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教学设计)资料

2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教学设计)资料

2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教学设计)资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教学设计)资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第三,保护,环境,需要,道德,法律,教学设计,资料,,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资源信息表

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标题: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八年级第一学期生存环境呼唤保护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关键词:和法律一、教学目标二、课前准备三、教学过程描述: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五、教学设计说明学科:作者:地址:email: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郭惠丽单位:指导教师:殷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学生懂得了作为公民应保护环境和怎样保护环境,并学会保护环境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品、案例分析“实话实说”、“说到做到”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做到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能够自觉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品《地球就诊记》。2.学生完成第41页操作平台的表格。3.学生查找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学生演讲】略(学生就某一新闻或身边发生的一件事进行述评)【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图片】“贫穷的母亲”(在学生演小品时,作为背景)【学生活动】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媒体出示】小品中的“病历报告”

诊断1:经检查发现地球先生您的周身被蒙上了一层“灰纱”,其成分有烟尘、废气、毒气,致使您的视力模糊,确诊为36000度近视。

诊断2:经检查发现您全身疼痛难忍是因为绿色皮肤开始脱落,黄色颗粒状固体不断扩大并吞没绿洲。

诊断3:地球先生您患有严重的贫血,您的血液——就是一种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即将枯竭。

总之,地球先生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若人类再不悬崖勒马、拯救地球,地球先生的性命则将毁于一旦,人类也将全军覆没,后果

不堪设想!

师:请同学们想想办法,救救地球吧!【媒体出示】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板书)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材料:【媒体出示】显示“蚁熊的故事”

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叫蚁熊,它生活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每天要吃1.6万只蚂蚁。然而令人大为惊叹的是蚁熊有一种习性:它吃蚂蚁时绝不斩尽杀绝,刨开每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蚁穴,蚁熊只吃其中一小部分,最多为500只,

它对剩下的蚂蚁不闻不问,径自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师:蚁熊吃蚂蚁为什么不斩尽杀绝?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略

师:蚁熊何其聪明!它们清楚地知道,没有蚂蚁家族的生生不息,就不会有自己种群的生存发展。蚁熊尚知留有余地,“计划”使用资源,我们人类难道还要继续做那“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吗?难道我们不更应该自觉地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吗?

【媒体出示】要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板书)

师:我国产生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人们在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自然环境是自然存在的,可以任意无限取用,于是大肆进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师:自然环境如是,人文环境亦如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还包括

增强人文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什么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或者说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生:略

【媒体出示】显示日本神通川“骨痛病”案例

日本中部有一条河叫神通川,1955年后发现两岸的一些地区出现一种怪病——骨痛病。该病发作时病人骨骼折断,弯曲变形,痛苦不堪,后期终日卧床,不停地喊疼,最终衰竭而死。尸体解剖发现,有的死者全身骨折多达73处,身长缩短30厘米。经过调查,原来是流入神通川的工业废水中的镉和汞所致。食用受镉和汞污染的水或食物,镉和汞就进入人体蓄积,阻碍骨骼对钙的吸收,使骨质软化、疏松。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件常用的东西也含有镉和汞?你知道它的危害吗?

生:略

【媒体出示】显示电池的危害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这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日常不可缺少的电池含有镉、铅、锌、汞。虽然每节电池中含量很少,但十几亿中国人,如果其中1亿人每人每年用10节电池就是10亿节。电池腐烂后,有毒金属渗入土壤、水体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后进入人体,导致严重的疾病。随手扔掉的废电池中含有的金属可能有一天就被自己吃下。

师:那么平时,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处理用过的电池的呢?生:略

师:今后,你打算如何处理废旧电池?为什么?生:略

【媒体出示】要遵循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板书)

师: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当然是要自觉遵循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而当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地保护环境时,我们的社会道德风貌将会彻底改观。

师: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你们知道6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略

【学生活动】集体朗读第40页知识窗内容

【学生活动】交流第41页表格“世界环境日主题”【媒体出示】显示“世界环境日主题”(见书)

师:除了世界环境日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与环境有关的节日?生:略

【媒体出示】显示环保日期和主题(见练习册)

师: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支持,同时,还必须要有什么的规范?

生:法律的规范。

【媒体出示】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板书)

师:对,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相继

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媒体出示】显示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制定日期

我国在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媒体出示】显示部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

矿产、渔业、野生动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师:虽然保护环境有法可依,可是,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一些缺乏环保意识,不讲社会公德、不遵守环保法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有。

师:那么,你有没有做过呢?

【学生活动】“实话实说”说出一件你平时经常做或曾经做过的不环保的事。(教师可每组请一排同学,一个接一个的说)【媒体出示】显示活动主题

师:看样子,我们在座同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啊!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需要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媒体出示】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板书)

【学生活动】“说到做到”说出一件从今天起你要求自己做到的保护环境的事。

(教师可请每组的另一排同学,一个接一个说)【媒体出示】显示活动主题

【学生活动】听了同学们为地球先生开出的药方,请小品中地球先生的扮演者谈谈感想。

【课堂小结】学习了“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我们懂得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个人、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媒体出示】“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托尔巴”

【作业布置】请每小组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可以用图片或者是多媒体的形式表达。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本课要求学生查找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等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及完成情况作为依据,进行评价,也可对课后作业,即广告设计,进行评价。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课前:(1)通过小品,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通过学生对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课中:(1)学生演讲,充分展示当代中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和评价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遵循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3)通过学生对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有法可依,以及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4)通过“实话实说”“说到做到”两个环节,让全体同学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并相互监督。

课后:学生设计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是对整课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推已及

人,推动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如果条件允许,可把学生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

教学设计: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郭惠丽

指导教师: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殷骏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道德讲堂之《低碳环保厉行节约》

思礼初中“道德讲堂”活动记录表

《道德讲堂之低碳生活厉行节约》主持词 主持人:卢臣玉王瑶主持人甲: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产。 主持人乙: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甲: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乙: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甲:是啊,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甲乙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通过《低碳环保厉行节约》的道德讲堂,来重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甲:嫩绿、翠绿、葱绿、墨绿……跳动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乙:绿是植物放射的生命之光。 甲:绿色养育着山,有了绿色,山才有生机。 乙:绿色养育着水,有了绿色,水才清澈。 甲:绿色养育着动物,有了绿色,才有鸟的啼唱,虎的长啸……

乙:你听,黄莺在嘎咕嘎咕地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唱。 甲:在这绿色的祖国里,在这充满阳光的校园里,我们忍不住载歌载舞。请欣赏环保公益歌曲《同一个家园》。 甲:作为地球上的少年儿童,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健康、更美丽。 乙:同学们,虽然地球病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天空更蓝,让流水更清,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更美丽,我们的生活更幸福!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节约粮食 (学生解释低碳生活,讲有关事例) 甲:环境是人们和万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全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乙:环境是关系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爱护生命。 甲: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世人的环保意识日趋加强。爱护环境,爱护家园已逐步形成人们的行为观念。 乙:天地之物,生命之网,我们要时刻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环保观念一刻也不能放松。甲:我们要时刻牢记环保宗旨:“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两者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不同。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道德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4 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泛的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分属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与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彼此渗透,相互补充。

(案例)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环境保护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人类需要如何做才能保护环境呢?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保护环境,学生自己对于环境污染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内容。正好,在八年级《思想政治》课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讲的就是平常人如何与环境破坏分子做斗争,如何保护环境的内容,这样,利用学生身边事引入教学,借助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有感性的认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实录】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治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简要说一说实践中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面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人类能做什么? 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视频歌曲。 师:听完这个用生命保护丹顶鹤的女孩的歌曲后,我们都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人能够为保护受伤的丹顶鹤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有的人却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有的人为了获取一点点个人利益而不惜做出破坏环境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应该反思:保护环境仅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努力,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联合国大会为保护环境,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交流表格一:世界环境日主题调查表(书p41) 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保护环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 师: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环境作出不懈努力,但在生活中,还存在各种由于环保意识差、金钱诱惑等原因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破坏现象,我们的环境仍在遭受各种各样的破坏。现在就让我们看两个案例。 案例1:金山水污染事件。上海金山石化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位于紫石泾,该河道与中运河相交。2012年6月,经金山区部分居民反映和媒体报道,该自来水水源被污染,传出一阵阵化学品的味道。经检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比平时略高,超出地表水IV类标准。 根据目前中国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质标准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可用作饮用水源,而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则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时间:2015年9月7日 班主任:李荣美 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 (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 (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 参加一次植树劳动。

论道德与法律关系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与道德关系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法律与道德虽然属于不同范畴,调整着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不能把二者划分开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通过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不难发现,从法律的产生,再到实现法治就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演进的过程。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关系分析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道德和法律的概念: (一)道德的概念: 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借以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优与劣,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见,诚实与虚伪,野蛮与文明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综合体系。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婚姻家庭道德。① (二)法律的概念:

法是有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 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 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 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随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和调控机制,有各自的性质和界定,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别 (一)产生的条件不同; 纵观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 氏族公社的大背景下首先产生的是道德规范和神秘的宗教禁忌,随 着历史发展,封建社会下国家机器的产生勾画了法律的雏形,终于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度的产生、确立 而出现。然而道德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同步,由最古老的社会规范逐渐发展完善, 经过历史沉淀来维系整个社会最基本的规范,没有道德的约束,整个社会便没有了存在的依托。法 律的产生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条件,道德的产生则是 以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为条件。 (二) 本质不同; 法律的本质是“他律”道德的本质是“自律”。法律主要表现 在他的外在强制力上,而这一手段的作用形式就是国家机器。而这 些强制手段往往具有一定的暴力色彩,如剥夺财产甚至生命。可以

最新-小学环保教育教案

小学环保教育教学方案 ——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 2、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环境被破坏的录像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小记者的调查 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小学环保教育教学方案——空气与人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过程: 1、师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 2、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4、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 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4篇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A4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陈远寅,政治学院 摘要:道德与法律是调整社会行为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同时又都存在着局限,它们之间既有着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着相互冲突的一面。本文重点探讨道德与法律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状,从“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这两个现象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试图寻求一套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解决这两个方面冲突的途径,让二者在冲突的解决中推动法治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原因;

协调 Conflict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Chen Yuanyin,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Law and morality are two important social norms to adjust social behavior, each of which has a unique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limitations, they have a mutually dependent, and have conflicts with each other.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and la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urrent legal and moral conflicts. From the “legally unjustified” and “reasonable unlawful” the two explored the conflicts of law and morality, and has focused on the causes of conflict, and attempts to find a set of under 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way to solve these two aspects of the conflict , and let the two

道德讲堂(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道德讲堂”教案 一、活动题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环境的破坏程度,树立危机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活动步骤: (1)、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唱《公民道德歌》 (2)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引入主题 (3)第二个环节,看一段短片。《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过度燃烧引致天空昏暗、空气污浊、全球变暖;乱砍乱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浪费水资源、污水横流、垃圾围城…… (4)谈一番感悟:看了短片,你觉得这跟道德有联系吗?你有什么感想? (5)第三个环节,听一个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涌现出感人的好人好事,现在请大家听故事——《75岁老人天安门广场捡垃圾》 (6)第四个环节,谈一番感想: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7)第五个环节,诵一段经典。聆听先哲教诲.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8)第六个环节,做一个承诺。 ①我们承诺节约用电,自然光充足时关闭室内灯。离开教室时关闭教室灯。 ②我们承诺节约用水,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用完及时关闭水龙头。 ③我们承诺节约粮食,不剩饭,培养节俭品质。 ④我们承诺节约用纸,一张纸两面用,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⑤我们承诺爱护公物,门窗轻关轻开,桌椅轻搬轻放。 ⑥我们承诺爱护动植物,不折花、不攀树,不践踏绿地。 ⑦我们承诺参与环保宣传,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第七个环节,送一份祝福。 同学们,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故事,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请将祝福的话说给你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听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 四、结束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一个微笑,多一些问候,多一点理解,多一声谢谢,多一份责任与担当。

生态文明道德讲堂

生态文明道德讲堂 生态文明美丽家园——道德讲堂主持词各位同事: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德讲堂。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回忆。今天,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我们… 简报宗地民族中学2014年5月12日道德讲堂第一期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紫教科行〔2014〕92号文件以及关于转发安顺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 美容知识:化妆品使用禁忌一忌使用多厂家的化妆品化妆品也是化学药品的一种,擦抹不同厂家生产的化妆品,在人体肌肤上容易引起化学反应。一般说来,基础化妆品最好使用同一厂家的产品,最好是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系列化妆品。尤其是夏秋季节,由于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 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道德讲堂主持词 各位同事: 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德讲堂。 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曾经“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 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回忆。今天,当国人的钱 包日益鼓起来以后,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盛并 不是优质生活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 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因此,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 展的大势所趋,美丽家园是人民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目标。 今天,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的安排,XXX承办 XX第XX期道德讲堂总堂活动,本期讲堂的主题是“生态文 明、美丽家园”(投影仪),倡导大家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 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参加今天道德讲堂的领导有: 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让我们用热烈 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XXX在家班子领导、机关站办全体 工作人员和二级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下面开始今天的道德讲堂总堂活动。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看短片。 请观看短片:《生态文明启示录》。 ……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 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 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 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两者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不同。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道德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小学环保教案

接龙镇中心小学校2010——2011学年下期 环 保 教 案 班级:三(2)班 任课教师:张世莲

第一课时汽车尾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汽车为期的危害。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光盘。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教学过程: (1)、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淮安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735000千克 735吨 月 22050000千克 22050吨 年 264600000千克 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尾气排放现状。“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汽车尾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1)、联系实际:(做一做)

(2)、课本中的实验。用白纸检测摩托车尾气的污染。 (3)、讨论:马路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4)、了解危害:(读一读)小资料 (5)、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城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气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6、学生观看录象。 7、“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我市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接受吗?” 9、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a、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b、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10、活动拓展:(说一说)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11、课堂总结。 课后延伸: 根据课文提示,调查十字路口,司机在等待绿灯时关掉引擎了吗?填好表格。下节课交流、讨论。 教学后记: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方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法律与道德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据此,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主要可作如下表述: 生成形态并列。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概括了道德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道德与法律的根本区别。从性质上看,道德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它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些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精神力量,实际上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律表现的是“国家意志’’的他律,具体而言,它是由国家机关根据占社会领导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阶级意志而采用规范形式制定的,同时又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即法庭、警察、监狱等来保证施行的。所谓法制即是上述法律规范体系及有关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以上说明,在社会规范系统中,法律与道德是两个并列存在的对立面的统一。就其生成形态来说,法律主要是一种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道德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们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调控方法等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调控范围交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对立面的排斥,而且存在着对立面的过撞与转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

小学环保教案-(1)

小学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 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身边垃圾的来源。 【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 1.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有恰当处理或干脆不作处理。 2. 农作物施药后瓶子随意丢弃、甚至破碎后无人问津。 3. 机动车辆声大烟多。 …… 二、学生讨论在校园中有哪些与环境不和谐的现象 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小朋友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 三、师生共同讨论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

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四、师生共同讨论 1大家认为怎样治理自己村子的垃圾成堆现象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怎样爱护校园里的环境? 3.怎样做好社会环保小卫士? 五、师生共同交流 1. 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村里应该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的垃圾处理、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投入。我们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从自家做起,爱护好生活环境。 2.在校园里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以下几点: (1)不在校园内吃口香糖、瓜子、糖果等零食,更不要乱扔残渣废物; (2)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法律人大多喜欢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法律人喜欢把“公平”、“正义”这些道德意味浓重的词语挂在嘴边,法律条文当中也时不时出现“诚实”、“信赖”、“善意”、“恶意”等字眼,而当法律制定得不好时,我们也会说这是一部“恶”法; 但另一方面,法律人又不总是这样做,法官审判案件时一定要找出确切的法律依据而非道德依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也从未被看作是同一件事情。 疑问由此而产生:法律和道德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在法学史上它至少被分成三个子问题:(1)法律的定义是否必须以某种方式援引道德?(2)能否对法律进行道德上的批判?(3)能否对道德进行法律上的强制? 第一个问题引发了哈特(H.L.A.Hart)与德沃金(R.Dworkin)之间的论战,第 二个问题引发了哈特与富勒(Lon Fuller)之间的论战,第三个问题引发了哈特与德夫林(P.Devlin)之间的论战。 这三次论战成为近半??世纪以来英美法理学界的主旋律。 哈特的《法律、自由与道德》正是他上述第三次论战的成果。 该次论战的缘起是沃尔芬登报告。1954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专门调查委 员会,负责调查研究有关性犯罪的法律,以便向国会提出相关方面的立法建议。1957年,该委员会提出了《委员会关于同性恋罪错和卖淫问题的报告》(约翰·沃尔芬登是该委员会的主席,因此该报告又称沃尔芬登报告),建议取消对成年人之间在私下自愿进行的同性恋行为的刑事制裁,其理由是凡是未造成公共损害的地方,就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法律不应当涉足其中:“我们必须保留一部分私人生活的领域给道德或者非道德,概括来说,就是对这些领域之调整并非法律的职责所在。”(17-18页) 这个报告甫一出台,即引起诸多争议。一批所谓的法律道德主义(legal moralism)干将群起攻之; 1959年,德夫林勋爵———当时的上议院常任上诉法官———应邀在英国科学 院第二届马克比(Maccabean)讲座上作了以“道德规范的强制执行”为题的著名演讲对之予以猛烈抨击。他认为法律应当被用来维护对社会的存在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一个社会所共享的道德规范对该社会的存在而言是必要的,因此镇压不道德行为正如镇压叛国活动一样,正是法律的职责所在。 哈特作为法实证主义的核心人物,历来主张法律与道德各不相干;德夫林等法律道德主义者的这种言论恰好给他提供了一个靶子,让其大显身手。于是乎,1962年哈特在斯坦福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对法律道德主义予以回击,《法律、自由与道德》一书即是在这三次演讲的基础上写就,并成为讨论该问题的经典之作。 在本书中,哈特运用他的两大武器———自由主义(来自密尔)和功利主义(来自边沁),在区分实在道德和批判道德的基础上(前者是指实践中为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接受和共享的道德,后者则是指用于批判包括实在道德在内的现行社会制度的一般性道德原则),从三个方面对法律道德主义予以驳斥: 第一,德夫林说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其采取必要的步骤去维持自身之存在是可以允许的,那么,哈特反驳道,这必须要考虑到这个社会的性质,如果

小学环保教案

小学环保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 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身边垃圾的来源。 【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 1.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有恰当处理或干脆不作处理。 2. 农作物施药后瓶子随意丢弃、甚至破碎后无人问津。 3. 机动车辆声大烟多。 …… 二、学生讨论在校园中有哪些与环境不和谐的现象 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小朋友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 三、师生共同讨论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

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四、师生共同讨论 1大家认为怎样治理自己村子的垃圾成堆现象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怎样爱护校园里的环境? 3.怎样做好社会环保小卫士? 五、师生共同交流 1. 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村里应该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的垃圾处理、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投入。我们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从自家做起,爱护好生活环境。 2.在校园里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以下几点: (1)不在校园内吃口香糖、瓜子、糖果等零食,更不要乱扔残渣废物; (2)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马家堡小学道德讲堂主持稿 主持人魏兴平 大家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的一首诗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风光的遐想中,那么美丽和谐,那么生机昂然,可是现在,人类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一片片树林倒下,一块块绿色消失,一座座高楼建起,一条条污水流出,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严重破坏,大气、水、土地被严重污染,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的影响,湿地、酸雨、荒漠化、沙尘暴一次又一次侵袭着地球,难道这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就是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主要有唱一首歌曲、看几幅图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番感悟、做一份承诺、送一份吉祥七个环节。 一、唱一首歌《好人就在身边》: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 帮帮忙,生活就少了风雨,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暖暖心,冬天就有了含义,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加加油,心中就多了勇气,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同事邻里,好人就在身边,也许就是自己,请大家起立一起唱《好人就在身边》 二、看几幅图片。 假如我是一扇门,我很怕那些飞跑过来的同学们,他们向我直冲

过来,“砰”地一声,那是我痛哭的呐喊;我最喜欢那些温柔的同学,他们每天将我轻轻擦拭,使我光亮如新;假如我是一张桌子,我喜欢坐姿端正的同学,我们平正稳重,昂然屹立;我最怕那些乱晃,乱刻的同学,他们让我伤痕累累;假如我是一滴水,我希望滋润干渴的土地,我希望洗去灰尘和污垢,我最怕白白流失无人理睬.。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有这些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请看图片。 三、讲一个故事 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做呢,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我故事,晨曦初上,天安门广场上已是人来人往,毛主席纪念堂前陆续聚集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寒风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这里。 这位老人名叫刘玉珍,今年75岁。她把自己称为“天安门的捡烟头大王”,也有人称她为“广场义务美容师”。从1994年至今,不论寒冬酷暑,不论刮风下雨,老人坚持每天早晨到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17年的“考勤簿”里几乎没有缺勤。 四、诵一段经典 诵读千古美文,对话圣贤雅士。聆听诗魂书韵,润泽经典人生。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意深、理透、志远、境高。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先贤关于尚德修身的名言可谓举不胜举,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

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的《论语》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更是贡献不少······ 这些都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也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常言道:“以德服人,以法治国。”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之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他们的产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说法,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此,法律的产生以国 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 法律的性质。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 有了道德的存在。在一种社会形态之内,通常只能存在一种同一性质 的法律。却可能存在几种不同性质的道德。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前, 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和道德的品 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但是,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范围有所不同。在现代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仅限于人们的外在行为,单纯的思想或动机不是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在古 代社会曾经有过“腹诽”、“莫须有”等以思想定罪的荒谬案件这种情 形与现代的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的。而道德所调整的范围也比法律要 广泛。例如婚姻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共同调整的对象,但是爱情关系、 友谊关系通常只受道德的调整不不受法律的调整。 第三、法律与道德表现的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后果是行为人要受社会舆论的谴 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 后盾的行为规范。在现代国家,法律规范则必须规定明确,具体的行 为模式与行为后果。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 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四、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相同。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找通常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 违反道德,当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所以道德的评价标准比法律 的评价标准更加广泛。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他们都是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他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高桥—东陆学校吴礼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二课第三框部分,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首先,在第一框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接着通过第二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生存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第三框要求人们遵循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教学任务分析: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及对环保实践的主动性,达到环保意识的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进行相关教育。 大致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他们总觉得环境被破坏以及产生的恶果和自己关系不太大,没有切实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再加上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也不十分明确保护环境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的水平,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对直观的事物和趣味故事感兴趣。尤其要把书本道理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还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科学有效的引导。 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教师可用体验小品剧、介绍小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作为情景引发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些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 2、有效预设,促进生成。根据教学内容,可通过预先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有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如:平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处理一些废旧电池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废电池的危害性,并组织学生讨论“今后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有害有毒物品?”,在讨论中,可能要遇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由此,学生会生成一些新问题和看法,如:很多家庭嫌垃圾分类比较麻烦而不愿意这样做,怎么办?。老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趋向共识,提高他们道德判断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