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经济法基础_第一章 总论

2017经济法基础_第一章 总论

2017经济法基础_第一章 总论
2017经济法基础_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1、法律基础

-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

-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法律责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经济仲裁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的适用范围

-仲裁的基本原则

-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

-仲裁程序

-仲裁裁决3、民事诉讼

-适用范围

-审判制度

-地域管辖

-诉讼时效

4、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范围

-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决定

5、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范围

-行政诉讼管辖

-行政诉讼程序

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

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力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利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本质:1、统治阶级国家意志2、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特征:1、国家意志性2、国家强制性3、规范性、概括性、利导性

4、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可预测性、普遍适用性

法律关系

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都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类型:自然人、法人、国家

1、自然人

-中国公民

-居住在中国境内或者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法人

-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各种企事业组织

-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

(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

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两方面

1、法人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一致的

-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

2、自然人

-行为能力不同于权利能力

-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民法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刑法上:限制行为能力人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一般认为)

1、物:自然物(土地、森林)人造物(机器、建筑)

货币和有价证券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3、行为(行为结果):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

行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

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客体是保管行为,并非保管物)、

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按期完成合同约定)

例题:A人到B店,支付N元买X物

该(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支付N元(支付货款的行为)

交付X物(交付标的物的行为)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法律事实分为: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

-自然现象(绝对事件):

自然灾害、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社会现象(相对事件):

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都可引起法律关系

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分为:

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

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3- 单方法律行为:

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如:订立遗嘱)

多方法律行为: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如:

订立合同)

法的形式

1、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行政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

-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

要点:

*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不属于”法的形式。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法律效力等级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4、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

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2016新增)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

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变通规定优先)(2016新增)

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习惯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 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国际法国内法

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解释:1、剥夺的具体政治权利是指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

罚,但是管制最高不得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得超过1年。

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得超过20年;

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得超过25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6新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二单元经济仲裁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经

1、平等主体

-仲裁与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采取“或裁或审”的原则,当事人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

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双方当事人均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不平等主体

-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诉讼的性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如甲公司对工商局的罚款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免费申请),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

-特殊情况下(如甲公司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仲裁的适用范围

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合同纠纷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不

能提请仲裁)

3、属于仲裁,但不适用于《仲裁法》

-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适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根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

3、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机构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们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

1、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3、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定立,口头意思表示无效

-仲裁协议应当具备: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事项;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程序

1、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

2、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仲裁员回避的情况:(仲裁员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不公开

-仲裁不公开进行

-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

-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应当开庭、不公开进行)

6、当事人的和解

-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7、仲裁庭的调解

-在作出裁决前,“可以”(非必需)先行调解。

-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

-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

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裁决

1、仲裁裁决的作出

-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仲裁裁决书的生效

-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3、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三单元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当事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包括5类: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件。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其中注意“劳动争议”没有独立的诉讼法规定,也是用《民事诉讼法》;但有独立的仲裁法(见超链接)。

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1)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选民资格案件及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适用简易程序、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及重大、疑难的案件除外)、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除以上两类外:一律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不包括陪审员)

(3)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2、回避制度

-指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相关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

定人、勘验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申请他们回避;上述相关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3、公开审判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或者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

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不论案件

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4、两审终审制度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否则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对终审判决、裁定

不得上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1、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

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2、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2016新增)

-执行(2016新增)

1、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

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1、一般:原告就被告原则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或对下落不明、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采取强制教育措施或者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原则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可以由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管辖。因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016新增))

3、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2016新增))

(因产品、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2016新增))

5、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7、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8、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索赔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9、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10、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人民法院管辖。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3、专属管辖

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协议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有约定按约定,未约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消灭的是胜诉权,并不消灭实体权利。时效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诉讼时效期间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2年

-适用1年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包括:(口诀:质伤存租)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的中止(暂停→恢复)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诉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暂停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恢复计算)。

其他障碍包括: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非因为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产管理人不明确,使继承人不能行使其继承权。

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清零→重新计算)

-权利人提起诉讼

-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

-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第四单元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范围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

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

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

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情况)

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不服“行政处分”可以申诉,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处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

(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规定”不含“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行政复议申请

1、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除了申请仲裁必须有书面的仲裁协议外,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都可以是书面,可以是口头)

2、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3、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在民事诉讼中,一般由“原告”承担)

4、行政复议参加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不包括行政复议机关)

5、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2016新增)

行政复议机关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既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

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解释】(1)甲公司对县地税局的罚款决定不服,可以向县人民政府或者市地税局申请行政复议。

(2)甲公司对县国税局的罚款决定不服,只能向市国税局申请行政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

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2016新增)

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2016新增)

行政复议决定

1、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

2、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3、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法(不算开庭审理),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行政复议不开庭不公开审理;仲裁一般开庭不公开审理;民事诉讼一般开庭公开审理。)

4、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决定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其违法:

①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②适用依据错误的;

③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⑤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被申请人不按法律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的裁决书自“作出”生效,仲裁调解书自“签收”生效;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生效。)

第五单元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范围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

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

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

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等协议的。

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诉讼事项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解释】1、-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是立法行为,不由法院监督,故不能对行政法规、规章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合法的可以通过司法建议形式,建议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

2、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内部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诉,但不能提起行

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管辖

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一般情况下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地域管辖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审理→判决

1.起诉和受理——选择复议和必经复议

【注意1】必经复议的情况下,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过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

【注意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注意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不履行的,可以起诉。(紧急情况下不受该期限限制)

【注意4】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理。

【注意5】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注意6】法院接到起诉状,对符合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审理和判决

(1)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新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合议庭

(3)回避制度

(4)审理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当地的地方性法规

参照:其他

(5)一审判决: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

(6)生效时间

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

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注意】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初级经济法基础2018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

一、单选题 1.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规范性 B、利导性 C、任意性 D、国家意志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法的特征包含: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包 括可预测性)、规范性(包括概括性、利益导向性)。(P2、3) 2.张某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价款为10万元的电脑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于4月10日交货,张某于甲公司交货后的5日内付清全部价款。根据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 系主体的是()。 A、电脑 B、张某和甲公司 C、张某要求甲公司4月10日交货的权利 D、甲公司要求张某按时付清全部价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本题中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张某和甲公司。(P4) 3.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C、法律>宪法>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D、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法的效力等级为:(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和下级 地方政府规章;(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P10) 4.下列对法的分类中,属于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1)选项A:是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所作的分类;(2)选项C:是根据法的内容所作的分类;(3)选项D:是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 分类。(P11、12) 4.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B、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 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裁决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 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 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 决。(P11)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权利依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下列选项中,根据 享有权利能力主体范围不同进行分类的是()。 A、民事权利能力 B、政治权利能力 C、特殊权利能力 D、劳动权利能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1)选项C:公民权利能力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2)选项ABD:公民权利能力按照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行政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等。(P4)

2017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基础习题(六)

2017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基础习题(六)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大题精析 【大题1·不定项选择题】 甲公司2010年1月1日成立,王某为其法人代表。为了日常结算,甲公司在P银行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之后在Q银行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2013年10月甲公司因被吊销营业执照,而需撤销基本存款账户。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甲公司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需要提供的开户证明文件是( )。 A.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 B.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 C.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D.政府财政部门批文 【答案】AC

【解析】一般生产经营性单位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正本、税务登记证正本(提供了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不必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如果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授权书、代办人员身份证件(如果委托办理)。 2.甲公司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可以预留的签章是( )。 A.甲公司公章和王某签名 B.甲公司合同专用章和王某签名 C.甲公司财务专用章和王某盖章 D.甲公司业务章加王某盖章 【答案】AC 【解析】存款人为单位的,其预留签章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3.甲公司在Q银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可以用于( )。 A.借款转存 B.借款归还 C.其他结算 D.现金支取

【答案】ABC 【解析】(1)一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2)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4.甲公司撤销基本存款账户需要办理的手续是( )。 A.先将在Q银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撤销 B.将在Q银行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的账户资金转入基本存款账户 C.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许可证 D.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撤销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先撤销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将账户资金转入基本存款账户后,方可办理基本存款账户的撤销;(2)选项CD: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许可证,银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销户手续。 【大题2·不定项选择题】 甲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李某。6月5日,甲公司财务人员张某持有关资料到Q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8月6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进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绝密

第一章总论表一、法律关系 主体 (双)自然人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定主体机构、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国家 内容 权利 义务积极、消极 客体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 人身 表二、法律事实 分类内容标准 事件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行为合法行为(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违法行为(等) 表三、法的形式 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 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全国人大——基本 法律 人大常委会——其 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 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法 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 常委会 省;省会、特区、较大的市(1+3) 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 地方政府 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 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提示自治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也属于法的形式表四、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创法成不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那(内)三小子根本太普通)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内容很诚实)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小三长的特别一般)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划分(祖国)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开公司)公法和私法【记忆口诀】“小三(根据三种效力)长的特别一般(分成一般法和特别法)”。 表五、经济仲裁 适用范围适用“平等主体”“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 不适用《仲 裁法》 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人身) 原则自愿、公平、独立仲裁、一裁终局 仲裁委 员会 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

经济法基础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 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 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 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 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2017《经济法基础》模拟试题(一)

《经济法基础》模拟试题(一) 考试时间:90分钟共有60道题总分98.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A、6个月 B、1年 C、2年 D、4年 关注 2、韩某在甲公司已工作10年,经甲公司与其协商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已知韩某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7000元,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甲公司应向韩某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是()元。 A、20000 B、24000 C、60000 D、70000 关注 3、在北京工作的张某工作年限是18年,2009年解除劳动合同时月工资为8200元。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张某可以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为()元。 A、132400 B、72000 C、159600 D、170200 关注 4、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A、地震 B、爆发战争 C、签订协议 D、行政命令 关注 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居民企业的是()。 A、依法在外国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B、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C、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D、依法在中国境外成立,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也没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关注

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B、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C、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D、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关注 7、关于票据结算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票据有支付、汇兑、信用、结算、融资功能 B、票据的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 C、票据权利包括追索权和付款请求权。追索权是第一顺序的权利,付款请求权是第二顺序的权利 D、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无效 关注 8、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款征收措施的是()。 A、责令纳税人停业整顿 B、责令纳税人限期缴纳税款 C、核定应纳税额 D、阻止出境 关注 9、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仲裁庭是有权对当事人提交的经济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机构 B、仲裁委员会隶属于当地人民政府 C、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D、仲裁委员会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1/3 关注 10、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个人财产中,不适用税收保全措施的是()。 A、机动车辆 B、金银首饰 C、古玩字画 D、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 关注 11、关于房产税纳税人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房屋出租的,承租人为纳税人 B、房屋产权所有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房产代管人为纳税人 C、房屋产权属于国家的,其经营管理单位为纳税人 D、房屋产权未确定的,房产代管人为纳税人 关注 12、某企业财务资料显示,2013年会计利润为370万元,其中营业外支出100(其中90万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法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志 (2)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 3、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2)义务:积极、消极 4、法律关系客体: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人身人格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荣誉产品 (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5、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2)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18) 6、法律关系客体的适用范围:(1)物(2)行为(3)人格利益(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实: (1)事件:A: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B: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2)行为:(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几方表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特定形式)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参与)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8、法的形式: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0、法的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 (3)法规: A: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B: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条例(4)规章: A: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无“上位法”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自身的权力或者减少自身的法定职责××办法××条例实施细则 B: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办法 11、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12、行政诉讼管辖一般由什么法院管辖:一般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13、行政诉讼判决生效规定: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14、民事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

2017年经济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7年经济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单项选择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周某出租机动车取得的所得 B.夏某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 C.林某出租商铺取得的所得 D.刘某出租电子设备取得的所得 【答案】B 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财产租赁所得中个人出租居民住房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单项选择题)甲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一住宅项目,实际占地面积1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 000平方米,容积率为21。甲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为()。 A.24 000平方米 B.18 000平方米 C.36 000平方米 D.12 000平方米 【答案】D 3(单项选择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税款中,由海关代征的是()。 A.提供研发服务,但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 B.进口货物的企业在进口环节应缴纳的增值税 C.从境外取得所得的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D.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的股息所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B 4(单项选择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情形中,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王某将房屋无偿赠予其子 B.杨某将房屋无偿赠予其外孙女 C.张某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且唯一家庭生活用房 D.赵某转让无偿受赠的商铺 【答案】D 5(单项选择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为计税基础的是()。 A.盘盈的固定资产 B.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C.外购的固定资产 D.通过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 【答案】A 6(单项选择题)2016年7月甲公司开发住宅社区经批准共占用耕地150 000平方米,其中800平方米修建幼儿园,5 000平方米修建学校。已知耕地占用税适用税率为30元/平方米,计算甲公司应缴纳耕地占用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150 000×30=4 500 000元 B.(150 000-800-5 000)×30=4 326 000元 C.(150 000-5 000)×30=4 350 000元 D.(150 000-800)×30=4 476 000元 【答案】B 7(单项选择题)根据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关于失业保险待遇,表述正确的()。 A.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期间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B.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C.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可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6个月的,失业人员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 【答案】B 8(单项选择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电子承兑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至到期日不能超过一定期限。()

初级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 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 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最长(实际发生日):20年 ◆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 ◆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 公开宣告判决)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搜查被 执行人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

2018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1.法的本质和特征 ①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②特征?: 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2.法律关系? ?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内容(权利和义务): 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 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客体: 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 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人身 3.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 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

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 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4.法的形式 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办法、规定)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 ⑦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⑧国际条约 ?法律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5.法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 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 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2018年《经济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8年《经济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7月1日,李某到甲公司工作,按月领取工资3000元。同年9月1日,甲公司与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知: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00元,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因未及时与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甲公司应向其补偿的工资数额为( )。 A、7000元 B、1800元 C、3500元 D、3000元 【答案】D 【解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1日。 2、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但竞业限制不得超过一定年限。该期限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B 【解析】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 3、甲贸易公司位于市区,实际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占地4000平方米,生活区占地1000平方米。甲贸易公司还有一个位于农村的仓库,实际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已知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率每平方米税额为5元,计算甲贸易公司全年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000×5=25000元 B、(5000+1500)×5=32500元 C、(4000+1500)×5=27500元 D、4000×5=20000元 【答案】A 【解析】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生产、办公及生活区)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征税范围不包括农村。 4、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支付工具中,可以透支的是( )。 A、储值卡 B、信用卡 C、储蓄卡 D、预付卡 【答案】B 【解析】信用卡可以透支。 5、2017年12月甲啤酒厂生成150吨啤酒,销售100吨,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30万元、增值税税额5.1万元。甲啤酒厂当月销售啤酒消费税计税依据为( )。 A、35.1万元 B、30万元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习题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法律基础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B.地震、洪水、台风等属于法律事件 C.重大政策的改变是一种绝对事件 D.法律事件的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将法分为( B )。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B.义务主体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能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 C.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D.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4.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B.地震、洪水、台风等属于法律事件 C.重大政策的改变是一种绝对事件 D.法律事件的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B.义务主体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能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 C.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D.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形式的是( B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法院的判决书 D.国际条约 7.行政法规是由( B )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核前三类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本章主要涉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内容,部分考点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章考点导读 第一单元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2008年单选题;2009年多选题;2014年多选题;2015年判断题)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3)“经济”决定“政治” 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的特征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2·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利导性 D.规范性 【答案】ABCD 【例题3·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2015年)【答案】√ 二、法的形式与分类(2007年单选题;2008年单选题;2011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2013年判断题;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2015年单选题;2016年判断题)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经济法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经济法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税务主管机关的规定期限保管账簿、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则账簿、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是(10年)。 2.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的机关是(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3.某企业职工侯某的月工资为9000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2500元,最低工资为1200元。则侯某每月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是(600)元。7500*0.08 =600 4.2013年3月12日,吴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每月领取工资2 000元,直至2014年2月12日甲公司方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工资补偿为20000元 5.某小型微利企业2016年度会计利润为10万元,当年1月购入一办公家具,价值5000元,未计提折旧,并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全额扣除,假设除上述事项外该企业无纳税调整项目,则该企业2016年度应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万元。 6.下列关于仲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 企业与税务机关发生合同纠纷不能提起仲裁 7.某企业购入小汽车一辆,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该车辆应按照(4 )年计提折旧。4年 8.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采取的申报方式是(简易申报和简并征期) 9.“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证件是( 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 一照一码=简化了企业登记注册的手续,由原来五个证变成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0.2014年10月19日,甲公司职工李某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冶疗。已知李某实际工作年限为12年,其中在甲公司工作年限为4年。李某依法可享受的医疗期为(6个月)。 11.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银行卡分类中,按照发行对象不同划分的是(单位卡、个人卡)。 12.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需要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的一定时期内,建立代扣代缴账簿,这个期限是(10)天。

2017年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真题(三)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真题(三)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责任的是()。 A.支付违约金 B.罚金 C.罚款 D.返还财产 【答案】C 【解析】行政责任种类有: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AD两项属于民事责任;B项属于刑事责任。 2.根据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纳税人的是()。 A.出租住房的孙某 B.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甲公司 C.出售商铺的潘某 D.出售写字楼的乙公司 【答案】A 【解析】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

入的单位和个人。A项,房地产出租没有发生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故孙某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纳税人;BCD三项,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3.2016年2月周某以150万元价格(不含增值税)出售自有住房一套,购进价格200万元住房一套。已知契税适用税率为5%,计算周某上述行为应缴纳契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150×5%=7.5(万元) B.200×5%=10(万元) C.150×5%+200×5%=17.5(万元) D.200×5%-150×5%=2.5(万元) 【答案】B 【解析】契税由房屋、土地权属的承受人缴纳。在本题中,周某出售住房应由承受方缴纳契税,周某不必缴纳;周某购进住房应照章缴纳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200×5%=10(万元)。 4.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税种中,由海关负责征收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关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B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知识点

1.【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2.【知识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1)物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解释】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解释1】著作是著作权关系的客体。 【解释2】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3)行为(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人应按期完成办公楼的建设)。 3. 【知识点】: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乙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初级经济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考点速记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记忆口诀:说起法,找国家。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来保证;本质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特征也为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益导向性、规范性。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记忆口诀:权义不分家。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象对)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017经济法基础真题

2017经济法基础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下列情形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丙超市与刚满15周岁的初中毕业生赵某签订劳动合同 B.乙公司以只招男性为由拒绝录用应聘者李女士从事会计工作 C.甲公司设立的分公司已领取营业执照,该分公司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 D.丁公司要求王某提供2000元保证金后才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答案】C 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8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 B.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行政复议机构做出维持的复议决定 C.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依据错误的,行政复议机构做出撤销、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 D.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机构做出要求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复议决定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B.当事人双方没有订立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C.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D.仲裁协议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答案】ABC 2、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缴纳 B.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均为纳税人,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C.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纳税 D.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纳税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纳税 【答案】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中国公民李某为境内甲公司设计部经理,2015年12月有关收支情况如下: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章节框架图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章节框架图【第一章总论】 法的本质与特征 主体 法律关系内容 客体 法律基础事实事件 行为 形式及分类 法律部门、法律体系 总论 平等主体经济仲裁 经济纠纷解决途径民事诉讼 不平等主体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民事责任 法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五项原则 订立主体 合同效力 订立形式 工作时间 必备条款年假 内容加班工资 试用期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服务期 竟业限制 劳动者单方解除 单位单方解除 解除和终止终止的情形 法律后果 补偿金 不得解除和终止的情况 劳动仲裁 违法责任

覆盖范围 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余额 享受条件 缴纳 基本医疗保险结算 医疗期 缴纳 五大险种工伤保险工伤认定 合同解除 停工留薪期待遇 缴纳 社会保险失业保险领取 停领 生育保险 征缴规定 违法责任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概述工具分类 办理要求 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 7种银行账户 贷记卡与准贷记卡 银行卡单位人民币卡 收单位业务手续费 预付卡记名卡 不记名卡 支付结算 汇票银行汇票 商业汇票 三类票据本票 支票 防伪 当事人 票据的一般规定票据权利 票据责任 票据行为 汇总 结算方式托收承付 委托收款 国内信用证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纳税人 征税范围 税率 应纳税额计算 减免税 征收管理 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 增、消、营征税范围 法律制度消费税税目 应纳税额计算 征收管理 征税范围 税目 应纳税额计算 减免税 征收管理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纳税人 税率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优惠 所得税税收政策 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按税目归类 减免税 征收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