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一、引言

电路分析作为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

原理的关键。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熟悉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

流分流定律等;

3. 理解电路中的串联、并联、电阻网络等基本电路拓扑结构;

4. 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技巧,能够分析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5. 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1.2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3 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1.4 电路元件和符号

1.5 电路的分类

1.6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第二章:基尔霍夫定律

2.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2.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2.3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3. 第三章: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 3.1 电压分压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2 电流分流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4. 第四章:串联和并联电路

4.1 串联电路分析方法

4.2 并联电路分析方法

4.3 混合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5. 第五章:电阻网络分析

5.1 等效电阻的计算

5.2 电流、电压分配

5.3 电阻网络的简化

6. 第六章:直流电路分析

6.1 恒定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6.2 手性测量仪器的使用

6.3 应用定理和定律分析电路

7. 第七章:交流电路分析

7.1 正弦波信号的基本特性

7.2 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表示方法

7.3 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参数的分析

8. 第八章:电路设计与故障排除

8.1 基本电路设计原则

8.2 电路设计实例

8.3 电路故障排除方法及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和教材阅读,传授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评定。

3.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对于电路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1. 《电路分析基础》韦伯

2. 《电路分析与设计》王明

3. 《电路理论基础》陈波

七、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等。

2. 电子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和在线讨论等支持。

八、教学团队

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师组成,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九、总结

通过本教学大纲,学生将系统学习电路分析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408208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运算;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电工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二)考核方式:考试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88学时;理论59学时,习题13学时,实验16学时。大纲中带有*号的内容是不必讲的,未计入学时之内。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2学时)【主要内容】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0.5学时) 1.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1学时) 1.3 基尔霍夫定律(2学时) 1.4 特勒根定理(1学时) 1.5 电阻元件(1学时) 1.6 电压源(0.5学时) 1.7 电流源(0.5学时) 1.8 受控源(1学时) 1.9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1学时) 1.10 两类约束电路KCL、KVL方程的独立性(1学时) 1.11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0.5学时) 习题(2学时) 【重点难点】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两类约束电路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学生掌握要点】 1、熟悉理想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并运用于电路计算中。 2、会计算电路的功率,并进行吸收、提供的判断。理解并掌握功率守恒定律。 3、理解特勒根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1 4、熟练掌握理想电路元件(R、L、C、US、IS及受控源)上电压、电流的数学约束关系及其与实际物理过程的关系。

电路分析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课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是该课程的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理工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基础电子电路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该实验的制作与学习,应使学生熟练使用基础电路分析实验过程中各项实验室备和仪器的使用,及对电路问题分析方法的验证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巩固、加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要求如下: 1、熟练掌握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以及万用表的使用,了解其结构、原理和主要技术 指标。学会使用功率表和兆欧表。 2、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 3、能根据实验需要正确选择电路元件,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电路,分析和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 4、熟练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等电量的测量技术,学会正确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分析 实验结果和写出实验报告。 5、验证,巩固并加深理解电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6、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懂得安全用电的一般常识,养成爱护仪器、仪表的良好习惯。 二、实践形式和实践环境要求 课内实验:该实验的方式采取课内实验的方法。 实验平台要求:电子技术实训室通用电工实验室成套设备。 实验材料准备和实验工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学生实验的用品和材料。 人数与设备的配备:能够满足正常教学条件,原则上人手一套实验装备,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允许两人一套。 三、实践总学时和实践资料 14学时。自编实验指导书或实验台配套资料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实验考核由各分阶段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两大部分组成。建议各分阶段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20%。 五、实践任务与学时分配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电路分析实验的目的 电路分析实验是《电路分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进行电路分析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电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训练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常见的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技术、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⒊通过电路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中学到的基本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路分析实验的要求 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每次实验课,必须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对所用的仪表进行检查,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要求应选择好仪表的类型及测量范围(量程),了解实验室的电源情况,以便配合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⒉实验工程中的工作 ⑴实验中:实验用的仪器、仪表、实验板以及开关等,应根据连线清晰、调节顺手、操作方便和读数观察正确的原则合理布置实验。 ⑵接线:按先串联后并联的原则,先接无源实验电路部分,再接电源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经过开关,接线时应将所有电源开关断开,并将可调设备的旋钮、手柄置于安全位置。接好线后,经检查无误,方可通电进行实验。合上电源开关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在改接线路前,须关断电源,不得带电操作。 ⑶实验进行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读取实验数据,随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 ⑷实验完毕后:先切断电源,并由本人检查实验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合理方可拆线,并把仪器设备排放整齐。 ⑸要爱护仪器设备:注意仪器设备及人身安全。切实遵守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 ⒊实验课后的整理工作 整理工作主要是书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的总结,以巩固和提高实验收获,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⑴实验目的。 ⑵实验仪器及设备。 ⑶实验原理及步骤:应简明扼要阐述原理及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 ⑷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包括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的整理、分析。 ⑸回答问题及讨论:回答实验思考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论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努力做好。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3学分,课程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对电路理论的学习,使同学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与基本分析方法、计算方法。为后续课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有: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过渡过程、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课程后续课程: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 要求具备高中的电学知识。 三、课程的特点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建立、重视对电路的定性分析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相对简化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及手工数值计算过程。 (二)强调实验课程是应认真完成的课程重要组成环节之一。 四、教学总体要求 (一)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二)认真听课、细心复习。还要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听课与笔记、作业与复习、自学与互学。 (三)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四)认真完成实验课。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总时数为54学时,3学分,开设半学年。 二、多种媒体教材 文字主教材、多媒体课件资源 三、教学环节 多媒体授课、作业、(实验)、考试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教学内容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压、电流及功率;电位的概念。 2、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及电流源,受控源。 3、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电压、电流基本概念及其参考方向,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电阻元件的VAR关系,理解电压源,电流源,受控的概念。 3、掌握KCL、KVL定律电位的计算方法。 二、电路的等效变换 教学内容 1、单口网络等效的概念。

《电路分析基础B》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100字) 《电路分析基础B》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电路分析基础A》课程的延伸和深化。本课程主要教授电路分析的深入内容,包括交流电路、功率方向与功率计算、三相电路和互感与耦合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300字) 1.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绘制交流电路的相量图,并能进行相量计算。 2.理解电源的相位关系与功率方向的概念,能够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3.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计算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4.理解互感与耦合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互感与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加强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800字) 1.交流电路分析(5周) 1.1复习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1.2学习相量图的绘制方法和相量计算;

1.3探讨交流电路的串并联等效电路; 1.4分析交流电路的稳态响应。 2.功率与功率因数(4周) 2.1学习电源的相位关系与功率方向的概念; 2.2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2.3掌握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三相电路分析(4周) 3.1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探讨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方法; 3.3计算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4.互感与耦合(3周) 4.1学习互感与耦合的基本概念; 4.2探讨互感与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4.3分析具有互感与耦合的电路。 5.实验操作与仿真应用(2周) 5.1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 5.2授课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模拟和分析。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一、引言 电路分析作为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 原理的关键。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熟悉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 流分流定律等; 3. 理解电路中的串联、并联、电阻网络等基本电路拓扑结构; 4. 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技巧,能够分析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5. 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1.2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3 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1.4 电路元件和符号 1.5 电路的分类 1.6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第二章:基尔霍夫定律 2.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2.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2.3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3. 第三章: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 3.1 电压分压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2 电流分流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4. 第四章:串联和并联电路 4.1 串联电路分析方法 4.2 并联电路分析方法 4.3 混合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5. 第五章:电阻网络分析 5.1 等效电阻的计算

5.2 电流、电压分配 5.3 电阻网络的简化 6. 第六章:直流电路分析 6.1 恒定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6.2 手性测量仪器的使用 6.3 应用定理和定律分析电路 7. 第七章:交流电路分析 7.1 正弦波信号的基本特性 7.2 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表示方法 7.3 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参数的分析 8. 第八章:电路设计与故障排除 8.1 基本电路设计原则 8.2 电路设计实例 8.3 电路故障排除方法及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和教材阅读,传授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引言: 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因此,电路教学在工程类专 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电路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与背景 1.1 课程目标 电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电 路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背景介绍 电路教学大纲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和专业需求。在大纲中,应该明 确课程所涉及的前置知识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 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2.1 课程内容 电路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 - 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 电路元件与符号: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电路元件的特性和符号表示。- 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本电路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分析方法的介 绍和应用。 - 交流电路: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复数表示法和频率响应等内容。

- 模拟电路:介绍放大器、滤波器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 数字电路:介绍逻辑门、触发器等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2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电路教学大纲应该明确使用的教学方法,如: -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路,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项目设计: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评估与考核方式 3.1 学习评估方式 电路教学大纲应明确学习评估方式,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方式可以包括: -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理解程度。 - 项目评估:对学生的项目设计进行评估,考察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考核方式 电路教学大纲应明确考核方式,以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可以包括:

电路 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是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电路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制定一份合理的电路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言 电路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引言部分还可以提及电路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通信、计算机、医疗等领域。 二、基础知识 在电路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部分,应该包括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定律的介绍。学生需要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欧姆定律、基 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应用。此外,还可以介绍电路的分类和常见的电路拓 扑结构,如串联、并联、桥式等。 三、分析方法 电路教学大纲的分析方法部分应该重点介绍学生在解决电路问题时应该采用的 分析方法和技巧。例如,可以介绍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以 及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等分析电路的常用方法。此外,还可以讲解如何使用 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四、交流电路 在电路教学大纲的交流电路部分,应该包括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介绍。学生需要了解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表示方法,如正弦波、方波和脉冲波等。同时,

还应该介绍交流电路中的重要元件和电路拓扑结构,如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和 振荡电路等。 五、数字电路 电路教学大纲的数字电路部分应该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学生 需要了解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元件的特性和应用。同时,还 应该讲解数字电路的布尔代数和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以及组合逻辑和时序逻 辑的设计原理。 六、电路实验 电路教学大纲的电路实验部分应该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可以包括电路元件的特性测量、电路定律的验证,以及电路分析和设 计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问 题解决的能力。 七、综合设计 电路教学大纲的综合设计部分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电路项目,要求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进行设计和实现。这个项目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 如报警器、计时器或放大器等。通过综合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 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八、总结 电路教学大纲的总结部分应该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电路教学 的重要性和学习电路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电路和电子 学的知识,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 以上是一份关于电路教学大纲的简要介绍。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电路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概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为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它既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理论课的沿革史: 我校于2000年由山东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为山东大学,本课程经历了两种不同历史的沿革。 山东大学是综合性院校,电路分析课沿用了理科开展模式,七、八十年代分为两个层次讲述。第一个层次是从赵凯华老师的“电磁学”中的电路局部分出来的,后来开展成独立的电路基础课程,用的是哈工大秦曾煌编写的“电工学”上册。第二个层次是“电路理论”课,用美国C.A.狄苏尔,葛守仁著的《电路基础理论》(高教出版社出版)。后来,这两个层次的课合为一个课一一“电路分析基础”,曾用过李翰逊教授编著的《电路分析基础》1 — 3册,西安交通大学邱关源教授主编的《电路》上册。 山东工业大学沿用了工科开展模式,和大多数工科院校一样,该课叫“电工基础”。60年代前使用国内著名的一套书《电工基础》上下册,由俞大光教授编著。俞老是国内电工界的老前辈之一,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70年代后,把电工课分为“电路”、“电磁场”两门课。“电路”一直使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邱关源教授编写的《电路》上、下册,该书为“九五”重点教材、“十五”规划教材。 合校后进入21世纪,我们将两种模式合并,选择了周守昌教授编写的面向21世纪教材,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同时也进行了教材建设,2006年编写了适合我院教学体系的教材,在我院局部班级和校外试用,获得好评。已列入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计划。

《电路基本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石生版

«电路基本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80学时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电路中的电磁现象,探讨电路分析基本规律,介绍电路网络的分析与计算的方法。适用高职高专“够用”“自学”为原则的教学特点,给后续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作业和实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电流和电压关联参考方向得意义与应用; 3.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与欧姆定律只适用与线性电阻元件; 4.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5.理解电动律和能量转换的物理意义; 6.理解和掌握源理想电压源得定义,电路符号,功能,端口电压,电流关系及其性质;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和KVL)。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3)基尔霍夫定律。 2. 难点:(1)参考方向; (2)功率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基本要求] 1. 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和的变换条件; 2. 了解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熟记电阻串联分压公式和并联分流公式; 3. 了解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熟记三个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等效变换公式; 4. 掌握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5. 理解受控源的定义, 分类,能够分析和计算和受控源的简单电阻; 6. 掌握叠加原理,并会用叠加原理求解电路,了解替代定理; 7. 理解和掌握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并会用两定理求解电路.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熟悉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 (2)掌握电阻Y-----△等效互换; (3)熟悉叠加定理.。 2.难点: (1)受控源电路得计算; (2)叠加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如何列出独立的KCL、KVL方程; 2.理解和掌握支路电流法、并会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 .3.理解和掌握节点电压法,并会用节点电压法求解电路; 4.理解和掌握网孔电流法,并会应用电流法求解电路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 (2)节点电压法求解电路; (3)网孔电流法求解电路。 2.难点:含受控源电路得分析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量正弦的表示方法:时域表示法,相量表示法; 2.理解正弦及三要素; 3.理解和掌握电路元件R。、L。、C端口特性的相量形式,牢记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4.理解和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的相量形式; 5.理解阻抗Z与导纳Y的物理意义,能对阻抗Z与导纳Y进行相互等效变换; 6.掌握应用相量图法对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7.掌握应用相量法对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路/Electric Circui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2-3 学分:5.75 总学时:92 理论学时:92 实验:0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 二、课程简介 1.课程任务与目的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性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 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1.3能应用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数学模型,推演、分析电气工程专业实际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4.1根据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特征,能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或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5.1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各类理想元件的线性特性和元件的VCR关系式,以及各类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动态时域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一般电路的功率特性;能用于分析基本工程问题,熟悉基本工程问题的理论电路模型分析方法。(支撑毕业要求1.3) 课程目标2.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各类电路的特性,掌握时域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复频域法分析电路的动态特性。(支撑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3.掌握实际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掌握实际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电气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是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的前十二章。 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理想元件电路模型、独立源和受控源的概念。 2.正确理解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电功率的分析。 3.熟练掌握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二)重点难点: 重点:参考方向的概念难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2:电路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1-5 电阻元件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性电路的性质。 2.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压源的串联、电流源的并联的等效。 3.掌握Y—△变换和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的方法。 4.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及求解变量的确定、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方程进行列写。 (二)重点难点: 重点:等效的概念、三角型难点:星型连接的等效变换、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各种分析方法求解变量、各种分析方法方程的列写。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12037 课程总学时/学分:72/4(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为学习“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分析课程是对生产生活中各种电类物理现象的专门论述,因此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同时还须具备分析电路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还将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基础,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控原理等课程都将运用在电路分析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在相关专业领域中作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学好电路分析将为今后各门电类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 2)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4)掌握两种储能元件及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5)掌握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6)掌握互感耦合电路的基本知识; 7)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能够用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部分 本部分主要讲述: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转换,支路法,网孔法和回路法,节点法,电路定理(迭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动态电路的分析,相量法,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4 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为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深入理解电功率和能量以及受控电源概念;理解电阻元件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集总假设。 教学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难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受控电源的概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为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方法;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了解输入电阻概念。 教学重点:电路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难点:对外等效的理解;含受控源的电路变换。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为: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掌握支路电流和回路电流法;深刻理解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了解无伴电源的概念。教学重点:用结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教学难点:电路的图及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的概念;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含有电流源串联电阻支路。 第四章电路定理(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为: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跟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跟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学时:64 学分:4 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电路理论是一门研究电路网络分析和网络综合或设计的基础工程学科,为电类各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知识,以电路分析为主,探讨电路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并讨论各种计算方法,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设计各类硬件电路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在普通物理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因此起点可高一些。一些基本的数学工具(如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在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中已掌握,可直接使用。其后续课程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这样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放到电子技术基础中讲解;高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在信号与系 统中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比较方便。因此教学中应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相关内容的衔接关系。 (二)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综合判断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电气工程技术、电子和信息工程技术等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电路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和扩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了解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 5、了解用计算机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和分析,为后面电路设计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 在电路分析的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电气、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02201 总学时: 54+18 总学分: 3.5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大纲执笔人:杨国诗大纲审核人:贾群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分析》是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理论基础知识、电路分析和计算方法、技能等,并为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分析各类电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电路分析》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并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念、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运用数学分析的能力和工程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2)具有建立简单的电路模型与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 (4)具有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能力; (5)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1.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主要内容:电路、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概念,电位的概念,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定义、 伏安关系、能量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概念,电功率和能量计算,元件的伏安关系,基尔霍夫定律。难点:电路模型的概念,电位的概念,受控源的定义。 2.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串联、并联、混联,二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阻Y —△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重点:等效变换的概念,二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难点:电阻Y—△连接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主要内容:平面电路、网孔的概念,KCL和KVL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重点: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难点:电路的图,KCL和KVL独立方程数;含无伴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4.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叠加定理、齐次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定理。重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难点:含无伴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 储能元件 主要内容:电容及电感元件的特性,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等效。 重点:电容及电感元件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特性,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等效计算。 难点:电容及电感元件的端口电压、电流计算。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 Circuit Analysis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讲课:48 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电学局部适用专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光电类等 教材:《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主编,2006年5月月出版开课院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电类(强电、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2学时) (1)掌握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掌握基尔霍夫两个定律(KCL、KVL)并能熟练应用该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计算; (2)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参考方向的概念;了解电路的模型,了解电路元件的分类,线性与非线性,时变与非时变,有源与无源的概念。 作业:1-10,1-19.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的等效变换,电阻Y形联结与△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电源的串联、并联,一端口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 (2)熟悉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互换; (3)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和等效变换的条件。 作业:2-2, 2-8, 2-14.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4学时) (1)掌握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对简单电路能熟练计算; (2)熟悉支路电流法方程的建立过程; 33)了解电路图论的初步概念。 作业:3-7, 3-12, 3-24.电路定理(6学时) (1)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并能应用于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 (2)熟悉齐性定理,替代定理;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主要讨论集总参数电路和线性非时变电路。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5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理解:电路元件 (3)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学时分配】 5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教学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1-5 电阻元件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基尔霍夫定律

(2)难点:受控电源 【授课方法与手段】(可根据需要填写) (1)教学方法:电子课件与板书结合 (2)教学手段:重要公式板书推导。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电路》(第5版)邱关源; 2.作业与思考题的要求:因为是专业基础课,建议尽可能多做习题。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电路 (2)理解:输入电阻;Y与△联结及等效变换 (3)掌握:等效变换;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形式。 【学时分配】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教学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难点: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授课方法与手段】(可根据需要填写) (1)教学方法:电子课件与板书结合 (2)教学手段:重要公式板书推导。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电路》(第5版)邱关源; 2.作业与思考题的要求:因为是专业基础课,建议尽可能多做习题。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5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 (2)理解: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021303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英文名称:Circuits Analysis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智能物联)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主干课程 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 2. 能够对电路元器件进行识别、检测及选用; 3. 初步掌握电路的识图、参数测试、故障分析及调试; 4. 熟悉电路系统的组成原则,实际电路的功能分析;电气产品的装备与调试等知识。 5. 掌握1-2个电路辅助分析软件,如Multisim及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重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8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掌握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掌握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伏安特性;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简单电路,会求电压、支路电流及元件功率。了解受控源的分类、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等灵活应用。 [实验名称]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要求] 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加深理解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与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加深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加深对理想电源、实际电源伏安特性的理解。完成实验内容中所需完成的表格测量数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学时] 2学时 第二章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12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等效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各个定理、方法的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各个定理、方法分析线性电路。 教学重点: 无源与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网孔电流法及节点电压法;各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等效变换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的应用。 [实验名称] 电路基本定律及定理的验证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要求] 预习实验有关原理;完成实验内容中所需完成的表格测量数据;根据测量结果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学时] 2学时 第三章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6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