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考研阅读书目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考研阅读书目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考研阅读书目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考研阅读书目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考研阅读书目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中国文学史(第2版)》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约240万字,选录了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选编者特别注意选录了那些在文学史上代表某种流派和风格的、对某种文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

全书重视选文和注释的科学性、作品原文均从校勘完善的通行文本中选录,注释中吸收了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的新成果,同时力求作到准确、简明。

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比较重视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介绍。教材的每一章除概述之外,都包括若干作家专节,分别介绍各个时期出现的那些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对于那些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则把他们列为重点,给以较多的篇幅,全面分析他们的生平创作和代表作品,以帮助读者获得较为深人的理解。大部分作家专节包括生平创作介绍和代表作品分析两个部分,少数作家的专节只综述其生平创作而并不单独分析其某一部作品,这是根据每个作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4、《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修订时对原书作了一些必要的删改和补充,使重点更加突出,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据统计,共删去8节,新增10节。此外,个别章节在顺序安排上作了适当调整。尤其应该提出的是,将第四编中的“现代”扩充为“现当代”,其时限延伸至本世纪末,并增加了大江健三郎、韩雪野、西巫拉帕、阿格农、马哈福兹、索因卡、戈迪默等重要作家。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前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四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程和价值追求;第四编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6、《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导引》增加了以往教材较少涉及但又与文学相关的某些内容,如文学的虚构性,母题、原型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通俗文学等。《文学理论导引》还着重强调了对各种理论知识描述的客观性,以突出多样性、实用性和文学观念的开放性,避免使教材成为某种文学见解的一家之言。

7、《西方文论专题十讲》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论专题十讲》选编了西方文论史上一些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经典文本。选材范围在时间上涵盖了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后半期,在内容上则包含了西方文论的一些基本范畴,比如摹仿说、表现说、天才说、象征理论、接受理论、文化工业等;选用的译本,也是目前国内较优秀的译本。为减少阅读障碍,同时向读者介绍尽可能丰富的文论知识,对每篇文本都作了阐释和详细的注释。阐释部分,各章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体介绍了相应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自身内容,并阐述了该文本的现实影响和意义。

8、《比较文学》陈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比较文学》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而且介绍了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探讨了当前学科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它既是一部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可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用书和供研究生使用的参考书。

9、《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文学观念的变化为线索,在占有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之上,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思路清晰的梳理,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和鲜明特色的新的文学史著作。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1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钱理群、吴福辉与笔者所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部教材来讲,学术性较强,而对于一般大学低年级的同学,也可能深一些,内容繁复一些。其他几种比较通行的现代文学教材,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不少老师与同学都希望能有一本指导学习的书,与教材配套,根据低年级同学的知识结构特点,指导他们阅读作品、理解教材与听老师讲授,以学会鉴赏评论作品,逐步养成审美的能力和文学史眼光。具体一点来说,能辅导同学有效地预习、复习和参加考试。这本课程学习指导,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本书适合本科生选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时使用,也方便教师备课,亦可作为电大、自考,特别是报考研究生的辅导用书。

12、《外国文学名著选介》陈应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修订版)》基本保持了初版的编排体例,调整了个别作品的篇幅,内容上增加了若干新篇目的介绍,如上古文学中增加了《罗摩衍那》、现代文学中增加了《一日长于百年》、《先知》、《宫间街》和《森林之舞》等。《外国文学名著选介》对精选的亚洲古代和近现代文学名著共15篇进行述介,每篇概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成果,列出作品主要故事线索,然后对原作逐章进行缩写,并选出重点章节作摘录。读者可以在短时间了解长篇巨著的全部情节,又可以通过摘录了解原著写作风格。

1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钱理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

1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共16课,涵括了现代和当代两大部分。基础课主要学习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这种专题课则要深入一步,就一些比较集中的课题,让大家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包括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重点分析,引发对不同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我们批评和鉴赏的眼界,学习如何评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也许还有一个很实际的目标,那就是引起同学们对某一研究课题的兴趣,或者可以从中找到做毕业论文的题目。

15、《鲁迅研究大纲》雷世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鲁迅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已经形成多元化的阐释体系。本书以富有个性的学术眼光,立足文本、文化、传记研究相结合的阐释框架,抓住鲁迅精神与文本创造中的具体个案,采取微观透析、小中见大的策略,对鲁迅的精神现象、文化观念、文本艺术进行了富有思辨性的探讨。

16、《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乔以钢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编写的教材。选收1918年至2003年底的重要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品,并有相关的解读和其他参考性资料。

1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求考生能较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辨别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

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修订版)》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要求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第二,体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修订版本的一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修订版)》的第七章法律部分的参考文献增加了吴邦国同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篇讲话。这次修订的原则是既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做出必要的修改,又尽力保持这本教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论。

20、《中国近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

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工作部署。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二、资料

1、《欧洲文论简史》伍蠡甫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扼要论述欧洲自古代希腊到19世纪末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简况,适合在校大学生作为文艺理论教材使用,也可为社会读者阅读。书中所分章、节,以时代背景为经,批评家与批评流派为纬;每一时代均结合其政治概况的哲学、美学思潮,列举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理论和主要论点;对欧洲文学的主要现象,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有精当的交代。

2、《批评意识》(比)乔治布莱著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著作。

本书分三部分,《上编》顺次研究了16位批评家各自追寻批评之源始对象“我思”(即“意识”)的方式;《下编》则从理论上阐明批评意识的各种概念,提出作者自己的方法论。上下编相辅相成,实际上总结了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和原则。另外,本书在1993年中文版的基础上,收录了布莱的另外两篇文章,作为原书的补充。

3、《文学的哲学》(美)古斯塔夫缪勒孙宜学郭洪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书。作者以哲学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方法,将欧洲历史上一引起典型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伊壁鸠鲁,和文学家,如荷马、莎士比亚、歌德等系统地解析了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所代表的时代哲学思潮或文学思潮,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指出:文学史上不断变化的文学风格都是潜在于一切文学里的哲学变化的结果。哲学家视其为哲学著作,文学家视其为文学理信纸著作,一本薄薄的小书竟能有这样大的容量,这本身就值得深思值得研究。

4、《文学理论》(美)沃伦韦勒克著刘向愚译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书籍,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架构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影响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该书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的、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之一,也是美国文学批评经典著作,自它出版后,不久即成为各大高校的学习用书,成为文艺批评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之一。在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领域,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早已被公认为“经典”中的经典,韦勒克本人也被称为“批评家的批评家”。《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批评史》,是韦勒克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

5、《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中华书局

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6、《欧美文学研究十论》方平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所收各篇,以文本解读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欧美文学史上永享盛名的经典代表之作,如《简·爱》、《呼啸山庄》,《指环与书》(勃朗宁)、《爱情十四行诗集》(勃朗宁夫人)、《十日谈》,以及狄更斯、曼斯菲尔德、巴尔扎克、弗罗斯特、莎士比亚等的传世名作,进行了多种视角的全面探索和深入细致的独到阐释.从而展示作者以长期翻译、研究欧美文学作品及其作家所积累的心得成果。

7、《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

8、《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袁可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对欧美六国现代派文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面分析了现代派文学与局限,并对六个具体流派进行评介,提出了有价值的现代派文学理论体系,在现代派文学研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9、《论小说与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论小说与小说家》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论文,分别论述作者对奥斯丁,爱略特,康拉德,哈代,劳伦斯,福斯特等人作品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学论点,如时代变迁论,人物中心论,主观真实论,突破传统框子论等,以及她的批评方式,如印象式,透视式,开放式等。尤其是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作者以幽默讥讽的笔墨,抨击了当时男性作家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被认为是一篇文学界的女权宣言。

10、《1846年的沙龙》(法)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不但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也具有令人叹服的批评才能。他的批评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书选取了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批评文章。通过这些理论作品,读者可以对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和观点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

11、《中古文论要义十讲》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十讲,分为五个专题,其内容密切相关,而中心则是讨论古时期十分昌盛的骈体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利弊得失。第一、第二讲指出骈体当时文人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骈体文学的语言美;第三、第四讲论述骈体魏晋至唐五代骈体诗文在文坛占主导地位并受评论者的重视;第五、第六讲分析(文采)指骈体文学的语言美,文采过分则陷于柔靡不振,故须以质朴相济;第七、第八讲分析风骨指质朴的文风,提倡风骨、文采兼备,实即文质彬彬主张的具体化;第九、第十讲论述体貌风格是中古文论的一大议题,在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两书中均占重要地位,而体貌、风貌、风格实际又以语言运用为主要条件。

12、《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柳鸣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作者对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左拉、萨特等法国文学巨匠评论与鉴赏的研究成果。

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史,归根结底,就是作家作品出现史。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法国文学史的研究,其中最基础性的工作——作家作品研究,对读者尤具参考价值。作者在最大限度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高屋建瓴而又极具感性色彩地做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分析、判断、思考,言必有据,以恢宏大度的理论气势与文采斐然的风格,由点及面地勾勒出法国文学史上最精彩的十大景观。

13、《莎士比亚研究十讲》陆谷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作者近半个世纪来关于莎士比亚剧作教、演出观摩和研究的心得之作,选录正文凡十六篇,附录五则,分为十个专题。短者要言不繁.窥斑见豹。作者还提出精读莎剧文本,背诵名句名段,强调感悟,以及提倡书斋与舞台沟通、勿过分强调“中国化”而致莎剧精髓失落等观点。全书笔调墨韵渊融而平实,脱出所谓“学术话语”捌板玄虚的窠臼。

本书能切实有助于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进一步体会理解莎士比亚原著的情趣与

魂魄,对高阶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也会有相当的启迪作用。书中凡用英语原创的论文和演讲稿都附有汉译,以供参考。

14、《误入世界——卡夫卡谬论集》卡夫卡著叶廷芳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选自卡夫卡的《随笔集》与《谈话录》,收进来的主要是一些能够体现这位大文豪与大思想家对人生世事思考的文章与段落警句。其思维之犀利,目光之敏锐,至今仍让我们在阅读时不免心跳。他说到了我们最没能提防的那些东西,说到了我们曾经有意无意想掩饰的东西,在他谦恭的述说面前,我们还准备掩饰什么呢?

15、《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著范进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和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学说相对立,叔本华的哲学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许多后来的哲学家采纳了这一观点。在这个一切伟大人物都已死绝了的时代,他再一次地倡导使人崇高的英雄崇拜。叔本华对人类的蔑视源自他的一种特殊的、深刻而广泛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贯穿他的整个思想。尽管如此,他的著作中还是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些喜剧的东西。本书是叔本华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其中既有难为人接受的惊世之谈,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诛心之论。

16、《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当代文学与文化”三编,收录了四十余篇文章。

17、《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了乐黛云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讨及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性回顾;二是深入探讨当代比较诗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三是对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和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研究,提出“互动认知”、“和而不同”等纲领性的意见,显示了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与精深的理论功力。

18、《法国现代批评大师》(美)欧文白璧德孙宜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国现代批评大师》作者娴熟运用丰富的史料,以生动而犀利的文笔介绍了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批评家:“选择社会而非自然和孤独”的斯塔尔夫人、“不喜欢纯粹现实”的儒贝尔、“支配了整个法国现代文学”的夏多布里昂,在“不少于‘十种文学运动和探索’中卓然超群”的圣·伯夫……不仅描述了大师们的生活工作习性,而且批评了大师们的批评风格及其成因,进而深刻分析了他们的批评对当时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文艺思潮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他们的批评对当时法国乃至欧洲政治、宗教思想变革的影响。

欧文·白璧德,美国评论家、教师,“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的领袖。1894年起在哈佛大学教法语和比较文学直至去世。他是浪漫主义及其流派以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坚决反对者。

20、《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杨乃乔伍晓明主编商务印书馆

本书为中外著名学者所著的论文集,既收录有美国的宇文所安、德国的顾彬、中国的乐黛云等著名学者的论文,也收有当今一些比较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如伍晓明、陈引驰等人的论文。

21、《雨果传》(法)安德烈莫洛亚著

这部《雨果传》是专家为普通教师和学生撰写的读物。全书以简明的风格,翔实的材料,紧扣雨果的一生和他的创作道路,细致研究各个阶段的每一部重要作品,尤其对作品的发生,在同时代的意义,都有详细的分析,而这正是我国雨果研究力不从心的方面。《雨果传》是一部篇幅不大而信息量很大的书。《雨果传》精彩地记录了雨果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个伟大崇高的雨果,一个喜怒哀乐的雨果,一个天才的雨果,一个活生生的雨果,“沉浸在雨果之中,就象沉浸在大海之中。”《雨果传》熔翔实的史料和生动

的文笔于一炉,既有丰富的史料,明晰的分析,又见机智老练的运笔,结构严谨,既有极高的学术性,又有极高的文学性,是一部难得的雅俗共赏的优秀名人传记。

22、《鲁迅小说全集》鲁迅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迄今发现,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呐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编》8篇。本次以《鲁迅小说全集》名义出版,旨在展现鲁迅小说的全貌。《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沉闷和国人灵魂的扭曲,显示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战斗姿态。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写作于新文化运动落潮期,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彷徨》显示了作者从激越到冷静的心路历程,较之《呐喊》,其观察更见从容,思考也更加深入,所以它让人更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的清醒与彷徨。

23、《莫里哀喜剧选》(法)莫里哀著赵少侯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 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 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

24、《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2版)(上下卷)依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近代七编,说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全书内容系统,对于诗文、小说、戏剧各文学领域的理论批评,对于历代比较重要的批评家及其论著,均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25、《外国文学名篇选读》崔宝衡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是根据朱维之、赵澧主编的《外国文学史》的内容体例编写的配套教材。自1985年初版以来,至今已逾十载。在此期间,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与翻译、出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这主要是增加了现当代作家的七部代表性作品,更新了十六部作品的译文,同时删去了各个历史时期文学概述的文字。修订后的《外国文学名篇选读》共节选了欧美和亚非的重要作家的六十四部代表性作品,并附有有关作家的生平创作简介、作品的内容梗概和思想艺术评述。目的是为一般高等院校和业余大学的学生,以及广大社会青年提供一本简明、通俗、实用的教材。

26、《外国文学史简编(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调整改动:1、改写“导言”;

2、“目录”中增加三级标题;

3、补充修订调整各章的概述,以增强史的勾勒;

4、“中编”增加“莫泊桑”一节;

5、着重对“下编”作了增删调整:(1)按时序将20世纪分为前后期,再按思潮分章;(2)删除“茨威格”、“马雅可夫斯基”两节,增加“帕斯捷尔纳克”、“布莱希特”、“贝娄”和“加缪”四节;

6、为更密切配合教学,在每章后新增“思考题”部分,我们希望“思考题”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着眼于应试;

7、开列“阅读书目1 00种”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27、《外国文学史简编(亚非卷)》朱维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亚非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生动地展示了东方各民族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世界文学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包括亚非文学和欧美文学在内的并且分别给亚非文学和欧美文学以适当地位和科学评价,从而呈现出人类东西方各民族文学风采的完整的世界文学体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以欧美文学取代世界文学或以欧美文学为主体而以亚非文学为陪衬的世界文学体系。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亚非文学发展历史的高校统编教材,由原国家教委亲自组织全国各高校一流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1983年出版至今、作者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多次精心修订,以葆其鲜活的生命力。现总印数已逾140万册,在同类教材中,印数最大、影响最广,历经二十余年而不衰,是一部广受读者欢迎的优秀教材。

三、英语

1、《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系统精析》张磊西北大学出版社

《<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系统精析》最显著之处是准确地把握了考研英语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阐明了考研英语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对考点剖析得系统、深入,针对性十分强。2011版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词汇分类注释

《<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系统精析》通过对10年考研英语试题中词汇出现频率的数据统计及对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进行测试调查和抽样分析,最终确定了10年考研英语试题每篇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难点词汇,并将其划分为:大纲词汇、超纲词汇和重点词组。

对列出的“大纲词汇”,分别从国际音标、词性、词义、例句、同义、反义、派生和辨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力求挖掘大纲词汇的深度;对“超纲词汇”和“重点词组”的注释侧重使考生加深了解和认识。为了使考生复习方便,我们特意将词汇注释部分另外印刷成册,这样考生既可以先掌握10年真题词汇,然后再做真题;亦可在做真题时便于查词,从而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长难句精细剖析

长难句无非有两大特点:一是复杂的句子结构;二是句子中的词汇经常会出现一词多义

和熟词僻义的现象。第一点重在考查考生对语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第二点则是考查考生对词汇掌握的深度。因此,《<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系统精析》分别从上述两个方面对“长难句”进行了剖析,特别对英译汉部分的划线长难句更是不遗余力地从句子结构、翻译要点和词汇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助考生学习和攻克考研长难句。

三、答案详细解析

《<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系统精析》在答案解析过程中,本着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分析现象、抓住本质的原则,对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A、B部分)分别从答案及答对率、考核题型等方面进行了详解;对英译汉部分则给出了考核知识点、翻译要点、词汇难点和评分样题;对写作部分则突出了两点:一是使考生学会正确审题,二是使考生能够掌握应用文和一般性短文的写作方法,并且对重点句式和考研常用写作词汇也有所学习和掌握。

四、考点设计点评

每一道考试的题目都是命题人有意设置的。通过这些题目,一方面是要起到考查考生的英语书面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而另一方面也是命题人在与考生“斗智斗勇”。因此,通过对每道题目的分析,搞清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和命题方法,这无疑是找到了破解密码的钥匙。通过对“考点设计点评”,《红宝书》力求对考生找到“密钥”能有所帮助。

2、《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张剑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修订版加大了对真题原文的词汇和锯子结构分析,充分利用双色印刷的优势,把真题长难句用图解的方式进行语法分析。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形象地分清句子的成分与结构。同时,对句子结构中的重点语法和特殊用法进行了重点注释和说明,这大大便利于基础差的读者使用本书。(2)对阅读理解A部分的“原文”和“篇章结构分析”进行了双栏排版。目的是方

便读者对真题进行语篇分析。对个别读者提出把真题原文和翻译进行双栏排版的建议,编辑部没有采用,这是因为:将英语原文和翻译直接对照,非常不利于读者提高英语的学习,这是一种“懒汉”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愚蠢”的学习方法。(3)在写作部分,除对审题谋篇、范文点评、写作误区进行全面的修订外,还从历届考生中抽取了不同得分档的作文进行了重点分析。

3、《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俞敏洪编著群言出版社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入手,除了通过有效的记忆方法迅速帮助大家记住单词以外,还强调单词在考研中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上有趣的图片以提高记忆效果。把精力集中在考研中出现的3300多个核心单词上。重点分析了这些单词的常见用法、惯用搭配,删减了一些大纲中出现,但在考试中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非常生僻的词义,提高背诵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搜索出近十年考试中经常出现,大纲中却没有列出的500个“超纲单词”,分类整理阅读中出现的词汇和完形填空中最让考生头疼的形近词,为考生取得高分扫清障碍。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17年真题

2017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 ~~~~~~~~~~~~~~~~~~~~~~~~~~~~~~~ 一、填空(1×10=10分) _______年9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_______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_______称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七月选说_______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老舍”这一篇名是1926年8月起在________上发表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使用的。 《二月》的作者是________。 《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________。 周克芹的代表作是________。 田汉建国后创作的戏剧________,塑造了一位敢于为人民鼓舞欢呼的艺术典型。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选自小说________。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曹七巧 人的文学 曾树生 高晓声 好一计鞭子 三、问答题(15×2=30分) 鲁迅去世于今已八十年了,你如何看待他在新闻学方面的创作实践及影响,请列举其三种文学体裁,分别以具体作品为例 海外有学者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晚清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究竟有无必然联系?请练习史实略加分析。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春秋笔法 沧浪诗话 说话 笔记 夷坚志 五、简答(10×3=30分) 试述公安派的文学理论。 试评宋人以才学为诗 试析六朝文笔之辩。

新版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文艺理论基础(含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880)比较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文艺理论基础》 1.《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返回主页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 《语言与文化》 顾嘉祖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 《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 《应用语言学》 桂诗春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 《语言论》

钱军导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2 《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14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 《邓小平论文艺》 邓小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9 《风雨天安门》 曹英,于超编团结出版社 20 《励志·人生》 林语堂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2 《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宗白华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3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 《文学理论》 郑国铨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 《孟子译注》 金良年译注2003年版 31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 《李白诗选》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教师推荐阅读书目100本 (2013—2014学年) ●教育理论类 1.《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英]吉尔伯特·蔡尔兹着,王荣亨 译,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2.《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3.《最棒的学校》[美]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着,陈佩正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5月出版? 4.《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美]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着,周欣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5. 《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林逢祺等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6.《教师的挑战》,佐藤学着,钟启泉、陈静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出版 7.《儿童的利益》,[法]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2月 出版 8.《享受教育论》,刘良斌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出版 9.《西方课程思潮研究》,李臣之、郭晓明等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10. 《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王一军着,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出版 11.《教师教育伙伴合作模式国际比较》,许明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12.《了望世界的风景——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报告集》,丁晓昌、杨九俊主编,江苏教 育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13.《新学校十讲》,李希贵着,教育科学出版社 14.《幸福的向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程样国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5.《学校文化自觉与课程教学改革》,张世善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16.《有效教育实践例解》,党雪妮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试题B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08级专业选修课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 开卷考试试卷 B 班级___学号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30×0.5=15分) 1.比较文学涵盖文学研究领域的三个重要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______,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__________)。 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______和______发生的,被称为(__________)。 4. 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定义为: “比较文学旨在研究各______文学相互______和______研究并无______关系的不同______文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______和______;它还研究文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______和______。是一门______学科”。

5.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二、名词解释:(4×3=12分) 1.民族文学 2.题材学 3.译介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过程 1.关于英语 英语不难,有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就ok了。也有的同学被问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喜欢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这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文学方向的同学被老师问到一些名作的英文书名,比如,《野性的呼唤》等。 2.抽题目回答问题。 一般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题目涉及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我所知道的题目有: 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理论。 (1)关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并与《荷马史诗》比较。 (2)关于王国维的。 (3)关于《红字》中的加尔文教,以及比较文学中是否可以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什么? (4)关于《雪国》的。 (5)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贵族没落史,有人认为它是男女情爱史,你更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6)对汉文学、域外文学等一些名词的区分。 (7)简爱与伯莎是不是简爱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为什么?

总共十四道题,每人有一次重选的机会,但不会重复,我就想起了这九道。 3.老师提问 一般都是问你喜欢的作家作品,你自己先说,再根据你说的内容提问相关知识 4.今年的形势 今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学类专业中复试分最高,353分。复试的时候,从一个北师本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今年总共保送了8个,要从参加复试的14人中选取9个,其中这复试的14人中有两个是来自北师文学院。 200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希腊化”时期 2、大学才子派 3、《茨冈》 4、威塞克斯小说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6、《第二十二条军规》 7、《万叶集》 8、《戈丹》 二、简答题: 1、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点。 2、加缪《局外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3、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我们老师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想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们,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老师们,来看书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肤浅,走向成功! 一、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教师当然也必读) 根据《2011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 七年级——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5. 叶圣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话》 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 高尔基《童年》 9.鲁迅《朝花夕拾》 10. 吴承恩《西游记》 八年级—— 11.《格林童话》 12.《革命烈士诗抄》 13.《艾青诗选》 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曹雪芹《红楼梦》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9. 老舍《骆驼祥子》 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九年级—— 21. 施耐庵《水浒》 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23. 海明威《老人与海》 24.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教育理论、方法类 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9.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10.《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听名师讲课系列书,名师课堂实录,推荐王君、郑桂华、袁卫星等。 11.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13.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14.李希贵《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 15.谢云《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7.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18.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 叶圣陶著《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2.《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语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701 【原刊页号】151-154 【分类号】J4 【分类名】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199705 【标题】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作者】曹顺庆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文系 【正文】 世纪末,比较文学研究似乎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与此同时,也酝酿着一次新的转机与新的突破。 我们已站在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一次重大的、全球性的战略性转变!历史正向我们挑战,机遇正向我们招手。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这是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界、甚至是全世界比较文学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早在50年代,比较文学研究就曾出现过严峻的“危机”,而恰恰是那次“危机”,导致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转机与重大突破,产生了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及其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方法,将全球比较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威勒克(René Wellek)1958年在国际比协第二届大会(教堂山)上指出:“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直截了当地说,在方法论和方法论见解方面,比较文学已成为一潭死水。”[1]反观今日中国比较文学界,在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方面,也已经呈现茫然和困惑之现象。再看当今世界比较文学界,由于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原有的学科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日愈趋向不确定性,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用确定,或不屑确定。这种失去学科理论的茫然、困惑,这种不能确定或不屑确定学科理论的消解态度,必然将比较文学导向严峻的学科危机。国际上已有学者公然声称:“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亡”(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one senseis dead)“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 discipline has hadits day)[2]。如果说威勒克称1958年的“危机”为“一潭死水”的话,那么,我们目前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则堪称“一头雾水”。辨不清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现状,导致了当前全球性的比较文学的新危机。 比较文学真的死亡了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真的已经过时了吗?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4年一度的比较文学大会,一次比一次兴盛;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越来越红火,并日愈走向专门化、正规化和学科化。事实胜于雄辩,学界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比较文学不但没有死亡,而且日愈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既然比较文学在实践中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为什么会走向理论上的“危机”呢?这正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泛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歧途 近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走向“泛文化”,其突出的表现,是1994年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4届大会上,学者们已明显地意识到,文学研究有被文化淹没的危险。有学者明确指出:“第14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1994,加拿大)给人最深的总体印象就是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所…淹没?。似乎前不久因概念的定义界说而引发的…比较文学的危机?,现在又以新的形式第二次悄然降临了。”[3]正是在国际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 3,国际文化交流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7002201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古希腊文艺理论; 2,古罗马文艺理论; 3,基督教文艺理论; 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 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 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叶隽考博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叶隽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101 外国文学系 (4)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文学 (2)01德语文学 叶隽 ①1006二外(英语)、1007二 外(日语)、1008二外(俄语)、 1010二外(法语)选一 ②2012德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③3005专业德语(德-汉互译) 二、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一)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www.教育理论类 《教育:让历史启示未来》,吴式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美)尼克等著、邹晓燕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于开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林逢祺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教育的感情世界》,(美)舒尔茨著、赵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教育在十字路口》,(法)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李崇建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移动的学校》,(台)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没有失败的学校》,(美)威廉·格拉瑟著、唐晓杰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育法的理论与实践》,(英)勒内·萨兰等主编、易进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学会对话:校长和教师的行动指南》,(加)卡罗琳·希尔兹等著、文彬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教师专业成长类 《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王崧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课程实话》,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班主任如何说话》,赵坡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雷思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在课程中激发想象力》,克尔隆·埃根著、王攀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一、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转向的合理性问题 (一)国际文学研究“向外转”趋势必然指向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的“向外转”自然都指向了文化。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几乎是当代文学研究各派别的共同趋势。比较文学的开放性决定它向来都能对学术研究的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更何况它本身就有着文化研究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倾向就是这种“文化热”的开始,而9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的趋势变得更加明确更加自觉。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决定了文化研究的合理性 随着全球趋势的日益迅猛,从比较文学的本体论—比较视域来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必然成为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而跨民族与跨学科是比较视域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比较视域具有联系及流动的特点,使比较文学不断打破自身的局限,拓展自身的领域,并使这一学科超出文学研究的范畴,进而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文学研究。与比较视域的联系性特征相联系,比较视域始终持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研究态度,随时间变化和时代变迁调整自身,这是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比较视域走出了欧洲中心,进入了一种在多元文化语境中进行文学研究,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相互参照、相互阐释的时代。大家熟知的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加拿大学者米列娜?多列热诺娃等,都积极地对中西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再从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基点———比较视域来看,

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也是符合这一学科自身的学理特征的。 二、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及问题 “二战”后,文化研究在英国逐步兴起,80年代传到美国并形成多元发展的趋势。它主要关注当代的非精神文化及大众文化,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的态度,把文本分析与其他研究方式,诸如结构学、人类学、心理学相结合。它所运用的多学科、多维度的方法给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比较文学研究要求彻底打破“欧洲———西方”占据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观念。于是结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学说,有了施展理论价值的天地。比较学者用这些理论来说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说明文化交流中的对等原则和互补、互惠关系等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引入包括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在内的后现代理论,有效地调整了比较文学近十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疆域,为比较文学输入了新观念、新术语,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等颇具特色的研究领域。通过上述文化理论的研究,有利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把目光投向本民族以外的其它文化体系,并对之进行研究,如艾田伯的巨著《中国的欧洲》、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出版了《比较诗学———东方与西方》等。 另一方面,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这也是比较文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张思/文如果你真正从内心渴求你要到达的终点,你一定可以接近它,无限接近。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想大一点,你比你想像的更优秀。 心态决定一切,永远在路上。 当你全力以赴后,剩下的就是感恩,听天由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盲目,不失去自我,做自己,心安理得。 认真对待平时的论文考试,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眨眼间,保研的日子过去已有半年之久也。这个总结也是拖到现在才打算有一个了结。还记得当时硝烟弥漫的场景,而对于我来说,倒还算平静。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深信。 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确定我的目标是保研,这种需要运气的事情,往往都需要赌一赌的勇气,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每个人都要两手准备。我的内心是要读研的,如果要考研,那就考初心想要到达的地方,那就是川大,而人生重要的是想大一点,所以我更希望是华东师大。我真的很像去远方,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虽然里面的压力会

有,你渺小得机会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但是我愿意。去经历最繁华后的恬淡的心境,这或许才叫成熟。 为了梦想,你要做的就是万无一失。只有自己达到最好,才不会挣扎往前。很多时候,机会只在一瞬间,抓住,就去迎接挑战吧。在大三下学期接近期末期间,一些学校会举办夏令营,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些高校就会陆续发出预报名的通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广泛了解信息,以防错过时间。 我们属于非211非985,正因为一无所有才能无知无畏。不管通知上是否规定限制,如果他是你想要去的学校,就大胆的去尝试。当时我就是因为自卑,没有跨出川大夏令营的那一步,那是我深刻的教训。有些事情,你做了没成功和你没做是两种概念,起码你不会后悔。已经错过了,就把它当作"前车之鉴"。在预报名的时候,我认真填写了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信息,当然也填了华东师大。暨南大学最早面试,在正式面试之前。 最后的一学期,我真的是做到了每一科都要做到最好,想放弃的时候,都会在心底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很感谢自己的正能量,一直奋斗前行,乐观积极的自己。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我以为自己是孤军奋战,没想到并不是我一个人。当你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吸引来很多小伙伴。其实我还是害怕一个人去的,没有熟人,没有

比较文学原理参考书目

《比较文学原理》课程 参考书目 学科理论类: 《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选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美】李达三著,见《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罗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比较文学》,【法】基亚著,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曹顺庆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批评的概念》,韦勒克著、张金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杨乃乔、伍晓明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论集》,乐黛云、唐林森主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王向远著作集第六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曹顺庆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多维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学》,孟绍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比较诗学》,饶芃子著,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

乐黛云、陈跃红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

第1章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答:(1)对全球化的理解 ①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②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①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不一而足。 ②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3)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①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 a.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它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文学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b.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再次使民族“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②全球化给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因子,可以置换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释本土文学传统。 b.比较文学跨文化、跨学科的特质使它更适于在流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沟通不同的文化体系,使西方与东方文化可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c.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视文化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借之使弱势文化、边缘文化被更多的他种文化了解,使“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2.请思考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对多元文化主义非常关注,对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发挥其作用。 (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既是跨越国界和文化传统疆界,同时也是跨越学科界限的。 (2)当代的比较文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3)未来的世界或许既不是文化霸权主义者自以为的一体化世界,也非文化孤立主义力图实现的诸文化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 (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会演变成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文化,而是充满差异和复杂性的多元“世界体系”。全球化给这个多元化世界所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场景,一个使各种文化互相看视的平台。 3.请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历史上的争论 总体文学一词在18 世纪就已被提出,在18 世纪至19世纪间被广泛使用,彼时欧洲学者曾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冠以“一般文学”、“一般文学史”之名的图书,虽然带有从各国文学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意思,但整体说来其含义界定仍模糊而不规范,其范围也被限定于欧洲以内。 在梵·第根那里,总体文学,也即“文学之总体的历史”,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或单以那些事实,或以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论,或以它们的符合论”,其对超过二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可看做是对比较文学的有益补充。但梵·第根这种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人为割裂的提法不仅在法国学派内部遭到了反对,更受到随后迅速崛起的美国学派的强烈批评。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代表之一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大会上所做报告《比较文学的危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反对法国学派文学“外贸”

式的影响研究方法,要求比较文学研究回到文本本身,从文学的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同时也反对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截然分开的观点。 雷马克认为梵·第根对总体文学的定义对总体文学及比较文学的分工考虑得过多,而忽视了逻辑上连贯的单位。美国学派因此认为,人为地在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划出一条界线既行不通,也不可取。并且,由于各方对“总体文学”一词的具体定义并不统一,雷马克甚至主张在研究中尽量避免使用“总体文学”一词,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最好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同义词来代替,如“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翻译文学、西方文学、文学理论、文学结构这些名称”,“或者干脆用文学这个名词。” 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有关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关系的争论可看出,有关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两派的争论也并未将总体文学的范围扩大到包含东西方文明的世界文学,而仍只将目光集中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的范围以内,美国学派更是提出了要以西方文学、文学理论等同义词代替总体文学的称法的主张。在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看来,美国学派的提法似乎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