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是能够为课程和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和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和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他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是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他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和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

应该接受并认识其教育价值,不断拓展课程资源空间。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培训,即时向广大教师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课程资源观;二是让教师亲历躬行,将所学理念和实践不断结合,增强发掘与利用水平;三是学校、教师与专家建立长期、定期的联系,共同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建立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要转化为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将课程资源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具备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沉淀累积而成。因此,通过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前预设、教学中把握、教学后反思,建立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良性循环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这个过程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步骤,需要我们智慧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教学前,进行一个兼具弹性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这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利用的基础。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认知,还要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达到的其他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知识目标领域的传授,及时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教学的主要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策,进行二度设计、三度设计甚至是多维度设计,以便教学中能够敏锐、及时的捕捉、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从容、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课程资源对话,这样不仅给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留有空间,同时也对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带着教育研究者的心态,以更宽更高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变换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加强、思维活跃的情景下,教师更容易发掘和利用此种课程资源。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回避,或者模棱两可的蒙混过去,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预设教学设计,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学生分享。然后,通过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行为,提升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课程开发和生成的能力,最终使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容的应对动态生成性资源。

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突发事件、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进行归类,比较,筛选,整合,看哪些可以成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逐步构建可供教师参考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库,可以为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然,提高教师识别、捕捉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能力,需要教师渊博的文化素养、健全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此外,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需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个教学氛围的营造,更多的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如恰当的运用评价方法,适时应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教师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才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得以深入和持续的展开。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作者姓名:张慧芳 单位全称: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分会名称与会员证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H466 性别:女年龄:41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一提起“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个话题,我的思绪遍飞回到2001年——灵武刚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那一年。我兴奋过,也苦恼过。现在,我想以我的几次课堂实践活动来谈谈我的做法,希望与诸君共同研究,继续探索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充满生机。 其一:《犟龟》反思 2001年12月4日星期二兴奋 今天早晨,我执教《犟龟》这篇童话。 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后,我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哪些是本文中重要的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请大家小组交流后再汇报。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从字形上加以注意,以达到正音识字的目的。汇报时,我先请一位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他回答到:“我们认为是‘犟’这个字,它最让我们注意。(我心里不禁暗暗得意,学生还是顺着我的想法走。)紧接着,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犟’是本文的中心,它写出了小乌龟的特点。”(我不由的愣住了,心里不由一紧,这该怎么办?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设计中将有三个环节被扔掉:生字词读写造句、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可又不能否定学生的说法。我把心一横,顺着你说的走,看你能跳到哪去?)于是,我又追问:“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一下?”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不听别人劝说,脾气犟。”请他坐下后,我又问全班同学:“对于他的理解,同学们还有没有意见?可以补充说明。”……就这样,学生先后找到了“不可改变”,甚至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荒漠”,他认为这个词重要是因为它写出了小乌龟走的地方环境恶劣,他要克服饥饿、干渴等难以忍受的困难,更能反映他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呀!原来顺着学生的思路会有如此多的收获:我可以不用费神地讲解,就使学生知道故事梗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看来,顺着学生的思路没错。)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感慨,以往那种机械繁琐地分析、肢解课文,以老师的思维模式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理解生硬的强加给学生的语文课,恰似一堵厚厚的冰冷的墙,隔开了学生与作者、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引蛇出洞”、“请君入瓮”,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他们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在教科书上,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就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与。”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就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就是能够为课程与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与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就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与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就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与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与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与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与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与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她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就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就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与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她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就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与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的: 一课前为生成而准备 生成并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教学有的放失。 1、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教材,熟透自己要上的内容。切忌仓促上阵。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能有效、高效的应对生成,教师应有积极对待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的心态,通过积极的应急预案减少“无措”现象。这样一来老师自己也有信心。 2、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知识起点问题。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宏观设计的时候更具有可行性。 3、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二、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光点,促成学生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课末为生成而升华 动态生成的时间不仅仅在课前,课中,也发生在临近结束。例如:在结束课堂后再次回顾同学们在课中发现问题和难点,加以巩固。 总之,面对生成性的问题,教师的应对要热情、理性、科学、自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有应对的能力和智慧。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储备量,不断催生新手段,这一切才能变为现实。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教师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氛围,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而且许多宝贵的资源也被白白的浪费了,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将会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生成,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本文中的生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调整,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机智与合理调控。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对话、情境设置、教与学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超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课堂生成性教学③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特点与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 1、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 2、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火花和教学机智。 4、学生讨论中的分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创造性。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正如著名 的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源于创造。 2、突发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时是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 结果,带有突发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而完全不预设。 科学的预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深入地备课,才能对生成的信息作快速地判断与取舍,才能把所需要的纳入到准备的“预案”中,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正如歌德所说:“我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已经知道什么。”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利用 内容提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 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 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包含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个过程,在教学关系上是师生合作对话,在情感关系上是师生理解信任,在师生关系上是彼此平等互尊。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丰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的教师指导策略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生成性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们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很大一部分指向课堂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在面对这些资源时,更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 策略一:以退为进,伺机而动 劳伦斯·斯滕豪斯说:“当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绝大部分是非预设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教师加入争议的任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倾向,与另一方形成对立。而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教学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执教《葡萄是酸的》一课后,就记录下课堂中“以退为进”的一幕: 当我出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句话时,黄婷婷站起来,字正腔圆地展示读。我们班的陈先锋马上就说:“老师她读错了,这句话应该用生气的语气读。”“不是的,应该是像黄婷婷一样用难过的语气读。” 这时,教室里议论声响起,有的说用着急的口气读;有的说用可惜的口气读;有的说用骗人的口气读;有的说用惭愧的口气读。 显然,这几种理解仅有一点点合理成分,有的基本是错误的。怎么办?若不置可否,学生无所适从;若赞赏肯定,显然违背文旨;若断然否定,又伤学生自尊心。 于是,我沉默了几秒,伸手示意学生安静,然后以退为进:“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仅仅争论没有根据,到底该用什么语气读?只有联系下面的内容,想想狐狸当时的情景,才能下结论。”一听我这么说,学生马上开始重新走进文本,寻找依据。 不久,生1举手回答:“我觉得该用故意的语气说,因为狐狸是吃不到葡萄才说的。”“还把原因说出来了,真不错!”我马上表扬。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发表时间:2011-04-25T11:35:54.387Z 来源:小教版英语周报11年30期作者:徐亚军 [导读]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 文 / 徐亚军 【案例】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可是,一位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却遇到了麻烦——课件上突然“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电脑中瑞星杀毒软件的小狮子突然出现在了屏幕上。小狮子又是翻跟头,又是打呼噜,俏皮的样子逗得学生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学生们开始小声讨论,全然忘了教师的存在。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表现得有点慌乱,只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声音来提醒学生们注意听讲。教师仍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课堂结束。 【反思】 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冷静地去面对,学会利用教学机智去化解。那天那位教师讲的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主要内容是Jim和爸爸就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展开的对话,重点学习slow,high,fast等副词的比较级及其基本用法。笔者认为,当时小狮子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 Oh, what's this? Ss: It's a lion. T: Yes. How lovely. Does it run fast? Ss: Yes. T: Who can run faster than i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1: No, I can't. 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2: No, I can't. T: Now, class.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s: No. T: OK. I can say “The lion runs faster than us.” Right? Ss: Yes. T: Now, look. It is running.(点击小狮子,让其退出) T: Can you see the lion? Ss: No, we can't. T: Oh, it runs very fast. 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不但让小狮子自然地离开了课堂,而且还巧妙合理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学习和操练了fast和faster。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师只有加强课后反思与总结,才能形成教学智慧与教学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成已成为一种常态,它可以在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中、探究过程中、交流过程中、教师提问中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 生成。但在面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时,大部分教师都对其没有一个敏锐的意识,能 发现其价值;或者有部分教师发现了课堂的有效生成,却无法做出有效地回应。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资源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 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作为新课程实践者,我们要领会新课程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尊重生成性资源;能及时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 性资源,引导学生生活、做人;同时要以充分地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从而激 活学生主体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价值判断。 “世界并非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同样,小学数学课堂并非 缺少生成性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智慧。我们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生成内 容缺乏发现和判断。 2.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有效地回应。 课堂是可以调控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不仅要加以判断,还要采 取有效的回应,回应不能不清不楚、不能错误诱导、不能过分放大。例如,在认 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时,让学生放1千克重的书本或者文具,同时,问学生1 千克的书和文具的具体数目,学生回答当然不同。教师对于这样的资源,设问到 底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学生一脸茫然,都觉得自己的对,教师却没有接着引导, 让学生疑惑、有困惑。 二、应对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遵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面 对可能的生成,要有调控的能力,要做好生成预设,要抓住生成资源中的亮点, 要有效地处理好错误资源,要对生成性资源加工和深化。 1.科学预设。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 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科学的教学预设需要从学情实 际出发,以学定教、因需施教;预设还要有弹性,“过度预设”或“不加预设”都是 有失偏颇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生成什么样的资源、会形成什么样的信息, 对此加以推测,对能使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这样 才会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抓住亮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具有跳跃性,课堂生 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有效资源,尤其是这些资源中的亮点。 处理好这些亮点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给课堂添加精彩、增加乐趣,让课堂生机 勃勃。 3.留出空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留出空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有目 的地留出一些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思考、练习、回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教师要能等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 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认识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感性情感是生成的动力。生成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文本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为如此,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言语,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2)交互性交互性是生成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生成性学习认同师生、生生交往的“多主体”教学观,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学生的“健康感情、诚实

生成性资源整理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 —以《火山与地震》为案例分析的生成性资源的整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方便快捷。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往往会因某种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借助简单的黑板、粉笔、模型、标本或图片,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再加上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例如:风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可以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化,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火山与地震》一课中,我先分别播放一段关于

火山爆发和唐山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火山爆发的震撼场景以及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塌陷,树木连根拔起的画面。学生被这壮观的自然场景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自然现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堂,进而揭示课题《火山与地震》,很好地为后面的课程教学作了铺垫,同时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实验更直观,效果更明显。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分组的科学实验只能是在小组内交流,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的效果。引入多媒体技术,在现今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利用实物投影仪,把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放大到大屏幕上,这样所有人就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情况了,交流起来方便多了。 比如,在做高锰酸钾溶解的对比实验时,各个小组把自己小组的两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台上,供全班观看。全体学生一起探究,比之前单纯小组内的交流更公开,更有示范性。由此,学生们确定了溶解快慢和搅拌、研碎、加热水等因素有关,教学效果很好。 三、科学课教学的观察探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把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浓缩到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观察蚕豆表皮上的气孔时,我们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大家把观察到的气孔形状画了下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看谁画得更准确。接着,教师播放了自己制作的PPT教学课件,把气孔的闭合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气孔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们的学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一、生成性资源的分类生成性资源的种类有很多,较常见的 有以下几种: 1.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他们很可能提出让老师想不到的,但却对这堂课的教学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利用. 比如我在上苏教版二年级(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我在备课时,预设的是学生提出已经学过的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没想到,竟然有一名学生提了一个倍数问题,而倍数问题则是我们那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的教学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后来,别的老师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在课堂上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果当时能很好地把握它的话,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了. 2.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有时候也可以把这些错误点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在教除法竖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写写看,有好几个人书写的方式和乘法竖式一样. 这样,教师

就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除法竖式都板书出来,通过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 3.偶发事件 很多时候,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有的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老师对这类事件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那就可以将这些突发事件转换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有这么一个教育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蝴蝶吸引了. 如果这时候老师只是喝止学生看蝴蝶,让他们认真听讲,估计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还是会被那只蝴蝶吸引的. 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他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只蝴蝶,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完成一篇作文. 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很好地把握了蝴蝶的特征,作文完成得都很快,而且质量也很高. 故事中的老师就是及时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所以取得了成功. 4.教师的错误 就教师而言,有时候可能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或是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老师也能把这些错误当成是课堂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对于老师犯的错误特别的感兴趣,都会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做错了” .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主持人(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

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如何合理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如何合理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摘要:追求动态生成资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不断生成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资源,获得多元满足和发展。 关键词: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就提前预设好的一些教学场景,有些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不断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处理好这样的课堂“偶发事件”,把它变成我们课堂的一种动态生成资源,这对于革新课堂面貌,焕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由“一”到“多”的过程中,不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在上习题课或讲解题目时,经常有一种现象出现:原本教师只讲到一种思路,但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思路,此时出现的是课堂上常见的一种动态生成资源。有时,这种情况是教师备课时的预设,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下进行思考学习。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一题多解思路的出现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不能因为自己没把握或学

生打乱教学计划而不予理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耐心认真听学生讲完,然后凭借自身经验对即时出现的资源作出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开发和处置,加上学生早已熟悉的任课教师的语言描述和讲解方式,将它转化为对全体班级都有学习价值的可用资源。 二、在小组活动中寻获闪光点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互动和交流,每个人对给定的问题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具有学生个体的感悟。有时这些思维的火花不一定能够全面正确解释当时场景中的问题,但往往它却是其他学生所缺少的。尤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更是客观存在的,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并将它变为我们的教学有用资源,更是考验课堂组织者的智慧!同样,课堂中学生的插话、自言自语、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个不经意的错误,或一些超出教师和其他学生意料的新颖观点等都不应该被教师轻易忽视。当然,在课堂中也会出现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因素,如学生过度的随意活动、毫无目的的一番讲解,教师应该对此及时制止和劝阻,以使整个课堂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所以,不是课堂上出现的都是可开发利用的有用资源,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规避学生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而选择和强调那些与教学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它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604858.html,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作者:郭艳萍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多角度多方面教学,教学不是单纯的讲授课前备好的教案,也不是简单按课本敷衍了事,随着学生认知的主体差异性以及教师不同类型教学方法和相对复杂的教学过程,在中小学教育的阶段,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成为主要问题,本文就出现的这一问题理解生成性问题的含义,了解生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小学教育 随着改革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形式从封闭性往开放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生成性问题的出现会给教师带来更多新型的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教师如果运用不当或者没有及时发现改善,则会带来相应弊端。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明白生成性问题并合理运用,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可分为教师生成的问题和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需要发现学生无意间提出的有利观点和意见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式,还有在学生需要解答疑惑时,要积极引导、促进讨论和思考、而不是直接揭晓答案。在学生方面存在的生成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他们发散思维,主观意识强烈,具有个人意见和能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产生问题做出回答。 2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教学预设的不完整性 教学预设是对教学内容做出的提前准备计划,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堂情境的和规划,方便同学们更易理解课堂内容,但是预设只是教是的主观的推测,即使有一定的理性推测,但仍与实际存在差距,教学预设并不能完整得对课堂氛围、突发状况、学生爱好等做出判断,因此,它的不完整性是导致生成性问题出现的必然原因。 2.2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应该受到极其重视,每位学生思维活动、兴趣爱好、想法内容都存在着差异,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仅有一种方案则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适应其中,这一问题出现的同时如果我们再过于忽视,会导致孩子们不会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掌握知识不准确不到位,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适应教育和顺应发展。 2.3传统观念侧重标准答案

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不断地把点滴经验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换点,很多幼儿班的习惯也随之带了过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然而,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曾说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我们是否能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 一、精彩生成,精心预设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要对教材、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做自然而巧妙的“创设”。预设教学生成,是教师备课环节中的主要一环。教师不但要考虑上课前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趋向,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面临问题时的学习和心理反应,根据学生已有情况精心预设。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时,有一天班上的一个男孩子跑到我跟前说:“童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乘法?我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了,要不要我背给你听?”我还没

做出回答,他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他旁边的小女孩也兴奋地说:“我也会背,不信你听: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是啊!现在的孩子的文具盒上、笔记本上等许多地方不都印着乘法口诀表吗?而有些家长也可能提前教过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二年级的孩子或许对乘法口诀表并不是那么陌生,可能知道其中的一句或是几句,但他们真的弄懂了乘法的由来和意义吗?他们也许只是会背乘法口诀却没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我陷入了深思……上这节课时,果然刚板书课题,就有几个“机灵鬼”迫不及待地在下面小声说:“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面对此,我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算式:3+3+3+3+3+3,6+6+6+6+6+6,9+9+9+9+9+9+9,然后说:“老师先和大家进行一次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不用说,当然是我赢了。学生有点不甘心,于是我装着很神秘的样子说:“老师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件法宝。”停顿一下,我接着说:“其实你们也有这个法宝,只是你们不会运用它而已!”学生很是吃惊。我说:“这个法宝就是乘法口诀,有的同学虽然会背,但不了解它,所以它就不会为你服务。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运用它。然后再进行比赛,好不好?”接下来的课,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 不善于关注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一个闪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