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凝聚中华正能量

国学凝聚中华正能量

?
从公众对待国学的反应上看起来:西方思想传播进来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中华文明,与世独好,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是频繁地接受西方思想,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刻苦钻研国学精华,也不怎么崇拜西方文化,改为以中西思想结合着使用,双向选择了——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道:中华文化不再具有凝聚力了,不能再教导人们正确“三观”了,不再传播正能量了,已经不再是中华的魂了。
 如果单就这一点现象所言,国学的凝聚力其实是早就被人们“打散”了。先前的一味崇拜自己,闭关锁国,后来新文化运动后,国学日渐衰落无闻,都没有如人们所愿,发出凝聚力的力量来。假如这种暂时性的国学凝聚力丧失也算是一种“凝聚力”,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一时性的随众团结力”。自从孔家店倒后,人们对于国学渐渐放松了、轻视了,便把这种“新时代”国人所特有的“团结力”拿出来使用了。
拿出了“与时俱进”的“团结力”,人们就会怀疑,一个思想的闪过,带来的判断结果也许不只是双向的,有可能是多向的,这时,能够只是随大众而做也算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就拿路人是否扶起摔跤的老太来说吧,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教导人们要“尊老爱幼”,我是否扶呢?可是周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扶一把,我便也随众人去做了。这时就有人开始热议了,说起社会道德、人伦常理来头头是道,在遣责的同时有人发问了,说中国人不像“中国人”了。那么什么是中国人呢?答案逐渐玄虚起来了。有的人说,不管他人扶不扶,你就该去扶,不应该因他人的做法,自己就忘记了正义。亦有人说,他人都没扶,你一路人多管什么闲事,惹到老人,人家说不定还赖在你身上。是要按照拥有传统美德的“中国人思想”来扶呢?还是顺应时代的做法不扶呢?这是个大问题。
不过,这倒不是说国学思想不能与让“中国人”趋同,也不是说“21世纪观”主导了中国人。一味地使用现世思想,人们的言行可就时代明显之至了,有益或有害,一时还找不出肯定的结果来。不过,它可以令人长久地麻醉着自己,大家都是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中国人现在有逐渐发展着“随众力”和“失本心力”的趋向了。“随众”也并非现在才出现的新东西,只不过现在是更加光明正大罢了,更加抗拒本心时,告诉自己是对的罢了。但是在“失本心力”日强的笼罩下,不失掉凝聚力的人我们大有人在。
 我们每天听到的都会有正能量,从捡垃圾的老太救下小月月却不救回报看来;从“最美老师”张莉莉为

就救学生献身车下看来;从中学生徐砺寒划破宝马后,在清晨寒风中等待半个小时看来;从机车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也要将旅客平安送下车看来,无论性别年龄,无论身份职业,无论江南塞北,拥有中华魂的人我们大有人在!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订何尝不是代表着中华传统美德呢?他们的思想不超前,不“现实”,他们只是随着自己的本心来做。而培养他们本心的,正是我们的国学。这是他们所受的教育:“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不是每一个活雷锋都会曝光在人们的视野里,那些出口既中华国学不值得学,失掉了凝聚力的人,他们是没有真的看懂国学,那些说学习语文简单无用,一味崇洋媚外的人,他们是不明国粹的。而受到国学洗礼的人,他们一直都有凝聚力,能传播正能量,他们在前仆后继地追逐中华传统美德,他们也在缔造国学精华,发扬凝聚力量。只是有过一些负能量的出现,在摧残,抹杀正能量,人们便觉着中国人不中不洋,不古不现了。大家所认为的,是中华国学的软弱罢了,没能扶起中华魂众生普照罢了,说国学诸多坏话,那简直是诬蔑、幼稚!倘若用个别囊括了整体,国学或许会暗淡,但那五千年的精华却如同太阳这个大火球一般,虽有局部消残,却是整个能量无限!而国学带来的凝聚力,它是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民族中精神之中,一直都在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国学:“光明的天空下,黑暗总会到来,星辰也会陨落,不是每一朵鲜花都会受到阳光和雨露,这是我们熟知却不可避免的事实”。国学有凝聚力或许不是全部都看得到,但它一直都在,凝聚着,会结着中华魂,让它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