :样品质量)则:

Cp sam /Cp std =(Q sam /△T sam *m sam )/(Q std /△T std *m std )

在样品与标样检测面积(对于LFA447取决于遮光片孔径)相同的前提下,若下表面受照光强度(取决于光源稳定性)均匀一致、吸收比(取决于有效表面积(光洁度)与颜色(可由涂覆控制))相同,则Q sam =Q std ;若上表面红外发射率(取决于环境温度稳定性、有效表面积(光洁度)与颜色(可由涂覆控制))及距检测器距离(通常取决于厚度)相同,则△T 与△U 的换算因子固定,可将上式中的△T 用检测器信号差值△U 代替,由此上式可转换为:

Cp sam /Cp std =(△U std *m std )/(△U sam *m sam )

其中Cp std 、m std 、m sam 均为已知,△U (△T )在理想绝热条件下为不随时间而变的确定值,可由上图的曲线水平段直接读到。则:

Cp sam =Cp std *(△U std *m std )/(△U sam *m sam )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实际的测试条件均偏离绝热条件,样品受照射后在升温过程中即同时伴随着热损耗,由此非但△T (△U )在达到最大值后不能保持水平稳定,即使是△T ~t 实测曲线上的最高点△T meas 亦与绝热条件下的△T adiabatic

有一定偏差。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进行比热计算前,需对△T meas 进行热损耗修正,使用修正后的△T corr 进行比热计算。(该修正在Netzsch LFA Proteus 软件中已包含在热扩散系数计算步骤中)

另外,若对标样与样品测试所使用的光脉冲能量不同,需在上面的计算式的Q

一项中引入

标样曲线待测样品曲线

相应的比例系数;若信号放大倍数不同还须在△U一项中引入比例系数,此为具体技术枝节,相应换算由软件自动完成,此处不再赘述。

三、测试

尽管闪光导热仪LFA的热扩散系数与比热测试可在同一次测试中完成,但从技术层面我们不妨将其作为两种类型的测试分别加以研究。

热扩散系数测试要点(其中红色字体的为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

1.样品须为端面平行而光滑的片状固体材料,内部材质均匀。

2.选择合适的样品形状与尺寸。

可选形状一般包括圆片与方片,相对而言圆形样品较为标准,水平各方向上边界条件一致,径向热流较均匀,较易修正。样品直径(边长)不宜太小,越小越偏离无限平面、一维传热的理想情况,边界条件的影响将增大。但尺寸选择同时也应考虑现有样品托盘尺寸、加工条件等其他因素。

3.根据不同的样品材料选择合适的样品厚度。一般的建议值如下:

高导热材料,热扩散系数>50mm2/s(如金属单质、石墨、部分高导热陶瓷等):建议厚度2~4mm。

中等导热材料,热扩散系数在1~50mm2/s之间(如大部分陶瓷、合金等):建议厚度1~2mm。

低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1mm2/s(如塑料、橡胶、玻璃等):建议厚度0.1~1mm。

以上各范围只是个大致值,掌握其总体原则(高导热样品制的厚一些,低导热样品制得薄一些)即可,不必恪守其具体范围值。其原则为使光能的透过时间(或t50)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因透过时间太长(如低导热材料制样太厚),过程中热损耗严重,将影响实验精度;透过时间太短(如高导热材料制样太薄),表面石墨涂覆层的影响将增大,所测热扩散系数可能偏低,若t50小至接近于仪器的采样时钟频率的数量级,t50的数据精度将降低,进而将影响热扩散系数的测试精度。

另根据热扩散系数计算公式α=0.1388*d2/t50,厚度值准确与否对热扩散系数计算精度影响极大(平方级关系),因此样品端面必须平行(厚度均匀一致),且必须使用千分尺进行精确测量,保证厚度数据的可靠性。

4.表面涂覆

除了少数深色不透明、表面色泽均匀、反射率低的样品外,对于一般的样品均需进行表面涂覆,涂覆材料通常使用石墨,目的是增加样品表面对光能的吸收比与红外发射率,且对透明/半透明样品使光能仅在表层吸收并进行表层检测,避免透射/深层吸收/深层检测现象。石墨涂层的厚度应适度,既能保证材料表面的均匀有效遮覆,同时又不能太厚,否则最终样品将类似于石墨-样品-石墨的三层复合材料,尤其在样品本身较薄、热扩散系数又较高的情况下,石墨层与界面层的热阻不可忽略,将导致测得的热扩散系数偏低。

另对于高透明度的样品,若石墨涂层不足以有效阻挡光透射,可考虑将样品表面镀金。但镀金后的样品仍需喷涂石墨,以提高光能的吸收比与吸收均匀性。

5.遮光片

样品放入托盘后,上方需放置配套的遮光片,其孔径应比样品直径为小,以屏蔽样品边界(偏离理想一维传热)与托盘本身的传热信号,使检测器仅检测到样品中心区域(接近一维传热)的温升。

6.测试参数设定(LFA447)

对于LFA447,一次测试的总采样点数为2000点,其中baseline(基线)的采样点数建议设为300点,以使分析软件能够使用linear类型基线拟合出由于环境温度不够稳定造成的检测

信号的“基线漂移”并加以扣除;duration(采样时间)应控制在使脉冲线之后的曲线总长度为t50的10~15倍左右,若太短,软件用于进行热损耗计算的信息量不够;若太长,包含关键信息的曲线部分点数变“稀”,将影响计算精度。另调节合适的放大器增益,使曲线最高点(△U)在1V~10V之间(信号超出10V将溢出,低于1V则信号太弱)。如下图所示:

7.计算模型的选择

一般选Cowan+脉冲修正进行热损耗修正,在较高温度(如800℃以上)、样品较厚情况下应选Cape-Lehman+脉冲修正以对径向辐射热损耗进行附加修正,对于透明/半透明样品若涂覆不够致密、存在透射或深层吸收现象,在脉冲照射后样品起始升温的区域存在基线的“跃迁”(温度的突升),应选择辐射模型+脉冲修正:

“绝热模型”不进行热损耗修正,一般不建议使用。

热扩散系数测试精度:

对于固体片状材料的闪光法测试,ASTM E-1461中提出的热扩散系数精度为±5%。Netzsch LFA系列仪器一般热扩散系数精度为±3%,在制样与实验条件理想的情况下事实上能达到更高。

比热测试要点(其中红色字体的为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

1.样品与参比的表面形状、面积大小建议相同,并使用同一规格的样品托盘。

2.样品与参比必须使用同一规格(内径)的遮光片,以保证红外发射(实际检测)面积的一致。

3.样品与参比的表面结构(光滑程度)须尽量一致,以进一步保证实际吸收面积和发射面积的一致性。(通常样品与参比的上下表面均应尽量光滑,若样品表面起伏或多孔,实际的表面积远大于表观面积,通常很难找到表面状态完全相同的参比物,因此一般不适合用LFA 进行比热测试。)

4.样品与参比的厚度(或至少上表面距检测器距离)应尽量接近甚至相同。(两者的上表面与红外检测器距离保持相同,可避免由于距离差异造成的红外检测器实际检测到的辐射强度的差异)

5.如果可能,使用与样品热物性(热扩散系数、热容Cp*m等)相近的标样。

6.对样品与参比同时进行石墨涂覆,保证表面吸收率与发射率的严格一致,避免不同色泽样品光吸收、光辐射能力不一造成的影响。

7.对同一批样品只需测试一次标样,但标样测试与样品测试应尽量在同一天内连续完成。如果隔天有另一批样品需要测试,为保证测试精度不建议再使用前面的标样数据,应将标样的石墨涂层使用酒精擦去、再与样品放在一起同时涂覆后重新测试。

比热测试精度:

闪光法的比热测试历来是这类仪器技术上的难点,其影响因素远较热扩散系数测试为多,在ASTM标准中只提出了测试方法而未作任何的准确性要求。在满足上述几点测试要求的情况下,Netzsch LFA系列仪器的比热测试重现性(同一次涂覆)为±3%,准确性(取决于标样合适程度与涂覆质量)为±5%。

事实上,在样品理想、标样合适的情况下,闪光法比热测试的主要操作难点(也是最大的误差因素)是如何保证表面涂覆的稳定性,既不能太厚(以免对高导热材料降低热扩散系数),又要充分均匀遮覆,并保证标样与各样品在涂层质量上的一致性,由于现有石墨喷覆是使用喷罐手动进行,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经验性。若涂层稳定性能够保证,比热测试精度(也是仪器软硬件性能本身所能达到的精度)事实上能更高。

导热系数精度:

对于闪光法测试,导热系数是一个计算值,其误差取决于热扩散系数、比热与密度三方面测试误差的交互影响与叠加,作具体讨论并无意义。Netzsch LFA系列仪器的导热系数误差一般定义为±5%~7%,其主要误差来源于比热测试。若希望得到精度更高的导热系数数据,可考虑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Netzsch DSC系列仪器比热精度一般能达到±2.5%)、或更专门的其他比热测试方法(如稳态绝热法)来进行比热测试,在此不再赘述。

测试实例1:

上图为使用3mm石墨作标样,对某一BeO样品进行测试的结果。图中可以看到25℃下,连续四个闪射点的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热扩散系数偏差<±1.8%,比热偏差<±1%。100℃下连续四个闪射点的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热扩散系数偏差<±0.7%,比热偏差<±1.6%。

测试实例2

使用3mm石墨作标样,对同一根成品中切割下来的五片BeO样品连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第一片:

第三片:

第四片:

数据汇总及误差分析如下(这里假设这五片样品性能完全一致,不存在样品之间的差异,并取其平均值作为“真值”):

耐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应用实验室

徐梁

2006.4.第一稿

2006.8.修订样品热扩散系数(mm 2/s )

比热(J/g*K )25℃

100℃25℃100℃第一片69.5

44.4 1.021 1.236第二片68.8

44.5 1.016 1.219第三片69.6

44.0 1.057 1.257第四片69.3

44.2 1.015 1.221第五片68.3

43.5 1.062 1.263平均值69.1

44.1 1.034 1.239偏差

<±1.2%<±1.4%<±2.7%<±1.9%

最新激光原理及应用试卷

激光原理及应用 考试时间:第 18 周星期五 ( 2007年1 月 5日) 一单项选择(30分) 1.自发辐射爱因斯坦系数与激发态E2平均寿命τ的关系为( B ) 2.爱因斯坦系数A21和B21之间的关系为(C ) 3.自然增宽谱线为( C ) (A)高斯线型(B)抛物线型(C)洛仑兹线型(D)双曲线型 4.对称共焦腔在稳定图上的坐标为(B ) (A)(-1,-1)(B)(0,0)(C)(1,1)(D)(0,1) 5.阈值条件是形成激光的( C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不确定 6.谐振腔的纵模间隔为(B ) 7.对称共焦腔基模的远场发散角为(C ) 8.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衡量腔的(C ) (A)质量优劣(B)稳定性(C)储存信号的能力(D)抗干扰性 9.锁模激光器通常可获得( A )量级短脉冲 10.YAG激光器是典型的( C )系统 (A)二能级(B)三能级(C)四能级(D)多能级 二填空(20分) 1.任何一个共焦腔与等价,

而任何一个满足稳定条件的球面腔地等价于一个共焦腔。(4分) 2 .光子简并度指光子处于、 、、。(4分)3.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即、 和。(3分) 4.影响腔内电磁场能量分布的因素有、 、。(3分) 5.有一个谐振腔,腔长L=1m,在1500MHz的范围内所包含的纵模个数为 个。(2分) 6.目前世界上激光器有数百种之多,如果按其工作物质的不同来划分,则可分为四大类,它们分别是、、和。(4分) 三、计算题(42分) 1.(8分)求He-Ne激光的阈值反转粒子数密度。已知=6328?,1/f( ) =109Hz,=1,设总损耗率为,相当于每一反射镜的等效反射率R=l-L =98.33%,=10—7s,腔长L=0.1m。 2.(12分)稳定双凹球面腔腔长L=1m,两个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大小分别为R 1=3m求它的等价共焦腔腔长,并画出它的位置。 =1.5m,R 2 3.(12分)从镜面上的光斑大小来分析,当它超过镜子的线度时,这样的横模就不可能存在。试估算在L=30cm, 2a=0.2cm 的He-Ne激光方形镜共焦腔中所可能出现的最高阶横模的阶次是多大? 4.4.(10分)某高斯光束的腰斑半径光波长。求与腰斑相距z=30cm处的光斑及等相位面曲率半径。 四、论述题(8分) 1.(8分)试画图并文字叙述模式竞争过程

激光脉冲测距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脉冲测距

1 目录 一工作原理 (3) (1)测距仪工作原理 (3) (2)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 (3) (3)测距仪的大致结构组成 (4) (4)主要的工作过程 (4) (5)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组成及工作原理 (5) 二激光脉冲测距的应用领域 (5)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6) (1)优点 (6) (2)问题及解决方案 (7) 2 一工作原理 (1)测距仪工作原理 现在就脉测距仪冲激光测距简要叙述其工作原理。简单地讲,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t,光速c 和往返时间t 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一般一个典型的激光测距系统应具备以下四个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接收模块;距离计算与显示模块;激光准直与聚焦模块,如图2-1 所示。系统工作时,由发射单元发出一束激光,到达待测目标物后漫

反射回来,经接收单元接收、放大、整形后到距离计算单元计算完毕后显示目标物距离。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强窄激光脉冲,光脉冲传输到目标上以后,其中一小部分激光反射回测距点被测距系统光功能接收器所接受。假定光脉冲在发射点与目标间来回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被测目标的距离 D 为:式中:c 为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D 为待测距离;t 为激光在待测距离上的往返时间。 R=C*T/2 (公式1) 图一脉冲激光测距系统原理框图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2() 3

图二)测距仪的大致结构组成(3 时钟脉冲门控电路、脉冲激光测距仪主要由脉冲激光发射系统、光电接收系统、 振荡器以及计数显示电路组成4)主要的工作过程(其工作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接通电源,复原电路给出复原信号,使整机复原,准备进行测量;同时触发脉冲激光发生器,产生激光脉冲。该激光脉冲有一小部分能量由参考信号取样器直接送到接收系统,作为计时的起始点。大部分光脉冲能量射向待测目标,由目标反射回测距仪的光脉冲能量被接收系统接收,这就是回波信号。参考信号和回波信号先后由光电探测器转换成为电脉冲,并加以放大和整形。整形后的参考信号能触发器翻转,控制计数器开始对晶格振荡器发出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整形后的回波信号使触发器的输出翻转无效,从而使计数器停实验装置实止工作。这样,根据计数器的输出即可计算出待测目标的距离。三单片机开放板和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验装置包括“”“”。 4 (5)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组成及工作原理 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图中EPM3032为CPLD;MAX3656为激光驱动器;MAX3747为限幅放大器;T22为单端信号到差分信号转换芯片;T23为差分信号到单端信号转换芯片;LD为半导体激光器;PD为光电探测器。板子上端的EPM3032被编程为脉冲发生器,输出重复频率为1KHz,脉冲宽度为48ns的电脉冲信号。此信号经MAX3656放大后驱动LD发光。板子下端的EPM3032被编程为计数器,对125MHz晶振进行计数。其计数的开门信号来自上端的TX信号,关门信号来自PD的输出。计数器的计数结果采用12 位二进制数据输出,对应的时间范围为0~32.7?s。 二激光脉冲测距的应用领域 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脉冲法测量距离的精度是一般是在+/-1米左右.另外.此类测距仪的测量盲区一般是15米左右。 激光测距仪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电力.水利.通讯.环境.建筑.地质.警务.消防.爆破.航海.铁路.反恐/军事.农业.林业.房地产.休闲/户外运动等。 由于激光在亮度、方向性、单色性以及相干性等方面都有不俗的特点,它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并被迅速地被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国防军工方面、房地产业、各级科研机构、工程、防盗安全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有关于激光的研究与生产制造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5

激光原理与应用课试卷试题答案

激光原理及应用[陈家璧主编]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爱因斯坦提出的辐射场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三个过程,分别是(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2、光腔的损耗主要有(几何偏折损耗)、(衍射损耗)、(腔镜反射不完全引起的损耗)和材料中的非激活吸收、散射、插入物损耗。 3、激光中谐振腔的作用是(模式选择)和(提供轴向光波模的反馈)。 4、激光腔的衍射作用是形成自再现模的重要原因,衍射损耗与菲涅耳数有关,菲涅耳数的近似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值越大,则衍射损耗(愈小)。 5、光束衍射倍率因子文字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谱线加宽中的非均匀加宽包括(多普勒加宽),(晶格缺陷加宽)两种加宽。 7、CO2激光器中,含有氮气和氦气,氮气的作用是(提高激光上能级的激励效率),氦气的作用是(有助于激光下能级的抽空)。 8、有源腔中,由于增益介质的色散,使纵横频率比无源腔频率纵模频率更靠近中心频率,这种现象叫做(频率牵引)。 9、激光的线宽极限是由于(自发辐射)的存在而产生的,因而无法消除。 10、锁模技术是为了得到更窄的脉冲,脉冲宽度可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通常有(主动锁模)、(被动锁模)两种锁模方式。 二、简答题(四题共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自再现?什么是自再现模? 开腔镜面上的经一次往返能再现的稳态场分布称为开腔的自在现摸 2、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是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在聚焦透镜焦距F一定的条件下,画出像方束腰半径随物距变化图,并根据图示简单说明。 3、烧孔是激光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说明什么是空间烧孔?什么是反转粒子束烧孔? 4、固体激光器种类繁多,请简单介绍2种常见的激光器(激励方式、工作物质、能级特点、可输出光波波长、实际输出光波长)。 三、推导、证明题(四题共40分,每题10分)

激光测距的方法及原理

激光测距的方法及原理 激光测距技术与一般光学测距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系统简单及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工作的优点。与雷达测距相比,激光测距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很高的精度,而且激光具有良好的抵抗电磁波干扰的能力。其在探测距离较长时,激光测距的优越性更为明显。光测距技术是指利用射向目标的激光脉冲或连续波激光束测量目标距离的距离测量技术。较常用的激光测距方法有三角法、脉冲法和相位法激光测距。 1.三角法激光测距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称为激光三角反射法,激光测距仪的精度是一定的,同样的测距仪测10米与100米的精度是一样的。而激光三角反射法测量精度是跟量程相关的,量程越大,精度越低。 采用激光三角原理和回波分析原理进行非接触位置、位移测量的精密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位置、位移、厚度、半径、形状、振动、距离等几何量的工业测量。半导体激光器1被镜片2聚焦到被测物体6。反射光被镜片3收集,投射到CCD阵列4上;信号处理器5通过三角函数计算阵列4上的光点位置得到距物体的距离。 图1.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图 激光发射器通过镜头将可见红色激光射向物体表面,经物体反射的激光通过接受器镜头,被内部的CCD线性相机接受,根据不同的距离,CCD线性相机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下“看见”这个光点。根据这个角度即知的激光和相机之间的距离,数字信号处理器就能计算出传感器和被测物之间的距离。 同时,光束在接收元件的位置通过模拟和数字电路处理,并通过微处理器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输出值,并在用户设定的模拟量窗口内,按比例输出标准数据信号。如果使用开关量输出,则在设定的窗口内导通,窗口之外截止。另外,模拟量与开关量输出可设置独立检测窗口。常用在铁轨、产品厚度、平整度、尺寸等方面。

实验二 双频激光干涉实验

实验二 双频激光干涉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双频激光干涉测量原理,设计测量长度与角度的干涉系统,并且比较一般干涉测量与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的异同。 二、 实验原理 1. 测长原理如图1所示: 其中L1 为稳频的激光器,Mm 、Mr 为两个全反射组件,P1、P2 为检偏器,D1、D2 为光电探测 器。Mm 固定在被测物体上。 输出激光含频差为f ?的两正交线偏振光分量1f 、2f 。输出光经分光镜 BS 后,一 部分光被反射,经检偏器 P 1, 两频率分量干涉产生拍频,该信号被光电探测器D1 接 收,形成参考信号 Sr 。透射光经线性干涉仪后,1f 、2f 被分开, 1f 进入参考臂,2f 进入测量臂,由两角锥棱镜反射返回后,在线性干涉仪上会合,经检偏器 P2 后发生干 涉,光电探测器 D2 接收干涉信号,形成测量信号 Sm 。 此时如果测量镜以速度v 移动,则1f 的返回光频率发生变化,成为1D f f +?,D f ?为多普勒频差,1D f f +?通过线性干涉仪与2f 的返回光会合,经检偏后,其拍频被光电 探测器 D2 接收,Sr ,Sm 经前置放大后进入计算机进行计数。 计算机对两路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其差值±D f ?。进而按下式计算动镜的速度?和移动的距离得出所测的长度 L 。 设在测量中动镜的移动速度v (这里v 可以随时间变化),则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差变化为: 122 D v v f f c λ?== (1-1) 式中:1f 激光频率,c 光速,λ波长,D f ?为动镜移动时,由它反射回来的光频率 的

变化量,也就是经计算机比较计算出来的两路信号的差值。 设动镜的移动距离为D ,时间为t 则: 000()222 t t t D D D vdt f dt f dt N λλλε==??=??=+??? (1-2) N ε+为测量过程中动镜下的条纹数(N 为整数部分,ε为小数部分)。 00()t t D D N f dt f dt ε+=??=??∑? (1-3) 所以,位移D 的计算公式为: ()2D N λε= + (1-4) 2. 测角原理如图2所示: 如图,基于正弦尺的原理,利用角度干涉仪和角度靶镜,双频激光干涉仪就可以进行角度测量。其干涉光路的工作原理和测长的相似,只不过测量的位移变成了两个角锥棱镜的相对位置变化—D 。于是,在小角度的情况下,我们得到角度测量结果(弧度)为: D L α= (1-5) 三、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箱中找出需要用的零部件(不用的不要拿出): (1) P T-1105C 激光头、(2)PT-1303C 高速接收器、(3)PT-1201A 线性干涉仪、(4) PT-1202A 全反射组件、(5)PT-1210A 角度干涉组件、(6)角度靶镜、(7) PT-1801B 通用调节架、(8)连接电缆 各部件外形图如下所示:

光学测量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对准、调焦 ?对准、调焦的定义、目的; 1.对准又称横向对准,是指一个对准目标与比较标志在垂直瞄准轴方向像的重合或置 中。目的:瞄准目标(打靶);精确定位、测量某些物理量(长度、角度度量)。 2、调焦又称纵向对准,是指一个目标像与比较标志在瞄准轴方向的重合。 目的: --使目标与基准标志位于垂直于瞄准轴方向的同一个面上,也就是使二者位于同一空间深度; --使物体(目标)成像清晰; --确定物面或其共轭像面的位置——定焦。 人眼调焦的方法及其误差构成; 清晰度法:以目标和标志同样清晰为准则; 消视差法:眼睛在垂直视轴方向上左右摆动,以看不出目标和标志有相对横移为准则。可将纵向调焦转变为横向对准。 清晰度法误差源:几何焦深、物理焦深; 消视差法误差源:人眼对准误差; 几何焦深:人眼观察目标时,目标像不一定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但只要目标上一点在视网膜上生成的弥散斑直径小于眼睛的分辨极限,人眼仍会把该弥散斑认为是一个点,即认为成像清晰。由此所带来的调焦误差,称为几何焦深。 物理焦深:光波因眼瞳发生衍射,即使假定为理想成像,视网膜上的像点也不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艾里斑。若物点沿轴向移动Δl后,眼瞳面上产生的波像差小于λ/K(常取K=6),此时人眼仍分辨不出视网膜上的衍射图像有什么变化。 (清晰度)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消视差法)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人眼摆动距离为b ?对准误差、调焦误差的表示方法; 对准:人眼、望远系统用张角表示;显微系统用物方垂轴偏离量表示; 调焦:人眼、望远系统用视度表示;显微系统用目标与标志轴向间距表示 ?常用的对准方式; 22 22 122 8 e e e D KD αλ φφφ ???? ''' =+=+ ? ? ???? 121 11e e l l D α φ'=-= 22 21 118 e l l KD λ φ'=-= e b δ φ'=

激光原理及应用_答案

思考练习题1 1.答:粒子数分别为:188346 341105138.210 31063.6105.01063.61?=????=? ?==---λ ν c h q n 239342100277.510 31063.61?=???== -νh q n 2. 答:(1)(//m n E E m m kT n n n g e n g --=) 则有:1]300 1038.11031063.6exp[23 93412≈?????-==---kT h e n n ν (2)K T T e n n kT h 3 6 23834121026.61.0]1011038.11031063.6exp[?=?=???????-==----ν 3. 答:(1)1923 18 1221121011.3]2700 1038.11064.1exp[4----?=???-?=?=??n n e g n g n kT h ν 且202110=+n n 可求出312≈n (2)功率=W 918810084.51064.13110--?=??? 4.答:(1) 3 1734 3 6333/10857.310 63.68)106.0(2000188m s J h h c q q ??=????=?=---ννννρρπρπλρνπ=自激 (2)9434 36333106.71051063.68)106328.0(88?=?????==---πρπλρνπννh h c q q =自激 5. 答:(1)最大能量 J c h d r h N W 3.210 6943.01031063.61010208.0004.06 83461822=??????????=? ???=?=--πλ ρπν 脉冲平均功率=瓦8 9 61030.210 10103.2?=??=--t W (2)瓦自 自自145113.211200 2021=?? ? ??-?==? ? ? ??-==?-e h N P e n dt e n N t A τνττ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网课题目和答案

第一讲: 1、传感器是一种将特定的被测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它主要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基本型现代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采集、计算机、输出显示等五部分。 3、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开发主要体现在高精确度、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方面。 4、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①不断拓展测量范围,努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②传感器逐渐向集成化、组合式、数字化方向发展③重视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④检测系统智能化等方面。 5、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包括信息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信号记录、信号显示等方面。 6、现代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致可分为智能仪器、个人仪器和自动测试系统等三类。 7、传感器按能量关系可分为能量变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两类。 8、传感器按输出量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类。 9、智能传感器一般具有①自校零、自标定、自矫正②自动补偿③自动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④自动进行检测、自选量程、自寻故障⑤数据存储、记忆与信息处理功能⑥双向通讯、标准化数字输出或符号输出等功能。 第二讲: 1.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指仪表的() A.绝对误差 B.最大误差C.相对误差D.最大引用误差 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A.重复性 B.线性度 C.灵敏度 D.固有频率 3.按照分类,阈值指标属于( ) A.灵敏度 B.静态指标 C.过载能力 D.量程 4.与价格成反比的指标是( ) A.可靠性 B.经济性 C.精度 D.灵敏度 5.属于传感器静态指标的是( ) A.固有频率 B.临界频率 C.阻尼比 D.重复性 6. 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A.量程 B.过冲量 C.稳定性 D.线性度 7.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 A.线性度越好 B.迟滞越小 C.重复性越好 D.灵敏度越高 8.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表示传感器( ) A.线性度越好 B.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 C.重复性越好 D.迟滞越小 9.传感器的标定是在明确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某种( )对传感器进行标定。 A.标准元件 B.正规器件 C.标准器具 D.精度器件 10.传感器的静态指标标定是给传感器输入已知不变的( ),测量其输出。 A.标准电量 B.正规电量 C.标准非电量 D.正规非电量 11.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是检验传感器的( ) A.静态性能指标 B.频率响应指标 C.动态性能指标 D.相位误差指标

激光干涉仪使用技巧讲解

厨 f静堂鸯溅斌技术)2007亭第弘誊第{O麓 激光干涉仪使用技巧 Precise G口洫to Vsine a Laser Interferometer 魏纯 (广州市计最检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 瓣萎:本文讨论了激光予涉仪在使用巾的准直等技礴,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增加葺芒件以及维护巾邋蓟的同舔。燕键词:激光平涉仪;准直 l引言高性能激光干涉仪具有快速、高准确测量的优点,是校准数字机床、坐标测量机及其它定位装置精度及线性指标最常用的标准仪器,弦者所在单位使用的是英国RENISHAW公闭生产的MLl0激光干涉仪,具有性能稳定,使罱方便等特点。 通过较长时闯使用,作者认为测量人员除了要考虑环境、温度、原理等影响测量的常规因素外,掌握一些激光干涉仪的使用技巧会使测量互作事半功倍。 2原理介绍

MLl0激光干涉仪是根据光学千涉基本原理设计磊成酌。从MLl0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有单一频率,其标称波长隽0.633pLIn,且其长期波长稳定健(真空状态)要高于0.1ppm。当此光束抵达偏振分光镜时,会被分为两道光束一一道反射光糯一道透射光。这两道光射向其反光镜,然后透过分光镜反射圈去,在激光头内的探测器形成一道干涉光束。若光程差没有任俺变讫,探测器会在樵长性秘楣潢性于涉的两极找到稳定的信号。若光程差确实有变化,探测器会在 每一次光程改变时,在相长性和相消性干涉的弼极找 到变动的信号。这些变化(援格)会被计算并用来测量两个光程闻的差异变化。测量的光程就是栅格数乘以光束大约一半的波长。 值褥注意的是,激光束的波长取决于所通过敖空气折射率。由于空气折射率会随着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而变化,用来计算测蹩值的波长值可能需要加以李}偿,以配合这魍环境参数豹改变。实际上就测量准确度而言,此类补偿在进行线性位移(定位精度)测量,特别是量程较大时,非常重要。3激光干涉仪使用技巧 3.1 Z轴激光光路快速准直方法 用激光干涉仪进行线性测量时,无论是数字机 床、还是坐标测燮枫,z轴测量酵激光光路的礁童榻对X、Y轴准直来说,要困难的多。尤其是在z轴距离较长的情况下,要保证激光光束经反射镜反射后回到激 先探测器的强度满足测量对对光强的要求,准妻激光光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根据作者长期使用的经验,按照“离处动尾部,低处动整体”的调整方法,将会大大缩短漆直时闻。(“尾部”是指MLl0激光器电源接口边上的倾斜度调蹩旋钮和三兔架云台上的旋转微调控制旋锂,“整体”是指三

激光原理及应用考试卷

内蒙古工业大学200 —200 学年第一学期 《激光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A)课程代码: 试卷审核人:考试时间: 注意事项:1.本试卷适用于级电科专业本科生使用 2.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平面波的单色性是由下面的那个参数来评价其优劣的() A、振幅 B、频率 C、光强 D、先谱的线宽 2、激光束偏转技术是激光应用的基本技术,如果它使激光束离散地投 射到空间中某些特定的位置上,则主要应用于()。 A.激光打印B.激光显示 C.激光存储D.传真 3、具有超小型、激光强度快速可调特点的激光器是()。 A.固体激光器B.气体激光器 C.半导体激光器D.光纤激光器 4、LED不具有的特点是()。 A.辐射光为相干光 B.LED的发光颜色非常丰富 C.LED的单元体积小 D.寿命长,基本上不需要维修 9、高斯光束波阵面的曲率半径R0=()

A 、])(1[||2 2 O Z Z πωλ+ B 、21 220 0])(1[(πωλωZ + C 、])(1[||22Z Z O λπω+ D 、21 )(λ λL 10、输出功率的兰姆凹陷常被用作一种,()的方法。 A 、稳定输出功率 B 、稳定频率 C 、稳定线宽的 D 、稳定传输方向的 11、本书介绍的激光调制主要有哪几种调制() A 、声光偏转 B 、电光强度 C 、电光相位 D 、电光调Q 12、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能转换率可以达到() A 、 25%—30% B 、70% C 、100% D 、≥50% 13、半导体光放大器英文简称是( )。 A .FRA B .SOA C .EDFA D .FBA 14、激光器的选模技术又称为( )。 A .稳频技术 B .选频技术 C .偏转技术 D .调Q 技术 15、非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阈值D G =阈( )。 A .)(21 21r r Ln L a - 内 B .hvV A n 32阈? C . 1D M s G I I + D . 2 /1) /1(S I I G +?

激光测距仪原理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基本原理 激光测距是光波测距中的一种测距方式,如果光以速度c在空气中传播在A、B两点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则A、B两点间距离D可用下列表示。 D=ct/2 式中:D——测站点A、B两点间距离;c——光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t——光往返A、B 一次所需的时间。 由上式可知,要测量A、B距离实际上是要测量光传播的时间t,根据测量时间方法的不同,激光测距仪通常可分为脉冲式和相位式两种测量形式。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是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测线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即用间接方法测定出光经往返测线所需的时间。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一般应用在精密测距中。由于其精度高,一般为毫米级,为了有效的反射信号,并使测定的目标限制在与仪器精度相称的某一特定点上,对这种测距仪都配置了被称为合作目标的反射镜。 若调制光角频率为ω,在待测量距离D上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延迟为φ,则对应时间t 可表示为: t=φ/ω 将此关系代入(3-6)式距离D可表示为 D=1/2 ct=1/2 c·φ/ω=c/(4πf) (Nπ+Δφ) =c/4f (N+ΔN)=U(N+) 式中:φ——信号往返测线一次产生的总的相位延迟。 ω——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2πf。 U——单位长度,数值等于1/4调制波长 N——测线所包含调制半波长个数。 Δφ——信号往返测线一次产生相位延迟不足π部分。 ΔN——测线所包含调制波不足半波长的小数部分。 ΔN=φ/ω

在给定调制和标准大气条件下,频率c/(4πf)是一个常数,此时距离的测量变成了测线所包含半波长个数的测量和不足半波长的小数部分的测量即测N或φ,由于近代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和无线电测相技术的发展,已使φ的测量达到很高的精度。 为了测得不足π的相角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通常应用最多的是延迟测相和数字测相,目前短程激光测距仪均采用数字测相原理来求得φ。 由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使用连续发射带调制信号的激光束,为了获得测距高精度还需配置合作目标,而目前推出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是脉冲式激光测距仪中又一新型测距仪,它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还采用数字测相脉冲展宽细分技术,无需合作目标即可达到毫米级精度,测程已经超过100m,且能快速准确地直接显示距离。是短程精度精密工程测量、房屋建筑面积测量中最新型的长度计量标准器具。

《激光原理》本科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系、班 姓 名 座 号 ………………密……………封……………线……………密……………封……………线…………………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激光原理》期末试题(A)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复核人 得 分 评卷人 一. 填空: (每孔1分,共17分) 1. 通常三能级激光器的泵浦阈值比四能级激光器泵浦阈值 高 。 2. Nd:Y AG 激光器可发射以下三条激光谱线 946 nm 、 1319 nm 、 1064 nm 。其 中哪两条谱线属于四能级结构 1319 nm 、 1064 nm 。 3. 红宝石激光器属于 3 几能级激光器。He-Ne 激光器属于 4 能级激光器。 4. 激光具有四大特性,即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和 相干性好 5.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激活物质、 激光谐振腔 、 泵浦源 。 6. 激光器稳态运转时,腔内增益系数为 阈值 增益系数,此时腔内损耗激光光子的速率和生成激光的光子速率 相等. 7. 调Q 技术产生激光脉冲主要有 锁模 、 调Q 两种方法。 二、解释概念:(共15分,每小题5分)(选作3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合计 得 分 1. 基模高斯光束光斑半径: 激光光强下降为中心光强21 e 点所对应的光斑半径. 2. 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角 基膜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基膜高斯光束束腰半径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 实际光束束腰半径?? 3.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关系: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任何一个共焦腔与无穷多个稳定球面腔等价; 任何一个稳定球面腔唯一地等价于一个共焦腔。 三、问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合计 得 分 1. 画出四能级系统的能级简图并写出其速率方程组 ()()()() Rl l l l l N N n f f n dt dN n n n n n A n W n s n dt dn S n S A n N n f f n dt dn A S n W n dt dn τυννσυννσ-???? ??-==++++-=++-???? ??--=+-=02111220321303001010 3232121202111 222313230303 ,, W 03 A 03 S 03 S 32 S 21 A 21 W 21 W 12 E 3 E 2 E 1 E 0

激光干涉仪检测方法

FANUC、OKUMA机床的激光干涉仪检测方法 一、光的相干性 二、激光干涉法测距原理 三、FANUC螺补参数的设定 四、关于FANUC系统正负方向补偿号的计算方法 五、FANUC的检测用程式 六、OKUMA螺补参数的设定 七、OKUMA检测程式 八、检测值输入的方法

一、光的相干性 相長性干涉 當兩個波長相同的光束波形同步射出時,其波峰位置會如下圖 2 一般重合,固稱為“相長性干涉”。在相長性干涉的情況下,輸出波的振幅等於兩個輸入波的振幅之和。 ?相消性干涉 當兩個相干光束波形以180°的相位差異步射出時,一個輸入光束的波峰位置會如下圖3 一般與另一個輸入光束的波谷重合,固稱為“相消性干涉”。在相消性干涉的情況下,兩個輸入波會互相抵消而產生暗淡的光

二、激光干涉法测距原理 图片: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两列具有固定相位差,而且有相同频率、相同的振动方向或振动方向之间夹角很小的光相互交叠,将会产生干涉现象,如图所示。由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经分光镜A分成反射光束S1和透射光束S2。两光束分别由固定反射镜M1和可动反射镜M2反射回来,两者在分光镜处汇合成相干光束。若两列光S1和S2的路程差为Nλ(λ为波长,N为零或正整数),实际合成光的振幅是两个分振幅之和,光强最大。当S1和S2的路程差为λ/2(或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合成光的振幅和为零,此时光强最小。 激光干涉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使激光束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由光电转换元件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经处理后由计数器计数,从而实现对位移量的检测。由于激光的波长极短,特别是激光的单色性好,其波长值很准确。所以利用干涉法测距的分辨率至少为λ/2,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各种原理及应用

XRD : 1.X 射线产生机理: (1)连续X 射线的产生:任何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突然减速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①在X 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出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在高电压的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向阳极运动,当撞到阳极突然减速,其大部分动能变为热能都损耗掉了,而一部分动能以电磁辐射—X 射线的形式放射出来。 ②由于撞到阳极上的电子极多,碰撞的时间、次数及其他条件各不相同,导致产生的X 射线具有不同波长,即构成连续X 射线谱。 (2)特征X 射线:根本原因是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①阴极发出的热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高速撞击阳极; ②若管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V k ,电子的动能(eV k )就大到足以将阳极物质原子中的K 层电子撞击出来,于是在K 层形成一个空位,这一过程称为激发。V k 称为K 系激发电压。 ③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具有尽量往低能级跑的趋势。当K 层出现空位后,L 、M 、N……外层电子就会跃入此空位,同时将它们多余的能量以X 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④K 系:L, M, N, ...─→K ,产生K α、K β、 K r ... 标识X 射线 L 系:M, N, O,...─→L ,产生L α、L β... 标识X 射线 特征X 射线谱 M 系: N, O, ....─→M ,产生M α... 标识X 射线 特征谱Moseley 定律 2)(1 αλ-?=Z a Z:原子序数,a 、α:常数 2.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个效应 (1)光电效应 ?当 X 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X 射线光子的能量就足够大,以至能把原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 ?X 射线光子本身被吸收,它的能量传给该电子,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 (2)荧光效应 ①外层电子填补空位将多余能量ΔE 辐射次级特征X 射线,由X 射线激发出的X 射线称为荧光X 射线。 ②衍射工作中,荧光X 射线增加衍射花样背影,是有害因素 ③荧光X 射线的波长只取决于物质中原子的种类(由Moseley 定律决定),利用荧光X 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可确定物质元素的组分及含量,这是X 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3)俄歇效应 俄歇效应是外层电子跃迁到空位时将多余能量ΔE 激发另一个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样脱离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3.衍射理论 (1)衍射几何条件: Bragg 公式 + 光学反射定律 = Bragg 定律 Bragg 公式:2 d Sin θ = n λ n ——整数,称为衍射级数 d ——晶面间距,与晶体结构有关 θ ——Bragg 角 或 半衍射角 2θ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

激光原理及应用思考练习题答案

思考练习题1 1. 试计算连续功率均为1W 的两光源,分别发射λ=0.5000μm ,ν=3000MHz 的光,每秒 从上能级跃迁到下能级的粒子数各为多少? 答:粒子数分别为:18 8 34634110 5138.21031063.6105.01063.61?=????=? ?= =---λ ν c h q n 23 9 342100277.510 31063.61?=???==-νh q n 2.热平衡时,原子能级E 2的数密度为n 2,下能级E 1的数密度为n 1,设21g g =,求:(1)当原子跃迁时相应频率为ν=3000MHz ,T =300K 时n 2/n 1为若干。(2)若原子跃迁时发光波长λ=1μ,n 2/n 1=0.1时,则温度T 为多高? 答:(1)(//m n E E m m kT n n n g e n g --=)则有:1]300 1038.110 31063.6exp[2393412≈?????-==---kT h e n n ν (2)K T T e n n kT h 36238 34121026.61.0]1011038.11031063.6exp[?=?=???????-==----ν 3.已知氢原子第一激发态(E 2)与基态(E 1)之间能量差为1.64×l0- 18J ,设火焰(T =2700K)中含有1020个氢原子。设原子按玻尔兹曼分布,且4g 1=g 2。求:(1)能级E 2上的原子数n 2为多少?(2)设火焰中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l08 n 2,求光的功率为多少瓦? 答:(1)1923 181221121011.3]2700 1038.11064.1exp[4----?=???-?=?=??n n e g n g n kT h ν 且20 2110=+n n 可求出312≈n (2)功率=W 918 8 10084.51064.13110--?=??? 4.(1)普通光源发射λ=0.6000μm 波长时,如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光功率体密度之比 q q 激自 1 = 2000 ,求此时单色能量密度νρ为若干?(2)在He —Ne 激光器中若34/100.5m s J ??=-νρ,λ为0.6328μm ,设μ=1,求 q q 激自 为若干? 答:(1)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说课讲解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 理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1. 激光雷达通用方程 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r P 为回波信号功率,t P 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 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12a a T T 分别是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大气透过率,t r ηη分别是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透过率,t θ为发射激光的发散角,12R R 分别是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距离,Γ为目标的雷达截面,r D 为接收孔径。 方程作用: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在研发激光雷达初期确定激光雷达的性能。其次,激光雷达方程提供了回波信号与被探测物的光学性质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探测的回波信号,通过求解激光雷达方程获得有关大气性质的信息。 2. 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 2.1 脉冲法 脉冲激光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到达目标后会反射回一部分被光功能接收器接收。假设目标距离为L ,激光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是t ,光速为c ,那么测距公式为L=tc/2。 时间间隔t 的确定是测距的关键,实际的脉冲激光雷达利用时钟晶体振荡器和脉冲计数器来确定时间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 ?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 。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的。因此时间间隔t=N ?T 。由此可得出L=NC/2f 。 图1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 2.2 相位法

激光测距原理

激光测距原理 激光测距工作方式上可分为:脉冲激光测距和连续波激光测距。 (1) 脉冲激光测距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是,用脉冲激光器向目标发射一列很窄的光脉冲(脉冲宽度小于50ns),光达到目标表面后部分被反射,通过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返回接收机的时间,可算出测距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假设所测距离为h,光脉冲往返时间为t,光在空中的的传播速度为c,则: h=ct/2 脉冲激光测距机能发出很强的激光.测距能力较强,即使对非合作目标,最大测距也能达到30000m以上。其测距精度一般为5米,.最高的可达0.15m。脉冲激光测距机既可在军事上用于对各种非合作目标的测距,也可在气象上用于测定能见度和云层高度.以及应用在对人造卫星的精密距离测量等领域。 (2)连续波激光测距(相位式激光测距)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是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测线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即用间接方法测定出光经往返测线所需的时间。 与脉冲激光测距机相比,连续波激光测距机发射的(平均)功率较低,因而测远距离能力相对较差。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一般应用在精密测距中。由于其精度高,一般为毫米级,为了有效的反射信号,并使测定的目标限制在与仪器精度相称的某一特定点上,对这种测距仪都配置了被称为合作目标的反射镜。对非合作目标,相位法测距的最大测程只有1~3km。 若调制光角频率为ω,在待测量距离D上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延迟为φ,则对应时间t 可表示为: t=φ/ω 将此关系代入式中距离D可表示为 D=1/2 ct=1/2 c·φ/ω=c/(4πf) (Nπ+Δφ) =c/4f (N+ΔN)=U(N+) 式中: φ——信号往返测线一次产生的总的相位延迟。 ω——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2πf。

激光干涉仪原理及应用详解

激光干涉仪概述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采用美国进口高稳频氦氖激光器、激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高精度环境补偿模块、几何参量干涉光路设计、高精度激光干涉信号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现各种参数的高精度测量。通过激光热稳频控制技术,实现快速(5~10分钟)、高精度(0.05ppm)、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的激光频率输出,采用不同的光学镜组可以测量出线性、角度、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等几何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最高测速下分辨率高、测量范围大等优点。通过与不同的光学组件结合,可以实现对直线度、垂直度、角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多种几何精度的测量。在相关软件的配合下,还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动态性能检测,可以进行机床振动测试与分析,滚珠丝杆的动态特性分析,驱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导轨的动态特性分析等,具有极高的精度和效率,

为机床误差修正提供依据。 激光干涉仪性能特点 1.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 ①使用美国高性能氦氖激光器,结合伺服稳频控制系统,达到高精度稳频(0.05ppm) ②以光波长(633nm)为测量单位,分辨率可达nm级 ③使用高速光电信号采样和处理技术,测量速度可达到4m/s。 ④配合有环境补偿单元,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⑤分离式干涉镜设计,避免了测量镜组由于主机发热而引起的镜组形变 2.应用范围广 ①可以实现线性、角度、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等几何量的检测 ②结合我们的软件系统,可以用于速度,加速度,振动分析以及稳定度等分析 ③可实时监控精密加工机床等机器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3.软件界面友好 ①使用当前热门的软件界面开发工具,软件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 ②将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功能合并到一个软件中,更方便用户切换测量类型。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1. 激光雷达通用方程 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r P 为回波信号功率,t P 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 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12a a T T 分别是激光雷达发 t θ为发r D 通过 定时间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 ?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 。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 的。因此时间间隔t=N ?T 。由此可得出L=NC/2f 。 图1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 2.2 相位法

相位测距法也称光束调制遥测法,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是利用发射的调制光和被目标反射的接受光之间光强的相位差包含的距离信息来实现被测距离的测量。回波的延迟产生了相位的延迟,测 出相位差就得到了目标距离。 假设发射处与目标的距离为D,激光速度为c,往返的间隔时间为t,则有: 图2相位法测距原理图 假设f为调制频率,N为光波往返过程的整数周期,??为总的相位差。则间隔时间t还可以 因为L 不能测得 优点:测量距离远,一般大于1000m。系统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精度较低,一般大于1m。 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 优点:测量精度高。

缺点:测量距离较近,一般为一个刻度L内的距离。(300-1000m)。受激光调制相位测试精度和相位调制频率的限制,系统造价成本高。相位法测距存在矛盾:测量距离大会导致精度不高,要想提高精度测量距离又会受限(刻尺L较短)。 3.激光雷达测速基本原理 激光雷达测速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激光雷达测距原理实现,即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测量目标距离,用两次目标距离的差值除以时间间隔就可得知目标的速度值,速度的方向根据距 它的 f 式中, d v< 反之0 f 移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