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14、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为主,能够生成油气,并

且已经的沉积盆地。在含油气盆地,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

1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和等三类。

16、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具备长期持续稳定下沉的___________ 条件,深度适当、面积较大、有机质丰富的_____ 条件,并且曾经发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因此,渤海湾盆地是盆地。

17、据我国油气勘探工作条例,区域勘探阶段部署井为地质井和_________________,圈闭预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__________,评价勘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___________,上述探井的钻探目的和任务不同。

18、油田构造图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制图标准层。除地层油气藏外,一般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或冲刷面为制图标准层。

19、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中含量高达96%。温度升高或溶解气量增大,石油相对密度,粘度。

20、油气藏的形成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基本地质条件。

21、地层压力是指___________,它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____________,它的分布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三、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3、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含油面积参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5、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何谓生储盖组合?试述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并列举各自的主要岩石类型。

7、图示说明油气藏的基本分类。

8、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9、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四、绘图、计算题

1、图一为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储集层厚30米,储集层之上发育有良好的盖层。试找出可能的圈闭,指出圈

闭类型、画出溢出点、闭合面积,并求各圈闭的闭合高度。

图一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2.下图一为某储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60米,储层上、下均发育有巨厚的非渗透性泥岩。钻井结果表明,1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20米,2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30米,3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10米,4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10米。试分析图中存在几个油藏,指出圈闭的类型,标出各圈闭溢出点位置;按照图例要求在图中标明闭合围、含油面积。

-190

图例

断层

储层顶面等 高 线

井位及井号

圈闭面积

图一 某油田M 油层顶界面构造图

3、下图一为某油层顶面构造图,该油层为一巨厚砂岩层,储层本身连通性很好,砂岩层上覆巨厚泥岩层。各油井中水距油层顶面的高度分别为:1井:20米;2井:10米;3井:20米;4井:10米。

要求:

(1)确定图中油藏的数目,求出各油藏的油水界面和油藏高度,并在图中画出含油面积。 (2)确定图中圈闭的类型,标出各圈闭的溢出点,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画出闭合面积。

图一 某油层顶面构造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2、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5、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7、圈闭:是一种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在其中聚集的场所。

8、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9、油气田: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围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10、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11、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12、井位校正:把不在剖面上的井移到剖面线的过程。

13、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14、滚动勘探开发: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田而提出的一种简化评价勘探、加速新油田产能建设的快速勘探方法。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C、H、O、N、S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解气量高、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封闭性,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构造条件______、______地层条件_______、_油气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接触关系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累积产气量____和____地层压力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压降储量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区域勘探______、_____圈闭预探_______、_____油气藏评价勘探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干酪根_____,当达到____成熟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孔隙性________和____渗透性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S、N 、O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之上,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标准层划分油层组_____、其次利用_____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_____后,利用____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红、蓝、杂乱、______绿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充足的油气来源______、____生储盖组合____、_______圈闭条件______和_______保存条件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高压异常。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下盘的L油层。

14、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沉降为主,能够生成油气,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在含油气盆地,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探明储量。

1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孔隙、裂缝和断层等三类。

16、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具备长期持续稳定下沉的______富气页岩__ 条件,深度适当、面积较大、有机质丰富的_____古地理环境__ 条件,并且曾经发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因此,渤海湾盆地是_____坳陷_ 盆地。

17、据我国油气勘探工作条例,区域勘探阶段部署井为地质井和_______区域探井____,圈闭预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预探井_______,评价勘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_评价井______,上述探井的钻探目的和任务不同。

18、油田构造图通常选择_____油层_______和______油层附近的标准层_______为制图标准层。除地层油气藏外,一般不选择_____不整合面_____或冲刷面为制图标准层。

19、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中 C 含量高达96%。温度升高或溶解气量增大,石油相对密度上升,粘度上升。

20、油气藏的形成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概括为___充足的油气源____、___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_____、____良好的运移通道_____、___有利的生储盖组合_____等四个基本地质条件。

21、地层压力是指_____作用在岩石孔隙流体(油气水)上的压力_________,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____原始油层压力_______,它的分布受________静水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层孔隙_____________的影响。

三、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标志:①、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②、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油气显示

③、近距离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

④、近距离同层厚度突变

⑤、近距离同层流体性质、油层这算压力及油水界面有明显差异

⑥、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有明显特征

断层破碎带:杂乱模式或空白带;断层牵引带:红蓝模式(展开讨论)

注意的问题:①、倒转背斜造成的地层重复,重复地层是由老到新: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重复地层是由新到老。②、不整合造成的地层缺失,具有区域性,缺失面两侧无对应层:正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在不同井中缺失层位不同,且缺失面两侧能找到对应层。③、相变及褶皱挠曲等。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答:共分为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和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四个阶段:

①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艮保存在沉积岩中;

②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油气地质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一章绪论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对象是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储、盖、圈、运、保” 3、括提出“石油”这一名词 4、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第二章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 2、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 3、?石油的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 4、化合物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 烃类组成: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环烷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5、高硫石油:S>2%(辽河);低硫石油:S<0.5%();含硫石油:S =0.5~2%(胜利)。 6、馏分: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 ?轻馏分:石油气、汽油(C5-C10);中馏分:煤油(C11-C13)、柴油(C14-C17)、重质油(C18-C25);重馏分:润滑油(C26-C35)、渣油 7、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胶质、沥青质。 8、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海相含蜡量低、含硫量高、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7‰;陆相含蜡量高、含硫量低、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9‰。石油类型也不同。 9、颜色: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0、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相对密度: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 膨胀系数:温度每增加1oF,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 11、粘度: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粘度大则流动性差。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 12、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与温度、压力、含盐量有关。 13、石油物理性质:颜色、密度和相对密度、粘度、溶解性、荧光性、旋光性 14、天然气——广义: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狭义:指气态烃和非烃气。 15、天然气的产状类型 ?(1)聚集型:a、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试论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文献综述试论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专业______地质学_______ 班级__ 资信研10-4班___ 姓名______蔡晓唱_______ 学号_____S1*******_____

试论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油气运移、成岩作用、盆地分析研究相互渗透,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将成岩作用、油气的成藏史等纳入到盆地发展演化历史中统一考虑,是当前研究的一个趋势所在[1]。本文从烃类流体充注与储层成岩作用的关系、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示烃成岩矿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成岩过程中自生石英数量的变化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岩性油气藏中成岩作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储层成岩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的关系。 1 烃类流体充注与储层成岩作用的关系 由有机质转化来的有机流体是整个地壳流体活动的一部分,对成岩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盆地发展演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有机质转化形成的有机酸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溶解矿物,形成次生孔隙[2]。有机酸主要由干酪根含氧基团的热催化断落、烃类与矿物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原油微生物降解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转化而来,但就其生成时间而言,尚未有定论。泌阳凹陷碎屑岩储层在碱性-强碱性原始地层水中发现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不但丰富了次生孔 为石英自生加大提供了新的解释。塔中隙的成因理论,而且石英溶解所产生的SiO 2 地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后因淡水注入而使烃类被氧化,所产生的有机酸促进了钾长石等矿物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 除有机质转化产生有机酸外,油气的产生对成岩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油气运移成藏的成岩记录是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反演成藏过程的基础,国际上对储层中烃类流体充注与成岩作用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烃类流体侵位与储层成岩作用”领域的研究,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早期烃类流体侵位有利于优质储层形成,二是储层成岩纪录有助于重构油气成藏过程[3]。1999年和2000年AAPG年会曾将“成岩作用作为烃类流体运聚记录”作为分会讨论的主题,要使叠合盆地成藏年代学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取得进展,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必须深入分析其中烃类流体充注与储层成岩作用关系,建立起烃类流体运聚-储层成岩作用-烃类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形成关系的解释定量模式,为成岩矿物及其包裹的流体化石作为烃类流体运聚的记录提供理论基础。 烃类流体注入储层,一方面,储层胶结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成藏条件(温度、压力、流体成分和相态),另一方面,随着含油气饱和度增加,孔隙水流体与矿物之间的反应受抑制(如储层中石英次生加大等)或中止(自生伊利石、钾长石的钠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 (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 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 (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 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 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 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 (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9.注水(Water Injection):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 (1)早期注水: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是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2)晚期注水:油田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时,在天然能量枯竭以后进行注水。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 方位的井 2、 测井相 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 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 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 井相。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 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3、 可采储量 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 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 4、 岩心收获率 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 分数表示。 5、 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 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 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 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6、 储集单元 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 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储、产、盖、底) 7、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 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8、 井位校正 9、 沉积旋回 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 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0、 折算压力 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 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11、 断点组合 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 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2、 探明储量 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 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利润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开发分析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 13、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 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 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 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 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油藏基本概念总结

油藏基本概念 1、开发程序:指油气田从评价钻探到全面投入开发过程的工作顺序和步骤。各油气田的情况不同,开发程序也不同。一般来说,要经过详探,试采,编制初步方案,正式开发方案等程序。 2、试油:在油井完成后(固井、射孔),把某一层的油气水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的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3、试采:开发试验,试油后,比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4、生产试验区:在详探程度高的地区,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的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投入开发,并进行投入开发试验。 5、基础井网:在油藏描述及试验区开发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主力含油层)或层系,布置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6、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主力油层是指相对厚度大、渗透率高、分布稳定的油层,所占的储量和产油量的比重都很大,是油田开发的主要对象。相反,厚度较小、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的油层叫非主力油层。 1、弹性驱动:油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油藏本身岩层及流体的弹性膨胀力,这种驱动方式叫弹性驱动。这种油藏多属于没有供水区,或被断层、岩性封闭的油藏。 2、溶解气驱:油藏的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溶解气的膨胀力。驱动能量的大小主要处决于原油中溶解气量的多少。 3、气顶驱:油藏驱动力主要是气顶中压缩天然气的弹性膨胀力气顶驱动常出现在构造完整、构造倾角较大、油层渗透率高、原油粘度小的带气顶油藏中。 4、重力驱动:石油主要靠自身的重力由油层流向井底叫重力驱动,这种驱动类型一般出现在油田开发末期,其他驱动能量枯竭时。 1、注水: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以保持地层压力,这个过程称为注水。 2、注水方式: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比例关系和排列方式。注水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油田的采油速度、稳产年限、水驱效果以及最终采收率。 3、早期注水:指油田投入开发初期就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以实现保持压力开发的一种注水方式。 4、晚期注水:先利用天然能量采油,当驱油能量显著不足,油层压力和产油量急剧下降时再进行注水叫晚期注水。晚期注水作为二次采油方法加以应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水油量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等优点,是目前许多产油国家常用的油田开发方式。 5、边外、边缘与边内注水: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在油田边界外含水区内进行注水叫边外注水(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置在油田边界线上或油水过渡带内进行注水叫边缘注水(缘上注水);注水井在油田含油面积内进行注水叫边内注水,边内注水按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排列关系分为行列切割注水与面积注水两大类。 6、行列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把油田切割成若干块,分区进行注水开发,两排注水井之间夹3排、5排采油井,这种布井方式叫行列切割注水。它实用于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渗透率高、构造形态规则的较大油田。 7、面积注水:注水井和采油井按一定的形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油田上进行注水叫面积注水。按注水井于采油井比例关系可以分为三点法、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反九点法等。面积注水是一种强化注水方式,一般适用于分布面积较小、形态不规则、连通性差、渗透率低的油层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油藏。1、断块油气藏与复杂断块油气藏:指油气在断块圈闭中聚集而形成的油气藏。由若干小于或等于1km2的断块组成,其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的叫复杂断块油气藏。 2、断块: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不同规模的地质体。 3、断块油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气藏。 4、断块油田:在一定的构造背景基础上,以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 5、断块区: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和相似的含油特点的若干个分区在一起并具备一定的联系的断块总体称为断块区。

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三)

------------------------------------------------------------------------------------------------------------------------------ (多选题)1: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 栅状图 B: 岩相图 C: 小层平面图 D: 油砂体连通图 E: 古地质图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世界各国许多油气田中普遍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下列()作用可能形成异常地层压力。 A: 泥页岩压实作用 B: 粘土矿物脱水 C: 有机质生烃 D: 渗析作用 E: 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 岩性特征 B: 储集单元 C: 地球物理特征 D: 沉积旋回 正确答案: (多选题)5: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所需参数。 A: 有机质丰度 B: 有效孔隙度 C: 累积产气量 D: 含油面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 不整合型 B: 断层型 C: 指状交叉式 D: 上覆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深适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下降,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A: 低压异常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 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 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 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 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 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24.岩屑迟到时: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是由碳,氢,氧,硫,氮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 解气量多,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油气田的构造情 况,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和厚度的变化,油气水纵横分布情况。等地质特征。 3.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勘探,油气田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4.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空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的特征。 5.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是由储集层,盖 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 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 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 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藏)开发的基础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2.提供资料: (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 (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及附图片7个) (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 (4)W油田C油藏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 (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 (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 三、基本要求 1.依据W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油田C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4.绘制油藏油、水产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分析低渗油藏产量及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变化原因;划分开发阶段;分析开发效果。 5.求注采比、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液量;绘制注采井组注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变化原因及注水效果;分析井组注采效果、主要水推方向及可能影响因素等。 6.分析油藏压力的分布变化特点;由已知条件推导油水界面深度及压力计算公式,加深对油藏及压力概念的理解。 7.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一、目的要求:

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综述与评述 收稿日期:2006-09-19;修回日期:2006-12-11.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编号:2001CB209103)资助.作者简介:张乐(1979-),男,新疆阜康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机理研究.E -mail :z han gleu pc @https://www.doczj.com/doc/d010376292.html, . 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张 乐1,2,3,姜在兴3,郭振廷4 (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 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4.胜利油田弧岛采油厂地质所,山东东营257231) 摘要:总结了构造应力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分布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形成断层和裂缝等油气运移通道,还能形成各种构造圈闭,同时也可直接引发油气运移,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与孔隙流体压力有相关性,油气从强压应力区向张应力区运移,张应力区是油气的最佳聚集区;构造应力对油气藏的形成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对其起破坏作用;构造应力还可为有机质向烃类转化提供能量。关键词:构造应力;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油气分布 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7)01-0032-05 传统的油气地质学理论认为,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水动力以及异常地层压力;毛细管力一般为油气运移的阻力,其决定了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聚集场所的流体势分布。人们也认识到构造应力对油气运聚有重要的影响,但对构造应力在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和分布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尚认识不足。在许多情况下,油气运移聚集受构造应力场的控制[1-5] 。构造应力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因素,构造应力产生的热效应对油气生成也有影响。构造应力是各种地质现象与地质过程形成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构造应力场的发展演化不仅控制了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盆地内构造的形成及分布,还影响生、储、盖层的发育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因此,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油气勘探开发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构造应力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构造应力通常是指导致构造运动、产生构造形变、形成各种构造形迹的应力。在油田应力场研究中,构造应力常指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应力的增量[6]。地应力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和流体压力 等几种应力耦合而成。 1.1 概述 构造应力在油气形成过程中,可为有机质的热演化和转化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已经证实,热量在导致有机质发生热降解并生成石油范畴的烃类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构造应力是地壳中最为活跃的能量之一,其产生的能量已为地壳中岩层的各种变形所证实。索洛维耶夫等指出,由构造变形转变而来的机械能是构造变形过程中补充放热的主要原因。机械能可转化成热能,在强烈挤压带,这种热能特别大。其表现形式是: 沿断裂面的摩擦热; 可塑性变形时内部的摩擦热; 应力松驰时的弹性变形热。此外,在构造变形速率极快的情况下,放热发生得更快,并可使围岩的温度大幅度升高,这己被现代地震观测所证实[7-9] 。据钟建华等[3] 对我国湘西沪溪县白沙含油瘤状灰岩的研究发现在野外手标本和室内显微镜薄片中,石油仅分布在剪切破碎带内瘤状灰岩中,而与其相邻的、未受剪切破碎的非瘤状灰岩中却未见石油,从而认为该区剪切作用导致矿物等固体颗粒旋转、位错或断裂,因彼此摩擦或晶格断裂而产生热量,为有机源岩生油提供了附加热能,促使有机质转化为 第18卷1期 2007年2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 NAT URAL GAS GEOSCIENCE Vol.18No.1Feb. 2007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 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 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油气地质学发展的新方向

油气地质学发展的新方向 姓名:学号:学院:地球物理学院 油气地质学是一门长久的学科,它直接运用于对油气开采的地质指导,是为油气开采提供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不断减少,油气地质学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基础能源决定油气能源将作为我国长期使用的能源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化石能源相对丰富,油、气、煤三大能源将会在一定时期或者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三大能源都具有易转化、使用成本低等天然优势。 油气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原油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国内原油产量为2.1亿吨左右,原油进口量约为2.9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66%,逼近59%。2014年度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总计1903亿立方米,其中国产天然气量达1308亿立方米,国外进口量为595亿立方米。 从长远角度看,我国虽然在加大对石油、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等能源的勘察力度,但是总体上讲,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呈逐年增高趋势,并且进口量和比例在不断增高。随着工业化程序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日益加巨。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等新能源由于在开发利用上对于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在完全替代油气煤等老能源上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油气过于地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一是由于我国要身油气资源的匮乏所致,二是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还有国外进口油气资源成本较低,三大原因组织了我国油气开发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滞后的主要原因。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其油气进口量和进口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居世界前茅,其本国的油气产量持续下降。但是2008年后的短暂的几年,由于美国页岩气和近海石油开采的放开,使美国的页岩气快速发展产量迅速提升,21世纪以来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2015年美国已经实现液化天然气出口并在其后可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因页岩气大量生产而使气价猛降以后,生产者把更多的投资转向与页岩气共生、伴生的页岩油。根据华尔街日报称,美国正在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油气生产国。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天然气产量上超过了俄罗斯。其主要因素为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欧洲经济下滑,这些都是导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根据现在的经济状况来看,俄罗斯的产量将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受到全球多主因素的影响,油气煤等能源价格创造了多年来一个新的低谷。 NGP能源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Ken Hersh表示:“能源供给已经不成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其开采的成本和市场需求。”而影响能源价格的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经济的萎缩会压低油气价格,导致企业降低生产速度;二是相对于传统开采方式,成本高且工序复杂,伴随着市场价格的下滑,进而影响其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