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技术规程

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技术规程

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技术规程

一、育苗设施的要求及杀菌消毒:

1、采用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棚座北朝南,有电源有水源交通方便。大棚膜为无滴聚乙烯膜,盖棚保温材料可以选择厚草帘或棉被。在棚内建一个蓄水池,便于育苗用水和补肥。

2、扣棚及棚内消毒:11月上旬扣棚膜,提早融冻,提高大棚温度。棚膜要封严,前侧和顶部留好放风口,便于苗期放风。

3、杀菌消毒:一般在育苗前5天,即1月29日前完成。如果棚内温度低于5℃需提前架火炉升温后再消毒。

(1)、土壤消毒: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600倍液对土壤喷施消毒,以消灭土壤残留病菌。

(2)、大棚消毒:将大棚密闭并放帘子,按比例摆放45%百菌清烟雾剂或用虫菌同杀的大棚专用烟熏剂,由里向外退,依次点着后将棚门封闭,熏蒸杀菌。次日通风换气后方能进棚。(3)、苗盘消毒:①、用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500-1000倍液或其它适用的药液将苗盘进行浸泡30分钟后晾干备用。(缺点:费工费时,叠在一起的苗盘湿水后不易分开,且不容易晾干水分。)

②、用烟雾剂进行熏蒸消毒。用药:45%百菌清烟熏剂或10%速克灵烟剂或虫菌通杀的大棚专用烟熏剂或用甲醛与高锰酸钾产生化学反应熏蒸均可。

方法:将旧苗盘敲干净、新苗盘去除包装物后堆码在装盘点种工作现场附近,用不漏烟的塑料膜或彩条布覆盖,四周用土压严实封闭,在两端留一小口将烟熏剂放进去点燃后及时封闭,12-24小时后即可使用。(优点:省时省工,方便简单,杀菌彻底,利于苗盘的分解使用。)

二、育苗材料的选择:

1、采用苗盘育苗,可保护幼苗根系,定植苗后缓苗快,有利于早熟丰产。育苗钵盘选用盘长54厘米、宽28厘米、高5厘米,每盘128穴,单盘穴孔体积约0.0043米3。

2、选用符合标准的无土营养基质和蛭石。育苗基质要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不仅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对幼苗的固着性好,而且容重与PH值适宜。选用粒度大小在1-4毫米的蛭石不含沙子和土。

3、材料计划用量确定

(1)钵盘用量:一般按每亩苗棚净面积使用育苗钵盘4500张,育苗42—43万株(穴)计划。

(2)基质和蛭石计划用量:采用基质与蛭石按体积3:1混合配置,基质亩用量=4500盘×0.0043米3/盘×2/3=12.90米3,蛭石亩用量=4500盘×0.0043米3/盘×1/3=6.45米3。一般基质和蛭石用量计划可稍微做大5%左右。(每1000盘用基质2.87米3、用蛭石1.43米3)

三、种子选用及处理

1、种子选用:原则上种源由农试站统一提供。按种植单位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育苗。要求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合格证和种子检疫证,确保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各项指标: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90%,机械损伤率≤2%,无病虫害。

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防治病害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㈠、辣椒种子的处理辣椒种子可携带炭疽病、疫病、猝倒病、立枯病、疮痂病等多种病害的病原菌。

①温汤浸种:容器可用干净的塑料盆(不要用金属或带油污的容器),用55℃-60℃的热水浸种,水量为种子量的3倍,先将种子缓慢倒入,边倒边搅拌,持续10-15分钟,待温度降到25-30℃时,停止搅拌。此法对种子传播的病害均有控制作用。

②硫酸铜浸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10-12分钟,再用1%的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可防甜椒炭疽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③多菌灵浸种用冷水浸3-4小时后移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1小时,用清水洗净。可杀死或钝化辣椒病毒。

④为防止辣椒病毒病,可将预浸过的种子,再浸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20分钟。放入10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液中浸30分钟,对防治疮痂病、青枯病效果较好。

用药剂浸种后,都要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否则影响种子发芽。

精量播种机点种须将种子杀菌消毒包衣晾干过筛去杂质后待播。

㈡番茄种子的杀菌处理番茄种子可携带黄化卷叶病毒、疫病、猝倒病等多种病害的病原菌。

①可把种子放入50℃~55℃热水中浸种15分钟,热水浸种时要不停的搅拌,以防种子被热水烫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适乐时包衣剂处理后阴干待播。

②可把种子放入50%多菌灵500倍溶液中浸2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适乐时包衣剂处理后阴干待播。

③可以直接用适乐时包衣剂处理后阴干待播。

精量播种机点种须将番茄种子脱毛处理后再进行杀菌消毒包衣晾干过筛待播。

四、播种期确定

我团辣椒大田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0至4月25日。根据育苗苗龄70-75天移栽,育苗最佳播种期在2月1日-2月10日。我团番茄大田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5至4月25日。根据育苗苗龄45—50天移栽,番茄苗按早、中、晚熟品种在2月20日-3月2日进行催芽。

五、免浸盘集中升温催芽程序

免浸盘,盘内基质不易板结、通透性好;苗盘无明水,方便运盘和码盘,提高工效;催芽室干燥无明水,升温快,节约燃煤;棚内无明水、干净整洁,利于大棚整体增温。出苗整齐,根系发达。

1、拌料

拌料前大棚内的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配置方法:在开始育苗前,可以先将过筛后的基质与蛭石按体积比3:1的比例掺混均匀,每立方基质拌入粉碎后的磷酸二铵1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干拌两遍。在装盘前1天再边拌边喷清水或药水拌匀后堆放覆盖,闷堆10小时以上,使蛭石和基质充分吸水,使整堆基质水份自然均匀,调整到湿度50%左右(干手握紧成团,松开基质落地即散)。尽量将一座大棚所需基质一次性拌好,便于流水作业。

2、装盘

装盘时将拌好闷堆一夜的营养土上下翻一遍,可边翻边装盘,使装盘的营养土干湿度基本保持一致。

装盘时用硬质刮板(塑料抹子)将基质轻刮到苗盘上,将苗盘堆满,再用刮板将多余的基质刮去,刮至穴盘格清晰可见,刮板应尽量与苗盘平面垂直,使刮板推着基质走,不能压着基质走,保持穴盘里的基质有最好的孔隙度,有利于出苗。

装好营养土的苗盘上下对齐重叠5--10层,由专人先将四周边沿的营养土清扫干净再运到事先选定的位置堆放整齐,并用地膜覆盖保持湿度,便于次日点种时压窝。

压点种窝

装好基质的穴盘摞起来,一般10层为宜,利用穴盘下部压种窝,压窝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每次压窝用力要均匀,深浅一致,此项工序应专人负责,并搬运到点种机组的送盘人的面前。便于操作。

压窝过深,下部基质板结不利于盘根、盖土厚不利于出苗;压窝过浅,种子浮在表面,盖土太薄不利于种子吸收水分而且易戴帽出苗,过深过浅均影响出苗质量。

点种

①点种可利用人工点种或半自动精量播种机点种。板椒每穴点种2-3粒,铁皮椒每穴点钟3-4粒,番茄每穴点种1-2粒。

②运用半自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点种,辣椒选用双孔盘,在吸种盘四周安装三孔吸针35-40个(点板椒安装三孔吸针15-20个);番茄选用单孔吸盘,在吸种盘四周安装双孔吸针10-20个进行点种。每小时平均播种700盘左右。

③点种时,播种机上方用纸板或布遮挡,以防棚膜上凝结的水珠滴湿种子。机组人员操作中要密切配合,送盘、点种、接盘要轻、准、稳、快,谨防基质或杂物混进种子,堵塞吸孔影响播种质量。

覆土盖种

①将点种后的穴盘用基质覆盖,用刮板刮平即可。盖种的基质干湿度保持含水量50%--60%,

②点种时,接盘人将点好种的苗盘错位叠放,由一人负责运送到覆土盖种处。

③覆土盖种可有3--4人组成,一人用方锹往盘上铲营养土,其他人用刮板或塑料抹子刮平。

④盖种刮平后的苗盘错位叠放,由1-2人放板车上运往催芽室。

6、码盘

①采用免浸盘集中升温催芽方式,苗盘垛与地面须隔离。用砖和木板搭架20-30厘米后码高20层用地膜密闭。

②堆码苗盘时,上一盘穴窝底部压在下一盘穴窝交汇处的纵横径上。上下对齐,切勿压在下盘的穴窝里。

③注意苗盘集中摆放,要留出走道,火炉中心距离两边盘垛不少于100厘米。其它盘垛间距50厘米,便于检查出苗情况和作业。

④种盘堆码后,将盘垛四周喷一次水,再用180-200厘米宽的地膜将种盘垛盖严,靠地面处可用细土封压地膜。保湿保温、防虫鼠危害。

升温催芽

①番茄、辣椒均属喜温作物,对地温要求较高。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25-30℃,番茄最低温度为15℃;辣椒最低温度18℃。温度低,则出苗慢,出苗不整齐,消耗养分多而幼苗瘦弱。

②整棚穴盘点种完毕后,及时升温催芽。火炉尽可能的向棚前沿架设,增加炉筒散热的距离。

③第一天催芽室温度:辣椒32℃至38℃,第二天后28-32℃,三天后盘垛内上层白天温度25℃-28℃,下层温度21℃-25℃,夜间上层22℃-25℃,下层温度20℃-22℃,保持四天。催芽第八天时,20层的盘垛可一次性摆盘8-12层。番茄温度比辣椒可低5℃。摆盘前三天对大棚提前升温。

④辣子苗在5天后注意观察发芽情况并降温蹲芽有利于出苗整齐,有70%出苗便可摆盘。一般在第8天摆盘,第10天摆盘结束。

⑤番茄升温3日后注意观察发芽情况并降温蹲芽有利于出苗整齐,有60%出苗就需及时摆盘。一般在7天内摆盘结束。

8、催芽室的管理

①温度计的放置:催芽室靠近进门路边挂一个温度计100-120厘米高便于掌握催芽室空间温度。苗盘垛内上方的温度计插在倒数第二层盘上面,下方的温度计插在正数第二层盘上面。每次查看登记盘垛内的温度。

②升温前用纸板或石棉瓦将种盘垛靠火炉的一面遮挡,以防温度比其他区域高、积温快而先发芽,且防止盘边沿窝穴基质干得太快。

③盘垛南端靠棚膜较近,中午积温快应用纸板等物遮盖,或用遮阳网将每排苗盘垛分别覆盖。

④阳光强烈天气中午要提前放帘子遮阴。

⑤催芽期间注意观察盘垛边沿的干湿度,一般第3-4天的上午就需补水。主要是火炉附近和靠棚前沿阳光照射的苗盘边沿两行穴窝基质容易干燥,补水要认真到位,并及时覆膜保温保

湿。

六、出苗后幼苗的管理

1、温度管理

摆盘前三天对整个棚进行升温。

①顶土出苗的苗盘以6-8盘宽度为一组,摆放在铺了地膜的地上,各组间留30厘米宽走道,便于管理。(也可将走道东西走向留在大棚的中间,南北两边摆盘。)

②出土6天后的幼苗则要进行控、变温管理,白天25-28℃,番茄夜间10-12℃,辣椒夜间12-16℃。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锻炼幼苗提高抗寒力,抑制或防止幼苗徒长,利于培育壮苗。经6-8天,一片真叶展开后,将气温提高到28-30℃,夜间15-18℃。若番茄夜间长时间保持3℃以下,辣椒保持在8℃以下的低温,易引起低温危害,使幼苗生长缓慢或形成僵苗。

③控、变温管理要根据气温变化进行,即白天棚温逐渐上升快要达到30℃时及时用上风口通风,避免冷风直吹幼苗,若棚温接近35℃,则应采取上下通风,注意下通风口要用塑料膜遮挡使气流从苗上方扩散,避免下部冷风直吹幼苗而造成“闪苗”,当棚内温度低于28℃,不再升温时,关闭下通风口,使棚内长时间达到25-30℃的适温。夜间温度保持10-15℃。

④注意夜温过高幼苗易发生徒长,形成弱苗。

⑤、番茄苗出齐到一叶期适宜温度在20-23℃,夜晚最低温度10℃,一叶期到现蕾期适宜温度在25-28℃,夜间温度12-18℃,最低不低于12℃。炼苗时逐日揭开棚膜适应自然气候。

⑥、辣椒出苗到一叶期适宜温度在22-25℃,夜晚最低温度12℃,一叶期到现蕾期适宜温度在25-28℃,辣椒夜间温度15-18℃,炼苗时炼苗时逐日揭开棚膜适应自然气候。

2、湿度管理

育苗期番茄幼苗对水分的要求,因不同时期而不同,棚内的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苗盘基质(或苗床土)以不干不湿为准(即湿度控制在40—60%范围内)。原则是“湿而不饱,干湿相间”。通常用手指轻按穴盘里的基质,如果感觉湿润,且表面有指纹,就暂不喷水;否则,必须喷水。补水时,应注意重复二次以上,使基质(或苗床土)充分吸水,严禁基质(或苗床土)忽干忽湿。浇水必须均匀一致,对个别干穴要人工及时补水。浇水过多,基质过湿,在幼苗期容易出现沤根和病害。浇水的头一天,要将水抽到水池里预热,用预热过的水浇苗,不会使幼苗因浇低温的冷水而长僵。浇水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严禁中午高温浇水。注意防止苗床底部积水,若有积水应及时排掉,防止苗床盐碱化和造成病害死苗。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大气变干燥和通风气流流动,苗床基质易干造成苗受旱,因此,需每天浇水。

3、改善光照

种子在萌动发芽至出苗时期已消耗自身养分,随着幼苗真叶和根系的产生,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由幼苗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因此要给予幼苗充分的光照条件,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要做好覆盖草帘的工作,在保证适温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揭帘、晚盖帘是延长光照时间的有效方法。对灰尘多而影响透光强度的棚膜要及时清洁。防止幼苗在适温遮荫的条件下发生徒长。

4、营养管理

①营养液:穴盘育苗每株苗的基质少,肥料含量少,主要起载体作用,秧苗生长所需的养分依靠浇灌营养液。

②营养液的使用浓度、使用量、间隔次数要根据苗龄大小、天气情况、基质水量等灵活掌握。一般自开始发生真叶后开始追施育苗专用肥,在晴天上午温度适宜时喷淋营养液。阴雨天一般不喷,连续阴雨天可适当减少用肥次数,适当增加浓度。

③当幼苗两片真叶展开后(或小苗生长到中后期),常会出现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等缺肥现象。其原因是浇水过量,高温蒸发,蛭石比例太大保肥保水性差,此时需及时补肥。

④补肥营养液配制浓度1立方水兑尿素3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三料过磷酸钙浸出液1500克,间隔两天施一次。补施营养液时,棚温最好保持在25—30℃,温度过高易造成缺素症状和高温障碍。营养液的酸碱度一般控制在6.5-7.0,补施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育苗前温室、育苗容器、基质、种子等严格消毒;育苗大棚内要杜绝吸烟;进行各项农事操作之前,要用肥皂水洗手,以防止病害的传播,摆盘和拼盘定苗结束时杀菌消毒一次。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除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外,还可通过放风、减少浇水次数,创造适宜的苗床温度,注意防止低温、冷风。在高温期间注意通风、降温,忌苗床温度忽高忽低,是防止病害发生的关键。发现个别病株应立即拔除。在幼苗出齐后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恶霉灵、百毒杀、氢氧化铜等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

6、查穴补苗、定苗

穴盘育苗,在子叶展平后及早调查出苗情况,刚出真叶及时对空穴补齐苗。补苗可以将苗盘的多株取出补到空穴内,做到苗盘每个穴都有苗。补栽后的苗要随补栽随浇水。光照过强时,用草帘间隔遮荫或用遮阳网遮阴,确保补栽苗成活率达100%且生长健壮。补栽和移栽苗的同时,也进行定苗工作,辣椒每穴留双株、番茄每穴留单株,此项工作在幼苗两叶一心期进行。

7、挪盘工作:棚内各部位温度有所差别,应适时进行挪盘,把长势弱的苗盘往温度高的地方挪,使棚内种苗长势均匀一致。

8、炼苗

为培育壮苗使所育的苗能适应大田移栽环境条件,增强苗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力,缩短缓苗时间,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在大田定植前7-10天,要进行低温炼苗。目的是提高幼苗的生活力,增强幼苗对种植地的适应能力。

炼苗方法:炼苗过程要逐步进行,首先不盖草帘,然后将上下通风口在夜间逐渐打开、至全部打开、逐渐将覆盖的棚膜全部揭掉,苗床温度逐渐适应常温,让苗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炼苗期少浇水,保持植株不萎蔫即可。局部植株萎蔫时要及时补水。据观察,这一时期,幼苗每天株高增长0.2-0.5厘米,应少施氮肥。对于弱苗应及时采取叶面喷肥和喷施作物生长调节剂的措施,改善幼苗的营养状况,促进弱苗向壮苗转变。一般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和高效活性复合微肥。对确实属于缺氮素的弱苗要及时喷施浓度0.1%的尿素。要注意炼苗不可过度,以防止“僵化”老苗或畸形苗。种苗出棚前喷施杀菌剂。

七、育成苗(移栽苗)标准

辣椒:苗龄70—75天,叶龄8-10片真叶,株茎粗0.35—0.5厘米,株高16-18厘米左右,根系发达且紧包基质,茎杆粗壮、枝叶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

番茄:苗龄45—50天,叶龄5叶一心,株高12-15厘米,株茎粗0.4—0.6厘米,现花蕾,根系发达且紧包基质,枝叶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

27团大棚育苗服务中心

2012年1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