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显著优势,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司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此,可以从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和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显著优势两方面认识“两个坚持”的重要内涵。

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主要体现在定方向、稳立场、解难题、管队伍、优环境五个方面。

一是定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目标得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理论,对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建设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是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方针得以明确。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是稳立场。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了司法工作的意识形态安全。党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防范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力”“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干扰渗透,切实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人民法院能够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人民法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最根本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只有依靠党的绝对领导,人民法院才能真正实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了人民法院与其他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促使人民法院与其他司法机关提高能力和效率、增进协调和配合,形成开展司法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

正行使职权与西方“司法独立”的内涵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的“司法独立”是西方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司法权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出来,不受立法权、行政权的任何束缚,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鼎立”的政治体制是相协调的。我国与西方国家有完全不同的政体和国体,司法制度根本上要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相一致,要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体相一致,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一致,因此,司法权根本上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必须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我们党从来强调要坚持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也通过司法体制改革着力确保实现这一要求。比如,建立巡回法庭制度,保障跨地区重大案件的司法公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让判决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建立“三个规定”,筑牢防止内外部干预独立审判的“防火墙”。因此,广大法院干警必须正确认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关系,坚决反对将两者对立起来。

三是解难题。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实实在在体现在党为法院谋发展解难题撑腰打气。回顾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历程,正是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力推动下,我们做成了想了许多年、讲了许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正是各级党委的有力领导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才能逐步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如期打赢了“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

盾纠纷多元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处置等工作中,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和协调十分重要;再如去年的“凯奇莱案”,正是靠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该案终于在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后画上句号。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党的绝对领导只能巩固和加强不能弱化,更不能缺位。

四是管队伍。我们依靠党的绝对领导,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培养风清气正的新时代审判队伍,筑牢审判队伍理想信念根基,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强化对审判人员的业务培训,形成一整套关于审判人员任职、续职、晋级培训和审判业务专项培训的体制机制,确保审判水平能够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通过出台和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措施,重视保障审判人员合法权益,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审判人员工作潜力与活力。

五是优环境。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充分发挥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纪律优势,排除对司法活动的各种干预和干扰,为独立公正司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依靠着党的领导,我们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有了《领

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审判划出红线,建立了防止干预司法的“防火墙”和“隔离带”,完善了审判人员职业保障。

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独特的发展道路,国情的适应性、与时俱进的品格,决定了其具有西方司法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显著特征。

一是政治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是人民性,从人民司法制度诞生时,一切为了人民,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始终是人民司法的主题,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三是正义性,我国审判制度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

原则,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合理兼顾,不同于某些国家片面追求的程序正义,从而能够保障最广大人民平等的享有最真实的公平性、正义性。

四是统一性,我国的司法权从根本上说是中央事权,司法体制是统一的,审判权只能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五是规范性,党和国家对审判工作的管理、对法官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

六是高效性,我国三大诉讼法和最高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各类案件的审理、执行期限,立案、结案、审理期限、延长期限等作了规定,目的就是提高审判效率。

七是透明性,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司法公开制度,我们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确保依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监督。

八是回应性,积极服务大局,服务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司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回应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始终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优良传统。

九是适应性,我国的审判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积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