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在变质作用条件下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2、变质作用是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的变化或地壳与地幔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重要地质作用。它基本是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或应力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改变,同时形成相应的变质岩石。

3、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溶使组分迁移,然后再沉淀结晶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变质方式称为重结晶作用。

4、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混合岩由浅色花岗岩物质和暗色铁镁质变质岩共同组成的一种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地质学上称为混合岩。

6、变质相一个变质相是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反复出现并紧密地伴随在一起,一个变质相内部其矿物组合和岩石总体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因而也是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7、变质重结晶作用化学成分不变,结构改变、矿物颗粒加大,不产生新矿物。如灰岩变成大理岩。

8、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基本保持固态,使新矿物产生、旧矿物消失的作用。通过变质反应实施。

9、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中,有物质的带入带出,岩石化学成分、结构、构造都要发生改变。如: Ka++KAlSi3O8=NaAlSi3O8+K+

7.变质分异作用原来均一的岩石变成不均一的岩石,产生条带、细脉、斑块等各种各样聚集体、变斑晶等。

8.复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

9.前进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高。

10.退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低。

11.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举例。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

12.变形与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在地壳浅部,使岩石、矿物物发生碎裂、脆性变形;在地壳深部和上地幔,

岩石、矿物发生塑性变形。

15.共生组合天然岩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合。

16.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及物化条件的关系。

17.变质相一定温压范围内形成的各种化学组成的变质岩中的一套变质矿物组合。它们在时、空上反复共生,且矿物组合与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18.等物理系列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

19.等化学系列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岩石,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岩石。

20.不稳定矿物又称残余矿物,变质结晶反应不完全彻底,而残存的原岩矿物。

21.稳定矿物又称新生矿物,变质结晶反应生成的新生矿物。

22.特征矿物仅在一个狭窄P.T 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能指示变质P.T 条件。

24.变质岩石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概念与岩浆岩结构类同。分变余、变成、碎裂结构。

25.变质岩石构造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排列状态。分变余、变成、混合三类构造。

26.变余结构母岩原来的结构被部分的保留下来。用以恢复原岩。

27.变余构造变质改造不深,母岩原岩构造被部分保留下来。用以恢复原岩。

29.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常见于角岩中而得名。

30.包含变晶结构变斑晶中有较多的包裹物。

34.糜棱结构岩石基本处于塑性状态,岩石以显微破裂颗粒化、蠕变、颗粒边界滑动等为主,

碎斑具有塑性变形形态,碎基具定向性、糜棱片理。

35.碎裂结晶岩石矿物碎裂变形同时伴随有重结晶作用。

36.接触变质作用岩体围岩受岩浆热能作用导致变质的作用。时间短、温度高、压力低。

40.交代结晶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原矿物分解消失,新矿物形成生长。新矿物的形成也经过结晶中心的形成及晶体逐渐生长的过程。

41.惰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封闭的。

42.活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可自由地被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开放的。

43.开放系统在变质过程中,有物质带入带出,体系内外发生了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不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了生了改变,而且岩石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44.封闭系统.在变质过程中,没有物质的带入带出,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发生了变化,而岩石化学成分没有改变。

45.柯尔任斯基相律P≤Ci式中:Ci=惰性组分数;P=矿物相数。

46.戈尔斯密特相律P≤C 式中:C=惰性组分数;P=矿物相数。

48.脆性变形表现为岩石、矿物的破裂、细化。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下发生。

49.韧性变形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条件下、岩石处于塑性、半塑性状态下发生。表现为波状消光、带状消、扭折带、变形纹、机械双晶、核幔构造、压力影等。

53.等变线在地质图上、反首次出现新矿物的点的连线—等变线。

55.变质相系在一个变质岩地区内,温度和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特点,常可用一系列变质相表示。这一系列变质相称变质相系。分低压型、中压型、高压型。

56.变晶结构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结构,分粗、中、细和等粒、斑状变晶结构等。

57.变晶系变晶结构中,矿物的自形和度、相对大小取决于矿物在固态下的结晶能力,而不是先后顺序。按这种结晶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变晶系。如:榍石、金红石、赤铁矿......正长石、微斜长石。

58.斑点构造在低变质的板岩中,,隐晶质内部常有碳质或细小矿物的集合体,呈斑点状。

59.板状构造泥质岩、硅质岩受低级区域变质后,产生板状劈理,使岩石能呈板状剥离。如:周口店地区的千枚状板岩、钙质板岩。

60.千枚状构造泥质岩经低级区域变质,已基本上重结晶(绢云母)镜下见绢云母定向排列,仅因矿物颗粒细少、肉眼不能分辨。破劈理面上显丝绢光泽。

61.片状构造变质岩中片状、柱状矿物较多、它们定向、半定向连续排列,构成片理。

62.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的地壳运动,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变质因素有温度、压力、应力、化学流体等,又称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造山变质作用。

63.混合岩化作用在中、高级区域变质或接触变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流体相,后者对早先形成的变质岩进行混合,改造形成混合岩的作用。

64.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基体: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其成分反映变质程度。

脉体:新生成的流体相产物,主要呈脉状而得名,主要类型有花岗质、长英质、长石质、

石英质等。

二、选择题

1.复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正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副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4.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5.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6.前进变质是由于()引起的变质作用。

(1)温度升高(2)压力升高(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改变

7.高压型变质岩是()的变质岩。

(1)高温高压(2)低温高压(3)地温梯度低地区

8.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1)>30C/Km (2)20-30C/Km (3)平均10C/Km

9.红柱石角岩属于()变质岩。

(1)区域(2)接触(3)交代

10.榴辉岩是()变质岩。

(1)超高压(2)超高温(3)低温高压

11.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面状所显示的岩石构成称为()构造。

(1)片麻状(2)条带状(3)片状

12.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被粒状矿物隔断、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岩石构造称为()构造。

(1)片麻状(2)片状(3)条带状

13.十字石石榴石云母片岩中,十字石、石榴石按粒度可分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群,大的十字石、石榴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14.某混合片麻岩中,新生体为粗粒-巨粒钾长石晶体,钾长石晶体多呈浑圆状,也有趋于自形晶粒状,该种钾长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15.某岩石为柱粒变晶结构,斜长石、角闪石各约50%,该岩石定名为()。

(1)角闪岩(2)角闪石岩(3)斜长角闪岩

16.某岩石为柱粒变晶结构,角闪石含量大于90%,斜长石和其它矿物含量小于10%,该岩石应定名为()。

(1)角闪岩(2)角闪石岩(3)斜长角闪岩

17.某花岗岩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岩体中有围岩残留体。岩体的岩石主要矿物为钾长石(40%)、石英(25%)和酸性斜长石(30%),隐约见少量黑云母略作定向排列,该岩石应定名为()。

(1)黑云母花岗岩(2)荫影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

(3)二长花岗岩

18.泥晶灰岩变成大理岩,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主要是()。

(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19.泥质岩变成十字石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

(1)重结晶(2)交代作用(3)变质反应和变质结晶

21.镁夕卡岩属于()

(1)区域变质岩(2)接触热变质岩(3)接触交代变质岩

22.某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为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由中基性火山岩在中低温热液及火山硫质喷气的作用下变质形成,该岩石应定名为()。

(1)细碧岩(2)青盘岩(3)变安山岩

三、简答题

1.影响变质过程中热状态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1)地热增温;(2)上地幔热流;(3)放射性衰变热;(4)岩浆热;(5)应力作用磨擦热;

2.试述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相来源。

1)原岩中的流体相;(2)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脱水、脱碳酸反应析放的流体;(3)岩浆源流体;(4)深源(上地幔)流体;

5.试述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异同点。

(1)前者温度低(小于650℃,一般150℃—250℃,后者温度高(大于700℃);(2)前者基本保持固态,后者经过液态;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变质反应重结晶)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变晶结构)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部分重熔)

6.变质矿物组合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1)变质岩原岩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多种多样;(2)变质类型多种多样;(3)变质改造程度强弱不等.....

7.试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1)温度。举例.......(略);(2)压力。举例.......(略);(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8.举例说明变质反应的研究意义。

(1)固—固反应。研究意义.......(略)。(2)有流体相存在的反应。研究意义.........

11.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1)各种矿物互相接触;(2)相互间无交代;(3)同种矿物光性及化学成分均一;(4)矿物对元素分配系数与原岩成分有关;(5)符合相律。

12.一个矿物共生组合的的一对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系数决定于哪些因素?

(1)原岩化学成分;(2)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13.成分—共生图解的作用是什么?

体现了戈尔德斯密特矿物相律,直观地表示了岩石化学组成与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

17.变质矿物成分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1)不稳定矿物(残余矿物),定义,举例.(2)稳定矿物(新生矿物),定义,举例.......

①特征矿物,定义:举例......②贯通矿物,定义,举例.......

18.试述变质岩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特点:既有原岩结构,构造残余,又有各种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构构造.....

研究意义:

(1)变质岩分类命名......(2)恢复原岩.....(3)变质成因分析......

(4)研究变质事件与地质事件的关系;....

20.变晶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1)同次变质矿物大体上同时结晶;(2)相对大小、自形、不代表先后顺序,而是处决于结晶力。变斑晶稍晚于基质,(3)除变斑晶外,多为他形。(4)包裹体发育;(5)片、柱状矿物较多且多具定向性

21.交代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1)矿物颗粒形态复杂多样;(2)矿物粒度变化大;(3)同种矿物光性,成分不均一;(4)变斑晶中包裹物相对少;

22.接触变质岩的构造特点有哪些?

1)结构以角岩结构为主;(2)构造上不具定向性,多为块状;

23.试述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决定因素。

(1)岩浆岩体成分,......(2)岩体规模,(3)围岩组分和组构,......

(4)接触面形态,产状,.....

24.为什么说岩浆岩体的成分是决定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岩浆岩体成分不同则:

(1)岩浆温度高低不同,.....(2)所含挥发份不同,......(3)酸碱度不同,对围岩的反应力不同,......(4)岩体规模不同,保持温度的时间不同,........

26.试述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1)按岩石化学成分分成五大类......

(2)按组构特征确定基本名称:斑点板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

27.某地区为泥岩、灰岩沉积区,试问一次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将会对岩体围岩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形成哪些新的岩石类型?

发生接触变质作用:

泥质岩:从岩体到远离岩体,依次变成为石榴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

堇青石角岩、斑点板岩、泥质岩;灰岩:从岩体到远离岩体依次为橄榄石大理岩、辉石大

理岩、角闪石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大理岩、结晶灰岩、灰岩。

28.透长岩相的矿物或矿物组合有什么特点?

钙镁橄榄石+黄长石+莫来石+灰硅钙石+易变辉石+透长石+高温斜长石+高温石英等,变质温

度高。

29.与钠长绿帘角岩相相比,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的矿物组成有哪些变化?

泥质岩中出现了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变斑晶;基性岩中出现了斜长石、普通

角闪石;碳酸盐岩中出现了透辉石。

30.与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相比,辉石角岩相的矿物组成有哪些变化?

透辉石、紫苏辉石代替了普通角闪石;出现了硅灰石、矽线石;富Al 红柱石、堇青石、矽线石可与钾长石共生。

31.富K2O 的泥质岩与富AL2O3 的泥质岩在钠长绿帘角岩相中的矿物组成有何不同?什么?

富氧化钾:不出现红柱石、堇青石,微斜长石、钠长石较多;斑点或小瘤为绢云母、黑云母

成分;富三氧化二铝:出现红柱石、堇青石富铝矿物;斑点、小瘤成分为红柱石、堇青石雏晶等。

33.试比较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的异同点。

.前者借助溶液运动而使物质迁移,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后者是物质在溶液内部迁移,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物质在溶液(体系)内各部分有浓度差。.......

34.影响交代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压力、溶液中被带入带出组分的化学位或活度等。

35.试以开放的K2O-AL2O3-SiO2-H2O 体系为例,阐述白云母矿物的交代变化与系统组分的变化关系。

白云母带入钾可生成钾长石:反应式..(略)白云母带出钾可生成矽线石:反应式..(略)36.试比较Al2O3、CaO、SiO2、NaO、FeO3 的活动性。

按相对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列:NaO→CaO→Fe2O3→SiO2→Al2O3

37.为什么气-液变质岩会出现单矿物岩?

在气—液作用下,原岩的某些组分在一些地方强烈地带出、留下的是稳定性最大、而活动性

最小的组分,使岩石组分单一化而形成单矿物岩(气液中心部)。

39.简述气—液相变质作用的特点。

(1)产出地: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火山岩区、混合岩化区、气—液活动的断裂两侧........形态不规则、脉状、透镜状.........(2)低温矿物组合。(3)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斑杂状构造、定向构造不发育。(4)分带性明显,气—液中心改造愈强烈。(5)与矿产

关系密切。

40.简述气—液相变质作用中气水热液的来源。

(1)岩浆热液......(2)变质热液......(3)混合岩化过程中分泌出的气水液;

(4)与地下水有关的气水热液;

41.试述气—液相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1)交代蚀变强烈的岩石有固有的基本名称:矽卡岩、云英岩、青盘岩、蛇纹岩(2)基本名称之前可以冠以主要交代矿物作词头,如白云母云英岩、白云母萤石云

英岩......(3)交代程度不等的岩石,划分强、弱蚀变带,名称采用“强××化+原岩名称”形式;如强云英岩化花岗岩。

51.简述动力变质岩的组分特征。

碎块(角砾)......;碎斑......;碎基......;重结晶颗粒....

52.有人认为岩石发生脆性变形还是韧性变形取决于原岩性质、变形时的围压温度、流体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应变速率等,因此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不可能共存于一块岩石中。请问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主要取决于温压,是否能使原岩达到塑性状态......也取决于原岩性质,不同的岩性达到塑性状态所需温压不同......

54.简述动态结晶的特点。

.发生在变形颗粒界面、扭折带界面附近;造成颗粒细化,集合体具优选方位;矿物颗粒多为压扁、拉长状;矿物原始界面多被破坏,呈弯曲状,锯齿状不稳定态;......

55.岩石变形的方式取决于哪些因素?

原岩性质,变形的温压、温度、流体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及应变速率等。

56.糜棱岩的细粒化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破碎、研磨、重结晶.....

59.简述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的结构构造、组分特征。

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5—0.1mm),碎斑多(<50%)。

超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细(0.1—0.01mm ),碎斑少(<10%)。

千糜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1—0.01mm ),重结晶明显,碎基具千枚状构造。

60.试比较变晶糜棱岩与构造片岩的异同。

变晶糜棱岩:变余糜棱结构、重结晶作用显著。

构造片岩:几乎全部重结晶,仅根据产在构造带上,与其他构造岩伴生而识别。

61.简述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特点。

分布广:前寒武的古老基底;后寒武的造山带.....

变质因素复杂:T=200—800℃,P=0.4GPa— 1.2GPa,强大应力....

变质环境多样:大陆地盾、热穹隆核部、造山带、板块边缘、洋底.....

63.造山带内的变质作用有哪些特点?

与褶皱相伴生,多为中压型和高压型,分为同构造变质、晚期深成岩体周围的变质、显著退

变质期。

64.列出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铝质变质岩的主要原岩名称。

泥质变质岩:粘土质岩石、中性凝灰岩、

长英质变质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质深成岩、浅成岩、火山岩及长石砂岩

铝质变质岩:富Al 质泥岩、泥质砂岩部分中酸性火山岩

65.列出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钙质变质岩的主要原岩名称。

基性变质岩:基性火成岩、富铁的白云质砂岩、基性凝灰质砂岩;

镁质变质岩:高镁超基性岩、白云岩、白云质粘土岩;

钙质变质岩: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钙质砂岩;

66.为什么变质相或亚相的划分往往以泥质或基性岩的变化为依据?

泥质或基性岩对变质温压最灵敏,每个相、相都具有特征的变质矿物.....

67.简述板岩、千枚岩、片岩的鉴定特征。

69.试比较千枚岩与千糜岩的异同点。

相同点:具有千枚构造。相异点:前者:显微鳞片变晶结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后者:糜棱结构,有少量碎斑。

79.Al2O3 过剩和K2O 过剩的泥质岩在绿片岩相和绿帘角闪岩相中的矿物组合有哪些不同?

绿片岩相:铝过剩:白云母+叶腊石+硬绿泥石钾过剩:黑硬绿泥石+绿泥石+白云母

绿帘角闪岩相:铝过剩:铁铝榴石(硬绿泥石)+石英+白云母

钾过剩:钾长石+铁铝榴石+石英

80.绿片岩相进一步可划分哪几个亚相?不同亚相中矿物组合有哪些不同?

低绿片岩相:绿泥石+白云母;高绿片岩相:绿泥石+黑云母

81.从低温的绿片岩相到高温的麻粒岩相,长石的成分种属有哪些变化?

斜长石由钠长石变到拉长石,从没有斜长石到出现钾长石。

90.试述麻粒岩、榴辉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特征。

麻粒岩:中粗粒不均粒状变晶结构,不明显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

钾长石+透辉石+紫苏辉石

榴辉岩: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绿辉石+镁榴石+其他高压矿物。91.区分斑晶与变斑晶、辉绿结构与变辉绿结构。

斑晶与变斑晶:

(1)前者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Py,Ol,Hb等;后者为结晶力强的矿物,一般无上述矿物(2)前者比基质早结晶,而后者比基质稍后结晶;

(3)前者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后者在固态晶出,有推挤基质的现象。

辉绿结构与变辉绿结构:

前者斜长石组成格架,架间充填一个辉石;后者仅保留辉绿结构的形态,斜长石变质成绢云母、绿帘石等,辉石变质成绿泥石等。

92、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

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 (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2压力的增高有利于形成分子积体较小、密度较大的高压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硬玉和霰石等。

7.区分:重结晶作用与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与交代作用,动态重结晶与静态重结晶。答: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原岩中矿物颗粒的重新组合(只涉及同种矿物的溶解、组分迁移和再次沉淀结晶),只有矿物颗粒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而不形成新的矿物相。

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保持不变。

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然有相应的原有矿物相趋于消失。变质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

H2O、CO2等挥发分外)保持不变。

变质分异作用:是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原岩中某些矿物组分经扩散作用而不均匀聚集的过程。它以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范围的迁移而不同于一般的重结晶作用,又以没有

组分从系统中带出或从系统外带入而不同于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由变质原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一种矿物被另外一种化学成分与其不同的矿物所臵换的过程。

发育位错的晶体储集了变形施加的应变能,所以不稳定而力图通过重结晶来消除应变能并恢复到稳定的无应变状态。这种伴随变形发生的重结晶称为动态重结晶,包括恢复和重结晶两个阶段。无偏应力参与的重结晶作用称静态重结晶。

8.综合说明变质作用的分类

答:根据其规模,可分为局部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大类:

一、局部变质作用

局部变质作用分布局限(其体积一般小于100km3),分布在一个具体的地质构造中,往往一个变质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局部变质作用发生的地区可清楚地观察到变质岩与未变质岩石的逐渐过渡。具体分为4类:

(1)接触热变质作用指发生于侵入体周围的接触带上,由岩浆侵入带来的热使围岩发生的变质作用,也称热变质作用。其主要控制因素是温度,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结晶和变

质反应。这类变质作用一般深度不大,围限压力不高,约为2~3×108Pa以下。典型的

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断层带或其它强烈错动(剪切作用)带上,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岩石通过碎裂、变形或重结晶等方式,发生结构、构造上的改造,有时有矿物成分上的转换。

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除高级动力变质外,一般变质温度相当于绿片岩相。典型

岩石如糜棱岩、碎裂岩。

(3)气-液变质作用指在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下,岩石中某些活动性组份之间发生的一种交代作用。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称围

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位是主要的控制因素,

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冲击变质作用指陨石撞击地表引起的一种局部的、短时间的、压力巨大的变质作用。是陨石冲击时产生的动能瞬时转化为热能使岩石变质。高压、高温条件→石英高压变体:柯石英和斯石英;长石、石英熔融形成玻璃等。典型岩石为陨击角砾岩,是一种基质呈

似熔岩外貌的角砾岩。

二、区域变质作用

指岩石圈大规模范围内发生的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复杂的变质作用。多与构造运动相伴发生,常见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及显生宙造山带中。主要变质因素有温度、压力(包括围限压力和应力)和流体。一般发生于地壳深部,并且常伴随有混合岩化、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及岩浆活动。按照区域变质的环境可分出以下类型:

(1)造山变质作用是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面积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呈面状分布,在显

生宙造山带呈带状分布。温度、压力、偏应力都是其重要的变质因素,主要变质机制为重结晶、变质结晶和变形,形成的岩石常具有面理和线理,因而又称区域动热变质作用。(2)洋底变质作用是指洋中脊附近的洋壳岩石在上升热流和热卤水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变质作用。温度和流体中活动组分化学位(或浓度)是主要的变质因素。P/T很低。变质作用机制是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岩石通常不显片理、线理。洋底变质作用不仅使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也可导致岩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而是区域规模的异化学变质作用。

(3)埋藏变质作用岩层由于上覆沉积物的深埋而处于地下较深处,由负荷压力和地热增温引起的一种大规模、很低级变质作用。常出现于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立出现于强烈坳陷的沉积盆地底部,P/T变化范围很大。其特点是变质温度低,重结晶和变质反应不彻底,多形成很低级至低级变质岩石,可看作是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的过渡类型。

(4)混合岩化作用地壳深部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由于温度、压力的增高及流体的参与,一些变质岩能熔融产生相当数量的花岗质熔体(深熔作用)。当熔融程度很高时可产生花岗质岩浆,冷凝后便形成典型的花岗岩;如果熔融程度较低,则出现部分属花岗岩质、部分属原变质岩的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称为混合岩。从变质岩经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亦称超变质作用。

9.为什么说固-固反应是较好的地质稳压计?

答:固-固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不涉及流体相,因此平衡条件与流体相无关,影响反应的因素仅仅是T和P,是较好的温压指示计。

10.为什么说与脱碳酸反应相比,脱水反应是较好的地质稳压计?

答:由于地壳流体中H2O的大量存在,因此在通常的成因分析中,把流体相近似地看作是纯水相,分析脱水平衡时,仅考虑图解中x(H2O)=1条件下的P-T曲线,把脱水反应作为地质温压计应用。

脱碳酸反应的下述一般特点:

它们都不仅受T、P控制,而且受x(CO2)控制。当x(CO2)=0时,反应的平衡温度最低,平衡曲线为具有负斜率的直线。

随着x(CO2)的增加,平衡温度增高,平衡曲线逐渐变为正斜率曲线,x(CO2)=1时,平衡温度最高,曲线斜率和曲率最大(如脱水反应一样,在高压下变为负斜率)。

18.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有何差异?为什么?

答:(1)在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在某一变质作用条件下所有矿物晶粒基本上是同时生长的,而且是在固态条件下成核、生长、调整的结果。因此,在观察和描述变质岩的结构时一定要注意变质矿物是在固态条件下同时生长的特点。与沉积岩中碎屑岩的结构和岩浆岩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明显不同。

(2)同一世代的变晶矿物没有明显的结晶顺序。晶体自形程度的差别取决于结晶势,不象岩浆岩中那样矿物的自形程度随结晶顺序依次变化。而且一般变质矿物颗粒排列紧密,彼此镶嵌或相互包裹。

(3)变晶结构的基本特征反映变质作用过程与岩浆作用过程不同,变晶结构是重结晶和变质结晶的产物,变质过程中的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本上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在同一次变质作用过程中各种矿物几乎是同时生长和发育的,与岩浆岩中矿物结晶是由熔融状态中晶出的过程不同。

23.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1)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的各种矿物都有机会相互直接接触。

(2)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各矿物之间不存在反应和交代关系。

(3)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同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应该相近,如有环带,其边部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应该相近。

(4)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的一对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符合Nernst分配定律,即各处的元素分配系数近相等。

(5)矿物共生组合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应符合矿物相律。矿物成分太复杂是不平衡的标志(通常不超过5、6种)。

24.为什么决定矿物共生组合多样性的组分是有效惰性组分?

答:可以看出,矿物共生组合中出现的矿物数目与完全活动组分、微量组分、次要的类质同象组分无关。在不考虑副矿物(孤立组分)的情况下,矿物共生组合中矿物的最大数目等于有效惰性组分数与过剩组分数之和。但过剩组分的多少不改变矿物共生,决定矿物共生组合多样性的是有效惰性组分。

为什么变质相的界限往往是渐变的?

答:变质相之间的界线是根据特定的变质反应标定的。一方面一个变质相包罗各种岩石类型,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发生的变质反应不同,这些反应在P-T图解上不可能重合;另一方面,许多变质反应是涉及固溶体的连续反应(滑动反应),这类反应在P-T图解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带。因此,变质相之间的界线是渐变的,相邻两相之间经常有过渡带。自然界也常发现处于两个相之间的过渡性矿物组合的存在。

27.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答:(1)概念: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2)研究意义:

P-T-t轨迹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从动态的观点重新审视变质岩石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基本概念,是标志变质作用研究进入地球动力学阶段的里程碑。

P-T-t轨迹研究通过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原理,把变质过程中的热体制和构造作用联系起来,反映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变质作用P-T-t轨迹的主要功用在于对变质作用进行地球动力学解释,根据变质作用P-T-t轨迹的形态可以推断变质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经历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变质地体的热模拟和变质岩经历的P-T-t轨迹、热演化及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岩石经历的实际P-T-t轨迹的特点与变质作用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30.比较、总结下列岩石的差异:

(1)碎裂岩系列与糜棱岩系列

(2)千糜岩与千枚岩

答:(1)碎裂岩系列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以脆性破裂为主,没有或很少有重结晶作用,其显著特征是岩石无定向或弱定向。按碎基含量和性质划分为

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反映随变形强度增大粒度减小的趋势。

糜棱岩系列以韧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具有明显的面状(流状)构造,常发育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含量和重结晶程度分为糜棱岩类、千糜岩、变余糜棱岩等。

(2)千糜岩是糜棱岩(或超糜棱岩)具千枚状构造的变种。重结晶作用明显,基质中富水的片状或纤维状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等)明显增多,使岩石片理面上

具丝绢光泽,外貌类似千枚岩。岩石中仅残留少量碎斑,其中可见各种晶内和晶界塑

性变形结构。

千枚岩是一种显微晶质-很细粒的变质岩石,主要矿物组合是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有

时含较多钠长石,常为显微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在薄的片理面上具有

特征的丝绢光泽,也常出现交面线理或皱纹线理。

33.简述泥质变质岩从成岩作用进入埋藏变质作用的标志。

答: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出现在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立出现在强烈拗陷盆地沉积的下部,与未变质沉积岩渐变过渡。

(2)变质以很低温(150~350℃)、低压(<0.35GPa)为特点,流体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常常伴随低温交代作用。但透入性变形微弱,偏应力较次要。P/T变化范围很大,从高P/T到很低P/T都有。由于P-T范围小,仅包括沸石相(Z)和葡萄石-绿纤石相

(P-P)。

(3)由于温度很低,矿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萄石(Prh)、绿纤石(Pu)、混层状粘土矿物等很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的残留矿物为特征。

(4)岩石无片理,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原生的沉积、火山或火山碎屑等结构以及原生层理、气孔等构造保留完好,外貌上与未遭受变质的原岩很难区分。

(5)缺乏与埋藏变质相关的深熔岩浆活动。

36.简述麻粒岩相的一般特点

答:(1)麻粒岩相是高级区域变质相,通常T>700℃,P>0.3GPa

(2)该相以基性变质岩中出现Ca-Cpx(钙质单斜辉石)+Opx(斜方辉石)组合为标志。

(3)普通角闪石分解反应是在相当大的温度区间内连续进行,在连续反应带含水矿物Hb仍然稳定,因而在麻粒岩相低温部分,基性变质岩具有向角闪岩相过渡的矿物组合,如

Pl+Hb+Di+Hy+Gt+Q。

(4)温度进一步升高,Hb将完全消失,因而在麻粒岩相高温部分,基性变质岩具有无水矿物组合,如Pl+Di+Hy+Gt+Q。

(5)在麻粒岩相低温部分,Ms分解反应导致在泥质变质岩中出现Sil-Or带,此时Bi仍稳定。温度进一步升高,Bi也变得不稳定,并通过Bi+Als+Q=Gt+Crd+Or+V反应开始消失,

出现Crd-Gt-Or带。

Bi分解反应还可导致泥质变质岩中出现Hy:Bi+3Q=3Opx+Or+H2O

Bi完全消失后,在麻粒岩相高温部分出现无水矿物组合,如Sil+Crd+Gt+Or+Pl+Q

麻粒岩相独特的矿物学特征可概括为:

○1斜方辉石(Opx)为紫苏辉石(Hy),这种紫苏辉石与岩浆岩中的不同,其高Al,w(Al2O3)可高达6%~10%,因而有较强的粉红-淡绿色多色性。

○2单斜辉石(Cpx)为Ca-Cpx(Di、Aug(普通辉石)等),也含Jd分子(NaAlSi2O6)和Ca-Ts(钙契尔马克分子,CaAl2Si2O6),与榴辉岩中的单斜辉石相比,含硬玉分子较低,Jd/Ca-Ts<0.5。

○3石榴子石(Gt)是MgAl-FeAl榴石质石榴子石,Pyr牌号可达55。也可含相当数量的钙铝榴石,Gro牌号通常<20。

○4Bi是含Mg、Ti高的红棕色黑云母,w(TiO2)可达5%;Hb是含Ti、Al高的褐色普通角闪石。

○5Q有时带有暗蓝色或蓝灰色色调。

○6Kf是正长石(Or),常为条纹长石,成分上富Na;Pl是奥长石-中长石(牌号可高达50),常是反条纹长石,有时长石呈暗蓝、蓝绿或褐绿色(Miyashiro,1994)。

○7含Ti的副矿物通常是金红石和钛铁矿,只有在钙质岩中才出现榍石。

○8Al2SiO5矿物在中-低P/T下为Sil,在高P/T下为Ky。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全)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他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3.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极少数呈单质存在外,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石英,正长石,方解石。 6.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7.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8.矿物的物理性质: 1 颜色:自色,他色,加色 2 条痕色:与实际颜色不一定相同 3 光泽 4 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 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延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涨的,解理完全是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9.(岩浆岩)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深成岩(3000米),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10.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1.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1)酸性岩类(大于65%)(2)中性岩类(52-65%) (3)基性岩类(45-52%)(4)超基性岩类(小于45%) 12.(结构)岩浆岩的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分为: 1.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2.半晶质结构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讲课讲稿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作用,按碎基性质划分为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玻璃质),碎裂岩按碎基含量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以塑性变形为主,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性质分为糜棱岩及变余糜棱岩(重结晶为主),糜棱岩根据基质含量划分为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一、砾岩、角砾岩、砂岩 常见岩石类型: 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 (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 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 (1)砾岩(河北宣化) 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 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岩体课后答案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 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 答: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基性斜长石组成。所以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那几种? 1.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以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2.胶结连结:指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结在一起的连结。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的结构连结。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它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矿物的解理面:是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 后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的光滑平面。晶粒边界:矿物晶体内部各粒子都是由各种离子键、原子键、分子键等相连结。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使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但这种结合力一般比起矿物内部的键连结力要小,因此,晶粒边界就相对软弱。微裂隙:是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迹线,也称显微裂隙。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如结晶岩中晶粒之间的小空隙,碎屑岩中由于胶结物未完全充填而留下的空隙。粒间空隙对岩石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有较大的影响。 晶格缺陷:有由于晶体外原子入侵结果产生的化学上的缺陷,也有由于化学比例或原子重排列的毛病所产 生的物理上的缺陷。它与岩石的塑性变形有关。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沉积岩特点: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性质差别很大。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 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变质岩特点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岩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容重、孔隙率、水理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9、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 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 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三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31、1-32所示,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破坏时,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加; (3)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加; (4)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弹脆 性---弹塑性---应变硬化。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12.什么是莫尔强度包络线?如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莫尔强度包络线? 答:三轴抗压强度实验得出:对于同一种岩石的不同试件或不同实验条件(不同的围压时的最大轴向压力值)给出了几乎恒定的强度指标值(直线性强度曲线时为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一强度指标以莫尔强度包络线的形式给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得出不同的抗压强度,因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莫尔应力圆,这些莫尔应力圆的包络线就是莫尔强度包络线。 16.线弹性体、完全弹性体、弹性体三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完全弹性体:循环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曲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线弹性体:循环 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直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弹性体岩石: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不同,但反复 加载与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总是服从此环路的规律。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答: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度、加载速度、风化程度及围压。 (1)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1)连结作用:束缚在矿物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其吸引力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接作用。 2)润滑作用:由可溶盐、胶体矿物连接的岩石,当有水入侵时,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导致矿物颗粒间连 接力减弱,摩擦力减低,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附力将水分子拉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岩石描述实例 (一)火山岩类 1、橄榄玄武岩 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变质岩(复习)

1.为什么自然界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沉积岩两大类? 答: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这必然引起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调整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 答: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都是内生地质作用,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 (变质反应重结晶) 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 (变晶结构)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部分重熔) 4.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 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2压力的增高有利于形成分子积体较小、密度较大的高压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硬玉和霰石等。 6.评述构造超压和流体超压对变质作用的影响。 答:构造超压——构造超压为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是构造作用对总压力的贡献。构造超压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后者本身又因成分、温度、变形速率及其他因素而变化。 由于变质作用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岩石强度通常不大,因而构造超压通常较小,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0.1GPa。构造超压只有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且应变迅速时才有意义。而在地壳较深处,温度较高、负荷压力较大,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应力可通过塑性变形而被释放,所以不大可能起附加压力的作用。 流体超压——有时在封闭体系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多种变质反应将释放出大量的H2O 和(或)CO2,由于毛细孔体积很小,同时岩石的强度又足够大,则可出现Pf>Pl 的情况。两者的差值称作流体超压, Winkler认为这是“内部产生的气体超压”,一般是局部的。这种情况下,无论变质反应是否有流体相参与,Pf都是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因素。 在侵入体附近,由于岩浆结晶过程中析出大量流体相,也可在局部出现Pf>Pl的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变质岩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 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 这此过程中, 没有新的矿物相出现。 2.等物理系列:对于特定成分的原岩体系来说,决定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因素是变质条件,为了描述不同的变质条件及其对应的产物特征,引入了等物理系列的概念. 3.贯通矿物: 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 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4.混合岩化作用:在高级区域变质地区,由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新成体)与变质岩基体(古成体)混合形成混合岩的过程。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度类型,又称超变质作用 5.变质作用: 6.接触变质作用:分布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较低,应力不明显。变质机制以静态重结晶或静态变质结晶为主。 7.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另一种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着原来矿物的晶形,有时还保存着原来的解理等特点,如,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绿泥石化 8.交代净边结构:在斜长石中最长见。在蚀变较强列的斜长石四周,有一圈清洁的边缘,是由于交代作用由外向内进行,原来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等再度被吸收而成。 9.交代蚕食结构:以交代关系相接触的两种矿物之间,接触线很不规则,成港弯状或锯齿状,通常弧形曲线尖角指向被交代矿物。 10.交代残留结构:交代作用进一步增强时,被交代矿物可分割成零星分布的残留体包在新形成的矿物中。 11.交代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岩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尽管岩石基本处于固态,但以H2O和CO2为主的流体流体的存在是必要条件。 12.造山变质作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或狭义的区域变质作用) 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面状)和显生宙造山带(带状)的变质作用。变质因 素复杂,P/T比范围宽(三种压力类型)并与构造环境 密切相关,变质机制为变质(重)结晶和变形。形成的 变质岩常见面理和线理构造。 13: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 14:变质分异作用:指原来矿物成分均匀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 转变为 矿物成分不均匀的岩石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15:动力变质作用:分布于断裂带,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应力,通常具较高的P/T比。变质机制以变形和动态重结晶或动态变质结晶为主 16.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7.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18.等化学系列: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19.混合岩组成:基体+脉体 基体: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 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 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主要有: 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 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 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岩:斜长石,辉石 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 正长斑岩:正长石 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 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 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 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 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

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 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3)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③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④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可分为: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为:脂肪光泽,如石英; 3)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4)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⑤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⑥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成为解理面。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正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

变质岩考试题复习题全集

变质岩 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 岩系); 7、孔兹岩; 8、矽卡岩; 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交代作用;13、区域变质作用;14、冲击变质作用;15、动力变质作用;16、交代变质作用; 17、接触-热变质作用;18、造山变质作用;19、洋底变质作用;20、混合岩化作用;21、热峰条件;22、P-T-t轨迹;23、变余结构;24、变晶结构;25、碎裂结构;26、糜棱结构;27、筛状(变晶)结构;28、板状构造;29、千枚状构造;30、片状构造;31、片麻状构造;32、变质反应;33、晕长石;34、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35、固-固反应;36、变质带;37、成岩格子;38、共生分析;39、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40、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1、矿物共生组合;42、ACF图解;43、变质相;44、变质相系 填空: 1、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负变质岩。 2、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1)区域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接触变质作用;(4)气-液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6)洋底变质作用;(7)冲击变质作用等。 3、变质作用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以及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等。 4、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 5、按变质作用的级别可分为:低级变质矿物,中级变质矿物,高级变质矿物。 6、变质岩的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四大类:变余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变形结构。 7、变质岩按变晶矿物的形态划分:粒状变晶结构、角岩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8、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9、混合岩分为四大类: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类;混合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10、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出六个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 1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12、根据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中粒变晶结构;细粒变晶结构。 13、变成构造主要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14、接触变质相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透长石相。 15、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