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

知识竞赛决赛题

必答题(本题共16组由选手进行点题组回答)

第一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的原名叫什么?(文浚)

2、哪年哪月哪日陶行知先生在上海溘然长辞,谁亲自为他写悼词?(1946年7月25日、毛泽东)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基础?(敬业乐道)

第二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在哪一年在哪里创办了“晓庆师范”。(1927年、南京)

2、1919年2月发表什么,他提出主张“沿袭陈法,仪型他国”?(《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3、陶行知除了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请问还有什么?(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第三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是哪一天出生?(1891年10月18日)

2、补充完整下列句子,请听题:“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唯独从心里发

出来)

3、教育应该使我们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什么?(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第四组

1、请问谁称陶行知为万世师表?(宋庆龄)

2、汕职院金园校区(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首届“师陶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97年5月25

日——6月5日)

3、教师的道德特征是什么?(为人师表)

第五组

1、请问1914年8月,陶行知留学于哪里?(美国加州伊利诺大学)

2、哪一年?陶行知先生与朱其慧、晏阳初等成立了什么?(1920年、中华平民促进会)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职责?(教书育人)

第六组

1、“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社会实践)

2、1932年,陶行知先生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的普及教育活动是什么?(即知即传)

3、“为了苦孩子,甘做骆驼”的下一句是什么?(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第七组

1、1946年初,陶行知与谁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李公朴)

2、1918年在什么会议上,陶行知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

3、请问“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手脑双全)

第八组

1、请问最好的上课时间是什么时候?(8至10时)

2、1946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

民之幸福”)

3、“两千年后陶行知”的前一句是什么?(两千年前孔夫子)

第九组

1、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哪里?(农村)

2、陶行知先生哪一年获得政治硕士学位?(1915年)

3、“教学做合一”的两种涵义是什么?(方法,生活的说明)

第十组

1、陶行知是哪里人?(安徽省歙县黄谭源村人)

2、谁在给党中央的信中说“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

3、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什么?(思想)

第十一组

1、1939年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其校歌是什么?(《凤凰山歌》)

2、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哪里发表了《创造教育的演说》?(上海大夏大学)

3、什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第十二组

1、1939年,陶行知在哪里创办育才学校,其目的是什么?(重庆、抗日和建国)

2、1923年6月陶行知先生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促进会,编写了什么课本?(《平民千字课》)

3、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什么是成功之父?(奋斗)

第十三组

1、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有好的学校,先有好的什么?(教师)

2、在40年代,陶行知在哪所学校开展了“创造年”“创造月”的活动?(育才学校)

3、请问在“在劳力上劳心”的前一句是什么?(以教人者教己)

第十四组

1、陶行知生平第一次来到祖国南大门广州市是什么时候?(1921年10月(29日))

2、在教师里操着“什么人”的命运,便操着人类和民族的命运?(幼年人)

3、请问今年的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几周年?(120周年)

第十五组

1、《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在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的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为了纪念陶师

诞辰几周年?(110周年)

2、汕职院院的校训是什么?(知行合一,德技双馨)

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和人人分别是什么?(创造之时创造之人)

第十六组

1、1915年,陶行知转入哪所学校就读教育科学,师事杜威,孟禄等名家?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2、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3、《斋天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诗歌集》哪篇作品不属于陶行知的?

(《诗歌集》、注:正确的为《行知诗歌集》)

抢答题

1、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要奉劝办学的同志,这句话是什么?

(带学生如亲弟子,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2、教师和学生的职务分别是什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请用一句话概括陶行知一生的贡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4、陶行知认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那他认为教育能干什么呢?( 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5、“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批评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

6、人民的大德有四点,分别是什么?(一是觉悟,二是联合,三是解放,四是创造)

7、陶行知说,“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它的特征是什么? (1.行动,2.思想3.新价值的产生)

8、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有一句很有概括性的话,就是什么?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9、请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指的是什么?(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

10、请问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使平民一面读点书,一面得一点做人做国民的精神)

11、请问陶行知认为好教材的标准是什么?(第一看他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第二看他有没有

引导人思想的力量;第三看他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

12、请问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中提出了哪三大主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合一”)

13、陶行知先生的主要著作有哪些?(提示:六部)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天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普及教育三编》)14、大学生解决问题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分为五步,分别是什么?

(觉得问题,什么是问题,设法解决问题,选择方法,应证)

15、请问教育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

16、陶行知受谁的什么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取名知行后改为行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

17、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1、生活决定教育,2、教育改造生活)

18、请问作为乡村教师,陶行知认为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由改造社会的精神;第四有健康的体魄;第五有艺术的兴味。)

19、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是使命是什么?

(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用民权已遂民生而保民族)

20、林柏渠曾赞誉陶行知是“什么”的旗手。(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

风险题

第一组(每题10分)

1、请问“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出至陶行知先生的毕业论文。那么

请问,陶行知先生该毕业论文是什么?在哪里宣读的呢?(《共和精义》南京金陵大学)

2、社会即学校,它是要求“以社会为学校”,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什么?(把整个社会或乡村当

作学校)

3、请问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宝贵精神?(一、是伟大的学说和理论,二、是伟大

的实践和经验,三、是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4、陶行知语录中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是什么?

(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行原则、全民性原则、终身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第二组(每题20分)

1、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有哪些好处呢?

答:一方面可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弊端;另一方面,可以把单纯传授书本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着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2、人民教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答:一、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二、掌握渊博的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学教育的知识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3、陶行知先生是如何定义“教学做合一”中的“做”的呢?

答:陶行知先生给“做”下过一个广大的定义: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寻求出路。

4、教育中要防止哪两种不同的倾向?

答: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指导的错误倾向;另一种只是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第三组(每题30分)

1、陶行知先生给广大人民教师的九条课堂建议是什么?

答:(1)、初次与学生见面时要避免过于随便;(2)、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3)、使用积极的语言,而非消极的语言;(4)、有选择的使用强化策略;(5)、运用非言语线索;(6)、处理当前的事,而非过去的事;(7)、给学生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8)、要就事论事,不要侮辱学生;(9)、避免不必要的威胁。

2、请解释“山海工学团”所蕴含的寓意?

答:“山海”有两层意思;一是地处宝山与上海市之间;二是九一八日本侵占了东北,一二八又打到了上海,上海关早已丢失,取名山海。语意双关,志在实施国难教育,还我山河!“工学团”的寓意是“工以养身,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把社会、学校、工场打成一片,普遍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以期团结民众、改造社会、收复失地,保卫国家。

3、社会即学校的含义有哪五点?

答:(1)、认定社会就是一个无比伟大的学校;

(2)、学校不得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3)、运用社会力量,由群众办自己锁需要的学校;

(4)、从培养目标说是培养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的具有“生活力”和“创造力”能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普通劳动者;

(5)、从教育内容说,要以社会为课堂,使学校的教育内容更丰富。

4、为搞好成人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当初提出“读书十字诀”,请说出十字决指的是什么?答:读书十字决:一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三恒,持之于恒,锲而不舍;

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五问,要不耻下问;

六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七习,温故而知新;

八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九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十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附加题(本大题共3题,总分相同时才进行,本题不计分)

1、请阐述生活即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生活有对人的教育作用;二是教育又促进生活的变

化;三是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2、请问六大解放是什么?(六大解放:即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

3、陶行知说过每天要四问,指哪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教育科学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和省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

3.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和省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求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和《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 6.今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将迎来建会40周年华诞。以“我和陶行知的故事”为主题,对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陶行知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办学精神、办学理念、优良传统的理解与感悟等; 7.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对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心得体会。 撰写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生活力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二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时代性。 二、参评要求 1.论文形式:研究综述、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 篇幅在3000~5000字左右,正文小四号宋体,A4纸打印。每篇

加封面,封面上写清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3.论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文中注释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⒋参评论文需提交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纸质文本需打印一式两份,电子文本命名格式为“单位+姓名+论文题目”。 ⒌每篇参赛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 三、报送要求 ⒈以区(镇)或局直学校为单位集中报送。 ⒉各单位用Excel制作参评论文汇总目录,汇总栏目为:姓名、单位、文章标题、作者手机号。 ⒊将一式两份参评论文分开整理,纸质稿的摆放顺序必须和Excel表汇总目录顺序一致。 ⒋各单位于4月24日前将纸质稿和参评费用送交教师发展中心323室张怀明老师处,论文电子稿和Excel汇总目录表发至邮箱:haianzhm@https://www.doczj.com/doc/002103894.html,. 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好此项活动,组织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评,凡省陶研会实验学校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人需提交参评论文1篇,其余

陶行知教育名篇_名句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2.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就是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陶行知知识竞赛决赛1

知识竞赛决赛题 必答题(本题共16组由选手进行点题组回答) 第一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的原名叫什么?(文浚) 2、哪年哪月哪日陶行知先生在上海溘然长辞,谁亲自为他写悼词?(1946年7月25日、毛泽东)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基础?(敬业乐道) 第二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在哪一年在哪里创办了“晓庆师范”。(1927年、南京) 2、1919年2月发表什么,他提出主张“沿袭陈法,仪型他国”?(《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3、陶行知除了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请问还有什么?(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第三组 1、请问陶行知先生是哪一天出生?(1891年10月18日) 2、补充完整下列句子,请听题:“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3、教育应该使我们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什么?(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第四组 1、请问谁称陶行知为万世师表?(宋庆龄) 2、汕职院金园校区(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首届“师陶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97年5月25日——6月5日) 3、教师的道德特征是什么?(为人师表) 第五组 1、请问1914年8月,陶行知留学于哪里?(美国加州伊利诺大学) 2、哪一年?陶行知先生与朱其慧、晏阳初等成立了什么?(1920年、中华平民促进会) 3、什么是教师的道德职责?(教书育人) 第六组 1、“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社会实践) 2、1932年,陶行知先生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的普及教育活动是什么? (即知即传) 3、“为了苦孩子,甘做骆驼”的下一句是什么?(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第七组 1、1946年初,陶行知与谁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李公朴) 2、1918年在什么会议上,陶行知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 3、请问“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手脑双全) 第八组 1、请问最好的上课时间是什么时候?(8至10时) 2、1946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3、“两千年后陶行知”的前一句是什么?(两千年前孔夫子) 第九组 1、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哪里?(农村) 2、陶行知先生哪一年获得政治硕士学位?(1915年) 3、“教学做合一”的两种涵义是什么?(方法,生活的说明) 第十组 1、陶行知是哪里人?(安徽省歙县黄谭源村人) 2、谁在给党中央的信中说“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 3、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什么?(思想) 第十一组 1、1939年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其校歌是什么?(《凤凰山歌》) 2、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哪里发表了《创造教育的演说》?(上海大夏大学) 3、什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第十二组 1、1939年,陶行知在哪里创办育才学校,其目的是什么?(重庆、抗日和建国) 2、1923年6月陶行知先生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促进会,编写了什么课本?(《平民千字课》) 3、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什么是成功之父?(奋斗)

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_金林祥

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学术动态· 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金林祥 李庚靖 一、研究的基本走向 20世纪90年代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无论从涉及的范围,研究的广度、深度,还是参与研究的人数,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成果,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笔者对4部索引,即《报刊资料索引》(中国人民大学编)、《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中央教科所编)、《教育、心理科学资料索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资料中心编)和《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行知研究》等刊物进行查阅检索,并相互参照,收集到关于90年代陶行知研究的著作29部,论文1331篇。下面以此展开数据分析。 从纵向发展来看,90年代的陶研两度出现高潮: (1)1991年是陶行知诞辰100周年,1991~1992年,不仅出版了巨型文献著作——新版《陶行知全集》,而且所出版的著作和所发表的文章,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空前的。在90年代的陶研中,这两年出版的著作共18部,占62%;发表的论文共485篇,占37%。 (2)由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再次兴起了陶研高潮。这一年,发表的论文达183篇,仅次于1991年和1992年,占14%;比较全面反映国内外陶研状况的学术论文集《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也出版了;我国惟一的陶研学术专刊《行知研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不但扩大了发行量,并且加强了理论研究的力度。 从横向发展来看,90年代陶研出现了三个热点: (1)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与此相关的专著有12本,包括较有影响的《陶行知教育学》、《陶行知教育学说》等;发表的论文有197篇,占90年代陶研论文的15%。(2)陶行知的师德观。除了出版《陶行知师德讲座》等专著,还发表了144篇论文,占11%。(3)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发表的专题论文有157篇,占12%。由上可见,在笔者整理的90年代陶研15个专题中,三个热点问题即占全部研究的38%。除此之外,90年代陶研还在四个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1)对陶行知研究史的研究,出版了《陶行知研究集粹》和《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专著,发表了38篇专题论文。(2)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研究,出版了专著《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发表了82篇专题论文。(3)陶行知与素质教育研究,探讨陶行知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包括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思想的专题论文共有96篇,其中主要集中在最近两年,尤其是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4)陶行知的高等教育和终生教育思想研究。 从总体上看,90年代陶研的基本特点是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加强了国内与海外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历史研究与现实借鉴、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有机结合,互补共进的新局面。尤其应该指出的是,90年代陶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单纯的理论探讨,转到教育改革和实验上,在全国建立了一大批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生活教育之花,富民强国之果——陶行知诞辰百周年学术论文选》等论文集和一大批研究论文,以及前元庄、五里小学、太钢、合川、徽州实验区与上海工学团等各种各样的实验典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时期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的成就。 二、理论研讨的新进展 90年代的陶研基本围绕着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及其贡献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这两大主题展开。其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及其贡献

成立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筹备方案2014-1-16

成立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筹备方案 2014-1-16 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民政局: 经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提议,顺应深圳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中小学打造品牌的需求,特此筹备成立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相关事宜如下。 一、基本信息 1、研究会名称: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 2、研究会性质:本会是具有共同教育愿景、共同教育理念、共同教育情操的学校与个人自发组成并致力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传承、发扬光大等相关工作的教育科普类公益性群众团体。 3、研究会宗旨:秉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宗旨,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有序、有效地开展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推进和发展教育公益事业。 本会提倡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培育和推广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与促进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4、研究会活动:(1)不定期组织研讨会、学术交流培训班,传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创造的儿童”等教育思想’挖掘与传承中华文化、教育的精华。(2)积极参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组织的各娄活动,努力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成的国际渊源,引进杜

威等国外教育家先进思想。(3)发现、树立、传播深圳本土中小学“陶研”先进典型经验,探索,创新教育模式。(4)多形式推进与活跃区域内广大中小学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 5、学术隶属关系: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深圳.南山)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 6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内)学术引领下的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 二、组织架构 (1)组织机构。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的组织机构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组成,办事机构是秘书处(设办公室)。 (2)办公地点。秘书处常设办公地点在深圳市桃苑学校(南山区龙珠大道033号桃源村三期),邮编:518055 电话:86580131。 (3)挂牌仪式。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挂牌仪式拟于2 014年月日,在举行。 三、队伍构成 在筹建深圳陶行知研究会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国家教育科学院朱小蔓教授的全力支持:深圳大学、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南山教育局一些在位与离退休的领导与同仁也表示倾情加盟。目前理事会、秘书处候选成员有博士、硕士生导师,有资深教育督学,有曾经多年从事省级教育学会工作人员,有全国如名教授、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在研究教育家陶行知的大旗下汇聚了一大批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曾经看过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觉很高兴。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书籍中就有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借了这本书之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阅读计划,虽然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是最近几周以来,我一直按照已定计划,坚持阅读。由刚开始的完全应付,到上一周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真切的随感,再到这周对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的反复阅读,乃至于对还是存在的困惑,想到借助网络功能,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同行的心声,来帮助自己来进行消化。这一切的一切,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我已开始对这本书有意思了。读了这本书,感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真”:《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我们教育界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中的“我所说的话,好象是责人,其实是责已,我也是师范教育罪案中之一人,纵有孙悟空的本领也是脱不掉的,如今只有戴罪立功。”读完这些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他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他的率真,勇敢由衷深深佩服。另外,在这一周阅读中,我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理解他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这周内容的阅读,再回过头来阅读这本书的第一章节《教学合一》,现在我对这部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是我想如何运用这新思想指导我的实践工作,或在我的实践工作中如何进行消化,这才是最关键的.我

会努力的。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现象的透彻研究,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民教育家为人民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先生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粗略的学习不能体会其思想的精髓,于是,认真地研读了先生的教学合一。 首先,关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一观点为我们新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它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主动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态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如拿到了一把金矿的钥,只要你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不怕困苦的态度,配合上行之有效的采掘方法,你就可以在这座金矿里挖掘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有意义呀!想必到了那时,学生一定会心存感激——因为当初的自己遇上了一位多么会教的老师。而老师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就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而这也正符合了陶老前辈关于“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的道理。作为老师,我们也是学生,学什么?像前辈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要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正确的指导方向…….而这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

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评价陶行知

评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1891 一1946 年)于1926 年“乡村教育”运动和1927 年创办晓庄学校是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经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表现在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首先,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其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社会

《教育家陶行知研究》

用“行知精神”践行自己 读《教育家陶行知研究》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读了《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这也是陶行知想要给学生的一种价值观——求真务实。品读完陶行知,我的收获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创造。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我国现在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新求真代表着不落于人后,不挨打。所以,面对如今更有主见和想法的学生,老师更要灌输这样一种价值观——求理求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用人性化的方式走进孩子,引导孩子踏上求真的路途,敢于探索,敢于打破,敢于发明与创造。 如今的教师,早已不是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在中学这个阶段,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创造力的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扎实的基础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任教这十多年中,看着孩子们健康学习,成长,感受他们的欢笑,泪水,体味他们的成功,挫折,这一份浓厚的学生缘让我感到了人生的幸福。我深深地体会到肩头的责任: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它能成就学生梦想,国家的未来,人类的进步。 陶行知曾经说过:“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也是他的终身追求。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于我来说,虽然现在离成为高尚的人还有一大段距离,但至少,我可以先端正我作为教师的态度。其实现如今,相当多的教师处于工作和人生的“滑行”状态,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被外在所控制而不自知、不觉悟,有人偶有觉悟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颇感痛苦。他们只知道是传授、传递、传播,而不是转变、改变、创造、创新。出现了职业倦怠,所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我是来自乡镇中学的一名骨干教师,目前我们农村教育突出问题:农村对教育的认识曾度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就我所在的学校来看,大部分人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寄予厚望的,持放任自由的态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厌学现象并没有加以督导和纠正,以至于厌学演变成辍学,导致辍学现象屡见不鲜。孩子无法获得父母的直接照顾与教育,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农村经济的落后与城市经济的发达形成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现象也随着这一现象而出现。我所在的村子除农忙和春节外留下的全是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只有春节或是农忙时间才回乡,年幼的儿童皆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的照顾,农村老人的思想大都封建保守,对于孩子更是溺爱,根本无法教育孩子。 看到农村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办法不再多说。农村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保障,地方的支持,也需要更多的像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家身体力行,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面前,亲身投入到农村教育实践当中显得更为实在,更具可行性。所以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农村教育实践当中,为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找到更切合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交流 令狐采学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更是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一、陶先生的文章是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

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二、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1、“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2、“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体,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3、“创造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

(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____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阅读机械图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我很少用模型教学,因为我感觉用模型过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图纸,结合三个视图从多个角度讲解,就能够慢慢

陶行知知识竞赛题

徽师行知学社 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陶行知出生在,原名叫。在 年病逝,毛泽东的题词是;宋庆龄评价陶行知为。 2、陶行知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是、、 、、、。 3、陶行知先生于年创办了晓庄师范,指导晓庄师范的理论是,其校训是。 4、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为儿童创办了 ,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5、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是与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了、、、和社会大学。 6、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职务是,学生的职务是。 7、“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还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先后

当选为和。 8、1917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推行教育,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教育。 9、陶行知首创制,来帮助学生学习。 10、1930年陶行知受迫害,封闭了晓庄师范。在避难,次年返回上海任,对《申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子必定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这足以说明他的观点是() A、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行动与只是同等重要,同时发生 2、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为中心的是() A、教 B、学 C、做 3、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体现了() 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C、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4、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更凸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的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个问题分析-模板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个问题分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宝贵的思想资源。1970年代末以来,国内教育界重新确立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界广泛而持续地开展学习宣传陶行知的活动,研究和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然而,创新和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动因和动力明显不足。笔者在这里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厘清三个基本概念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三个彼此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厘清三者间的关系,而后才能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去研究和实践。 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形态,也是一种教育形态,是教育与生活相互,不可分离的一种形态,它永恒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按照陶行知的观点,就人类群体而言,人类有了生活就有了教育,处处是生活,处处即教育,这就是生活教育。它存在于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也存在于学校教育出现之后。就生命个体而言,出世便是开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即便没有进过学校,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他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这样的生活教育伴随生命的始终。从上述意义上说,生活教育就是教育与生活二元一体,是自然而然的、原生态的。 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学校教育出现以后,是为解决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而建构的教育学说。学校教育产生以后,专司传承和教授人类累积的共性知识,并建立了丰富而繁杂的学科门类和课程体系,学校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校教育因此获得了独立的存在形态,被视为正式教育,而原始的二元一体的生活教育则让位成了非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家们也注意到学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日益严重的分离给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所造成的障碍。1900多年前古罗马教育家塞南加就呼吁:青年之于学校,为生活而学,非为学校而学。然而,这种日益严重分离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止,反而渐行渐远。近世著名教育家裴斯泰诺齐、福禄倍尔、杜威、陶行知等,在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提倡生活教育,既不是要取消学校教育,也不是要全然复活原初状态的二元合一的生活教育,而是基于生活教育永恒地存在于人类生活全过程的基本事实,旨在发挥教育与生活不相分离的能动作用,克服学校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危险。因此,他们建构生活教育理论学说,创办实验学校,以探索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的实现路径。

《教育家陶行知研究》心得体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读《教育家陶行知研究》有感 教管1班038号巴洋平昭通市昭阳区北城小学 大教育家陶行知用他的一生谱写了教育的辉煌篇章,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从平民教育、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小先生制为中国的教育道路探索付出了艰辛努力,他的事迹让我们现代的教育工作者为之佩服,中国有现代的教育来之不易。 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就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不能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更不能认为教师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教师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受人与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也正是如此。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教师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意去学了,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是死的教育,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教育要“知行合一”,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要有知识,是要从行动中去求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创造的教育.学生要创造,就要学会在用脑的同时,懂得用手去实验,到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去寻找知识,手脑并用才能学会创造.教师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用人才。做教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

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 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学做一个人

陶行知教育名篇 学做一个人①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 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 (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者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 (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我以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我曾做了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二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 by doing,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 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 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 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 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①本篇系陶行知1925年底在南开学校的演讲词。原载1926年2月28日《生活周刊》第1卷第19期。

陶行知研究会简介及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修订稿

陶行知研究会简介及陶 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陶行知研究会 陶行知

西南大学学生陶行知研究会简介西南大学学生陶行知研究会属于学术科技类性质的学生社团,成立于2007年4月21日,是在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和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领导下并受学校团委和社联领导的学生陶研组织。 西南大学学生陶行知研究会在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和西南大学团委的领导下,以宣传,学习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将其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也是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的在校力量。 协会宗旨:学习、宣传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学生陶研会的定位:学习、宣传、实践(即组织本会成员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宣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主要的活动形式:1、集体学习和讨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举 办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会,举办陶行知教育 思想图片展,以及与其他陶研组织的联系和 交流, 2、开展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家讲座。

3、举办模拟讲堂、讲课比赛等活动,增强 师范生会员教学技能,提供舞台践行陶行 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4、情系农村。进行短期支教,践行陶行知 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 思想。 5.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了解陶行知先生的 生平事迹,更好地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 念。 西南大学陶行知研究会在向同学们讲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念,旨在让未来的人民教师了解和掌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并在其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进而提升自我素质。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着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求学经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