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汽收购双龙案

上汽收购双龙案

上汽收购双龙案
上汽收购双龙案

浅析上汽收购双龙案

张奥杰

一、案例始末

双龙汽车公司(简称双龙)是韩国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主要生产大型SUV和高档豪华轿车。1997年,双龙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1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被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双龙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公司濒于破产。为此,双龙的债权团开始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2003年下半年,债权团邀请海外企业前来投标,从中遴选合适的购买对象。2004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简称上汽)中标,以每股1万韩元(约1 130韩元合1美元)、总计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双龙48.92%的股权。2005年,上汽又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其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2007年之后,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SUV由于耗油量大,开始不被消费者看好,双龙在韩国的销售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上汽将双龙的多款汽车引入到了我国,还帮助双龙在我国建立起了相应的销售渠道,但我国的消费者并不认可双龙品牌,双龙汽车在我国也没有打开销路。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双龙的现金流几近枯竭。为此,上汽与双龙管理层一起决定对公司架构进行重组,将旗下九个本部缩减到四个,并取消在韩国市场推出新款轿车的计划。同时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上汽与双龙管理层一起提出减员增效、收缩战线的方案。然而,这样的“精兵简政”计划却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反对。2008年12月17日,双龙工会成员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了平泽工厂的中方管理人员,其后又演化为去我国驻韩国大使馆门前的示威活动。终于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这意味着双龙的大股东上汽永远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二、反思跨境整合失败的原因

上汽收购双龙的失败,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也是原因之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上汽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一)上汽对中韩国家文化差异认识不够深

从国家文化差异看,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既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又因各自发展路径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用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五因素模型[2]分析中韩文化,我们发现,中韩两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五个维度上得分都比较接近,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1)在权力距离维度上,韩国的得分高于中国,韩国上下级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有明显的阶层概念。(2)在不确定规避维度上,中韩两国都属于高不确定回避社会,但韩国得分更高一些,韩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对于不确定的、模糊的东西抵触强烈。(3)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中韩两个民族虽然都崇尚集体主义,但中国近二十年的市场经济使得其在这一思想上有所淡化,个人主义倾向不断加大,而儒家文化在韩国却保留的更为完整。(4)在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维度上,与中国相比,韩国更倾向于女

权主义,他们更加崇尚和谐和道德伦理,重视民主决策,工会广泛参与到企业的各种决策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5)在长期取向/短期取向维度上,中国得分更高,更看重长期承诺,愿意为长期的收获放弃短期的利益。相比之下,韩国人对短期利益更为看重,长期收益对于他们来说充满风险,远不如短期可以到手的利益可靠,所以他们不相信长期承诺。而上汽并购双龙后采取的一系列做法体现了上汽对这些文化差异的了解不深。比如面对双龙工会担心上汽入主会将双龙的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而影响双龙工人的就业,同时可能会造成韩国国内汽车产业的崩溃,上汽总裁承诺将确保双龙汽车管理层和工人的职位,表示目前没有转移设备到中国生产的计划,将维持双龙汽车在韩国生产。所谓的“目前”是什么时间概念?这个措辞明显含糊。而韩国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对不确定、含糊的东西抵触强烈。所以这个承诺虽然可以一时安抚人心,但却为以后的罢工留下隐患。为了获得长期的战略利益,上汽面对双龙工会的罢工,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妥协,以制定中长期规划等方式平息罢工,但是由于韩国人对短期利益较为看重,不相信长期承诺。因此上汽这种行为是以中国人的眼光办事,而未考虑到韩国文化的特点,显然不能够消除罢工的隐患,只会造成双方的彼此抱怨。

(二)上汽对中韩商业文化差异认识不够

韩国商业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其强大的工会。上汽在还没入主双龙的时候便体验过双龙工会的强势。当时双龙工会举行总罢工要求上汽签署一个特别协定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工人的利益,又防止企业技术被转移。上汽本来就是以外人的身份入主双龙,而且还是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的身份,这让韩国人心理比较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上汽却没有充分理解韩国的工会文化,而是以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姿态来到双龙。与同工会处好关系相比,上汽更注重政府和公共关系,搞市民联欢,在平泽市建立奖学金计划,但对本厂职工的亲近和关怀却有限。同样以外来者身份进入韩国的通用汽车却每年春节都要邀请韩国职工一起爬山,还会在传统节日穿上韩国传统服装,表示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通用相比,上汽显然对韩国的企业文化理解不够,还是按照中国文化的思路办事。

(三)上汽对双龙本身特殊的企业文化不了解

企业本身的特殊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较长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自治的渴望就是双龙的企业文化之一。2000—2004年转入债权团重组这段时间,被很多员工认为是双龙汽车最辉煌的时期。这几年,双龙汽车进入实质上的自治阶段。这种对“自治”年代的怀旧,在双龙汽车的韩籍工人、管理人员当中相当普遍。在他们眼里,那几年不仅意味着节节上涨的工资,更意味着化屈辱为力量、独立奋斗、改变命运的成就。而上汽并不理解双龙汽车的这种特殊感情。接手仅仅一年半,上汽就雇用通用汽车的墨菲,试图大刀阔斧地减员增效。对于外资大股东的这种强势主张,双龙汽车老员工自然会产生本能的抵制,而这种情绪正好为工会所用。例如在2004年上汽接管前,双龙汽车内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保持创新的“精英革新运动”,强调创新和挑战。而上汽的领导来了以后,“就不容许搞了,说没有必要”。这种对双龙汽车特殊企业文化的不了解和尊重,自然容易被双龙工会利用,从而不断发起罢工。

三、上汽双龙事件的启示

一、可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

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要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机械技术、设计能力还是动态化的市场前瞻力,韩国汽车工业可资为师的地方由很多,上汽无疑曾获得了近身学习的机会。与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优势体现在成本优势以及本土化市场上。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些优势不可持续。尽管对于上汽来说,并购的动因是拥有品牌和技术,但是在缺乏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它是难以驾驭在技术上先进的海外市场和海外企业的。打开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英文网站,浏览公司简介,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关于上汽的标识及文字描述,仿佛上汽这位控股其51.3%的公司与双龙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会觉得是韩国人太高傲,可实质上是我们没有能够驾驭它让它服气的核心能力。

二、对被收购的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并购后,必须把目标企业的战略纳入整个企业战略规划中来,重新规划目标企业在本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目标企业原来的战略进行调整,甚至要重新制定战略目标以及相应的战略,使之与本企业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紧密相联的战略体系,发挥战略协同效应。

上汽收购双龙后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上汽双龙做中国企业还是韩国企业。不考虑民族感情,从经济角度讲,上汽双龙的目标应该是做韩国最好的汽车企业,至少要恢复上世纪中期的市场地位。不仅意味着上汽双龙必须融入当地的生产制造网络,更重要的是,要让韩国乃至世界认可双龙“韩式风格”的价值创造。如果仅仅把双龙当做“技术中心”,上汽笼罩下的双龙品牌能够获得韩国乃至世界市场的认可、上汽通过双龙消化自身产能的现实也不会太大。

三、不能忽视软实力的建设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企业在提升硬实力的基础上,要提升企业的责任理念、道德水准等软实力,做负责任的公司。

一些德国人认为:中国企业的并购只是为了获得技术和生产设备、转移产品、获得品牌,一旦转移完成,中国企业马上就将离开,留下破产的德国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的投资者,我们决不能给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欧美大多讲究互利,我国很多企业“一锤子买卖”。这说明,中国依旧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分析 一、案例始末: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相继推出了荣威品牌和750产品,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上汽集团除直接经营管理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业务外,其核心的整车业务已注入持股83.83%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目前上海汽车已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双龙汽车起家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到1999年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3年下半年,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邀请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塔塔的海外企业前来投标。2004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被债权团选中,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5 1.33%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双龙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弊病显现出来。2008年上半年,受韩国国内柴油价格高出汽油价格的影响,韩国政府取消了对柴油车的补贴,使得主要产品为柴油车的双龙汽车在韩国.国内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截至08年第三季度,双龙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09年1月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救不救双龙,一时间让上汽陷入两难境地。2009 年1月9日,上海汽车向韩国首尔法庭申请双龙破产保护,以应对销量下滑和债务攀升的局面。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上汽集团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二、失利因素分析: 1. 对双龙价值的错误估计。 上汽集团原本希望通过控股双龙汽车获得其品牌知名度和制造技术,以找到通往全球市场的捷径。市场也预期上汽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与双龙品牌、技术相结合将发挥较好的协同效应,提高双龙汽车的效率。 双龙公司生产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研发能力不比上汽强多少。如果没有奔驰的技术支持,尤其在柴油动力方面的技术和配件提供,双龙根本不可能有生存能力。从2004年底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之后,双龙4年来的发展一直不被看好。拥有7100多人的双龙汽车年产量一直徘徊在9万-15万辆,远远低于其他韩国汽车厂商;平均一辆车的人工费用占总费用的20%以上,而竞争对手的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此外,双龙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2008年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大型高档车辆销售滑坡后,缺乏可替代的中低档产品。所以,其实从上汽收购双龙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双龙汽车工会的矛盾潜藏、双龙大排量SUV市场需求趋缓、产品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双龙公司内部一些一直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加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使双龙公司走向了破产的边缘,而上汽公司作为双龙的大股东,也损失惨重。 2.上汽对技术和管理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 上汽在接手双龙之前,双龙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内部管理和市场定位,而不仅仅是缺钱,因此亟需要上汽强力介入,但上汽没有这么做,没有去触及造成双龙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双龙在国际市场上确立地位,受惠于与奔驰的合作,能活下去则依靠立足于国内市场。上汽完成并购后,在重新打造高级轿车和越野车的定位上一直表现不强势,显得没有作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果要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扩张,应该意识到品牌的收购需要原公司极强

(整理)吉利收购沃尔沃流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流程 沃尔沃概况 市场份额 欧美各大车企中,有许多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2009年的境况较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已有很大好转,通用与福特甚至实现了同比近20%的增长。而沃尔沃轿车在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走得仍分外艰难。 2009年,沃尔沃旗下各款车除了XC60外,销量均有大幅下滑。另据福特集团2009年财报披露,沃尔沃轿车2009年亏损额高达6.53亿美元。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自1995年以来,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4.9%一路下降到8.2%,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2008年沃尔沃轿车亏损14.65亿美元,2009年虽有好转但也亏损高达6.53亿美元。此外,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福特出售沃尔沃一事目前有了新的进展,今天福特和吉利纷纷发表声明,称吉利为沃尔沃优先竞购方,媒体纷纷报道吉利大约将会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1999年福特以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而如今要以2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福特做出这种赔本的买卖,到底是基于何种原因呢? 1. 十年前(1999年),福特汽车在其全盛时期,花费了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让这个总部位于瑞典的豪华乘用车品牌成为福特旗下一个全资子公司。volvo汽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 2.十年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不得不卖掉那些不挣钱的品牌。在把捷豹和路虎两个品牌卖给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后,去年12月福特汽车又决定出售沃尔沃业务能缩减生产成本,能全力保证福特品牌的开发及运营工作。 3.福特到2008年底,该公司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福特进一步陷入困。局。这也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4.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在出席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新工厂奠基仪式时,对在场的中外记者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很棒的品牌,福特之所以出售沃尔沃,主要原因在于福特今后将主要发展福特品牌。福特的口号是“一个福特,一个团队”。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1、如果吉利购得沃尔沃,可能会扭转吉利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 2、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一直想走国际化的道路,此时“抄底”购买沃尔沃确实是好的时机。 3、吉利购买沃尔沃,还具备成本优势,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将进一步降低沃尔沃轿车生产成本。 4、收购沃尔沃跟新能源汽车有关系,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元研究新能源技术,仅从这点来看,吉利现在的竞购价非常值得。 5、去年,由于政府税收优惠,中国的小型车市场火爆,但是吉利汽车却损失了不少市场份额。虽然吉利2009年的销售量增加了48%至33万辆,但是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业绩表现得更好。 6、为了获得沃尔沃的制造技术提高吉利的整体实力、并且提高吉利的品牌形象、为吉利2015年200万辆销量目标做铺垫、这2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中包括了60%也就是120万辆的为出口销量。 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

2021年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ic,the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the 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 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because of unsuccessful merger.Merger which is full of risk has been realized.Mergers research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merger practice,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theor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the merger should be cause peopl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is paper select a case about the issue,in order to give merger and combine some useful inspire.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启示与思考 Key words:Enterprise Merger Combine Inspire and think 前言 全球经济的发展刺激并购市场不断扩大,通过并购整合与行业重组,企业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并购的一个主要战场。由于中国并购市场在规则管制方面进行的改进,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渐习惯了采用并购策略,将并购看成是扩展业务、增加

上汽集团企业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1、引言 1.1选题的背景 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为标志,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走完发达国家200多年走的路。但是我国股市刚设立的时候,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承载大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为解决企业脱困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不满足整体上市的条件,因此,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将自己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再通过发行一定数量的流通股实现上市的,即分拆上市。但是,分拆上市存在着许多弊端及诟病:第一,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上市公司的资产或剩余利润被母公司通过控股权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运作也很难达到规范化。第二,大股东、存续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第三,产业链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交叉,同业竞争,不利于生产经营的统筹规划和统一布局,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第四,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可由母公司帮助处理。上市公司将富余人员分流,把包袱甩给母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制造虚假的财务业绩。因此,在我国,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企业的整体上市是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为解决分拆上市的弊端,整体上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整体上市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间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资金挪用等市场瘤疾,另外,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刚起步企业的做大做强,以促进企业发挥集团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与管理优势,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与交易费用。但在企业整体上市的过程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企业大规模的整体上市将加重证券市场的扩容压力,同时,大股东也往往利用企业的整体上市来圈钱等种种隐患。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浅谈企业的整体上市对其关联交易的影响,提出在企业整体上市后,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关联交易,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的措施。 1.2选题的意义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弊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整体上市后产生的影响,提出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使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减少关联交易。自证券市场成立出现以来,国家对企业上市都相当重视,而整体上市对公司的业绩、股东权益以及关联交易、挪用资金方面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本文通过对上汽集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整体上市后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同时也预期提出关于企业整体上市中关联交易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建议。. 2、企业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简单地说,关联交易是指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关联交易与普通交易之间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具有特定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由此可见,关联交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是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二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是交易行为,而不是管理或其他行为。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业竞争表现为利益相反的关系,而关联交易主体之间不不一定是利益相反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是利益共同。但是,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相比,持续的时间较长,潜在的影响人们往往难以客观去评价。此外,法律也对关联交易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目的在于从外部管制关联企业内部具有消极作用的内部活动与安排的生产关系,以此来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以及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对于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方面,关联交易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整体上市能够抑制关联交易,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许多不利影响。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国外的学者Bertrand等人(2002)、Cheung等人(2001)利用实证研

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并购背景 1、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简介 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从1988年到2001年间,双龙公司经历了成功的技术转让案例,又进军高级汽车领域,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双龙公司因负债危机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如双龙商用车生产设备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明年双龙的轻型商务用车MB100(ISTANA)将在汇众汽车公司生产,车标也将换用汇众的标志。 双龙目前在海外已经和92个独立的经销商签订了销售代理合同,代理商的分布有12家在西欧,8家在东欧,25家在中东和非洲,19家在拉丁美洲,还有28家亚太地区代理(包括5家中国地区总代理)。另外,双龙还拥有9个KD组装厂,1个在中东,5个在亚太地区。 2、上汽集团简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2003年上汽集团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整车销量达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销量达到59.7万辆,提前两年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上海汽

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并购原因分析 一是通过区域性兼并,尝试构筑全球经营体系;二是双龙的SUV 以及柴油发动机与上汽的产品体系有较强的互补性,重组后,可以发挥双方在产品设计、开发、零部件采购和营销网络的协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双龙汽车公司具有技术和研发的优势,上汽集团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是中韩两国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的举动。双龙汽车希望通过同外国商业伙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来进入国外市场,并借此获得一笔资本投资来达到升级现有产品、开发新品的目的。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同韩国差别较小,且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极大,双龙便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企业。 上汽集团开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 二、并购过程、并购方式、并购结果 汽集团将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并将保留双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在韩国的工厂。上汽集团还承诺今后几年将对双龙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以扩展产品线。而双龙汽车也会把一些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制造技术等转让给上汽集团。在上汽并购双龙的过程

吉利、上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例分析 郑墩 12125173 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原因: (1)并购战略与目的明确。吉利拥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能依据自己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制定通过并购手段来获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2)确定并购目标,等待并购良机。吉利持续观察、等待合适的并购时机,在时机的选择上吉利避免在沃尔沃所处大环境非常好的时候进行并购,而选择金融危机的时候进行并购是十分明智的。 (3)选择了专业并购团队。在法律、财务、并购、公关、行业运作等方面,吉利选择了国际化的并购专业合作团队做尽职调查、并购要约制定、政府公关、并购谈判等工作,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避免引起公众、政府及工会的对立情绪,尤其关注竞争对手特别是潜在竞争对手,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4)后期整合得力。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海外资源来充实企业的关键竞争要素。没有强有力的整合方案,并购将拖累母公司的发展。而吉利正是对并购后的运营方案有着详尽的计划,才获得了福特的青睐。 (5)具备利用重大项目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吉利通过并购使其股票增值200多亿港币,未来沃尔沃如果实现赢利,吉利将很有可能再将其作为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实业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收益。 吉利成功签订并购沃尔沃协议给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很多启示,要成功完成海外并购,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国际经验。国际化经营经验越丰富的企业,采取海外并购后的经营绩效越好.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海外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 一、上汽收购双龙: 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 收购金额:5亿美元 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 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 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 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1994年,双龙就在ChongWon(昌原)发动机厂生产奔驰发动机。同年,推出新概念轻型商务车“ISTANA”,马来语意为“飞驰的宫殿”。双龙又随后于1996年推出NewKorando。双龙公司的顶级轿车主席(CHAIRMAN)于1997年推出,双龙开始进入高档车市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韩元贬值近一半,到期债务共计17兆亿韩元(约合13.5亿美元),使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为偿还债务,双龙汽车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如双龙商用车生产设备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明年双龙的轻型商务用车MB100(ISTANA)将在汇众汽车公司生产,车标也将换用汇众的标志。 2001年,双龙汽车销售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8%,但其债务已达到30兆亿韩元(约合23亿美元),而双龙的资产仅有20兆亿韩元(约合15.3亿美元)。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双龙豪华SUV型“雷斯特”(REXTON)全面登场,2002年雷斯特的销量是822台。同年双龙又在本土首次推出了SUT运动休闲卡车“MUSSOSPORTS”。2003年11月份,历时两年开发完成的双龙新款“主席”在深圳登陆,开始了在内地的销售。

上海汽车集团与韩国双龙并购失败案例雷诺日产联盟成功案例

上海汽车集团与韩国双龙并购失败案例分析 一. 案例介绍 2004年10月28日,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平泽工厂厂区同时升起了中韩两国国旗和公司旗,标志着这家有着50年历史的企业的主要董东变更。当天,中国第一大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企业并购案以上汽集团以5900亿韩元(约合4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而告结。次年,上汽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并购方:上海汽车集团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旗下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新南汽等分公司,以及荣威、名爵等汽车品牌。其乘用车产销量在中国市场连续保持第一,在美国、欧洲、香港和口本设有四家海外公司。 上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它明显的软肋。自1980年开始合资谈判以来,培养自主研发和建设自主品牌的压力就一直困扰着上汽。上汽集团与大众、通用合资后,基本就丧失了自己的研发能力。从2002年到2004年,上汽已经投入40亿元用于自主研发,但至今未看到市场成果。而原来准备购买德国大众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新车的打算,也在2004年初因遭到了大众这位合作伙伴的拒绝而泡汤。无奈之下,上汽开始走向海外,希望通过技术购买、技术合作或者并购来获得自主研发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2003年销售整车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59.7万辆,合并销售收入972.9亿元,折合117.2亿美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被并购方: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韩国双龙汽车公司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以生产销售越野车与高档房车为主。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54年的东亚汽车公司,1986年10月并入双龙集团,1988年3月更名为双龙汽车公司。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了。 3月28日晚9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围绕收购划不划算,能不能、该不该,沃尔沃为何选择吉利、选择中国,吉利的实力等等热点话题引发的长时间的猜测和争论现在也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 现在,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 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不容易! 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让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去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 李书福认为,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因此,沃尔沃扭亏的关键是,吉利将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李书福预计,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 目前,VOLVO的产品线还很窄,大部分都是小众车型。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而应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期望。吉利必须深刻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在保证国产沃尔沃品质的基础上,真正的融入中国元素,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100%技术转让?困难仍不可低估! 此次,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吉利有望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业内专家认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吉利今后要利用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养鸡取卵”。 但是,技术转让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困难仍不可低估。 经验缺乏,市场复杂沃尔沃怎么“管”?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上汽集团股权加现金收购南汽集团

上汽集团股权加现金收购南汽集团 2007年12月26日上海汽车(SH.600104)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汽集团以20.95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的代价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旗下的全部汽车业务,交易总金额超过为100亿元。 一、相关背景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上汽集团2006年整车销售超过13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91.5万辆,商用车销售42.9万辆,位居全国汽车大集团销量第一位。2006年,上汽集团以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南汽集团现有资产总额120亿元,目前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公司,即南汽跃进、南京菲亚特、南京依维柯、南汽新雅途,生产跃进、依维柯、菲亚特、新雅途四大品牌系列400多个品种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辆。 二、并购动因 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道路可能有很多种,但核心问题都是必须掌握研发技术。而中国企业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第一,通过中国企业的自身摸索和积累过程太过漫长;第二,通过若干年合资探索,却逐渐有中国汽车企业有变成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装配车间趋势,虽然结论过于极端且不能完全概括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但'引进来'效果不明显的结果却是不争得事实;第三,在以上的尝试后,在国际巨头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就更加显得值得一试,通过收购先进的欧美汽车企业获得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等核心能力就成为迅速拉近中国汽车与国际汽车差距的可行办法。 在这种心态与背景下,2004年12月在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罗孚(ROVER)破产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知识产权(上汽基于罗孚的车型荣威已上市);而随后2005年7月罗孚破产后,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MG品牌罗孚和ZT、ZR、TF三个车型以及发动机生产分部(南汽基于罗孚的车型名爵已上市),而罗孚品牌则落入了美国福特手中。 上汽和南汽将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罗孚一分为二后,都觎觊对方得到的东西。南汽拥有MG品牌,上汽具有雄厚资金实力。而业界的都在猜测:双方的合并或许是一条双赢之路。 三、收购过程 (一)一波三折的合作进程

上汽收购南汽

上汽收购南汽案例分析 109041D 12009041157 孙艺伟一、收购的背景 2004年,上汽南汽同时对英国老牌车企MG罗孚收购,双方成为竞争对手,而结果则都没有达到圆满,上汽买到了罗孚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而南汽则拿到了罗孚的生产线,于是双方都借助罗孚,打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并形成激烈竞争之势,上汽推出了荣威,而南汽推出了血统相似的“名爵”。2007年以来,这一同门PK一度成为车市热点。 收购前,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韩国双龙、荣威等几大乘用车板块及重庆红岩等重卡资产,而南汽则拥有南京菲亚特、南汽名爵和南京依维柯等三个整车生产公司,并生产跃进牌轻型卡车,年综合产能为20万辆。上汽十分清楚,在南汽的资产中,南京菲亚特不但长年亏损,而且产品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存在冲突,因而巧妙而坚决地没有让菲亚特的乘用车产品与此次收购一起进入上汽集团,而菲亚特最终同意退出在南京菲亚特的股权。然而,上汽对菲亚特的态度又并非是100%的拒绝,而是将其定位为自己在商用车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 上汽、南汽分别在罗孚的平台上推出了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两款自主品牌产品。这两款车同出一源,两家企业在营销中同样强调其英伦风格,可以说是处处针锋相对,内耗趋势明显。从而显得此次上汽对南汽的收购实为大势所趋,减少竞争,实现双赢。 二、上汽、南汽集团的基本情况 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上汽集团2006年整车销售超过13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91.5万辆,商用车销售42.9万辆,位居全国汽车大集团销量第一位。2006年,上汽集团以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南汽集团现有资产总额120亿元,目前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公司,即南汽跃进、南京菲亚特、南京依维柯、南汽新雅途,生产跃进、依维柯、菲亚特、新雅途四大品牌系列400多个品种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辆。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4523字 投稿:崔氇毡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4523字投稿:崔氇氈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4523字投稿: 崔氇氈 上汽并购双龙分析 一、案例始末: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相继推出了荣威品牌和750产品,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上汽集团除直接经营管理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业务外,其核心的整车业务已注入持股83.83%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目前上海汽车已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双龙汽车起家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到1999 年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3年下半年,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邀请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塔塔的海外企业前来投标。2004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被债权团选中,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5 1(33,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双龙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弊病显现出来。2008年上半年,受韩国国内柴油价格高出汽油价格的影响,韩国政府取消了

对柴油车的补贴,使得主要产品为柴油车的双龙汽车在韩国.国内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截至08年第三季度,双龙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09年1月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 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救不救双龙,一时间让上汽陷入两难境地。2009年1月9日,上海汽车向韩 国首尔法庭申请双龙破产保护,以应对销量下滑和债务攀升的局面。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上汽集团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 二、失利因素分析: 1. 对双龙价值的错误估计。 上汽集团原本希望通过控股双龙汽车获得其品牌知名度和制造技术,以找到通往全球市场的捷径。市场也预期上汽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与双龙品牌、技术相结合将发挥较好的协同效应,提高双龙汽车的效率。 双龙公司生产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研发能力不比上汽强多少。如果没有奔驰的技术支持,尤其在柴油动力方面的技术和配件提供,双龙根本不可能有生存能力。从2004年底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之后,双龙4年来的发展一直不被看好。拥有7100多人的双龙汽车年产量一直徘徊在9万-15万辆,远远低于其他韩国汽车厂商;平均一辆车的人工费用占总费用的20%以上,而竞争对手的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此外, 双龙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2008年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大型高档车辆 销售滑坡后,缺乏可替代的中低档产品。所以,其实从上汽收购双龙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双龙汽车工会的矛盾潜藏、双龙大排量SUV市场需求趋缓、产品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双龙公司内部一些一直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逐渐

上汽集团分析

2.1公司选择 本文选择上汽集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上汽是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历史数据齐全,信誉形象良好,数据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其次是上汽集团在汽车行业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选择它有一定的典范作用。 2.2所处经济环境分析 2.2.1宏观经济分析 1)、GDP分析 从上图来看,从2012年的至今的GDP环比增速是呈现下滑的趋势。这首先是由于政府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投资减少导致了GDP增速放缓;其次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最后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WTO和人口红利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因此现在政府提出了结构性转型的经济新常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综上分析,我国未来的年GDP增长率应该会稳定在7%左右,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目前想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对第二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进行扶持,因此汽车行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专利、服务上多投入才能获得良好发展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没有受到GDP下降的影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它标志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结合我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水平,可以推断出我国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3)、CPI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进行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CPI指数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目前稳定在在1%-2%之间,同时未来CPI指数也不会有大的变动。较低通货膨胀既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较为平稳,也会在一定程度刺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 4)、货币供应量分析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案例研究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与教训 2007-12-25 21:59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与教训 姓名:田永秋学号:2005xxx 班级: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2006MBA Key words: SAIC, Ssangyong Motor,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aquisition 关键字:上汽集团双龙汽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Abstract Thanks to the robust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turning their eyes to the targeted companies in overseas market for possibl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is has become an ignorable trend. This paper is served to analyze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SAIC’s acquisition over Korean Ssangyong Motor and summarize the lesions and experience acquired from the case. It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hat are or will be on the way to acquire businesses overseas enterprises. Only by taking these suggestion can Chinese enterprises walk in a smooth way to get businesses overseas.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海外并购的队伍中来,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案例过程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为正在和即将要跨洋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建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上仍处于幼稚期,只有不断学习总结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尝试,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并购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Content 目录 上汽收购双龙案例分析------------------1 经验与教训---------------------------5 建议--------------------------------7 一.案例陈述 1.上汽集团介绍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上汽集团2006年整车销售超过13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91.5

上汽与南汽合并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控制力视角

上汽与南汽合并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控制力视角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行业逐步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一些国内重点汽车企业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期,上汽与南汽的合并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力图运用有关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从上汽与南汽合并的行业背景入手,通过阐述两家在各价值链环节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合并企业产业价值链控制力的情况,通过与同行业类似企业(一汽)控制力的异同点,进而对其合并后对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做出趋势预测及对此行业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整合;产业价值链;控制力 从上汽与南汽最初争相购买罗孚汽车资产闹得势同水火,到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去年上海车展上发出明确希望两家联合的信号,再到政府和国资委推动这两家地方大型国有企业顺利合并,上汽和南汽终于冰释前嫌,渴望实现双赢。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和南汽的合作终于尘埃落定。按照全面合作协议,南汽业务全面融入到上汽旗下,其中,整车和紧密零部件业务注入上海汽车(上市公司);其他零部件和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东华公司”,该公司由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合资成立,上汽拥有75%股权,跃进拥有25%股权。同时,跃进获得上海汽车20.95亿元人民币,并取得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占上海汽车总股本约4.88%。由此,两家拉开了合作序幕。 一、引言 通过对中国几大汽车集团发展历史的回顾,发现其得失的关键在于在合作过程中是否把握了产业主导权和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品牌主导、产品创新能力和配套服务是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于合资品牌我们关心的是中方企业的话语权;对于自主品牌,我们更多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有时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基于价值链的视角,两企业在各环节的冲突与和谐中逐步走到一起。 价值链理论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Porter)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以后此概念广为流行。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影响,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并非孤立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