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最新《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最新《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最新《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最新《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朱元思书》课后反思与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与朱元思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方法 :读、研讨.

教学手段 :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写过信吧?

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

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板书),意思就是“给……的信”.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可以是”与张三书”.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与朱元思书”(补充板书).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定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明确读音和句读.

3.全体齐诵.

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生答)

师 :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4.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5.小组为单位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一位同学起来翻译,老师订正.

三、分析赏析课文

我们再来诵读,这次大家要扮演吴均的角色,在脑中想象一下.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全体齐背第一段)

1.结构分析:总分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特点,同学们用八个字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别来写的水和山.

2.提出问题: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异在哪?

A.先赏析异水

水的特点:清、急.

原文对应的诗句是什么?(生答)

运用了什么修辞?夸张、比喻.表现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动静结合.

当堂背诵第二段.生齐背或读.

B.再赏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充满生机与活力.

听——泉水、鸟、蝉、猿之声.

天籁之音,和谐悦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作者是怀着一

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有没有结束?

接着看——山之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找一位学生翻译.

四、明辨文章主旨

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指导)

五、小结

根据板书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六、作业

背诵全文.

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 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奇山——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色

初中《与朱元思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

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

了主语.

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缥碧:青白色;缥,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xuānmiǎ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伦(lún):筹划、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ké)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2、朗读成诵 ,理清课文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抽查

2、集体背诵

(二)品析课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

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树木茂密 )

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

探究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业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用300字左右就“人与自

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 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五、资料宝库

1、关于作者: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2、参考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3、古诗文中的“山水”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4、《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

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

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注:本文编入《新课程初中语文名师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与朱元思书》教案三

课题名称:与朱元思书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 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⑵ 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⑶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4、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五、教学过程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如《赠王桂阳》,流露出贫寒之士难于显达的愤激情绪,“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即为一例.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另著有《续齐

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黑体字要求学生掌握)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⑴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⑶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⑷ 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详见教参P401)

5、词语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轩】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有篷的车,名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窗或门,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高,形容词.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到,副词.

文虽相反,义不相戾:违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阻隔,隔绝.(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群响毕绝:消失.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上边、上面,方位名词.

【从】从流飘荡:随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依从.

【见】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马说》):表现.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3)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五、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1、师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师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师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六、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

理解难句;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归纳鉴赏本课的写景特点.

1、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 .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 ,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

2、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

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3、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4、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教学突破: 1、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 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 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4、回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1、导语: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

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简介文体和作者 (1)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 (2)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了解作者吴均)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听配乐朗诵,在音乐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总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水,分别表现了它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 (学生讨论、总结二:山的奇异主要表现在树多、山高、景美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总结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1与朱元思书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本单元是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一次集中学习文言诗文,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便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利于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文言字词(实词和虚词) 2.边读边悟 (1)思考: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2)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3.学贵有疑 预习中,在疏通文意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前面我们通过《三峡》和《短文两篇》的品读领略了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美不胜收的山水之美,今天我们再次随同作者吴均行船游江,充分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预习反馈: 1.检查预习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经纶横柯 2.根据预习情况课堂交流:你觉得哪些词、句解释比较重要,值得关注的,(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或者太难,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的?(质疑解答,教师点拨。) 三、开启“富春江之旅” 生齐读课题《与朱元思书》 师解题:“与……书”中“书”是“书信”的意思。 这是作者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他用丹青妙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明朗绚丽的百里山水画卷。同学们化身为摄影家、画家、探险家,或者就只是普通的游客……,用自己最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富春江的魅力。 (一)初读,读出音乐美。 读好节奏、读好重音、读好韵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帮老师推荐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交流评析。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作者:吴卫兵 推荐【教材解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 [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 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示例三: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11 与朱元思书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教学要点 1、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程序: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注明“选自初二语文课本”。 内容:《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 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与朱元思书》 二、解读课文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 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

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 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3.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文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图片,教师做下面的介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语言美。 1.听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注意他朗读的节奏、重音、停顿。听读完后给

语文文学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范文3篇

语文文学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范文3篇 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下面是xx 编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语文文学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片欣赏,见课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 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富春山居图》 师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 (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 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初步感知:? 听朗读全文。(音频播放) 注意字音并标注 注意朗读节奏,尝试划分? 师明确(屏幕展示): 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 夹(jiā)岸?轩邈(miǎo) 转(zhu n)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1)

统编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翠的群山之间。这就是富春江。古往它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美丽传说学们,今天我们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一起来学习《与朱元思书》吧。 直接导入到课程内容,在进行赏析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结合学生课下收集整理的材料,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组织教学 课堂引导阶段 课堂研讨 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 2.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那作者是如何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 3.“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怎样理解? 4.结尾四句是否多余?为什么? 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和语言美 此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师生互动,以探究方式推进课堂教学。 梳理设计思路,体系化知识点。 4.实践设计并展示 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1)注意语速。 (2)注意停顿。(3)注意重音。 (4)注意节拍。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交流一下文中的文言词汇、句子: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文言句式 (5)翻译句子。 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师对每组的展示与回答进行评价并鼓励,并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完善。 5.知识拓展与延伸 整体剖析,分析文章的结构特色和写作手法 强化设计思维,学习写作方法’ 6.教学总结 本文通过抒写行船游江的见闻感受,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 鼓励作业及课堂表现,总结下课,点明主题。 板书设计 吴均 水异(水之清、水之急)

与朱元思书总结

与朱元思书总结 六、理解性默写(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从侧面表现水清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0、用拟人修辞突出山“奇”的句子是: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七、问答题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够体现所写景物的总体特征?并简要分析富春江“奇山异水”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清、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第二段在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任找一角度加以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例:运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出水清。 再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急的特点。 5)从写景方面看,第三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4分) 答:由低到高,由近及远,视觉,听觉 6)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作用是什么? 答:起到反复渲染的作用,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使结构更加严谨,照应开头四句话。 八、拓展延伸题: 1、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出两者相映照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民疾也。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猿则百叫无绝: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片欣赏,见课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富春山居图》 师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初步感知: 1、听朗读全文。(音频播放) (1)注意字音并标注 (2)注意朗读节奏,尝试划分 师明确(屏幕展示): (1)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夹(jiā)岸轩邈(miǎo) 转(zhuàn)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窥(kuī)柯(kē) (2)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3.11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 原文赏析) 导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魏岗学校王泽维2014年12月12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言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感受情韵,理解自由洒脱的诗人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赏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古人说“人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雅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体会音韵美,节奏美(多媒体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文句,质疑赏析: 1、点拨赏析第一自然段:清秋风物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 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赏文句之美: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 2、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一层:异水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 ①缥碧:青白色;缥。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赏文句之美:(学生讨论归纳、回答)读第二段第一层,我们感受到了秀美:“缥碧”强调水的青绿、澄清;“千丈见底”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静静的细石与娓娓的游鱼,相映成趣,这一切清澈明净。 读这一层第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现波浪翻滚的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的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 读这一层我们还感受到了动静美:这一段从两个层次,表现江水时而平缓无波,时而怒涛拍岸的状态,传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 3、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二层:奇山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⑩交映:互相掩映。 赏析第二段第二层:(学生讨论归纳、回答)这一层句句精美。第一句不仅画出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的磅礴气势,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美。再看,写山奇却写树生寒、竞长、繁多,以树奇来衬托山奇;写山的幽静,却写泉响、鸟鸣、蝉转、猿啼各种音响,以声衬静,表现出映衬美。第四句抒写感受,流露出一个失意文人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的厌恶之情,传达出高洁的情趣美;也侧面表现奇山的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实写人,虚写山,呈现虚实美。结尾看似多余,却使全文充满浓郁的诗意,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

11*与朱元思书 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案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案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2.背景资料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3.知识链接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起源于魏。迨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骈文。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 (xuān miǎo) 泠. 泠(líng) 鸢.飞(yuān) 戾. 天(lì) 经纶. (lún) 横柯.(kē) (2)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同“啭”,鸟叫声。)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古今异义 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今义:指物品。 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猛浪若奔。今义:奔跑。 穷? ????古义:穷尽。例:蝉则千转不穷。今义:贫穷。 戾? ????古义:至。例:鸢飞戾天者。今义:罪恶。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经纶世务者。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窥? ????古义:看,观察,侦查。例:窥谷忘反。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 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1.与朱元思书 【美好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课前预习 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询资料,补充作家作品信息。 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嘤(yīng)戾天(lì)缥(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ing)横柯(kē)鸢飞(yuān) 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①风烟俱净(指烟雾;都;消散)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顺、随)④急湍甚箭(急流的水) ⑤负势竞上(凭借)⑥互相轩邈(高;远) ⑦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⑧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互相和鸣) ⑨鸢飞戾天者(到天上,至)⑩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横柯上蔽(遮蔽)在昼犹昏(好像,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水皆缥碧(青白色) 嘤嘤成韵(和谐声音)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 绿) (2)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一词多义 ①绝: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②直:直视无碍(直接)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争高直指(笔直) ③无:直视无碍(没有)④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不)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4)古今异义 ①任意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指物品。)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③猛浪若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 ④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 ⑤: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 ⑥窥谷忘反(古义:看,观察,侦查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5)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②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③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④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 ⑥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⑧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②“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③“(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①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