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摩擦力基础专题

七年级科学摩擦力基础专题

七年级科学摩擦力基础专题
七年级科学摩擦力基础专题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C.两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越大,说明两接触面越粗糙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不仅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它们间的正压力有关,而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如图所示,用力F把铁块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关于铁块对墙

的压力N,铁块受墙的摩擦力f,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增大,f不变增大,f增大

变小,f不变不变,f不变

运动员双手紧握竹竿匀速攀升和匀速下滑时,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则:( )

A. f1向下, f2向上,且f1= f2

B. f1向下, f2向上,且f1> f2

C. f1向上, f2向上,且f1= f2

D. f1向上, f2向下,且f1> f2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表面有一物体m,m与M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关于M和m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右

D.地面对M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如图所示,A、B的重力分别为5N和8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则要能从A下方拉出B所需的最小水平拉力F=_____N,这时系A的水平

绳中的张力大小为_____N

~

如图1,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边缘开始,到物体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F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

如图4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M______,fN______。

如图,某时刻木块正在以3m/s的速度在以5m/s速度向右传送的传送带上向右运动,试判断:

木块的运动方向。

木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 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7所示,再把物块放到P 点自由滑下,则:( )

A. 物块将仍落在Q点

/

B.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C.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D. 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如图所示,A、B是完全相同的容器,若先给两个容器装满水,再将一

木块放入容器A内,那么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 )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

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图18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像.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 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 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g取10 N/kg,大气压值取1.0×l2008 Pa)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力学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本节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活泼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特点之二是探究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中正文部分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主体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放手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特出“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特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概念的得出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和学生的实验,以及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6节摩擦力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6节摩擦力 1.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 汽车的质量消失了 B. 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 汽车受到重力作用 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则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B. 冬天向冰雪覆盖的地面上洒些炉灰是为了减小摩擦 C. 胶鞋的鞋底一般都有花纹,是为了减小行走中的阻力 D.削铅笔时,铅笔与铅笔刀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3.某同学学了《科学》后,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他发现很多药瓶瓶盖的侧面都有密集的竖条纹,如图所示,其作用是为了( ) A. 坚固耐用 B. 增大摩擦 C.便于运输 D.节约材料 4.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 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点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 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比赛前,在手上涂抹镁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 5.用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 )

A. 压力小,摩擦小 B.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 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小摩擦 6.右图是一种办公用椅,为了移动方便,在椅子腿下面安装小轮子,安装这些小轮子的作用是( ) A. 增大椅子的稳度 B. 减小摩擦 C.使椅子坚固耐用 D.起装饰作用 7.下列各项措施能增大摩擦的是( ) A. 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 B. 机器内部转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C. 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皮带要拉燎 D.行李包的底部装四个轮子 8.下列情况中不存在摩擦力的是( ) A. 位同学推讲桌未推动 B.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C.在不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D.停在水平停车场里的汽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3章第6节摩擦力教案1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专题3.6摩擦力-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专题3.6摩擦力-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足球的惯性逐渐消失 C.足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 D.足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2.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但箱子没有动,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 D.图丙:箱子离开小夏后,不受到推力作用,所以摩擦力为零 3.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面积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4.小王同学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同一木块和同一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a、b、c三次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A.a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大 B.b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大 C.c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大 D.b、c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5.如图所示。四轮驱动跑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下法正确的是:()A.静止时,前轮受到沿地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B.运动时,前轮受到沿地面向下的滚动摩擦力 C.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等于静止时 D.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静止时 6.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 页,共7 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专题检测7摩擦力试题新版浙教版.doc.docx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专题检测7摩擦力试题(新版)浙教版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70 分钟。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计 30 分) 1.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 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2.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C.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D.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甲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F 向右边慢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 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 p 和摩擦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和 f 不变, p 变大 B. F 和 p 不变, f 变大 C. F 变小, p 和 f 均变大 D. F 不变, f 和 p 均变大 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子的力为F1,乙队拉绳子的力为 F2,比赛结果是甲队胜,那 么,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1>F2 B. F1

七年级下册科学《摩擦力》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科学《摩擦力》练习题 1、下列几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要往手上涂些镁粉,防止从器械上掉下 B、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C、给鞋底做一些凹凸不平的花纹 D、冬天路面结冰时,常常在冰面上撒些煤渣,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给机器的传动部件加润滑油 B、滑冰前用油石磨冰刀 C、冰雪天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车轮上绕铁链 D、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松弛一些 3、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给机器的传动部件加润滑油 B、滑冰前用油石磨冰刀 C、冰雪天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车轮上绕铁链 D、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松弛一些 4、下列各种摩擦中,不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 A、手握酒瓶,手与瓶之间的摩擦 B、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在轮与地面间摩擦 D、吃饭时,筷子和食物之间的摩擦 5、如果没有摩擦,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 A、用绳子捆绑物体捆不牢 B、走路无法前进 C、用很小的力可拉动很笨重的东西 D、朝墙上扔玻璃杯扔不破 6、下列各项措施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 B、机器内部转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C、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皮带要拉紧 D、行李包的底部装四个轮子 7、“体操王子”李宁在上单杆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C、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8、下列各项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皮带运输机的皮带要绷紧 B、手拿重物时,用劲捏紧它 C、将刀口磨锋利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7专题《摩擦力》测试题(含答案)

七下科学专题检测7-摩擦力 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 1.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 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 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2.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B.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C. 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D. 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甲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F向右边慢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 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 A. F和f不变,p变大 B. F和p不变,f变大 C. F变小,p和f均变大 D. F不变,f和p均变大 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子的力为F1,乙队拉绳子的力为F2,比赛结果是甲队胜,那 么,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 F1>F2 B. F1

七年级科学下册 专题检测7 摩擦力试题 (新版)浙教版

摩擦力 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 1.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 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 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2.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B.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C. 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D. 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甲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F向右边慢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 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 A. F和f不变,p变大 B. F和p不变,f变大 C. F变小,p和f均变大 D. F不变,f和p均变大 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子的力为F1,乙队拉绳子的力为F2,比赛结果是甲队胜,那 么,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 F1>F2 B. F1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3.6摩擦力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3.6 摩擦力科学试卷 姓名: ______ 班级: 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A.B.C 三个物体,物体A、B放在物体C上,水平力 F 作用于A,使A、B、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B. 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 A.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B.地面对 C 有向右的摩擦力 2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 计在 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A.变小B.变大 3 .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 是 C.不变D.无法确定 A. A 对 C 有向右的摩擦 力 写字时用 力

6 . 下列有关摩擦利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B .机器转轴处的摩擦 是有益的 C .火车的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 .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 二、填空题 7 . 如图甲所示,物体随着传送带匀速向右行驶过程中 ______________ 摩擦力的作用(填“受到”或“不受”) 如图乙所示,若物体随着倾斜 的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则 沿斜面向上”或“受到沿斜面向下”) 。 面向上” 或“受到沿斜面向下”) 。 摩擦力的作用(填“不受”、“受到 若物体随着倾斜的传送带匀速向下运动,则 摩擦力的作用(填“不受”、“受到沿斜 8 . 机器转动时,人们常在接触面上 从而 了摩擦,在移动笨重的物体时,可在下面垫几根 木棍这是用 的方法来 摩擦。 9 . 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有一天小 张驾驶着质量为 1500kg 的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 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会“浮”在轨道上方,减少了地球对列车的引力,故可高速运行 5 . 平衡车在当今是非常时尚的交通工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下列关于平衡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人站在车上匀速行驶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 相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三章第6节 摩擦力

课题 3.6摩擦力日期 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产生摩擦力。 2. 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重点 难点 分析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课程资 源的准 备 教学预设 调控对 策 [引入]当你在平坦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若脚不踩脚踏板,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若想使行进中的车很快停下,应采取何种措施?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一、学生探究——固体、气体、液体存在摩擦 1、学生探究实验:分组操作图3-70、3-71及自行设计的其它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操作要领适当加以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固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如何联系。

在着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2、观察图3-74并阅读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讨论。 总结:固体与气体间存在着摩擦。举例。 3、观察图3-83,思考、讨论 固体与液体间存在着摩擦,这一摩擦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在气体中的摩擦大。 结论: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气体和液体间也会产生摩擦力。气体和液体间的摩擦力有时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四)摩擦的有害作用 1.损耗能量,由各种形式的能量所转化成的机械能,由于摩擦作用,将进而转化为热能而散。 2.引起磨损。它使机械效率降低,润滑油和功率的损耗增加,零件丧失精度乃至损坏,因而需要更换。 (五)摩擦的有利作用 1.传动作用,各种动力机、驱动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动装置(如皮带、传动链、齿轮、蜗轮、蜗杆等)和各个联动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各种工作机运转。 2.制动作用,各种机械和交通工具乃至行人的减速和停止运行,都是借助于摩擦作用。据此制成制动器和离合器。(六)、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小结:课堂体验摩擦力。 引导学生分别从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不同现象,分别分析不同状态物体与固体物质之间存在摩擦力。

七年级科学摩擦力基础专题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C.两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越大,说明两接触面越粗糙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不仅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它们间的正压力有关,而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如图所示,用力F把铁块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关于铁块对墙 的压力N,铁块受墙的摩擦力f,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增大,f不变增大,f增大 , 变小,f不变不变,f不变 运动员双手紧握竹竿匀速攀升和匀速下滑时,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则:( ) A. f1向下, f2向上,且f1= f2 B. f1向下, f2向上,且f1> f2 C. f1向上, f2向上,且f1= f2 D. f1向上, f2向下,且f1> f2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表面有一物体m,m与M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关于M和m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右 D.地面对M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如图所示,A、B的重力分别为5N和8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则要能从A下方拉出B所需的最小水平拉力F=_____N,这时系A的水平 绳中的张力大小为_____N ~ 如图1,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边缘开始,到物体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F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

七年级下册科学摩擦力练习题

一摩擦力的利弊、下列几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1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B.A.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要往手上涂些镁粉,防止从器械上掉下 冬天路面结冰时,常常在冰面上撒些煤渣,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D.C.给鞋底做一些凹凸不平的花纹。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给机器的传动部件加润滑油 A .滑冰前用油石磨冰刀 B .冰雪天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车轮上绕铁链 C D.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松弛一些)。3.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B.滑冰前用油石磨冰刀A.给机器的传动部件加润滑油 .冰雪天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车轮上绕铁链D.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松弛一些C) ( 4.下列各种摩擦中,不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B.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A.手握酒瓶,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吃饭时,筷子和食物之间的摩擦 D .自行车在轮与地面间摩擦C) ( 5.如果没有摩擦,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B.走路无法前进.用绳子捆绑物体捆不牢A D.朝墙上扔玻璃杯扔不破C.用很小的力可拉动很笨重的东西) 6.下列各项措施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机器内部转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B A.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D.行李包的底部装四个轮子C.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皮带要拉紧李宁在上单杆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体操王子7.“)

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B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 8.下列各项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1 - 自行车把手上的花纹D.B.手拿重物时,用劲捏紧它C.将刀口磨锋利A.皮带运输机的皮带要绷紧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是()。9.往用木材做的门轴里加水,们转动时声音就会B.今天汽车在冰面上行驶时,要给车轮装上铁链A. 变轻溜旱冰时,冰鞋鞋底装上有轮子纳鞋底或补衣服时,人们常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D.C. 二、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体育课有爬杆和爬绳两个项目。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杆和绳以不 同的速度匀速向上爬,则下面说法1 。中正确的是( ) .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因绳子粗糙 A .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因握杆的力大 B .爬杆爬绳速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哪个摩擦力大 C .爬杆和爬绳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3N、F 两物体,分别在F=5N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2. 如图12QP)(线运动,可以确定 粗糙.桌面M一定比桌面NA 的速度.P的速度一定大于QB 的质量.P的质量一定大于QC 受 到的摩擦力.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D方体钩住 长一端固定,另一端 3. 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 面水平地时拉着长木板沿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木 大摩擦力出木块A 所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 向左运动,)是(说法正确的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小。在 动的地面是运 B. 静摩擦力木块A

(完整)七年级摩擦力培优题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 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大小的变化和风力的影响, 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 其运动 情况先做 运动,后做 运动(加速、匀速、减速) ,假设质量为 m 的雨滴从高 h 处下落,所受阻力与雨滴下落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是 k ,则其下落可能达到的最 大速度是 ______ 2、实心铝块 B 、 C 的体积分别为 20cm 3和10cm 3,当 B 浸没在水中时,木块 A 恰能在粗糙的 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铝块 B 始终在水中且未碰底, B 与水间粘 滞阻力及滑轮摩擦均忽略不计,ρ 铝=2.7g/cm 3。关于 A 所受摩擦 力方向与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平向右, 0.07N B C .水平向左, 0.07N D 3、最 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黑心秤"的 说法传闻称许多菜市场的商家在电子秤下面放 上衬垫物, 这样电子秤显示的示数会大于商品的质量导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短斤缺两, 电子 秤下放上衬 垫物真会这样吗? [实验与记录] 科学兴趣小组准备了电子秤、称量物( 100 克、 300 克、500 克砝码各 1 个),泡沫板, 毛毯、纸板,进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 1。 分析与结论] 通过对表 1 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问题与猜想] 用毛毯作为衬垫物时, 电子秤显示的示数有偏差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科学兴趣小组通过 思考和讨论后认为可能与毛毯太软引起电子秤倾斜有关为此, 他们又制定了实验方案并 进行实验。 [实验与记录] 把电子秤置于水平木板上, 调零后放上砝码测量, 改变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倾角 a 的 大小 ,调 零后继续实验,如右图,结果记录如表 2。 g 取 10N /kg ) .水平向右, 0.27N .水平向左, 0.27N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 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 号:km/h,读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 10米/秒 速:3×8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 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 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 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 弹簧伸长越长)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18、作图步骤:①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 心,③箭头画在线段的末端。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摩擦力用f)。 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 第三节、重力 19、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 力)。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0、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 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器。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②重心位置不随物体放置方式及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2、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m=G/g g=G/m 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②g=9.8牛/千克,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每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牛 ③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 计算 23、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维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6 摩擦力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产生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认识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用具 牙刷、弹簧测力计、木块、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块长木板、砝码。 四、相关资源 《高速动车》视频资源、《不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同》动画资源、《跑步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图片资源、《较粗的花纹可增大越野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图片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观看图片《高速动车》,高速动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会慢慢停下来。 观看图片《冰壶运动》,看电视我们知道运动的冰壶最后会慢慢停下来。 关闭了发动机的动车和运动的冰壶会慢慢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新知讲解】 (一)摩擦力的存在 1.摩擦力 【活动设计】用手压在桌面上,并在上面滑动。 现象:感受到桌面对手掌有阻碍作用。 教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关闭发动机的动车和运动的冰壶最终停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活动设计】将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课桌上,用力推或拉动牙刷,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与牙刷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现象:刷毛弯曲的方向与牙刷运动的方向相反。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我们手的感受和观察刷毛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2.测量滑动摩擦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力学专题四摩擦力含答案 2

七年级力学专题四(运动与摩擦) 基础概念: 摩擦力定义和解释: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 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有弹力的地方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的地方一定有弹力。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还是一种被动力。解决此类问题方法:受力分析。 常用方法:假设法——假设力存在的方法 滑动摩擦力 (1)两物体产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弹簧秤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弹簧秤测出的是拉力大小而不是摩擦力大小。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两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应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出了拉力大小也就是测出了摩擦力大小。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能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要清楚阻碍“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物体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如:实验中在木块上放一个砝码,用弹簧秤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砝码是由于受到木块对它的摩擦力才随木块一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具体情况是:当木块受到拉力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砝码相对于木块要向后滑动,木块就给砝码一个阻碍它向后滑动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所以砝码相对于木块没有滑动,这时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 (5)研究实际问题时,为了简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光滑的表面上,这“光滑”就意味着两个物体如果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没有摩擦。 静摩擦力 (1)若两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所谓的相对,是以施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 ②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的判定:假设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看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由此判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