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2017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2017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2017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2017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权力的广泛性的体现

(1)主体的广泛性。(2)享有权力内容的广泛性

2.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的含义(社会、国家的主人)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5.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6.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①含义:人民是指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公民是指具有耨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包括具有我国国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人民不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③性质: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联系:从范围上看公民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7.公民权利的保障体制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国家保障公民权益的手段(或途径)

(1)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2)司法保障: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益。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或者做法)

(1)协商调节。(2)请有关部门仲裁。(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如何理解“法律是保障我们权益的重要武器”?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益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和意义上说,社会

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的特征以及分类

(1)特征: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二)分类: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3.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力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4.为什么公民在行使权力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1)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力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3)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所以,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5.为什么公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因此,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6.言论自由要受法律两方面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1.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为什么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1)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力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为什么未成年人也要纳税?

未成年人该缴税时也要缴税,如果纳税人不缴税,国家就没有钱发展教育、国防和公益事业了。未成年人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的义务,是光荣的。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缴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4.公民的基本义务以及具体内容

(1)含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具体内容: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等。

5.为什么要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

(1)是爱国的具体要求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2)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6.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7.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当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2)区别:①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②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8.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为什么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1)对法律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2)我们积极实施法

律所提倡的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为什么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始终是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3)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法律制裁。

4.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1)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2)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3)许多法律义务,同时也是道德义务。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什么是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身份权是人们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2.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的重要意义。

(1)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的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3)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3.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的?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脱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4.为何说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5.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统称。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生命安全不受非法剥脱、危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技能安全的权利。

6.为何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容易受到侵害。(2)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7.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8.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的正确做法。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为法律所不容,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9.我国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

(1)我国法律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1.公民怎样积极行驶生命健康权(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

(1)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2)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为什么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自残的危害)

(1)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收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2)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于法不合。

3.公民怎样履行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

(1)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2)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故发生了争执,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伤害事件的发生。(3)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4.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2)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

到相应的制裁。

5.如何看待暴力文化和暴力游戏?

(1)漠视生命、暴力泛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游戏泛滥是暴力蔓延的重要因素。(3)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书报等,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毒品。(4)玩暴力游戏虽不至于直接促成犯罪,却在诱导青少年以暴力解决问题。(5)我们必须远离暴力,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既表现

(1)含义:公民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2)表现: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2)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什么是名誉以及重要性?

(1)名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2)重要性: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4.为什么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带你到颠倒黑白、破坏社会公德、危害社会秩序。

5.名誉权的含义、作用和主要表现

(1)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2)作用: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3)主要表现: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6.怎样行驶名誉权?

(1)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利益;(2)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当的贬值;(3)有权在名誉收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7.如何认识侮辱和诽谤他人?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2)公

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3)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4)凡此种种,即使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权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5)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什么是肖像以及表现形式和作用。

(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2)表象形式:肖像可以是一般的照片、画像,也可以是其他艺术形式的再现物,还可以通过录像、全息摄影等视觉形象反映出来。(3)作用:肖像再现了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所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2.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3.如何行使肖像权?

(1)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的;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得报酬。(2)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4.侵害肖像权行为的实质以及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实质: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2)表现:①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者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5.姓名包括的内容以及意义?

(1)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2)意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6.什么是姓名权以及如何行使?

(1)含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2)正确行使:①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②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7.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表现

(1)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2)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者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8.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姓名权不受侵犯。

(1)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肖像权、姓名权。(2)学习相关法律知道维护自己肖像权、姓名权的途径。(3)当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等。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以及隐私包括的具体内容

(1)含义:公民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2)具体包括: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②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③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

(1)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2)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

3.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隐私权赋予公民对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2)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3)

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4)公民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我国法律对搜查权的行驶作了严格的限制。

(1)拥有搜查的机关必须是法定机关。(2)搜查须依法定程序进行。(3)只有遇到紧急情况,侦查人员才可以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接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秘密。)(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隐私。(保护公民隐私权,世道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法律为什么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

(1)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2)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3)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4.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1)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2)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3)能够自觉的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5.上网时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上网时不降自己的资料传给陌生人。(2)浏览网页后把历史记录清除。(3)不查看陌生邮件。(4)不要设置过于简单的用户密码等。

6.以具体事例说说公民应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2)上网时要掌握安全运行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浏览和扩散。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或意义

(1)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他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2)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3)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什么是受教育权?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4.义务教育的含义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5.为什幺实施义务教育?

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国家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着力普及义务教育。

6.义务教育显著的特征

(1)强制性(义务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公益性(免费性)即不受学费、杂费。(3)统一性(普遍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费用标准等。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1.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1)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2.怎样维护受教育权?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3.为什么青少年要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2)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上学很不容易。(3)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祖国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

4.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5.如何珍惜学习机会(中学生如何对待学习)?

(1)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2)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中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要。(2)社会发展,学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我们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一框财产属于谁

1.财产的归属划分: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4.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义(为什幺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1)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2)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3)我国法律明确做出国家保护公民和发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5.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财产权?

(1)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其手段:停止侵权、返还

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2)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其手段: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3)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保护着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6.当财产受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损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5)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求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

1.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

(1)被继承人: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成为被继承人。(2)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成为继承人。(3)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继承权的确立: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3.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3)必须是合法财产。

4.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1)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2)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3)继承顺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5.继承方式

(1)法定继承:是指即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2)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6.遗嘱继承的特点

(1)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2)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7.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或者侵犯时,我们该如何做?

(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而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2)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3)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8.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分配的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对生活特别困难和尽了主要抚养义务可以多分,不尽抚养义务的,可以不分或者少分。

9.论述遗嘱继承成立的条件

(1)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有效遗嘱;(2)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③遗嘱内容必须合法,④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⑤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第三框无形的财产

1.什么是智力成果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各国为什么保护智力成果权?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3)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的财富。

4.为何说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权?

(1)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5.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

(1)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2)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

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6.对盗版应持的态度

(1)盗版,盗的是人家的智力成果,失去的是民族的创新能力;(2)盗版玷污了民族的形象,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3)盗版不尊重他人的劳动。

7.就如何打击盗版出谋划策

(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大打击力度。(2)公众:提高维权意识,不购买盗版产品。(3)持有者:做好保密和防盗工作,合理降低正版产品的价格。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如何让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1)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2)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思,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什么是消费者?

当我们购买商品或者享受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3.消费包括哪些内容?

(1)物质消费:吃饭、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物质方面的消费。(2)精神消费:如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

4.为什么说顾客就是消费者(顾客就是上帝)?

(1)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2)消费者决定这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

5.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1)现代社会商品品种繁多、构造复杂,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2)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3)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6.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于何种地位?

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所付出的费用,已包括商品的成本和经营者所赚取的利润。因此,消费者有权以合理的价钱,购买符合自己的桑品。

7.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和意义?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在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8.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得教育权

⑧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⑨个人信息得到保护权⑩监督权等

9.侵犯安全权的典型表现:①食品过了保质期②生产假冒伪劣商品;③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等。

10.知情权被侵犯的典型表现:①不明码标价;②虚假宣传;等。

11.自主选择权被侵犯的典型表现:①强制购买;②搭配销售;等等。

12.公平交易权被侵犯的典型表现:①缺斤少两;②以假充真;③强制交易;等等。

13.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那些义务?

(1)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及时举报,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2)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3)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4)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5)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

1.为什么我们练就一双“慧眼”,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1)在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广告宣传、熟人的推荐、街头的流行等。(2)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2.我们应当怎样炼就一双“慧眼”,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1)意识上:①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②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取消费者知识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④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2)行动上:①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消费者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③在消费者合法

权益受损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1)以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认识和理解

(1)公平是我们社会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理解。(2)公平体现这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了力量的肯定。(3)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4)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的利益。

2.为什么说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1)公平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1.怎样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2)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3)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觉得委屈、感到困惑时,我们不妨调解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不公平”现象。

2.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该怎么办?

(1)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为什么要树立公平意识?

(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2)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4.公平合作有何意义?

(1)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2)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为什么要弘扬正义行为(为什么反对制止非正义行为)?

(1)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2)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3)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1)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2)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3.什么是社会制度的正义性?

(1)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制定,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每个人既能从制度和规则的正常中受益,又要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

4.制度的正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制度正义的分类)?

(1)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2)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3)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即程序的正义。

5.正义和正义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2)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3)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的社会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遗忘的角落。(4)正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6.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在内的较全面的保障体系。

7.法律援助是一项什么制度以及实施的重要性?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2)重要性: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8.公平和正义的关系

(1)如果没有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2)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正真的公平。

9.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价值

(1)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解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2)正以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失去了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的大厦就会土崩瓦解。

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

1.正义和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有哪些要求?

(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2)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3)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合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有正义感的人的表现有哪些?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之情,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3.为何说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1)我们都有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可能毁掉我们的社会。(2)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4.为何说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1)我们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2)正直具有无义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3)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政治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正气。

5.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以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去奋斗。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政治试卷-普通用卷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政治试卷 副标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49.0分) 1.2017年3月26,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 A. 四 B. 五 C. 三 D. 六 2.2017年4月20日,被称为太空“快递小哥”的中国首个货运飞船“()”成功发 射。 A. 神舟十一号 B. 天宫二号 C. 天舟一号 D. 嫦娥二号 3.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该法的通过让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A. 物权法 B. 民事诉讼法 C. 民法通则 D. 民法总则 4.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这表明() A.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B. 道德倡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C.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D. 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可以相互替代 5.正义是人们千百年来的孜孜追求。维护正义() ①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②要宽容非正义行为 ③要勇敢地同不良社会现象作斗争 ④要有一颗同情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如图漫画中出租车司机强迫乘客乘车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A. 隐私权 B. 求偿权 C. 自主选择权 D. 知情权 7.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 以德治国 B. 严格执法 C. 依宪治国 D. 公正司法 8.许多家长对《穷养、富养,不如教养》的文章产生了共鸣。有教养的人() ①懂礼节,有礼貌 ②有宽广的胸怀 ③不拘小节 ④懂得尊重别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末试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末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该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卷二相应的表格内。(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 )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人民直接掌握政权 C.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 D.人人都要履行义务 2.在我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①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②公民有肖像不容侵害的权利,但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他人 肖像③公民有通信自由,但不得泄露国家机密④公民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有 ( ) ①工厂排出的污水致使他人中毒②为泄私愤给他人面馆的面粉中投毒,致使多人死亡或中毒③建 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④装神弄鬼将他人吓成精神分裂⑤为找到丢失的物品,老师在教室挨个搜查每个学生⑥枯死的大树在大风之后倒塌将路人砸伤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4.2008年9月1日,我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一举措 ( ) ①标志着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已完全实现②为贫困家庭子女依法享受教育权提供 了物质保障③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④体现了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做法不属于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是 ( ) A.某班主任将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留下,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准回家 B公安机关张贴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画像 C.小王取款排队时,没有站在一米线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 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范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 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 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 5、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 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 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6、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7、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 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 保护。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 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违法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 经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 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当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 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公民的身体受到轻微伤时,受害 人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医疗费用)等;如果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危害性大,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 12、我国宪法关于逮捕和拘禁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 的(人身自由)。公民违反法律,需要拘禁,公安机关有权进行(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如公安机关拘留人,应符合法定条件和手续,并不得超过其权限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相亲相爱一家人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人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政治提纲]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人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政治提纲] 八年级政治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于当代初中学生的政治思维与社会观念的扩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政治的提纲,希望你们喜欢。 2017八年级下册政治提纲: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和关系? 答:二者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是与“敌人”相对而言的,是划分敌我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两者范围不同。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公民则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所有社会成员。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广,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是人民。他享有一些基本的人身权利,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的义务。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答: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制造或传播谣言,是言论自由么? 答:这种行为不属于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而是违法行为。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言论自由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时隔17年后重新登上世界杯冠军的宝座,人们欣喜若狂,一些球迷打算当即上街游行,以示庆祝。他们这种做法正确么? 答:不正确。公民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我国,公民虽然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是随意行使这些权利。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辨析: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只应该享受权利,不应履行义务。 答: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不应履行义务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 2.怎么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答:所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指公民享受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有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所谓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是指公民履行了义务,就应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实现权利的保障,不允许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存在。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部编版年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1我与社会 ※ 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 一个“结点”。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 身份。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参加社会生活的意义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2 在社会中成长 ※1、养成亲社会行为行为的原因(或意义) P8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 认可。 2、怎样理解人的社会化?(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化?)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2)、人的成长是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怎样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4)、参与社会的过程,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 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统测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姓名考号分数 一、单选:(2×10=20分) 1、小立热情开朗,同学们有事都爱找他帮忙。面对众多的请求,你认为他正确的做法是( ) A.毫不犹豫,答应所有人的请求 B.怕自己做不好,一律婉言谢绝 C.给同学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不得罪人 D.认真考虑,答应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不能帮忙的事情,向同学解释清楚 2、医生往往不把实情告诉患有重病的人,安慰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医治好。”医生对有重病的人隐瞒病情的行为是() A.善意的谎言 B.诚实的人不说“谎” C.缺乏医德的表现 D.不讲诚信的表现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A、善于容忍别人的一切错误 B、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C、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D、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4、当你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不断地进行自我责备,在责备中求解脱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顽强的毅力对抗挫折 ③向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④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找到应对的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7、八年级学生刘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高年级学生王某向他强行索要“保护费”,他借机跑回学校,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老师。除此之外,刘某还可以() A.坚决不给,与之硬拼 B.先给,再找机会报复 C.拨打“110”,及时报警 D.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8、关于人的潜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每个人有多方面的潜能 ②人的潜能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未被使用的能力 ③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发挥了自身潜能的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潜能资源处于沉睡闭置状态 ④人的潜能需要被挖掘,我们要做发现自己潜能的有心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为了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 A、西部大开发 B、可持续发展 C、人才发展 D、科教兴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什么法规定的 A、普通法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民法 D、经济法 二、多选:(4×5=20分)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如果不相信别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B.不讲诚信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C.为人诚实,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D.做人不讲信用,是无法立身处世的 2、“减轻农民负担”是国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A.减免农业税 B.减免农村子女的学杂费 C.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建立农民工免费培训机构

2017中考政治重要考点整理(八年级)

XX中考政治重要考点整理(八年级) 考点1、孝敬父母和长辈 现象链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学习,让父母少操心;用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听父母的话等核心观点:孝敬父母和长辈 考点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现象链接:因怕同学说闲话不敢帮助异性同学;在异性同学面前封闭自己;同学作业未完成或犯了其他错误替同学打掩护;经朋友要求一起上网吧、抽烟等 核心观点:我们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在原则面前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慎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考点3、正确与老师交往 现象链接:被老师批评后记恨老师;故意不认真听某老师的;被老师表扬后产生骄傲心理;对老师直呼其名;打听或传播老师的隐私;背后议论老师的是非; 核心观点:正确与老师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考点4、正确对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 现象链接:当代中学生在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文化节日的同时却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等;我

国从XX年开始,把春节、清明、端午作为法定节假日放假;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国家形象等。 核心观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 考点、养成竞争和合作的品质 现象链接:学生学习竞赛,工人工作比拼、荣誉竞赛以及企业,国家之间的较量;团队中个人骄傲自满;竞争失败后灰心丧气;工作团队中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团结拼搏;齐心协力; 核心观点:培养竞争和合作的品质 考点6、正确认识宽容 现象链接:斤斤计较;纵容不良行为;算了吧;多大点事啊;宰相肚里能撑船;一笑而过; 核心观点:正确认识宽容,宽容是有原则的; 考点7、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现象链接:捉弄他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核心观点: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考点8、做诚信的人 现象链接: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撒谎;不守时;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说到做到;注水牛肉、黑心棉、假酒,假奶粉;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A、具有中国国籍,正在读初中的苗族学生 B、具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 C、美籍华人 D、具有中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由___ 规定的:() A、法律 B、法律和宪法 C、宪法 D、法院 3、小明参军前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复员到电厂后由于工作努力,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他每月寄200元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税),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小明履行了:() ①受教育的义务②劳动的义务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依法纳税的义务⑤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⑥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 4、某市辖区的一段长江大堤发生崩岸危险,情况十分危急。基干民兵张某接到人武部让他参加抢险突击队的通知后,却以“要干自家活”为由,拒绝参加,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张某在紧急关头拒不履行义务,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这一案例中,张某错误地认为:() A、拒不履行义务,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B、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表现 C、享有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D、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5、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是:() A、某照像馆为招揽顾客,私自张贴某人照片

B、在寻人启示上使用被寻找人的肖像 C、公安机关在通辑令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 D、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播放了在大街上乱丢果皮的马某的录像 6、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属于首要地位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生命健康权 D、名誉权 7、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是公民的: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8、职工小王由于违反厂规,被厂办主任施以拘禁。对此,你认为正确的看法是:() ①主任侵犯了小王的不受非法拘禁的权利②小王应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厂规 ③小王可以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主任的法律责任④小王没有遵守厂规受到拘禁是应该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台湾已故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年少读书时因数学成绩差,有一次数学老师把她叫上讲台,然后在她脸上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0”。数学老师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三毛的:()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10、2010年3月28日,山西省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井下。最终115人获救,38人遇难。这说明公民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 11、为贬低他人而取绰号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健康权。 12、为泄私愤而诋毁他人的行为:()①违反我国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当遵循的一条总原则②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③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④是不道德的,但并不违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初二学生小王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 A、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符合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C、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D、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14、受教育者最主要的义务是:() A、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B、遵守法律、法规 C、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5、一个私营企业老板雇用了正在上学的中小学生,让他们退学为其工作。这位老板的行为:() ①违反《教育法》的规定②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③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④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高考结束后,刘某因迟迟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以为落榜了,后来才得知是张某冒名顶替自己上了大学。刘某愤然将张某告上了法院,因为张某侵犯了他的:() ①受教育权②姓名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答:(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5.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 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 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 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 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 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 富多彩。 6.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 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 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 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 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 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 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 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 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 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 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 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 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 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 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答:(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 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①在开放的网 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 防。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 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 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 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 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 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 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 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 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9.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答:(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 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 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 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海南省万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为开卷考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答案的字母代号填 1、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于11月15日在布里斯班举行,五国领导人就金砖国家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高度共识。金砖五国是指__、__、__、巴西、南非。 A、中国、日本、韩国 B、美国、英国、法国 C、中国、俄罗斯、印度 D、俄罗斯、英国、法国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8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而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A、美丽中国 B、依法治国 C、惩治腐败 D、从严治党 3、“2018海南国际冲浪赛”于2018年11月23日开幕,冲浪赛地点是 A、万宁日月湾 B、琼海博鳌湾 C、三亚海龙湾 D、陵水清水湾 4、八年级时,小方因一时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生物、地理考试不及格,小方茫然了。此时小方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A、用“题目太难”来宽恕自己 B、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C、继续我行我素,让别人去说 D、戒掉网瘾,努力学习 5、俗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 A、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B、在待人接物中语言的使用会产生天壤之别的心理效应 C、语言能决定季节的变化 D、礼仪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6、右图漫画中年轻人的做法 ①是没礼貌,没修养的表现 ②是性格幽默,不拘小节的表现 ③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表现 ④会让人反感,妨碍与人交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神态,长 得再丑的人,只要露出真诚的微笑,就会变得漂亮起来。”这说明真诚的微笑能 A、使容貌丑陋者变漂亮 B、掩盖心灵的丑恶 C、替代道德修养 D、美化自我形象 8、在竞争中,有各种心态、各种表现。你认为下列属于正确的竞争心态是 A、在学习中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偷走他人的学习资料 B、与学习成绩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暗中较量 C、在体育比赛团体项目中单打独斗,过分突出自己的能力 D、在文艺表演中非主角不演,如果自己演不了主角就不参加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人教版

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 八年级思品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的 1.小强过去常以上学时间紧为由骑车闯红灯,学习法律常识后,开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再闯红灯了。对小强转变起作用的法制观念是 A.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B.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C.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D.我国公民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 2.初三学生李某多次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为此,他受到了有关网管部门的警告。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李某依法行使了言论自由权B.言论自由在网上不受限制 C.公民言论自由还未得到充分保证D.言论自由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 3.“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这句话表明 A.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便行使 C.只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没有不合法的权利 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4.晚上就寝后,小陈同学还在大声背诵英语。室友多次劝阻,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陈同学的言行 A.是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现B.是依法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强调了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5.观察右边漫画。北大自主招生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 母的学生,此举一时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你 的观点是 A.未成年学生没有义务孝敬父母 B.父母是权利的主体,子女是义务的主体 C.中学生当自立自强,对父母少依赖多体贴 D.北大此举有违育人标准,不利于选拔优秀学生 6.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 C.生命健康权D.社会经济权 7.16岁女孩张蒙与母亲在便利店购物时,被怀疑偷拿了一包干果而被“搜身”。事后,张蒙将便利店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便利店店主赔偿张蒙2万元。这表明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②非法搜身为法律所不容③任何非法侵犯公民人格 权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任何搜身行为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学生小兰喜好写作,本学期向某刊物多次投稿,,先后获得200元的稿酬。她享受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答:(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答:(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2017_2018年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 .下载可编辑. 政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 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1、我们会和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际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三、 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四、 社会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1、 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2、 能力不断提高。 3、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4、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5、 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五、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七、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 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 九、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塑造健康的人格。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正面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3、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8、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负面影响: 9、网络是把双刃剑。 10、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1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12、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生活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三、怎样理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2、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3、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四、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每小题2分,共32分) ⒈ 母亲节快到了,小华给妈妈一份惊喜在全市举行的创新科技比赛中,获得了一 等奖。下列是对小华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认真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②体现出他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③孝敬父母,注重与父母的沟通④是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指 ( ) ①.宪法其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切问题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里的上帝指的是 (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管理者 D. 销售者 4. 公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是否公平、如何 到公平的问题。下列对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公平就是绝对平均 B.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 C.公平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经济收入 D.公平就是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5、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 A .受到同学欺负的小平找自己的表哥教训那个同学 B. 小宏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C. 江某拾获他人的手机后自己使用 D. 小王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 6、下列属于非法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应负法律责任的行为是 ( ) A. 某女青年在反抗歹徒实施的抢劫行为时,将歹徒击成重伤 B. 人民警察在围捕武装贩毒分子时将贩毒分子击成重伤 C 高速公路某施工处负责人将当地农民打成重伤 D. 某精神病患者将邻居打成重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姓名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答:(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答:(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9.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答:(1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最新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政治假期作业第一单元测试题 ー、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7年9月,江西省某中学组织全体学生去往安源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秋季研学旅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 A.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B.体会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C.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D.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2.(2017?湖南岳阳)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为了拯救江豚这濒危动物,他们下洞庭、长江巡逻,劝导渔民不要濫捕濫捞。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 ①关爱社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②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生命的意义、延伸生命价值的荣誉观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使命感④以独特的行为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让自己快速成名的价值观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4.人的身得是通讨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王叔叔是邻居。“我”与王叔叔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法律关系 5.某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暨德育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努力把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A.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B.提高自已的各种能力 C.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持D.获得必要的精神滋养 亲社会行为也称“利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是人们维护和请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必要条件,对任何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官就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仲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①主动了解社会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③积 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④主动为被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丰富的信息是通过PC端来实现传播和共享的,这限制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空间性;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社交化的基础上将传统的PC端方式做了位移,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并且与社交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说明()A.下网络让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 C.网络应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D.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9、2017年4月20日,2017中国“互联网十”数济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据测算2016年年底,全国“互联网十数字经济”指加161.95点。由此估算出2016年全国 济总体量大约为22.7万亿元,占2016年GDP总量的30.61%。这说明(”) A.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0.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