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霉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2

红霉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2

红霉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2
红霉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2

浅析红霉素作用及不良反应

摘要:根据当今的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表明,由于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不良反应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而如今红霉素的不良反应更受到重视,通过对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认识,研究红霉素的发展,耐药性,抗菌作用,以做到合理,科学的使用。

关键词:发展史;耐药性;不良反应;适应症;药理作用

1.红霉素的发展史

红霉素又名红霉素,别名威霉素;福爱力;新红康;外文名Erythromycin,EM,EMU-V,Eryc,Ethryn,E-Mycin,Gluceptate,Ilotycin,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大环内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天然的抗菌素。红霉素最早于1952年由j.M.McGuire等人以在菲律宾群岛土样中分离的红霉素菌发酵制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红霉素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延伸【1】。红霉素特别是其衍生物疗效确切,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既可口服,又可注射,不良反应小,对某些细菌感染的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如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被列为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我国药品市场中,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额始终位居第",目前年销售额已达400 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年药品销售总额的 30%左右。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一起,成为四大主力军团。而红霉素及其衍生物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85%左右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份额,正处于销售成熟期【2】。

2.体内过程

1

2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易被胃酸破换。硬脂酸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耐酸,口服后在肠道吸收迅速完成全,受食物影响小。依托红霉素在胃肠道水解为红梅素丙酸酯,在血液中部分解离成红霉素。酯化红霉素碱在体内释放出红霉素碱。红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达到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可达有效药物浓度,前列腺及肝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痰中亦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能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胆汁,少量由尿排泄,可形成肝肠循环,半衰期约为2小时。

3.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机制为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而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故可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

4.耐药机制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产生灭活菌

包括酯酶、甲基化酶、磷酸化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水解或磷酸化或甲基化或乙酰化或核苷化而失活。

4.2摄入减少或主动外排

细菌可以膜成分改变或出现新的成分,导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菌体内的量减少。某些细菌通过基因编码产生外排泵,可以针对性地泵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不良反应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常有的不良反应有:

5.1胃肠道反应

是红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或静注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能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激动胃泌素受体和胆碱受体,促进胃动力有关。

5.2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给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故红霉素静滴时药物浓度不宜超过1mg/ml。

5.1.1肝毒性

个别患者使用酯化型红霉素可出现肝脏损伤,以无味红霉素最严重,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停药后可恢复。

5.1.2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3】。

6.注意事项

6.1红霉素为抑菌性药物,给药应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利于作用发挥。

6.2红霉素片应整片吞服,若服用药粉,则受胃酸破坏而发生降效。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易耐药。

6.3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

6.4本品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肝肠循环、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使之降效。

3

6.5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配伍。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4】。

7.作用与用途

该药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梭形芽胞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作用。对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首选药应用;可用于百日咳、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对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一定作用。特点是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对本品敏感。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抑菌剂。临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5】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以本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脑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主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形药物排出,也有部分脱糖代谢物。本品的半衰期为8.4~15.5小时,远比红霉素长。老年人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肾功能不足者,t1/2延长,AUC增大,但一般不需调节剂量(因粪排泄增加)。严重酒精性肝硬化者,半衰期延长两倍,需调整给药间隔时间。

4

5

应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8.药物发展前景

组合生物合成促进大环内酯类新药物开发与发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的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细胞穿透作用和驱除家畜肠内寄生虫等【6】。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学术界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开发效果最好的药物,目前,从自然界得到具有预期性质的抗生素越来越困难,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转向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来开发新的药物。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为发现新化合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未来的发展对组合生物技术的合成更好的新药策略,得到更多的新结构化合物,并逐步解决变异株产量降低的问题【7】。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未来无疑将是辉煌的。未来的医药行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是有相当大的空间。

9.参考文献

[1]董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1,22(3):134-136.

[2]张石革,马国辉.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4);37-40.

[3]罗跃娥.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343-345.

[4]孙建宁,药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365-368.

6

7

[5]梁颖,许岚,张红星.大环内酯类药物新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03,15(5):52-54.

[6]贾俐萍.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的临床药理及细菌耐药性探讨分析[J]. 2000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5

[7]陈国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新品称雄[N].医药经济报,2003,4,99(2)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罗红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0 前言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商品名:Rulide)又名罗力得,是新一代14元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红霉素C9位结构改造衍生物,抗菌谱广,对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体内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1~4倍,具有血和组织中浓度高、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胃肠反应轻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道、儿科、泌尿道、皮肤和五官等感染,疗效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主,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下降等。罗红霉素制剂在临床已使用多年,现将其主要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 罗红霉素对P450酶系亲和力较低,故一般不会竞争P450酶系与卡马西平、抗酸剂、雷尼替丁等发生交叉作用。罗红霉素与茶碱类制剂配伍用,不影响茶碱的血药浓度。罗红霉素不能与麦角胺及其衍生物配伍用。罗红霉素口服吸收好、峰值浓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而副作用较轻微、易于耐受的口服抗菌药。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呼吸道感染 盛瑞媛等[1]报道,用罗红霉素(150mg,每天2次)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支扩合并感染、哮喘合并感染、肺炎及菌血症)30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90%。 谷央丽[2]报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特殊致病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也不断增多。衣原体、支原体及军团菌居于细胞内,只有少数抗生素有效,大环内酯类为首选药物。

红霉素软膏

一、红霉素软膏 1.概述: 通用名:红霉素软膏 英文名:ERYTHROMYCIN OINTMENT 拼音名:HONGMEISU RUANGAO 药品类别:皮肤科用药 分子式:C37H67NO13 分子量:733.94 适应症: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 性状:该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或黄色软膏。 常见成份:主药为:红霉素,辅料为: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 贮藏: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装:每支10克,铝塑管包装。 有效期:15年 2.病理毒理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该品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该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 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药代动力学:该品局部用药后很少吸收入血。 3.药物相互作用 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因此应避免合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品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4.用法用量 局部外用。取该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 5.临床应用 (1)用红霉素软膏治疗小儿皮肤糜烂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哺乳期小儿由于天热出汗、尿液浸湿以及体胖等原因,其领下、腋窝、腹股沟、阴囊下的皮肤常呈轻度、中度或重度糜烂。涂抹患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临床资料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皱糜烂患儿30例,轻者局部红肿,有少许渗液9例,中度红肿明显,有脓液,皮肤点状破溃18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脓液较多伴发热3例。溃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脓液较多伴发热例。 ②治疗与结果 治疗方法在患儿入睡前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凉干,用红霉素软膏一支,以消毒针头扎孔,将红霉素软膏挤于消毒棉签上,轻轻涂于患处,每日一次。结果9例轻度糜烂者经治疗次痊愈,18例中度糜烂者治疗3次痊愈,3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集报告146例,现就2019年第一季度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ADR监测统计结果及分析 1、性别与年龄分布 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到146例ADR报告,其中男性66人,占比45.21 %,女性80人,占比54.79%。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例数/n 构成比/% 0~10 32 21.92 11~20 4 2.74 21~30 8 5.48 31~40 14 9.59 41~50 24 16.44 51~60 19 13.01 > 60 45 30.82

合计146 100.00 2、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情况 146例ADR报告中,患者既往有过敏史的26例,占17.81%;无过敏史的113例,占77.40%;不详的7例,占4.79%。146例患者中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0例,占0%;无家族药物过敏史的51例,占34.93%;不详的95例,占65.07%。

3、患者转归情况 146例ADR中,其中痊愈77例,占52.74%;好转45例,占30.82%;不详24例,占16.44%。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占83.56%),不详占16.44%,主要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说明我院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上报。 4、药品剂型及用药途径分布 药品剂型 146例病例报告涉及药品剂型17种,以注射剂为主。本季度涉及药品剂型分布及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药物剂型分布 剂型例次/n 构成比/% 注射剂142 64.25 粉针剂21 9.50

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 商品名:Daunoblastina 英文名:Daunorubi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Rouhongmeisu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柔红霉素,其化学名为(1S,3S)-3-乙酰基-1,2,3,4,6,11-六氢-3,5,12-三羟基-10-甲氧基-6,11-二氧-1-并四苯醌-3-氨基-2,3,6-三去氧基-α-L-来苏吡喃糖甙盐酸盐。 其结构式为: ﹒HCL 分子式:CHNO·HCl 102729分子量: CAS No.:20830-81-3 【性状】本品为桔红色疏松冻干块状物。易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慢

性急变者。 【规格】20mg 【用法用量】 本品口服无效。须避免肌肉注射或鞘内注射。只能静脉注射给药。应先滴注生理盐水,以确保针头在静脉内,才在这一通畅的静脉输液管内注射柔红霉素。 单一剂量从kg至3mg/kg。-1mg/kg的剂量须间隔1天或以上,才可重复注射;而2mg/kg的剂须间隔4天或以上,才可重复注射。应用-3mg/kg 的剂量,须间隔7天-14天才可重复注射。应根据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根据血象或骨髓情况来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较严重。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不应用药过久;如出现口腔溃疡(多在骨髓毒性之前出现)应即停药。 2.心脏毒性: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总给药量超过25mg/kg时可致严重心肌损伤,静注太快时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3.胃肠道反应:溃疡性口腔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4.肝肾损伤:GOT、GPT、ALP升高、黄疸、BUN升高、蛋白尿。 5.局部反应:漏出血管外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6.其他:脱发、倦怠、头痛、眩晕等精神症状,畏寒,呼吸困难,发烧、皮痃等过敏症状。 【禁忌症】.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5.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药理学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 型反应和C型反应。A型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3)

3.2.2 药物的间隔时间 本次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7例(58.76%),β2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它 的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维持在M I C 以上的时间(T >M I C )。例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应为每6~8h 给药,而本院普遍2次/d 给药,甚至在门诊还有将全天药量一次给药的现象,随意的延长给药间隔不但无法保证治疗而且还会引发ADR 。 3.2.3 药物的给药途径 WHO 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 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静脉用药94例(96. 91%),其中中药静脉用药22例(22.68%)。静脉给药发生 不良反应占绝大多数,因此提倡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滴注的给药原则。尤其对于中药,因成分复杂,配伍不明,更提倡口服途径给药。 参考文献 [1] 叶世泰,张庆松.实用变态反应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231. [2] 韦润莲,杨玉芳,刘燕芬,等.儿童安全用药认知度调查.中 国药物警戒,2007,4(3):1542157.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曹雪莲 孙丽 徐发 张卓 【关键词】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150116黑龙江省双城市妇幼保健院(曹雪莲);双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孙丽 徐发);双城市人民医院(张卓)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中耳炎、呼吸 道感染、泌尿感染、皮肤感染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在此介绍其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1 概述111 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一种半合成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和红霉素相似。对大多数呼吸道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A 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 、B 、C 型链球菌,但G 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 口服单剂量150mg,2h 血浆浓度达峰,AUC 为72.6~ 81μg/(h ?m l )(口服红霉素500mg 则为6.97 μg/(h ?m l )。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本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更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主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形药物排出,也有部分脱糖代谢物。本品的半衰期为8.4~15.5h,远比红霉素长。老年人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肾功能不足者,半衰期延长,AUC 增大,但一般不需调节剂量(因粪排泄增加)。严重酒精性肝硬化者,半衰期延长2倍,需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应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112 适应证 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尤其是上、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淋球菌感染除外)及皮肤感染。临床证明,该药口服吸收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血浆结合率高,半衰期长,对上下呼吸道感染、五宫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效果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上市以来,临床上不断出现由于使用罗红霉素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部分文献报道的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归纳如下,供临床医师借鉴。2 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 )报告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29例,年龄14~85岁(平均58岁),其中12 例患者引起厌食、体重下降、上腹疼痛、发热轻度肝大和黄 疸,肝功能系胆汁瘀积为其特征。大多数病例(19例)停药几周内完全恢复。3 罗红霉素致便秘 尚氏等报告1例女性患者,46岁,因上颌窦炎伴呼吸道感染而使用罗红霉素,150mg,2次/d,饭后服用,2d 后出现便秘症状,并随服药过程(7d )症状加重,停药2d 后症状消失,该患者平时极少因饮食原因出现便秘。故习惯性便秘者此药应慎用。4 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武氏等报告3例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1例男性87岁,因呛咳10d 、发热1d 而入院治疗,给予头孢曲松,1.0g,1次/d,克林霉素0.3g,2次/d,静脉滴注3d 后加服罗红霉素150mg,2次/d,次日体温下降,5d 接近正常,服药9d 时因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伴纳差而停药,12d 时患者神志障碍,呈嗜睡状,面色苍白,体温37.6℃,BP 11.0/8.0kPa (83/60mm Hg ),心率120次/m in,解黑色糊状便约50m l,潜血试验阳性,并从胃抽出新鲜血1500m l,血色素降至27g/L,急性胃镜见胃黏膜片状糜烂、出血。经输血扩容、止血、制酸等治疗3d 后症状减轻,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出血及溃疡史,静脉滴注上述两药也无此症状。老年人因生理结构的改变,胃肠黏膜萎缩变薄血运不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御能力下降。故老年人服用此药应严密观察,尤其是重症感染或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老年患者。5 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 满氏等报告,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8~60岁。原发病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气管炎1例,均无发热。给予口服罗红霉素150mg,2次/d,服药后20m in ~48h 内发病(皮疹),其中猩红热样皮疹3例,多型性红斑样皮疹1例,均伴发热。猩红热样皮疹散在或密集,帽针头至米粒样丘疹,对称分布。始于颜面,向全身发展,伴有面部、四肢血管性水肿。多型性红斑样皮疹,为碗豆至蚕豆大小圆型或椭圆型水肿红斑,中心有水泡,破损流出浆液性物质。4例均停止用罗红霉素,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m l 加地塞米松5mg,10%葡萄糖酸钙10m l 。然后用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3g 加入10%葡萄糖500m l 静脉滴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运行(修订版)【新版】

目的:确保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组织机构及运行体系。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责任人:药品不良反应办公室、质量保证部、后勤部、销售公司、科研中心 内容: 1.组织机构简图 2. 体系运行 2.1 信息采集途径 2.1.1 信息采集途径包括被动收集:销售人员、400热线投诉电话,和主动收集: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国内外政府网站。 2.1.2 信息采集技巧:第一时间了解:判断事情的严重性。是否停药?是否上报?是否召回? 第一时间控制:控制医生态度,控制患者情绪; 第一时间反馈:及时反馈至ADR管理员或药品不良反应办公室主任; 长期应对准备:掌握我公司产品主要不良反应及质量特性等,并具有一定的ADR判断能力,若不能独立解答患者疑问,切忌给予医疗服务建议,药品不良反应办公室给予支持。 信息收集要全:因其他原因不能全面收集ADR信息,至少收集以上四要素及时反馈至ADR管理员处,协助做好相关沟通工作。 2.2 单个病例管理 2.2.1 单个病例处理流程:收集(多渠道)→报告公司关联性评价→随访→上报ADR监测系统→纳入公司不良反应病例数据库。 2.2.2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出现其他情况均应报告,即使没有伴随具体的不良事件,如: ·说明书已知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和新的不良反应 ·因药品停用而发生的事件 ·超适应症用药 ·孕妇暴露

·药品无效 ·用药错误 ·死亡结局 ·出现未预期的治疗/临床益处 2.2.3 临床试验安全性信息报告 临床试验定义: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或试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其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试验类别:I、Ⅱ、Ⅲ、IV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重点监测、一致性评价、临床有效性试验及其他安全与疗效对比研究等。 上报流程: 研究者上报所有不良事件;申办方上报严重不良事件(时限:死亡和危及生命为7天,其他情况15天),以电话、传真或EMS邮寄的形式向CFDA注册司、BFDA注册处及卫计委提交首次报告,及时提交随访报告,并将收集的所有不良事件报告1个工作日内反馈至公司不良反应办公室;不良反应办公室按法规时限要求上报上市后临床研究不良反应,上市前不良反应长期保存,待产品上市后纳入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带入PSUR中。 2.2.4 个例不良反应/事件评价、上报 2.2.4.1 不良反应/事件类型: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对一般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定义,对比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描述,确定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 2.2.4.2 不良反应/事件关联性评价: 从时间相关性、药理作用/同类药物反应、去激发、再激发、剂量等方面对不良事件与药品之间关系进行评定。同时考虑的其他因素:原患疾病、相互作用、伴随药物、伴发疾病。时间相关性:用药前、用药过程中或延迟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2.2.4.3 药理作用/同类药物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是否与药理/毒理反应一致,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去激发:停药观察,去激发是否为阳性 再激发:去激发后再次给药观察,再激发是否为阳性。 给药剂量:规定给药剂量与实际给药剂量是否一致。 原患疾病:分析不良事件是否为原患疾病的症状,或治疗适应症的自然进程。 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 伴随药物/伴发疾病:是否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他因素:是否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家族病史及不良反应病史等。

红霉素肠溶片说明书

红霉素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红霉素肠溶片 英文名: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Hongmeisu Changrong Pian 本品主要成份为红霉素 分子式:C37H67NO13 分子量:733.94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军团菌病。 3.肺炎支原体肺炎。 4.肺炎衣原体肺炎。 5.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7.淋病奈瑟菌感染。 8.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9.空肠弯曲菌肠炎。 10.百日咳。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日1~2g(8~16片),分3~4次服用。军团菌病患者,一日2~4g(16~32片),分4次服用。小儿按体重一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2.肝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3.大剂量(≥4g/日)应用时,尤其肝、肾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引起听力减退,主要与血药浓度过高(>12mg/L)有关,停药后大多可恢复。 4.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 5.其他:偶有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禁忌】对本品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本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2.肾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3.肝病患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 4.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5.患者对一种红霉素制剂过敏或不能耐受时,对其他红霉素制剂也可过敏或不能耐受。6.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 7.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均可能增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可通过胎盘屏障而进入胎儿循环,故孕妇应慎用。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 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 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是家庭的常备药。红霉素软膏系由红霉素和软膏基质加工制成的外用制剂,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均具抗菌活性,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皮肤及皮下组织局部感染的治疗。红霉素的软膏基质包括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等,具有保湿作用,可加速伤口的修复速度,同时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红霉素的抗感染作用,加上软膏基质的保湿滋润,使红霉素软膏在临床应用广泛,以下由逸仙药师进行介绍:1、鼻部感染:红霉素软膏具有抗菌作用, 因此可用于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鼻前庭炎、鼻窦炎;红霉素软膏还可以缓解鼻炎导致鼻粘膜干燥,用于预防鼻粘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局部伤口愈合不良,可以局部清洁卫生后应用红霉素膏等消炎,可减轻不适症状。3、包皮龟头炎: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 的炎症。在包皮过长或包茎时,包皮腔内分泌的一种类脂物质可积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阴茎头引起包皮龟头炎。在使

用红霉素软膏之前要把龟头洗干净,在治疗的期间应注意局部卫生。4、痤疮: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抗菌作用,因 此外用对治疗感染性痤疮有作用,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 5、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甲沟炎是细菌感染化脓性炎症,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 6、其 他皮肤感染性疾病:红霉素软膏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皮肤感染如皮肤脓肿、疖等,皮脂腺囊肿、荨麻疹合并感染等,用法一般是1日2-3次,薄涂于患处。7、轻微创伤或烫伤:如 身体轻微创伤、烧伤或烫伤,使用红霉素软膏可治疗或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用法是将患处清洗或消毒,之后将适量药膏涂于患处。8、口角炎: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 有细菌感染,可以涂抹少量红霉素软膏,同时服用维生素B2,可明显缩短病程。9、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情况较严重时,应当及时清洗并消毒患处,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起到一定预防感染作用。10、倒刺:手倒刺是皮肤太干燥所致,使用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湿滋润作用。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见效快、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应用需注意以下几点:1、如 眼部感染应选择红霉素眼膏,不得使用红霉素软膏,红霉素眼膏可以用于结膜炎、霰粒肿、沙眼、眼睑缘炎等眼部感染疾病。2、真菌感染无效:红霉素软膏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 病如头癣、甲癣、股癣和手足癣等不起作用,如合并细菌感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张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张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10 / 1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4)锥体外系反应(EPS):有五种表现形式1)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四个特征:运动不能、肌肉强劲、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以上三种锥体外系反应均可减药、停药、合用对抗药。4)迟障(TD):处理:减、停、换药。停抗胆碱能药;对症治疗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多巴胺阻滞剂;抗组胺药非那根;促大脑代谢药;抗焦虑药安定。说明:TD重在预防。5)兔唇综合征:停药可消失,抗震颤麻痹药可能有效。 (5)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和体

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红霉素是我们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抗生素类药物。这种药物分为口服和外用两种形式出现,那么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你知道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绞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为0.5~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红霉素的用途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子宫炎、乳腺炎、败血症等。 对鸡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和传染性鼻炎也有相当疗效。也可配成眼膏或软膏用于皮肤和眼部感染。 对鱼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肾脏病有良好的疗效。 红霉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动物的替代药物。 应用红霉素的禁忌红霉素为抑菌性药物,给药应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利于作用发挥。 红霉素片应整片吞服,若服用药粉,则受胃酸破坏而发生降效。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 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滴注速度宜缓慢。 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

配伍。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5以上,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 现代药理学认为,饱餐后即服红霉素有如下危害: 饱餐后食物降低胃的排空速率,延长了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红霉素在胃中的分解失效; 饱餐后食物妨碍红霉素的正常吸收,因食物对红霉素分子有吸附、螯合作用,这也减少了红霉素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与红霉素共存时,可氧化成二硫化物,从而降低红霉素的疗效。 红霉素的注意事项服用该品后出现ALT、AST、AKP、胆红素等增高者较服用其它红霉素制剂为多见。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该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肾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 患者对一种红霉素制剂过敏或不能耐受时,对该品也可过敏或不能耐受。 慢性肝病、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红霉素可通过胎盘而进行胎儿循环,且孕妇服用该品后出现肝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增加,孕妇不宜应用。 红霉素有相当量进入母乳中,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宜暂停哺乳。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0T16:12:50.9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孙志和张继锋[导读] 据报道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可使茶碱消除率减少55%。 博兴县曹王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500 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与其他药物如:氨茶碱,卡马西平和地高辛等合用时,使这些药物代谢和消除率发生改变,血药浓度或高或低,从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故建议与上述诸药物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摘要:红霉素是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病例,与氨茶碱,卡马西平、地高辛、华法令、口服避孕药、环孢素合用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应适当调整剂量。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一、红霉素与氨茶碱 据报道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可使茶碱消除率减少55%。红霉素也有此现象,两药合用时间在1周以上,茶碱消除率既可降低,如果两者长期合用就会引起氨茶碱中毒。其机制茶碱主要由肝代谢消除,红霉素为药物代谢酶抑制剂,可增加细胞色素P448失活的数量,抑制茶碱的代谢,增加茶碱的血浆浓度,导致茶碱毒性增加甚至引起中毒。 二、红霉素与卡马西平 据报道大环内脂抗生素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导致17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中毒和2 例因合用红霉素引起卡马西平中毒,两药合用后出现卡马西平中毒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精神混乱,复视,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和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其机制卡马西平由肝代谢消除,具有严格的浓度依赖性毒性反应红霉素能竞争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作用,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卡马西平的消除造成蓄积中毒。 三、红霉素与华法令 红霉素与华法令之间有威胁生命的相互作用。报道指出:一患者死于肺部出血,其原因是红霉素与华法令两者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该病人接受抗生素时,已采用华法令作为巩固治疗大约2年。另外3例使用华法令已改善凝血酶原低下的病人,接着使用了红霉素,二者发生相互作用,断定很可能涉及到红霉素抑制华法令的代谢作用,英国药局方也收藏了红霉素能增加华法令的作用。 四、红霉素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合用红霉素而致避孕失败或致妊娠或突破性出血,其机制是因为避孕药为肠肝循环类药物,经肠道吸收后可在肝内代谢为共物。再分泌达肠道经细菌水解酶作用而释放出甾体激素。当肠道菌受红霉素药物抑制后,口服避孕药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障碍,血浓度下降,故影响其避孕效果另一种原因则因为红霉素是肝药酶诱导剂,口服避孕药由肝代谢消除,由于增加口服避孕药消除速率导致避孕失败。 五、红霉素与地高辛 在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的两药合并应用试验中,证明自愿者体内大约40%的地高辛在肠道内被灭活,应用抗生素后,失活代谢产物下降,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在2例心衰病人合并感染应用地高辛的同时合用红霉素(1-2g/d)5天后血清中地高辛治疗浓度增加43-75%。1例病人在合并应用地高辛(0.25mg/d)和红霉素(500mg/次,1天3次),4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有心动过缓,从而提示两药并用可引起地高辛中毒。其机理(1)红霉素可改变肠道菌丛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抑制地高辛的还原代谢。(2)约10%患者的30%-40%地高辛作为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合并应用红霉素后上述代谢产物明显下降,而血清地高辛浓度上升2倍。 六、红霉素与环孢素 有报道红霉素合用环孢素2-5天后,环孢素全血浓度(Cs)升高。在同一病人两次观察到环孢素的Cs和血清肌酐升高均与合用红霉素有关。4例同时接受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的病人具有非常高的环孢素血浓度和肾毒性。在给患有I型糖尿病的儿童用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时发现相似的结果。在5例接受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的肾移植病人的研究中,用RIA和HPLC法则定。环孢素及其17-代谢物(Met-17/Cs)的Cs都明显增加,代谢指数Cs(RIA/Cs(HPLC)和Cs+Met-17/Cs保持不变,提示相互作用机理是抑制胆汁排泄,而不是抑制P-450。在研究1例肾和胰腺移植病人的环孢素药动学时,发现同服期间环孢素的AUC和Cmax增加2倍,Tmax减少,认为这与增加环孢素吸收速率和程度有关,环孢素的消除未见明显改变。但也有报道指出,两药合用后在72h内环孢素血浓度较原水平上升5倍。此浓度增高原因系红霉素为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减弱环孢素的代谢,使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产生诸如肾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 最近研究指出: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MO—TILIN)激动剂,在人体和动物证明红霉素能诱导三相最大运动收缩活性并能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但红霉素的胃肠道副作用与血浆胃动素无关。此外与红霉素相似的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希红霉素与茶碱、卡马西平等合用时,不需调整剂量,并可与华法令、雷尼替丁和抗酸药一起使用,红霉素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示,当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应考虑调整相应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1】杨宝峰等;主编药理学第6版【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3】王开贞等;主编临床用药;第3版

地红霉素肠溶片详细说明书

地红霉素肠溶片详细说明书 地红霉素肠溶片详细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地红霉素肠溶片 英文名称:Diri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商品名称:地红霉素肠溶片 【是否处方】处方药 【是否医保】否 【运动员慎用】否 【主要成分】地红霉素。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或肠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作用】小鼠口服本品60、180mg/kg对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影响,与麻药联用未见协同作用;狗口服本品120mg/kg和240mg/kg,对心率、心电图和呼吸与给药前相比未见明显影响。毒理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毒性:小鼠一次口服本品其LD50雄性为1972.7mg/kg,雌性为1882.4mg/kg;大鼠口服本品LD*****mg/kg;犬口服本品LD*****mg/kg。(2)生殖毒性:小鼠灌服本品200-600mg/kg,对孕鼠和胚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和致畸胎作用。(3)致突变: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等均未见致突变作用。(4)长期毒性:大鼠口服本品40,500和1000mg/kg.d连续两个月,除1000mg/kg.d剂量有暂时转氨酶升高外,未见其它功能和病理改变,40和500mg/kg.d为安全剂量。犬口服本品35,88和220mg/kg.d. 连续两个月,除中剂量和大剂量有呕吐反应和转氨酶升高外,其它生化功能和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适应症】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用于治疗下列敏感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用于治疗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现将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注意问题 红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它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各组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溶脲脲原体、梅毒密螺旋体等也有抑制作用。奈瑟菌属、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等也对本品敏感。预防风湿热活动,治疗炭疸、气性坏疸、放射菌病和梅素等。可作为青霉素G的代用品。 1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g/d,分3~4次服;小儿30~50mg/(kg·d),分3~4次服。治疗军团菌病,2~4g/d,分4次服。静滴1~2g/d,分3~4次滴;小儿30~50mg/(kg·d),分3~4次滴注。临床上常用作

青霉素过敏的替代药物。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眼膏剂用于沙眼、结膜炎及角膜炎。软膏剂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红霉素的不良反映 口服后会发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口舌疼痛、食欲缺乏,偶见肠道菌丛改变、伪膜性肠炎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映发生率较低,均为0.5%.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临床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外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或剂量过大,可损害肝脏,出现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停药后经保肝治疗可逐渐恢复。本品任何剂型的大剂量,均可引起耳毒性反应,可损害双侧听力,常见于剂量4g,/d或老年人、女性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多发生于用药后2d至3周,及时停药大多可恢复。偶可引起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3红霉素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它具有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胃液分泌增加,导致胃部不适。如按常规的速度治疗,药物在短时间进入体内,也会加重红霉素对胃肠的不良反应。红霉素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抗菌活性减弱,乳糖酸红霉素加入5%葡萄注射液,(PH3.2~3.8),混合后注射液PH4.2~4.8,室温2小时后降效42~6%。红霉素静注液稳定性受溶液PH值影响极大,PH值低于4时,红霉素在静滴过程中迅速分解,温度升高,分解加速。临床上应采用PH4.2以上的葡萄糖注射液,且临用时配液并可加维生素C或氢化考地松注射液

区别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8个

在医学上把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源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等。 药品的副作用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也叫副反应,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出现这类反应的药品具有两种以上的药理学作用,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除副作用外,还包括药品的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可以继续服用如果副作用程度很重,就要考虑改用别的药物了, 所以,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物时,一般要从较低剂量开始,服用后在观察疗效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遵医嘱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这个“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非药物因素和药物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体质、不同病理状态、不同适应征的患者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人各有异。 (本刊综合) 几种错误的饮食方式 错误一一次采购过多蔬菜。纽约圣基斯科北方韦斯特切斯特医院健康顾问布鲁斯特博士说“从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开始减少了。”也就是说。你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储时间越久,它们所含的营养就越少。研究发现,在冰箱保存大约一周后,菠菜中有一半的叶酸和40%的叶黄素会自然流失。专家建议,每次采购食物不要过多,一周买3次最为合适。 错误二把食物贮藏在透明容器中。如果你现在喝的牛奶还是用透明塑料袋装的,建议你考虑换成硬纸盒包装的牛奶。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牛奶富含的核黄素暴露在日光下易发生损失。 错误三快炒大蒜。美国癌症研究协会营养学研究小组组长米尔纳博士说“把大蒜拍碎、切片,放上至少10分钟后再烹饪。拍碎的大蒜会引发一种酶的化学反应,释放出一种抗癌的化合物。放上10分钟再烹饪,就是要让这种化合物质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摘要:红霉素是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病例,与氨茶碱,卡马西平、地高辛、华法令、口服避孕药、环孢素合用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应适当调整剂量。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一、红霉素与氨茶碱 据报道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可使茶碱消除率减少55%。红霉素也有此现象,两药合用时间在1周以上,茶碱消除率既可降低,如果两者长期合用就会引起氨茶碱中毒。其机制茶碱主要由肝代谢消除,红霉素为药物代谢酶抑制剂,可增加细胞色素P448失活的数量,抑制茶碱的代谢,增加茶碱的血浆浓度,导致茶碱毒性增加甚至引起中毒。 二、红霉素与卡马西平 据报道大环内脂抗生素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导致17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中毒和2 例因合用红霉素引起卡马西平中毒,两药合用后出现卡马西平中毒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精神混乱,复视,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和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其机制卡马西平由肝代谢消除,具有严格的浓度依赖性毒性反应红霉素能竞争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作用,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卡马西平的消除造成蓄积中毒。 三、红霉素与华法令 红霉素与华法令之间有威胁生命的相互作用。报道指出:一患者死于肺部出血,其原因是红霉素与华法令两者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该病人接受抗生素时,已采用华法令作为巩固治疗大约2年。另外3例使用华法令已改善凝血酶原低下的病人,接着使用了红霉素,二者发生相互作用,断定很可能涉及到红霉素抑制华法令的代谢作用,英国药局方也收藏了红霉素能增加华法令的作用。 四、红霉素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合用红霉素而致避孕失败或致妊娠或突破性出血,其机制是因为避孕药为肠肝循环类药物,经肠道吸收后可在肝内代谢为共物。再分泌达肠道经细菌水解酶作用而释放出甾体激素。当肠道菌受红霉素药物抑制后,口服避孕药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障碍,血浓度下降,故影响其避孕效果另一种原因则因为红霉素是肝药酶诱导剂,口服避孕药由肝代谢消除,由于增加口服避孕药消除速率导致避孕失败。 五、红霉素与地高辛 在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的两药合并应用试验中,证明自愿者体内大约40%的地高辛在肠道内被灭活,应用抗生素后,失活代谢产物下降,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在2例心衰病人合并感染应用地高辛的同时合用红霉素(1-2g/d)5天后血清中地高辛治疗浓度增加43-75%。1例病人在合并应用地高辛(0.25mg/d)和红霉素(500mg/次,1天3次),4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有心动过缓,从而提示两药并用可引起地高辛中毒。其机理(1)红霉素可改变肠道菌丛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抑制地高辛的还原代谢。(2)约10%患者的30%-40%地高辛作为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合并应用红霉素后上述代谢产物明显下降,而血清地高辛浓度上升2倍。 六、红霉素与环孢素 有报道红霉素合用环孢素2-5天后,环孢素全血浓度(Cs)升高。在同一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