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片段与反思

沾益县盘江镇数学工作坊杨美

[案例背景]

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经历“找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片段]

一、课前预习,引入情景

(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预习一下教材第59、60页)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学习什么知识吗?

生:有余数的除法。

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生1:除起来有多余的除法。

生2:不能正好除完的除法。

生3:就是点6点再写一个数的除法。

……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来说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学生举例:7÷3.

二、结合实际,感知意义

师:观察一下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算式,跟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不能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来。

师:小朋友们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7÷3这个算式去计算?

生1:妈妈买了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

生2:有7本故事书,平均分给3个同学。

……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7÷3这个算式呢?

(学生中有的摆学具,有的画图,还有的编数学问题……)

师:小朋友用了很多方式来表示这个算式的意思,谁能说一说7÷3等于多少呢?生; 7÷3等于2.还剩1.

[教师板书7÷3=2(本)……1(个)

师:谁能结合你举的例子来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的意思?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像这样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很多,谁能再来说几个?

生1:8÷3

生2:9÷4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些算式你们会计算吗/我们来选择一个,试着算一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学生先独立思考,研究算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案例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课堂上动静交替,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其中下面几方面做得较好:

1.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味”。课堂上强调数学的“数学味”,使学生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

2.为学生们创设一些安静的思考环境。让学生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习的除法的不同;让学生们静静地倾听,认真分析其他学生说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静静地尝试,体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最有算法。

3.构建生活中数学学习原型,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当学生们说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教师让学生们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这样的问题创设,就为学生们沟通数学与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学生们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之后,再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算式,又把学生们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学生们运用符号、简图来表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得到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步“数学化”。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带入,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引领大家去公园进行植树,已知一班派出28人,二 班派出32人,每五个人为一组,请问一班和二班各能组成几组,如果两个班合并在一起可 以凑成几组。 教师:从当前数字上看,因为两个班级人数都为两位数字,同时还要根据5个人一组来进行 划分,那么可以先通过乘法来进行估算,5的几倍距离28和32更加接近。但是接近28和 32的同时,并不能超过他们彼此,。 学生:一班的人数应该为 28÷5=5 (3) 学生:二班的人数应该为 32÷5=6 (2) 教师:1班总共可以分为5组,而且还会剩余3个人,而二班可以分为6组还会剩余2个人,在求第三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个班级剩余的人数相加再进行分组,或 者将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加,再重新进行分组,通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 们可以尝试去进行计算。 学生:方法一(3+2)÷5=1 5+6+1=12 学生:方法二(28+32)÷5=12 (二)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们去利用乘法来进行估算,但是有余数 的除法,学生们在估算的过程中不能将估算值超过原来的数值,这样的话是无法构成等式成立。所以当乘法计算时所缺少的数值就应该是除法中对应的余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 善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以此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识 (一)列题分析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的展开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们操作能 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以此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 生们一组火柴棍,并让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行填空。如总共有()根火柴棍,每()根为 一捆,可以凑成()组,最后剩余()根。 在这道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还要确保其内容符合 当前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学生们可以3个人为一组展开探讨,并根据几组对比做出明确的分析。 教师可以请1或2组学生来到台前进行表演,并观察他们的分析情况,根据实质情况做好改善。 教师:你们明确火柴棍按照组分配的标准么?他们采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分配完整的,也有分配不完整的,他们采用的除法原则,在分配完 整的情况说明可以被除尽,如果有剩余则说明存在一定的余数。 教师:如果火柴棍共有25根,在确保整除的情况下怎样分组,有几组分配方法。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分析(修改

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化解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张燕红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创设合作讨论的氛围;设置观察发现的环节,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力求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观察中归纳,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中的愉快教学。现就以二年级第一学期“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进行初步探索。 第一次教学片段: 初次反思: 一、可取之处:在操作中把新旧知识巧妙结合。 由于有些难点是因为学生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让新知识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学中把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和已学过的知识“除法”联系起来,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又能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较系统的理解,还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利用14颗草莓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让学生摆一摆,填一填,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有意突出矛盾,“不够分,怎么办?”让学生初步感知在除法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不是所有的除法都能除尽的,这样循序渐进,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思考: 1、为什么学生在操作并体验新知后,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模棱两可?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只有一些学优生在积极的参与讨论? 针对本次的教学效果,我想可能是由于一下子让学生分14颗草莓,数据太大、操作太单一,反而使操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没有真正起到操作的目的,而且新知识的学习都融入了操作中,学生无法利用更多的感官感知,学习途径也变的狭窄了,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设想:(1)把平均分14颗草莓改成平均分6块巧克力,在自己操作感悟有剩余的平均分后,再借助媒体把14颗草莓平均分成4份,再次感悟,加深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理解。(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等学习方法化解难点。带着这些思考,进入了第二次的教学。 第二次教学片段: …… 1、平均分6块巧克力 (1)用小圆片边分边记,同桌一人分一人记。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书写方法。 2.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面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名称。 8÷4=2 10÷2=5 7÷2=3 (1)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肯定。 2.圈一圈,并列出除法竖式。 有9根小棒,每4根一份。 生在学习纸张上作答,完成后,师指名上来操作,并列式。 师:分完了吗? 生:没,还有1根。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减法竖式,能列除法竖式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 出示题目:12根小棒,每4个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生齐读,并在学习纸张上圈一圈,并列出算式。 12÷4=3(组) 指名展示,问:你是怎么分的?生答后,全班齐读算式。 师: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列成除法竖式,赶紧动手吧! 预设:12 ÷4 3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老师现在把另外一种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小房子建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顶上。 师边说边写,生跟着写。 3 4)12 师:不着急,先回答这个问题:每4根一组,分三组,一共多少张?生:12 老师把12写这里,也就是说12里最多分了几个4?

3 4)12 12 生:3. 师:也就是用12-12=0。现在同桌互说竖式中每个数什么意思?该写哪里? 生交流后指1~2名回答。 1. 改题:13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样? 生在纸上圈一圈,并列算式。 13÷4=3(组)·····1(根) 师指名指名上台展示,问:你会列竖式吗? 生尝试列后板书: 3 4)13 12 1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写得吗?生答。 师:12和1为什么写这里?生:一共分了12根,还剩一根。 师:看来以后我们又多了一种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第1、2题。 题目:11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了()组,还剩()组。 12根小棒,每4根一组,分了()组,还剩()组。 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完成后反馈,集体订正。 2.比一比,谁最快。 1 4 ( ) 5)8 3)14 4)13 ( ) 12 12 3 ( ) 1 生完成后,指名回答,说说怎样填的。 1.把上面的除法竖式写成横式。 ()÷()=()……() ()÷()=()……() ()÷()=()……() 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1.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6﹤57 □×7﹤43 38﹥□×5 7×□﹥31 □×8﹤26 60﹥□×9 以开火车的形式轻松愉快地结束答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怎样用竖式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在推动新课改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 教学水平的阶梯,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升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反思也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它会使教师变得成熟起来,从 而改变凭经验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逐步地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深入的思索,那么既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当学校刚要求每位教师每2周写出一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拿出自己最好的教学反思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交流时,我总觉得麻烦,总是流于形式,后来慢慢的认识到了它的作用。写反思,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确实感受到了写好反思的作用。 一、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而你却成绩卓著,您有什么密诀吗?”老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密诀,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我想这种“运神”应该就是通常所讲的反思了,正是因为他坚持反思,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引起质变,从而成长为人人仰慕的特级教师了。这个事例较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经常听到有老师讲:我也想 写一点东西,但就是没发现有什么好的素材。其实并不是缺少了好素

有余数的除法-课堂提问片段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有效课堂提问案例创设小兔子分草莓的情境。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进行操作。师:把6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打算怎么分?结果怎么样?(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师: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怎样用算式表示分得的结果?(个别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么把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又能放几盘?你打算怎么放?结果会怎样?请把你分得的结果告诉同桌。(学生操作后互说) 师: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能告诉大家吗?(个别回答)你的同桌说对了吗?两人都说对了的请举手。 师:两次分到盘子里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个别回答)为什么第二次分完草莓有剩余?(个别回答)这剩余的草莓放到任意的盘子中行吗?为什么?(个别回答) 师:如果每3个草莓放一盘,7个能放几盘?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 师:能告诉大家你的结果吗?为什么也有剩余?剩余的草莓还能再放一盘吗?(个别回答) 师:第二、三两种分草莓的情况和第一种有什么不同?(个别回答)你能给这多余的数取一个名字吗?(个别回答,板书:余数。) 师:能用算式表示第二、三种情况吗?先自己试一试。(指名板书)师:你写的跟他的一样吗?(教师手指算式) 师:像这样,平均分还有剩余,也要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叫什么?(个别回答,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孙丽靖 二〇一七年六月

《有余数除法》教学片段反思 本案例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的情境,然后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引出两个概念。短短的一个教学环节,竟有20个问题,这还不包括“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提问。拾阶而上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内在的需求,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 对策: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 2、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

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教后反思,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

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容,这部分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

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 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完整word版)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森林吗?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啊,谢老师带你们去森林看一下,大家来看一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 对啊,森林里啊,要开舞会啦!同学们,开舞会要之前啊,要把森林装扮一下,小象和小猴子负责装扮森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方法交流 1.感受新知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小象和小猴子都装扮了什么?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属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计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后面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学会试商的方法。 3、通过操作、观察、小组交流等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确定为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我让学生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最后通过做练习巩固本课重点。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课 1、师问: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生回答(余数<除数) 2、师问: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几? 请生回答(余数可能是1、2、3、4)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解决问题1,让生自主列式。 2、小组讨论:用画图法求商和余数;再课件演示画图法。 3、师讲解,课件演示列竖式过程,让生跟着课件一步一步的列竖式。 4、知识的迁移:课件出示解决问题2 (1)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和竖式 (2)小组展示(两个小组板演算式和竖式) 5、师小结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三十个春秋,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虽不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一、收获之处: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为此,自毕业以来我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2、对学生能倾注全心的爱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倾注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学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 3、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的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较喜欢上语文课。 5、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以科学、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平时里,我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二、反思与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1)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2)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要场所,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 (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 格) 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16566483.html,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作者:高谦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8期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纸条、课件、实物投影。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爸爸去哪儿。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爸爸去哪儿又开始出发了,曹格带着女儿和儿子去寻宝,看见村长李锐正在挂气球,村长说,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如果你能回到出来,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片段一: 师: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课件出示例1左边的图片) 生:3盘 师:好,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告诉大家你们摆了几盘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师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算式来表示? 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师:①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做什么? 师:如果给你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生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摆了3盘还剩一个 师:同意吗?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一个,没有继续再摆?

生:因为要2个摆一盘,1个不够摆。 【评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师先让学生摆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这是前面学习的表内除法,学生很容易就操作完成而且列出除法算式;接着问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学生摆出3盘,发现还剩下一个,这个时候教师即使追问:为什么这里的一个没有再摆?生马上回答说:因为要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平均分物体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余数的产生过程,更好地理解了余数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理解。 片段二: 师:刚才有些小组用小棒摆了正方形。(出示正方形图片) 师:几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4跟)那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2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个) 师: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那9根、10根、11根、12根能摆几个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 要求: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填在第一个空里,然后小组合作用小棒摆正方形,看能摆多少个,再把算式写在最后一个空。好,开始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设计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熊小红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2班葵花向日张伟玉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也要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在落井下石。”这段话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深刻反思。 面对问题,我经常苦于没有办法,费了很大力气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学习如何的重要,对未来影响多大,可谓煞费苦心,但效果极不明显,学生的成绩或心理上的问题仍然问题着。 培训中李元昌教授的讲座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我与专家的最大不同是:面对为题时,他们能结合实际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原因,再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去找理论的支撑点,让自己的方法和理论碰撞产生新的理论,最后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真知”。 如:面对差生,李教师提出“学科管理与学科教学同等重要”,他从差生的心理出发,选择能让差生看到进步的促进其发展的评价方式,而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按年级分别设为:“提高率计分法”、“虚实计分法”、“目标追赶法”。大多数后进生处于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强,当受到教育和启发的时候,时常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决心下功夫把学习赶上去;另一方面,他们的持久性差,几堂课听不懂,题目做不好,马上就心灰意冷了。他们感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信心不足是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最大障碍。他通过不断地调查,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方法,最终形成了指导教学的一套好理论。 作文是一项艰辛而繁杂的劳动。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动笔起草,到文章形成,都要仔细斟酌。学生们经常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的干脆一挥而就,“交上皇粮不怯官”。李教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放—收---放”作文法,也是实用易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为经过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经过了从学生出发,最后落脚在学生的检验;经过了实施、反思、改进、再实施的整合。这样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该进,最后服务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中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仅仅做做思想工作而已,那对孩子来讲只是锦上添花,我们要像李教授那样去研究、去反思、去分析、去整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雪中送炭。 第二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为了学生写好作文 新学期,我接手了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一张张新鲜稚气的面孔,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多,从心里愿意和他们接近。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开学第二天,我上了第一节作文课,为了使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我建议学生们先到学校各处去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用自己的头脑对观察所得进行整理,对学校的花草树木有选择地进行介绍。 学生们兴致很高,我刚布置完,便一窝蜂般同拥出教室。不一会,校园里便到处是他们的影子。我也饶有兴趣地和他们边看边说,乐在

二年级数学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教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元旦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和我们刚才摆花时出现的余数情况怎么样呢?(生答相同,都有1、 2、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