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讲算法案例

第17讲算法案例

第17讲算法案例
第17讲算法案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7)—算法案例

一.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二.命题走向

算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新增内容,本讲的重点是几种重要的算法案例思想,复习时重算法的思想轻算法和程序的构造。

预测2007年高考队本讲的考察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5分左右,考察的热点是算法实例和传统数学知识的结合题目。

三.要点精讲

1.求最大公约数

(1)短除法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先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两个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2)穷举法(也叫枚举法)

穷举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解题步骤:从两个数中较小数开始由大到小列举,直到找到公约数立即中断列举,得到的公约数便是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其算法可以描述如下:

①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

②求余数r:计算m除以n,将所得余数存放到变量r中;

③更新被除数和余数:m=n,n=r;

④判断余数r是否为0。若余数为0,则输出结果;否则转向第②步继续循环执行。

如此循环,直到得到结果为止。

(4)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记载了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步骤:

Ⅰ.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Ⅱ.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2.秦九韶算法

秦九韶算法的一般规则:

秦九韶算法适用一般的多项式f(x)=a n x n+a n-1x n-1+….+a1x+a0的求值问题。用秦九韶算法求一般多项式f(x)= a n x n+a n-1x n-1+….+a1x+a0当x=x0时的函数值,可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即求

v0=a n

v1=a n x+a n-1

v2=v1x+a n-2

v3=v2x+a n-3

……..

v n=v n-1x+a0

观察秦九韶算法的数学模型,计算v k时要用到v k-1的值,若令v0=a n。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递推公式:

v0=a n

v k=v k-1+a n-k(k=1,2,…n)

这是一个在秦九韶算法中反复执行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3.排序

排序的算法很多,课本主要介绍里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类排序问题:把新的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顺序的数据列中。

例如:一组从小到大排好顺序的数据列{1,3,5,7,9,11,13},通常称之为有序列,我们用序号1,2,3,……表示数据的位置,欲把一个新的数据8插入到上述序列中。

完成这个工作要考虑两个问题:

(1)确定数据“8”在原有序列中应该占有的位置序号。数据“8”所处的位置应满足小于或等于原有序列右边所有的数据,大于其左边位置上所有的数据。

(2)将这个位置空出来,将数据“8”插进去。

对于一列无序的数据列,例如:{49,38,65,97,76,13,27,49},如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排序呢?基本思想很简单,即反复使用上述方法排序,由序列的长度不断增加,一直到完成整个无序列就有序了。

首先,{49}是有序列,我们将38插入到有序列{49}中,得到两个数据的有序列:

{38,49},

然后,将第三个数据65插入到上述序列中,得到有序列:

{38,49,65}

…………

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65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得到

{13,27,38,49,49,65,76,97}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数据列的排序工作。注意到无序列“插入排序算法”成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平台。

(2)冒泡法排序

所谓冒泡法排序,形象地说,就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小的数据视为质量轻的,大的数据视为质量沉的。一个小的数据就好比水中的气泡,往上移动,一个较大的数据就好比石头,往下移动。显然最终会沉到水底,最轻的会浮到顶,反复进行,直到数据列排成为有序列。以上过程反映了这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路。

我们先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

设待排序的数据为:{49,38,65,97,76,13,27,49}

排序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第1个数与右边相邻的数38进行比较,因为38<49,49应下沉,即向右移动,所以交换他们的位置,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97,76,13,27,49}

2.将新数据列中的第2个数49与右边相邻的数65进行比较,因为65>49,所以顺序不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97,76,13,27,49}

3.将新数据列中的第3个数65与右边相邻的数97进行比较,因为97>65,所以顺序不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97,76,13,27,49}

4.将新数据列中的第4个数97与右边相邻的数76进行比较,因为76<97,97应下沉,所以顺序不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76,97,13,27,49}

5.将新数据列中的第5个数97与右边相邻的数13进行比较,因为13<97,97应下沉,所以顺序改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76,13,97,27,49}

6.将新数据列中的第6个数97与右边相邻的数27进行比较,因为27<97,97应下沉,所以顺序改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76,13,97,27,49}

7.将新数据列中的第7个数97与右边相邻的数49进行比较,因为49<97,97应下沉,所以顺序改变,得到新的数据列:

{38,49,65,76,13,97,49,27}

我们把上述过程称为一趟排序。其基本特征是最大的数据沉到底,即排在最左边位置上的数据是数组中最大的数据。反复执行上面的步骤,就能完成排序工作,排序过程不会超过7趟。这种排序的方法称为冒泡排序。

上面的分析具有一般性,如果数据列有n个数据组成,至多经过n-1趟排序,就能完成整个排序过程。

4.进位制

(1)概念

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即可称n进位制,简称n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

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一般地,若k是一个大于一的整数,那么以k为基数的k进制可以表示为:

110()110...(0,0,...,,)n n k n n a a a a a k a a a k --<<≤<,

而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

表示5进制数。

(2)进位制间的转换

关于进位制的转换,教科书上以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为例讲解,并推广到十进制和其它进制之间的转换。这样做的原因是,计算机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计算数据的,而一般我们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是十进制数据,因此计算机必须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再处理,显然运算后首次得到的结果为二进制数,同时计算机又把运算结果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输出。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下面的式子值即可:

0111011.........)(.....a k a k a k a k a a a a n n n n n n +?++?+?=---

第一步:从左到右依次取出k 进制数)(.....011k a a a a n n -各位上的数字,乘以相应的k 的幂,k

的幂从

n

开始取值,每次递减

1,递减到

0,即

00111,,,.........,k a k a k a k a n n n n ????--;

第二步:把所得到的乘积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就是相应的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把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教科书上提供了“除2取余法”,我们可以类比得到十进制数转换成k 进制数的算法“除k 取余法”。

非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利用十进制作为桥梁。教科书上提供了一个二进制数据与16进制数据之间的互化的方法,也就是先有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再由十进制数转化成为16进制数。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求最大公约数

例1.(1)用辗转相除法求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 (2)用更相减损来求80和36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1)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如下:(建立带余除式) 123=2×48+27 48=1×27+21 27=1×21+6 21=3×6+3 6=2×3+0

最后6能被3整除,得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为3。

(2)分析:我们将80作为大数,36作为小数,执行更相减损术来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执行结束的准则是减数和差相等。

更相减损术:

因为80和36都是偶数,要去公因数2。 80÷2=40,36÷2=18;

40和18都是偶数,要去公因数2。 40÷2=20,18÷2=9

下面来求20与9的最大公约数, 20-9=11 11-9=2 9-2=7 7-2=5 5-2=3 3-2=1 2-1=1

可得80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为22×1=4。

点评:对比两种方法控制好算法的结束,辗转相除法是到达余数为0,更相减损术是到达减数和差相等。

例2.设计一个算法,求出840与1764的最大公因数。

解析: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对自然数的素因数分解的方法,下面的算法就是在此基础上设计的。

解题思路如下:

首先对两个数进行素因数分解: 840=23×3×5×7,1764=22×32×72,

其次,确定两个数的公共素因数:2,3,7。

接着确定公共素因数的指数:对于公共素因数2,840中为23,1764中为22,应取较少的一个22,同理可得下面的因数为3和7。

算法步骤:

第一步:将840进行素数分解23×3×5×7; 第二步:将1764进行素数分解22×32×72; 第三步:确定它们的公共素因数:2,3,7;

第四步:确定公共素因数2,3,7的指数分别是:2,1,1; 第五步:最大公因数为22×31×71=84。

点评:质数是除1以外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正整数,它应该是无限多个,但是目前没有一个规律来确定所有的质数。 题型2:秦九韶算法

例3.(2005北京,14)已知n 次多项式1

011()n n n n n P x a x a x a x a --=++++L ,如

果在一种算法中,计算0k

x (k =2,3,4,…,n )的值需要k -1次乘法,计算30()P x 的

值共需要9次运算(6次乘法,3次加法),那么计算100()P x 的值共需要 次运算。下面给出一种减少运算次数的算法:0011(),()()k k k P x a P x xP x a ++==+(k =0, 1,2,…,n -1).利用该算法,计算30()P x 的值共需要6次运算,计算100()P x 的值共需要 次运算。

答案:65;20。

点评:秦九韶算法适用一般的多项式f(x)=a n x n +a n-1x n-1+….+a 1x+a 0的求值问题。直接法乘法运算的次数最多可到达

2

)1(n

n +,加法最多n 次。秦九韶算法通过转化把乘法运算的次数减少到最多n 次,加法最多n 次。

例4.已知多项式函数f(x)=2x 5-5x 4-4x 3+3x 2-6x+7,求当x=5时的函数的值。 解析:把多项式变形为:f(x)= 2x 5-5x 4-4x 3+3x 2-6x+7

=((((2x -5)x -4)x+3)x -6)x+7

最后的系数2677即为所求的值。 算法过程: v 0=2

v 1=2×5-5=5 v 2=5×5-4=21 v 3=21×5+3=108 v 4=108×5-6=534 v 5=534×5+7=2677

点评:如果多项式函数中有缺项的话,要以系数为0的项补齐后再计算。 题型三:排序

例4.试用两种排序方法将以下8个数:7,1,3,12,8,4,9,1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解析:可以按照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这两种方法的要求,结合图形,分析写出。 直接插入法排序:

[7] 1 3 12 8 4 9 10

[7 1] 3 12 8 4 9 10

[7 3 1] 12 8 4 9 10

[12 7 3 1] 8 4 9 10

[12 8 7 3 1] 4 9 10

[12 8 7 4 3 1] 9 10

[12 9 8 7 4 3 1] 10

[12 10 9 8 7 4 3 1]

冒泡排序

12

10

9

8

7

4

3

1

第2趟第3趟第4趟第5趟第6趟

点评:直接插入法和冒泡法排序是常见的排序方法,通过该例,我们对比可以发现,直接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有效一些,执行的操作步骤更少一些。

例6.给出以下四个数:6,-3,0,15,用直接插入法排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冒泡法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分析:不论从大到小的顺序还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都可按两种方法的步骤进行排序。

解析:

直接插入排序法:

[6] -3 0 15

[-3 6] 0 15

[-3 0 6] 15

[-3 0 6 15]

用冒泡排序法排序:

例7.把十进制数89化为三进制数,并写出程序语句. 解析: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89=3×29+2 29=3×9+2 9=3×3+0 3=3×1+0 1=3×0+1

所以:89(10)=1011001(3)。

点评:根据三进制数满三进一的原则,可以用3连续去除89及其所的得的商,然后按倒序的先后顺序取出余数组成数据即可。

例8.将8进制数314706(8)化为十进制数,并编写出一个实现算法的程序。

解析:314706(8)=3×85

+1×84+4×83+7×82

+0×81+6×80

=104902。

所以,化为十进制数是104902。 点评:利用把k 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一般方法就可以把8进制数314706(8)化为十进制数,然后根据该算法,利用GET 函数,应用循环结构可以设计程序。

五.思维总结

1.求最大公约数 (1)辗转相除法 程序框图与程序语句 程序:

INPUT “m ,n=”;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END

(2)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程序:

INPUT “请输入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a,b

i=0

WHILE a MOD 2=0 AND b MOD 2=0

a=a/2

b=b/2

i=i+1

WEND

DO

IF b

t=a

a=b

b=t

END IF

c=a-b

a=b

b=c

LOOP UNTIL a=b

PRINT a^i

END

2.我们以这个5次多项式函数为例加以说明,设:f(x)=a5x5+a4x4+a3x3+a2x2+a1x+a0

首先,让我们以5次多项式一步步地进行改写:

f(x)=(a5x4+a4x3+a3x2+a2x+a1)x+a0

=((a5x3+a4x2+ a3x+a2)x+a1)x+a0

=(((a5x2+a4x+ a3)x+a2)x+a1)x+a0

=((((a5x+a4)x+ a3)x+a2)x+a1)x+a0

上面的分层计算。只用了小括号,计算时,首先计算最内层的括号,然后由里向外逐层计算,直到最外层的括号,然后加上常数项即可。

3.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读一个,排一个。将数组的第1个数据放入数组的第1个位置,以后读入的数据与已存入数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它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排列中排在正确的位置。将该位置以及以后的元素向后推移一个位置,将读入的新数填到空出的位置即可。

(2)冒泡排序

以从大到小为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把大的放前面,小的放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数和第2个数,大数放前,小数放后;然后比较完成第2个数和第3个数;......;直到比较完了最后两个数。第一趟排序结束,最小的一定沉到最后。重复上过程,仍从第1个数开始,到最后第2个数......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大数往前,小数往后,相当气泡上升,所以叫冒泡排序。

4.进位值

我们常见的数字都是十进制数,比如一般的数值计算,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每一种数字都是十进制的。比如时间和角度的单位是六十进制,电子计算机的指令用的是二进制,早先的计算机的用的是十六进制的。

算法案例 - 简单 - 讲义

算法案例 知识讲解 一、更相减损术 1.概念: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2.步骤: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数和较小的数构成一对新的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小数,以同样的操作一直做下去,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此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3.等值算法:用“更相减损术”设计出来的算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称为“等值算法”,用等值算法可以求任意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4.原理:《九章算法》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原理:以求117和182的最大公约数为例:(117182)(11765)(6552)(5213)(1339)(1326)(1313),,,,,,,, →→→→→→ 每次操作后得到的两个数与前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而且逐渐减少,故总能得到相等的两个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二、辗转相除法 1.概念: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是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来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2.步骤:对于给定的两个数,以其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一个余数,将较小的数与余数看成一对新的数,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余数为零为止,此时上一步中较小的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如:(117182)(11765)(6552)(5213)(130) ,,,,,,故13即为所求. →→→→ 三、秦九韶算法 1.用途: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 2.具体内容:已知一个多项式函数,计算多项式在某点处的函数值的一种算法,是我国古

代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具体如下: 对任意一个n 元多项式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如下形式:12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 231210(())n n n n a x a x a x a x a ---=++ +++ = 1210((()))n n n a x a x a x a x a --=+++++, 求多项式的值时,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的一次多项式的值,即11n n v a x a -=+,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 即212n v v x a -=+,323n v v x a -=+, ,10n n v v x a -=+. 这样,求一个n 次多项式的值,就转化为求n 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令1(1)(())k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则递推公式为01n k k n k v a v v x a --=??=+?, 其中12k n =,,,. 到目前为止,此算法仍然是世界上多项式求值的最先进的算法. 3.秦九韶算法与其它算法的比较: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 (1)直接求和法:先计算各个单项式的值,再把它们相加,乘法次数为 (1) (1)212 n n n n ++-+++= ,加法次数n ; (2)逐项求和法:先计算x 的各项幂的值,再分别相乘,计算幂值需要乘法1n -次,将幂值与多项式系数k a 相乘需要乘法n 次,故共需要乘法21n -次,加法n 次. 注:此方法对直接求和法有所改进,但仍然比秦九韶算法计算量大很多. (3)秦九韶算法:计算量仅为乘法n 次,加法n 次. 4.秦九韶算法的特点: 1)化高次多项式求值为一次多项式求值; 2)减少了运算次数,提高了效率; 3)步骤重复执行,容易用计算机实现. 注意: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关键是能正确地将所给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逐

B1.3.4 生活中的算法实例 教案

1.3.4 生活中的算法实例 教学要求: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了解算法思想. 教学重点:生活实例的算法分析. 教学难点:算法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前面学习了哪几种算法案例?每种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2. 算法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利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 霍奇森算法: 提问:同学们经常会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有时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例如,你可能要面临好几门课的作业的最后期限,你如何合理安排以确保每门课的作业都能如期完成?如果根本不可能全部按期完成,你该怎么办?(霍奇森算法可以使得迟交作业的数目减到最小. 这一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安排的实践中.) 例如:当你拿到下面这组数据后,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时间,以确保每门课的作业都能如期完 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为:①把这些作业按到期日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从最早到期的到最晚到期的;②假设从左到右一项一项做这些作业的话,计算出从开始到完成某一项作业时所花的时间. 依次做此计算直到完成了所列表中的全部作业而没有一项作业会超期,停止;或你算出某项作业将会超期,继续第三步;③考虑第一项将会超期的作业以及它左边的所有作业,从中取出花费时间最长的那项作业,并把它从表中去掉;④回到第二步,并重复第二到四步,直到做完. 2. 孙子问题: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 据说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在卫士的簇拥下来到练兵场,刘邦问韩信有什么办法,不要逐个报数,就能知道场上士兵的人数. 韩信先令士兵排成了3列纵队进行操练,结果有2人多余;接着他立刻下令将队形改为5列纵 队,这一改又多出3人;随后他又下令改为7列纵队,这一次又剩下2人无法成整行. 由此得出共有士兵2333人. 如何用现在的算法思想分析这一过程? 《孙子算经》中给出了它的具体解法,其步骤是:选定57?的倍数,被3除余1,即70;选定37?的一个倍数,被5除余1,即21;选定35?的一个倍数,被7除余1,即15. 然后按下式计算702213152105m p =?+?+?-,式中105为3,5,7的最小公倍数,p 为适当的整数,使得0105m <≤,这里取2p =. 求解“孙子问题”的一种普通算法: 第一步:2m =. 第二步:若m 除以3余2,则执行第三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三步:若m 除以5余3,则执行第四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四步:若m 除以7余2,则执行第五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m . 3. 小结:算法的基本思想. 三、巩固练习: 略 四、作业:教材P38第3题

五种查找算法总结

五种查找算法总结 一、顺序查找 条件:无序或有序队列。 原理:按顺序比较每个元素,直到找到关键字为止。 时间复杂度:O(n) 二、二分查找(折半查找) 条件:有序数组 原理:查找过程从数组的中间元素开始,如果中间元素正好是要查找的元素,则搜素过程结束; 如果某一特定元素大于或者小于中间元素,则在数组大于或小于中间元素的那一半中查找,而且跟开始一样从中间元素开始比较。 如果在某一步骤数组为空,则代表找不到。 这种搜索算法每一次比较都使搜索范围缩小一半。 时间复杂度:O(logn) 三、二叉排序树查找 条件:先创建二叉排序树: 1.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2.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3.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原理: 在二叉查找树b中查找x的过程为: 1. 若b是空树,则搜索失败,否则: 2. 若x等于b的根节点的数据域之值,则查找成功;否则: 3. 若x小于b的根节点的数据域之值,则搜索左子树;否则: 4. 查找右子树。 时间复杂度:

四、哈希表法(散列表) 条件:先创建哈希表(散列表) 原理:根据键值方式(Key value)进行查找,通过散列函数,定位数据元素。 时间复杂度:几乎是O(1),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 五、分块查找 原理:将n个数据元素"按块有序"划分为m块(m ≤ n)。 每一块中的结点不必有序,但块与块之间必须"按块有序";即第1块中任一元素的关键字都必须小于第2块中任一元素的关键字; 而第2块中任一元素又都必须小于第3块中的任一元素,……。 然后使用二分查找及顺序查找。

【精品】高中数学 必修3_算法案例_知识点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_提高

算法案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3.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 4.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 0和一个余数r ; 第二步:若r 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 得到一个 商q 1和一个余数r 1 ; 第三步:若r 1=0,则r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 1 ≠0,则用除数r 除以余数r 1 得到一个 商q 2和一个余数r 2 ; …… 依次计算直至r n =0,此时所得到的r n-1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为:

程序: INPUT “m=”;m INPUT “n=”;n IF m0 r=m MOD n m=n n=r

WEND PRINT n END 要点诠释: 辗转相除法的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考虑到算法中的赋值语句可以对同一变量多次赋值,我们可以把较大的数用变量m 表示,把较小的数用变量n 表示,这样式子 )0(n r r q n m <≤+?=就是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 要点二、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由r b a r b a +=→=-,得b a ,与r b ,有相同的公约数 更相减损术一般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b a b a >; 第二步,如果b a ≠,则执行3S ,否则转到5S ; 第三步,将b a -的值赋予r ; 第四步,若r b >,则把b 赋予a ,把r 赋予b ,否则把r 赋予a ,重新执行2S ; 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数b . 程序: INPUT “a=”,a INPUT “b=”,b WHILE a<>b

查找算法的实现(C语言版)

实验五查找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查找的基本概念; 2.掌握顺序查找算法与实现;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与实现。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参考程序。 2.保存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线性表,对表中数据元素存放的先后次序没有任何要求。输入待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进行查找。为了简化算法,数据元素只含一个整型关键字字段,数据元素的其余数据部分忽略不考虑。建议采用前哨的作用,以提高查找效率。 2、查找表的存储结构为有序表,输入待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利用折半查找方法进行查找。此程序中要求对整型量关键字数据的输入按从小到大排序输入。一、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key; }key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keynode r[50]; int length; }list,*sqlist; int Createsqlist(sqlist s) { int i; printf("请输入您要输入的数据的个数:\n"); scanf("%d",&(s->length)); printf("请输入您想输入的%d个数据;\n\n",s->length); for(i=0;ilength;i++) scanf("%d",&(s->r[i].key)); printf("\n"); printf("您所输入的数据为:\n\n");

for(i=0;ilength;i++) printf("%-5d",s->r[i].key); printf("\n\n"); return 1; } int searchsqlist(sqlist s,int k) { int i=0; s->r[s->length].key=k; while(s->r[i].key!=k) { i++; } if(i==s->length) { printf("该表中没有您要查找的数据!\n"); return -1; } else return i+1; } sqlist Initlist(void) { sqlist p; p=(sqlist)malloc(sizeof(list)); if(p) return p; else return NULL; } main() { int keyplace,keynum;// sqlist T;// T=Initlist(); Createsqlist(T); printf("请输入您想要查找的数据的关键字:\n\n"); scanf("%d",&keynum); printf("\n"); keyplace=searchsqlist(T,keynum); printf("您要查找的数据的位置为:\n\n%d\n\n",keyplace); return 2; }

17算法流程图(锻炼逻辑思维)

1.【201604学考】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变量x 的值是 A.0 B.1 C.2 D.3 2.【201509】对输入的2个整数a 和b ,找出其中的较大者赋给c 并输出。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如第2题图所示: A . B. C. D. 3. 【201608温州模拟卷】某算法的部分流程 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变量x 和Flag 的值分别是: A.2,True B.3,True C.2,False D.3,False 4. 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算法执行时, 若输入n 的值为5,则输出s 的值是 A .10 B .13 C .16 D .25 5.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第5题 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 “x ←x —2”被执行的次数为 A. 0 B. 1 C. 2 D. 3 6.随机产生10个[1,99]中的整数,依次存储到数组变量a(1)~a(10)中。实现此功能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学了VB 对应函数后才能做) 图中空白处理框①和②处应填入的是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A )① i ← i + 1 (B )① i ← i + 1 ② a(i) ← Rnd * 100 ② a(i) ← Int(Rnd * 100) (C )① a(i) ← Int(Rnd * 100) (D )① a(i) ← Int(Rnd * 99)+1 ② i ← i + 1 ② i ← i + 1 第6题图 第7题图 7.计算s = 1 + 3 + 5 + … + 99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中空白处理框①和②处应填入的是 (A )① i ← i + 2 (B )① i ← i + 1 ② s ← s + i ② s ← s + i (C )① s ← s + i (D )① s ← s + i ② i ← i + 2 ② i ← i + 1 8.有流程图如右图所示: 若输入a 的值为3,则该算法输出的结果为 (A )-3 (B )0 (C )3 (D )9 9.如图所示,流程图所表示的算法属于 (A )枚举算法 (B )排序算法 (C )解析算法 (D )对分算法 10.计算某球队平均年龄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中:c 用来记录已输入球 第9题图

【高中必修3数学算法案例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

【高中必修3数学算法案例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 在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数学本质,安排了算法案例一节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必修3数学算法案例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必修3数学算法案例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抓好基础是关键 数学习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习题,就能联想到我们平时做过的习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习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的复习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掌握能使习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 严防题海战术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各种考试题中,有相当的习题是靠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而就能解决的,这些习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访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也将在遇到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可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归纳数学大思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1.3算法案例(第1课时)

第一课时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含义,了解其执行过程,并会求最大公约数.2.掌握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了解它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并会求多项式的值.3.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 ①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__,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__步. ②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③程序: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____ PRINT__ END (2)更相减损术. 算法分析: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____.若是,用__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__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__数减__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差与减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做一做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第一步是__________. 2.秦九韶算法 (1)概念:求多项式f(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值时,常用秦九韶算法,这种算法的运算次数较少,是多项式求值比较先进的算法,其实质是转化为求n个____多项式的值,共进行__次乘法运算和__次加法运算.其过程是: 改写多项式为: f(x)=a n x n+a n-1x n-1+…+a1x+a0 =(a n x n-1+a n-1x n-2+…+a1)x+a0 =((a n x n-2+a n-1x n-3+…+a2)x+a1)x+a0=… =(…((a n x+a n-1)x+a n-2)x+…+a1)x+a0. 设v1=__________, v2=v1x+a n-2, v3=v2x+a n-3, …, v n=____________. (2)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多项式的次数n、最高次项的系数a n和x的值. 第二步,将v的值初始化为a n,将i的值初始化为n-1. 第三步,输入i次项的系数a i. 第四步,v=v x+a i,i=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算法案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3.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 4.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0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 依次计算直至r n=0,此时所得到的r 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为:

程序: INPUT “m=”;m INPUT “n=”;n IF m0 r=m MOD n m=n n=r WEND PRINT n END 要点诠释: 辗转相除法的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考虑到算法中的赋值语句可以对同一变量多次赋值,我们可以把较大的数用变量m 表示,把较小的数用变量n 表示,这样式子)0(n r r q n m <≤+?=就

算法初步全章总结

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全章小结 【知识内容结构】 割圆术 【重点知识梳理与注意事项】 『算法与程序框图』 ◆算法 算法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明确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够解决一类问题。 描述算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加以叙述,也可以借助形式语言(算法语言)给出精确的说明,也可以用框图直观地显示算法的全貌。 ◆程序框图 ◇概念:通常用一些通用图形符号构成一张图来表示算法,这种图称作程序框图(简称框图)。 ◇常用图形符号: 注意:i)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

ii)输入和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iii)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 iv)当算法要求对两个不同的结果进行判断时,判断条件要写在判断框内; v)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1)使用标准的框图的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其他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一种判断框是二择一形式的判断,有且仅有两个可能结果;另一种是多分支判断,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描述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例: ◇条件分支结构:是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 例: ◇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

BM模式匹配算法图解

Boyer-Moore 经典单模式匹配算法 BM模式匹配算法-原理(图解) 由于毕业设计(入侵检测)的需要,这两天仔细研究了BM模式匹配算法,稍有心得,特此记下。 首先,先简单说明一下有关BM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BM算法是一种精确字符串匹配算法(区别于模糊匹配)。 BM算法采用从右向左比较的方法,同时应用到了两种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决定向右跳跃的距离。 BM算法的基本流程: 设文本串T,模式串为P。首先将T与P进行左对齐,然后进行从右向左比较,如下图所示: 若是某趟比较不匹配时,BM算法就采用两条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计算模式串向右移动的距离,直到整个匹配过程的结束。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 首先,诠释一下坏字符和好后缀的概念。 请看下图:

图中,第一个不匹配的字符(红色部分)为坏字符,已匹配部分(绿色)为好后缀。 1)坏字符规则(Bad Character): 在BM算法从右向左扫描的过程中,若发现某个字符x不匹配,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字符x在模式P中没有出现,那么从字符x开始的m个文本显然不可能与P匹配成功,直接全部跳过该区域即可。 ii. 如果x在模式P中出现且出现次数>=1,则以该字符所在最右边位置进行对齐。 用数学公式表示,设Skip(x)为P右移的距离,m为模式串P的长度,max(x)为字符x在P中最右位置。 可以总结为字符x出现与否,将max(x)=0作为初值即可。

例1: 下图红色部分,发生了一次不匹配。 计算移动距离Skip(c) = m-max(c)=5 - 3 = 2,则P向右移动2位。 移动后如下图: 2)好后缀规则(Good Suffix): 若发现某个字符不匹配的同时,已有部分字符匹配成功,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在P中位置t处已匹配部分P'在P中的某位置t'也出现,且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与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不相同,则将P右移使t'对应t方才的所在的位置。 ii. 如果在P中任何位置已匹配部分P'都没有再出现,则找到与P'的后缀P''相同的P的最长前缀x,向右移动P,使x对应方才P''后缀所在的位置。

查找算法实现与性能分析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成绩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查找算法实现与性能分析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时间:2009年12月28 日至2009 年12 月31日

目录 1.功能描述(或设计目标)1 2.总体设计(或概要设计)2 2.1数据结构描述与定义2 2.2模块设计3 3.测试结果与分析3 4.课程设计总结7参考文献: 7

1.功能描述(或设计目标) 系统的功能: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二、静态查找算法实现 1.顺序查找:是从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开始查找,直到找到待查找元素的位置,直到查找到结果。 2.折半查找:折半查找是将待查找的数组元素不断的分为两部分,每次淘汰二分之一,但是有个大前提是,元素必须是有序的,如果是无序的则要先进行排序操作 三、动态查找算法实现 二叉排序树建立、查找:二叉查找树是先对待查找的数据进行生成树,确保树的左分支的值小于右分支的值,然后在就行和每个节点的父节点比较大小。 若二叉排序树为空,则查找不成功;否则: 1)若给定值等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则查找成功; 2)若给定值小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则继续在左子树上进行查找; 3)若给定值大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则继续在右子树上进行查找。 四、性能分析(用大批量数据测试算法的执行时间) 1.对有序表进行折半查找在查找成功的前提下,对于任意的表长n,当n>50的时候,其平均查找长度(ASL)近似为log(2)[n+1] -1,要比顺序查找的ASL((n+1)/2)高效得多,但是顺序查找对于任意次序的表都适合,而折半查找是必须针对有序表并且不是线性链表。对于无序表,采用折半查找之前,需要排序,根据采用排序算法的不同,此时整个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需要考虑排序的时间,而不仅仅是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2.二叉排序树中插入新结点,要保证插入后仍满足BST性质。其插入过程是: (a)若二叉排序树T为空,则为待插入的关键字key申请一个新结点,并令其为根; (b)若二叉排序树T不为空,则将key和根的关键字比较:

查找算法的实现的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组别 试验日期室温报告日期成绩 报告内容:(目的和要求、原理、步骤、数据、计算、小结等) 实验名称: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上查找的实现及监视哨的作用。 2.掌握折半查找所需的条件,折半查找的过程和实现方法。 3.掌握二叉顺序树的创建过程,掌握二叉顺序树查找过程的实现。 4.掌握哈希表的基本概念,熟悉哈希函数的选择方法,掌握使用线性探测法和链地址法进 行冲突解决的方法 实验环境(硬/软件要求): Windows 2000, Visual C++ 6.0 实验内容: 通过具体算法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查找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应用中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各查找算法的输入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 输出要求:查找关键字37,给出查找结果。 实验要求 1.顺序查找 首先从键盘输入一个数据序列生成一个顺序表,然后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值,在顺序表中进行查找。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MAX 10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1]; int length;

}SStable; void create_seq(SStable *list); int seq_search(SStable *list,keytype k); void main() //主函数 { SStable *list,table; keytype key; int i; list=&table; printf("请输入顺序表的长度:"); scanf("%d",&list->length); create_seq(list); printf("创建的顺序表内容:\n"); for(i=0;ilength;i++) printf("list.elem[%d].key=%d\n",i+1,list->elem[i].key); printf("输入查找关键字:"); scanf("%d",&key); seq_search(list,key); } void create_seq(SStable *list) //创建顺序表list的函数 { int i; printf("请输入顺序表的内容:\n"); for(i=0;ilength;i++) { printf("list.elem[%d].key=",i+1); scanf("%d",&list->elem[i].key); } } int seq_search(SStable *list,keytype k) //在顺序表中查找给定的k值{ int i=0,flag=0; while(ilength) { if(list->elem[i].key==k) { printf("查找成功.\n"); flag=1; printf("list.elem[%d].key=%d\n",i+1,k); } i++; } if(flag==0) printf("没有找到数据%d!\n",k); return(flag); }

算法分析及设计及案例习题解析

习题解析 第1章 1. 解析: 算法主要是指求解问题的方法。计算机中的算法是求解问题的方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 2. 解析: 算法的五大特征是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和可行性。 3. 解析: 计算的算法,其中n是正整数。可以取循环变量i的值从1开始,算i的平方,取平方值最接近且小于或者等于n的i即可。 4. 解析: 可以使用反证法,设i=gcd(m, n)=gcd(n, m mod n),则设m=a*i,n=b*i,且a与b互质,这时m mod n=(a-x*b)*i,只需要证明b和a-x*b互质,假设二者不互质,可以推出a与b不互质,因此可以得到证明。 5. 解析: 自然语言描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 具体做法是:用2整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0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流程图:如图*.1

图*.1 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流程图 6. 解析: a.如果线性表是数组,则可以进行随机查找。由于有序,因此可以进行折半查找,这样可以在最少的比较次数下完成查找。 b.如果线性表是链表,虽然有序,则只能进行顺序查找,从链表头部开始进行比较,当发现当前节点的值大于待查找元素值,则查找失败。 7. 解析: 本题主要是举例让大家了解算法的精确性。过程中不能有含糊不清或者二义性的步骤。大家根据可行的方式总结一下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即可。 8. 解析: 数据结构中介绍的字典是一种抽象数据结构,由一组键值对组成,各个键值对的键各不相同,程序可以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字典中,或者基于键进行查找、更新或删除等操作。由于本题已知元素唯一,因此大家可以据此建立一个自己的字典结构。实现字典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简单的就是使用链表或数组,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元素个数不多的情况下; ?要兼顾高效和简单性,可以使用哈希表; ?如果追求更为稳定的性能特征,并且希望高效地实现排序操作的话,则可以使用更为复杂的平衡树。

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

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 育才中学潘敏 一、教材分析 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章第4节。 1、地位作用: 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算法初步》为新增内容,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从日常生活的电子邮件发送到繁忙的交通管理,从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预报到没有硝烟的战争模拟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算法。算法思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算法思想也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应具有的数学素养。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以及将要学习的数列求和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思想。 本节内容是探究古代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巩固算法三种描述性语言(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辗转相除法原理; ②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表达辗转相除法; ③能应用迭代算法思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抽象转化为算法语言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辨证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②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阶梯形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辗转相除法原理; ②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表达辗转相除法。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和区分两种循环结构表达辗转相除法; ②能应用迭代算法思想。 二、教法学法 1、教法:以问题为载体,有引导的对话,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 2、学法:以观察、讨论、思考、分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突破教学难点。

排序算法总结及习题

排序算法总结及习题 一、概述 排序是最基础和常用的算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排序不开比较、数据交换,怎样降低算法的时间及空间复杂性是算法设计的目标,尽管经典算法已有不少,但研究一直不断,2001年还有综合性能很好的新算法出现。 为了对n个元素的线性表进行排序,至少必须扫描一遍以获取n各元素,因此排序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下界为: Ω(n) 如果对输入的数据不做任何要求,则仅能通过比较来确定输入序列各元素间的顺序。 无论算法采用怎样的比较策略/顺序,总能对应一个两两比较序列,考察所有可能则可对应一棵决策树。例如: a1:a2 (<=) / \(>) (a1a2) (a2a1) 树的非叶子结点表示一次比较,叶子结点对应一个可能的结果队列。 显然树高度为比较次数。 可以为任意的输入,叶子结点数目为n! 高度最小情况为满二叉树,则2h =n! 一般情况下:2h>=n!, 则h>=log2n!>log2(n/e)n=nlogn-nloge

则任意分布数据,算法复杂性下界:Ω(nlogn) 二、常用基本算法及思想 名次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1.名次排序 (1)计算名次 void Rank(T a[], int n, int r[]) { //计算a [0:n-1]中n个元素的排名 for (int i = 0; i < n; i++) r[i] = 0; //初始化 //逐对比较所有的元素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 int j = 0; j < i; j++) if (a [j] <= a[ i]) r[i]++; else r[j ]++; } (2)按名次排序 void Rearrange (T a[], int n, int r[]) { //按序重排数组a中的元素,使用附加数组u T *u = new T[n+1]; //在u中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四大搜索引擎高级搜索语法总结

四大搜索引擎高级搜索语法总结 一Google (2) 1. 减除无关资料(-) (2) 2. 英文短语搜索(””) (2) 3. 指定网域 (2) 4. 查找特定文件 (2) 5. 按链接搜索 (2) 6. 限定关键词只在标题中 (2) 7. 限定关键词只在URL中 (3) 8. info (3) 9. related (3) 10. cache (3) 二百度 (3) 1.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中——intitle (3) 3.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url链接中——inurl (3) 4. 精确匹配——双引号和书名号 (4) 5. 要求搜索结果中不含特定查询词 (4) 6. 专业文档搜索 (4) 三Yahoo (4) 1. title: (4) 2. Link: (5) 3. Site:或者domain: (5) 4. Hostname: (5) 5. url: (5) 6. 如何使搜索结果中的查询词不被拆开? (6) 四Sogou (6) 1. 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6) 2. 使用多个词语搜索 (6) 3. 减除无关资料 (6) 4. 在指定网站内搜索 (7) 5. 文档搜索 (7) 五、四大搜索引擎高级语法总结 (7)

一、Google 1.减除无关资料(-) 如果要避免搜索某个词语,可以在这个词前面加上一个减号(“-”,英文字符)。但在减号之前必须留一个空格。 2.英文短语搜索(””) 在Google 中,可以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双引号中的词语(比如"like this")在查询到的文档中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时显得格外有用。 一些字符可以作为短语连接符。Google 将“-”、“\”、“.”、“=”和“..."等标点符号识别为短语连接符。 3.指定网域 有一些词后面加上冒号对Google 有特殊的含义。其中有一个词是“site:”。要在某个特定的域或站点中进行搜索,可以在Google 搜索框中输入“site:https://www.doczj.com/doc/cf12929274.html,”。 例如,要在Google 站点上查找新闻,可以输入:新闻site:https://www.doczj.com/doc/cf12929274.html, 4.查找特定文件 Google已经可以支持13种非HTML文件的搜索——PDF文件,Microsoft Office (doc, ppt, xls, rtf)、Shockwave Flash (swf)、PostScript (ps)和其它类型文档。新的文档类型只要与用户的搜索相关,就会自动显示在搜索结果中。 例如,如果您只想查找PDF或Flash 文件,而不要一般网页,只需搜索“关键词fil etype:pdf” 或“关键词filetype:swf”就可以了。 5.按链接搜索 例如,“link:https://www.doczj.com/doc/cf12929274.html,”将找出所有指向https://www.doczj.com/doc/cf12929274.html,主页的网页。不能将link: 搜索与普通关键词搜索结合使用。 https://www.doczj.com/doc/cf12929274.html,/support/?hl=zh_CN 6.限定关键词只在标题中 例如“allintitle:中国苹果”表示“中国”和“苹果”都必须出现在标题中

十 大 经 典 排 序 算 法 总 结 超 详 细

前端资源收集 前端资-源收集 收集的资-源 44个 Javascript 变态题解析 javascript 变态题解析 正则表达式收集 正则表达式收集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总结(JavaScript描述)排序算法的总结 前端工具库汇总 前端工具库总结 怎么学JavaScript? 学习javascript 的学习指导 不定期更新 JavaScript技巧 javascript 编码技巧总结 H5项目常见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 高质量的常见问题汇总 廖雪峰的 git 教-程 Git忽略规则.gitignore梳理 git 配置提交规则 全局环境,执行环境

setTimeout promises 很酷,但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就在用了 promises 使用错误汇总 promises webpack 2 中文文档 输入url后的加载过程 详细解答从输入URL 到页面显示的过程 数组Array.prototype方法 介绍了数组的一些新的方法 移动端真机调试 Web 客户端存储 ESLint中文指南 webpack 2 集成ESLint react-webpack2-skeleton webpack 2 react 成功案例,包括热加载 cookie 小结 CSS定制多行省略 Ajax 知识体系大梳理 js+nodejs完成文件上传 用 webpack 实现持久化缓存 搜罗一切webpack的好文章好工具 深入理解 CSS:字体度量、line-height 和 vertical-align

原生JS中DOM节点相关API合集 正则表达式前端使用手册 聊一聊H5应用缓存-Manifest fetch进阶指南 mozilla 开发者网络 深入理解javascript原型和闭包系列JavaScript深入系列 深度长文 JavaScript数组所有API全解密你真的懂 JavaScript 的正则吗?webpack2 终极优化 文件上传那些事儿 写给前端工程师的DNS基础知识 初识weex(前端视角) - 环境搭建 前端命名规范 正则表达式 总有你要的编程书单(GitHub )JavaScript深入系列 javascript 的一些功能点 如何在小程序中调用本地接口 移动端浏览器调试方法汇总 HTML5移动开发中的input输入框类型 互联网协议入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