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

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如果学生考虑得不全面,教师进行引导。

5.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4题。

针对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的题,可先让四人小组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素材例题的安排上,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口算或笔算)。口算和笔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机渗透,没有刻意的区分口算和笔算的教学,使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及竖式计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将例题与练习贯穿于整个故事中,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在乐学的情境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辨析、体验、感悟,真正理解“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审读题意,交流理解”、“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交流理解,提升认识”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此,我创设了探索除法王国的.秘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出示:22个学生坐船过海,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让学生明确“最多坐4人” “至少”是什么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50~52 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余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余数表示的意义,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这一基本性质。 2、有意义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的读写法,沟通横竖式的联系,实现数学化的过程。 3、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究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除法并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设计理念: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 1/ 7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我觉得作为这样的一节起始课,要给学生不应该是零碎的印象,而是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所以我把例 1、例 2、例 3 整合起来,在落实有余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再来落实除法的意义,这样更能使学生准确把握余数的概念。 其次,依托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第 3,有序的、结构化的板书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辨,在思辨中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五 W 的理论指导,立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励学生自得自悟,让学生在熟悉又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理解余数的意义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整节课始于轻松的故事,又在故事中结束,符合中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 1、创设情境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呀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看,小猴家果园里的苹果也获得了大丰收,它们准备把苹果分给邻居小动物一起来分享,你们说怎么分比较合理?(平均分)小猴决定给每个邻居送一盒,(出示盒子)如果每个盒子可以装 4 个苹果,那么这几篮苹果,分别可以装满几个盒子呢?让我们一起

有余数的除法 (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通用6篇)

• • • • • • • • • • • • • • • • •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欢!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 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 生:14个人! 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 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 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 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 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回答的真完整! 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块。 生b:我想每人分7块。……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

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师:同学们都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生:? 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你们快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呈现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生 1: 所有的旗子按四面一组,可以插几组? 生 2 :跳绳的同学四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 教学例题 1 ( 1 )利用课件演示例 1 师:光明小学三(1)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 15 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 2 )(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 15 个学具表示 15 盆花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来摆。 ( 3 )提问思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1 : 15 盆花,每 5 盆摆一组,可以摆 3 组, 15 盆刚好摆完。

生 2 : 15 里面有 3 个 5. ( 4 )尝试列式 师: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5 ÷ 5=3 (组) ( 5 )明确写法 师:每 5 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先试着让学生说,教师讲解强调) 2. 教学例题 2 ( 1 )课件演示例 2 师:这儿还有23盆花也要搬到会场,还是每 5 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 2 )生动手操作 师:请你也用学具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能全部摆完,还剩下 3 盆,不够分一组了。 ( 3 )(认识余数) 师: 23 里面最多有几个 5 ?这余下的 3 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

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4、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 ⑴、P52做一做。(课件示“第一关”) ⑵、P53做一做。(课件示“第二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3) p51 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 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 3、开放层:(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熟悉余数,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存观看、操作、争论、合作沟通、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阅历,进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胜利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根底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受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预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教师还要给大家展现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教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隐秘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习例1、 1、(出例如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究竟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刚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由于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假如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解读: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份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增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熟悉;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体会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表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份内容仍是尔后学习一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份的知识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书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 明白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明白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进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微课程视频:元旦庆贺会上,教师买了鲜花来装扮咱们的教室,为了使咱们的教室变得加倍漂亮,请你们来装饰一下吧!,一共有23盆鲜花,每组摆5盆,能摆几组?还

剩几盆?(出示情境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二、探讨新知 1.明白得余数: 请你用23根小棒分一分,试一试,看看能分几组,还剩几盆?(自己动手分一分,明白得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了。)继续播放微视频,看一看你的分法和教师的一样吗?剩下的3盆什么缘故不能再继续分了呢?原先3盆比5盆少,不够一组了。 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那个地址剩下的3盆,确实是余数。 写成算式是如此的: 23÷5=4(组)……3(盆) 在写除法算式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读作: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再次观看动态视频学生分的进程,熟悉余数,和横式中余数的单位及写法。) 质疑:你明白那个地址的4表示什么吗? 3又表示什么?(学生试探后回答) 4表示共分了4组,3表示还剩下3盆. 2.学习竖式的写法: 你能试着用竖式写出来吗?(学生试写)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案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计算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性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四、教具: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 学具:小圆片、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解读问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上次三四年级的同学去旅游,当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旅游日记,大家请看: 11月18日晴 今天,我们去旅游,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可以分为几组? 2.反馈,小结 (二)探究意义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提示: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 片来代替)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3.全班反馈: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 4.起名:你能给多出来的数给起个名吗? 5.板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规律 1.设置冲突: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观察质疑:那么,(师板,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个)……1(个) 17÷5=3(个)……2(个) 18÷5=3(个)……3(个) 19÷5=3(个)……4(个)(设置冲突让生自己发现) 20÷5=3(个)……5(个) 21÷5=3(个)……6(个) 22÷5=3(个)……7(个)……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 5.即时练习:(1)如果除数不是5,而是……余数会是几?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 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四)看书质疑 (五)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第四单元第1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一)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四、教学道具:(略)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复习乘法口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自参加过呢?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能够坐几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摆一摆,填一填。 7 ÷ 3 =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三年级第四单元第2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道具:(略)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16 ( ) × 6 < 25 4 × ( ) < 23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3)协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15………………被除数 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相关推荐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质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质 课教案 下面是收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质课教案,供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现奥运吉祥物)认识的话就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哇,还有这么多!同学们,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列下去,紧挨着贝贝的应该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挨着贝贝的是晶晶)你是怎样想的?(上下顺序一样)那是怎样排列的呢?(是按照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五个顺序排列的)刚才同学们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的是晶晶,那么按这个规律第38个应该是哪个福娃呢?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生齐读课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做几道口算题: 11÷2= 34÷5= 22÷4=谁能说一下是怎么算的,(四五二十,

所以上是五余二)50÷7= 二、初识新课 看来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分小棒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分几组?)能刚好分完吗?(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可以分几组,还多几根?下面请拿出练习本算一算!(师将其中一位同学的算法写在黑板上!)老师已经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3除以4这是他列的算式,我们再看一下竖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3表示什么?(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呢?(4表示每4根分一组)3呢?(3表示一共分3组。)3、4、12、那12表示什么?(12表示4乘3的积,表示4根为一组的木棒,一共有3组,一共有多少木棒,)1表示什么(1表示还多1根)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每4根分一组,改成平均分成4组,那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好!请你说(每组有几根,还多多少根?)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作在练习本上,好!请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把一个同学的算式列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下、13除以4等于3(根)余1根,答每组有四根,还余一根!有意见吗?(没有)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做的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余数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道题是每组分4根,可以分几组,第二道题是分四组,每组有几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