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1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物质称量、溶液配制和溶液移取等基本操作;

3. 学习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原理和方法。

二. 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物质发生变化外,还伴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为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热效应亦称作等压热效应,用Q p表示。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在数值上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热力学规定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用△r H mθ表示。

化学反应焓变或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原理是:在绝热条件下(反应系统不与量热计外的环境发生热量交换),使反应物仅在量热计中发生反应,并使量热计及其内物质的温度发生改变。通过反应系统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以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值。

实验中溶液反应的焓变值测定采用如图1所示的简易量热计进行测定,通过测定CuSO4溶液与Zn粉的反应进行焓变值的获取。

图1保温杯式量热计

CuSO4溶液与Zn粉的反应式为:

Cu2+(aq) + Zn(s) = Cu(s) + Zn2+(aq)

由于该反应速率较快,且能进行得相当完全。实验中若使用过量Zn粉,则CuSO4溶液中Cu2+可认为完全转化为Cu。系统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

在简易量热计中,反应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为:

Q p =m ? c? ?T =V ? ρ? c ? ?T

式中: 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热容(J ? g -1?K -1)

?T —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之差(K ),经温度计测量后由作图外推法确定; V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mL )

ρ—反应后溶液的密度(g ?m L -1)

设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为n mol ,则反应的焓变为:

1110001--?

?????-=????-=?mol kJ n T c V mol J n T c m H ρ (1)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 mol V c n CuSO 10004?

= 式中,C CuSO4——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浓度(mol ?.L -1)

将上式代入式(1)中,可得

114

4100011000

--????-=???????-=?mol kJ c T c mol kJ V c T c V H CuSO CuSO ρρ (2)

由于此系统非严格绝热体系,因而在反应液温度升高的同时,量热计的温度也相应提高,而计算时忽略此项内容,故会造成温差的偏差。故在处理数据时可采用外推法,按图2中虚线外推至反应开始的时间,图解求得反应系统的最大温升值T ,这样则可较客观地反映出由反应热效应引起的真实温度变化值。在图2中,线段bc 表明量热计热量散失的程度。考虑到散热从反应一开始就发生,因此应将该线段延长,使与反应开始时的纵坐标相交于d 点。图中ddˊ所示的纵坐标值,即为外推法补偿的由热量散失造成的温度差。为获得准确的外推值,温度下降后的实验点应足够多。T 2与T 1的差值即为所求的?T 。

图2 温度校准曲线

三. 实验仪器和药品

1. 仪器

电子天平、烧杯(100mL)、试管、滴管、移液管(50mL)、容量瓶(250mL)、洗瓶、玻璃棒、滤纸、精密温度计(0~50℃,具有0.1℃分度)、放大镜、秒表、量热计(杯口橡皮塞中开一个插温度计的孔,搅拌方式可采用磁力搅拌器或手握保温杯震荡)。

2. 药品

硫酸铜(CuSO4·5H2O,固体、分析纯)、锌粉(化学纯)、硫化钠(Na2S,0.1mol ·L-1)。

四. 实验内容与操作

1.配制硫酸铜溶液

计算配制250mL 0.200 mol? L-1 CuSO4溶液所需CuSO4·5H2O的质量(要求三位有效数字),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所需的CuSO4·5H2O晶体。然后将其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硫酸铜完全溶解后,将该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洁净的250mL容量瓶中;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淋洗烧杯和玻璃棒数次,连同洗涤液一起注入容量瓶中,最后加水至刻度。旋紧瓶塞,将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2.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1) 称取3g锌粉。

(2) 洗净并擦干用作量热计的保温杯。用移液管移取100mL配制好的硫酸铜溶液于量热计中。同时注意调节量热计中温度计安插的高度,使其水银球能浸入溶液中,又不触及容器底部。将洁净干燥的搅拌子放入量热计中,然后盖上量热计盖子。

(3) 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用秒表每隔30s记录一次读数。直至溶液与量热计达到热平衡,而温度保持恒定(约需2min)。

(4) 迅速往溶液中加入称好的锌粉,并立即盖紧量热计的盖子。同时记录开始反应的时间,继续不断摇荡或搅拌,并每隔15-20s记录一次读数(应读至0.01℃,第二位小数是估计值);为了便于观察温度计读数,可使用放大镜。直至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读数后,再每隔30s继续测定5~6min。

(5) 实验结束后,打开量热计的盖子,注意动作不宜过猛,要边旋转边慢慢打开,以免将温度计折断。

(6) 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置于一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是否消失),随后加入1~2滴0.1mol·l-1Na2S溶液,看是否有黑色沉淀物产生,以此检验Zn与CuSO4溶液反应进行的程度。

五. 数据处理

1. 数据记录

室温: K ;

CuSO 4·5H 2O 晶体的质量O H CuSO m 245?: g ;

CuSO 4溶液的浓度?4CuSO c : mol ? L -1;

CuSO 4溶液的温度:________K ;

V mL 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或生成铜的物质的量)n :_________ mol ; 温度随实验时间的变化:

2.数据处理:

用作图纸作图或电脑绘图,横坐标表示时间,每隔20s 用1cm ;纵坐标表示温度,每度用1cm 。求出T ?。

计算结果:从曲线上测得的?T________K 。

3.反应焓变实验值的求算与实验误差计算

(1) 根据式(1)或式(2)计算反应的焓变,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 ,可近似地用水的比热容代替,为4.18 J ?g -1?K -1

反应后溶液的密度ρ可取为1.03g ?m L -1,量热计自身所吸收的热量可忽略不计。 计算结果:生成1mol 铜所放出的热量?H 实验值 _________ kJ?mol -1

(2)计算实验的百分误差,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百分误差(%)=%-理论值理论值

实验值100????H H H

式中,理论指H ? = -217.23kJ ?mol -1

计算结果:百分误差 ________ %。

六. 注意事项

1. 硫酸铜称量要精确;

2. 锌粉加入要迅速,立即塞紧塞子;

3. 计时、计温要准确;

4. 采用外推法求T ?,以减少误差。

七. 思考题

1. 配制250mL 的0.100mol·L -1CuSO 4溶液的方法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计算所需CuSO 4·5H 2O 晶体的质量。

2. 根据298.15K 时单质和水合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值,计算本实验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并用?r H Θ (298.15)估算本实验的?T (K)。

3. 所用的量热计是否允许有残留的水滴?为什么?

4. 为什么不取反应物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与刚混合时的温度之差,作为实验中测定的?T 数值,而要采用作图外推的方法求得?作图与外推中有哪些应注意之处?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1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物质称量、溶液配制和溶液移取等基本操作; 3. 学习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原理和方法。 二. 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物质发生变化外,还伴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为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热效应亦称作等压热效应,用Q p表示。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在数值上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热力学规定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用△r H mθ表示。 化学反应焓变或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原理是:在绝热条件下(反应系统不与量热计外的环境发生热量交换),使反应物仅在量热计中发生反应,并使量热计及其内物质的温度发生改变。通过反应系统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以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值。 实验中溶液反应的焓变值测定采用如图1所示的简易量热计进行测定,通过测定CuSO4溶液与Zn粉的反应进行焓变值的获取。 图1保温杯式量热计 CuSO4溶液与Zn粉的反应式为: Cu2+(aq) + Zn(s) = Cu(s) + Zn2+(aq) 由于该反应速率较快,且能进行得相当完全。实验中若使用过量Zn粉,则CuSO4溶液中Cu2+可认为完全转化为Cu。系统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 在简易量热计中,反应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为:

Q p =m ? c? ?T =V ? ρ? c ? ?T 式中: 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热容(J ? g -1?K -1) ?T —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之差(K ),经温度计测量后由作图外推法确定; V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mL ) ρ—反应后溶液的密度(g ?m L -1) 设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为n mol ,则反应的焓变为: 111000 1--??????-=????-=?mol kJ n T c V mol J n T c m H ρ (1)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 mol V c n CuSO 10004? = 式中,C CuSO4——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浓度(mol ?.L -1) 将上式代入式(1)中,可得 114 4100011000 --????-=???????-=?mol kJ c T c mol kJ V c T c V H CuSO CuSO ρρ (2) 由于此系统非严格绝热体系,因而在反应液温度升高的同时,量热计的温度也相应提高,而计算时忽略此项内容,故会造成温差的偏差。故在处理数据时可采用外推法,按图2中虚线外推至反应开始的时间,图解求得反应系统的最大温升值T ,这样则可较客观地反映出由反应热效应引起的真实温度变化值。在图2中,线段bc 表明量热计热量散失的程度。考虑到散热从反应一开始就发生,因此应将该线段延长,使与反应开始时的纵坐标相交于d 点。图中ddˊ所示的纵坐标值,即为外推法补偿的由热量散失造成的温度差。为获得准确的外推值,温度下降后的实验点应足够多。T 2与T 1的差值即为所求的?T 。 图2 温度校准曲线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彭经天刘喆 摘要: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常伴有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热在化工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设计了采用热量计,量筒等建议装置测定五水合硫酸铜与锌粉的反应热,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测量反应热直观,实验易于操作,又便于观察的特点。 关键词:焓变;反应热;测定;硫酸铜;锌。 1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取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与环境不发生热传递。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 在298.15K和标准状态下,1mol锌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kj的热量。Cu2+(aq)+Zn(s)==Zn2+(aq)+Cu(s) ?rHm= —218.7kj/mol QP=(cm+CP)??T c→溶液比热(J/g/k) m→溶液的质量 Cp→热量计的热熔 热水失热=4.184(J/g/k)m(T2-T3) 冷水得热=4.184(J/g/k)m(T3-T1) 热量计得热=Cp(T3-T1) Cp=4.184(J/g/k)m(T2+T1-2T3)/(T3-T1) ?rHm (T)=-Qp?1/n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试剂:CuSO4?5H2O(S) 5.0000g;Zn(S) 3.0000g;蒸馏水;热水; 仪器:精密温度计一支(0~50°C,分度值为0.1°C);分析天平; 保温杯;烧杯;量筒(50mL);秒表;橡皮圈;吸耳球;真空泵;容量瓶(100mL); 大烧杯;小烧杯。 2.2 实验 2.2.1 量热计热容Cp的测定 洗净并擦干用作热量计的保温杯,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置于量热计中;用手握住保温杯摇动,每隔30秒记录一次量热计中冷水的温度,边读边记,待温度稳定后用精密温度计测定冷蒸馏水温度,记下读书为T1;再用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倒入大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把小烧杯放入大少杯中进行水浴加热10-15分钟,并用精密温度计随时测量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度的变化,直至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升高至T2,取出小烧杯,迅速将所的热蒸馏水倒入量热计与冷蒸馏水混合,塞紧量热计盖子,同时迅速插入精密温度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反应焓变的计算》 班级:姓名: 考点一、焓变的计算 例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 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 (KJ·mol–1)P–P:198 P–O:360 O–O:498 则 反应P4(白磷)+ 3O2→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KJ·mol–1 B.–1638KJ·mol–1 C.+126KJ·mol–1 D.–126KJ·mol–1 考点二、盖斯定律 例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综合应用 例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又已知H2O(l) = H2O(g) ΔH= +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一、当堂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实验十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十四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台秤、温度计和秒表的正确使用; 3. 学习数据测量,记录、整理,计算等方法; 二、预习内容 1. 复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关热力学部分的知识要点; 2. 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 3. 常用仪器 :台天平、电子天平、温度计以及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三、基本操作 1. 台天平以及电子天平的使用; 2. 温度计及秒表的使用; 3. 容量瓶的使用; 四、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反应热效应,而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反应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 (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r H m θ表示。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图4-1)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量热计)与环境不发生热量传递。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的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本实验是 1.温度计 2.搅棒 3.胶塞 4.保温杯 5.CuSO 4溶液 图 4-1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 以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1mol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kJ 的热量。 )()()()(22aq Zn s Cu aq Cu s Zn +++=+ 17.218-?-=?m o l kJ H m r θ 由溶液的比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计算公式如下: n V c T T H m r 1)(?????-=?ρ (1) 式中:m r H ? —— 反应的焓变(kJ·mol -1 ); T ?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K); c —— 溶液的热容(J·g -1·K -1)(取4.18);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2018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预习与思考: 1.复习理论书上关于焓变的相关内容;复习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为何以 CuSO的物质的量计算摩尔反应焓变? 4 ②为什么锌粉用台秤称取,而 CuSO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 4 ③为什么保温杯要保持干燥、洁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练习移液管的使用。 3. 了解简易量热器的构造。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下的反应热效应叫做恒压热效应Q p ,而反应体系的焓变ΔH 与Q p 在数值上相等,即p Q ΔH =,因此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用ΔH 表示,对于放热反应ΔH 为“-”,对于放热反应ΔH 为“+”。 在298.15K 时,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可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得到,即 θθ r m B f m.B ΔH (298.15K)=νΔH (298.15K) ∑。反应焓变也可以实验测定,测量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保温杯和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图1)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 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量热计)与环境不发生热量传递,那么反应热就只用于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的温度变化、有关物质的质量、比热等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焓变。 本实验是测定锌和硫酸铜溶液置换反应的焓变: Zn(s)+Cu 2+(aq)=Zn 2+(aq)+Cu(s) (1) )化(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K ΔT ; C —溶液的比热容(kJ·kg -1·K -1); )溶液的体积(—3dm V -; ) 溶液的密度(—3dm kg -?ρ; )量(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mol V n ,以4CuSO 的物 质的量计。由于是稀溶液,用纯水的数据近似代替,则C=4.18kJ·kg -1·K -1, ρ=1.0Kg·dm -3 由于简易量热计并非严格地绝热,在反应液温度升高的同时,量热计的温度也相应升高,而计算时又忽略此项内容,故会造成温度差的误差。由(1)式可知,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为获得较为准确的ΔT ,除仔细 观察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外, 还要对影响ΔT 的因素进行校正。其方法是:实验过程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以温度(T )对时间(t )做图,绘制T —t 曲线,如图2所示。将曲线AB 和CD 线段分别延长,再做垂线EF ,与曲线交与G 点,且使CEG 和BFG 所围二块面积相等,此时E 和F 对应的T 值之差即为校正后的温差ΔT 。这样可较客观地反映出由反应热效应引起的真实温度变化值。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目录 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1) 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9) 实验三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18) 实验四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23) 实验五聚乙烯醇甲醛反应制备胶水 (27)

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反应的摩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称量、溶液配制和移取的基本操作; 3.学习实验数据的作图法处理。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一般指的就是恒压热效应q p 。化学热力学中反应的摩尔焓变 r H m数值上等于q p,因此,通常可用量热的方法测定反应的摩尔焓变。对于一般溶液反应(放热反应)的摩尔焓变,可用简易量热计测定。该量热器采用玻璃保温杯制成,并附有数显温度计(可精确读至 本实验测定C U SO4溶液与锌粉反应的摩尔 焓变: C U2+(aq)+Zn(s)=Cu(s)+Zn2+(aq) 为了使反应完全,使用过量的锌粉。 下,于量热计中发生反应,即反应系统不与量热计外的环境发生热交换,这样, 量热计及其盛装物质的温度就会改变。从反应系统前后温度变化及有关物质的热 容,就可以计算中出该反应系统放出的热量。 但由于量热计并非严格绝热,在实验时间内,量热计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发

生少量热交换;采用作图外推的方法(参见实验图1.2),可适当地消除这一影响。 若不考虑量热计吸收的热量,则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系统中溶液吸收的热量: q p=m s c s?T=V sρs c s?T 式中q p——反应中溶液吸收的热量,J; m s——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c s——反应后溶液的体积,j·g-1·K-1; V s——反应后溶液的体积,ml; ρs——反应后溶液的密度,g·mL-1。 设反应前溶液中C u SO4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反应的摩尔焓变以kJ·mol-1计为 ?r H m=-V sρs c s?T/100n (1.1)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 n=c(C u SO4) ·V s/1000 式中c(C u SO4)为反应前溶液中C u SO4的浓度,mol·L-1。 将上式代入式(1.1)中,得: ?r H m=-1000V sρs c s?T/[1000c(C u SO4)V S] =-ρs c s?T/c(C u SO4) (1.2) 若考虑量热计的热容,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p等于系统中溶液吸收的热量q p 与量热计吸收的热量之和: q'p=-(m c c s·?T+C b·?T)=-( V sρs c s+C b)?T (1.3) 式中C b表示热量计的热容,单位为J·K-1,可采用实验内容2的方法测定。 综上所述,考虑量热计热容时,反应的摩尔焓变?r H m的计算公式为: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一、课题:反应焓变的计算二、课型:复习课 三、课程标准与考纲要求: 1、掌握盖斯定律,并会计算反应焓变。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知识要点扫描: 中华第一考P234四、反应焓变的计算 五、考点解析与典例精讲: 考点一、焓变的计算 例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 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 (KJ·mol–1)P–P:198 P–O:360 O–O:498 则 反应P4(白磷)+ 3O2→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KJ·mol–1 B.–1638KJ·mol–1 C.+126KJ·mol–1 D.–126KJ·mol–1 解析: 考点二、盖斯定律 例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点三、综合应用 例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又已知H2O(l) = H2O(g) ΔH= +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解析:

附录Ⅵ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

附录Ⅵ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热容(100kPa)> (1)单质和无机物 物质Δf H m (298.15 K) Δf G m (298.15 K) S m (298.1 5K) C p,m (298.15K ) kJ·mol-1kJ·mol-1J·K-1mol-1J·K-1·mol-1 Ag(s)0042.71225.48 Ag2CO3(s)-506.14-437.09167.36 Ag2O(s)-30.56-10.82121.7165.57 Al(s)0028.31524.35 Al(g)313.80273.2164.553 Al2O3-α-1669.8-2213.160.98679.0 Al2(SO4)3(s)-3434.98-3728.53239.3259.4 Br2(g)111.88482.396175.021 Br2(g)30.71 3.109245.45535.99 Br2(l)00152.335.6 C(g)718.384672.942158.101 C(金刚石) 1.896 2.866 2.439 6.07 C(石墨)00 5.6948.66 CO(g)-110.525-137.285198.01629.142 CO2(g)-393.511-394.38213.7637.120 Ca(s)0041.6326.27 CaC2(s)-62.8-67.870.262.34 CaCO3(方解 石) -1206.87-1128.7092.881.83 CaCl2(s)-795.0-750.2113.872.63 CaO(s)-635.6-604.239.748.53 Ca(OH)2(s)-986.5-896.8976.184.5 CaSO4(硬石 膏) -1432.68-1320.24106.797.65 Cl-(aq)-167.456-131.16855.10 Cl2(g)00222.94833.9 Cu(s)0033.3224.47 CuO(s)-155.2-127.143.5144.4 Cu2O-α-166.69-146.33100.869.8 F2(g)00203.531.46 Fe-α0027.1525.23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二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焓变或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作图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 3. 练习准确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一般是指等压热效应,用Q p表示;化学热力学中反应的焓变?H在数值上等于Q p,因此,通常可用量热的方法测定反应的焓变。对于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 反应焓变或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原理是:设法使反应物在绝热条件下(反应系统不与量热计外的环境发生热量交换),仅在量热计中发生反应,使量热计及其内物质的温度发生改变。从反应系统前后的温度变化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就可以计算出反应热。然而本实验中溶液反应的焓变是采用下图(A-1)所示的简易量热计测定。由于它并非严格绝热,在实验时间内,量热计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发生少量热交换;采用作图外推法作出的温度?T 可适当地消除这一影响。 图A-1 保温杯式量热计

本实验测定CuSO 4溶液与Zn 粉反应的焓变: Cu 2+(aq ) + Zn(s ) = Cu(s ) + Zn 2+(aq )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并且能进行得相当完全。若使用过量Zn 粉,CuSO 4溶液中Cu 2+可认为完全转化为Cu 。系统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 简易量热计中,反应后溶液所吸收的热量为: Q p =m ? c ? ?T=V ? ρ? c ? ?T 式中: 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热容(J ? g -1?K -1) ?T —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之差(K ),经温度计测量后由作图外推法确定; V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ml ) ρ—反应后溶液的密度(g ?ml -1) 设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为nmol ,则反应的焓变为: 111000 1--??????-=????-=?mol kJ n T c V mol J n T c m H ρ (1)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 mol V c n CuSO 10004? = 式中,C CuSO4——反应前溶液中CuSO 4的浓度(mol ?.L -1) 将上式代入式(1)中,可得 114 4100011000 --????-=???????-=?mol kJ c T c mol kJ V c T c V H CuSO CuSO ρρ (2) Zn 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标准摩尔熔变理论值: ?r H m θ(298.15)= {?f H m θ(Cu,s ) + ?f H m θ(Zn 2+,aq )}-{(?f H m θ(Cu 2+,aq ) + ?f H m θ (Zn,s )) = [0+(-152.42)] kJ ?mol -1 –[64.81+0] kJ ?mol -1 =-217.23kJ ?mol -1 仪器和药品: 1. 仪器 台式天平、分析天平、烧杯(100ml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管(50ml)、容量瓶(250ml)、洗瓶、玻璃棒、滤纸碎片、精密温度计(0~50℃,具有0.1℃分度)、放大镜、秒表、量热计(注意:利用保温杯作量热计时,杯口橡皮塞的大小要配制适合,并于塞中开一个插温度

反应焓变的计算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 实施人:枣庄二中姜丽红 1.日期:2014年9月4日 2.课题:反应焓变的计算 3.课型:新授课 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常规 5.教学模式:先复习后上课,先预习后讲解,先探究后实验,先思考后合作,先检测后讲解,先复习后作业 一教材分析: 这节是在对上节课讲的热化学方程式及焓、焓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点介绍盖斯定律求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本节学完之后对化学反应中实验难测定的反应热的求算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知识支持。 二设计思路: 先介绍有些反应焓变很难直接由实验测得,进而引入盖斯定律,通过习题练习总结规律,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 2、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焓变 教学难点: 反应焓变的计算 四教学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复习回顾1、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哪些要点?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3mol NO2(g)与1mol H2O(l)反应,生成HNO3(aq)和NO(g), 放出138kJ热量。 。 找同学板书复习 回顾 上节 课的 内容, 检查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二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焓变或反应热效应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用作图外推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3.练习准确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形式 1.讲解与提问 (1)用量热计测定化学反应焓变或反应热效应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试验中所用的锌粉为什么可用台秤称量,而所需CuSO4·5H2O却要在分析天平上称取?所用的锌粉为什么要过量? (3)怎样用减量法称取CuSO4·5H2O试样?如何配制250mL约0.2000mol/LCuSO4溶液?(4)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 (5)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示范 (1)量热计装置的要求: 以盖上盖后能搅拌自如,温度计插至量热计较深处而不与量热计底及搅拌器相碰。(2)讲解测定过程及作图法外推求ΔT值的方法及其必要性。 (3)介绍移液管的使用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3.注意事项与可能发生的问题 (1)测定所用的量热器必须洁净干燥,若有水珠可用滤纸擦干。 (2)溶解CuSO4·5H2O需用小烧杯,每次加水需少量多次。 (3)用移液管移取CuSO4溶液前,需先洗净移液管,并用所配制的CuSO4溶液洗涤3次,方可移液,并要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移液。以免因水带入而使CuSO4溶液的浓度变小,引起测定误差。 (4)锌粉倒入溶液中时,动作要迅速,并立即将盖盖紧,同时进行搅拌,揿下秒表计时。4.测定时,反应速度转慢,为保证反应体系的均匀性,搅拌必须充分,因而搅拌器的环圈(搅拌浆或搅拌子)要适当大些以保证搅拌效果,反应完毕溶液应无蓝色。 5.本实验应用1/10度刻度温度计,读至小数点后二位。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课题:反应焓变的计算二、课型:复习课 三、课程标准与考纲要求: 1、掌握盖斯定律,并会计算反应焓变。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知识要点扫描: 中华第一考P 234 四、反应焓变的计算 五、考点解析与典例精讲: 考点一、焓变的计算 例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 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 4O 6 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 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 498则反应P 4(白磷)+3O 2 →P 4 O 6 的反应热△H为() A.+1638KJ·mol–1B.–1638KJ·mol–1 C.+126KJ·mol–1D.–126KJ·mol–1 解析: 考点二、盖斯定律 例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2O 3 (s)+3CO(g)=2Fe(s)+3CO 2 (g)△H=―24.8kJ/mol 3Fe 2O 3 (s)+CO(g)==2Fe 3 O 4 (s)+CO 2 (g)△H=―47.2kJ/mol Fe 3O 4 (s)+CO(g)==3FeO(s)+CO 2 (g)△H=+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 2 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考点三、综合应用 例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 )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 态肼和0.8molH 2O 2 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 101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 2O(l)=H 2 O(g)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 放出的热量是kJ。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2 班级土木08班姓名姚贤涌 实验项目名称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Q p。在化学热力学中,则是用反应体系焓H的变化量△H来表示,简称为焓变。为了有一个比较的统一标准,通常规定100kPa为标准态压力,记为p○-。把体系中各固体、液体物质处于p 下的纯物质,气体则在p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称为热力学标准态。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r H 表示,下标“r”表示一般的化学反应,上标“”表示标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重要的数据都是在298.15K 下测定的,通常用298.15K下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记为△r H(298.15K)。 本实验是测定固体物质锌粉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焓变: Zn(s)+CuSO4(aq)======ZnSO4(aq)+Cu(s) △r H m(298.15K)=-217kJ·mol-1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在标准状态,298.15K时,发生了一个单位的反应,即1 mol的Zn与1 mol的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1mol 的ZnSO4和1mol的Cu,此时的化学反应的焓变△r H m(298.15K)称为298.15K时的标准摩尔焓变,其单位为kJ·mol-1。 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仪器称为量热计。对于一般溶液反应的摩尔焓变,可用图3.3.1所示的“保温杯式”量热计来测定。

图3.3.1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在实验中,若忽略量热计的热容,则可根据已知溶液的比热容、溶液的密度、浓度、实验中所取溶液的体积和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和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求得上述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其计算公式如下: 111 {(273.15)}1000 r m H t K T c V kJ mol ρξ-?+=-?? 式中,r m H ?——在实验温度(273.15+t)K 时的化学反应摩尔焓变 (kJ ·mol -1); T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K); c ——CuSO 4溶液的比热容(J ·g -1·K -1); ρ ——CuSO 4溶液的密度(g ·dm -3); V ——CuSO 4溶液的体积(cm 3 ); ξ ?——反应进度变,ξ?=4 4() () n CuSO mol v CuSO ?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实验报告正文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摘要: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而焓变就是能量转移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就成为我们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控制反应进行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次实验利用常见的保温杯等装置简易测定了Zn与CuSO4的化学反应焓变。结果表明:该实验测量效果好,操作简洁,易于观察实验现象 关键词:焓变;测定;Zn;CuSO4;保温杯;温度计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反应热效率,而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在标准状态下的焓变成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本实验采用普通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 在298.15K和标准条件下,1mol锌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J的热量。 Zn+CuSO4=ZnSO4+Cu △r Hm=-218.7KJ/mol 有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 考虑到热量计的热容,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p等于系统中溶液吸收的热量与热量计吸收的热量之和:Qp=(c.m+Cp) △T c--------溶液的比热容(取4.18) m--------溶液的质量(近似等于溶剂的质量) Cp-------热量计的热容(J/K),是使热量计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 确定热量计热容的方法是:在热量计中加入一定质量m,温度为T1的冷水,再加入相同质量温度为T2的热水,测定混合后水的最高温度T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4J/g/k.设热量计的热容为Cp,则 热水失热=4.184KJ/g/k×m(T2-T3) 冷水得热=4.184KJ/g/k×m(T3-T1) 热量计得热=Cp(T3-T1) 因为热水失热与冷水得热之差等于热量计得热,所以,热量计的热容为: Cp=4.184J/g/k×m(T2+T1-T3)/(T3-T1) 最后根据△rHm(T)=-Qp.1/n n---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一.实验原理:Zn+CuSO4=ZnSO4+Cu 二.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台秤,容量瓶,烧杯,量筒,精密温度仪,保 温杯,表面皿,长颈漏斗,漏斗架,布氏漏斗,吸滤瓶,真空泵,水浴锅,石棉网,电炉。 三.实验步骤 1.准确浓度硫酸桐溶液的配制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约5.0000克CuSO4.5H2O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使其全部溶解,然后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将搅拌棒淋洗三次,将

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对于ΔH>0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2.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是()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Δ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4.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 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 C.N4是N2的同系物 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 5.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a kJ·mol-1(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S(g)+O2(g)===SO2(g)ΔH=b kJ·mol-1,则a>b 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7.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ΔH=a kJ·mol-1 H2(g)+O2(g)===H2O(l)ΔH=b kJ·mol-1 2H2(g)+O2(g)===2H2O(l)Δ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8.已知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断裂1 mol 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 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则断裂1 mol N≡N键吸收的能量是()

反应焓变的计算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 1 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 3 课时 实施人:枣庄二中姜丽红 1. 日期:2014 年9 月4 日 2. 课题: 反应焓变的计算 3. 课型: 新授课 4.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常规 5. 教学模式: 先复习后上课,先预习后讲解,先探究后实验,先思考后合作,先检测后讲解,先复习后作业 一教材分析: 这节是在对上节课讲的热化学方程式及焓、焓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点介绍盖斯定律求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本节学完之后对化学反应中实验难测定的反应热的求算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知识支持。二设计思路:先介绍有些反应焓变很难直接由实验测得, 进而引入盖斯定律,通过习题练习总结规律 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 2、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焓变教学难点:

反应焓变的计算四教学设计:

习一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样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让同学口述有利 盖斯定律于学 生阅读 能力的 提高, 养成自 学的习 惯。 概念讨论 提高 学生 理解 能力。 化学反应的焓变,就如我们爬山,不论选择哪条路线,高 度总是相同的(如图)。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 指定的状态下,各种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唯一的,因此反应不 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产物都是 一样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焓的差值都是一样的。 盖斯定律直观化 △H=A Hi+ △H2

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二 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测定反应的摩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析天平称量﹑溶液配制和移液管的基本操作; 3.学习实验数据的作图法处理。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一般指的就是等压效应Q p , 化学热力学中反应的摩尔焓变r m H ?数值上等于Q p ,因此,通常可用量热的方法测定反应的摩尔焓变。对于一般溶液反应(放热反应)的摩尔焓变,可用简易热量计测定。热量计都具有一定的绝热作用,同时附有温度测量和搅拌装置。如图 图2-2 简易热量计示意图 本实验测定CuSO 4溶液与Zn 粉反应的摩尔焓变: 22()()()()Cu aq Zn s Cu s Zn aq +++=+ 为了使反应完全,应使用过量的Zn 粉。 反应的摩尔焓变或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原理是:设法使反应(CuSO 4溶液和Zn 粉)在绝热条件下,于热量计中发生反应,即反应系统不与热量计外的环境发生热量交换,这样,热量计及其盛装物质的温度就会改变。从反应系统前后的温度变化及有关物质的热容,就可计算出该反应系统放出的热量。 但由于热量计并非严格绝热,在实验时间内,热量计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发生少量热交换;采用作图外推的方法(参见2-3),可适当地消除这一影响。 若不考虑热量计吸收的热量,则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系统中溶液吸收的热量: ' p s s s s s q m c T V p c T =?=? (1) 式中,' p q 反应中溶液吸收的热量1 ()J g -?; s 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s c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11()J g K --??;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焓变的计算》教案-新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教学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放在对焓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重点、难点】 1.知识上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焓、焓变的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难点:焓的概念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方法上的重点、难点 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2、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g甲硅烷自燃放出44.6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计算下列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用20g NaOH 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kJ。(2)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热量为kJ。(3)用1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小于、等于)57.3kJ,理由是。【温故知新】 1、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反应焓变的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讲]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