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是实现信贷风险动态监测的首要环节。预警指标灵敏高效地反映风险变化特征是预警系统运作的前提和基础。预警指标的建立应遵循预警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性分析。

关键词: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预警指标的选取原则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是实现信贷风险动态监测的首要环节。预警指标灵敏高效地反映风险变化特征是预警系统运作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预警指标的建立必须遵循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指标的有效性(Validity),它描述的是指标概念与所反映现象内容的一致性;二是指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它描述的是指标值重复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具体来讲,在设置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预测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应能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超前性,如果指标体系不能在风险暴露的早期发现风险的存在并发出预警信号,无法给银行留出采取措施的时间,即使建立起再完美的预警模型也毫无意义。

(二)系统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既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尽可能使指标体系为指标集中的最小完备集;又要考虑重点性,对反映信贷活动主要过程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筛选并给予更大的权重。这样全面和重点兼顾,不同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有机整体。

(三)成本效益原则

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成本和效益,预警指标的选择也不例外,能反映信贷风险的指标很多,有的甚至很重要,但计算该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无法通过财务报表或其它可靠途径获得,即使能够获得,也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就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在指标选取过程中应予以舍去。

(四)开放性原则

鉴于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正处于改革深化阶段,新的金融品种层出不穷,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能够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信贷业务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完善。

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履约能力的下降、违约或者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因子变化而对银行信贷资产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银行和企业都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体,遵循以上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巴塞尔协议和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银行现行风险预警机制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经验,笔者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建立起如图1所示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图1 银行信贷风险分类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一)财务类指标

1.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在财务管理中,一般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前两个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后两个则是对企业长期债务能力的衡量。这些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越强,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越小。

2.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一个企业营运能力的关键指标。一般说来,如果这些指标的值越高,说明这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周转的能力越强,贷款违约风险相应也就越小。

3.企业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越高,能够按期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信贷项目获利指标。本指标体系从微观层次,用项目内部收益率、项目还贷能力指数、项目赢利指数(PI)、项目投资回收期等四个指标衡量贷款所投放项目的风险状况,以便更进一步的明晰信贷风险变化趋势。其中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期内所有现金流出与流入的现值

总和相等的收益率;还贷能力比率指项目投产后预期的每年利润与每年需要还本付息额的比率;项目赢利指数(PI)是初始投资以后所有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初始投资的比值;投资回收期比率指投资回收期与贷款回收期的比率,是对项目存续期间贷款回收进度的考察。

(二)非财务类指标

1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信誉状况、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等指标构成,其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主要用于判定企业的真实情况,减少因所采集的财务指标不全或企业提供虚假数据而造成的信息失真;信誉状况主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信用状况的高低与信贷风险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分别从基于现实和长远的视角,考察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及该行业的生命周期、发展态势等。

2.企业外部环境指标。外部因素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成因,本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宏观经济环境综合指标、法律环境综合指标和金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来反映银行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其中宏观经济环境综合指标包括总体经济形势、经济体制转轨、政治风险、行业或地区影响和不可抗力等方面。法律环境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国家对企业、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政策指标。金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企业筹集资金的便捷程度等方面。

3.银行内部控制能力。内部控制是指银行从制度安排上来控制风险,针对风险采取防范、控制方法和措施的总和。根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内部控制的文件精神,本指标体系用环境控制能力、风险评估与规避实施能力、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力、稽核审计的有效性等四个指标反映银行的内控能力高低。

三、关于指标选取的几点说明

(一)突出了对定性指标的分析

由于财务指标数据便于收集和理解,也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缘故,传统方法都比较注重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对非财务因素的评价工作开展得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因素总是交织在一起,而生成信贷风险的机理与原因又是错综复杂的,尽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非财务因素不会成为影响贷款管理的主流因素,但它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演变为主流因素,如一些重大事件的出现就可能会影响到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仅依靠财务指标是不能够完整的反映问题的。缺少了非财务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信贷企业的判别将是不完整的,可能对银行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预警指标体系时,笔者选取了一些相对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利用模糊判断法将其定量化,同时并加大定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与各类财务分析型指标一起,构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信贷风险分析体系。

(二)注重了企业外部环境指标的分析

外部因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外

部经营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因此,应该加强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如果发现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有预兆,银行和企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信贷损失。本指标体系选取的预警环境指标包括法律环境综合指标、金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宏观经济环境综合指标。其中法律环境综合指标采纳的是反映与企业及其所在行业和相关行业的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调整变动情况的指标,其量值设定由专家负责;金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主要取决于对市场风险情况的把握,市场风险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市场供需实际情况与预测值发生偏离以及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该指标的合成与赋值也由专家负责。宏观经济环境综合指标包括政府干预、经济体制转轨、政治风险、行业或地区影响和不可抗力等方面。

(三)将“信贷项目获利指标”列为财务因素的一个层次

考虑到企业借款所投项目的收益是企业归还贷款的保证,在从宏观层面考察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后,笔者又从微观层次,从具体的贷款所投项目的收益能力进行分析,以更进一步地明晰信贷风险变化情况。该层次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IRR)、现值指数、还贷能力比率和投资回收期比率。内部收益率是评价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现值指数用于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还贷能力比率指项目投产后预期的每年利润与每年需要还本付息额的比率,反映了银行贷款本息安全收回的保障程度,是项目贷款管理的关键指标;投资回收期比率指投资回收期与贷款回收期的比率,是对项目存续期间贷款回收进度加以考量。

(四)增加了“已获利息倍数”指标

注意到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借款都是借新还旧的现状,这其中既有因企业无力还本,银行不得己而为之的因素;也有银行出于只为赚取存贷利差,在企业付息能力有保障时主动做出的因素。“已获利息倍数”(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利息费用之比)是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对银行来讲己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对及时足额支付利息的保障倍数越低,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越大。从长远来看,己获利息倍数必须要大于1,否则企业很难通过举债方式筹措资金。因此,将“己获利息倍数”指标列入指标体系考察企业的付息能力是非常合理的。

附:财务分析常用指标: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

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

公式: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

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

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

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6. 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每股现金股利=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

(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待摊费用摊销+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二)预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 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三)控制危机 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 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财务状况不稳定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意味着企业风险极高,破产随时可能发生。国内外的大量实例表明,陷入破产境地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 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信贷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已成为世界金融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预警体系信贷管理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如何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和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一套实用性较强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贷预警模型及警管理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末为28.4% 末31.5% 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经济产业及行业政策研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管理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管理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 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決策。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在企业经营中,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 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 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

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信贷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已成为世界金融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预警体系信贷管理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如何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建

立一套实用性较强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信贷预警模型及警管理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2005年末为28.4%2006年末31.5%2007年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提要]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

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

信贷风险预警制度2018

信贷风险预警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司信贷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各司其责、快速反应”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信贷五级分类,对授信客户的预警信号进行识别,分析、衡量其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的主动性、动态管理过程。 第三条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客户经理、业务部主任、风险管理部门、常务副总。 (二)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三)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快速反应。 第四条本办法所列行动方案如果触发资产保全、授信审批、政策修改等流程,应按照相应规定和权限办理。 第二章岗位和部门职责 第五条客户经理是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 第六条业务部也是发现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第七条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协助发现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给公司领导汇报; (二)负责发布公司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三)监督信贷员对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四)负责公司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 第三章预警信号的处理流程 第八条预警信号的发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授信后管理----按照规定的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五级分类及时识别客户层面的各类预警信号。 2、日常监控----通过审查审批、日常信贷管理、现场和非现场监控过程,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3、研究分析----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预警信号。 4、外部渠道----通过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等,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第九条客户经理通过授信后管理、外部渠道等及时发现识别授信客户预警信号。 第十条对于发现的或提醒的预警信号,客户经理应立即核实,并评估判断预警信号,报业务部负责人,业务部负责人应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对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业务部审核后的预警信号应通知风险部。风险部会同客户经理核实和分析预警信号,协助客户经理研究制订行动预案,并报告公司负责人。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 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 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 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三)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2.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3.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4.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四)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贷款风险划分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 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公司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 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 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贷款风险预测 (一)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

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査、审査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 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 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 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三)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 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四)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 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 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四、贷款风险预警 (一)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 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 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单位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 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 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公司或地区或行业的 贷款风险程度。 (二)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 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 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

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二)预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三)控制危机 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

信贷业务:史上最全客户风险预警信号分析

信贷业务:史上最全客户风险预警信号分析 在对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放贷时,往往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无论是从客户的背景、历史经营、借款用途、还款来源、政策变化等方面,都要进行详尽的排摸,信贷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120条信贷客户的风险预警信号,信贷员若发现客户有下列情况就要注意信贷风险的发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1.客户信用等级、贷款风险分类下降; 2.政府调整了行业政策或修改了相关法律,严重影响客户的生产经营; 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母子公司或担保单位等发生了重大的经营管理变化,如改制、频繁复杂地进行关联交易、重大关联交易等; 4.股本结构重大变化、资本金大幅减少,大量对外投资,投资项目与自身主营业务关联不大; 5.挪用或变相挪用信贷资金或其他信用; 6.对金融机构及其他债权人出现拖欠或违约行为,金融机构被动展期或借新还旧; 7.逃废金融机构债务; 8.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9.高管人员卷入经济或刑事案件; 10.客户涉及重大不利诉讼;客户大宗资金被诈骗、损失; 11.管理层核心人物突然死亡、患病、辞职或下落不明,没有相应的继任者; 12.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产负债比率过高,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下降,固定资产变动异常,无形资产激增; 13.短期债务异常增加,长期债务大量增加; 14.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

15.公司章程、业务性质、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16.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开工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17.丧失主要产品系列、特许经营权、分销权或供应来源; 18.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 19.拖欠税款、工程款、员工工资、利息; 20.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21.抵质押物品所有权发生争议;客户擅自处理抵(质)押物; 22.抵押物品的实际占有人管理不善,抵质押物价值下降或金融机构对抵押物失去有效控制; 23.行业急剧衰退,或地区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24.客户在我社账户资金变动异常; 25.企业在我社的存款余额或结算量锐减; 26.企业千方百计到各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只要能够得到贷款,可以承受许多苛刻条件,如高利率等; 27.借款人向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申请被拒绝,其他金融机构对其看法改变,其他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限额; 28.客户态度发生改变,尤其是缺乏合作诚意,还款意愿差,多种还款来源不落实,拖延支付贷款本金、利息或费用,拒绝金融机构与其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接触; 29.外部评级机构调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 30.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资料; 31.与同一金融机构贷款客户有互保、连环保关系;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XX银行 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各级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借款人的持续贷后监控,及早发现借款人出现可能会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预警信号,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根据《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相关名词定义 (一)信贷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后监控,发现风险程度加剧的早期信号,识别风险类型,分析风险的成因、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地防范、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 (二)风险预警信号,是指借款人的内部经营运作和外部环境中出现可能会对其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会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应引起关注的信号; (三)调整,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存在影响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时,调整授信方案(包括调整担保、调减授信额度、转换授信品种等),以控制风险; (四)减持,是指在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但不适宜或不能马上全部退出

的情况下,采取的逐步退出方法; (五)主动清户退出,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将严重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应尽早采取抢救措施,争取全面退出,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三条信贷风险预警应遵守及时、保密原则,达到把握最佳时机,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遵守动态监管、分层预警原则,通过适时监管、各部门、各层级参与预警,及时发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 第四条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制度,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制定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方案,撰写《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并完成审批工作。审批方案按照授信权限实行报备制,提请主管行对审批方案提出其他意见。 第五条出现信贷风险预警,资产分类调整为次级类(含)以下的,按照XX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行的正常类、关注类借款人。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综合业务部是监控借款人预警信号的最主要责任岗,职责包括: (一)负责对借款人进行持续的贷后监控,及时发现预警信号,撰写《信贷风险预警报告》,提出调整、减持或主动清户退出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报送风险合规部审查,审查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1目的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各企业。 3职责 3.1公司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及处置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 会计师担任,办公室挂靠财务会计部。 3.2公司财务会计部牵头负责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按季度编制财务风险预 警看板,制定并督促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财务风险处置措施。 4定义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来自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一般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及内部控制风险四个方面。 4.1筹资风险:一般包括负债风险、或有负债风险、再筹资风险、筹资成本过高风险及汇率风险等。 4.1.1.债务比例过高,企业面临较高的还本付息压力,如果营运资金运作不佳、资产流动性弱,可能使企业面临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境地。 4.1.2.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若债务人无法到期 偿还债务,担保人或有负债就转化成现实义务,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4.1.3.企业信用不佳,可供抵押的资产缺乏,造成企业再融资困难,严重时 会造成资金断链。 4.1.4.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途径局限,期限不合理,使得筹资成本超出投资 项目收益率而引发风险。

4.1. 5.汇率变化存在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2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等,其典型表现: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得投资收益率远低于预期,以及投资过程缺乏监控,造成项目拖期,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风险。 4.2.1.企业规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低下,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 4.2.2.存货管理不善,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同时企业需支付大量保管费用,还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 4.2.3.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面临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 4.2.4.应付账款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商业融资能力。此外,企业管理不善、成本费用控制不力、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均属于营运风险。 4.3营运风险:主要有企业发展缓慢、经营质量不高等,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下。 4.4内部控制风险:决策程序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主观随意性大,以及未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增加决策风险,导致决策项目失败。同时,企业对重点业务未设置关键控制点或控制点失效,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导致企业损失。 5工作程序 5.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ⅩⅩ商银(ⅩⅩ)83号 为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真实地反应和了解全行信贷资产的动态风险状况,提高ⅩⅩ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化解能力,为本行有效控制和处置信贷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特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款三查收集的资料信息,及时预测和发现各类贷款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 二、风险预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各行(部)在实施“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时,应覆盖全部的公司贷款业务和自然人贷款业务及各类个私消费贷款。 2、实事求是原则。各行(部)信贷工作人员既要客观、公证地评价借款人,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反映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及已经暴露的风险,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隐瞒风险,知情不报,甚至欺上瞒下,违规操作。 3、及时通报原则。各行(部)在实际信贷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对本行贷款安全回收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通报支行行长、总行领导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风险预警的要求 1、快速反应。由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原材料涨价、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银行信贷资产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信贷人员要加强贷款三查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风险,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逐步前移。防范风险决不是要等到借款人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进行处置,而是要把风险防范逐步前移,善于在贷款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于防范。 3、落实责任。责任信贷员是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借款人出现风险后,责任信贷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1 目的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各企业。 3 职责 3.1公司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及处置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会计师担任,办公室挂靠财务会计部。 3.2公司财务会计部牵头负责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按季度编制财务风险预警看板,制定并督促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财务风险处置措施。 4 定义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来自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一般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及内部控制风险四个方面。 4.1 筹资风险:一般包括负债风险、或有负债风险、再筹资风险、筹资成本过高风险及汇率风险等。 4.1.1.债务比例过高,企业面临较高的还本付息压力,如果营运资金运作不佳、资产流动性弱,可能使企业面临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境地。 4.1.2.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若债务人无法到期偿还债务,担保人或有负债就转化成现实义务,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4.1.3.企业信用不佳,可供抵押的资产缺乏,造成企业再融资困难,严重时会造成资金断链。 4.1.4.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途径局限,期限不合理,使得筹资成本超出投资项目收益率而引发风险。

4.1. 5.汇率变化存在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2 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等,其典型表现: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得投资收益率远低于预期,以及投资过程缺乏监控,造成项目拖期,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风险。 4.2.1.企业规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低下,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 4.2.2.存货管理不善,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同时企业需支付大量保管费用,还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 4.2.3.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面临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 4.2.4.应付账款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商业融资能力。此外,企业管理不善、成本费用控制不力、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均属于营运风险。 4.3 营运风险:主要有企业发展缓慢、经营质量不高等,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下。 4.4 内部控制风险:决策程序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主观随意性大,以及未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增加决策风险,导致决策项目失败。同时,企业对重点业务未设置关键控制点或控制点失效,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导致企业损失。 5 工作程序 5.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Ⅰ定义 风险预警体系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对授信客户的预警信号进行识别,分析、衡量其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的主动性、动态管理过程。 Ⅱ原则: 一、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业务、风控、风控委等多个层面多个岗位,相关人员都有预警职责。 二、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三、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公司资产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快速反应。 Ⅲ岗位和部门职责 一、业务经理是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一)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发现的预警信号及时上报,并拟订应对预案报请批准;(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 二、风控部职责:

(一)通过客户贷后情况发现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审核,提出具体意见;(三)监督、检查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三、公司业务总经理也是发现辖内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各部门完成日常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业务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应对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应对行动方案的落实。 Ⅳ发现预警信号的主要渠道 1、贷后管理----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层面的各类预警信号。 2、日常监控----通过审查审批、日常信贷管理、现场和非现场监控过程,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3、研究分析----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预警信号。 4、外部渠道----通过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等,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5、社交网络----通过公司及公司人员的人脉关系、同行圈内了解到的

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毕业论文 题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管理系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地点 20**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 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2) 企业风险的含义 (2) 企业风险的种类和成因 (2) 2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 (4)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必要性 (4) 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外部必要性 (5) 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原则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成与功能分析 (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8)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12) 4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对应措施 (13) 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3) 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效用 (13)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 (14)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完善财务预警模型 (14) 5 结束语 (15) 致谢词 (16) 参考文献 (17) 英文摘要 (18)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的危机产生都有其逐渐的过程,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 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 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的初始状态就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了企业风险基本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财务风险的危害,探讨了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必要性和外部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组织机够、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处理机构等在内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预警模型

史上最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

史上最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 1.客户信用等级、贷款风险分类下降; 2.政府调整了行业政策或修改了相关法律,严重影响客户的生产经营; 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母子公司或担保单位等发生了重大的经营管理变化,如改制、频繁复杂地进行关联交易、重大关联交易等; 4.股本结构重大变化、资本金大幅减少,大量对外投资,投资项目与自身主营业务关联不大; 5.挪用或变相挪用信贷资金或其他信用; 6.对金融机构及其他债权人出现拖欠或违约行为,金融机构被动展期或借新还旧; 7.逃废金融机构债务; 8.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9.高管人员卷入经济或刑事案件; 10.客户涉及重大不利诉讼;客户大宗资金被诈骗、损失; 11.管理层核心人物突然死亡、患病、辞职或下落不明,没有相应的继任者; 12.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产负债比率过高,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下降,固定资产变动异常,无形资产激增; 13.短期债务异常增加,长期债务大量增加; 14.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 15.公司章程、业务性质、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16.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开工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17.丧失主要产品系列、特许经营权、分销权或供应来源; 18.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 19.拖欠税款、工程款、员工工资、利息; 20.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21.抵质押物品所有权发生争议;客户擅自处理抵(质)押物; 22.抵押物品的实际占有人管理不善,抵质押物价值下降或金融机构对抵押物失去有效控制; 23.行业急剧衰退,或地区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24.客户在我社账户资金变动异常; 25.企业在我社的存款余额或结算量锐减; 26.企业千方百计到各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只要能够得到贷款,可以承受许多苛刻条件,如高利率等; 27.借款人向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申请被拒绝,其他金融机构对其看法改变,其他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限额; 28.客户态度发生改变,尤其是缺乏合作诚意,还款意愿差,多种还款来源不落实,拖延支付贷款本金、利息或费用,拒绝金融机构与其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接触; 29.外部评级机构调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 30.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资料; 31.与同一金融机构贷款客户有互保、连环保关系; 32.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金融机构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他对外债务; 33.接到许多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信咨询调查; 34.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或套取贷款用于牟取非法收入; 35.保证人保证能力下降; 36.遇到台风、洪涝、火灾、地震等严重灾难,损失惨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