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江西星子帝景御园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64556.5㎡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128923.65㎡

二、区域位置及周边情况:

1.区域位置

本地块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

星子县西北倚傍庐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乡镇均滨临鄱阳湖。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座,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县境内湖汊众多,湖岸迂回曲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势带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气温15至18℃,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9.2℃。县城南康镇三面环水,负山襟湖。距九江市36公里,距南昌120公里,距武汉200余公里。水上逆赣江可直航景德镇、南昌、赣州,入长江黄金水道抵国外口岸。赣、抚、饶、信、修五大水系在县域东南水面束流而东,形成“江湖之会”。高等级旅游公路——庐山南大道联接“昌九”、“九景”高速公路,105国道贯穿全境,京九铁路、九江机场擦境而过。“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3%。完成了环庐山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总体规划,温泉休闲旅游迅速发展,形成了江西旅游业的“星子现象”;工业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星子工业园和温泉高新技术项目区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平台,沿湖大运量工业带建设已经启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和新城区控规已经启动实施,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2.周围环境

本地块较为规整,现状为空地,有零星几栋民居,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地势比周边道路低。

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地块东南面为城市交通型道路,东北面为城市支路,西面隔鄱阳湖大道与鄱阳湖相望,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是在本方案构思中重点考虑的景观元素。

三、设计依据:

1.设计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B50180—93)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本地块相应地形图电子文件

15、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6、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现行规范

2.设计指导思想

1、从城市设计的高度指导地块规划设计,立足该地块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注重小区文化环境的塑造,聚集人气,繁荣街景,创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提升该区域的城市形象。

2、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强调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一流的室外环境,以人为本,塑造有自身特色、适宜居住、健康、舒适、安全,具有均好性居住理念的生活小区。

3、以适度超前为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充分考虑今后销售、管理、使用的因素。各部既独立又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和环境配套设施,体现生态,文化的社区理念,创造有自身特色具有归属感的居住小区。

4、特色性原则,小区规划设计及造型具有一定的特点,使小区在区域内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一定的地标性。

3.设计原则

项目按照现代城市居住生活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建成环境优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居住舒适,并具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的居住小区,根据本地块的用地条件以及居住小区的实际需要;规划和设计充分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1、简练的布局与合理的功能分区相结合

2、便捷的车流交通与安全的人流路线相结合

3、完整的外部环境与优美的内部环境相结合

4、丰富的空间组织和多彩的绿地水体相结合

四、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64556.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77979.44平方米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 49055.79平方米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128923.65平方米

其中:十八层住宅面积: 64304.75平方米

十五层住宅面积: 19978.5平方米

花园洋房面积: 23728平方米

商业面积: 14056平方米

单身公寓面积: 5721.4平方米

物业经营用房:: 575平方米

物业管理用房: 426平方米

环网站: 54平方米

门卫: 80平方米

容积率: 1.997

建筑密度: 27.71%

建筑基底面积: 17884平方米

户数: 858户

机动车位: 561辆

非机动车位面积: 2031平方米

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

一、总平面布局

一个好的社区是你可以记得、关心和融入生活的地方,它鲜活,有个性,可以引起我们对一些情感、人物、想法的回忆。一个好的社区,能唤醒我们的情感,或者激发我们的想象。本地块致力于打造成为这样的社区,强调“人、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营造一种富有情趣,充满温情的居住空间。

本设计力求利用基地自然条件,创造全新的社区生活形态,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能化居住社区的同时,提供一个生动的活动空间,在创造互动的邻里关系的同时,兼顾生活的私密性,与此同时,还顺应城市架构,照顾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分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

1、规划结构

本地块西侧即为鄱阳湖,沿湖还有有绿化,铺地,小品等景观,本地块按照规划条件自身有20米的退河绿化,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这个自然条件,

采用一轴两心多点的布局模式。

一轴指的是主入口处东西向串连鄱阳湖景观,入口广场及小区内部中心绿地的中轴线。两心分别指的是以小区外的鄱阳湖景观和小区内的中心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而言是以鄱阳湖景观为中心采用西低东高的布局,东面的板式,点式高层朝向鄱阳湖,使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景观能辐射到每一户。从小区自身规划而言是以小区中心绿地为中心,建筑围绕其布局。多点是指高层建筑半围合而成的组团景观绿地,这些组团绿地又与小区中心绿地相连,使整个景观贯穿小区南北,构架起小区南北向的骨架。小区多层建筑是以从中心绿地衍生出的次景观轴线对称布局。

2、功能布局

本小区包括居住与商业等功能,其中居住部分又分为多层住宅,十五层住宅,十八层住宅及单身公寓。

在功能布局上,商业部分沿街设置,以一层店面为主,局部两层,既丰富了街景,又为住户提供了便利。

住宅布局方面,整体成西低东高的布局。把多层布置在近鄱阳湖的西面,自成一体,多层的住户出门或在自家的阳台露台上即可近距离的享受鄱阳湖的美景,更显其优越。同时不会对东面高层住户视线造成遮挡,使鄱阳湖的景观能渗入到小区内部为更多的用户所共享。

东侧的高层结合中心景观布置,建筑朝向鄱阳湖,使高层住户也能在自家眺望鄱阳湖。

在主入口处对称的布置了两栋十五层住宅,提升了入口形态,与入口的景观广场相得益彰。

地块东面的小块用地受地形限制,无法单独成构成组团,形成居住氛围,所以考虑布置一栋单身公寓。

本地块东高西低,再加上地块本身又低于周边道路标高,因此本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地形布置地下室,可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与回填。地下室作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地下室东侧考虑人防布局。

3、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方面可分为高层空间,多层空间,及入口空间构成。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个小区丰富的空间效果。

高层空间是由中心绿地与高层建筑半围合形成的空间。此空间以中心景观为中心,以组团绿地为辅,呈线性延伸,贯穿小区南北。中心景观开阔优美,开阔的场地同时布置居民活动设施,让心悦目的同时还可娱乐身心。线性的绿地一直延伸至次入口处,产生有纵深感的景观效果。

多层空间是由中心景观衍生出的景观次轴为中心,多层花园洋房对称布局。层层退台的花园洋房与景观轴线的水景,铺地相互映衬,同时又与花园洋房的前花园后绿地相结合,使多层的空间呈现出水平面与垂直面的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入口空间从指从面向鄱阳湖的亲水平台始一直延伸到中心绿地的景观主轴线。主入口开设在面向鄱阳湖的道路上,亲水平台,

使得入口一开始就获得了良好的景观。从主入口处经过景观喷泉,广场铺地,对称布局的花池雕塑,对景墙等手法,有效的提升了出入口的形态,提升了小区的档次。同时利用地势的高差,设计了景观台阶,使入口空间更具有层次感。同时开阔的入口空间也对人流车流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二、交通组织系统:

1、出入口设置:

小区主入口开设在西面的交通干道上,面向鄱阳湖,获得良好的入口景观效果。

次入口开向南面的道路。

2、车行系统:

本住宅小区考虑完全人车分流的方式,机动车在主入口处即下到地下车库,保证了小区内部有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小区内部设有4米的道路通达各户,可供消防车等车辆临时通行。

3、人行系统:

行人经过主入口的广场进入小区,在小区内部道路结合中心绿地,景观系统设计,形成了独立的人行系统。内部空间与绿化景观系统合而为一,有效地使小区步行系统将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绿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4、停车系统:

本方案西侧较大的地块设计一层地下室,共停放机动车辆499辆,同时利用地势高差设计地下室夹层提供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及部分储藏空间。

单身公寓的停车也利用了地势西低东高的高差设计了三层地下室,地下三层作为机动车库使用,共停放机动车辆49辆。机动车的出入口开始在小区外围支路上。地下一二层为库房。

三、景观系统:

本地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鄱阳湖,本方案设计在进行总平面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时多方面的考虑这个景观因素使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为更多用户所共享。

除了利用小区外的自然景观,小区自身也重点打造了中心绿地景观。大面积开阔绿地、环绕四周的高层及花园洋房住宅,共同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中心绿地向两边延伸,进入了半围合的组团绿地空间,通过堆坡造景,配以石景、小径、亭台和花廊,构成多样的景观层次,随着人所处位置不同和道路延伸,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营造了一个“雅致、休闲、自然、和谐”的园林间境。开阔的空间中一部分可设置体育活动设施,儿童游乐设施。

中心绿地到多层空间又衍生出一条对称型的景观次轴。这条景观轴线通过方正的水体,对称的景观铺地,致力打造精致典雅的景观效果。这条景观轴线又与边上的住宅间的组团绿地相衔接。

小区外部景观与内部景观之间通过景观轴线相联系。这条轴线始于鄱阳湖,通过亲水平台,入口处的水景喷泉,经过景观广场,拾阶而上,即可到达开阔的中心绿地。在这条轴线上有水景,有花池,有铺地,有小品,有平面的景观元素更有竖向的空间元素,多方位,多层次的打造出不一样的入口空间。

单身公寓区块利用地势高差在机动车库顶上形成了屋面的绿化。

四、日照分析:

本方案经天正建筑8.0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初步结论满足大寒日8:00-16:00之间三小时日照的要求。

具体需由当地具有日照分析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日照分析计算。

第三章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具有承担城市风景,提高城市品味的功能。优美外形设计无疑是建筑内在品味的象征。而建筑的格调一定程度上成了居住者自身审美情趣的反映,高品味的建筑设计表达了居住者本身的居住格调。当岁月洗尽铅华,留给城市的记忆往往是那些载有痕迹的艺术建筑。本设计体现现代简约典雅风格,追求建筑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建筑的品味表达对精英阶层生活品味的尊重,营造了一个儒雅、大气、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群落,是城市里一道优雅风景线。

一、住宅平面设计

1、结合住宅地段设计套型,以求为住宅取得最好朝向和观景角度。西面的两栋点式高层考虑客厅设置在侧面,面向鄱阳湖,而东面的高层套型设计时则把客厅面向中心绿地。

2、结合住宅地段合理设计套型面积,临湖临中心绿地布置大套型,沿路布置部分小套型。

3、单元式住宅采用“灰空间”手法设计,引入入户花园、双阳台、景观阳台、露台等理念,丰富住户空间。

4、花园洋房拥有自己本身层层退台,每户都有一阳台一露台,为住户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模式。

5、最大限度引入阳光。本设计中阳光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环境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在满足节能的前题下,适度采用低窗台大玻璃窗,起居厅至阳台为落地玻璃门,保证良好的日照采光及优美的景观视野。

6、起居室与餐厅的分离。独立的餐厅是高档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餐厅脱离起居室靠近厨房,为厨房的开敞与封闭提供了选择性。

7、厨房、卫生间保证足够的使用和操作面积,符合现代居民生活趋势。

8、结合立面造型,预留室外空调机位置。

9、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

10、临近道路的住宅单元,均采用双层玻璃以隔绝噪声干扰。

二、建筑造型

1、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整体造型挺拔向上,整体建筑以暖黄色面砖和深褐色石材为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以处理:

整体凹凸的立面,显现建筑本身的高贵与内敛,优雅而不动声色的文化气息

弧形阳台,圆弧形转角处理,一系列弧线的运用让高层的立面添加了柔和的元素,流线型与鄱阳湖的流水相呼应。

2、多层建筑:

多层的建筑立面风格以暖色调为主,面砖与石材相结合,体型变化丰富,层层退台,建筑尺度亲切宜人。

3、商业建筑:

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通过精致的线条,稳重的体型,典雅的色调及石材的运用,体现高贵典雅的风情。

4、单身公寓:

单身公寓的立面造型简洁流畅,石材,面砖与通透的玻璃相映衬。

第四章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总建筑面积约17万余m2;是由高层、花园洋房、单身公寓以及商业组成的高档住宅小区。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Wo=0.35KN/m2;地面粗糙度:A类

2.基本雪压:0.40 KN/m2

3.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丙类。

5.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三、设计依据

1.建筑及各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

2.设计遵循规范、规程、规定;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四、楼屋面均布活荷载

1.非上人屋面: 0.5 KN/m2

2.上人屋面: 2.0KN/m2

3.消防楼梯、电梯厅 3.5 KN/m2

4.入户花园、空中花园 3.0 KN/m2

5.卫生间、厨房、卧室、客厅:2.0 KN/m2

6.电梯机房:

7.0 KN/m2

7.消防汽车通道: 20 KN/m2

8.停车库、汽车道 3.0 KN/m2

9.底层架空层施工活荷载: 5.0 KN/m2

五、主要结构

1.混凝土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地下室部分)

基础梁、承台、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 C30

各楼层柱 C35,C30

各楼层梁、板、楼梯C30

次要构件(如圈梁、过梁、构造柱等):C20

(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一类环境:二a类环境以外的部分。

二a类环境:基础部位。

2.钢筋:直径<10用HPB235

=10用HRB335

≥12用HRB400

3.填充墙:±0.00以下填充墙采用混凝土实心砖,±0.00以上外墙采用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4.型钢Q235B,焊条E43(用于HPB235钢筋,Q235B焊接),E50(用于HRB335钢筋),E55(用于HRB400钢筋)。

六、结构选型

1.地基基础

拟采用桩基础,具体形式待地质勘察完成后再确定。

2.抗侧力体系

本工程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高层和小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楼梯间和电梯井设置剪力墙,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4.楼盖体系

本工程各楼层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五章给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92(2000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建筑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和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红线以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消防及人防设计。

三、给水系统

1、水源: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小区红线外的的市政给水管道,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约为0.25Mpa。

2、系统设计: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分开的管道系统,室内四层及地下室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五层及以上用水由地下室水泵房内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供给,五层以上的每隔七层用减压阀分区供水,采用立管减压的供水方式。

四、排水系统

1、排水体制:采用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分流。

2、污废水系统:污废水量按生活用水量90%计。

2.1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污废水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2公厕采用独立的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系统:雨水量按南昌市降雨强度计算公式计算,

q=1386(1+0.69lgP)/(t+1.4)0.64

P:设计重现期取2年,t:按15min计算,综合经流系数Φ=0.65。

雨水经管道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下沉广场设集水坑,用水泵提升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五、消防系统

详见第九章消防设计。

六、管材及其它

1、室外给水管DN≥100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内衬水泥砂浆,橡胶圈接口;DN<100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

2、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涂塑无缝钢管,丝扣连接;室内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 DN<100mm者采

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3、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加筋管。

4、室内排水管采用ABS塑胶管,冷溶粘接。

5、所有水泵设备均设减振基础。

第六章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地上部分由2幢15层、7幢18层二类建筑、7幢6层住宅及地下室组成。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2005版)

3、《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009年版

12、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13、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三、设计范围

1、照明、动力配电系统;

2、建筑单体防雷接地系统;

3、高层单体和地下车库的火灾报警系统;

4、委托范围内的总图设计;

四、负荷分类及负荷计算

1、本工程二类高层建筑楼内的消防电气及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电梯、生活水泵、楼道照明及地下室照明按二级负荷供电。住宅及商业用电按三级负荷供电。本工程二级负荷采用两路10KV电源供电。

2、负荷计算

3、根据估算,小区内设一座10KV开关站、两座公用变电所,内设12台630kVA变压器。一座专变,内设2台400kVA变压器。10kV环网站、变电所由供电局统一规划并实施。

高压环网柜选用SM6型;变压器选用SCB10型;低压配电柜选用GCS型。

4、计量:小区住宅、商铺采用一户一表低压计量,公共用电在配电间统一计量。

5、功率因数补偿:变电所0.4KV侧设置电容器自动补偿控制柜,功率因数补偿后稳定在0.9以上。

五、电气设备

1、住宅照明以节能灯为主;商业用房、物业用房等处照明以T8荧光灯为主;

2、场外路灯以节能灯为主,在主门卫处控制;

3、变电所设备、住宅电缆开关箱和集中计量箱等由当地供电部门指定。

六、保安措施

1、本工程采用接零保护(TN-C-S)系统,三相四线配电,保护线(PE)专放;

2、插座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3、插座采用安全型;

4、为防电气火灾的发生,所有进线主开关加设漏电保护装置;

5、按规范设置疏散指示灯及事故照明;

6、建筑物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有洗浴的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七、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本工程各建筑为三类防雷建筑物,按相应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保护:

2、屋面设置避雷带,用以防直击雷,屋面上所有金属构件均应与避雷针基础钢筋作连通。

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结构拄内主筋,要求柱内两根主筋通长焊接。

4、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基础于桩基内主筋,并通过扁钢-40X4将地下所有承台与基础连为一体,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若实测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建筑物内所有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5、接地型式采用TN-C-S制保护方式;各种管线进户处设总等电位联结;潮湿场所、卫生间等设置局部等电位箱,并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6、电源总配电箱和电梯、弱电系统等设备的配电系统安装浪涌保护器。

第七章电信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与产品技术要求》 CJ/T174-2003

二、设计原则

为满足小区内业主的日常生活需求,针对各幢楼的特殊性进行智能化专项设计,力求为小区业主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幽雅的环境。

三、设计内容

1、综合布线系统;(建议由当地运营商实施)

2、有线电视系统;(建议由当地运营商实施)

3、可视对讲系统(含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4、视频监控系统;

5、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6、室内防入侵系统;

7、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8、停车场、门禁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

9、背景音乐系统;

10、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11、UPS不间断供电系统;

12、防雷接地及机房工程;

13、弱电综合管路系统;

四、技术要求

(一)综合布线系统:

小区内设置一处xx机房。室外光纤及HYA大对数电缆通过场外的弱电手孔井敷管路沟通,由xx机房引至各单元的电信间,在电信间中配接后,再引UTP6和四芯xx线通过弱电井道至各住户。考虑在各住户室内设置一个家庭智能箱,网络、语音及有线电视信号均引入到智能箱内。

此外,还应将语音和网络信息点引至物业管理用房等公共建筑,使得值班人员能通过网络和xx对小区及时进行管理。(二)有线电视系统

小区内设置两处有线电视机房。主机房内,有线电视进线先经信号接收和转换设备后,再经分支分配器,干线经场外弱电手孔井引至每个单元的电信间内。在电信间内干线通过弱电井道,穿桥架经过分支分配器引至楼内。分支分配器均安装于井道内的

有线电视接线箱内。

若条件允许,和当地运营商协商后本系统也可采用EPON+CATV的方式进行组网。

(三)可视对讲系统(含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是在各住宅楼单元的入口安装防盗门和可视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住户的视频对讲。机房设置在物业管理一层。

(四)视频监控系统:

本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设置一个机房,机房设置在物业管理一层。在机房内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值班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同时,在主机房内设置网络点,将硬盘录像机的信号接入小区局域网。有权限的高级主管,可以通过密码远程访问硬盘录像机,观看录像回放,对其进行网络操作和设置。

应在一层单元入口、地下车库、场外主要通道及小区周界设置不同类型的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监视、录像。在室内有吊顶处设置彩色半球摄像机;在室内入口处设置宽动态的枪机;在地下室及场外设置低照度的彩色摄像机;在场外的主次出入口设置室外球机。

(五)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为了避免外来人员的非法侵入,在小区的周界围墙设置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本系统前端采用主动式红外多束探测器,划分不同的报警防区。在监控机房设置周界报警主机,能够按照防区进行布、撤防;并能在监控机房显示报警地点。

本机房设置于监控机房中。

(六)防入侵系统

为了避免外来人员的非法侵入部分室内重要区域,在室内部分房间设置双鉴探测器。

本系统可以与周界报警系统合并,在监控机房,财务室,重要机房等设置防入侵探测器。

(七)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本工程考虑采用离线式巡更管理系统。巡更点嵌装在各建筑物的外墙上,无需布线。该系统是在建筑群内及重要部位制定保安人员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只需携带巡更记录棒,需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触碰巡更点进行记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智能化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可调阅打印各保安巡更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 从而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机房考虑和监控机房合用。巡更棒考虑采用带液晶显示的高端产品,可在巡更棒上直接查询巡更记录。

(八)停车场、门禁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

在住宅楼单元入口处及设置门禁系统,设置有可视对讲门口机的单元入口,门禁系统读头应该内置于对讲门口机内。其他入口应单独设置门禁系统。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入口门禁应具备刷卡开门、钥匙开、关门、管理员机开门、远程软件开门等功能。

停车场管理系统须对小区主要和次要出入口及地下停车库进行车辆出入、停车收费、停车安全和车库状态显示等管理。该系统应实现对长期用户和临时用户不同收费模式,长期用户采用非接触式IC卡读卡方式进出车库,并纳入到一卡通管理系统中;临时用户则在入口处发卡机提取临时卡,并在出口处交费还卡。系统应设置剩余车位提示标志、图像对比功能。

系统应具有采集所有车辆的进出场信息、操作信息、非正当行为信息。对任何一次通过电脑或本地的参数设置和修改、设备的操作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以上两个系统均纳入一卡通管理系统中。

(九)背景音乐系统

本工程的背景音乐系统需设置一个机房,可考虑与监控机房共用。

应在地下车库及场外设置不同类型的扬声器,地下车库内应根据防火分区划分不同的广播分区;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分区播

放不同的音源信号。

(十)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小区内设有部分高层住宅楼,带有电梯,应设置电梯多方通话系统,以便于电梯在故障时电梯内人员求助,或电梯在检修时工作人员的联络。

(十一)UPS不间断供电系统

为防止机房内的弱电设备因突然断电而损坏,也为了防止机房内管理电脑引突然断电而造成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应设置本系统。

本系统考虑采用纯在线式系统,切换时间控制在若干毫秒内,真正实现不间断供电。考虑在监控系统设置一套UPS不间断供电系统,考虑给如下系统供电: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防入侵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以及监控机房内的一些相关设备。

(十二)防雷接地及机房工程

为保护场外的摄像机及各机房内的各种监控报警设备,考虑设置防雷接地系统。机房设置防静电地板,同时采用铜排在防静电地板下进行环形敷设,并通过接地母线引至等电位端子箱,机房内各主要设备也考虑安装防浪涌保护器;场外摄像机的立杆基础处也应打入接地扁钢,并加装摄像机防雷模块。

第八章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二、设计范围

1.地下汽车库通风及排烟设计

2.高层住宅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3.二等人员掩蔽所通风设计

三、地下汽车库通风及排烟设计

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各防火分区面积均超过2000 平方米。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详见消防篇。同时,考虑地下车库的的卫生需求,也设计了机械通风,排风量按照5次/小时计算。

2.为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排烟及排风系统的尾气由尾气排放竖井引至室外高空排放。

四、自行车库及变配电室通风设计

1.地下一层变配电室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10次/小时。

2.自行车库也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补风采用车道自然补风。换气次数为4次/小时。

五、高层住宅防排烟设计

高层住宅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其前室及合用前室根据规范要求设计机械防烟设施。详消防篇。

第九章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二、建筑消防

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多层建筑山墙之间为13米,高层建筑之间,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均达到18米,满足现行防火规范要求。

本小区内部道路宽度均在3.5米以上,并可通达每幢住宅,可以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沿街商业设置过街通道,作为消防应急车道使用

15层及18层单元式住宅使用消防电梯采用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通向屋顶以及直通地面室外。

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疏散楼梯不少于二部,地下车库最远点距楼梯间的疏散距离不超过60米。

消防控制室单独设置,有直接对外出口。

高层建筑室外预留出18X18米空地,作为消防登高面,空地上不种植高大乔木,以利于登高消防车操作。

三、给排水消防

1、消防系统

本工程由一、二类高层住宅、多层住宅,独立的多层商场组成小区,一、二类高层住宅室内消火栓流量20L/S,采用DN150的管道形成环状管网;独立的多层商场室内消火栓流量15L/S,地下汽车库及自行车库室内消火栓流量10L/S,均采用DN100的管道形成环状管网;消火栓系统设计火灾持续时间为2h;

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商住楼的商业部分,独立建造的商场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设计喷淋流量30L/S,火灾持续时间为1h。其中地下汽车库设置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

2、消防水源

室外消防用水采用室外低压给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从小区外市政道路上引入两根DN200给水管,并在室外环状布置。

地下室设一座有效容积为252立方的消防水池(其中消火栓部分144立方,自动喷淋部分108立方),并设置消火栓泵和喷淋泵。

小区最高层屋顶层设置一座有效容积18m3的消防水箱,供火灾初期十分钟用水量,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保证最不利消火栓的静压大于7米水柱。

3、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

4、消火栓系统

4.1、室外消火栓系统

(1)室外采用低压制消防系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到现场由室外消火栓取水并加压进行灭火。

(2)室外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独立的管道系统。室外消防管网按规范设置地上式SS100/65-1.0型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4.2、室内消火栓系统

(1)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系统不分区,保证最低层消火栓静水压力小于1.0MPa,当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采用减稳压型消火栓。

(2)系统设两台消火栓系统加压水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系统共设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补水。

(3)室内消火栓十八层及以下的住宅均采用DN65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独立建造的商场、地下室均采用单出口消火栓,栓口离地面栓口高度为1.10m,箱内设?19mm水枪,25米长?65衬胶水龙带,消防启动按钮,商场内的消防箱内配消防卷盘。

(4)系统控制: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其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消火栓给水加压水泵的备用泵应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5、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5.1、保护范围:除封闭楼梯间、变配电房、各类弱电机房、平时不做为人员疏散用的人防口部及水泵房外的地下车库部位、地下自行车库的其他所有部位。

5.2、设计参数: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 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设计用水量为30 L/S,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5.3、系统设计:报警阀设于每个汽车库防火分区的泡沫罐房内,每组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最不利点喷头处设置末端试水装置;汽车库内不设不流指示器,其他自行车库\商场等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喷头采用DN15mm闭式直立型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系统设两台加压水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系统共设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最高层屋顶设18m3消防水箱,并在报警阀前接入喷淋管网,保证火灾初期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加压水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5.4、系统控制: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

出声光等信号;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利警铃向人们报警,加压水泵运行状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水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还设有手动开启和关闭系统加压水泵的装置。

5.5泡沫喷淋:本工程Ⅰ类地下汽车库按规范设置相应的泡沫喷淋系统,采用水成膜泡沫液,设计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

6.5L/min· m2,泡沫持续时间10分钟。湿式系统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按4L/s流量计算,不大于3min,依照此要求布置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的泡沫罐,混合器等系统组件。泡沫罐型号:PGNL1000。

6、灭火器

建筑物内均按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汽车库内每个消防柜(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柜)下均配置1具5Kg装的推车式灭火器,其他位置的消防柜下面及单独采用灭火器箱的位置均配置2具3Kg装的手提式灭火器。

7、气体灭火

本工程地下室内的变配电机房均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及施工。

四、电气消防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小区内设一间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1套,包括火灾联动控制柜和广播通讯柜以及手动操作盘等。

2、系统构成:

1)消控中心设地总线制中央报警控制系统,包括火灾报警、消防联动、消防对讲、消防广播、CRT图形显示等。

2)建筑内部各处设置烟感、温感、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水流指示器等火灾报警装置,通过报警总线与中央报警系统联结,从而实现对火灾的探测报警。

3)各处设置消防对讲xx及消防广播,通过控制总线和中央报警系统联结,从而能及时报告火灾情况及指挥人员疏散。

4)各防火单元设置重复显示器,能显示本防火分区的报警及联动信息,报警时发出声光信号。

3、联动控制

报警控制器接受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压力开关的报警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并在火灾报警或确认后完成如下联动功能:

启停消火栓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启停喷淋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启停排烟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

切断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切断背景音乐,接通火灾事故广播,进行消防广播。

五、暖通消防

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各防火分区面积均超过2000 平方米。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同时,考虑地下车库的的卫生需求,也设计了机械通风。排烟及通风系统合用风机,管道及风口也为共用。补风系统的风量按大于排烟量的50%设计。排烟量按6次/小时考虑。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通风时,根据车库内空气质量品质,风机低档或高速档运行;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指令,风机转为高速运行,并连锁启动补风机。280℃时,位于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及补风机。

2.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内各排烟及补风系统,均按防火分区设置。同时,为减少进排风时的噪音污染,各进排风系统均设专用机房,且排风主干管设管道消声器,以满足环保要求。

3.为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排烟及排风系统的尾气由尾气排放竖井引至室外高空排放。

4.高层住宅防烟楼梯间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其前室及合用前室根据规范要求设计机械加压送风。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采用带电讯号的多叶送风口每层设1个。加压送风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通过手动或电动装置打开着火层及其上层

的送风口,同时启动位于屋面的加压送风机。

第十章建筑无障碍设计

一、设计依据

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 国家及省市的相关规范规定。

二、设计原则

居住区内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在居住区入口,住宅及裙房门厅等公共部位设置无障碍设施。电梯候机厅达到净宽1800以上的深度。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的实施范围和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和建筑物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

第十一章建筑人防设计说明

一、建筑人防设计

1.本小区布置为十五-十八层高层住宅和六层多层住宅及配套用房,按有关规定修建人防工程,

2.本小区人防工程按核6级甲类防空地下室二等人员掩蔽所设置,考虑到人防车位以出租为主,所以人防部分建设在地块东

侧,设于地下一层,便于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3.本人防工程分为四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之内,每个防护单元可划分为二至四个抗爆单元。

4.人防口部设置尽量利用直通室外的自行车坡道、汽车坡道和楼梯间,通道一层门厅的住宅楼梯间作为带有密闭通道的紧

急疏散口。根据实际疏散人数每个防护单元皆设二个以上出入口,可满足每100人0.30米疏散宽度的要求。

5.人防工程中每个防护单元战时采用予制构件封堵,控制在不多于二个,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皆设连通口。

6.本人防工程平时为自行车库或汽车库,平战封堵按国标FJ01-03、规范GB 50038-2005 进行设计。

二、给排水人防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按甲类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进行人防设计。

1、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规范、规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建筑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和资料

2、人防给水

1、水源:人防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单独设水表引进人防区,供战时人防用水。

2、人防用水量

人防工程均为二等人员掩蔽工程,用水量标准均以每个防护单元按如下计算,饮用水:

4L/人·d,贮水时间15 d;生活用水:4 L/人·d,贮水时间10 d;口部洗消用水量10 m3

3、每个防护单元清洁区内设置一座饮用水水箱,生活用水、洗消用水合用的水箱两个,均采用不锈钢板水箱,战时拼装,饮用水由设置于水箱底部的水龙头供水,生活用水和洗消用水由变频泵组供水。

3、人防排水

1、本工程防护单元为地下室,人防清洁区排水在隔绝防护时间内排入集水井,警报解除后,用潜水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

管道。

2、人防出入口部的防毒通道、扩散室、进风竖井、滤毒室等设有防爆地漏排放洗消水。洗消用水单独排放。

4、柴油发电机房

本工程采用风冷式的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自带日用油箱,总功率280KW。

机房内储油间设置两座油箱,储8~9天的柴油用量。并在人防工程外侧设油管接头井。平时两座油箱空置,临战前通过油管接头井装满油箱,贮油箱两个之间设连通阀。

机房内设置2T的冷却水水箱,并设置取水龙头。保证机组运行时的冷却用水。

5、其他

1、管道穿围护结构层顶板或侧墙时,在人防区内侧设置防护阀门,阀门公称压力为1.6MPa。

2、管道穿围护结构层顶板或侧墙时,均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3、人防管材给排水管道均采用钢塑复合管。

三、电气人防设计

1、本工程平时为地下汽车库,战时为人防常六核六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平时电源直接引自专用变电所低压配电屏专用供电回路,电源电压~380/220V,战时电源由本工程设置的移动人防电站(内设120KW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供给,电压400/230V,并在人防电源进线箱处设置双投开关手动切换。

2、战时用电负荷分级:

战时一级负荷:基本通信设备、应急通信设备、应急照明;

战时二级负荷:人防风机、水泵、三种通风装置系统、正常照明

其余为战时三级负荷。

3、电气设计:

3.1.电源从地上的变电所供电,当战时电力系统遭破坏,由移动电站对战时一二级负荷供电。并设有弱电防爆波电缆井。

3.2.每个防护单元自成配电系统。人防照明、动力各有独立回路,由配电室引至各防护单元的电源线均采用钢带铠装耐火电缆沿钢制电缆桥架及穿钢管敷设。

3.3.对应战时人员掩蔽清洁式、隔绝式、滤毒式三种通风方式。

3.4.地下室照度战时平时均按75lx设计,值班室、控制室照度150lx,战时应急照明利用平时消防应急照明,由自备电源供电。

3.5.本工程人防用电采用TN -S接地系统,并设置等电位联结。

4、平战转换:

防护单元值班室设置EPS电源设计到位,平时不安装,留有接线和安装位置,在30天转化时限内完成安装和调试。

四、暖通人防设计

1、本工程地下室设有二等人员掩蔽所,为六级人防工程。每个防护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进、排风系统。通风方式有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类型。

2、二等人员掩蔽所通风取值标准如下:

战时清洁式新风风量:L1=5-7m3/h.p

战时滤毒式新风风量:L2=2-3m3/h.p

战时防毒换气次数:N>40次/h

3、隔绝防护时间大于3小时

4、由于人防地下室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按照规范要求本工程设有人防电站。电站的进,排风系统单独设置。同时,电

站内还设有排除柴油发电机尾气的排烟系统。

5、为满足卫生要求而设的清洁式通风由排风管道直接排放;滤毒式通风则由室内正压打开超压排气活门,经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再通过简易洗消间的通风管道至扩散室排放。

第十二章节能设计说明

一、建筑节能设计

1、墙体采用符合国家热工标准的建筑材料;

2、建材的使用上尽量采用轻质隔墙,以减少建筑自重,减小构件尺寸;

3、住宅采用平屋顶形式,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4、选用密闭性好的门窗,灯具选型采用高效率,高照度的节能型灯具;

5、用耗能低,效率高的机电设备。

二、给排水节能设计

1、室内给水管均采用涂塑无缝钢管,支管采用PPR(S5系列),以塑代钢,有利于节省资源和能源,改善用水水质。

2、室内排水管采用加芯发泡UPVC管,减少排水时管道噪声

3、公共卫生间中,采用触摸式或感应式等形式的水嘴和便器冲洗装置。

三、电气节能设计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1.1.选用SG10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变配电室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了低压线路长度,降低了线路损耗。

1.2.选用的变压器实际负荷运行在最佳状态,提高了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

1.3. 0.38KV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并联电容无功补偿装置。并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提高了用电负荷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及防止谐波的影响,提高了供电质量。有利于节能。

2、电气照明的节能

2.1.照明光源选择高光效节能灯具,配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

2.2.照明控制:景观照明采用双光源时,在深夜,采用单光源。

2.3.在满足眩光限制的条件下,选用灯具效率高的灯具以及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一般室内的灯具效率不宜低于70%,灯具的反射罩具有较高的反射比。

2.4.楼梯间等地方设置光控、时控、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

3、建筑设备的电气节能

3.1.空调设备采用节能型运行方式。

3.2. 电梯、水泵等按功能用途采用不同类型的节能设备。

4、计量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4.1.住宅用户使用分时电价计量表,商铺按单位分别计量管理。

4.2.充分利用自然光。

四、暖通节能设计

1、通风设备需采用高效设备WS值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通风机能耗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32W/(m3/h)。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1.建筑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第六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⑵总建筑面积:12029.78平方米 ⑶结构形式:本工程主体为框架结构 ⑷层数:主体建筑为5层(6层水箱间) ⑸耐火等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1.2平面设计 1.2.1设计依据 ⑴建设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复文件; ⑵建设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 ⑶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⑸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⑹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⑺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 J10923-2007]; ⑻依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⑼依据国家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及条文,辽宁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构造图集》等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2.2柱网尺寸 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受力等多方面因素,本建筑柱网采用:9000×7200、9000×3300、9000×5700。 1.2.3平面布置形式及变形缝的设置 本建筑主体采用矩形形式。建筑总长125.1m ,分别在6轴和7轴,14轴和15轴之间设有变形缝。 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mm 30~20,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mm 100~50。 1.2.4功能分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2)人行流线: 项目人行流线结合中心景观绿化、入户小径形成一条相对安全的人行路线及休憩空间,考虑步行者的视觉感受,在植物、建筑的布局上营造步移景异的效果。(3)本项目为高层建筑群,小区内部沿高层建筑设置消防道路及回车场,消防车道宽≥4米,满足消防要求。 6.环境与绿化 小区景观系统延续了总平规划中心花园式结合绿化系统,结合建筑周边绿化布置,营造整体中心花园式内庭院景观,让每个组团的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7.公共配套服务 本项目规划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为小区服务的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是沿街独立店面、超市、商业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公共活动用房、物业管理等,满足小区配套服务设置要求。 8.人防设置 人防工程按相关人防要求设置在本项目的1号地下室范围内,并满足本项目的人防需求。 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甲方的意见 2.建筑物使用功能: 1#楼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2#~5#楼均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6#楼一梯四户一类塔式高层住宅楼,首层为小区配套活动用房。地下室分为两个,1#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为1层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2#~6#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主要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非机动车车库、人防、局部设置设备用房。 3.建筑的功能分区及平面布局: (1)地下室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其中四个作为机动车停车库,一个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室区域战时设置人员掩蔽所。 (2)1#~5#楼均设计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竖向交通设计采用两部电梯(其中一部按担架电梯设计)加剪刀梯形式,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竖向交通形式及现代居住人群多元化的居住需求,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构形式采用框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58-88) 7.建设单位提供的批准文件资料及要求 8.土建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 二.设计气象参数 1.大气压力:冬季Pd=1020.9hPa 夏季Px=1002.5h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温度:twf=5.0℃ 冬季空调温度:twk=-2℃ 夏季空调温度:twk=32.0℃ 夏季通风温度twf=30.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ws=27.7℃ 夏季计算日较差:dt=6.0℃ 3.室外风速: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Vx=3.2m/s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d=3.7m/s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24853m2,除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仓储用房外,均设置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多种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目标。 通风系统按照使用要求设置,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与卫生程度,满足环保、人防等要求。 消防系统均按照一类高层建筑设防,执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消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设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功能转换,以降低工程投资并减少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四.空调系统设计: 1.本工程剧院与影城空调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2.剧院部分空调系统冷负荷估算为2570kw,空调热负荷估算为1350kw。冷热源系统根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平方米(约164.7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平方米(约145.68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三、总体定位及规划 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 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四、功能分区与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围绕轴线、广场、街市展开,以提升广场的商业价值及营造良好的空

某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37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12、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范围 室外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三、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以市政给水管为水源,从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引到地下室泵房和一层给水点,以满足本建筑物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2、用水量 根据国家给水工程规范标准与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本建筑物的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 办公 50L/人.d 绿化灌溉 2L/m2.d 车库冲洗 2L/m2.次 四、室外排水 1、污水

按环保要求,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 设计重现期取2年,降雨历时10分钟。道路雨水由雨水篦子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由雨水沟截流雨水,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五.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市政水压供水范围内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范围的楼层采用变频加压机组供水。 地下室设生活水箱,变频加压机组。水压超过0.35MPa的楼层设置支管减压阀。 六.室内排水系统 1、污水 室内污水直接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污水由潜污泵提升排出。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外污水管。 2、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屋面雨水排水采用重力雨水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10分钟。 七.消防系统 1、设计范围 本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室内外消防系统。 2、消防用水量 a、室外消防用水量: Q=25L/s×3.6×2(h)=180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b、室内消防用水量: Q=15L/s×3.6×2(h)=108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c、喷淋用水量 Q=35L/s×3.6×1(h)=126m3,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余姚市规划局提供的肖朗路东侧,丰悦路南侧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用地红线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设计任务书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J10310-2003 13、《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16、《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8、《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19、《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甬政发[2007]77号 20、其它规行的有关国家和余姚的法规、规范及规定 二、工程概况 1、余姚城西工业园一期安置房位于余姚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区位于余姚市西侧,距离余姚市中心仅约5公里,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余姚城西工业园安置房一期(第一区块)新建工程西临城市主干路——肖朗路,北侧丰悦路为次干路,南侧的丰茹路路及东侧的河角路为城市支路。基地东侧与南侧地块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2019年12月3日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电气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暖通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第八章防火设计专篇 第九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环卫设计 第十四章安全防卫 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六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275794.5平方米 商店: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30.16% 户数: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 平方米(约164.7 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 平方米(约145.68 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 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 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 《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三、总体定位及规划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 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建筑方案说明模板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1.设计背景 同原鸿恩寺项目区位于渝北区大石坝街道长安厂一厂区B地块。第五期是同原鸿恩寺项目最后一块用地(J分区)。第五期位于同原鸿恩寺项目整个用地范围的西北角。第五期北面为城市主干道(红石路),东面为规划中的市政规划广场,广场东面是建设中的第三期(以商业办公为主)。南面为规划中的16米城市道路。西面为宽度16米的城市道路,路西面为江陵医院。北部片区现状人口密集,老工业企业众多(前卫仪表厂、江陵厂、长安厂、川东石油局等),属重点旧城改造区域。当前公共交通发达,18条公交线路直达主城各区,规划红岩村大桥、南北干道、轻轨5号线将使立体式交通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整个五期用地呈狭长带状分布,整体用地规模较小。第五期地块南低北高,红石路与南面规划道路高差约13米。现场无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1.2.设计要求 第五期总用地面积14845.57平米。由于地块是同原鸿恩寺项目的最后一期,第五期总建筑面积是整个项目容积率剩余面积。根据规划条件,整个同原鸿恩寺项目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000736.56平米。其中一期231806.91平米,二期126670.02平米,三期299634.96平米,四期246165.67平米,因此,根据计算,第五期建筑面积应为96458.17平米。第五期容积率为6.50。其中主要为住宅和商业。绿地率≥25%。建筑密度与整个项目各期相平衡。停车泊位居住按0.6个/100㎡、商业等公建按0.7个/100㎡。第五期无建筑高度限制。 1.3.设计依据 1.重庆市规划局核发的1:500红线地形图; 2.重庆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建500105200900583 号)》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BJ48-88 1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1); 12.《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DBJ50-079-2008 13.《重庆市住宅项目配建体育设施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试行)》(2010)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公寓房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百江镇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辖镇。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0134人,05省道穿境过,是千岛湖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镇人民政府驻地百江村。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0111人。 百江镇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而著称,板栗、茶叶、菜竹、杨梅已成为该镇 百江镇板栗四大龙头产业,特别是板栗面积已达15326亩,年产板栗744吨,产值689万元,已成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授予“省级板栗之乡”称号;工业经济主要有制笔、木业、纺织、铸造等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68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51元。 2.项目地块状况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位于百江镇西南面。用地面积3215.0平方米,基地地势平整规则,地块由东面临滨江路、西临罗溪,整个规划地块紧邻百江一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住宅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公寓、商业、广场的规划设计。 3.市场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产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6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7.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百江镇百江村现状,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住宅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活环境。 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居民的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妥善处理建筑与景观、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融于环境,使景观衬托建筑,满足人们的可参与性的要求。 3.环保健康———以创造安全、健康厂房为目的 以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居住建筑。 4.人文融合———体现“融合自然生命、倾注人文关怀”的开发理念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考虑考虑城市的社区的示范性建筑,使此地的人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建设出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有品位的社区新亮点。 5.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地势、节约资源”的理念 本项目地块内地势平坦,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地势再创造,减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程量,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

建筑设计总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说明 (2) 1.概况 (2)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 3.规划设计目标 (2) 4.规划设计思想 (2) 5.地块总指标 (3) 二、建筑设计说明 (4) 1.设计依据 (4) 2.建筑标准 (4) 3.总平面设计 (4) 4.建筑单体设计 (6) 三、结构设计说明 (7) 1.设计依据 (7) 2.结构设计说明 (8) 四、给排水设计 (9) 1.给排水设计说明 (9) 2.消防设计说明 (10) 3.节能 (10) 4.环保设计 (10) 五、电气设计说明 (11) 1.设计依据 (11) 2.设计范围 (11) 3.供配电系统 (11) 4.变配电所 (12) 5.低压配电系统 (12) 6.照明 (12) 7.防雷接地系统 (12) 8.弱电 (12) 9.消防电气 (13) 10.电气节能 (14) 六、节能、节材、环保设计 (14) 1.建筑节能措施 (14) 2.节材措施 (15) 3.电气节能 (15) 4.环保设计 (15)

一、规划设计说明 1.概况 ①.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XX市XX区XXX小区 建设单位:XX市XX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XX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②.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XX市XX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 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3.规划设计目标 1.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4.规划设计思想 ①.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演艺中心

演艺中心 结构设计说明 青岛海泉湾度假城演艺中心,由主舞台、侧舞台、后舞台、带伸缩座椅的观众厅和其他附属功能房间及局部地下室组成。主体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观众厅部分平面布置呈圆形,最大跨度近40m,其屋面拟采用钢网架结构;主舞台部分平面布置呈矩形,其屋面拟采用钢桁架或钢网架结构;其他功能性房间围绕舞台及观众厅呈圆形布置,共三层,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局部剪力墙形成主体结构。基础做法参照温泉中心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采用桩基础。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 给水系统: 本剧场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最高日用水量为7.5 m3 /d。 (二) 排水系统: 1、污水排水: 生活污水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的排水方式,地下室污水采用潜水泵提升排出, 最高日污水量为6.75 m3 /d。 2、雨水排水: 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方式。 (三) 室内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Q=15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108m3。 2、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消防水箱均设于临近酒店内。 (四) 室外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216 m3。2、室外消防用水量存于临近酒店消防水池内,室外消防泵设于消防泵房内,在室外设室外消火栓。 (五) 雨淋系统: 1. 在剧场舞台的葡萄架下部设置雨淋系统。 (1)、火灾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Ⅱ级,喷水强度为16L/min·㎡,作用面积为260㎡,系统流量为Q=91L/S,火灾延续时间为t=1h,总水量为328 m3。(2)、储存雨淋系统用水的消防水池、雨淋泵、储存火灾初期用水的消防水箱均设于本剧场内。 2.观众厅座位缩回后为400人宴会厅,设雨淋系统。 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Ⅰ级,喷水强度6L/min·㎡,作用面积160㎡,系统流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1h。 (六) 气溶胶灭火系统: 本剧场内的柴油发电机房、高压配电室均设置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灭火设计密度140g/ m3,灭火时间<180S。 (七)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本剧场舞台及后台部位为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配电房间为中危险级带电火灾,其余部分为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暖通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总平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包括主要材料如幕墙、石材、涂料等示意 和注明,本文介绍建筑立面方案设计,为大家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 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 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 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任何建筑都必定坐落在一定的基地环境之中,要处理得协调统一,与环境融合一体,就必须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 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 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因此建筑体型及立 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建筑体型和立面构图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指建筑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等。要综合利用这些美学基本原 则来创造完美的建筑形象。 知识点 1.主从与重点

2.均衡与稳定 3.对比与微差 4.节奏与韵律 5.比例与尺度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 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在表现建筑性格特征时,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艺 术构思,并以此突出建筑的性格特征。 应对策略实用功能 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建筑细部大多都是建筑的功能性构 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 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等诸方面。墙体、屋盖——围护作用 大门——出入、室内外空间渗透 窗户——采光通风 阳台——接近自然 楼梯——垂直交通 审美价值 任何细部都体现形式的美感。 建筑细部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 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 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 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 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 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 二、概述及现状分析 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 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建筑设计说明

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民俗村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建筑设计篇 总体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用地红线及规划定点图 2.百色市右江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8月20日) 3.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 4. 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设计要求 5.国家各有关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 45/T39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67-89)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90) 《百色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其它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及现状 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民俗村建设场地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右江南岸,平圩村为百色革命老区旅游特色名村,正大力实施“红城福地,壮乡水韵”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打造集“爱国教育、运动体验、休闲度假、宜居社区”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867.62㎡,位于右江南岸,背山面水,风景秀丽。用地性质为旅游建设用地,其中A地块:餐饮、旅馆用地(游客服务中心);B地块:餐饮、旅馆用地(游客服务中心);C地块:餐饮、旅游配套广场用地(游客接待、演艺中心)。1.0≤容积率≤2.0,建筑密度≤48%,12819㎡≤建筑面积≤25638㎡。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商业、餐饮、旅馆、停车、道路及室外地坪等配套工程。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955.40㎡,估算总投资为3474.0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2969.2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39.37万元,预备费165.43万元。 用地现状均为民房及空地,场地基本平整。 三、设计等级 1、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耐火等级:二级 3、抗震设防烈度: 7度 4、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12867.62㎡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总论: 一、项目背景: 大力发展南宁市职业技术教育是南宁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贯彻全国、全区、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2006年~2010年,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也是南宁市实现现代化的奠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教育改革要有新突破,教育工作要有新举措。为进一步实现南宁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南府发[2006]60号)、《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及“十一五”规划,南宁市教育局在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南宁二中、三中、宾阳中学和市一职校、六职校、横县职校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二、建设单位简介: 学校现有十五个专业,骨干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文秘、制冷空调、电子商务等。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做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由于面向市场办特色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奋战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为振兴南宁和广西的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设计依据: 1、关于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06号 2、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 4、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地形图 5、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总平面方案审核意见(NNJYJ[2008]JJXM/1126-2号) 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宿建设标准》编制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 四、设计规模: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规划总用地为300亩,建设总面积为70027.0㎡。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已取得土地证的建设用地约140.7亩,二期后续计划征地160亩,手续正在办理中,有关部门设想与一期接壤。建成后符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规定:生均建筑面积均20㎡,生均占地50㎡,可容纳全日制学生规模3300人。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列出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国家规范名称及编号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方案)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3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日期、文件号) 4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 5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通知书(文号)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编制单位及日期) 7有关市政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文件(文件号) 8设计合同(文件号) 9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 夏季主导风向,夏季平均风速m/s, 冬季主导风向,冬季平均风速m/s, 年降雨量mm,日(小时)最大降雨量mm, 最大积雪深度m,最大冻土深度m (本地区其它影响本工程的气候、地理特征数据) 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场地上卓越周期为s,地貌属,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下水位m,变化幅度m,(有无)侵蚀性。(本场地特征地质情况,不良地质情况的表述和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抗震设防烈度度。 1.2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建筑单位)(新、扩、改建)的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市(县)区(具体地点),距(市区或标志位置) 公里。 1.2.2用地范围:(方向)长m,(方向)长m,呈形状。东侧临,西侧临,南侧临,北侧临。用地(平坦、高差)。用地现状房屋、古迹、古树,需要(拆迁等情况)。 1.2.3本工程在(方向)有DN mm市政供水管,(方向)有d mm市政污水管,(方向)有d mm市政雨水管。热力管道由(方向)引入,DN mm;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 路;电讯管网由(方向)引入。 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1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工程总用地hm2,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地上层,地下层,建筑总高度m。 2工程由(子项名称)组成 1.3.2本工程分期建设。 本次设计为期工程,包括(项目内容)。其它分为期工程。(应说明分期建设的设想、原则;新旧建筑物的连接和原有建筑修改设计的内容) 1.3.3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项目名称)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1219

商住开发项目设计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用地面积:131663.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67341.91平方米。其中东侧地块用地面积5035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48761.00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143230.00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5531.00平方米。西侧地块用地面积7397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18580.91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202558.42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16022.49平方米。项目地块较为方正,场地平整。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4、《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50-8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本) 8、《汽车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8-2005 11、建设方提供的电子版现状地形图; 1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13、兴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和设计任务书与要点 三、设计理念 结合宜人的水环境,创造一个景观与人和谐共生的、健康的生态型人文社区是本设计的主旨。 本项目充分分析地块景观价值,北侧紫荆河为最优景观资源,其次为东西两侧地块中间、东侧地块南侧沿河景观资源。地块内部为庭院景观资源。地块东西两侧紧邻市政道路位置为沿街景观,沿街布置配套安居房。 规划布局沿周围是市政道路布置高层住宅,内部布置小高层住宅。地块北至南依次由高至低,创造出丰富的城市景观。 户型采用一梯二户南北通透的高品质户型,打造高水准的品质小区。 地块北侧紫荆河沿河景观和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平台和休闲步道与项目主入口结合,强调小区内外景观的连续统一。在考虑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寻求自然美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 根据场地标高低于市政道路,结合地形设计一层地下车库,减少开挖的同时并解决住户停车问题。 四、总平面布局 规划布局依据地块地形和周边环境,规划布置11+1层、17+1层和27层板式住宅为主。规划总平面采用简约的直线为基本元素,形态为线形组织下的居住组团。错落的建筑群循序相接,浑然一体。规划分东西两个地块。其中东侧拥有优越的景观资源,作为本项目的高品质住区进行打造,布置面积较大的高品质户型。含16栋高层住宅和1栋多层商业。西侧地块含18栋高层住宅和3栋多层商业。规划依据建筑布局,形成多个居住组团。每个组团均设置相对独立的组团庭院。规划在东西两个地块中间设置景观交点,与东西两侧地块主出入口共同形成小区的景观轴线。地块北侧紫荆河、东西地块中间的水系、泳池、休闲活动空间等内部景观共同形成项目的主要景观交点。 五、道路交通规划 依据小区周边市政道路分别设置两个人行出入口和两个机动车出入口。小区动态交通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尽量减少机动车对居住区与组团的次序和居住环境氛围的干扰。小区结合地形设计了地下车库,减少开挖的同时并解决了停车问题。 六、景观绿化规划 小区内部景观设计紧扣城市花园这一主题,综合考虑建筑与绿化的双重景观要素,环境打造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将建筑作为景观的部分来考虑,带形为主的构图手法,打造多层次的带状景观系统。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木平台栈道和石材休闲步道,与东西主入口相结合,强调区内外环境的交融与渗透。建筑之间形成视觉通廊,注意建筑底层的通透性,充分运用立体绿化。打造一个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 七、空间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