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高校法治关系着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制定大学章程,依法行政,加强民主监督,努力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对创新高校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签:高校;依法治校;大学章程;监督

1.制定“良法”——大学章程,做到有法可依

大学之治首在章程,让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良法之治,法治状态下的大学章程应是良法,因此我们依法治校而制定的《大学章程》,不应该背离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良法”的标准有二:一是要判断制定的程序是否科学、民主;二是是否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情况,迫在眉睫的就是先要加快学校“良法”——大学章程的起草、制定的步伐,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的总抓手。

2.强化依法治校理念,推行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奉行法的统治的观念,在全面依法治国大环境下的高校,应当是大学章程管理一切,一切要奉行章程的管理。因而必须改变高校管理者惯用行政手段和道德观念来治理学校的现状,提升管理者对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的重视水平,从主要依靠政策、经验和“权力”来管理学校,转变为重视法律法规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依法治校,真正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高校要强化依法治校理念,尤其是高校管理层,应把依法治校问题提高到与党中央决策保持一致的层面上来,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在学校的制度确立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做到有法必依。严格依照大学章程实行管理,扩大制度的管理面,把教代会制度落到实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科学划分并规范党委和行政的职责范围,提高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使高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3.重视民主监督,发挥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作用

部分高校没有赋予监督机构以权力,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导致决策无人监督,更无反馈渠道,致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高校必须推动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能,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实行校务公开,公开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具体而言,如公开经费使用、收费项目、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工作规范、人员调动、各部门主管领导联系方式等。校务公开的运作可采取定期公开和随机公开相结合的办法。预算和收费等项目每学期开学初或期末公开一次,临时性调整内容采取随机公开的办法。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听取来自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家长、社会的意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既确保了高

2019年依法治校工作总结4篇

2019年依法治校工作总结4篇 拓新求实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创写新篇 福建**一中系省重点高级中学,现有师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依法治校、拓新普法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为××市“法制教育特色校”、福建拾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和“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试点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在认真总结“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四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14名成员包括了综治副校长和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

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宪法》修订案学习讲座、《刑法》修正案学习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教工上法制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教学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一是开设法制课程。从1986年开始,学校就将法制课列入教学计划,依照不同年段对学生定课时传授法律常识,并举行法律常识考试。二是配发法律教材。依不同年段先后给学生配发了《法律常识》、《法律法规选编》和自编的《法规选编中学读本》、《中学生法纪手册》等。三是选聘法律教师。请县综治委、政

依法治国班会总结

篇一: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总结 法制宣传日主题班会总结 12月4日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法制宣传日,2011年的法制宣传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关于法制宣传的相关知识,在班主任的主持下我班开展了关于法制宣传日的主题班会。作为法律专业的一名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法律宣传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首先,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法律宣传日的一些基本知识。按照党中央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决议的要求,15年来,宪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比较广泛的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普遍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其次,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这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现今我国的法律宣传现状不容乐观,通过社会上的很多热点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国人的法律意识还处于淡薄的状态,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追求也并不热烈,现今的社会普法显得尤 为重要。所以法律知识的普及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学习法律的人义不容辞的事。 最后,这次班会的召开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法律的热情,让同学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学好法律知识是很重要的,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法律人,也让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这次的主题班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现今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的现象虽然较前些年有所改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仍很淡化。开展普法教育,就是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把法律交给全体公民。这是我们学法之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篇二:09对外“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主题班会总结书 主题班会总结书 ——09对外 班会主题: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班会时间:2010年11月28日晚6:30 班会地点:俊秀文学院东楼204 班会成员:09级对外汉语全体成员 班会主持人:任航 班会策划人员:任航、庄爱玲、郑晨露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成为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将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轨道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等院校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校的含义 (一)、依法治校的主题定位 所谓的依法治校,因主题和客体的不同,对依法治校的理解也不同。 1、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指各级政府及教育部等,这些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依法支持学校,依法行政,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相当于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和学校有关的事务,以保护学校的有关权益。 2、对校管理者而言是以学校的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二)、依法治校的本质及意义 198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校的现代化发展时期。1982年修订的《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也为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确定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具体规则。后来又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则。教育部于2003年7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校的概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了依法治校的主题和客体、权利和义务,亦阐明了政府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法律之间的关系。 1、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对高校有领导、管理、监督、组织评估的权利。高校作为学校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自主办学权,包括组织实施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机构设置权、招收学生权、聘任教师权、教师管理权、学生管理权、经费使用权等办学自主权。 2、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聘任教师、组织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教师和职工有进行奖励和处分的权利。教师依法享有工作权和其它公民权,其中包括取得教师资格证权、教师职务应聘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权、民主管理学校权、继续教育权、工资报酬权、住房优惠券、人身健康权等依法治校的方法。

依法治校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紧握住“法治”这双亲切而有力的手,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系上了一条携手共进的安全带。古人云:“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然而,近年来,在教育的神圣世界里,阴暗可耻的黑影频频闪现,从北航大学的招生勒索到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泄密;从厚颜无耻的学术腐败到令人寒心的师德沦丧;从老师体罚学生到学生殴打老师,这些嘈杂的声音时时袭扰着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家庭无不从心底呼唤,我们需要用法治的力量,来肃净学风;用法治的力量,来规范教学;用法治的力量,来创造和谐校园,开辟一方属于全社会的教育净土。依法治校,你、我有责,在这里,我想给老师们、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我们一起共勉。 第一,遵守法律法规,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自觉疏远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某些不

正之风和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第二,自觉约束言行,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贡献力量。师生的言行是学校最生动的名片。全体师生担负着维护80中声誉的责任。老师们要遵守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同学们要遵守《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用行动提升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 第三,提高思想境界,国家赋予学校最神圣的法律责任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提高认识,从遵守法律的角度把教书育人和成人成才作为不容推辞的责任。老师们要潜心教书育人,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不懈努力。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遵循法律法规,让依法治校成为一种信仰和力量,让法律之光为我们的校园照亮一片和谐的天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圆中国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谢谢大家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 俞艳敏 2015、11、30

依法治国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依法治国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了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职业教育加强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为职业教育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 四中全会为职业教育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重要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并强化实施、严格执行,发挥制度标准对事业发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常态化,打造服务升级版。 二、推进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加强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职业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中心任务。 科学立法是前提。要把修订《职业教育法》作为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高质量的法律保障。要把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作为重点内容,使企业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的助推器,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发展。 政策配套是重点。要抓好配套政策制订,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上升为政策、制度和标准,力争在产教融合、职普沟通、中高职衔接、行业企业参与、“双证书”制度以及完善就业政策、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地位等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市场评价相结合,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 工作机制是基础。要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加强教育与政府其他部门、行业组织的协调配合,打出制度标准建设“组合拳”,合力释放政策活力。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合作,配合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政协群策群力的作用,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要抓好落实是关键。要加强普法宣传,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使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及时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特别要对接行业企业诉求,激发其动力,深化其参与,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人才培养是根本。要加强法治教育,上好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利用学校专业资源拓展法律服务,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探索 高校法治关系着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制定大学章程,依法行政,加强民主监督,努力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对创新高校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签:高校;依法治校;大学章程;监督 1.制定“良法”——大学章程,做到有法可依 大学之治首在章程,让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良法之治,法治状态下的大学章程应是良法,因此我们依法治校而制定的《大学章程》,不应该背离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良法”的标准有二:一是要判断制定的程序是否科学、民主;二是是否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情况,迫在眉睫的就是先要加快学校“良法”——大学章程的起草、制定的步伐,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的总抓手。 2.强化依法治校理念,推行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奉行法的统治的观念,在全面依法治国大环境下的高校,应当是大学章程管理一切,一切要奉行章程的管理。因而必须改变高校管理者惯用行政手段和道德观念来治理学校的现状,提升管理者对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的重视水平,从主要依靠政策、经验和“权力”来管理学校,转变为重视法律法规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依法治校,真正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高校要强化依法治校理念,尤其是高校管理层,应把依法治校问题提高到与党中央决策保持一致的层面上来,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在学校的制度确立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做到有法必依。严格依照大学章程实行管理,扩大制度的管理面,把教代会制度落到实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科学划分并规范党委和行政的职责范围,提高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使高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3.重视民主监督,发挥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作用 部分高校没有赋予监督机构以权力,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导致决策无人监督,更无反馈渠道,致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高校必须推动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能,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实行校务公开,公开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具体而言,如公开经费使用、收费项目、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工作规范、人员调动、各部门主管领导联系方式等。校务公开的运作可采取定期公开和随机公开相结合的办法。预算和收费等项目每学期开学初或期末公开一次,临时性调整内容采取随机公开的办法。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听取来自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家长、社会的意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既确保了高

依法治校的意义

依法治校的意义 010661040 王志坚 依法治校就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新时期的领导思想、领导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从法律概念上讲,依法治校必然体现一种教育法律关系,即依法治校必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依法治校,从教育行政法学角度界定,是指政府及教育等各职能部门依法治理学校;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 依法治校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同时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学校内部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公民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几年来,高校侵犯学生权益现象屡见端,。究其原因,与管理理念陈旧,法治观念淡薄,以及整个教育法治化进程落后不无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对学校进行管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制度和程序,规范学校秩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将其纳入法治化、程序化轨道,实现法治状态下的学生管理。 依法治校,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从而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并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利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同时,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利益,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依法治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依法治校是推进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校的整体水平,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近年来,高校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依法治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管理还是一个弱项,依法办学的理念还很薄弱,依法治校的水平还不高,这就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牢固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不断推进依法治校,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这是依法治校的价值定位,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依法治国框架下的依法治校

许杰 摘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推进依法治校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意义,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实现。 关键词:依法治校;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许杰,女,大连海洋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33-0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继十八大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创新法制建设。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一、明确依法治国框架下的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依法治国结构下的依法治校是按照教育领域中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各地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来管理学校、解决学校各方面问题,尤其是规范学校的管理者即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进而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将学校的教学、行政、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纳入法律制度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制定各项政策,依法管理各项工作,依法办理各种事务,使学校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领域,最终实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认清推进依法治国框架下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非常重视法律框架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能做到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各种事务。但是与国家教育发展创新的任务、形势,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1)各地区贯彻落实不均衡,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校;(2)仍然存在少数地区和学校违法办学、违规招生和收费;(3)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和教育管理学生的意识和能力;(4)个别教育行管人员没有做到依法执政,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框架下依法治校的实施措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校)必须坚持和以德治国(校)相结合 《决定》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强调“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

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构建和谐幸福校园

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构建和谐幸福校园 江都区杨庄中学梁飞 法律乃治国之根本!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大会的主题,明确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治国如此,治校亦然。学校一方面是培养人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窗口。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用法制来规范和保护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已成为当今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教”是从宏观上说明整个教育事业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依法治校”则是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学校教育与有关法律规范的关系,二者都与法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整个教育事业以及各类学校的发展都需要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调整,法制为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有这样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奉献了20多年的老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打了学生一巴掌,被家长告到了教育局,后来受到了处分……这位老师觉得委屈,觉得冤枉:“我是为他好才打他,爱之深责之切啊!”许多老师也觉得这位老师没错。待到拿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后,我们的老师豁然开朗:孩子虽小也有人权也有人格尊严,法治时代绝不能再讲棍棒教育。《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所以我们必须依法执教,因为我们要培育的不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孩子,更应该是人格健康的孩子。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优秀的成绩,更需要孩子的终身发展。 某班级的公约的处罚规定:学生迟到每次1元,旷课每次2元,不上课间操每次1元,不交作业每次1元,乱放自行车每次1元,打架骂人每次5元,吸烟每次10元,损坏玻璃20元,损坏课桌椅30元,损坏门窗50元。这显然是一个以罚治教的案例。通过收看马怀德教授和申素平的博士的讲座,我们应当明确认识到:校纪即规章制度不是法律,只对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属于本校人员的行为规范,制定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因此,要做到依法治教首先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懂法。学校制度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章程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并进一步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案,本着约束与激励、规范与指导、教育与评价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遵循民主法制、实用可行的原则,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使学校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渐走向从人治到法治的规范化管理轨道。 有位法律教授说得好:“法律不是不让我们爱学生,而是让我们会爱,让我们爱得更理智更深刻啊!” 依法治教,使教育管理更公正有序,教育教学秩序更有条不紊。依法治校为我们的校园营造了健康、和谐,确保了有序、平安,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摘要]法治是大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建设法治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法治校。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本文从依法治校的提出,坚持依法治校的意义,我国高校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校等方面进行分析,就我国高校如何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中坚持纲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建设法治型校园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纲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和宪法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高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同对社会的治理一样涉及到各个层面。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论在学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针,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各项事务的管理,都必须依法行事、按章管理。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于2013年1月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依法治校的演进及纲要的提出 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而党的十六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局面。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

什么是依法治校

什么是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新时期的领导思想、领导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月,在第一次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上,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强调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理解 从法律概念上讲,依法治校必然体现一种教育法律关系,即依法治校必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把“依法治校”当作一个学理概念来理解,须从多视角把握其本质含义。 依法治校的主体界定 从教育法律关系上看,因主体和对象不同,对依法治校有不同的理解。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依法治校,小而言之,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从而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并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利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同时,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利益,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大而言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依法治校的内容 学校管理的具体内容不同,依法治校可以细化为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实行依法管理。这项任务可以在校长的宏观管理下将其具体化,如在教学方面,应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及教育部有关教学方面的计划和规定去执行,引导监督教师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管理方面,应贯彻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治安处罚条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服务方面,后勤等教辅序列应依法履行对学校育人工作的支持职责,提供充分、有效、适当的物资和服务,如学校食堂应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根据管理空间不同,按有形空间可分为校园内管理和学校周边环境管理,按无形空间可分为对教职工、学生的管理和对家长、社会其他相关对象的管理。校内管理如何依法进行在前边已经论及,而对学校周边环境、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相关对象的管理,已经成为依法治校的难点所在。为治理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我国在年出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明令规定电子游戏厅不得开在学校周围,除节假日以外,游戏厅不得容留中小学生玩电子游戏,否则公安机关对经营者有权予以行政处罚。此项规定是对校园外其他社会主体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义务教育法》则对学生家长保证子女就学的责任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这些都从空间上体现了依法治校的范围已经超越了校园。实践证明,这种超越是必要的,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支持,如果教育管理者只注重校园内的依法管理,而忽视校园外某些事项的依法管理,虽然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毕竟是片面的,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依法治校  和谐校园.doc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依法治校  和 谐校园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依法治校和谐校园 在我校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近两年,从陌生到现在的熟悉,回顾中间经过的过程让我感触和体会良多,特别是我校依法治校实施的成效,让我知道,原来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里。 我知道,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加强依法治校,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清楚的知道我校在依法治校各项措施都落实相当到位,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很好地实现了依法治理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通过依法治校,促进学校走向规范化管理道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才环境。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所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表达我校依法治校实施的成效。 一学校各项特色相当鲜明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崇尚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彰显,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以法规为准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法制教育工作,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普法教育开展效果良好 自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学校开设的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我们在各类活动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强化我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另外,学校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了我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学校的橱窗、墙报等学校最常规的法制宣传阵地普法。另一方面,我校在不断完善普法网络化工作,拓宽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开设“普法教育”栏目,形成了校园墙报、网络、广播、报刊、课堂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格局。再者学校还开展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所有这些使徜徉其中的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思想境界。 三依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我们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