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资料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资料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资料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资料

专题二:工业

知识框架

1.工业的区位含义

2.工业的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选择(分析)的基本原理——重要考点

5.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6.产业转移

7.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8.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山西为例

9.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要考点

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总结:

①工业集聚的可持续意义:

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

2.减少运费和能耗,减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②工业分散的可持续意义:

1.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2.避免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

③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减少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6.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合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

④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1.培育相关服务性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化工业小区

模式,产生规模效益

2.加强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3.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造自主品牌

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1.美化自然环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2.加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建设

3.加强科技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4.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⑥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进行清洁生产

煤-铁-钢 煤-电-铝 煤-焦-化 ⑦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1.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2.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输焦炭,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⑧ 山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围绕主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促进产业升级

2.延长产业链,形成 三条产业链

⑨ 山西环境治理可持续措施:

1. 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2. 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4. 参考德国鲁尔工业区第5、6观点

⑩ 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3.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高能耗产业比重

4. 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约用能

例题 2. 读下列材料,判断我国加工工业以__________型为主,要改善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 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 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 答案:参考第⑤项

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例题 3. 根据下列材料,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材料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 700多年的 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 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答案:参考第⑧项

⑧山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⑾珠三角产业升级困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可持续发展措施(P一轮179)

原因:

1.重工业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

2.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落后于长三角

3.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少

4.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混乱滞后

5.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6.城市间缺少分工协作,恶性竞争

7.大气污染严重,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措施: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均衡轻重工业比重,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

6.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7.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

8.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资金等资源

9.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充分吸引外资和技术

10.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11.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12.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

13.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例题5.右图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但近期不少企业倒闭,大量民工

返乡。你认为该地区应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解决措施2.3.4.5点

专题五:城市

城市可持续发展

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可持续措施:(P一轮95、97、220)

①依据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②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1.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湿地和水面;

2.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3.开发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④建设生态城市

1.发展低污染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良性循环

⑤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规模;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产业转移,分担城市职能,缓解交通、住房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⑥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⑧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城市功能区用地

(如:工业区住宅区之间建隔离带,工业区布局在上风及下游地带等)

⑨对工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⑩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传统工业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2.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P一轮179)

①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②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③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

④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例题6.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参考: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①②③④点

3.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措施:(P一轮222)

①保护好城市湿地、山体、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②城市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③协调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既加强交通联系又互不干扰。

④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各功能区力求集中连片,尽量少侵占农田耕地

⑤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合理相互衔接,避免将车流引入市区

专题六:河流

流域可持续发展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P一轮168)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1)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重点综合开发河流的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价值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如:黄河水利委员会、TVA、西江流域管理局)

(3)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布局,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合资源条件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促进工业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提高水质,合理利用土地,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例题7.(2014·东莞一模)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 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 全长4 880公里。结合右图信息,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参考: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借鉴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P 一轮168)

3.河流治理措施(P 二轮78

、一轮169)

上游:修水库,植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重点开发水电 中游:修水库,建分洪、蓄洪工程,开发水电、航运

下游:加固堤坝,清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重点开发航运

治理措施 目 的

河流梯级开发

修建水库

灌溉

养殖 航运 防洪 水电

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通航里程

提高通航效率 形成有效防洪调度系统

电力供应基地

结合资源条件 铀 煤

核电 火电

化学工业 冶金工业

形成工业走廊

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 理

土地利用

提高水质

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水源涵养林保的保护与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

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稳固河、湖岸线,控制水土流失 恢复、治理采矿区生态环境

河流综合开发

带动旅游发展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调整流域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布局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4.河流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

分配、植被、土质等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

围湖造田,湖泊蓄水防洪调节能力下降

②长江中下洪涝原因及治理措施(P 地图册170) (自主摘录)

③黄河“地上河”成因及治理(P 地图册170) 成因(自主摘录)

中游黄土高原区:

例题8.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

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参考:长江中下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专题十六:环境保护

①成因

治理

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坡育草 工程措施:兴建水利,上拦下排,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地膜覆盖,打坝淤地

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区:加固堤坝,清淤疏浚河道,建分洪、蓄洪工程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43—45)

①原因:

②治理措施: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能源(煤石油)消费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积极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水电地热能)

(3)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4)保护森林,植树种草,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6)全球参与,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各国签订限制CO2排放的国际公约

(7)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矿物燃料的价格

(8)提高民众节能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题9(2010年广东高考)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

排放?

2

参考答案:治理措施1.2.3.5点

2.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154—155)

①世界各地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1)基本条件——干旱(2)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3)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②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分析:

③西北荒漠化治理措施:

问题措施

水资源利用不当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过度放牧控制农业规模,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实行轮牧、围栏限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或人工草地,防止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农业结构),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

人口激增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绿洲、水源缺乏区

受到风沙侵袭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草方格)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林,封沙育草

3.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P一轮158—159)

①破坏原因:

直接原因(1)过度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2)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偿还债务

(3)开辟大型农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或种植园农业,获取经济效益

(4)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根本原因人口剧增和贫困而导致的发展需求

②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共同保护,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育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4.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P一轮159)

①破坏原因:

(1)湿地过度围垦,围湿造田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湿地萎缩

(3)工农业发展,过度引水,造成湿地水域面积减少

(4)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保护措施:

(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理

(2)退田还湖还湿

(3)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湿地淤积

(4)合理利用湿地水源,避免湿地水域面积萎缩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地图册75)

①自然原因:

降水: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土壤:黄土为粉沙性土壤,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

地形: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地少,斜坡多,水流速度快

植被:植被具有过渡性,由森林向草原过度,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

②人为原因:

中亚咸海萎缩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迁移农业)、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露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历史上植被破坏破坏严重。

③治理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结构),压缩耕作用地(种植业)比重,建立高产农

田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2)对矿区进行复垦及生态恢复治理

(3)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兴建水利,上拦下排,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坡育草

技术措施:深耕改土、地膜覆盖、轮作套种、喷灌滴灌

例题10 (2014肇庆一模)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云南省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集中的省份,简述云南省形成石漠化的自然条件?答案参考①自然原因分析方法

6.次生盐渍(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课外补充)

①原因:

(1)气候干旱地区土壤中的盐份不能随雨水冲刷流失或淋溶渗透到深层土壤

(2)气候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

(3)气候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不断往上补给表

层干旱土壤,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

②治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3)化学改良,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等

(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5)种植耐盐碱植物,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

7.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227)

①概念: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淡水中:称为水华;海水中:称为赤潮)

②原因:

(1)大量含N、P的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

(2)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③治理措施:

(1)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2)工业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

(3)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8.水体污染治理措施(P一轮231)

(1)工业上,更新工艺与设备,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2)城市,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回收处理,达标排放。

(3)农业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使用绿色有机肥、秸秆还田给土壤保肥;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

定额分配)。

(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节水意识。

9.大气污染(雾霾)治理措施(P一轮230)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如核能、水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

沼气等)比重。

(2)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提高工业生产工艺与更新设备(如燃煤

脱硫、改造高炉等)。

(3)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料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与高

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4)积极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促进资源深加工发展

(5)建立工业废气处理系统,达标排放

(6)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乘公共交通出行等

10.酸雨成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227)

(1)自然原因:地形闭塞,风小(如四川盆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湿度大降

水多

(2)人为原因: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含硫原料的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

③治理措施:

(1)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2)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3)解决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11.水资源短缺应对措施(P一轮52)

开源:①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避免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②修筑水库蓄水,解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③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解决降水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⑥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④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12.耕地资源短缺应对措施(P一轮230)

(1)完善农田保护法律制度,减少非农建设侵占耕地;

(2)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以及耕地复垦程度(3)减少耕地不合理经营造成

的耕地退化(4)完善耕地储备制度(5)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3.矿区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P一轮225)

(整理)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现状:森林覆盖率低(18.21%),人均占有量少 (0.13公顷)(9.47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世界其它国家森林覆盖率情况: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8%,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较丰富,华北、西北较少 台湾省森林覆盖率为全国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新疆、青海不足1%。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 目前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前者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兼有阔叶树种,属于密林地,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树种特别丰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热带经济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并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 人工林保存面积大,但单位蓄积量低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是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2 旅游环境保护同步练习 鲁教版选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2 旅游环境保护同步练习鲁教版选修3 1.关于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资源的枯竭 B.对旅游资源掠夺式的开发 C.对旅游景区粗放式的管理 D.国家强制执行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不应是国家强制执行来实施。 答案:D 2014年2月27日,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一组照片,称电视剧《二炮手》剧组为“无良剧组”,“拍电视剧严重污染一塔寺周围环境卫生”,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此完成第2~3题。 2.《二炮手》剧组严重污染一塔寺周围环境卫生是( )。 A.大气污染加重 B.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3.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 C.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环保效果 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 解析:《二炮手》剧组对一塔寺周围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并破坏了植被,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答案:2.C 3.A 4.旅游活动中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 )。 A.游人过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焚烧垃圾产生的浓烟尘 C.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D.野外烧烤产生的浓烟 答案:C 5.关于旅游促进环境改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即发展旅游业 B.财政拨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来源 C.环境保护受旅游建设的限制 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地位 解析: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的主要经费来源;环境保护限制旅游建设;旅游开发应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答案:A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据此完成第6~8题。 6.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海岸受损害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4—5题 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第 1 页 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6.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 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2018-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 令?--------- (一)教材第61页思考 1.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 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 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 2?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可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和学习本课之后,说出对湿地生态意义的不同认识。 3 ?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食基地,虽然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使三江平原大部 分沼泽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降低。 (二)教材第63页思考 1.湖泊干涸、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2?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简单地讲是“开源节流”,开源指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 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指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 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教材第64页思考 思考提示:从佛罗里达南部大沼泽疏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湿地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我们不合理地利用湿地(如疏干沼泽),就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护它。同时, 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提高,即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四)(2015?上海卷地理)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考点:赤潮。 【名师点睛】该题以赤潮的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材料,考查学生具备较强的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干“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图”,可以推出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的南方近岸海域和海水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近岸海域,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5.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在名山修建索道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环境污染 B.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解析:修建索道会破坏视觉效果。 答案:B () A.环境污染 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D.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解析:为发展旅游而在景区内修建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设施,会对景点背景环境造成破坏。游人的游览、娱乐也会破坏背景环境。如五台山寺庙中游人如织,本身就破坏了深山中宁静 答案:D () A.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不会影响环境 B.旅游活动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C.旅游活动产生“三废”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D.旅游活动是一种消遣娱乐活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解析: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发现旅游活动并不是一种“无烟工业”,它的发展也会产生环境污 答案:C () A.环境污染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解析:在旅游过程中,应爱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景区内不文明的旅游活动会对旅游资源和 答案:D () 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③旅游规模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没有什么关系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规模应与旅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 资源的浪费。 答案:A

6.在自然风景区,旅游设施过多,或建筑物过高、过大,以及大型广告牌等会造成() A.大气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D.视觉效果的破坏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 “绿色旅游”的口号,这主要是针对()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绿色旅游”的口号。 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有() 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的质量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A.因地制宜加大、加快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B.千方百计发展与旅游资源利用关联不大的经济部门 C.减缓或停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保护环境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材料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近来又投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

地理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环境保护汇总试题 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26)。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如图27)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图26 图27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10分)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考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短缺原因 (2)解决对策 3.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 4.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7.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10.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1.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共30题,每题2分)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②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5、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6-8题。 6。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7.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8.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980年2010年 耕 地 55% 40% 林 地 20% 44% 草 地 5% 7% 荒 地 15% 2% 其 他 5% 7% 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东侧植树种草,西侧修建梯田 B.两侧都修建梯田 C.东侧修建梯田,西侧植树种草 D.两侧都植树种草 2.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通过植树种草来护坡。第2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完全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②③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 答案:3.B 4.C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相差较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