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

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

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异化学变

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6、1)

2)

3)

4)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

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P-T-t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P-T-t轨迹概念的提出,是变质岩的重大突破,它使得人们从动态的

观点,重新审视变质岩石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基本概念,是标志着变质作用研究进入地球动力学阶段的里程碑。

现在主要应用于变质作用构造环境,如大陆碰撞造山带。

8、1)变质作用的分类及各种变质作用的特征局部变质作用

分布局限(如断裂带,接触带),往往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局部

变质地区可清楚观察到变质岩与未变质岩的渐变过渡。具体可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分布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而导

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温度,主要变质机制是重结晶,具有很低P/T比。

动力变质作用:分布在断裂带,在构造作用下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

控制因素为偏应力,主要变质机制为变形(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及动态重结晶,P/T通常较高。

2)区域变质作用

在岩石圈范围,规模巨大的变质作用。变质因素复杂,往往是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综合作用,P/T高中低很低都有。变质机制多样,主要是重结晶和变形。可分为4个地质类型:造山变质作用、洋地变

质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9、变质反应的基本类型

固-固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不涉及流体,因而平衡条件与

流体相无关,反应影响因素仅为T和P,是较好的温压指示计。

1)多形转变(答案在第10题)

2)固溶体的出溶。高温时固溶体矿物为均已的一相时,当温度降低

到固溶体分解曲线之下,就会分解为成分不同的两相,称为出溶。3)纯固相之间的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事化学成分不同的纯固相矿物。

如图18-1所示反应:NaAlSi2O6+SiO2=NaAlSi3O8

Jd硬玉 Q石英Ab钠长石

10、解释18-1图

P272 硅酸盐矿物3个多形变体红柱石And、蓝晶石Ky和矽线石Sil 是变质岩中常见的多形转变。Ky=And、Ky=Sil反应的△V均为正值,故该反应线均是政正斜率。And=Sil则反之。三条反应线相交于一点,点上三种矿物共生,该店为三相点。三条线上相应的两相共生。三条

线将P-T分为三个区,每个区仅一相稳定。And在低压稳定,Ky在高压区稳定、Sil在高温区稳定。

意义:红柱石出现说明岩石形成于低温条件;蓝晶石出现说明岩石高

压变质条件;矽线石出现指示高温变质条件。

11、成岩格子

一个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的岩石系统,在一定P-T条件范围内遭受变质作用时,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岩石系统内会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变

质反应。在P-T图解上,这些反应的单变线通常彼此会相交。这种在P-T空间上单变线相交的网状系统成为成岩格子。

12、Barrow变质带的概念、划分方案、等边反应方程式

划分:以变泥质岩中随变质程度(温度)增高而依次出现的新矿物(称为指示矿物)为标志划分变质带的,因而成该变质带为指示矿物带。也就是以指示矿物出现的线作为等变质线划分变质带的。

巴罗式变质带的概念:巴罗在苏格兰高地共标出黑云母、石榴子石、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等5条等变线,这五条线将该地区分为绿泥石带(黑云母等变线低温侧)、黑云母带、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

蓝晶石带、矽线石带等6个指示矿物带,通称为巴罗式区域变质带。(等变线:两个变质带的界线)

1)黑云母等变线反应

Stp(黑硬绿泥石)+Phn(多硅白云母)=Bi+Ch(绿泥石)

+Q+H2O(V,蒸汽)

2)石榴子石等变质线反应

Cld(硬绿泥石)+Bi=Gt(石榴子石)+H2O

3)十字石等变质线反应

Ms+Ch(绿泥石)=St(十字石)+Bi+Q+H2O

4)蓝晶石等变线反应

St(十字石)+Q=Gt(石榴子石)+Ky(蓝晶石)+H2O 5)矽线石等变线反应

Ky=Sil

13、变质岩化学类型的划分(掌握大类划分即可)

1)2)3)

4)

5)泥质:导源于泥质沉积物

长英质:包括变质的砂岩、硅质凝灰岩和中酸性岩浆岩。

钙质:导源于灰岩和白云岩(可含石英、粘土矿物等杂质)等钙质沉积物。

基性:由基性岩浆岩、凝灰岩及含显著数量的钙铝铁镁的不纯泥灰质沉积岩转变而来的变质岩。

镁质:导源于超基性岩浆岩和绿泥石质及其他富含镁铁的沉积物

14、泥质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特点

化学成分特点:氧化铝和氧化钾含量高,氧化钾、氧化铝相对含量变化大。

矿物成分特点:云母含量高,石英常见,两个亚类矿物成分有明显差别:

1)氧化铝过剩的泥质变质岩:

特点是含富铝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等),中低温时无钾长石,高温时(麻粒岩相、辉石角岩相等)出现钾长石;

2)氧化钾过剩的泥质岩:

含钾长石,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矽线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

15、斑状变晶结构与斑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变晶结构的一种,颗粒粒度呈双模式分布,大颗粒

(称为变斑晶)被小颗粒(称为基质)包围。变斑晶和基质通常由不同矿物组成。

斑状结构:火成岩结构的一种,指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称为基质。它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其中斑晶和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

一般是在深处或岩浆上升过程中晶出的,基质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凝的条件下固结的。

16、Gibbs相律、Goldschmidt相律、Korzhenskii相律的意义及应

用条件

1)Gibs相律:

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相:岩石矿物组合;组分:岩石化学成分;自由度:物理化学条件)

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可以

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化条件的关系。这是研究变质岩石学的基本方法,称为共生分析。

Goldschmidt相律:封闭条件下岩石系统达平衡时服从Gibbs相律。由于变质作用常常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区间内进行并达平衡的,必定有两个自由度,即f≥2.由Gibbs相律得f=c+2-p≥2。因此,p≤c。如果系统没有流体相,p就代表矿物相数;如果有一个流体相,矿物相数就等于p-1.因此在一定温压范围内平衡的矿物相数不大于岩石

系统的独立组分数,即Goldschmidt相律。符合Goldschmidt相律的条件:封闭系统、无流体相、f(自由度)≥2。

17、ACF图解(图20-6)的应用

图在P320

ACF图能标绘所有常见变质岩,包括泥质、长石质、钙质和基性变质

岩,说明它们相互关系和广泛的共生关系,但不能表示中低温下氧化钾对矿物共生的影响。

A′KF图则能很好地表示氧化钾过剩与氧化钾不足的共生组合,但其应用仅限于泥质、长英质岩石。

图20-6表示了变质岩五大化学类型和主要造岩矿物在ACF和A′KF 图上的位置,这个图解不但可为制作ACF、A′KF提供方便,而且可以直观地表示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熟悉这个图解,有利

于掌握五大化学类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特点和判读成分-

共生图解,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以岩石的矿物成分判断化学类型,以利于恢复其原岩。

18、变质级划分及其与变质相的对应关系

变质相:一个类型的所有岩石的总称。

与变质相相比,变质级是对变质作用P-T空间更粗略的划分。因而,一个变质级包括几个变质相。

很低级: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蓝片岩相

低级:钠长绿帘角岩相、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

中级: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角闪岩相

高级:辉石角岩相、透长岩相、麻粒岩相

榴辉岩相以高压为特征,温度包括低温-高温的很宽的范围,因而未列于上述以热峰温度为标志的变质级中。

20、变质相系的划分及代表性特征变质矿物

变质相系反映的是变质作用会变质地区的P/T比。按P/T分类:

1)2)3)4)高P/T型:含蓝闪石为特征

中P/T型:低温出现蓝晶石,高温出现矽线石低P/T型:低温出现红柱石、高温出现矽线石很低P/T型:与低P/T型相似,例如洋底变质。

21、碎裂岩与糜棱岩

1)碎裂岩系列:以脆性变形为主,其特征是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结构,微碎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

作用。变形增强,粒度变小。按碎基含量和性质划分:

构造角砾岩:具碎裂构造,角砾状构造;主要由较大的碎块角粒组成,角砾块呈棱角状,大小混杂,排列紊乱;基质由细小的破碎物(碎基)

和铁质、桂枝、钙质胶结物组成;若角砾磨圆,则称为构造角砾。构造角砾多有一定的定向构造。

碎裂岩:主要由碎基组成,具碎裂结构,块状构造。

假玄武玻璃:貌似玄武岩的黑色的特殊动力变质岩,具玻璃质碎屑结

构,块状构造。是高应变速率下,强烈变形造成的部分熔融而又迅速冷凝的产物。

2)糜棱岩系列:以塑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明显的面理(往

往有线理)构造、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按基质含量和重

结晶强度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

22、糜棱岩的分类

糜棱岩系列:以塑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构造、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按基质含量和重结晶强度分为:

糜棱岩:具糜棱结构、定向构造;碎斑通常呈卵圆状、眼球状、透镜状,常发育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扭折带等晶内和晶界塑性变形结构;基质主要由亚颗粒和细小的重结晶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面

理,且常呈条带状(成分层)绕过碎斑,显示塑性流动图像,因而常称为流状构造。

千糜岩:是糜棱岩、超糜棱岩具千枚状构造的变种。重结晶作用明显,基质中富含的片状或纤维状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等,使

岩石呈现丝绢光泽,外貌似千枚岩。岩石中仅残留少量碎斑,其中可见各种晶内和晶界塑性变形结构。

变余糜棱岩:是一种完全重结晶的糜棱岩。基质碎斑都已重结晶。变

余糜棱结构表现在由碎斑重结晶而来的细粒集合体保留原碎斑的外形

轮廓和压力影等特征。变余糜棱岩具有片状、片麻状构造以及条带状、眼球状构造,包括构造片岩和构造片麻岩两大类型。

23、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分布(图21-2)P331

24、接触-热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①局限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之中围绕侵入体分布。分布

宽度变化很大,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可见逐渐过渡为未变质的原岩。

②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T,缺乏偏应力,因而接触-热变质岩一般以

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征,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③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P/T 变质(视地热梯度>80℃/km),形成

深度浅(通常P<0.3GPa),因而矿物成分上以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矿物为特征。

④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而接触变质晕中

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逐渐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

⑤由于岩浆流体的作用,接触-热变质岩往往有夕卡岩等交代岩伴生。

25、矽卡岩、角岩

矽卡岩:一种接触交代变质岩石,主要由富钙或富镁的硅酸盐矿

物组成。变质岩,一般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矿物成分主要为石榴子石类、辉石类和其他硅酸盐矿物。产在火成岩体(主要为中性火成岩及酸性火成岩)与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及火山-

沉积岩系接触带或其附近。按围岩成分可分为:钙质矽卡岩、镁

质矽卡岩、硅酸盐矽卡岩。

角岩:一种具块状构造的热接触变质岩。原岩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火成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主要由长石、云母、角闪石、石英、辉石等组成,还含少量有矽线石、堇青石、红柱石、石榴子石等。岩石外表一般为深色,有时为浅色,致密坚硬。角岩按主要矿物成

分可分为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钙硅角岩、基性角岩、镁质角岩等。

26、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出现在造山变质(区域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

立出现在强烈坳陷盆地沉积的下部,与未变质沉积岩、火山岩

渐变过渡。

(2)变质因素以很低温(150~350℃)、低压(<0.35GPa)为特点,

流体成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常常伴随低温交代作用。但

透入性变形微弱,偏应力较次要。P/T比变化范围很大,从高P/T直到很低P/T各类型都有。

(3)由于温度很低,矿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萄石(Prh)、绿纤石

(Pu)、混层状粘土矿物等很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残留矿物

为特征。

(4)岩石无片理,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原生的沉积、火山或火山碎

屑结构等结构,原生的层理、气孔等构造保留完好,外貌上与

未遭受变质的原岩很难区分。

(5)由于温度很低,通常缺乏与埋藏变质相关的岩浆活动。

27、造山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广泛分布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造山带。

(2)是在区域性热异常和构造应力场的联合作用的产物,变质因素十分复杂。

(3)由于偏应力起重要作用,造山变质岩通常都遭受构造变形,而发育明显的面、线理。

(4)由于P/T比变化大,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相系列和递增变质带演化十分复杂多样。

(5)一个在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大面积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内部通常显

示热峰压力(深度),这导致变质区(带)内部 P/T比的变化,而分为不同类型相系列的两个区域。

(6)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多样,主要包括弧—沟带、大陆碰撞带和

大陆拉张带三类。除这三类外,其它构造背景亦可能存在,特

别是早前寒武纪。不同构造背景变质作用特点不同。

28、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

①弧—沟带(注意双变质带的概念)

弧—沟带变质作用

一个高P/T变质带和一个较低P/T比变质带组成。它们相互平行沿大陆边缘延伸,其间通常有一个巨大断裂将二者分隔开。高P/T变质带位于大洋一侧,代表了一个古海沟带,由冷的洋壳和海沟沉降物俯冲至地下深处形成。较低P/T比变质带为低P/T型或中P/T型或二者的混合,代表了一个古岛弧带。岛弧带与俯冲有关的大量岩浆活动是

P/T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双变质带广泛作为地质历史中弧—沟系统的证据。双变质带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

②大陆碰撞带

大陆碰撞带变质作用以十分复杂的多期区域变质,可出现各种P/T比类型及其叠加为特征。这是由碰撞带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决定的。

③大陆拉张带

大陆拉张带变质作用以低P/T型高温变质伴随大量岩浆活动为特征。在大陆拉张区,地壳或岩石圈减薄使来自地幔或软流圈的上升热流增

加,导致玄武质和花岗岩类岩浆形成和上侵及低P/T型高温变质,形成麻粒岩相变质杂岩。

29、混合岩的一般特征(要点)

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这决定了混合岩具有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地质学、岩石学特征。

(1)大面积分布在前寒武纪地盾区和显生宙岛弧带、大碰撞带、大

拉张带低—中P/T 区域变质区,与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及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共生和相互过渡。

(2)混合岩由基体和脉体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

又称为古成体。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

生的部分,又称为新成体。

(3)在化学成分上,浅色体为长英质的,常具有Q-Ab-Or系统共结点或同结线成分(图22-20),说明它们是部分熔融产物。古成

体可包括泥质、长英质、钙质、基性、镁质等各种化学类型变

质岩。但以长英质片麻岩最常见。

(4)在结构方面,古成体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等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往往强面理化。

(5)基体与脉体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混合岩构造特点。

(6)混合岩构造取决于混合岩化强度和基体构造。

30、混合岩4种成因模式要点(图22-22)(如果是大题作答最好画

图)

1)2)

3)4)混合岩成因的岩浆注入模式。混合岩是外来的花岗质岩浆注入片岩、片麻岩形成。

混合岩成因的交代模式。混合岩是深部上升的岩汁交代原岩而形成的。岩汁是一种高化学活动性、具高渗透能力的液体,富含K、Na、Si等组分。在混合岩区外围,它交代围岩形成长石斑晶和各种不规则脉体。在混合岩区中心,则渗透围岩形成云染状混合岩。进一步产生新的熔浆,即再生岩浆,形成花岗岩。

脉熔合岩模式。混合岩成因是岩石内部熔体或溶解物质迁移富

集的结果。脉体来自变质岩本身。其中,溶解物质的迁移富集符合变质分异的定义。

混合岩的深熔(部分熔融)成因。混合岩是片麻岩部分熔融而

成,熔融物质富集集中形成脉体,因而称“半熔岩”。而花岗

岩是高度熔融的结果,称为“全熔岩”。

31、会聚板块边界的变质岩组合

1)岛弧。岛弧地区最典型的变质岩组合是由低温高压(高P/T)

2)与高温低压(低 P/T)组成的双变质带。

大陆边缘因俯冲作用的发生也可以出现与岛屿地区相类似的双变质带,美国西海岸附近的佛兰西斯科平行海岸线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属于这种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浊沸石带,绿纤石带、硬柱石和硬玉质辉石带。附近的绿纤石带为含绿纤石的绿片岩,部分含有蓝闪石。该带的北东方向为由花岗质岩石为主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大陆边缘带除了大陆地壳形成水平方面的增生外,由于俯冲带岩浆的上侵部分岩浆滞留外于大陆地壳底部发生底侵底垫作用,导致大陆地壳的垂向增生及陆壳加厚及地温增高。并诱发区域的变质作用。下地壳麻粒岩相岩石的形成与上述地壳加厚地壳负荷增大以及在此期间的加热作用关系密切。大

陆边缘带的褶皱和递冲作用也比较普遍,因此与之相伴随的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变质作用也较为常见。

32、陆-陆碰撞的变质岩组合

由于在陆-陆碰撞前有陆间洋盆的俯冲作用,因此保留有岛弧或大陆

边缘地区发育的高P/T变质带及中—低P/T变质带。在洋盆闭合后造山带进入陆—陆碰撞及大陆深俯冲阶段,伴随着地壳物质的摺皱、逆冲、叠置导致地壳的总厚度加大,放射性的热积累及岩浆的活动都使得碰撞造山带的温度迅速升高,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洋陆俯冲相比,在陆—陆碰撞及大陆深俯冲地区,由于两个大陆地壳的密度差小于洋陆之间的密度差,因此大陆深俯冲作用持续时

间较短,并转变为整体抬升或下插陆壳的折返作用。在上述构造背景条件下,出露的变质岩组合有:

(1)保留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地区发育的高P/T变质带及中—低P/T

变质带;

(2)陆—陆碰撞出露的下地壳榴辉岩以及较广泛的麻粒岩相变质岩,他们可以与碰撞造山上升的地幔超镁铁质岩共生;

(3)平行造山带分布的中P/T与低P/T变质岩组合,他们可以与过

铝质花岗岩和/或深熔花岗岩共生。

33、洋中脊的岩石组合

1)火成岩组合及蛇绿岩套

典型的MORB为拉斑玄武岩;席状岩墙群(由细粒辉长岩、辉绿岩、粗玄岩、玄武岩的密集岩墙或岩脉组成);厚度最大的具火成堆晶结构

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 具变形变质结构的地幔橄榄岩中最常出现的是蛇纹岩或蛇纹石片岩

2) 沉积岩组合

主要的洋中脊沉积类型是颗粒细小的深海沉积物及深海沉积岩,如页岩、燧石岩、硅质岩红黄色含金属沉积物及生物成因的远洋石灰岩等。岩石的类型特征取决于水温、水的深度以及沉积时与大陆和海底火山

的距离。在洋中脊扩张中心形成的拉张盆地中,还有来自附近因断裂抬升的洋壳角砾岩,角砾岩成分为基性火成岩。

34、如何从共生图解中识别矿物组合的平衡

如果一个岩石系统由三组分组成,根据Godlschmidt矿物相律,在普遍观察到的组合中,矿物数应是3、2或1,这意味着当这种岩石的

矿物成分用一个三顶点为三组分的三角图解表示时,把该图解分成一系列小三角形就能直观地表示矿物共生关系,这种图解叫成分-共生

图解或共生图解。如图20-2a的abc图解,以a、b、c三组分为三角形顶点,7个矿物按化学组成(a、b、cmol%)分别标在相应位置上:一组分组成的矿物表示在三角形三个顶点,如矿物A:a100%;两组分组成的矿物表示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如F:b62%,c38%;三组分组成的矿物表示在三角形内部,如G:a33%,b33%,c34%。这个三元系共7个矿物,系统的任意组成一般位于连接三矿物的小三角形内,故达平衡时为三矿物共生,即p=3。如i组成,为A+D+E三相共生;若成分点位于共生线上,则平衡时为两矿物共生,p=2。如j组成为

F+C两相共生;若成分点恰位于某矿物投影点,则平衡时仅一相存在,p=1。如a组成,平衡时仅一相A。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讲课讲稿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作用,按碎基性质划分为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玻璃质),碎裂岩按碎基含量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以塑性变形为主,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性质分为糜棱岩及变余糜棱岩(重结晶为主),糜棱岩根据基质含量划分为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岩体课后答案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 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 答: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基性斜长石组成。所以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那几种? 1.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以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2.胶结连结:指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结在一起的连结。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的结构连结。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它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矿物的解理面:是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 后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的光滑平面。晶粒边界:矿物晶体内部各粒子都是由各种离子键、原子键、分子键等相连结。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使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但这种结合力一般比起矿物内部的键连结力要小,因此,晶粒边界就相对软弱。微裂隙:是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迹线,也称显微裂隙。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如结晶岩中晶粒之间的小空隙,碎屑岩中由于胶结物未完全充填而留下的空隙。粒间空隙对岩石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有较大的影响。 晶格缺陷:有由于晶体外原子入侵结果产生的化学上的缺陷,也有由于化学比例或原子重排列的毛病所产 生的物理上的缺陷。它与岩石的塑性变形有关。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沉积岩特点: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性质差别很大。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 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变质岩特点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岩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容重、孔隙率、水理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9、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 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 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三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31、1-32所示,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破坏时,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加; (3)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加; (4)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弹脆 性---弹塑性---应变硬化。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12.什么是莫尔强度包络线?如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莫尔强度包络线? 答:三轴抗压强度实验得出:对于同一种岩石的不同试件或不同实验条件(不同的围压时的最大轴向压力值)给出了几乎恒定的强度指标值(直线性强度曲线时为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一强度指标以莫尔强度包络线的形式给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得出不同的抗压强度,因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莫尔应力圆,这些莫尔应力圆的包络线就是莫尔强度包络线。 16.线弹性体、完全弹性体、弹性体三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完全弹性体:循环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曲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线弹性体:循环 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直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弹性体岩石: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不同,但反复 加载与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总是服从此环路的规律。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答: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度、加载速度、风化程度及围压。 (1)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1)连结作用:束缚在矿物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其吸引力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接作用。 2)润滑作用:由可溶盐、胶体矿物连接的岩石,当有水入侵时,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导致矿物颗粒间连 接力减弱,摩擦力减低,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附力将水分子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

————————————————————————————————作者: ————————————————————————————————日期:

变质岩的鉴定及定名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接触变质岩:角岩、矽卡岩、大理岩、石英岩 自变质岩:蛇纹岩、云英岩 1、变质岩的矿物 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 (1)变余结构

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2)变晶结构 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 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mm)、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mm~1mm)、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mm)。 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 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3、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变质岩试题

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 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少数岩 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 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 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 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 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 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 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 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 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 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 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 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 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 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的组成特征。 学习常见变质岩的命名和肉眼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预习教材中“变质岩”部分,重点预习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构造的鉴定 板状构造—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 片状构造—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正、副片麻岩); 块状构造—石英岩、大理岩。 2.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结构的鉴定(可结合磨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变晶结构—大理岩、角闪片麻岩; 变余结构—变质砂岩(如绿泥石化长石砂岩等) ; 碎裂结构—糜棱岩、碎裂岩。 3.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的鉴定 变质岩中的矿物,按成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性矿物或称共有矿物(经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中的稳定矿物);另一类是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继承性矿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和变质矿物中的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已在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中叙述。变质矿物中的黄玉、刚玉可见摩氏硬度计中的标本,绿泥石、绢云母可观察绿泥石片岩和千枚岩。 4.常见变质岩综合特征观察 结合标本,对照教材中关于各类常见变质岩的具体描述,逐类逐块地进行观察,包括板岩、干枚岩、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等)、片麻岩;糜棱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四、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和定名方法 根据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各类结晶片岩和片麻岩;另一类是块状构造的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对具有片理构造的变质岩的定名常用“附加名称+ 基本名称”。其中“基本名称”可以其片理构造类型表示,如具板状构造者可定名板岩;具片状构造者可定名片岩……。“附加名称可以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成分或典型构造特征表示。如对一块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岩石,若其矿物组成中含有特征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则在片麻岩前冠以“石榴子石”,该岩石则定名为“石榴子石片麻岩”(片麻岩根据其原岩特征分为正片麻岩—原岩为火成岩;副片麻岩—原岩为沉积岩)。同样,对含滑石或绿泥石较多的片岩分别定名为“滑石片岩”和“绿泥石片岩”。 对具有块状构造变质岩的定名,则主要考虑其结构及成分特征,如粗晶大理岩、中粒石英岩、蛇纹石大理岩等。 五、实验方法 参照本书和教材中对有关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对照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观察学习;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