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题

《2-2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题

1.下列激素中是有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2.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下列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是()

A.糖尿病和坏血病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C.呆小症和侏儒症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5、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6.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A.甲状腺激素B.生理盐水C.性激素D.葡萄糖

7.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8.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9.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

A.沃泰默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D.斯他林和贝利斯

10.以下可以口服的是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甲状腺激素

11.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12.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

A.食欲不振 B.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C.行为呆笨而迟缓 D.身体臃肿13、下列各组腺体分泌的物质,均能够直接排放到血浆中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

14、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

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喂饲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醛固酮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6、糖尿病、坏血病、侏儒症、呆小症、脚气病的原因,按顺序是()

A.缺乏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维生素C、维生素B1

B.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甲状腺激素、维生素B1、生长激素

C.缺乏维生素C、生长激素、胰岛素、维生素B1、甲状腺激素

D.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B1

17、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18、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

A.分解代谢增强B.生长发育加快C.自由活动减少D.食欲增强

19、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A.大肠 D.胃C.肝脏D.骨骼肌

2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A.甲状腺素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D.胰岛素

21、有关激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激素能促进人体细胞的生长

B.激素能促进人体的发育

C.激素能促使男女性成熟

D.激素是参加体液调节的惟一的化学物质

22、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23、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C.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4、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B.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C.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D.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25、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A.节约氧气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D.抑制呼吸中枢26、农民大刘近期手指变粗,鼻和下颌加阔,原因可能是()

A.食物与饮水中缺碘 B.从小生长激素就分泌过多

C.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甲状腺功能亢进

27、切除整鼠体内的甲状腺,10天后将其与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5天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其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5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几组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

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天后再移植甲状腺

C.从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做完切除手术的老鼠体内

28、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协调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9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30.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31.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3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

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33.激素从释放到消失(即灭活)所经过的代谢时间称为该激素的半衰期。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 ( )

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

B.反应发生慢

C.作用时间长

D.作用范围广

34.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35.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36.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37.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B.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38.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9.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 与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图中a 与b 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40.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 B .+,+ ,+,+,—,+ C .—,—,—,+,+ ,— D .+,+ ,+,+,+,+

41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 的

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 的含量将

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 、B 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 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 、B 含量的变化B 势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2 对于某一种生理活动的调节,都不是由单一激素完成,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完成的。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激素分别是: 、 、 。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 ;

若再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③,血液中①和②的浓度会 ;

如果注射的激素③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 。

(3)若持续定期大剂量地注射激素③,动物会表现出。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 1. 2.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乳酸、脂肪酸、脂肪)、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细胞外液本质上为盐溶液;血浆比淋巴、组织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血浆蛋白:细胞内环境成分 血红蛋白:细胞内液 3.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 Cl -。(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4.正常人的血浆呈近中性,pH7.35~7.45之间,缓冲物质:酸:H 2CO 3、NaH 2PO 4 碱:NaHCO 3、Na 2HPO 4 5.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原因:①过敏(毛细血管扩张)②长期营养不良③肾炎④淋巴管堵塞 6.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稳态。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7.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8.稳态失调角度分析“空调病”病因: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②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的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内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含羞草叶子收缩:不是反射,应激性反应) 反射条件:①完整的反射弧②一定的刺激。(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靠两个神经元完成。) 2.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体内以水为 基础的液体) 细胞外液(内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细胞间隙液,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等(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区别: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毛细血管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细胞:淋巴、组织液、(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的物质不存在于细胞内环境) 外界环境:泪液、尿液、消化液 (肺泡、呼吸道与外界相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 3.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4.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5. 糖尿病患者容易岀现( ) A. 细胞内液增多 B .组织液增多 C .体液增多 D .尿量增多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 ) A. 盐汽水 B .核酸型饮料 C .蛋白型饮料 D .纯净水 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9?将大白鼠从25C 移至0C 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 ?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 4—D 涂抹子 据表得岀的正确结论是 ( ) A . 2,4— D 浓度超过25 mg /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 血液 B .体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③葡萄糖、CQ 和胰岛素 A .①③ B .③④ C ( ) C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 ) ②血红蛋白、Q 和葡萄糖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①② D .②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编(精编图文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 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 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 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 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 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 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 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 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 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sport))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 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组织液淋巴 ↑淋巴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规律 (一)内环境成分辨别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 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 大纲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 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又称内环境) 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 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 +和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 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举例细胞生活 的内 环 境 人 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2、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反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 包括肌肉和腺体) 特点: 双向传导 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 b) 过程 c) 特点 8、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9、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 、W 、H 、V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 纤 维上 的 传导 奋在 神经 元 之间 的 传递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兴奋→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刺激 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 兴 奋 传 导 一、 神 经 系 统 的 调 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大题

1.(8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___则抑制其生长。 (4)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7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若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_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中的水分含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组织水肿。 3.(10分)右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1) 突触由[ ] 、、[ ] 三部分构成。 (2) ③的名称是____,③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 (3) 右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左/右),因为 (4)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 ] _______ (5)缩手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4.(11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一段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水藻数目_____,淡水虾数目_。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8分)如图所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该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⑦为________细胞,④为________细胞。 (2)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浓度越低渗透压越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的传导形式: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上特点:双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 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4、大脑(最高级中枢)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 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高中生物必修三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习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②③④ B. ①②④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唾液为细胞外液,是口腔上皮细胞的内环境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4.下列有关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 H恒定不变 B.人的体温维持在3 7℃,没有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既依赖于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协调合作,又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 D.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不受内环境是否保持稳定的影响 5.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减 C. 组织液增加 D. 淋巴减少 6.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体液大量丧失 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特异性免疫减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7.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形成浆细胞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8.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9.从25℃移至0℃的环境中,人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1.下图表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 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 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