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涵洞通用图新编通用图1盖板涵通用图封面、目录、说明

最新涵洞通用图新编通用图1盖板涵通用图封面、目录、说明

最新涵洞通用图新编通用图1盖板涵通用图封面、目录、说明
最新涵洞通用图新编通用图1盖板涵通用图封面、目录、说明

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水口(桂黔界)至都匀段公路桥涵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编号: SD/TYT H02

标准化跨径: 1.5、2.0、2.5、3.0、4.0米

交角: 0°

汽车荷载: 公路-I级

填土高度: 0.5~12.0米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00八年十二月

说明

一、依据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采用技术指标:

1、标准化跨径:1.5、2.0、2.5、3.0、4.0米

2、交角:0°(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

5、涵洞技术指标:

三、主要材料:

四、设计要点

1、装配式钢筋砼预制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3、预制盖板按99cm宽的正交板设计,若需要盖板宽度小于99cm时,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

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4、当为斜交盖板涵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也可现场浇筑。

5、计算涵台内力时,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6、台后活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7、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土重力密度18KN/m3。

8、当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采用本

图。

五、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到位后,必须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再下基。

2、浆砌圬工基础的砌筑,必须按规定错缝,与台底的衔接面留出石笋;混凝土基础与台身衔接面须

埋设锚筋。

3、涵身在顺水流方向原则上每隔4.0~6.0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

坚实地基(如岩石等)上可不设沉降缝。

4、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

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5、分离式基础与洞底铺砌宜同工序完成,但不应咬接。

6、清扫基础顶面并充分湿润后,方可铺浆砌筑圬工台身;混凝土台身除清洁及复位预埋筋外,对糙

面不足的部位应凿毛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7、浇筑混凝土台身之前,必须对模板强度、断面尺寸、支撑稳定性、沉降缝位置及其隔断的设置(沉

降缝与盖板安装方向平行,并沿洞身全断面设置)和台顶标高等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8、台帽混凝土浇筑要求同台身。同样宜在台帽与台身接合面设置锚筋。

9、盖板预制时,必须保证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捣实密度。

10、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脱模移运。

11、预制盖板块件堆放时采用两点搁置,盖板的移运方式,由施工单位自行考虑。

12、检查涵台顶面标高及平整度,并清扫干净,铺设两层油毡后,始安装盖板。

13、盖板宽度不得跨越沉降缝,安装与涵台正交。

14、盖板安装就位后,必须清扫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后,板间缝隙用M15水泥砂浆填塞密实;板端

与台帽间隙先用小石子嵌紧,再用砂浆填塞并插捣密实。

15、沉降缝填塞:基础(含洞底铺砌)沉降缝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并在流水面用1:3水泥砂

浆填塞深15cm以上;台身外背用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5cm以上,台身内面同基础一样填塞。

16、在洞身与填土接触面上,均匀敷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1.5mm,以防洞身渗水。

17、洞身与八字墙洞口建筑分离砌筑,其间隙(不大于2cm)按基础及台身内面沉降缝同样进行填

塞。

18、分离式基础的洞底铺砌及洞口铺砌(含整体式基础),必须在密实度达90%的地基上进行。19、台背后填土,必须在洞身防水措施完成后方可进行,并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分层碾压密实;

涵顶填土厚度在0.5米以内时,严禁用振动式压实机进行碾压。

20、本图未包括进出口河床铺砌加固设计,请参照《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进行设计,以防

水流冲刷破坏。

21、本图未包括涵洞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相关资料,请参阅部颁标准图JT/GQB 003-2003。

22、未尽事宜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执行。

六、其它事项

1、使用本图时应认真领会设计图纸的设计要点及施工要点。

2、使用本设计图过程中如有调整,敬请反馈。

目录

金属波纹管涵通用图

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改建公路工程桥涵通用图钢波纹管涵通用图 说明 1任务依据 根据[交设经〔2010〕170号]文下达关于编制钢波纹管涵通用图任务书。 2设计标准 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范及细则: 《公路涵洞通道用波纹钢管(板)》JT/T791—201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砼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涵洞孔径:Φ150cm、Φ200cm 3、涵洞交角:0°、15°、30°、45°(交角为路线设计线的法线与涵洞轴线之间的夹角)。 不同填土类别、高度壁厚选择(mm) 注:波纹管波距为150mm,波高为50mm。波纹管涵洞最小填土高度要求大于1.2m。 4 主要材料 1、管身:采用Q235-A热轧钢板制作,钢板屈服强度不应小于235Mpa,抗拉强度不应小于375 Mpa;钢板、钢带应符合GB/T 912或GB/T3274的规定,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709的规定。 2、洞口墙墙身、翼墙墙身:C20片石混凝土。 3、洞口墙基础、翼墙基础:C20片石混凝土。 4、河床铺砌、隔水墙:C20片石混凝土。 5、帽石:C20混凝土预制块。 6、片石强度:石材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 7、高强度螺栓、螺母规格为M20,螺栓长度宜为30mm~60mm;法兰盘的材料采用碳素结构钢,其性能应符合GB/T 700要求,抗拉强度不小于350MPa。法兰盘用角钢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9787的规定。 8、管节之间、法兰盘之间、翻边结合面之间以及搭接的波纹钢板件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密封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并应填塞紧密。低温条件下密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冻、耐寒性能。密封料可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聚乙烯泡沫或耐候密封胶。 5 设计要点 5.1设计计算: 1、本设计假定钢波纹管和土体均为弹性体。 2、本次设计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并互相校核,一种是按照公路设计手册建议方法计算,一种是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计算。 3、公路设计手册建议方法: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填土容重取γ=21KN/m3。土体荷载分布模式采用公路设计手册的建议模式,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 4、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模型采用2D平面模型,波

(整理)八字墙计算公式.

路斜交涵洞斜八字式洞口布置图及尺寸表进行分析整理: 已知:γ—涵洞轴线与路线前进方向的夹角(右侧顺时针方向) θ—水流扩散角,即八字墙与涵洞轴线的夹角 a —涵洞斜度,即涵轴线的法线方向与路线的夹角(锐角) H —接涵洞洞身部位八字墙墙身高度(等于涵洞墙身高度+板厚) h —接出口部位八字墙墙身高度(根据实际可不同,常取0.2) m —路基边坡坡比 n —八字墙墙身正背坡(常取4.0) α—八字墙顶面垂直宽度(常取0.4) e —八字墙基础襟边宽度(常取0.1或0.2) d —八字墙基础厚度 正翼墙(常称大八字墙): 反翼墙(常称小八字墙): а+= βθ正 а -= βθ反 正βαcos /c =正 反反βαcos /c = γsin /m m =0 γsin /m m =0 ()正正正ββcos m /sin n n 0+= () 反反反ββcos m /sin n n 0-= 八字墙墙身体积:

()()3300220h H n 6m c h H m 21 V -+ -= 正 身正 ()()3300220h H n 6m c h H m 21V -+-=反身反 八字墙墙身体积计算示意图 ()正正正0mn /1tan arctan δ-=β () 反反反0mn /1tan arctan δ+=β 正正βcos /e e 1= 反反βcos /e e 1= 正正δcos /e e 2= 反反δcos /e e 2= ()正正正ββcos /sin 1e e 3 -= ()反反反δc o s /δs i n 1e e 3  -= 八字墙基础体积: ()()() ()ed n h c 21e e e d h H n 2m d h H e e c m V 03122 200210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 ()ed n h c 21e e e d h H n 2m d h H e e c m V 0312******* ??? ?? ?+++++-+ -++=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 附图:

涵洞通用图说明

省道S322桂东段公路改建工程 涵洞通用图说明书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 页 涵洞通用图说明书 一、本图适应范围 1、钢筋砼圆管涵:孔径0.75m 、1.0m , 管顶填土高度0.5~10.0m 2、钢筋砼盖板涵:跨径0.75、1.0、1.25、1.5、2.0、2.5、3.0、3.5、4.0m 3、洞口:八字洞口、井字洞口 4、填土路基边坡:1:1.5 二、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钢筋砼圆管涵: 1)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1.0m 和0.5m ; 2)各种斜交及正交角度的涵洞长度,可通过基本管节,斜管节和端墙调整以适用各种情况。 3)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达到95%。 3、钢筋砼盖板涵 1)预制盖板按99cm 和74cm 两种宽度绘制,若需变更盖板宽度,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2)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或现场浇筑。 3)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能脱模吊运。 4)盖板块件堆放时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捆绑吊装。 5)当涵洞的基底土承载力小于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时,此时可在基底设置砂砾石、碎石或砂垫层,提高基底土承载力。 6)台后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7)分离式基础涵洞铺砌采用7.5号砂浆砌40cm 厚度双层片石,砌筑时应保证砂浆填满,以起到支撑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8)在盖板架设好后,板顶涂两层热沥青防水层,完成后需等其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涵洞拱度 当管顶填土超过2米,为了使路堤下沉时,仍能保证涵洞洞底的应有坡度,应在基础上沿涵洞轴线设置建筑拱度。 涵 洞 拱 度 注:1.H 为涵洞中心处流水槽面至路基顶面的高度; 2.基底土为岩层、涵洞顶填土不足2米以及坡度较陡的涵洞可不设拱度。 7、洞口建筑 洞口建筑采用八字翼墙、一字墙及井字洞口三种形式,八字翼墙设计条件如下: a .顺翼墙敞角 当涵轴斜角为0°~30°时,取θ=15°;当涵轴斜角为35°~45°时,取θ=10°; b .八字翼墙顶度: 当涵轴斜角为0°~25°时,取C=45°;当涵轴斜角为30°~45°时,取C=55°。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 推导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注:因为常用平均面积法、切分法、棱台算法等计算法计算翼墙体积(砼用量),在长大翼墙计算过程中会随着长度增长误差也随着增长,若求精确故不可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均能精确到左右。 一、墙身体积计算公式 如下图所示的涵洞翼墙 、低令翼墙的顶宽为K、墙背坡为B、填土坡为T、墙高为X、(注:高的一端为X 高 的一端为X )、翼墙低端基础宽J、基础的厚度为 H, X变量从翼墙的低端变化到翼低 墙的高端(如图中从1米变化到米),墙长与填土坡T相关,它随墙高增高而增长。 即:墙长=T(X高-X低)。墙身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将(2)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二、墙身体积计算例 上图中K=、B=、T=、X 低=1、X 高= 339.875.36182.35.12182.346.05.113322=?-?+-??=)()(、体积 339.875 .36182.35.1246.023.4182.3233=?-?+??+=)()(、体积 三、基础体积计算公式 )()(基础体积低高40dx X x x B TH TJH ?+=- 将 (4)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其实八字墙基础是底面为梯形的一个棱柱体 基础体积=梯形面积乘以高 四、基础体积计算例 上图中 T=、J=、H= 、X== 949.382.275 .326.05.182.26.018.15.112=???+???=、基础体积 947.36.02 23.418.193.12=??+=)(、基础体积

涵洞八字墙计算公式

涵洞八字墙计算公式 帽缘缘石砼=(Q6+R6+涵长计算!E6+0.1)*0.2*0.35*2 隔水墙=(Y6*TAN(RADIANS(K6))+Y6*TAN(RADIANS(ABS(L6)))+涵长计算!E6+0.4)*F6*0.4*2 洞身铺砌=涵长计算!Y6*涵长计算!E6*J6 洞口铺砌=(Y6*TAN(RADIANS(K6))+2*涵长计算!E6/COS(RADIANS(涵长计算!C6))+Y6*TAN(RADIANS(ABS(L6))))*Y6*J6 V =Z6+AA6 V基= =(D6*(Q6+U6+W6)*(N6-M6)*G6+D6/(2*O6)*(N6^2-M6^2)*G6)*2+(D6*(R6+V6+X6)*(N6-M6)*G6+D6/(2*P6)*(N6^2-M6^2)*G6)*2 V身= =(1/2*Q6*D6*(N6^2-M6^2)+D6/(6*O6)*(N6^3-M6^3))*2+(1/2*R6*D6*(N6^2-M6^2)+D6/(6*P6)*(N6^3-M6^3))*2 G= =D6*(N6-M6) e2正翼墙= =I6/COS((A TAN(TAN(RADIANS(K6))-1/(D6*O6)))) e2反翼墙= =IF(L6<0,I6/COS((A TAN(TAN(RADIANS(ABS(L6)))+1/(D6*P6)))),I6/COS((ATAN(TAN(RADIANS(ABS(L6)))-1/(D6*P6))))) e1正翼墙= =I6/COS(RADIANS(K6)) e1反翼墙= =I6/COS(RADIANS(L6)) c1正= =Q6+N6/O6 c1反= =R6+N6/P6 c正= =H6/(COS(RADIANS(K6))) c反= =H6/(COS(RADIANS(L6))) n0正= =(E6+SIN(RADIANS(K6))/D6)*COS(RADIANS(K6)) n0反= =IF(L6<0,(E6-SIN(RADIANS(ABS(L6)))/D6)*COS(RADIANS(L6)),(E6+SIN(RADIANS(ABS(L6)))/D6)*COS(RADIANS(L6))) H= =涵长计算!F6+涵长计算!G6+F6-G6 h= =F6-G6+0.2 β1= =IF(C6<10,30,IF(C6>=30,55,35)) β2 =IF(C6<10,30,IF(C6>=30,-20,0)) 涵长计算 净跨径L0= =IF(D6<3,D6-0.4,D6-0.6) 路肩标高左侧= =IF(N6=0,K6+(B6-S6*TAN(RADIANS(C6))-J6)*L6-P6*(S6-R6/2),K6+(B6-S6*TAN(RADIANS(C6))-J6)*L6+(M6-ABS(B6-S6*TAN(RADIANS(C6))-J6))^2/(2*N6))-P6*(S6-R6/2) 路肩标高右侧= =IF(N6=0,K6+(B6+T6*TAN(RADIANS(C6))-J6)*L6-Q6*(T6-R6/2),K6+(B6+T6*TAN(RADIANS(C6))-J6)*L6+(M6-ABS(B6+T6*TAN(RADIANS(C6))-J6))^2/(2*N6))-Q6*(T6-R6/

金属波纹管涵通用图

说明 1任务依据 根据[交设经〔2010〕170号]文下达关于编制钢波纹管涵通用图任务书。2设计标准 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范及细则: 《公路涵洞通道用波纹钢管(板)》JT/T791—201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砼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涵洞孔径:Φ150cm、Φ200cm 3、涵洞交角:0°、15°、30°、45°(交角为路线设计线的法线与涵洞轴线之间的夹角)。 不同填土类别、高度壁厚选择(mm) 表-1 150 200 150 200 150 200 注:波纹管波距为150mm,波高为50mm。波纹管涵洞最小填土高度要求大于1.2m。 4 主要材料

1、管身:采用Q235-A热轧钢板制作,钢板屈服强度不应小于235Mpa,抗拉强度不应小于375 Mpa;钢板、钢带应符合GB/T 912或GB/T3274的规定,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709的规定。 2、洞口墙墙身、翼墙墙身:C20片石混凝土。 3、洞口墙基础、翼墙基础:C20片石混凝土。 4、河床铺砌、隔水墙:C20片石混凝土。 5、帽石:C20混凝土预制块。 6、片石强度:石材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 7、高强度螺栓、螺母规格为M20,螺栓长度宜为30mm~60mm;法兰盘的材料采用碳素结构钢,其性能应符合GB/T 700要求,抗拉强度不小于350MPa。法兰盘用角钢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9787的规定。 8、管节之间、法兰盘之间、翻边结合面之间以及搭接的波纹钢板件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密封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并应填塞紧密。低温条件下密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冻、耐寒性能。密封料可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聚乙烯泡沫或耐候密封胶。 5 设计要点 5.1设计计算: 1、本设计假定钢波纹管和土体均为弹性体。 2、本次设计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并互相校核,一种是按照公路设计手册建议方法计算,一种是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计算。 3、公路设计手册建议方法: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填土容重取γ=21KN/m3。土体荷载分布模式采用公路设计手册的建议模式,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 4、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模型采用2D平面模型,波纹管采用梁单元模拟,土体采用面单元模拟。假定波纹管和土体在界面上没有滑移,波纹管和土体之间的接触以共节点方式模拟。 5.2 构造要求: 1、Φ150cm、Φ200cm跨径波纹管分为圆形整体管,和分片拼装两种。整体管采用整管拼装、法兰螺栓连接,分片拼装管由多片波形钢板片用高强螺栓拼接而成。 2、钢波纹管对地基承载力要求: 表-2 3、洞口形式应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可采用跌井、直翼墙、八字墙、一字墙、挡墙。不宜采用倾斜的洞口形式。 4、采用碳素结构钢的波纹钢圆管、波纹钢板件、法兰盘及高强度螺栓、螺母,出厂前应进行热浸镀锌防腐处理。 热浸镀锌质量应满足下表要求。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注:因为常用平均面积法、切分法、棱台算法等计算法计算翼墙体积(砼用量),在长大翼墙计算过程中会随着长度增长误差也随着增长,若求精确故不可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均能精确到0.01m3左右。 一、墙身体积计算公式 如下图所示的涵洞翼墙 令翼墙的顶宽为K墙背坡为B填土坡为T、墙高为X、(注:高的一端为X高、低的一端为X 低)、翼墙低端基础宽J、基础的厚度为H, X变量从翼墙的低端变化到翼墙的高端(如图中从1米变化到3.82米),墙长与填土坡T相关,它随墙高增高而增长。 1:100I i _i 1:100 1''1:100 t:100

即:墙长二T(X高—X低)。墙身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面积=~I'2 x = KX +7? (1)注1:面积=(上底{底"高 体积:: (TKX+^X2) (2) 将(2)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二、墙身体积计算例上图中K=0.46、B=3.75、T=1.5、X低=1、X高 =3.82 卞体积=15 0.46(3.822 -12)1.5(3.823-13)= 8.339 2 6汉3.75 2、体积=( 3.82 1)扌23 0.46 1.5633 75 1)8.339 三、基础体积计算公式 基础体积二0x高以氐(TJH TH X)dx(4) 将(4)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TH 体积= TJHX +詣X? (5) Z D ?t 其实八字墙基础是底面为梯形的一个棱柱体 基础体积二梯形面积乘以高 四、基础体积计算例上图中T=1.5、J=1.18、H=0.6、X=3.82-仁2.82 。2 1基础体积=1.51J8 °6 282+ 黑06 2^ =泅9 2、基础体积(倔1:8)4.23 0.6 = 3.947 T(驾- 曝〕 体积=

涵洞通用图说明

涵洞通用图 1 本图适应范围 1、钢筋砼圆管涵:孔径0.75m、1.0m、1.25m , 管顶填土高度0.5-10.0m。 2、钢筋砼盖板涵(通道):跨径1.5、2.0、2.5、3.0、3.5、4.0、5.0、6.0m。 3、倒虹吸:竖井式倒虹吸管中圆管采用1.0m,斜倒虹吸管中圆管采用1.0m。 4、洞口形式:井字洞口、八字洞口 5、路基边坡:1:1.5,1:1.75。 2 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钢筋砼圆管涵: 1)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1.0m和0.5m; 2)各种斜交及正交角度的涵洞长度,可通过基本管节,斜管节和端墙调整以适用各种情况。 3)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达到96%。 4)涵身每隔4~6 m应设沉降缝一道,对于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础对地基的压力发生变化,以及基础填挖交界处,也应设置沉降缝。 3、钢筋砼盖板涵 1)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变更盖板宽度,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2)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或现场浇筑。 3)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能脱模吊运。 4)盖板块件堆放时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捆绑吊装。 5)当涵洞的基底土承载力小于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时,此时可在基底铺砌干砌片石、设置砂砾石、碎石或砂垫层,提高基底土承载力。 6)台后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7)分离式基础涵洞铺砌采用7.5号砂浆砌40cm厚度双层片石,砌筑时应保证砂浆填满,以起到支撑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8)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及基础采用C20混凝土,以提高整体强度。 9)高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采用C30混凝土,基础材料对于1.5×2.0m采用C20混凝土,其余孔径采用C25混凝土。 4、倒虹吸 1)竖井式倒虹吸管中圆管的配筋参见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配筋。 2)施工时管节接头及进出水口砌缝应特别严格,不漏水,填土覆盖前应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填土。 5、涵洞拱度 当管顶填土超过2米,为了使路堤下沉时,仍能保证涵洞洞底的应有坡度,应在基础上沿涵洞轴线设置建筑拱度。

钢筋砼圆管涵通用图

目 录 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序号图 表 名 称通用图编号页数备注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说明TY-YGH-12 2圆管涵拼宽一般布置图TY-YGH-21 3孔径1.0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31 4孔径1.5米正管节钢筋构造图(管长0.5、1.0米)TY-YGH-41 5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51 6孔径1.0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61 7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一)TY-YGH-71 8孔径1.5米斜管节钢筋构造图(二)TY-YGH-81 9斜交洞口一般构造图TY-YGH-91 10正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01 11斜交八字洞口构造及工程数量表TY-YGH-111 12斜交斜做八字洞口正翼墙尺寸表TY-YGH-121 13斜交斜做八字洞口反翼墙尺寸表TY-YGH-131 14锥坡式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TY-YGH-141 15套管式接头变形缝构造图TY-YGH-151 16进水口跌井构造图TY-YGH-161 17钢筋砼跌井井盖构造图TY-YGH-171 18跌井洞口防落物网构造图TY-YGH-181

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通用图 第1页 共2页 TY-YGH-1 钢筋砼圆管涵设计说明 一、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 技术指标 (一) 孔径:φ1.00、φ1.50m。 (二) 管顶填土高度:0.50~13.0m。 (三) 涵洞的斜交角度φ为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四) 洞口型式:一字锥坡式、八字墙。 (五)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三、 主要材料 1、管节混凝土:C30砼; 2、管身钢筋:R235和HRB335; 3、帽石为C25混凝土; 4、翼墙墙身、基础均为C15混凝土; 5、管基为C20砼,砂砾垫层; 6、洞口铺砌、锥形护坡、隔水墙及其他附加洞口均为M7.5浆砌片石。 四、 设计要点 1、本图按无压力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口为自由堰流。 2、结构分析: (1) 本图采用容许应力、极限状态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应力及裂缝计算。 (2) 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 (3) 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4) 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φ=35°,土容重18kN/m3。 3、管基基底应力表 孔径(米) 填土高(米) 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斜 度 0.5~4.0 ≥150 4.0~6.0 ≥180 6.0~8.0 ≥230 8.0~10.0 ≥280 1.0、1.5 10.0~13.0 ≥320 0°~45° 五、 施工注意事项 (一) 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工厂集中预制或水泥制管厂订制。管节分段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2涵洞

22 涵洞 25.1 一般规定 22.1.1涵洞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当设计文件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确需变更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对地形复杂处、斜交、平曲线的纵坡上的涵洞,应先绘出定位详图,再依图放样施工。 22.1.2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洞的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德情况,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且沉降缝处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并应填塞紧密。预制圆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预制盖板涵的沉降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洞身断面;波形钢管涵可不设沉降缝。 22.1.3涵洞施工完成后,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土的每侧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不小于洞身填土高度的1倍。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填筑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22.1.4涵洞进出水口的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设施的连接应圆顺、稳固, 并应保证流水顺畅。 22.2混凝土管涵 22.2.1混凝土圆管管节成品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 行处理。 2混凝土圆管管节成品质量应符合表22.2.1的规定。 22.2.2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防止管节碰撞损伤的措施。管涵安装时应对接缝进行防水、防裂处置。 22.2.3管涵基础的顶面应设置混凝土管座,管座的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当管身直接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或设置砂垫层,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 22.2.4管节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按本节第22.2.1条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各管节应顺流水方向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其下不内壁齐平;管节应 垫稳坐实,安装完成后管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3插口管安装时,其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平接管安装的接缝宽度宜为10?20mm,其接口表面应平整,并应采用 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采用加大接缝宽度的方式满足涵洞长度要求。管节的接缝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22.2.5管涵施工质量应符合表22.2.5的规定。

工艺标准(涵洞自行式台车)

X X合同段 (YK11+000~YK25+00) 盖板涵(自行式台车) 施工工艺标准 贵州XX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十月

盖板涵(自行式台车)施工工艺目录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二、施工工艺 (2) 2.1测量放样 (2) 2.2基坑开挖 (3) 2.3基底复测 (4) 2.4、基底处理 (4) 2.5基础浇筑 (5) 2.6墙身放样 (7) 2.7台车安装就位 (8) 2.8台车定位复测 (9) 2.9、混凝土浇筑 (10) 2.10台车移出 (10) 2.11养护 (11)

盖板涵(自行式台车)施工工艺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承诺的工期、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该项目标的实现。 3、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各工序顺序,做到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4、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确定经济施工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5、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符合国家、交通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6、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境和水土保持。 1.2编制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 2、施工图设计文件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某涵洞八字墙墙身计算方法

某涵洞八字墙墙身计算方法 某涵洞八字墙墙身设计如下(见下图:涵洞右侧洞口前方冀墙): 涵洞与路线右交角为120°(α=90°-120°=-30°),路基边坡 m0=1.5(即1:1.5),冀墙正截面背侧坡比n0=4(即4:1),正截面顶宽c0=40cm,洞口截面高H=479cm,冀尾截面高h=70cm,正侧面与涵洞轴线夹角β=-20°(绕O点逆时针取负),涵洞轴线流水坡度i=2%。相关计算如下: 1.墙身计算考虑流水坡度i合成:m=m0/(1±m0i/cosα),下游取负, m=1.5/(1+1.5*2%/cos30°)=1.4498;

2.涵洞轴线冀长:L=(H-h)m/cosα=(4.79-0.7)*1.4498/cos30° =6.847m; 3.洞口截面墙顶宽:c= c0/cos(β-α)=0.40/cos(-20° +30°)=0.406m; 4.洞口截面墙背侧坡比: n=[n0+signβsin(β-α)/m]cos(β-α),sign为取符号 函数signβ=sign(-20°)=-1,n=[4-sin(-20° +30°)/1.4498]cos(-20°+30°)=3.8213 忽略流水坡度i影响, n’=[4-sin(-20°+30°)/1.5]cos(-20° +30°)=3.8252 5.洞口截面底宽:a=c+H/n=0.406+4.79/3.8213=1.660m,(n’→1.658m); 6.冀尾截面底宽:b=c+h/n=0.406+0.70/3.8213=0.589m,(n’→0.588m); 7.墙身体积计算(如图中取与洞口截面平行的任一超薄dz段分析),其体积为:dV≈[(c+x) y /2]dz,其中x=c+y/n,dz =mdy代入得:dV≈ [y2/2/n+ cy]mdy,对y从h~H积分并整理 得:V=[(H3-h3)/3/n+c(H2-h2)]m/2 V=[(4.793-0.73)/3/3.8213+0.406*(4.792-0.72)]*1.4498/2

涵洞设计说明

编辑词条 涵洞设计 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时注意了满足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考虑了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 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 □ 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 工程费用和造价 □ 当地筑路材料情况 □ 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 □ 养护维修条件等。知道了如何选择涵洞类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各类涵洞的特点及使用条件了。 石拱涵的特点: □ 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 □ 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 □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 □ 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 □ 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 □ 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 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 □ 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 在知道了涵洞设计原则和选型原则及各类涵洞的特点之后,就要进行涵位的选择了。 1.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 □小桥涵址应布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的河段。 □小桥涵址应选择在水文、水力条件较好的河段。不因小桥涵位设置不当而造成排洪不畅、冲毁路基、积水淹田或使农业灌溉和正常交通受到影响。小桥涵位置和轴线方向确定,要满足

海特涵洞设计教程__看了包你会

第二章 PCVX中的涵洞设计方式的原理及其基本流程 1. PCVX中支持的涵洞设计方式 在PCVX中,支持涵洞的设计方式包括: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每道涵洞均有布置图和细部构造图。 1、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 是对项目中的每一涵洞只绘制布置图,不单独提供构造图,其主要构件的构造图通过"通用图"的形式体现,涵洞施工时,根据通用图查表获得相应结构尺寸和配筋参数以及单位工程数量,通过这种方式设计涵洞时,应该将通用图作为设计成果的一部分交付出版。一般说来,在PCVX中,每个规范文件都对应着一套通用图。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此种方法也叫:"通用图+布置图"。在"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设计方式下:涵洞的上部和下部的圬工工程量来自于PCVX的实际计算,但其设计参数来自于规范文件;其所有的配筋来自于规范文件。 此种设计方式下设计涵洞,PCVX提供了标准图管理器来绘制和编辑标准图。标准图管理器可以管理图纸,批量替换图框等。 2、每道涵洞均有布置图和细部构造图: 就是对项目中的每一道涵洞都绘制布置图和配套构件的细部构造图(如盖板的配筋图)。涵洞施工时,可以完全脱离通用图。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此种方法也叫:"一涵一图(配筋图)"。 在此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pcvx提供的"套用规范"或者"交互套用规范"功能有选择性的采用一些规范数据。

在"每道涵洞均有布置图和细部构造图"的设计方式下,所有的涵洞的工程量都是根据实际的涵洞设计参数通过一定的工程算法得到。 2.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原理及其基本流程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设计方式应用于一般的公路涵洞设计中。本节主要介绍了PCVX中采用"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方式设计涵洞时候的基本流程和原理。如下: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原理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设计涵洞的基本流程 PCVX中,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设计涵洞时的整体流程 2.1.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原理 一套通用图+每道涵洞的布置图的设计原理主要为下面几个方面: 1、前提条件:在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个地区或者区域的地理环境 和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具有相似性的区域中修筑道路或者其它类型的涵洞时候,涵洞的设计和施工在一定的安全系数范围内基本上一致,这就为一个地区或者区域的涵洞通用图(标准图)的设计提供了可能。 2、标准图的制定原则和内容:在标准图的定制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为去异求同, 在定制的时候,根据本地区或者相似的地区区域内的修筑成功的道路涵洞类型作为参考,在一定的安全系数基础上,制定在一定限制条件和施工方法下的不同的跨径和净高(管形涵为内径)的涵洞成果图和设计参数列表。 3、标准图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原则:在执行标准图的时候,必须仔细阅读涵洞标 准图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技术条件,当您设计的公路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制

盖板涵通用图

本 册 目 录 图表编号图 表 名 称张数页号备注图表编号图 表 名 称张数页号备注 涵洞、通道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填土高0.5~20.0m) 说明31~3 GB-01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表14 GB-02技术指标表15 GB-03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16 GB-04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17 GB-05预制盖板构造图(一)~(四)48~11 GB-06预制盖板材料数量表112 GB-07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113 GB-08现浇盖板构造图(一)~(十一)1114~24 GB-09分离式基础台身构造图225~26 GB-10整体式基础台身构造图(一)~(八)827~34 GB-11涵洞基底换填示意图135 GB-12支撑梁布置及数量表136 GB-13涵洞兼人通、通道兼排水设计图137 GB-14盖板涵洞、通道防水设计图138 GB-15正交八字翼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139 GB-16斜交八字翼墙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一)~(二)240~41 GB-17跌井进水口构造图142

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 /T D65-04-2007)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结构重要系数:γ0=0.9 3、孔径:2.0、3.0、4.0、6.0m 4、填土高度:0.5~13.5m(孔径:2.0m) 0.5~20.0m(孔径:3.0m) 0.5~16.5m(孔径:4.0m) 0.5~8.5m(孔径:6.0m) 5、斜度φ:0°、5°、10°、15°、20°、25°、30°、35°、40°、45°。 三、主要材料 各部位构造材料见下表: 结构部位工程材料 钢筋混凝土盖板 C35混凝土、R235、HRB335钢筋 涵台台身 C25混凝土 涵台基础 C25混凝土 洞身 涵底铺砌 C20片石砼 八字墙 C20片石砼 一字墙 C25混凝土 洞口铺砌 C20片石砼 锥坡铺砌 M7.5浆砌片石 洞口 锥坡基础 M7.5浆砌片石 注:混凝土中不得掺加粉煤灰;片石混凝土中掺入不多于其体积20%的片石,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0,片石混凝土各项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按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 四、设计要点 (一)盖板 1、盖板的两端铰接支撑在台身上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结。盖板按两端简支单向板计算,不考 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当涵洞结构无支撑梁时,以净跨径加板厚作为计算跨径计算弯矩效应,并以净跨径为计算跨径计算剪力效应。 2、盖板设计仅考虑车辆荷载、盖板自重和填土产生的等效荷载的作用效应组合。 3、盖板涵结构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规定进 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承载能力(正截面强度和斜截面强度)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宽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工程中,八字墙根部大、端部小,还是斜的,工程量确实不好计算。下面对八字墙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推导。 八字墙一般图纸如下:

分析上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截面A —A (根部)和截面B —B (端部)平行,两截面均为直角梯形且上底宽度均为c ;2、设截面D -D 为平行于根部截面和端部截面的两截面之间的任意截面,则其也为直角梯形,上底为c ;3、截面D -D 的下底长度是关于截面A -A 和截面B -B 两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线性增大的,设梯度为k 1;截面D -D 的高是关于截面A -A 和截面B -B 两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线性增大的,设梯度为k 2。 由上述结论可以得出如下式子: 截面B -B (端部)面积:B 211S =c+c h 2 () 任意截面D -D : 下底长21c(x)c k x(0x G)=+≤≤ 高22h(x)k x(0x G)h =+≤≤ 面积 []22112122211211111S(x)=(c+c +k x)(h +k x)=k k x k (c+c )+k h x+(c+c )h (0x G)2222 +≤≤ 截面A -A (根部)面积: []2A 2122122211211211111S =(c+c +k G)(h +k G)=k k G k (c+c )+k h G+(c+c )h =(c+c )h 22222+

平行于根部截面和端部截面的两截面的中部截面: []2122212221121111S =(c+c +k G)(h +k G)22211111 =k k G k (c+c )+k h G+(c+c )h 24222 ?+?中 八字墙(一侧墙)的体积:2112001V=S(x)(c+c +k x)(h +k x)2G G dx dx =?? 上式积分求解如下: [][]21120 212221121032122211211V=(c+c +k x)(h +k x)2111 =k k x k (c+c )+k h x+(c+c )h 22211111 =k k G k (c+c )+k h G +(c+c )h G 23222G G dx dx ??+??? ??+??? 分析上述体积公式,可以试着用S A 、S B 和S D 和公因数G 表示出来,可以发现: [][][]()21222112122122211211222112121A B 13V=k k G k (c+c )+k h G+3(c+c )h G 621111k k G k (c+c )+k h G+(c+c )h +k k G k (c+c )+k h G 12222 =G 16+2(c+c )h ++c h 21 =S 4S +S G 6 ??+???? ??++???????????? +中(c )由上推导分析,可以得出八字墙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A B 1V=S 4S +S G 6 +中 考虑到:

涵洞通用图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涵洞 结构形式: 盖板涵、圆管涵 孔径:1.0、1.5、2.0、3.0、4.0米 斜交角度:0o~ 45o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二○一四年十月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书第1页共1页 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二、技术指标 1、涵洞主要尺寸如下表:长度单位:m 涵洞类别 净跨L0 (标准跨径) 涵顶 填土高度 盖板长度L 斜度 (α) 备注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0 0.5~6.0 1.34 0o~45o 环境条件:Ⅱ类1.5、2.0 0.5~15.0 1.9、2.4 3.0、 4.0 0.5~1 5.0 3.5、4.6 2、车辆荷载:公路-Ⅰ级。 三、主要材料 四、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公式 G h BL γ = ∑ ,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30o角度分布,填土容重γ=21kN/m3。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均按单块板受力计算,并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尺寸和配筋。 (2)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涵台作为上端、下端铰结杆体承 受台背水平土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3) 台帽或涵台顶面与盖板相接处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 (4) 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5)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涵台基础尺寸,本图针对特定的低限地基应力设计。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 换填或另行计算涵台基础尺寸。 (6) 预制盖板时必须在基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85% 后才能堆放和运输,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且不得使其上、下面倒置。 (7) 台背填土必须在安装盖板后且砂浆或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方可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后同时 分层对称夯填。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o。 (8)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灌入 M7.5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以进行后续路基施工。 3、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洞身断面。洞口 与洞身也设沉降缝分离砌筑。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填沥青麻絮。 4、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 实,严禁车辆在裸板上行驶;当涵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符合标准荷载重的施工车辆,且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 5、盖板涵作为通道需在洞身顶部和两侧设置机织丙纶防水卷材,其采用二布一膜,重量为500克/平方米(其 中布300克/平方米+膜200克/平方米),条带抗拉强度>2450牛顿/5厘米,垂直向渗透系数<1×10-13厘米/秒,搭接长度为15~20厘米。 6、其余事项及要求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办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