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往开来 再创育才烁古炳今的奇迹——“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献词

继往开来 再创育才烁古炳今的奇迹——“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献词

继往开来 再创育才烁古炳今的奇迹——“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献词
继往开来 再创育才烁古炳今的奇迹——“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献词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上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 2016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125周年诞辰。为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的教师品德,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宣传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经研究决定,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满天下 主题诠释: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中国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奋斗了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更是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的大众化“独开风气之先”。国事多难,民情艰苦,他是民族革命的歌者。他是代民吁命,为国振臂高呼的诗人。他的诗,以小见大,题材众多,通俗易懂,蕴含深意。他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以及他身体力行的崇高师德,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遵循,有着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将聚焦“爱满天下”的主题,让广大师生通过解读陶行知诗歌及创作等活动,更深更好地认识陶行知、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以诗“情”话“意”,叙述爱党敬业、教书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情怀,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二、活动对象 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 三、主办单位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英盛教育基金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梦陶艺术剧社 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教育新闻网 《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等。 五、活动组织 1、活动日期: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18日 2、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陶”阶段(2016年3月1日- 3月31日) 下发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网络发布。 在区教育党建网上开辟“爱满天下”专题网页。由SMG版权资产中心提供“陶行知”专题资料篇,挂党建网供学习。按照英盛教育基金提供的陶行知诗歌120首,认真组织教育系统内的品读活动,形成学校上下同读共成长的效应,感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 第二阶段:“创·陶”阶段(2016年4月1日- 5月20日) 4月1日- 5月6日,各基层单位发动教职工,围绕主题开展不同组别的四项活动。 活动 1.解读陶诗:每人最多不超过三首,以文字解读(时代背景、诗意、诗背后的故事、诗的现实意义等)文字短小精悍,不超过200字。 活动 2.诗歌创作。开展校内诗歌创作(仅限诗歌,文体不限;作品内容以抒发爱党敬业情怀、弘扬师德师爱为主题)。 活动3.陶诗演绎。以绘画、雕塑等形式演绎陶诗诗意。 活动 4.陶诗品读抄录:以书法、篆刻形式品读抄录陶诗,进一步感悟陶诗的内涵。 5月9日前,学校选择优秀作品,按照不同活动组别参赛,上交作品(参赛表另附)。 5月16日- 20日,邀请专家按组别进行评审。获评作品通过区教育党建网“爱满天下”专题网页,或通过新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布。 第三阶段:“研·陶”阶段(2016年5月23日-10月18日) 5月23日- 6月17日,(此阶段学生可加入)发动各基层单位师生,采用配乐诵读、歌舞;数字故事、微电影新媒体;沙画、课本剧、小品、

陶行知先生曾说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留作业这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与能力呢?下面就语文作业的设计,谈谈我的看法与做法: 一、语文作业可以设计得生动有趣 一些知识点在学过之后就要让学生记住、应用,否则很快就被遗忘,如果等考试时再复习,又像重学一样很是费时费力。于是“文字游戏”作业,应运而生。例如,学习短语知识后,有些学生总是搞不清五种短语关系类型,我设计“分析学生姓名”的作业。我以班长“贾雪山”为例,名字取“假的雪山”之义,是偏正短语;组长“施明明”,名字取“施予光明”之义,是动宾短语;“李周杰”取“无论取李姓还是周姓都是杰出的”之义,是主谓短语等等,学生们觉得很有意思又有意义,分别分析自己的名字,借此时机我又介绍古人取字取号的习惯,让学生尝试以五种短语关系类型给自己取字号,展示自己的志向、情趣。 2008年6月8日的端午节,第一次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值周日,搜集材料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我设计作业是“端午节手抄报”,经过学生讨论,这份报纸上都应有这些内容:端午节的来历、相关神话传说、与之有关的名人故事、绘画、剪贴,还要注意版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文字的删减等等,两天之后交上来的报纸,有的真是令人意想不到。我把几份优秀作品钉在大黑板上作为一块展板展示,让走过的全年级同学观看评点,听着啧啧称赞之声,小作者们被欣赏的自豪与自信溢于言表,学生表示以后每个传统节日都要做一张手抄报,存放在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中。 学习了说明文,阅读要抓住事物特征,如何做到抓准特征呢?我设计模仿《幸运52》猜词游戏形式的作业。比如要猜“板擦”这个词,先定位是工具,再是课堂常用的,再是用来涂掉粉笔字,由大范围到小特点,层层剥笋,最终触及事物本身。 京版第13、14册都有两个特殊单元,包括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内容简单易懂,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讲故事的作业:复述故事,抓住起因、经过、结局,注意描述细节、场景。之后课上开故事会鼓励学生展示,一课多人讲或者多人讲一课,比一比谁讲得完整、生动、细节精彩。 二、语文作业可以设计成系列操作 语文作业天天有,根据授课进度形成系列。我把每篇课文分为识读、解读、品读三个阶段。一般地学习一篇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段大意等作为第一课时,为识读阶段。生字、易错读误写的,作为重点字词,这些字词的抄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定数量的反复抄写才能形成和巩固记忆。根据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商议后固定为三项作业:第一项注音,字词加拼音,每个写六遍,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确定写哪些字词,一般10—15个。第二项解词,先查字典,然后把词义抄下来写一遍,词汇来自课后习题和课下注释,一般7个左右。第三项造语段,即把第二项的几个词,按课文中的解词含义编造成一个语段,表达相对完整的一个意思,尽量用上那几个词(也可以有1个或2个用上不)。第二天上课,先抽查听写第一项的生字词,互判后有错的每个仍再写六遍,全部写对的学生此项抄写作业就不再进行;再抽查第三项,比一比几个组学生看谁造的语段内容精彩、用语讲究,选用的解词最多。 到第二或第三课时,就进入对课文的解读、赏读阶段,可以对文字或内容留深加工和拓展作业,以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解读、纵横比较和创新理解。如给郭沫若《白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起三个优雅的名字,画出三幅美丽的图画,看谁起的名字优雅,与文字吻合;给《望岳》等古诗四首配上背景图案,看谁的绘画最能体现诗词意境,表达作者内心情感。 讲完都德的《最后一课》,请你模仿结尾部分描写声音和人物活动的文字,仿写某种声音、物体、景象,反映出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暗示情节发展,渲染周围气氛。例如,开头写“上数学课的铃声响了,我真担心(高兴、忧虑、喜欢、厌烦……),我想回答(验证、展示、纠正、高声说……)……;泰格特的小说《窗》发人深省,作业要求:续写结尾,以展示学生们心灵发展痕迹。我采用个性化的评语方式,突出主要的优点:读出了你的勤勉与善良,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爱的心;与邪恶和丑陋绝战,伸张正义,你是天地英雄;你有一颗哲人的头颅等等,很多学生以写出这样独有的、创新的作业而兴奋,获得个性的评语而自豪。这些内容在课上或课下,基本用5~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三、语文作业可以设计得别具一格 由于假期时间较长,大部分同学不能天天在一起学习、玩耍,学生常常觉得放假终于有时间玩了,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

知识竞赛决赛题 必答题(本题共16组由选手进行点题组回答) 第一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的原名叫什么?(文浚) 2、哪年哪月哪日陶行知先生在上海溘然长辞,谁亲自为他写悼词?(1946年7月25日、毛泽东)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基础?(敬业乐道) 第二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在哪一年在哪里创办了“晓庆师范”。(1927年、南京) 2、1919年2月发表什么,他提出主张“沿袭陈法,仪型他国”?(《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3、陶行知除了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请问还有什么?(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第三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是哪一天出生?(1891年10月18日) 2、补充完整下列句子,请听题:“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唯独从心里发 出来) 3、教育应该使我们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什么?(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第四组 1、请问谁称陶行知为万世师表?(宋庆龄) 2、汕职院金园校区(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首届“师陶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97年5月25 日——6月5日) 3、教师的道德特征是什么?(为人师表) 第五组 1、请问1914年8月,陶行知留学于哪里?(美国加州伊利诺大学) 2、哪一年?陶行知先生与朱其慧、晏阳初等成立了什么?(1920年、中华平民促进会)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职责?(教书育人) 第六组 1、“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社会实践) 2、1932年,陶行知先生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的普及教育活动是什么?(即知即传) 3、“为了苦孩子,甘做骆驼”的下一句是什么?(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第七组 1、1946年初,陶行知与谁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李公朴) 2、1918年在什么会议上,陶行知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 3、请问“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手脑双全) 第八组 1、请问最好的上课时间是什么时候?(8至10时) 2、1946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 民之幸福”) 3、“两千年后陶行知”的前一句是什么?(两千年前孔夫子) 第九组 1、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哪里?(农村) 2、陶行知先生哪一年获得政治硕士学位?(1915年) 3、“教学做合一”的两种涵义是什么?(方法,生活的说明) 第十组 1、陶行知是哪里人?(安徽省歙县黄谭源村人) 2、谁在给党中央的信中说“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 3、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什么?(思想) 第十一组 1、1939年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其校歌是什么?(《凤凰山歌》) 2、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哪里发表了《创造教育的演说》?(上海大夏大学) 3、什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第十二组 1、1939年,陶行知在哪里创办育才学校,其目的是什么?(重庆、抗日和建国) 2、1923年6月陶行知先生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促进会,编写了什么课本?(《平民千字课》) 3、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什么是成功之父?(奋斗) 第十三组 1、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有好的学校,先有好的什么?(教师) 2、在40年代,陶行知在哪所学校开展了“创造年”“创造月”的活动?(育才学校) 3、请问在“在劳力上劳心”的前一句是什么?(以教人者教己) 第十四组 1、陶行知生平第一次来到祖国南大门广州市是什么时候?(1921年10月(29日))

陶行知教育法

《陶行知教育法》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

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

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学习行知思想弘;:jii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口张锦贤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缅怀陶行知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宣传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一生。在他颇为丰厚的著述当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的激情;一字一句;充满着求务实、求创新、求发展的精神。尤其是他“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如永恒的榜样和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 陶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中。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就立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的爱国抱负。留学美国时,他毅然转入师范大学学教育,放弃申报博士学位,提前返回祖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对普通大众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感。他说: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他关爱难童,想方设法为难童增加营养,亲自为难童募集寒衣。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的治学格言,也是他做人的准则。在他看来,追求真理做真人,一要说真话,二要求真理,三要做真入。在育入学校办学最艰苦的日子里,陶先生带领师生外出募捐,并宣传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律归公,任何人不得挪用分文。为此,陶先生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装公款,一只袋装私款。有次,在募捐归来途中,他忽然发现私款r1袋星一分钱也没有了,虽然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他决不从公款口袋拿一分钱,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他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做到不留一点空隙。当他得知--JL子陶晓光为了求职,托人搞到了一张假的学历证明时,即刻写信指出:“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并叮嘱:“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一生乐于奉献,积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20年代,已经担任了大学教授、系主任的陶行知,放弃了四百银元的高薪,连同自己平日积蓄的一千银元和四千元稿费,怀着“四个一百万”的宏愿,来到南京北郊荒野的晓庄村开荒山盖草房,办晓庄师范学校。在重庆育才学校时,他把当参政员的三百银元车马费,全部献给育才学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辛,陶行知“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陶行知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陶行知提倡创造教育,他自己就是创造、创新的典范。陶先生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发扬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甚至牺牲的献身精神,坚持对教育进行改革试验。他不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在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和试验各级各类教育中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他创立“生活教育论”,发表《创造宣言》,形成了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至今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他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这一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二、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领会陶行知与时俱进的 ?2002年?第2期?总第t36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二、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

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自主创新。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广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重庆合川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的悼词。1946年12月1日,全国53个人民团体将陶行知的遗体安葬在南京晓庄劳山之麓。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揭幕仪式发言稿

英才高级中学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 揭幕仪式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参加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揭幕仪式,作为发言老师,我感到特别激动! 同学们,你们了解陶行知先生吗?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简单的说,他就是在我们中国最危难时期的一位“最美”人民教师。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在陶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一样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堆。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看完这则故事我深刻感觉到先生卓越的教育机智,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进英才转眼大半年了,一开始对于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我很是苦恼,在看到先生教诲,以及向英才的领导和老教师请教后,我懂得了再多的抱怨不如去认真研究一下怎样以最佳的教育方式去教我们的学生,因为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责任。后来,听到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来英才后思想道德有很大进步,听到同学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自己的理想和进步,而不是今天到了什么段位,或者又和谁分手的时候,我内心是欣慰的,也更加对先生顶礼膜拜了。 先生说:“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有的同学可能听不大懂,简单的说就是告诫你,任何事情要及时去处理去完成。据我的观察,我们的同学身上有一个通病,而且病得不轻,那就是懒。“病即医”,同学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医生,每天上的课就要认真去听,每天该完成的作业就必须当天完成,每天不懂的问题就及时问老师,弄明白。当然,你们也可以团队协作去治好懒惰的毛病。 从今天开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每天都能看到陶行知先生伟岸的身形。我们要以先生的智慧与人格为标尺,比照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刻不忘先生所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处世治学原则,对学校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求真尚美”的英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陶行知行知一世 育才一生

陶行知行知一世育才一生 创办晓庄师范,为农民烧心香 1917年,陶行知完成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拒绝校方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时,正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他主张“到民间去”,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却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

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可惜,在战乱年代,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蒋介石政府封闭。即使这样,陶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贻鑫就是育才学校的学生。陈贻鑫幼年生活在战乱中,被父母送进保育院。陶行知发现,长了瘌痢头的陈贻鑫具备一定音乐天赋,请来最好的医生将其治愈,并准其进入音乐组学习。陈贻鑫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一代音乐大师,指挥演出了数十部交响乐、歌剧与舞剧作品,近60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家、演奏家,可谓桃李满天下。如今,这位年过八旬的老教授谈到当年在育才学校的成长,以及陶行知四处为学生们寻求衣食的故事,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感到旧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是不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他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投身抗日民主教育。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同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 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以实现他“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宏愿。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于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些教育主张都是他在晓庄学校每天的寅会作演讲时逐步加以阐明的。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使命,“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他还屡屡强调说:“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第二要教人生利”;“第三要教农民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 头”;“第四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成五谷”。为此,他要求教育 要“教人发明工具、制作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有了这个新工具,才能更好地向自然界开战。陶行知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纪念陶行知-高三作文

纪念陶行知-高三作文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难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人心中的陶行知先生,且以一个青年文学爱慕者的姿态浅谈对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认识,以示敬佩之情。 在我眼中,陶行知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个启迪无数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带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虽然我与陶行知先生错过了大半个世纪,无法亲眼领略他的风姿,无法聆听他的谆谆教诲。但他那被历史牢记的精神宝藏透过薄薄的纸张折射出迷人的光辉。向后人叙说着何以为师,何以为人! 陶行知先生的文学造诣之高是世人所共知的,难以用文字比拟。他著有多部诗集,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篇章。当然,陶行知先生作为现代文学教育史上的伟人,我们不得不谈谈他的三大核心思想:“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便是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观当今社会,很多人认为“终身学习”的态度已经过时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至理被当做老掉牙的碎语。经济社会的日益蓬勃的同时,国人的精神世界却面临崩塌的危险。人们的教育观怎么了?所以,继承并宣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教育是终身的,它以生活为前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离开了教育的生活是静止乏味的!生活和教育仿佛是生命的两根脉搏,两

者并存,才能让生命充满活力。在当代,我们不能一味推崇教育,沦为课本学习的奴隶;也不能一味注重生活,离弃教育,枯燥地活着。“教育即生活”至今仍是不朽的理念! 约翰。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的理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先进性,而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使中国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对此我的理解是:走出学校的圈子,融入到社会中去学习,去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才是真正叩响了人生的“大学”门。局限在学校的小圈子里无法全面地了解世界,无法成就人生!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校园里走入社会中,象牙塔里的学子更是推崇“社会实习”的开展。这很大程度源于陶行知先生对后人的影响。 “教学做合一”,在我认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文里对老师的职责阐述仅仅是授业解惑而已,但新时代对一个教育着的要求绝非仅次而已。对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教学过程应追求艺术性和功效性。为师者要把传道,进修,育人这三个方面都做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育人方式的艺术性。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果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面对因帮助女同学不受欺负而击打同学的学生,他以奖励糖果的方式肯定了该生正义的初衷,肯定了该生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敢,用春风化雨的宽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冲动的错误,在思想上改正。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为当代所稀罕。倘若这种“春风化雨”的教育

1、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

1、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老师的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您的感想和做法。 我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的这个观点。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对“优等生”偏爱有加的情况很常见;而对“后进生”以冷眼、讥笑等相对的现象也不罕见。会以冷眼、讥笑等对待“后进生”的老师,首先是没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他们认为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之所以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归因就是“后进生”头脑不够灵活,“后进生”只会给班里拖后腿,终究成不了大气候;再者是没有正确认识教育应面向全体,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得更好”为目标。老师的冷眼、讥笑,只会让“后进生”更加缺乏自信,把自己的优点慢慢地磨灭掉。我们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把爱倾注于每一位学生身上,才能让世界上出现更多像瓦特、牛顿这样的人才。 做一位爱学生的老师,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有爱就必须有耐心 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在教学中比较缺乏耐心。当对差生进行辅导时,常常会因效率不高而抱怨。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因辅导一位差生做题,总教不会,一句“你怎么那么蠢!”便不经意地从我口里说了出来。事后想起来,这样不仅不能让他变聪明,反而会深深影响到他幼小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对“后进生”更加有耐心。

二、有爱就必须多关注 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大半与其家庭因素有关。所以我们要多与他们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也要在细节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众多同学中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和乐趣,说不定成绩也会因此而变得好起来。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做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绝对不能以冷眼、讥笑等对待学生的。

陶行知知识竞赛题

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知识竞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陶行知出生在(歙县黄潭源村) ,原名叫(文睿)。在(1946) 年病逝,毛泽东的题词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评价陶行知为(万世师表)。 2、陶行知提出着名的“六大解放”是(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 3、陶行知先生于(1927 )年创办了晓庄师范,指导晓庄师范的理论是(生活教育),其校训是(教学做合一)。 4、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了(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5、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活动)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6、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还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先后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8、1917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推行(平民)教育,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9、陶行知首创(小先生)制,来帮助学生学习。 10、1930年陶行知受迫害,封闭了晓庄师范。在(日本)避难,次年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申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子必定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这足以说明他的观点是(A ) A、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行动与只是同等重要,同时发生 2、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为中心的是(C ) A、教 B、学 C、做 3、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体现了(A ) 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C、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4、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更凸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的是(D ) 5、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5、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的学说是( B) A、社会教育 B、生活教育 C、品德教育 6、“每天四问”指的是(A ) A、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 B、能力,品德,智力,发现有没有进步 C、身体,学问,能力,品德有没有进步 D、工作,道德,智力,发现有没有进步 7、生活教育运动12周年纪念日上陶行知提出的口号是(A ) A、学术即力量,组织即力量,行动即力量 B、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他的课程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课程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中国的,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他的课程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世界价值。 一、陶行知的课程观 陶行知关于课程的专论极少,所见只一篇,即《小学课程概论·序》。关于课程的论述主要散见在他的文稿和讲话中,如,《新教育》《孟禄博士与各省代表讨论教育之大要》《请给育才经济援助──致绍吕等》《育才二周岁前夜》《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等等。另外,陶行知关于课程一词提及也不多。但是,没有专论或专著,较少用课程一词并不意味着陶行知没有课程理论。笔者以为,陶行知课程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弥散、渗透,实践、运用,即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是渗透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教育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是课程论述;是写在实践中,可亲、可学,因而可敬;简单、通俗、“平易近人”,但简单中蕴涵着丰富,通俗中透着深刻,“平易近人”又引导着人、提升着人。这也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在实践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这正是陶行知的伟大之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以下课程观。 (一)教育的中心与根本:陶行知的课程地位观 课程与教育相伴而生,但是课程在教育中、在教育改革中应居于何种地位,认识并不清晰。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诚然,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人物,是领导全校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要组织者。校长在学校中是否真正处于核心地位,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还取决于校长的自身专业的发展。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如何促进自身专业的协同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要以理性的态度去学习古今中外的理论。古今中外有关教育、心理和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浩如烟海,想全部学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就要求校长在学习理论时,既要做到“兼容并包”,又不能“见佛就拜”,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以理性的、研究的心态,带着具体问题去定向且系统地读点书,学习一些前沿教育理论。 2.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校长只有善于经常站在巨人、名人、智人的肩上去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逐步“丰富”起来。 3.要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别人和自己的教训。任何一个校长都免不了有失误和挫折,有失误和挫折就意味着有教训。作为一个聪明成熟的校长要懂得:教训不是垃圾而是资源,教训有时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要善于借助教训的警示作用来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只有这样,校长的理论素养才能全方位得到提高。 二、多思索,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1.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

要在办学中学会反思,反思的重点应放在:看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自己的办学思想明确不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落到了实处没有。 2.要学会比较,不断修正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校长的办学思想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超越今天,赢得明天。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自我加压,善于超前思维,善于根据学校的一般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通过科学预测学校的定位与发展,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学校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将自己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与兄弟学校,尤其是那些强于自己的学校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多探索,努力找到自己的治校方略 1.要努力探索如何靠管理兴校。管理是校长这一职务的主要职能。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人管住管死,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校长在“管”上要讲究艺术,在“理”上要讲究科学。管理的技巧是要学会用制度管人、用情感管人,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实现有机的、高效的运转。 2.要努力探索如何靠科研兴校。作为校长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当校长,要懂得治校必须先治学,治学必须先治教,治教必须会治研。校长要善于针对问题,通过教研,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服务,逐步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