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下)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下)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下)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下)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下)

行政调查及其程序原则【作者】黄学贤(苏州大学王

健法学院)【原载】《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6期(接上篇)三、现有行政调查程序制度之不足

当前,在我国,行政调查广泛存在于各类行政行为之中,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行政调查法,而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至今尚未出台,行政调查程序非法治化现象非常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行政调查程序启动的任意性。这种任意性不仅表现在行政主体的依职权调查行为上,而且表现在行政主体依申请调查行为上。前者表现为行政主体对某些需要基于调查而作出决定的事项不积极主动展开调查,后者表现为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不及时进行相应调查。两者所造成的显而易见的后果则是,要么错失了调查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行政行为的公正作出,要么使得事情久拖。这一严重违背行政主体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的任意态度,是诸多事件不了了之的重要原因。第二,行政调查对象以及行政调查内容的选择性。行政调查的本质是为作出相应行政行为全面搜集信息和证据。因此,理应要求行政主体在全面调查原则指导下,对与作出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所有利害关系人作全面调查,同时,还要求对每一对象作全面调查。但实践中,有些行政主体往往对调查对象以及某一对象的调查内

容有选择地进行调查,其选择的标准则是其自身对行政行为结果的期望。这是造成行政行为或因证据不足或因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而违法或者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例如,在2014

年12月30日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市的一起恶性冲突事件中,行政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内容的选择性就非常明显。该事件的起因为一年半前莆田市仙游县拟建的“蓝海精细化工项目”。

当地政府发展石化项目的决心已定,推算项目每年可带来占本地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税收。然而,沿海村民拒绝在身边留下一个风险隐患。本来公众参与是环评报告中的关键环节,专门被列为一个章节以凸显其重要,如果公众参与不全面或造假,整个环评报告就失去了效力和意义。仙游县枫亭镇海安村村民在查阅这份512页的项目环评报告时,发现公众参与并不全面,报告仅根据169份调查问卷就得出反对者占3.95%的结论,报告倾向选用了“点赞者”,“填写赞成票的,还多是乡镇、村委会干部”,这无法代表客观的民意。部分村委会干部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态度暧昧,“私下里肯定反对,但迫于压力很难明面表态”。东沙村村民自发组织对全村18周岁以上的6255人进行问卷调查,反对项目占99.84%,其中,“如果项目动工,您和家人是否参与群体性活动”这个

问题,参加率高达94.05%。由于当地政府对项目落地志在

必得,“旗帜鲜明支持项目落地”,“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障碍”,全力以赴促进项目落地,结果群体性恶性事件终究未能避免。

后当地官方表示,“蓝海项目”推进已列在其次,维稳工作被置于当前首位。[32]实际上,类似的情况近年来并不鲜见。第三,行政调查内容的空洞化。有些行政主体不是从行政调查的本质要求出发,而是为了敷衍公众而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内容上表面而不务实,不注意全面客观搜集信息、证据,甚至避重就轻,从而导致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能为当事人或者社会公众接受。第四,行政调查方式上的随意性。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范的日益健全,对行政调查行为的方式规范也逐步健全。但实践中,有些行政主体无视既有的法律规范,在调查中随意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甚至在一些直接影响当事人人身或者重大财产利益的调查中,也表现出方式方法上的极端随意性。第五,行政调查时效上的随意性。调查时效对于行政主体及时作出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行政行为法中一般对行政调查时效均有明确规定。例如,《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该法第38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但实践中,有些行政主体则表现出相当的随意性,无故拖延

调查时限,致使行政行为无法及时作出。第六,行政调查结果的秘密化。行政调查结果的秘密化主要表现为,调查结果不予公开,或者只是选择性地公开,而选择性公开的标准通常是基于调查主体的需要。从理论上来讲,调查结果是行政行为的唯一依据。因此,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应当向当事人公开,涉及公共事务的还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但实践中,有些行政主体刻意隐瞒,甚至使调查结果神秘化,导致最后基于调查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为当事人接受。尤其是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调查结果的秘密化,使得政府行为的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甚至不具有社会公信度。例如,2015年1月25日,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15011期“电脑直播”开奖,在没有预告之下突然取消。当晚11时40分左右,中彩网官方微博公布了中奖号码。1月26日凌晨3:42,福彩发布公告称:该期

摇奖未按时进行是“由于重庆福彩销售系统在数据汇总过程中,出现数据索引异常,未能及时完成数据汇总和数据传输,导致无法统计全国销量”。同一日,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逐字复述了上述解释。有许多人质问道:为什么要在“统计全国销量”后才能摇奖?难道福彩中心只有在知道全国彩民都买了哪

些号码,总共买了多少注、花了多少钱之后,才能摇奖吗?数据汇总与摇奖应该是两个独立事件,否则福彩中奖结果的随机性与公正性就无法保证了。有彩民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介

入调查,通过公正的调查,让广大彩民认识那些领巨奖的“熊猫大侠”与“奥特曼”之“真身”。据悉,有关部门已经受理了调查申请。公众只是希望调查的结果能不再是秘密。因为,早在2004年,双色球发生过“特写画面补拍事件”。2004009期“电视直播”开奖,特写画面与全景画面出球的顺序一致,但小球的运动模式与静止后的间隙不一致。事后,中国福彩中心解释,由于发生了“技术故障”,特写画面是“开奖后工作人员制作的”。但双色球一次摇出同样顺序6个红球的概率为1/797448960,摇一次要2分钟。随机性哪儿去了?十多年过去了,福彩中心的开奖流程为什么没有得到改善?为什么开奖的随机性与公正性仍笼罩在一片疑云中呢?[33]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行政实践中,极易使行政主体出于不正当的利益追求或其他不正当的考量,以合法之名行滥用行政调查权之实,而且当这种调查给相对人造成伤害时,行政相对人一般还难以寻求正当的救济途径。行政行为离不开行政调查,行政行为结果是否合法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调查是否依法进行。针对我国目前实践中行政调查程序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对行政调查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从程序上规范各类行政调查行为。四、行政调查程序的基本原则对行政调查行为主要通过程

序予以规范,这首先表现在行政调查程序的原则规制。行政调查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调查主体在实施行政调查行为时

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行政调查行为的始终,并通过各种行政法律规范的形式指导着整个行政调查行为的全

过程。它是行政调查行为的精神内核。可以说,行政调查行为的每一项具体制度和原则,都是其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任何违反基本原则的行政调查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行政调查行为的瑕疵,甚至形成违法。因此,确立并保障行政调查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是推动行政调查法治化的必备要件之一。韩国《行政调查基本法》第2条对行政调查的基本原则就作了明确规定:“(一)行政调查应在达成调查目的所必要的最少范围内实施,且不得为了其它目的等滥用调查权。(二)行政机关应选定适合调查目的的被调查对象实施行政调查。(三)行政机关对类似或者同一的案件,应实施共同调查从而避免行政调查的重复。(四)相对于对违反法令等的处罚,行政调查的着重点应放在促使遵守法令等。(五)除非依照其它法律,不得公布行政调查的被调查对象或者行政调查的内容或者泄露职务上所知晓的秘密。(六)行政机关不得将通过行政调查知晓的信息依照其它法律在内部利

用或者除非是提供给其它机关,不得使用于原来调查目的以外的用途或者提供给他人。”结合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行政调查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一)依法调查原则依法调查原则要求行政调查主体无论是依职权调查,还是依申请调查,都必须依法进行,具体包括权限合法、方法合法、

程序合法。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并采用法律明确赋予的方法进行调查,不得简单地以行政需要为名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调查。同时,调查必须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具体来讲,作为行政调查首要原则的依法调查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行政调查主体法定。依法调查原则的核心是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行使相应的行政调查权。我国现行法在行政调查权的设定上主要规定了三种方式:一是只设定行政主体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没有明确规定该行政主体有行政调查权;二是既为行政主体设定行政管理权,同时又为其设定具体的行政调查权;三是既没有给行政主体设定行政管理权,也没有为其设定行政调查权,而只是为其设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权。但是,从行政权力的来源以及行政权力的运行来看,凡是享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同时也就享有了相应的行政调查权,因为行政调查权是行政管理权运行不可缺少的手段。凡是享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不管规范性文件有没有为其明确设定行政调查权,该行政主体都自然享有相应的行政调查权。同样,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也不管规范性文件有没有为其设定行政调查权,该行政主体也自然享有行政调查权。[34]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管是以上述哪种方式取得行政调查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调查权的取得都必须有规范依据。此即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行政调查主体只能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行政调查

权。行政调查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取得行政调查权,并不意味着该行政主体可以行使各项行政调查权。相反,任何行政调查主体都只能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调查权,包括行政调查的事项、行政调查的方法和手段、行政调查的地域等都不能越权,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行使卫生行政调查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调查措施只能由公安机关采取等。第三,行政调查主体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行政调查。行政调查作为一种能够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由于行政调查主体的广泛性、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我国现行法中对行政调查程序的规定,总的来讲还比较欠缺。对行政调查主体而言,如果法律、法规对行政调查的程序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则必须严格遵守,即使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也要遵守正当法律程序的一般规则。(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比例原则的主要内容即目的性、必要性和比例性,也越来越成为制约行政行为的重要规则。[35]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时,应当避免采取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行政强制法》

第5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

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法治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均十分强调比例原则对行政调查的规制作用。比例原则对行政调查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行政调查的立法要遵守比例原则。所谓行政调查的立法要遵守比例原则,主要就是指对行政调查密度和强度的规定要合理、恰当,既不能过高,也不能不足。不必要的、过于频繁的行政调查不仅会增加被检查者的负担,而且还会增加行政成本。因此在立法时就要尽可能地对规制行政调查的内容明确化,防止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范围过大的、重复性的、无目的的行政调查。第二,行政调查的具体执行要遵守比例原则。虽然立法要遵守比例原则,以使行政调查主体在实施行政调查行为时符合目的性、必要性和比例性,但是任何立法都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包揽无余。尤其像行政调查这种面广量大的行政行为,立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概括性的条款为行政调查主体的活动留有自由裁量

的空间。这样,行政调查主体在具体实施行政调查行为时遵守比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具体而言,比例原则要求行政调查主体在行使行政调查权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助于达成法定的行政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在有多种同样能达成行政调查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存在的情

况下,行政调查主体应该选择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可能造成的损害最小的一种措施来进行行政调查,也就是说,已

经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造成行政相对人更小损害的措施来

取代该项措施了;而且,行政调查主体在行使行政调查权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必须与

行政调查主体欲达成的行政管理目的之利益合比例或相称,不得显失均衡。第三,行政调查的有效性和行政调查对象的权利保障要合比例。在行政调查中相对人有配合调查的义务。然而,行政调查对于公民的协助调查义务,应当兼顾“行政调查的有效性”和“被取证人的权利保障”两方面的要求。行政调查主体不能只注重行政调查的有效性,而忽视被调查对象的权利保障。行政调查的有效性和行政调查对象的权利保障要符合比例要求:行政调查措施所追求的目的应当合法正当;行政调查所采取的方式应对被调查对象权利造成最小损害。(三)全面收集证据原则行政调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行政主体依职权的行为,所以行政调查主体在进行行政调查时,对证据的收集以及对调查的范围、种类、手段和方法等,一般是依职权确定的。这就是所谓的职权调查原则。职权调查原则表明了行政调查的主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行政调查主体才能收集证据。在行政调查行为中,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主动提供证据,而且还有权请求行政调查主体进行有关的行政调查,以获得相关的证据。例如,《行政处罚法》第36条规定:“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又如,《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合法的手段和依照法定的程序,客观、全面收集证据,不得仅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再如,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37条规定:“当事人于行政程序中,除得自行提出证据外,亦得向行政机关申请调查事实及证据。但行政机关认为无调查之必要者,得不为调查,并于第43条理由中叙明之。”必须注意的是,全面收集证据原则不仅要求行政调查主体积极主动地调查收集证据,以及要求行政调查主体依法接受当事人主动提供的证据,并应当事人的请求调查有关证据,而且要求行政调查主体全面收集对当事人有利和不利的证据。也就是说,行政调查主体在行政调查中,不仅要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而且要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以求得证据的全面、客观、真实。这是行政法中禁止片面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36条规定:“行政机关依职权调查证据,不受当事人主张之约束,对当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项一律注意。”又如,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24条规定:“官署应斟酌一切对个别案件有意义的情况,对当事人有利的,也不例外。”(四)公开、公正、平等原则行政调查遵守公开、公正、平等原则,是指行政调

查主体在实施行政调查时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被调查者。在调查时间、手段、内容等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当事人,不能有任何歧视和差别待遇。行政调查的公正、平等原则同样既要贯穿于行政调查的具体实施中,也要体现在行政调查立法中。为了贯彻公正、平等原则,在行政调查立法和具体实施中,要更好地体现公开制度和听取当事人意见制度。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凡非涉及国家机密、企业商业或技术秘密、个人隐私等的事宜,应将与调查有关的一切事项对公众公开,以保证行政调查行为在阳光下进行,受到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制约,从而真正实现行政调查的公开、公正。行政调查中的信息公开,包括调查主体的职权依据、调查收集到的重要信息、调查的结论。相对人在调查程序中拥有的程序权利以及事后的救济权利及其途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的公开。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有许多包括群体性事件在内的重大事件,均因调查结果的不公开而产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在行政调查程序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行政主体有权依法进行行政调查,与此相对应的是,行政相对人也有权对于与行政调查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行政主体应该尊重并听取行政相对人的合理意见,使双方能够在同

一行政行为程序中实现交流与沟通,为最终更圆满地完成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五)利害关系人参与原则在行政调查中,为了贯彻和体现公开、公正、平等原则,还要注意利害关系人的参与问题。行政调查中贯彻利害关系人参与原则,可以使行政调查主体与被调查人之间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以便行政调查主体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使基于该调查的行政决定更加合法合理,也相应地提高相对人的接受程度。在理解行政调查中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原则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参与行政调查是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没有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其民主权利终将可望而不可及,无法成为利害关系人的现实权利。换句话说,只有利害关系人真正直接参与了行政调查行为的全过程,利害关系人才可能不再是行政活动中被动的受体,而成为积极主动的主体一方。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将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作为其义务。实际上,行政调查中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也是其主张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正如奥地利《行政程序法》第37条所规定的:“调查程序的目的在于认真处理行政案件所需要的事实,并且给当事人提供主张其权利或者法律利益的机会。”所以,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并依法行使其权利,正是以此为契机实现行政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第二,在参与行政调查并行使相应权利时,利害关系人负有协力义务。从利害关系人的角度讲,参与行

政调查是其权利。但是从行政调查主体的角度讲,利害关系人协助行政调查应该是其义务,即行政调查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调查主体依法实施的行政调查行为有义务支持并加以配合。例如,《药品管理法》第64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报经其审批的药品研制和药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又如,《土地调查条例》第17条规定:“接受调查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履行现场指界义务,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土地登记簿等相关资料。”再如,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被询问人对公安机关的询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另如,《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调查社会保险费征缴违法案件时,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协助。利害关系人拒绝履行行政调查中的协力义务时,行政机关或者法院有强制执行权。例如,《统计法实施细则》将拒绝提供统计情况、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行为,界定为“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司法机关有权进行强制执行。又如,《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缴费单位如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

会保险费数额的,行政机关可在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基础上,加征应缴额的10%作为滞纳金。再如,《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6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配合行政机关调查,并提供与调查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知晓有关情况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协助行政机关的调查。公民协助行政机关调查,其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工资;没有工作单位的,因协助调查造成的误工损失,由行政机关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给予补助。因协助调查产生的其他合理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另如,《江苏省行政程序规定》第52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配合行政机关调查,提供与调查有关的真实材料和信息。知晓有关情况的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协助行政机关调查。因协助调查产生的合理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调查取证应当制作笔录,由行政执法人员、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见证人签字;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见证人拒绝签字的,不影响调查结果的效力,但是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载明。”然而,行政调查主体在实施行政调查行为时,不能要求利害关系人承担法律规定以外的义务。那种认为行政调查中行政主体为了获得相关证据可以要求利害关系人承担法外之义

务的观点是不符合行政法治基本原则的。这一点已经为许多国家的有关法律的明文规定的印证。例如,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参与调查。当事人尤其应当提出所知道的证据方法。至于当事人参与调查的其他义

务,尤其是亲自出席或者陈述的义务,仅以法律规定者为限。”第三,在参与行政调查并履行协力义务时,利害关系人不得自证己罪。当事人不得自证己罪,这在有些国家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例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日本宪法第38

条第1款规定:“任何人,都不得被强迫进行于自己不利的供述。”《欧盟人权公约》第6条也赋予“不得自证己罪原则”以宪法位阶的效力。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主张不得自证己罪原则为一普遍原则,行政调查应全面适用。[36]也有学者

认为,就美国联邦法院对于不得自证己罪原则的一再退缩适用,可以看出在理论上及实务操作上,该原则并不适合扩张其适用范围。因此,在行政调查领域,不得自证己罪原则仅限于对法律设有刑罚规定之行为进行调查时适用。[37] 长

期以来,我国的立法及实务过于强调行政调查的效率,特别强调行政机关职权调查范围的片面扩张,以确保行政机关能够收集到必要的资料,及时防止和纠正违法情形,预防公共危害,保障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公民即便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也必须提供给行政机关。而且,该信息还有可能被刑事司法机关用于对公民的刑事追诉。在这样的调查模式中,公民完全是被调查取证的工具和客体,其人身尊严等权利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得自证己罪原则也在事实上被消解。长期以来,学界和实务界对不得自证己罪原则的认识相当淡

漠的现实就植根于这种状况之中。[38]对此,笔者认为在行政调查中,当事人不得自证己罪应当作为一项原则。但是,又不能将其绝对化。应当运用上述所讲的比例原则,在“被取证人的权利保障”和“行政调查的有效性”之间取得平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24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规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行政调查中的不得自证己罪原则已经逐渐为我国立法所采用。(六)司法审查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是平衡行政调查主体的行政

权与利害关系人基本权利的重要机制。总体上来说,行政主体与利害关系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且,行政主体与利害关系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践中,行政主体的强权力与利害关系人的弱权利之间的不平衡也显而易见。因此,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调查权的依法实施,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寻求行政主体与利害关系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总体平衡,利害关系人必须享有对行政调查提出司法审查的权利,行政主体必须接受对行政调查的司法审查。所谓司法审查原则,在这里,简单地讲就是利害关系人如果认为行政调查主体的行政调查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直至请求国家赔偿。这种情况包括利害

关系人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的行政调查,而行政主体有实施行政调查的义务,却不实施行政调查,因而构成行政调查行为上的不作为。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即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若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调查主体的行政调查行为不服,当然也有权依法提起诉讼。《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显然,行政调查主体违法行使行政调查权侵犯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

益造成损害的,利害关系人也有权取得相应的行政赔偿。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理论和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已经为行政调查的司法审查原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行政调查行为予以规制,首先需要确立行政调查程序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不管对行政调查行为的性质持何种观点,也不管行政调查行为本身有多复杂,遵守上述程序原则的一般要求均没有例外。当然,原则的有效实施尚需具体的程序规制和制度。就行政调查行为而言,其程序规制和制度包括事前告知、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告知权利、组织调查、制作笔录、公开调查结果等。基于行政调查行为的特殊性,在确立行政调查

行为的程序规制时,“需要格外注意有关行政主体职责以及利害关系人权利保障有关规则与制度,如表明身份、提前通知(在紧急情况或如提前通知将达不到调查目的的,可运行依法免除此义务)、全面调查(即既调查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实,也应调查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案卷排他、回避、说明理由和告知权利、保证相对人参与机会与听取被调查人的意见等等在行政法领域广泛采用的制度和规则”。[39] (责任编辑:姚魏)【注释】作者简介:黄学贤,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1]参见刘宗德:《日本行政调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第52期。[2]参见皮纯协、张成福主编:《行政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页。[3]参见杨海坤、郝益山:《关于行政调查的讨论》,《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应松年、庄汉:《行政调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4]参见黄硕:《论行政调查中的强制手段》,载2014年全国公法学博士论坛论文集。[5]参见余凌云:《行政调查三题》,《浙江学刊》2011年第2期;章志远:《行政调查初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6]参见[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7]参见周佑勇:《作为过程的行政调查——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张娟:《行政调查基本概念初探》,《法

学杂志》2009年第10期。[8]参见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版,第349页。[9]参见张家洋:《行政法》,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版,第518页。[10]参见管欧:《中国行政法总论》,1987年自版,第424页;林纪东:《行政法》,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289-290页;黄异:《行政法总论》,台北三民书局1989年版,第99页。

[11]参见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395页;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台北三民书局1992年版,第295页。[12]参见陈春生:《事实行为》,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07-908页。[13]参见洪文玲:《行政调查与法之制约》,学知出版社1998年,第16-19页。[14]同上注,洪文玲书,第27页。[15]金玄默译:《韩国行政调查基本法》、《韩国行政调查基本法施行令》,《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2期。[16]同前注[4],黄硕文。[17]有学者概括出两者具有的区别,参见杨海坤、郝益山:《关于行政调查的讨论》,《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于立深:《论政府的信息形成权及当事人义务》,《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

年第2期。[18]参见王周户、王麟、安子明、周大勇编著:《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94-295页。[19]参见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5-1047页。[20]杨建顺主编:《行政法总论》,中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doc

(一)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或称情报公开、情报自由)是指,凡是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有关机构均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复制。《行政许可法》还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在行政程序中,同行政相对人或行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必须避免参与有关行政行为,以确保行政行为形式上的公正性。 (三)听证制度 (四)告知制度 行政主体在进行某项行政行为之前、之中、之后对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如何行使有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负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的义务。 (五)说明理由制度 按照行政法治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作出行政决定在事实上

和法律上的理由对行政相对人说明。说明理由制度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行政机关对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应持慎重态度,抑制其随意性,保障和提高其公正性;二是便于行政相对人认清受不利影响决定的确切理由,并可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提供方便。 (六)时效制度 时效制度是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给予时间上的限制以保证行政效率和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程序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登记、账簿及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税收保全以及税收强制执行等行政程序规定了相应的时效要求,但是,对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提出的纳税担保是否有效,没有作出具体的时效规定。1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特征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行政法具体规范的最稳定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法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法基本原则产生于行政权各管理活动,它不是抽象的,是从客观实践中推导出来。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行政法的内在特征。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自然准则,就是说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个的意志为转移的。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必须强制执行的含义。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征: (一)特殊性。 (二)普遍性。 (三)法律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第二节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合法性原则是指任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特别是行政权的来源、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法性原则包括符合实体法和符合程序法规定两个方面,违反实体法与违反程序法均构成对合法性原则的破坏。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法治的发展密切相关。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 在我国,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活动时,应遵循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行政规章、地方规章等。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权法定 第二,法律优位 第三,法律保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仅要合法,而且应当合理、客观、公正。合理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和发展。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同样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其行使不仅应当合法,而且应当合理、公正、客观,这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一般认为,合理性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程序

5.市场调研程序 1目的和范围:为项目总体定位、产品设计定位提供相应的供需市场信息;为公司相应的战略、战术策略调整提供市场依据;根据公司总体开发计划,组织撰写销售策划方案、产品销售定价方案。适用于公司项目的全程市场调研及总经理指定的专项命题调研。 2职责: 2.1经营销售部负责配合我司开发项目进行供应市场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 告,呈递相关部门。 2.2经营销售部负责对需求市场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呈递相关 部门。 2.3经营销售部负责提供设计配合,就设计研发部提供的产品开发各阶段设计 方案,提供会审意见。 2.4经营销售部根据公司总体开发计划,组织撰写销售策划方案。 2.5总经理室组织进行成本估算,并于定价前传递经营部。 2.6审计核算部负责计算房屋面积。 2.7经营销售部负责组织销售价格的评审,财务计统部参与评审,总经理批准 定价。 3工作程序 3.1供应市场调查 3.1.1项目开发前期 3.1.1.1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与总经室项目策划中心共同负责对待开 发项目周边景观、交通状况、市政配套以及生活配套进行调查。 3.1.1.2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负责组织市调专员及前台销售人员对待开 发项目相关的房地产供应市场进行调查。 a)市场调研组针对不同类型的楼盘设计楼盘个案调查详表。

b)市场调研组进行楼盘个案调查,并填写楼盘个案调查详表, 必要情况下对楼盘进行拍照存档。 c)市场调研组列出需要前台销售员参加调研的楼盘名单,递交 销售主任。 d)销售主任组织销售员进行指定楼盘的个案调查,并填写专用 的楼盘个案调查详表,提交市场调研组。 3.1.2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负责组织市调专员及前台销售人员进行项目开 发中、后期市场竞争项目跟踪调查。 3.1.2.1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安排市调专员在项目开发中、后期对前期 调研中涉及的竞争性楼盘进行跟踪调查。 3.1.2.2在项目开发中、后期,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及时向销售主任提 供新近开盘的楼盘名单,销售主任组织销售员进行个案调查,并 给将填写完毕的个案调查详递交市场调研组。 3.1.3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负责根据调查采集的基础资料撰写各阶段市场 调查报告,经部门经理审核后,根据需要递交总经室及设计研发部。 3.2需求市场调查 3.2.1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安排市调专员根据开发项目设计调查表,经部 门经理批准后,递交项目销售主任。 3.2.2销售主任组织销售员引导客户填写表单,定期将调查表及汇总结果提 交市场调研组。 3.2.3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负责针对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设计调查表单, 经部门经理批准后,递交销售主任。 3.2.4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组织销售员引导客户填写表单,活动结束后将 调查表及汇总结果提交市场调研组。 3.2.5根据基础资料,经营销售部市场调研组负责组织撰写各类市场调研报 告,经经营销售部经理确认后,根据需要递交总经室及设计研发部。 3.3专项命题调研 3.3.1总经理根据公司的开发的战略、战术需要下达专项命题调研市场的指

行政法基本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 随着现代法治文明的发展,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基本原则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越权无效原则。民法学家认为,民法上的诚信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在行政法领域,信赖保护原则和比例原则似乎也越来越有成为本领域“帝王条款”的趋势。 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德国学者认为,信赖保护原则部分源自在法治国家原则中得到确认的法律安定性,部分源自诚实信用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存在信赖基础。即行政行为生效且此生效事实被相对人获知,相对人如不知有该行政行为的存在,即无信赖可言。其次,具备信赖行为。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必须是相对人已采取了信赖行为,且信赖行为具有不可逆转性。其主要表现为:授益性行政行为赋予行政相对人的是某种物质利益,而行政相对人已对该物质利益进行了处分,如对作为物质利益载体的特定物、不可分物等进行了处分;或授益性行政行为赋予行政相对人的是某种资格,而行政相对人依此资格从事了某种行为。再次,信赖值得保护。即值得保护的信赖须是“正当的信赖”,且信赖利益须显然大于撤销或废止原行政行为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否则,该信赖也不值得保护。 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主要有四: 其一,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其二,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政行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错(行贿或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等)造成的,行政机关亦不得撤销或改变,除非不撤销或改变此种违法行政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其三,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但是行政机关在作出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决定前,应进行利益衡量。只有通过利益衡量,认定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确实大于行政相对人将因此损失的利益时,才能撤销、废止或改变相应行政行为。其四,行政机关撤销或改变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错造成的,要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撤销、废止或改变其合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这种撤销、废止或改变导致相对人损失,要对相对人的损失予以补偿。 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的基本涵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有些国家将此基本原则以法律明定。例如《荷兰行政法通则》第三章第四条规定:“某个(行政)命令对一个或更多的利害关系人产生不利后果,这不利后果须与命令的目的相当” 比例原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比例原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项:其一,行政机关拟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对行政相对人权益不利的行政行为,只有认定该行为对于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是必要的,必需的,才能实施。其二,行政机关拟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先进行利益衡量,只有通过利益衡量,确认实施该行为可能取得的公益大于可能损害的私益,才能实施。其三,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择其成本最小的,收益最大的,对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狭义的比例原则又称最小损害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其目的和手段必须对称和相适应。行政机关不得采取超过目的需要的过度的措施,应尽可能使行政相对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程序正当原则 在西方国家,对行政行为特别要求程序公正,因此,正当程序原则是它们行政法的重要基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 A、国内与国外环境 B、政治与经济环境 C、良性与恶性环境 D、宏观与微观环境 2、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立克 3、各国行政组织领导体制有多种类型,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4、行政首长运用启发、引导、商讨、建议等方法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称为() A、极端民主的方式 B、疏导教育的方式 C、榜样示范的方式 D、旅任自流的方式 5、国家工作人员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我国规定可以() 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退职 6、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 A、主观能动性的 B、依附性的 C、相对独立的 D、具有对立性的 7、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一般性内部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8、办公自动化(简称OA)在日本形成一个热潮是在()。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9、某个省的领导为了掌握干部建私房情况,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取得了各种数据资料。这在传统行政技术方法中是()。 A、“解剖麻雀”的方法 B、"蹲点种试验用"的方法 C、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D、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10、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要求。 A、一般 B、普通 C、次要 D、总体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科学化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 A、强调加强整体宏观研究 B、强调政治与行政分离 C、主张随环境地变迁选择管理方式 D、注重机械效率的执行活动 E、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等静态方面,又强调人的因素 12、一个国家的宏观行政环境包括() A、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B、国际社会因素 C、国内自然因素 D、国际自然因素 E、行政机构内部结构因素 13、要使经济职能得以正常发挥,我国政府机构对经济的管理应以() A、宏观管理为主 B、间接管理为主 C、服务性为主 D、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E、培训技术人才为主 14、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可分为() A、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集权制 E、混合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E、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16、公务员考试录用应贯彻的原则是() A、自由

行政程序法治化

行政程序法治化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涵义 在行政程序及其法治化问题上,国内行政法学界存在着颇多误解与混乱。比如有的学者认为,行政程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法定性。 [65]这实际上是把法定性视为行政程序与生俱来的组成部分,显然是错误的。如前所述,行政程序是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这意味着只要有行政行为,就一定会有行政程序。只不过我们以前不太重视行政程序问题,尤其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行政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因而对行政程序缺乏制度上的规范,由此导致行政行为不同程度的恣意。我们今天倡导行政程序的法治化,正是要把行政程序纳入法治建设的轨道,矫正轻视程序、恣意行政的流弊。而把法定性视为行政程序的特征的观点,客观上否定了行政程序法治化这一命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否定了我国行政法学界近些年来所作的诸多努力,也与相关论者的初衷相背离。笔者认为,法定性不是行政程序的特征,而是行政程序法或行政程序法治化的一项原则。 国内行政法学界另有一些学者将行政程序法治化称作“行政程序法制化”的。[66]这虽然说不上错误,但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当今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的主流观点,“法制”一词主要是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它并不指涉法律制度的价值内容。以此类推,则行政程序法制化仅仅是指行政程序法定,即以法律来规范各种各样的行政

程序。对于法治建设来讲,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国内行政法学界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行政程序法典化”的主张。 [67]这对于行政程序过于随意、过于杂乱的中国现实来讲,是有着极大的针对性的。但它实际上只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一部分内容,因而更不能以之代替行政程序法治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行政程序法治化呢? 法治的核心是良法之治与法律至上。正当的行政程序是行政法治的根本保障,也是法治建设的一大关键。所谓行政程序法治化,就是把行政程序纳入现代法治建设的轨道,以现代法治精神来规范与整合多样化的行政程序,从而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程序法治化与行政程序法制化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包涵了后者,而且标示了现代行政程序法制的价值取向,即必须是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法制,从而揭示了现代行政程序与古代行政程序的分野,也为现代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竖起了一道警示牌。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形式

对关系制定《行政程序法》应正确处理的几

制定《行政程序法》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摘要:制定《行政程序法》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工程。要设计和实施这一工程必 然要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处理多方面、多层次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 影响乃至决定该法性质、功能、作用和调整范围的问题主要有八项:(一)统一法典与单行法的关系;(二)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三)规范具体行政行为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的关系;(四)规范外部行政行为与规 范内部行政行为的关系;(五)规范行政行为与规范行政救济行为的关系;(六)规范权力性行政行为与规范 非权力性行政行为的关系;(七)规范国家公权力行为与规范社会公权力行为的关系;(八)规范行政机关公 权力行为与规范其他国家机关公权力行为的关系(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此八项关系,阐述了文章作者的基 本观点、主张及其理由和根据)。 一、行政程序统一法典与行政程序单行法的关系 我们目前正在草拟的《行政程序法》1是行政程序的基本法,是行政程序的统一法典。此前,我们已 经制定了多部行政程序单行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除了专门的行政程序单行法外,我们还在许多行政管理单行法中或多或少地规定了某些相应的行政程序(尽管很不完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行政监察法》、《价格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土地管理法》2等。这样,下述问题就不可避 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如有必要,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制定出来后,行政程序单行法和行政管理单行法中规定的行政程序 是不是应该废止? 如二者都有必要存在,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法典优于单行法还是单行法优于统一法典?单行法与统一法典的关系是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还是适用新法优于旧法法典之前还 (视单行法制定于统 是之后)的原则3,抑或是适用基本法优于一般法(视统一法典为基本法,单行法为一般法)的 原则?

市场调研流程与方式

市场调研一、调研流程 二、调研方式

第一手资料的取得往往是我们进行市场调查的重点,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市场调查的目的、调查工程的内容和调查对象特点选取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定性市场调查和定量市场调查。 定性调查方法(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1. 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 做法是选取一组(6-10人)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和客户,在一个装有单向镜或监听装置的房间里,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和行为等重要特征,从而获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为进一步的定量调查奠定基础。 2. 深度访谈法(In-depth interview)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一个技巧熟练的访问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访者,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优点是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适合了解一些复杂的问题。 3. 专家意见法(Delphi technique) 专家意见法(也称德尔菲法)是采用函询或现场深度访问的方式,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客观分析和多次征询,逐步使各种不同意见趋于一致。首先邀请在业内不同专业结构的专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由调查公司收回,将所有专家的意见反馈给各个专家,再请他们进行评估或修正,然后由调查公司收回,进行相关的统计工作,并把结果再反馈给专家,专家再次修正,评估,然后将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得出建设性的意见。根据不同课题需求,DELPHI法常进行3-4轮。 4. 投影技法(Projection technique)

摄影技法(PTM)旨在通过一种无结构、非直接的询问方式,可以鼓励被访者把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潜在动机、信仰和态度或感情投射出来,在投影技法中,并不要求被访者描述他们的行为,而是让他解释他人的行为,在解释他人行为时,被调查者就间接地把自己的态度等投影到了有关的前景之中,包括联想技,完成技法,结构技法和表现技法。 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Market Research) 1. 电话调查(Phone survey) 电话调查主要是利用电话作为媒介,与被访者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资料收集的目的。调查员被集中在某个场所或专门的电话访问间,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工作,督导现场经管。电话调查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访问,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它的优点是整个工程的访问费用较低,可以解除对陌生人的心理压力。电话调查有可分为传统的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 * 传统的电话调查(Traditional phone survey) 传统的电话调查使用的工具是普通的电话、普通的印刷问卷和普通的书写用笔。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照调查设计所规定的随机拨号的方法,拨通电话,遵照问卷和培训的要求筛选被访问对象,然后对合格的调查对象对照问卷逐题逐字提问并将答案记录下来。 *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omputer aided phone survey)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使用一份按计算机设计方法设计的问卷,用电话向被调查者进行访问,整个访问过程由计算机所设定的程序进行。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头戴耳机式电话,坐在CRT(CATHODE RAY TUBE)终端前,按照CRT屏幕上指示

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论文摘要 法的基本原则,通常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法理,存在于各国立法者和国民的法律意识中,至多由相应国的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在其学术著作中予以反映和阐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因时代、地域或观察的角度不同,学者的表述和理解也不尽相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在法律界及学术界至今未达成一致共识。本文以国外和我国法律学术界对法的基本原则的形成、发展、认识理解为基础,尝试解释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是集中于“依法行政”。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涵义及学者们不同表述和理解,归结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是“依法行政”。本文先从国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来阐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变化,从而突显“依法行政”的核心地位。再结合我国“依法行政”的立法和实践过程,强化“依法行政”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联系其他相关原则的阐述,进而突出“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内涵的主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和我国面临的现实,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将更加显著。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概述法的基本原则是法的灵魂,任何国家的法,任何国家的行政法都不可能没有基本原则。但是基本原则不同于法的具体规则、原则,法的具体规则、原则是由成文法的具体条文加以确立和宣示的,基本原则通常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法理,存在于各国立法者和国民的法律意识中,至多由相应国的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在其学术著作中予以反映和阐释。 怎样的条件才构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呢?姜明安认为“它是一种基础性规范,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起宏观指导作用,范围广泛”,应松年认为“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有效性”,叶必丰则强调“普遍性、法律性和特殊性”。此外还有多种观点,尽管这些学者表述、概括的角度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整

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的原则。行政主体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其行政行为,主要有:公开行政所依据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公开行政决定,包括行政处理、处罚、强制执行、裁决和复议决定等;公开行政过程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置及不涉及国家或私人保密的一切情况。 (2)公正的原则。要排除行政主体可能造成偏见的因素,是指公平的对待行政相对人或相对人各方的原则。 (3)正当的原则。行政行为应当正规地、符合理性地进行,具体要求是正规性和逻辑性。行政主体的地位、职权以及采取的方式、步骤等都有严格的根据;行政程序的因果关系应当合乎逻辑、合乎理性。 (4)参与原则。公民或行政性对人对行政行为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使这种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参与原则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在可能的条件下,扩大公民或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参与权。 (5)复审原则。行政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进行复核。其理论依据是行政行为的失误难以避免性。行使复审职能的国家机关主要有: ①原行政政主体之外的行政机关,其复审称之为“行政复议”。 ②司法机关,其复审称之为“司法审查”。由于行政复议机关仍然是行政机关,因此,行政复议之后仍然可以进行司法审查,司法审查成为终审。 (6)效率原则。行政行为应当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理想的行政结果。但是,由于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有时行政主体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名,减少或免除自己行政程序的义务,限制或剥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增加自己的自由裁量权,使效率成为“专制”的借口。因此在贯彻效率原则的同时,要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这个原则。 --------------------------------- 4.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告知制度。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告知行政相对人拥有的各项权利,包括申辩权、出示证据权、要求听证权、必要的律师辩护权等。 告知制度的具体要求是:行政主体作出影响行政对人权益的行为,应事先告知该行为的内容,包括行为的时间、地点、主要过程、作出该行为的事实依据、相对人对该行为依法享有的权利等。告知制度一般只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对于行政行为的内容及根据的重要事项,必须事先告知。 告知制度的主要作用:一是尽可能防止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发生,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既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害。二是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障碍或阻力,保障行政行为的顺利实施。三是事

行政法律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法律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要求行政机关(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活动的权限、手段、方式,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之;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违法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以包括:依法行政、行政法定、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越权无效、正当法律程序、资讯(信息公开)公开、听取意见、说明理由、案卷排他,等等。 1.行政合法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1)法律规范有位阶规定,效力有高低之分; (2)法律保留:是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或条款。法律保留的目的主要在于约束行政机关创制行政法规范的活动,防止行政立法权的自我膨胀。 (3)法律优先:是指在已经具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否则无效。如果在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时,其他规范性文件已经作出规定,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则法律优先,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 2.行政合法要求行政机关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法的规定必须是明确且公开的。不同的行政机关各有其特定的职权范围,职权法定、越权无效。行政越权包括:无权限、滥用权限;级别越权;事务越权;地域越权。 3.行政合法要求政府依法律规定行政,而法律规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依法行政不但要求严格按行政管理法规定的范围、条件、标准和限度进行,而且还要求依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规定行政。 4.行政合法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行政合法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不仅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行政管理,而且要求政府自身守法,要求政府依法提供服务和依法接受监督。政府守法是法治政府的首先和基本的要求。 5.行政合法还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时,不但在实体法的适用上要合法,要依法办事,并且在行政行为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做到程序公正。 (1)程序的重要性。东西方观念的差异。美国辛普森案件。 (2)资讯(信息)公开、听取意见、说明理由、案卷排他,等等都是对程序公正合法的要求。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机关的活动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时,其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的法律理念。 客观基础: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详 细无遗; 3.行政机关必须有自由裁量权。 两个原则: 1.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比例。平衡原则(行政措施对目的的适应性原则、最小干预可能的必要性原则、禁止过分的适当性原则)实际上与比例原则相似。

第三讲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

第三讲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行政法基本范畴与理论体系,领会行政法学 的逻辑原点和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教学重点: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教学难点:行政法基本范畴与理论体系。 本讲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自由意志到权利:行政法学的逻辑原点 第二节从权利到权利聚合的行政职权: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行政法理论体系 第一节从自由意志到权利:行政法学的逻辑原点 人具有自由意志这一人类特有的本质属性,它不是完全抽象静态的,人的自由意志是由自然自在到社会的自在自为的过程。人类作为存在,自由意志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与存在内容,而人类的这种存在又是存在于我们这个具体宇宙世界即波普所说的由三个不同但相互作用的世界组成(世界1是物质的世界如海洋和陆地,世界2是心理的世界如人的感觉和情绪,世界3是理念的世界如数学和逻辑),[12]人类在存在过程中就无可避免要与波普所说的这三个世界打交道,也就是需要处理好I-You和I-It的关系,需要使存在得以能继续存在下去的需求,即满足人的欲望和利益,去进行可能生活,从而体现和表达人类的存在与生存的意义——追求和实现人的幸福。[1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4]。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中,将人类的需要概括为由高到低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5]。因此,可以说,需要是人的欲望前提,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人由需要而产生欲望,人的这种欲望在人的内心产生之后是要对外显现为一种目的即利益,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即需要――欲望――行为目的――行为手段――行为。[16]这种需要――欲望的满足实现过程,必然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满足的手段与保障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中需处理I-You和I-It的关系,这种需要――欲望的满足过程而产生的人行为目的,其对外表现出来就是为一种利益,这种利益需要一定的手段来保障与规范,这就是人类之间相处的规则,其中经一定公共权力确认或制定就上升为法律规则(规范),也就是法律上的权利。因此说,权利是人的意志自由外在欲望化的法律确认和保障,即法是人的意志自由的自在自为的定在[17]。恩格斯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 [18] 从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律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意志的表现,其内容是对人的存在性自由意志的体认和实现,法的本质是权利,这种权利以契约的方式聚合成作为公共权力组成部分的行政权力,从而公民权利构成行政法的逻辑原点。 第二节从权利到权利聚合的行政职权:行政法的逻辑起点[19] 人作为自由意志的存在,前述已表明其不仅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更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换言之,人的自由意志的自在自为存在,就是要处理好大我与小我、身我与心我、本我与他我、本我与它我的关系[20];而处理这些关系,人类是通过需要――欲望的满足过程而产生的人行为目的(其对外表现出来就是为一种利益),借助于一定的人们之间相处的规则即法律来保障与规范。具体来说,人由自由意志到权利,处理大我与小我、身我与心我的关系主要是解决权利的本体和神圣性,这在法律上主要体现为人的人格权;处理本我与他我、本我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0002)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0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 2.政府职能 3.三权分力 4.绩效 二.简答 1.行政管理的学科特点有那些 2.简述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及途径 3.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4.西蒙的决策理论及其贡献 5.现代法治的行政特征 三.论述题 1.传统行政权力与现代行政权力相比二者有何不同 2.试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二、简答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3.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人事行政的功能和环节。 2.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中共XX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了19个乡、镇长职

务任免建议名单。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发至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在常委会上,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通知的决定》,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案例分析】请用行政学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行政干预手段是指通过行政系统,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垂直性、强制性的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要求,通过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间接性、诱导性的特点。两种手段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行政效益则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结果即行政产出的评价;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符合预定目的,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评价行政效率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领导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2.答案要点:⑴对行政组织建设和科学化有重要意义;⑵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3. 答案要点:⑴集体领导指对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的制度。个人分工负责是领导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制度。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⑴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⑵人事行政的主要环节是:职位分类、选拔、培训、考核等。 2.答案要点: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时间与动作的研究; ②对工人的挑选和培养;③工人与资方的合作;④实行职能管理制。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促进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市场调研的操作程序及说明

市场调研的操作程序及说明 一、市场调研的操作程序 市场调研是一个科学性很强、工作流程系统化很高的工作。它是由调研人员收集目标材料,并对所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统计,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正确的预测 的方法,市场调研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它的工作组成必须依照严格合理的工作程序,具体 说来,它包括提出问题,调查收集材料,分析预测问题三个部分。 具体说来,一个调研过程包括以下几步程序: 1、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 2、确定调研课题 (1)、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 (2)、确定调研课题 3、调研设计 (1)、确定调研目的 (2)、确定数据的来源 (3)、确定调研工具与方法 (4)、确定调研人员 (5)、选择调查样本 (6)、经费与时间预算 (7)、制定营销计划 4、调研计划执行 (1)、资料收集 (2)、资料加工 (3)、资料分析与解释 5、提交调研报告 二、市场调研操作程序的说明 A、发现和提出问题

市场千变万化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稳定性,这包括字企业内部的因素和企业外部的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一个企业要做到了解市场的内外因素的变化,只有对市场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恰当的企业经营战略决策。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准备市场调研时,多数是企业准备进行重大的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或者市场营销的调整,或者遇到重大的问题并想知道其问题的最后来源。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现状,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问题是什么,以及发现此类问题应采用的相应措施; 2、潜在的问题,这种问题难以发觉,需要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3、策划新市场,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 4、在众多影响市场的问题中,何者值得分析; 5、企业希望的未来市场。 在市场问题明确后,将可以协助拟定市场调查架构,并明确市场调查所达成的目标,以及所采用的相应的营销策略。 B、确定调研的课题 1、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 (1)、市场状况。行业的内外环境资料,市场的总体趋势,从而对市场宏观走向进行分析;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市场营销的架构,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情况,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体系等; (3)、产品变化情况。了解产品与竞品之间的优劣势,并了解企业内部人员如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意见,与外部人员如经销商和与企业有一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如原料供应商对企业的观点等; (4)、消费者对于企业经营看法与产品看法。 2、确定调研课题: 经过材料的收集,对于所调查的问题更加明朗,由此可以初步确定调研的课题,确定调研课题有以下几个要求: (1)、明确市场营销的关键; (2)、搞清问题的所在;

行政法基本原则读书笔记

《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读书笔记 在当代,法治是实现民主与自由的一个重要标准。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针,是世界环境体系下的大趋势。它要求我国行政职权行使法治化,公正化,高效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关于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同时相关部门也在起草中。所以现阶段,关于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探讨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在立法指导以及对规则的补充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近日,我拜读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一书。该书主要基于比较与宪政的视角,运用矛盾与价值分析、哲理与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集中围绕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及如何适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该书首先着力阐述了行政法基本原则对于行政法学的特殊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从西方两大法系各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对比入手,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进行了科学定位,并归纳总结出了两大法系所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和共性特征。在充分分析了解我国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矛盾分析、价值分析与宪政分析的方法,重新界定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确立标准,并首次提出行政法定、行政均衡和行政正当三大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目前为止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行政法法典,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广泛。第二,行政法规范的性质复杂。如警察行政法规范与教育行政法规范,行政征收规范与行政给付规范等。第三、行政法规范的变化频繁。没有一部完整的行政法法典,则迫切需要合理完善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来规范和指导行政行为。 在不能完善行政法法典化的过程中,行政法的整合价值、协调价值、优化价值就会有突出的作用和表现。 整合价值在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它对行政规范具有重要的稳定、协调和优化价值。这就能充分适应行政的灵活性的需要,而稳定和连续。而协调价值则是具体体现在当冲突规范不可避免的出现时,“规则之平衡器”既为原则。在行政法规范的广泛性和多变性的基础上,不仅会出现规范间的冲突,还会有“恶法”出现的可能性。此时法的基本原则会发挥其导向作用,对行政法规范的良性运作与良性发展起作用。 二、西方两大法系行政法基本原则比较 (一)大陆法系——法、德为代表 法国被誉为“行政法母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使得法国的行政法体系虽然规模宏大但却不显得杂乱无章。在法国行政法制原则和均衡原则被认为是法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法(试拟稿)》评介

《行政程序法(试拟稿)》评介 摘要:《行政程序法(试拟稿)》是行政立法研究组为立法工作部门提供的参考草案,已为14稿。试拟稿的总体思路、框架结构,以及试拟稿中一些重要制度的形成和安排,与起草试拟稿相关问题的考虑等等,是关心行政程序法的人们所着重关注的问题,也是试拟稿介绍的中心问题。其中包含了各方面的共识,也有仍存争议的问题,期待专家、实务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意见和建议,以期共同为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先进的行政程序法而努力。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试拟稿 借助《政法论坛》组织”行政程序法专栏”的机会,我对《行政程序法(试拟稿)》作一介绍,旨在应对读者对于行政程序法的关注,听取各方的意见和指导,共同促进行政程序立法,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 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准备 行政程序立法的准备,开始于1989年制定行政诉讼法以后。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行政法治建设迅速发展,行政程序法作为行政法治中的基本法,同样为现实所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又缺乏行政程序的本土资源,人们的程序意识淡薄,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普遍存在;法律对行政程序的规定数量少,且大部分十分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对国内行政程序实际情况缺少调查研究,对国外行政程序立法的理论和实践也研究不足。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要立即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条件还不成熟。立法部门决定一方面加强调查和理论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先就一些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共同行政行为,诸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制定单行的程序法,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创造条件。李鹏委员长曾多次在不同会议上强调:要在制定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收费法的基础上制定行政程序法。 十几年来,中国的行政法治取得了巨大进展,就立法而言,已经陆续制定了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我们在行政程序立法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内的实证调查已经完成;国外行政程序立法与实践情况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理论研究著作不断出版;有的学者还提出了个人的立法建议稿。行政法治实践在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1999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依法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