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07课程名称:当代俄苏文学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temporary Soviet and Russian literature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当代苏联文学的历史进程(50—80年代);

2、文学创作中人与

自然、人与自我、人与历史、人与战争的主题;3、小型化史诗的形成与传统史诗的回顾;4、关于回归文学;5、苏联解体后的新俄罗斯文学。

基本要求:

熟悉当代苏俄文学主要思潮的更迭,了解当代俄罗斯作家创作的最新情况。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陈建华、倪蕊琴《当代苏俄文学史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

2、李明滨等主编《苏联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3、薛君智《回归:苏联开禁作家五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年。

填写人:田全金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34课程名称:世界文学与文化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1、古希腊文学与文化专题;2、中世纪文学专题;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专题;4、十八世纪文学专题

基本要求:阅读相关作品与文化著作,参与主讲与专题讨论,在全面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研究状况,培养从事研究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专题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相关外国文学史基础知识及理论知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世界文明史――希腊生活》(美)威尔·杜兰,东方出版社1998;《欧洲文化的起源》(苏)兹拉特科夫斯卡雅,三联书店1984。

2、《希腊文学史》(英)吉尔伯特·默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欧洲小说的演化》(美)吉列斯比,三联书店1987;《小说美学经典三种》(英)卢伯克、福斯特、缪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文学原理》韦勒克等,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

5、《浮士德研究》董问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填写人:王圣思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45 课程名称:西方文艺理论专题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WESTERN LITERRATURE THEORY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内容共分四个部分。讲读对象为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集;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德国浪漫派美学;英美“新批评派”;

结构主义美学。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相关著作,并能选取一个适当的视角独立地分析一个理论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文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和资料:

1,《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2,《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杜心源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98 课程名称: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he relation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60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比较文学的视野与文学关系研究;

2、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方

法论问题;3、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基本面貌;4、个案研究——中俄文学关系研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比较文学方法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运用;对作为个案的中俄文学关系研究有相对深入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

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比较文学原理、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版。

2、钱林森主编:《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宁夏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

3、陈建华:《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版。

4、Шнейдер М. 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Китае. Москва. 1977.填写人:陈建华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99 课程名称:圣经文学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The holy bible literature studies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圣经文学的背景;2.圣经文学中的叙事散文:(1)神话故事(2)民间传说(3)史传文学(4)原始小说(5)宗教故事;3.圣经文学中的政论散文;4.圣经文学中的诗歌;5.圣经文学的特征;6.圣经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1)圣经与欧美文学(2)圣经与俄苏文学(3)圣经与亚非文学。

基本要求:1.了解圣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及论域;2.至少选择研读两个相关专题的文本或参考文献;3.联系自己的兴趣域提出问题并研讨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报告、读书札记、专题讨论、期末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文学与文化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弗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基督教文学》,梁工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3.《基督教与文学》,朱维之著,上海书店,1992年。

4.《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梁工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5.《圣经诗歌》,梁工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6.《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刘小枫著,三联书店,1998年。

7.《圣经与文学阐释》,梁工、卢龙光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填写人:谢家驹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0 课程名称:欧美现当代文学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Studies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eary Eur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象征主义和艾略特;2、表现主义和卡夫卡、奥尼尔;3、未来主义和马雅可夫斯基;4、超现实主义和布勒东5、意识流小说和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6、存在主义和萨特、波伏瓦;7、荒诞派戏剧和尤奈斯库;

8、新小说和格里耶9、黑色幽默和冯尼格10、后现代主义和卡尔维诺等。基本要求:了解有关思潮和作家的研究现状;阅读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作进一步探索。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某一专题研究的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龚翰熊:《现代西方文学思潮》,四川大学出版社。

2.《西方人文思想家回顾丛书》(有关现代文学家的几种)四川人民出版社。

3.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Hassan: Studies in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 Princeton Univ. Press.

相关书目太多,下略。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1 课程名称:东方文学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The oriental literature studies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东方文学之特点;2.东方文学与宗教专题;3.印度古典梵剧研究专题;4.印度近现代文学研究专题;5.日本古典小说研究专题;6.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专题;7.日本现代文学研究专题;8.东方比较文学研究专题;9.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专题;10.其他。

基本要求:1.了解东方文学的特点、成就和论域;2.至少选择研读两个相关专题的代表作或个案文献;3.联系自己的兴趣域提出问题并研讨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报告、读书札记、专题讨论、期末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文学与文化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印度古代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印度现当代文学》,倪培耕著,新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3.《日本文学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叶渭渠、唐月梅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4.《东方美学史》(上、下卷),邱紫华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填写人:谢家驹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222课程名称:20世纪中外文论与文化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文艺学、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为线索,介绍、讲析外国文论、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域外资源的了解。同时,强调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影响,扼要介绍海外的中国学资料。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外文学、文化的专业知识,对同时期的文学史有较丰富的认识,特别是对翻译、比较文学等有相当的知识或理论基础,熟练使用一种外语。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

2、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

3、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

4、随教学进度适时布置阅读篇目

填写人:吴俊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280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方向)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女权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

基本要求:了解20世纪西方文论的流变和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在阅读几个重要理论家的主要著作的基础上,掌握几种重要理论的精义,能初步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来分析各种文学现象。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专题性小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文学概论、美学和外国文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2.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3.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陈建华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2课程名称:比较文学原理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1、学科理论概述;2、学派理论认知;3、各类范文解读;4、推荐最新例证;5、具体实践操作

基本要求:阅读大量相关论文,参与主讲或专题讨论,在全面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培养从事研究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出一份相关试卷、完成专题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相关中外文学基础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比较文学》陈惇等,高等教育社1997。

2、《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选编,北京大学社1982,《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师大中文系选编,北师大出版社1986。

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1919——1949》北京大学比较文研所编,北京大学社1989。

5、《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填写人:王圣思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3课程名称:中俄文学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The relations of Sino-Russian literature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中俄文学交流史;

2、俄国重要作家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和影

响;3、别车杜文艺思想在中国;4、现当代俄苏文论在中国;5、中国文学在俄国。

基本要求:

熟悉中国与俄罗斯的文学关系史,了解比较文学方法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运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俄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陈建华《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智量等著《俄国文学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倪蕊琴主编《论中苏文学发展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填写人:田全金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4 课程名称:比较诗学

课程英文名称:Comparative Poetic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Others

学分: 3 周学时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话语;2、孔子“诗”论的若干命题;3、黑格尔《美学》的“诗”论;4、《文心雕龙》“诗人”

论;5、马克思美学的诗意与诗论;6、卢卡契小说批评中的“物化”与“诗意”论;7、文化差异与比较诗学;8、诗学精神与文学研究;9、其他。

基本要求:选读两部中外经典美学著作;了解不同诗学体系中的“诗”

论之特点;讨论文化差异与“诗学”话语之关系;联系现当代文学语境思考“诗学”、“诗意”之意蕴;结合中外文学作品或文学个案讨论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随想、读书札记、或专题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比较文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黑格尔《美学》三卷4册(选读一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刘勰《文心雕龙》诸注释本(全50章中选读三章),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3.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或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

4. 乔治·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集》(选读其中《叙事与描写》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出版社,1988年。

6. 陆晓光关于儒家诗论与马克思美学的系列论文等(授课时提供)。填写人:陆晓光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5 课程名称:中外作家比较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WRITERS AND FOREIGN WRITERS

学分:2 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内容共分五个部分。以福柯和杰姆逊的话语分析和政治无意识理论重新检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和作家团体,力图以对现代性检视和批判重现“现代文学”的图景。

第一部分:“民族寓言”的述说:中国作家的政治无意识

第二部分:开启“现代性”的批判之门:鲁迅与俄国作家

第三部分: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第四部分:分裂的现代性:对中国浪漫主义“自我”的再考察

第五部分:“文学语言”的生成:“审美自律”在中国现代新诗中。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在课堂上介绍的分析模式,选取一个比较适当的视角,独立对一部中国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阐释。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外文学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和资料:

1,《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

2,《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北京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杜心源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6 课程名称:中日文学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Comparative Litera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学分: 2 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汉字与中日文学关系之特点;2、中日历史与文学关系专题;3、中日古典文学关系专题;4、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专题;5、中日当代文学关系专题;6、汉译日本文学作品与原著之比较专题;7、当代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专题;8、其他。

基本要求:了解中日文学关系的特点和论域;至少选择研读两个相关专题的代表作或个案文献;由文学比较思考文化异同;联系自己的兴趣域提出问题并研讨之。

考核方式及要求:听课报告、读书札记、或专题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外比较文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陆晓光相关论文:《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最早的双语诗歌集——〈和汉朗咏集〉初探》、《日本现代文学的反战先声——论芥川龙之介小说〈将军〉》、《小资偶像背后的马克思幽灵——关于村上春树小说〈舞舞舞〉》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1999年以后。

2.陆晓光相关译著:《冈村繁全集》(1-4卷选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中文版《芥川龙之介全集》,楼适夷等翻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

4.中文版村上春树作品类,林少华等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后。

5.中文版《源氏物语》,丰子恺等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填写人:陆晓光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7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60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女权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文论、新历史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

基本要求:了解20世纪西方文论的流变和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在阅读几个重要理论家的主要著作的基础上,掌握几种重要理论的精义,能初步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来分析各种文学现象。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专题性小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文学概论、美学和外国文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2.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3.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8课程名称:俄罗斯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The subjects of Russian literature

学分: 2周学时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俄国文学与文化的基本面貌;

2、个案研究——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创作和相关主题;3、托尔斯泰的创作和文学思想,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拓展;4、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和文化;5、布尔加科夫、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的创作;5、关于苏俄“红色经典”。

基本要求:

对俄罗斯经典作家的创作和俄罗斯文化的特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熟悉当代俄国文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曹靖华《俄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2、倪蕊琴《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3、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阿格诺索夫《白银时代俄国文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

填写人:田全金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39 课程名称:欧美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nographic Studies of Eur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文类的专题研究:如欧洲神话、成长教育小说、流浪汉小说等;2、形象的专题研究:如恶魔形象、冒险家形象、畸零人形象等;3、作家的专题研究:如弗吉尼娅·沃尔夫与女性写作、D·H·劳伦斯的创作与神话原型的关系、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技巧等;4、流派的专题研究:如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美国犹太小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基本要求:了解有关专题的研究现状;阅读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作进一步探索。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某一专题研究的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李咏吟:《原初智慧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

2.里克尔:《恶的象征》,上海人民出版社。

3.刘洪一:《走向文化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书目太多,下略。

填写人:楼成宏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40课程名称:比较文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周学时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学科理论概述;2、学派理论认知;3、选择范文解读;

4、具体实践操作

基本要求:阅读相当数量的相关论文,参与专题讨论,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了解学术发展现状,培养从事研究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专题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相关中外文学基础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师大中文系选编,北师大出版社1986。

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1919——1949》北京大学比较文研所编,北京大学社1989。

5、《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填写人:王圣思审核人:

课程编号:S 课程名称:外国作家研究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The subjects of foreign writers

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60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外国作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个案研究——托尔斯泰研究;

3、俄国文化背景下的托尔斯泰;

4、托尔斯泰思想及相关问题研

究;4、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性研究;5、托尔斯泰比较研究

基本要求:

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作家的作品的基础上,对相关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有深入的了解,提高作家研究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外国文学史、俄国文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列夫·托尔斯泰文集》(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倪蕊琴编选:《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陈燊编选:《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3年版。

4、倪蕊琴《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5、陈建华:《托尔斯泰传》,台湾业强出版社,1994年版。

6、Опулиская. Л. Д.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 Москва.

1998.

填写人:陈建华审核人: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17年真题

2017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 ~~~~~~~~~~~~~~~~~~~~~~~~~~~~~~~ 一、填空(1×10=10分) _______年9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_______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_______称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七月选说_______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老舍”这一篇名是1926年8月起在________上发表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使用的。 《二月》的作者是________。 《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________。 周克芹的代表作是________。 田汉建国后创作的戏剧________,塑造了一位敢于为人民鼓舞欢呼的艺术典型。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选自小说________。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曹七巧 人的文学 曾树生 高晓声 好一计鞭子 三、问答题(15×2=30分) 鲁迅去世于今已八十年了,你如何看待他在新闻学方面的创作实践及影响,请列举其三种文学体裁,分别以具体作品为例 海外有学者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晚清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究竟有无必然联系?请练习史实略加分析。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春秋笔法 沧浪诗话 说话 笔记 夷坚志 五、简答(10×3=30分) 试述公安派的文学理论。 试评宋人以才学为诗 试析六朝文笔之辩。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新版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文艺理论基础(含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880)比较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文艺理论基础》 1.《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试题B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08级专业选修课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 开卷考试试卷 B 班级___学号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30×0.5=15分) 1.比较文学涵盖文学研究领域的三个重要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______,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__________)。 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______和______发生的,被称为(__________)。 4. 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定义为: “比较文学旨在研究各______文学相互______和______研究并无______关系的不同______文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______和______;它还研究文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______和______。是一门______学科”。

5.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二、名词解释:(4×3=12分) 1.民族文学 2.题材学 3.译介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过程 1.关于英语 英语不难,有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就ok了。也有的同学被问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喜欢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这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文学方向的同学被老师问到一些名作的英文书名,比如,《野性的呼唤》等。 2.抽题目回答问题。 一般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题目涉及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我所知道的题目有: 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理论。 (1)关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并与《荷马史诗》比较。 (2)关于王国维的。 (3)关于《红字》中的加尔文教,以及比较文学中是否可以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什么? (4)关于《雪国》的。 (5)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贵族没落史,有人认为它是男女情爱史,你更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6)对汉文学、域外文学等一些名词的区分。 (7)简爱与伯莎是不是简爱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为什么?

总共十四道题,每人有一次重选的机会,但不会重复,我就想起了这九道。 3.老师提问 一般都是问你喜欢的作家作品,你自己先说,再根据你说的内容提问相关知识 4.今年的形势 今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学类专业中复试分最高,353分。复试的时候,从一个北师本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今年总共保送了8个,要从参加复试的14人中选取9个,其中这复试的14人中有两个是来自北师文学院。 200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希腊化”时期 2、大学才子派 3、《茨冈》 4、威塞克斯小说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6、《第二十二条军规》 7、《万叶集》 8、《戈丹》 二、简答题: 1、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点。 2、加缪《局外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3、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701 【原刊页号】151-154 【分类号】J4 【分类名】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199705 【标题】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作者】曹顺庆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文系 【正文】 世纪末,比较文学研究似乎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与此同时,也酝酿着一次新的转机与新的突破。 我们已站在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一次重大的、全球性的战略性转变!历史正向我们挑战,机遇正向我们招手。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这是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界、甚至是全世界比较文学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早在50年代,比较文学研究就曾出现过严峻的“危机”,而恰恰是那次“危机”,导致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转机与重大突破,产生了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及其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方法,将全球比较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威勒克(René Wellek)1958年在国际比协第二届大会(教堂山)上指出:“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直截了当地说,在方法论和方法论见解方面,比较文学已成为一潭死水。”[1]反观今日中国比较文学界,在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方面,也已经呈现茫然和困惑之现象。再看当今世界比较文学界,由于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原有的学科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日愈趋向不确定性,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用确定,或不屑确定。这种失去学科理论的茫然、困惑,这种不能确定或不屑确定学科理论的消解态度,必然将比较文学导向严峻的学科危机。国际上已有学者公然声称:“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亡”(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one senseis dead)“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 discipline has hadits day)[2]。如果说威勒克称1958年的“危机”为“一潭死水”的话,那么,我们目前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则堪称“一头雾水”。辨不清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现状,导致了当前全球性的比较文学的新危机。 比较文学真的死亡了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真的已经过时了吗?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4年一度的比较文学大会,一次比一次兴盛;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越来越红火,并日愈走向专门化、正规化和学科化。事实胜于雄辩,学界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比较文学不但没有死亡,而且日愈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既然比较文学在实践中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为什么会走向理论上的“危机”呢?这正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泛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歧途 近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走向“泛文化”,其突出的表现,是1994年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4届大会上,学者们已明显地意识到,文学研究有被文化淹没的危险。有学者明确指出:“第14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1994,加拿大)给人最深的总体印象就是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所…淹没?。似乎前不久因概念的定义界说而引发的…比较文学的危机?,现在又以新的形式第二次悄然降临了。”[3]正是在国际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 3,国际文化交流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7002201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古希腊文艺理论; 2,古罗马文艺理论; 3,基督教文艺理论; 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 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 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一、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转向的合理性问题 (一)国际文学研究“向外转”趋势必然指向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的“向外转”自然都指向了文化。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几乎是当代文学研究各派别的共同趋势。比较文学的开放性决定它向来都能对学术研究的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更何况它本身就有着文化研究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倾向就是这种“文化热”的开始,而9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的趋势变得更加明确更加自觉。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决定了文化研究的合理性 随着全球趋势的日益迅猛,从比较文学的本体论—比较视域来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必然成为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而跨民族与跨学科是比较视域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比较视域具有联系及流动的特点,使比较文学不断打破自身的局限,拓展自身的领域,并使这一学科超出文学研究的范畴,进而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文学研究。与比较视域的联系性特征相联系,比较视域始终持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研究态度,随时间变化和时代变迁调整自身,这是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比较视域走出了欧洲中心,进入了一种在多元文化语境中进行文学研究,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相互参照、相互阐释的时代。大家熟知的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加拿大学者米列娜?多列热诺娃等,都积极地对中西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再从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基点———比较视域来看,

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也是符合这一学科自身的学理特征的。 二、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及问题 “二战”后,文化研究在英国逐步兴起,80年代传到美国并形成多元发展的趋势。它主要关注当代的非精神文化及大众文化,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的态度,把文本分析与其他研究方式,诸如结构学、人类学、心理学相结合。它所运用的多学科、多维度的方法给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比较文学研究要求彻底打破“欧洲———西方”占据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观念。于是结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学说,有了施展理论价值的天地。比较学者用这些理论来说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说明文化交流中的对等原则和互补、互惠关系等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引入包括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在内的后现代理论,有效地调整了比较文学近十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疆域,为比较文学输入了新观念、新术语,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等颇具特色的研究领域。通过上述文化理论的研究,有利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把目光投向本民族以外的其它文化体系,并对之进行研究,如艾田伯的巨著《中国的欧洲》、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出版了《比较诗学———东方与西方》等。 另一方面,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这也是比较文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张思/文如果你真正从内心渴求你要到达的终点,你一定可以接近它,无限接近。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想大一点,你比你想像的更优秀。 心态决定一切,永远在路上。 当你全力以赴后,剩下的就是感恩,听天由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盲目,不失去自我,做自己,心安理得。 认真对待平时的论文考试,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眨眼间,保研的日子过去已有半年之久也。这个总结也是拖到现在才打算有一个了结。还记得当时硝烟弥漫的场景,而对于我来说,倒还算平静。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深信。 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确定我的目标是保研,这种需要运气的事情,往往都需要赌一赌的勇气,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每个人都要两手准备。我的内心是要读研的,如果要考研,那就考初心想要到达的地方,那就是川大,而人生重要的是想大一点,所以我更希望是华东师大。我真的很像去远方,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虽然里面的压力会

有,你渺小得机会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但是我愿意。去经历最繁华后的恬淡的心境,这或许才叫成熟。 为了梦想,你要做的就是万无一失。只有自己达到最好,才不会挣扎往前。很多时候,机会只在一瞬间,抓住,就去迎接挑战吧。在大三下学期接近期末期间,一些学校会举办夏令营,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些高校就会陆续发出预报名的通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广泛了解信息,以防错过时间。 我们属于非211非985,正因为一无所有才能无知无畏。不管通知上是否规定限制,如果他是你想要去的学校,就大胆的去尝试。当时我就是因为自卑,没有跨出川大夏令营的那一步,那是我深刻的教训。有些事情,你做了没成功和你没做是两种概念,起码你不会后悔。已经错过了,就把它当作"前车之鉴"。在预报名的时候,我认真填写了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信息,当然也填了华东师大。暨南大学最早面试,在正式面试之前。 最后的一学期,我真的是做到了每一科都要做到最好,想放弃的时候,都会在心底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很感谢自己的正能量,一直奋斗前行,乐观积极的自己。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我以为自己是孤军奋战,没想到并不是我一个人。当你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吸引来很多小伙伴。其实我还是害怕一个人去的,没有熟人,没有

乐黛云、陈跃红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

第1章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答:(1)对全球化的理解 ①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②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①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不一而足。 ②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3)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①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 a.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它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文学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b.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再次使民族“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②全球化给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因子,可以置换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释本土文学传统。 b.比较文学跨文化、跨学科的特质使它更适于在流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沟通不同的文化体系,使西方与东方文化可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c.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视文化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借之使弱势文化、边缘文化被更多的他种文化了解,使“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2.请思考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对多元文化主义非常关注,对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发挥其作用。 (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既是跨越国界和文化传统疆界,同时也是跨越学科界限的。 (2)当代的比较文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3)未来的世界或许既不是文化霸权主义者自以为的一体化世界,也非文化孤立主义力图实现的诸文化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 (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会演变成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文化,而是充满差异和复杂性的多元“世界体系”。全球化给这个多元化世界所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场景,一个使各种文化互相看视的平台。 3.请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历史上的争论 总体文学一词在18 世纪就已被提出,在18 世纪至19世纪间被广泛使用,彼时欧洲学者曾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冠以“一般文学”、“一般文学史”之名的图书,虽然带有从各国文学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意思,但整体说来其含义界定仍模糊而不规范,其范围也被限定于欧洲以内。 在梵·第根那里,总体文学,也即“文学之总体的历史”,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或单以那些事实,或以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论,或以它们的符合论”,其对超过二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可看做是对比较文学的有益补充。但梵·第根这种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人为割裂的提法不仅在法国学派内部遭到了反对,更受到随后迅速崛起的美国学派的强烈批评。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代表之一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大会上所做报告《比较文学的危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反对法国学派文学“外贸”

式的影响研究方法,要求比较文学研究回到文本本身,从文学的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同时也反对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截然分开的观点。 雷马克认为梵·第根对总体文学的定义对总体文学及比较文学的分工考虑得过多,而忽视了逻辑上连贯的单位。美国学派因此认为,人为地在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划出一条界线既行不通,也不可取。并且,由于各方对“总体文学”一词的具体定义并不统一,雷马克甚至主张在研究中尽量避免使用“总体文学”一词,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最好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同义词来代替,如“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翻译文学、西方文学、文学理论、文学结构这些名称”,“或者干脆用文学这个名词。” 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有关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关系的争论可看出,有关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两派的争论也并未将总体文学的范围扩大到包含东西方文明的世界文学,而仍只将目光集中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的范围以内,美国学派更是提出了要以西方文学、文学理论等同义词代替总体文学的称法的主张。在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看来,美国学派的提法似乎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同点 摘要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吴承恩的《西游记》则完成于我国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虽然2部作品在空间上相隔数万里,时间上也相差1个世纪,但这2部作品的创作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相似点产生的原因、以及比较2部作品的意义这4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字比较文学《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 一、比较文学的概念 二、《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 2.1 浓厚的宗教色彩 2.2 艺术特色 2.3 主题思想 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产生的原因: 3.1 作者的出身经历人生观价值观 3.2 社会背景 3.3 宗教信仰

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浓厚宗教思想、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尽管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但是两者在主题、情节、宗教意义等方面有着无可置疑的相似性与互证互补性 作为反映与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学作品,两部小说思想内容方面无处不在的相似性,极大程度地折射出生活于不同时域中的人类文化之间的类同性。这种相似性统摄之下的相异性又恰恰表现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教义的互证与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性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佐证与案例。 引言分析了国内外对两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并提出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对它们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两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基督教与佛教拯救理念的异同,研究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论部分总结前文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不同文明应当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创世界和谐。本文采取了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两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宗教作品,在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并为两部小说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们都是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 一位哲人曾说“: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 象中,神化和宗教是最难兼容于纯粹的逻辑 分析了”,即宗教信仰是自明而不可追问的。 但宗教虽难容于“逻辑分析”,纵观中外文学 史,宗教文学的深厚传统却与文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 首先,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在“乐园— 犯罪—受难—赎罪—得救”的模式下构思主 人公的经历的。基督徒背着“原罪”的包袱踏 上了赎罪的征程。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 得包袱脱落,进了天堂;而唐僧师徒有的前世 有错,有的今生犯罪,都从乐园中贬入凡间 受苦,在神仙、菩萨等的帮助下,一行人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灵山,成了正果。 再次,作品都引用了各自宗教的典籍。 《天》第一、二部分别从《圣经》中引用了160 个和94 个比喻,《圣经》的思想观念在整部 作品中无处不在。《西》中儒、道、佛的典籍、 故事、教义也是比比皆是。唐僧取佛经是为 了济世、救天下万民;观世音菩萨见了玉帝,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居然口称陛下,这些都 很明显是儒教的观点。道教之说也为数不 少,孙悟空本来就学道于菩提老祖,而太上 老君、玉皇大帝等人物都取之于道家。佛教 的影响最大,作品中引录了多篇佛教经文,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